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2017-07-05 11:22: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共7篇)高产高效菜用生姜栽培技术菜用生姜以嫩姜为产品,其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姜酮、姜醇、姜酚等特殊物质,能增强和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健胃功能),是一种保健型蔬菜,具有营养丰富、价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云霄县农业局积极引进山东大姜进行试验栽培,探索出菜用生姜秋季...

篇一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高产高效菜用生姜栽培技术

  菜用生姜以嫩姜为产品,其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姜酮、姜醇、姜酚等特殊物质,能增强和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健胃功能),是一种保健型蔬菜,具有营养丰富、价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云霄县农业局积极引进山东大姜进行试验栽培,探索出菜用生姜秋季种植、覆膜越冬、夏季收获的栽培模式,平均亩产嫩姜1118千克,亩产值1.5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这一高产高效生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母姜培育

  1.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微酸性砂壤土田块栽培。耕地前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并配施少量化肥。一般亩施腐熟堆厩肥或沼渣12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然后深耕25~30厘米,人工细整,按行距120厘米挖南北向种植沟,沟深15厘米。同时,挖好中心畦沟和环边深沟,使畦沟与边沟相通,以利于排水。

  2. 选好种姜,适时定植 选择无病虫,色泽金黄、新鲜,有1~2个壮芽的山东大姜做种姜。每亩栽1800株左右,每块种姜重60~70克,每亩用种量120千克。

  立秋前后进行定植。定植前一天浇透底水。种姜排放时,按株距30厘米左右倒放于种植沟内,姜块与种植沟垂直,姜芽位于沟底,再用手轻轻把姜块按入泥中。然后覆细土2~3厘米厚,再盖1层5厘米厚稻草。

  3. 分期追肥,分次培土 生姜耐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多次追肥,追肥做到少量多次。当完全叶新展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沼液10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间隔15~20天进行第二次追肥,亩用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加尿素10千克;当姜苗具有6~8个分枝时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沼液8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

  植株生长期间要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肥进行多次培土。一般在晴天下午4时后培土,逐渐将种植沟变成畦,防止根颈露出地面。

  4. 科学管水,排涝抗旱 生姜怕干旱又忌渍水,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干旱季节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水层控制在畦沟底,忌灌入姜沟或种姜部位,避免引起姜块腐烂、死苗。

  二、覆膜越冬

  覆膜能使母姜安全越冬,避免冻害,又能让来年的嫩姜早生快发。立冬过后,生姜茎叶开始枯黄,当90%以上的植株枯黄时[

  三、嫩姜培育

  1. 破膜揭膜 惊蛰前后嫩姜开始萌发,姜苗长平地膜后及时破膜。当出苗率达到50%~60%时,选择无大风的下午揭膜,以免伤及姜苗。

  2. 追肥培土 揭膜后,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商品有机肥2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尿素5千克。当主苗长出1~2个分枝时,结合培土,每亩施沼液1000千克加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主要病害为姜瘟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切断病菌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农业防治:一是采用轮作换茬。病原可侵染茄科作物,因此生姜不能与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轮作;对已发病的地块,必须间隔4年以上才可种植生姜。二是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挖除中心病株以及四周0.5米范围以内的健株,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生石灰。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株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千克,连续灌3~5次。

  2. 虫害 生姜生长期主要虫害有姜螟虫、地老虎等。要根据病虫测报,在姜螟虫大发生前用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和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交替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地老虎,可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1.5~2千克拌细土10千克,或用3%毒死蜱颗粒剂4千克,进行撒施(或沟施)。

  五、采收

  夏至时节,生姜形成株丛,处于根茎旺盛生长期,此时嫩姜组织鲜嫩、含水分多、辣味轻、品质好,应及时采收上市。收获时将生姜整株挖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分级采收。先摘去种姜和母姜,再剪去嫩姜地上部茎叶,除去须根。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以免碰破、折断嫩姜茎块,影响商品性。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 邮编:363300)

篇二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又可药用,具有健胃、祛寒、发汗等功效,近年来消费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较好。生姜栽培技术要求高,栽培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本期节目以淮北地区生姜地膜栽培为例,介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栽培技术

   一、生姜培育壮芽 

  在播种前20-30天从贮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苫或干净地面上晾晒1-2天,晾晒时应注意适度,不可曝晒,若阳光太强,应适度用草苫遮阴。将种姜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盖草苫。与此同时严格选种,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或发软的姜块,选取姜块肥大、色泽鲜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然后再进行催芽,催芽是生姜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方法很多,基本原理是保持22-25℃温度条件下分崩催芽20-25天即可达到播种要求,且幼芽饱满粗壮。可采用阳畦催芽,即在避风向阳处建阳畦,深0.6m-1.2m,长依种姜多少定,在底部及四周铺10cm厚的干草,将晒好的姜摆放其中,姜的百度以30-35cm为宜,在姜块上盖15cm厚的干草,保持黑暗和疏松透气,最后架上拱架,盖好塑料薄膜 ,夜间加盖草帘,保证畦温20-25℃。分崩催芽时应注意姜种保湿,在保证透气的条件下,尽量增加覆盖物厚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催芽标准为芽长0.5-2.0cm,粗0.5-1.0cm。 

  二、生姜整地施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深翻30cm以上,1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以上,过磷酸钙50-75kg,整平耙细,高畦栽培,畦宽1.5cm包沟,高20cm以上,畦面上开3行10cm深的沟,可种3行。 

  三、生姜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 

  姜种块以50-75g左右大小为宜,出苗早,姜苗生长旺,产量高,若种块太小,则出苗迟,幼苗弱,单株产量低,商品性差,每块姜种上只留一个短壮芽,其余芽全部抹除,掰姜时发现芽基部或姜块断面变褐,应剔除。然后将掰好的姜块放入250-500mg/kg的乙稀利溶液中浸泡15min,捞出后随即播种,可促进生姜植株分枝,增强长势,提高产量。我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到3月下旬播种,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多月。 

  播种前应满足底水,但不可把垄湿透,以利操作,用平播法排入种姜,即将姜块水平放入沟向,芽一致向南;南北沟向,芽朝西,放好姜种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沟面相平,种姜播后立即覆土4-5cm厚,然后耙平土面。一般1亩栽7500-8000株,用种量300-500kg。 

  生姜播种覆土后,趁土壤湿润,1亩用1kg除草醚对水20kg,均匀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喷红时人员倒退操作,喷药后保持地面湿润。 

  生姜播种后,用宽1.2m的地膜拉紧于沟两侧的垄土,压紧地膜,沟底与上端膜的距离保持15cm,幼芽出土后,待苗与上端地膜接触时,打孔引出幼苗,5月下旬撤去地膜。 

  四、生姜田间管理 

  1、遮阴——生姜不耐强光和高温,5月中下旬去膜后要进行遮阴,8月上中旬去除,方法是用2-3cm粗的竹竿插于畦两侧,再在其上1.7-2.0m处绑横档小竹竿,,其上覆草。也可盖60-70%遮阳率的遮阳网,然后用绳固定。也可在行间插高秆或套种瓜类搭架遮阴,一般遮阴60%较适宜,遮阴不够,作用减少,遮阴过大,植株徒长,产量大幅度下降。 

  2、肥水管理——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半朋后第1次浇水,2-3天后第2次浇水,幼苗期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65%-70%,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暴雨后注意排涝,立秋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较多,4-6天应浇水1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 

  发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cm,发1-2个分枝时追1次苗肥,667平方米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kg,立秋后结合拆姜棚追重肥,此期为姜膨大期,667平方米施饼肥75kg,处长合肥50kg,同时结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2、3次培土。9月中旬追补充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5kg。 

  3、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姜瘟病,一般从7月份始发,高温多雨发病重,此病主要采用家业综合防治,如轮作换茬,严格选种等,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四周0.5m内的健株一并去除,挖去带菌土壤,病穴内及四周撒消石灰1kg,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4000倍液灌根,或50%的代森铵8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以防止病害继续发生。 

  4、及时收获——收种姜可与鲜姜在初霜到来前同时收获,也可提前至立秋时收获,也可提前至立秋时收获,一般不提倡早收,因易产生伤口引起病菌的侵入,鲜姜一般在初霜之前的11月上旬及时收获。 

  相关资料:

  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一、生姜品种选择

  经多年种植实践证明,黄口姜为我地适宜的老姜栽培品种,它具有根茎肥大、色泽鲜亮、外形美观、质地细嫩、姜丝细少、香味浓、辣味重、纤维少、质脆嫩、营养丰富、耐贮耐运等优点。腌制不变色,适宜作腌制品和老姜销售。嫩姜品种,表皮黄白色,肉白色,辣味淡、香味浓、质脆嫩,品质中等,适宜作嫩姜销售。

  1、片选:收获时选择生长好的,没有病虫害的片姜作为留种片。

  2、块选:收获后选留姜块肥大、丰满、皮色鲜亮、肉质新鲜、芽眼饱满、无损伤、无病虫害、充分成熟的姜块留种。

  二、生姜姜种处理

  1、选、晒、困姜种

  姜种应选择肥大饱满、无病虫害、大小适中的姜块,选择晴天用清水冲净姜种上的泥土,单摆在草苫或干净地面上晾晒1-2天。晒姜时散射光照射最好,如果阳光过强,要适当遮阳;每天傍晚将姜种收回房中,以免姜种受到冷害。

  姜种晾晒1-2天后,要进行困姜。困姜就是要把姜种放在屋内,上面盖草苫或苇席,暗处理3-4天。困姜和晒姜要交替进行2-3次,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将干瘪皱缩、颜色为灰褐色的淘汰掉,然后进行催芽。

  2、催芽前把困好的姜种用2000倍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然后晾干,分层堆放在屋内,层层之间铺2-3厘米厚的干净麦秸,底部垫、周围盖上7-8厘米厚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内温度为20-25℃,经过20天左右,姜芽长1-1.5厘米时,进行栽种。

  三、生姜整地施肥

  生姜种植一般以姜稻水旱轮作为最佳,一般水稻收获后开沟排水,做到岩沟主沟2尺,厢沟边沟1.5尺,厢宽1丈。在霜冻来临前用铁锹深翻,耕翻深度1.5—2尺,耕翻后经秋冬晾晒和霜冻,使土壤风化、松软,同时消灭部分病虫害。到第二年开春后,进行二次深翻,同时结合重施一次以猪牛粪为主的有机肥(亩用量2000—3000公斤)。播种前可再翻耕一次,此次可结合施足化学底肥。

  四、生姜大田栽种

  1、栽种适期:大田姜在清明前后(即4月5日左右),选晴天播种,播种前把姜种多余的芽去掉,每块只留一个长势强的壮芽,种植行距60厘米起垄,垄高15-20厘米。在垄上开沟,沟深8-10厘米。然后浇水,水渗下1-2小时后,按株距18-22厘米栽种。

  2、栽种方法:开沟作姜埂,埂高1尺,底宽1尺,埂面宽4—5寸,沟底宽5—6寸,将埂用力压实,以免雨水冲垮。姜埂作好后在姜沟中施入尿素3两/平方丈和硫酸钾3两/平方丈(或复合肥1斤/平方丈),种姜栽植时,

  3、种植密度:一般按行距1.5尺,株距5-7寸,亩植6000株左右,用种量500—600斤。

  五、生姜化学除草

  1、播后芽前除草:姜种播下覆盖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或33%施田补乳油100毫升。

  2、苗后除草:在田间杂草1-2叶期时,亩用生姜专用除草剂——烟能乳油70毫升防除田间各类杂草。

  六、生姜田间管理

  1、抢时补苗:在出苗7天内对不能出苗的缺窝利用备用苗带土移栽抢时补缺。

  2、及时追肥:第一次追肥在2—3个分枝进行。亩用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兑人畜粪水30担进行提苗促长;在4—5个分枝第二次追肥,亩用尿素1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优质细干粪2000公斤,粪水40担,重施攻枝肥促进大量分枝和根茎膨大;在处暑前后施最后一次追肥,亩用尿素15公斤兑粪水40—50担,以利降温后根茎进一步迅速膨大。

  4、适时培土:第一次在6月上中旬,以后每10—15天培土一次,培土不宜过厚,一般1寸左右,将姜埂变姜沟,原来的栽植沟变姜埂,培土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一并进行。

  5、灌溉排水:大田要做到三沟配套,排灌自如。栽种后,土面要适当干燥,以抑制病害,提高土温,以利出苗。出苗后到收获前,土壤不能干旱,特别是6—8月正是生长旺盛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多雨时抢时排水。

  七、生姜综防病虫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药防。

  1、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表现为:姜叶急剧凋萎,呈萎蔫状,叶尖、叶脉变黄,开始鲜黄色,经1—3天后变成黄褐色而垂下失去光泽,叶边反卷,最后枯黄,造成成株枯死。在茎基部和地下茎的上部首先腐败,内部渐渐变软、腐烂,挤压病部有白色汁液流出,发出恶臭。防治方法:亩用芽孢杆菌50克叶面喷雾防治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姜瘟宁300倍液喷雾防治。

  2、纹枯病、炭疽病:主要表现为茎秆出现水浸状褐色病斑,叶片出现黄白色叶斑,斑点中部变薄,严重时斑点密布,后期全叶变褐色凋萎。防治方法:亩用30%爱苗10克在出苗后3—4叶喷雾防治,20—30天后再用一次,同时可有效增强生姜抗病能力,减轻姜瘟病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姜螟:又名钻心虫,主要危害生姜心叶,防治方法:亩用10%毒死蜱乳油50—80克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粉1000倍液喷雾。

  4、小地老虎:又名土蚕,主要在幼苗前期危害,造成断苗缺窝,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于傍晚灌窝。

  八、生姜适时收获、贮藏

  1、适时收获:我地生姜分为收嫩姜和收老姜两种方式。

  ①收嫩姜。嫩姜收获在生姜旺盛生长期进行,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水分多,辛辣味较淡,适合于鲜食,调节秋季蔬菜淡季,也可做腌渍、酱菜等加工食品。我地一般从8月中下旬开始收嫩姜,收挖时,先选一些已发生姜瘟或有发生姜瘟可能的病株进行采收,采收嫩姜每次不宜过多,要根据市场价格而定,嫩姜产量低,不耐贮藏。

  ②、收老姜。适时收获老姜,是保证生姜产量的重要环节,我地以11月上中旬采收为宜。收获时要注意:第一,在天气晴朗、土壤较为干燥时采收。第二,轻装运,不碰伤姜皮。第三,削姜时要留2-3厘米的地上茎,以利越冬。第四,收获时土壤不能过干过湿,以免影响收获和贮藏。第五,收姜时应注意选留无病、无伤、姜块肥大、芽眼粗壮的作来年种姜,进行单收、单贮。

  2、贮藏:窖藏是我市姜农贮藏生姜的主要方法,窖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住房附近,避风向阳、地势高而干燥,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在贮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做好窖口四周的排水沟渠,防止雨水流入姜窖。

  ②、生姜入窖前,必须清扫窖内的土杂物,窖内过干时,可适当洒水保持湿润,多次使用过的窖还要提前用百菌清、多菌灵等进行消毒处理。

篇三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又名黄姜,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生姜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又可药用, 具有健胃、祛寒、发汗等功效,近年来消费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较好。生姜栽培技术要求高,栽培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打算种植生姜的农民朋友,先要学好技术。下面以淮北地区生姜地膜栽培为例,介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一、精选姜种

好种才能产好姜、多产姜。选种包括选品种和选种姜。目前优良生姜品种主要有:山东莱芜大姜、广州肉姜、安徽临泉虎头姜等二十多个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丰产性。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品种。【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确定品种后,姜种可以自己选留,也可以异地购买。自留姜种要先选择无病姜田的健壮姜株,单独采收,再挑选肥大、整齐、健壮的姜块做姜种,单独贮藏。外地购买的姜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二、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就是在播种前对姜种进行必要的处理,促使姜芽萌发,保持姜芽生长健壮。通常按三个步骤进行:

(一)晒姜和困姜

晒姜通常于播种前20—30天进行。淮北地区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趁晴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晒姜要适度,若中午阳光强烈,可用草席遮阳。晒姜时要勤翻动姜块,保证晾晒均匀,傍晚收进屋内,以防夜间受冻。

晒姜结束后,将姜种置于屋内,覆盖草苫或旧棉被,堆放2—3天,称为“困姜”。

晒姜和困姜可以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加快发芽速度,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二)挑选

晒姜、困姜后,将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淘汰。选留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

(三)催芽

把姜种放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中,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催芽在北方称“炕姜芽”,地膜栽培多在惊蛰至春分前后;南方称“熏姜”或“催青”,多在惊蛰前后。露地栽培推迟25—30天进行。

催芽的方法很多,只要满足姜芽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即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电热毯加温催芽法:在室内干净的地上或床上,先铺一层10厘米厚的干麦秸,上铺一层薄地膜,一层电热毯,再铺一层薄地膜,一层2—3厘米厚的干麦秸,做成催芽床。趁晴暖天气姜体温度较高时,将姜种层层平放在麦秸上,堆放厚度为50—60厘米,过厚则温度高,湿度大,容易引起烂种,反之则不利于发芽。然后把电热毯温度控制器的接点温度计放到姜堆中间,上面再盖一层10厘米厚的麦秸,一层旧棉被。接通电源,把温度控制器指针定在25℃,10—12天以后,姜堆内部温度升高,温度调低到20--21℃。如湿度过大,中午时分可把棉被掀开1—3小时,再盖上即可。经过20—25天左右,幼芽长至0.5—1.0厘米时即可播种。

三、整地【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姜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松软透气、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地。姜田不要重茬连作,近二、三年内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

选好的姜田,要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深耕25厘米,冬季经雨雪风化,第二年3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再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基肥:每亩施腐熟优质厩肥5000—8000千克,尿素30千克,磷酸二铵13千克,硫酸钾50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为防止地下害虫,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掺土12-15千克撒匀。然后将地整平耙细。

四、播种

适期播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淮北地区地膜栽培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常规栽培一般于5月上旬、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在适播期内宜早不宜迟。

播种前,先用生石灰、硫酸铜、水按1:1:100配成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然后将大块姜种掰开,以每块种姜50--75克为宜,一般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予严格剔除。掰姜后将掰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封伤口。

在整好后的田块上按行距50厘米、深20厘米开沟,在播种前浇底水。浇水量既要充足,又不可湿透垄面,否则不便下地操作。

按株距16—17厘米将姜种水平放入沟内,姜芽方向要保持一致,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姜芽一律向西。用手轻轻把姜块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持平。每亩播种大姜400千克约7400—7800株,小姜300千克约7600—8000株为宜。

每亩沟内喷施济农150毫升、杀菌先锋20毫升加水25千克混合药液,及时将垄上的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覆盖厚度以4—5厘米为宜。

喷施除草剂:每亩用菜草通150毫升加水60千克,均匀喷施地表。

覆地膜:用宽1.2米的透明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

五、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生姜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要获得丰产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篇四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篇五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栽培技术

生姜健体栽培技术规程

生姜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又是健胃驱风的中药材。生姜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生姜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5000公斤。生姜栽培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精细整地,有效轮作

生姜属地下块茎作物,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喜欢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的地块。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因此,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水浇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种植,忌黄红土等粘性土壤。用来栽姜的土地在冬季进行深翻冻垡,使其风化疏松,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达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暗坷垃),上虚下实,以利根系生长发育。整地时先撒石灰粉35~40公斤,然后开沟种植。生姜喜荫,喜散射光,怕强光,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前茬为粮田或大蒜田。生姜忌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5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病的发生危害。

二、精选姜种,培育壮芽:

(一)精选姜种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的品种在本地有三种:

1、当地小片姜:姜头较小,分枝多、细,辛辣味较浓,产量一般较低;

2、周姜(莱芜片姜):姜头中等,姜的口味一般;

3、狮子头大姜:姜头肥大,分枝少,姜的口味淡,适合于腌制,产量较高,今年徽商农家福在临泉县举办的姜王比赛中,单株产量达到2.2公斤。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品种。种姜应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选择肥大、皮色鲜黄光亮、不干缩、不受冻、无病虫、芽眼饱满、节间粗壮的姜块作种。姜种要选“霜降”前后收获的老熟姜,老熟的姜种出苗齐壮。注意:病田块生姜不宜留作姜种。

(二)培育壮芽:

1、晒姜:于3月上中旬从贮藏窖内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

2、困姜:姜种晾晒1~2天后,趁热堆放室内2~3天,姜堆上覆盖草帘,促进养分分解,此举为困姜。

3、浸种消毒:用碧护3克+80%多菌灵100克,兑水15-20公斤,浸姜种500公斤。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4、种姜催芽:有火炕法、阳畦法、电热毯加热法,任选一种,要求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70~80%,催芽时间25~30天。选用短壮芽,(标准:芽长0.5-2厘米、芽粗0.6-1厘米、幼芽肥壮、顶部钝圆、色泽光亮),待姜芽长至1厘米左右取出即可播种。

5、掰姜选芽:催芽后根据出芽情况及姜块大小把大块种姜掰成小块,每块重量50~75克,每小块种姜只留一个壮芽,其余去掉。没有壮芽的姜块留两个较好的芽。姜芽发黑、断面有黑圈的不能用。伤口蘸草木灰。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时期:露地栽培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保护地栽培可在3月中旬播种。条沟起垄,姜沟上顶宽30厘米,沟深30厘米,做到深沟浅覆。沟底浇水洇透,垄被干燥。分批播种,先播大芽壮芽,后播小芽弱芽,姜块平放于沟底,芽朝一个方向,东西沟,芽朝东南;南北沟,芽朝西南。播后及时覆土2~3厘米。

合理密植:大姜7000~7500株∕亩,行距50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用种量400~500公斤;小姜7500~8000株∕亩,行距50厘米,株距16~18厘米,亩用种量350~400公斤。姜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较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75克为宜。

三、施足底肥,多次追肥

生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量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小,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施足底肥:每亩撒施优质土杂肥4000~5000公斤,或有机肥100~200公斤、生物菌肥2~4公斤、45%(16-9-20)的配方肥70~80公斤;中微量:高钙钾铵40公斤,锌肥2公斤、硼肥1公斤,然后精细整地,开沟起垄。

追肥的原则:勤施薄施,由淡到浓。

1、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量也小,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可施冲施肥30公斤,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

2、立秋前后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可施腐熟饼肥50公斤,或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另加复合肥10~15公斤,称为“大追肥”或“转折肥”。

3、“秋分”前后再追施一次“壮尾肥”或“膨大肥”,施复合肥10~15公斤。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切勿单施、偏施氮肥,以防诱发姜瘟病。

四、加强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1、发芽期: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健壮。

2、幼苗期:小水勤浇,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暴雨过后,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过水干,防止姜田发生渍害。

3、旺盛生长期:大水勤浇,宜在早晚,保持适度,防止积水。立秋之后,地上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

较多,一般每4~6天浇大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生长。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二)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

第一次培土在生姜有3~5个分枝,且根茎未露出地表时进行。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厘米厚,不能太厚,或者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枝减少,根茎生长缓慢。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小培土后约20天以后进行,厚度2~3厘米,此次培土也不能太厚。

第三次培土为大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7~8厘米为宜,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原来的沟变成垄,群众称“倒姜沟”。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三)适时遮荫,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荫作物,阳光直射影响幼苗生长,播种后采用遮阳网或人工荫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米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碧护喷施叶面,每隔10天一次,连续三次,促长防病。

五、综合防治病虫

(一)姜腐烂病

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是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

l、病状: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色,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水浸状,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并易从茎杆基部折断倒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姜和重茬姜田是发生病害的根源,水是传播病害的主途径。高温高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在连作、土壤粘重、低洼积水、无覆盖物、偏施氮肥、中耕伤株的情况下,姜瘟病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姜瘟病的防治要实行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要在无病田留种或精选无病姜种留种,做到单收单贮,严格剔除带病种姜。

(2)严格实行轮作倒茬制度,最好做到间隔5~7年,其间种植葱蒜、韭菜、甘薯、水稻、玉米等,不能种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花生等;

(3)选地势高排水良好地块,深翻后每亩施石灰35~4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以防排水不畅、田间积水,引发病害。

(4)注意排涝、控制灌水次数,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加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特别是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也能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5)病株处理: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应将四周0.5cm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为防止浇水时病菌向下传播,应使水流绕过发病地带。

(6)施药防治:发病初期用碧生(噻唑锌)500倍液灌根,每株灌0 5公斤,连续灌2~3次;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株灌0 5公斤,连续灌3~5次,大雨过后最好补灌1次。还可选用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首此灌药应在发病前10天,以后隔10天1次,共灌4~5次。

(二)、姜炭疽病

l、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该病的典型症状先从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尔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数个椭圆形或棱形褐斑,表面有晕纹。病斑连合成斑块,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出现小黑点。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借助雨水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连作地,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姜炭疽病应采取以加强裁培控病措施为主,结合喷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减少菌源:彻底清洁田园,勿施用混有病残体堆制而未完全腐熟的土杂肥,深翻晒土,均可有效减少浸染源。

(2)轮作:切匆与茄科或生姜科其它作物连作或邻作。与水稻轮作效果好。

(3)高畦渌沟种植:施优质有机底肥,整平畦面,及时中耕培土,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

(4)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可选用凯润(吡唑醚菌酯)、或20%咪鲜胺乳油800倍液,或80%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30%氢氧化铜悬浮剂300倍液,10~15天喷l次,连喷2~3次。

(三)、姜斑点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病都可见针尖状分生孢子器。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主要靠雨水传播,温暖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尤其株间郁蔽,湿度大,植株连作,土壤粘重更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姜斑点病应以加强和改善栽培控病措施为主,配合喷药保护的综防措施。

(1)忌连作:因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故播种前应彻底搞好清园工作以及避免连作。与水稻效果轮作较好。

(2)整地施肥:结合整地晒土起高畦,施足优质有机肥料,整平畦面以利灌排,避免单独或过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增强抗性作用。

(3)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可选喷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

(四)、姜螟

l、病害症状:姜螟俗称钻心虫。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它的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姜螟咬食生姜植株后,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

2、生活习性:一年2~4代,以老熟幼虫在作物及杂草上越冬。一般6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7~8月发生量大,危害重,一直危害至生姜收获。

3、防治方法:

(1)清理田圆:生姜收获后,将生姜的断株、枯叶及虫害苗、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2)人工捕捉:发现幼苗被害时,找出虫口,剥开茎秆即可捉到幼虫。

(3)药剂防治:叶面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0%垄歌3000倍液或20%康宽3000倍液等。

(五)、甜菜夜蛾

1、危害症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面,吐丝结网,取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将叶吃成孔洞或缺刻。

2、生活习性:一年一般发生4~5代,成虫夜间活动,最适应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70%有趋光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

3、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早晨或傍晚人工捕捉,但费工费时,相当劳累。

(2)全田设置防虫网避免其为害,也是一个不错的措施。单一防治甜菜夜蛾,选择20目的防虫网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如要多种害虫同时防治,最好选用30~40目的防虫网。

(3)甜菜夜蛾幼虫表皮厚而光滑,农药不易侵入,一般农药防效果差,可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0%垄歌3000倍液或20%米满胶悬浮剂1000~15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篇六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篇七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制度与栽培季节、选种催芽、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生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食用器官为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为生姜生产带来了良好机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姜成为我市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经济效益较高。因此,生姜生产已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姜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生姜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和比例,主要由它的营养特性决定。每生产1 000kg生姜约需纯氮肥6.3kg、五氧化二磷1.6kg、氧化钾9.3kg。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吸肥比例约为N∶P2O5∶K2O=6.3∶1.6∶

9.3。为了提高施肥效益,改善生姜品质,生姜施肥应遵循如下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施足基肥,追肥氮、磷、钾配合,前期重施氮肥,中后期重施钾肥,适当补施微肥。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栽培制度与栽培季节

生姜易感姜瘟病,应实行2~3年的轮作,并以农作物为前茬较好。栽培季节,以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霜降叶枯黄叶(温度降至15℃)收获为宜。

2选种催芽

2.1挑选姜种


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相关热词搜索:生姜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栽培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姜高效栽培种植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71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