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生蚝分选机

生蚝分选机

2017-07-05 12:17:3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生蚝分选机(共2篇)[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原来,他们口中的“背包”,就是这种装生蚝的巨型网兜。船上的生蚝都是散装,不用网兜,生蚝怎么运到车上拉回乳山呢?这时候,王志刚突然想起网兜下面一个特殊的设计,顿时想到了解决办法。记者:他现在拽的这根绳,就是一拽就松开了。王志刚:一拽就松开了,绳一扣压一扣...

篇一 生蚝分选机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原来,他们口中的“背包”,就是这种装生蚝的巨型网兜。船上的生蚝都是散装,不用网兜,生蚝怎么运到车上拉回乳山呢?这时候,王志刚突然想起网兜下面一个特殊的设计,顿时想到了解决办法。

  记者:他现在拽的这根绳,就是一拽就松开了。

  王志刚:一拽就松开了,绳一扣压一扣,一拽就松开了。

  仔细一看才发现,每个网兜的底部都是用绳子绑成的活扣来固定,只要使劲拽绳子,网兜就会从底部撕开,生蚝就自然掉了出来。

  工人:拽绳子。

  刚把网兜的问题解决,还剩最后一船货的时候,王志刚却又发现了一些异常。船离岸还有好几米远,他竟然就说船上有死的生蚝。

  王志刚:死了。

  记者:这么远就能看见?

  王志刚:能看见。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究竟是怎么看出来,船上的生蚝有死的呢?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装车后,王志刚当场捡了几只生蚝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种开口的就是死的。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就能看到生蚝身上一厘米的小裂缝,这不仅是他多年养殖生蚝的经验,更让客户对王志刚刮目相看。

  客户:他粗中有细,也是挺精明,也是山东人的风格,也挺豪爽的。

  从荣成收购来的生蚝,要抓紧时间拉回乳山,剪断绳子,重新放进养殖笼,投入大海。那么,为什么同一种生蚝,拉回乳山之后,就要从绳上养殖,变成笼内养殖呢?

  王志刚:受风浪的影响,我们这边风浪太大,必须要用笼子养殖。

  记者:笼养的话能抗几级风浪?

  王志刚:八九级没有问题,再大就不行了。

  王志刚说,在荣成总也长不肥的生蚝,放到乳山的海域六个月到一年,就能快速变肥。

  王志刚:我们这边的肥满度可以达到九成,他们那边只有五成。

  事实究竟是不是像王志刚说的那样呢?新的一批生蚝捕捞上岸,他现场打开一个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肥满度能达到多少。

  现在,山东荣成60%以上的生蚝,都被卖到乳山来育肥。到了2010年,王志刚已经承包了7000亩的水域养殖生蚝,这不仅迅速完成了每年一千万斤的产量,还能多出来卖给当地其他的加工厂。

  可是2010年,王志刚却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原本每个笼子应投放六七十斤的生蚝,可他却坚决把重量减少为45斤(

  从海里捞上来的生蚝,要先在岸上初步地拆分,然后运到加工厂用机器清洗,接下来进行更细致地加工。可在加工厂里,记者发现,同一批生蚝,在这里却有纯肉、半壳、全壳三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客户:我们肥满度、长度、整壳的重量,我们进行不同的产品加工,所以先期把够重量我们改成全壳类的,够一定长度我们做成半壳,这个也不够那个也不够但是肉很肥满的,我们要进行去壳,以后把它的肉取出来深加工。

  而王志刚恰恰注意到,从2010年起,客户给他发的订单里,带壳生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价格比不带壳要高出许多。

  汤新华:这几年市场销得比较不错的是带壳的,基本上都卖壳,卖给加工厂带肉的很少。

  可如果按照原来的养殖密度,生蚝的壳很容易挤压变形。于是,王志刚果断地降低了养殖密度。

  王志刚:别人一笼六十斤,我可能就四十五斤这样。

  

  这样一来,虽然产量降低了,可找王志刚订货的人却成倍地增加。

  客户:别人有时候养的牡蛎形状呈弯曲形状,有的是比较弯,有的是比较细长,在市场上销售不太受欢迎。他加工牡蛎形状比较好,比较适合做半壳的。

【生蚝分选机】

  那么,三种方式加工出来的生蚝,分别被做成了什么样的产品呢?

  2014年,王志刚又在客户众多的订单里,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因为这个发现,他从2014年开始养殖一种特殊的生蚝。

  王志刚:海上现捞上来一袋。这就是三倍体牡蛎。

  这种三倍体牡蛎,表面上和普通生蚝长得一模一样,却有一个普通生蚝比不上的优点,这也是王志刚今年赚钱的秘密武器。而这一切还得从他夏天发现的另一个秘密说起。

  在夏天的烧烤摊上,生蚝是最常见的食物,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北方夏天餐桌上的生蚝,绝大部分都不是新鲜捕捞的,而是前一年冬天就提前冷冻的冰鲜生蚝。这是为什么呢?

  汤新华:大部分是冷冻。新鲜的很少,牡蛎产卵季节都在六七月份,都产卵了,基本上肉不好,质量不好,只有吃冷冻。

  这样的生长周期,让王志刚很苦恼,因为夏天他这里没货,可偏偏来要货的特别多。

  王志刚:夏天要货的要多,主要全国用来烧烤,主要是烧烤多。

  就在王志刚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夏天供上新鲜的生蚝时,他听说了一条消息,就是一种新的三倍体牡蛎,已经被省水产部门育苗成功,他立刻在自己的海域率先投放了这种生蚝。

  王志刚:三倍体最大的优势,不需要我们6、7、8、9这四个月当中没有牡蛎的情况下,这个产品顶上去,肥满度很好的这个。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生蚝的产业链在山东沿海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分工明确,但是经过多个环节的层层加价,上岸以后只卖3元一斤的生蚝,等端上了大中城市的餐桌,价格就飙升到了15至18元一个。

  客户:在王总那个地方,运输过来牵扯到很多运输成本,加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然后进行冷链配送到下一级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环节),完了才能再到饭店,饭店再经过(加工),这个环节都是比较多的。

  并且,流通环节过多,有时也不能保证生蚝的新鲜度。王志刚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随后的一个决定,竟然每年又增加了近几百万元的销售额。

【生蚝分选机】

  在王志刚的公司里,有一个神秘的小厂房,这里每天进行的事,就是让他每年多卖几百万元的秘密。

  王志刚:都是卖到哪的。

  原来,从2015年起,王志刚自己开了网店,直接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让自己的利润变得更高。

  为了保证生蚝的新鲜度,清晨捕捞上来的生蚝,当天傍晚就要发出去。同时,机器冲洗容易破坏生蚝的壳,王志刚就把网上销售的生蚝,改成了人工冲洗。然后,按生蚝的大小,制定不同的价格。

【生蚝分选机】

  王志刚:最大的,拿手比,多少钱,配什么工具。

  因为价格公道,王志刚的生蚝在网上销售火爆,就连给他送快递的快递员,都因此沾了光。

  快递员:每月因为他家我多赚一万多。

  现在,王志刚的合作社已经有50多户农户,养殖面积一万多亩,2015年销售2000多万元。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改进捕捞的技术,节省人力,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

上一页  [1] [2] 

篇二 生蚝分选机
[致富经牡蛎]姜云:养殖牡蛎不简单 从门外汉到年售3000万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20160414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2016.4.14)

  因为不服输,姜云才抛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家养牡蛎。养殖仅一年,就把面积从600亩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牡蛎很简单。天气突变,牡蛎价格持续下跌,被逼之下,姜云才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誓死一搏。看姜云才是如何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乳山最大牡蛎的养殖户,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牡蛎,别名生蚝,因为它鲜美的味道,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

  牡蛎常见的做法有蒜茸、清蒸、油炸等等。人们爱它的新鲜、爱它的营养,而在这美味背后,是鲜有人知的辛苦与付出。

  凌晨4:30,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姜云才已经起床了半个小时,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雨逐渐停了,5点整,姜云才和他的员工准备就绪,往大海的方向驶去。开了一个小时,我们见到了姜云才的海上基地,放眼望去,6000多亩的浮漂下面,都是他养殖的牡蛎。

  为了检查牡蛎的生长情况,船员在捕捞时通常都会开壳抽样。

  姜云才:多么肥。

  记者:这个怎么看牡蛎肥不肥?

  姜云才:像个小胖孩一样。

  记者:就是胖。

【生蚝分选机】

  姜云才:很胖。

  记者:看这点这个部位是吗?

  姜云才:对,就是这个乳白色的位置,后面全都鼓起来了。

  记者:这要鼓起来。

  姜云才:要不它不肥的话,这会有个水泡,这个牡蛎就达到八成以上的肥度了。

  记者:基本上就可以捞出来去销售了。

  姜云才:不是基本上,是完全可以。可以吃。

  记者:可以吃啊。

  姜云才:可以吃。你尝一尝,尝尝我们的牡蛎。可以吧?

  记者:除了海水有点咸以外,吃到嘴里很滑。

  姜云才:好多客户来都生吃。

  记者:这个牡蛎怎么好多粘连在一起?长在一起?

  姜云才:我们当地的牡蛎就这个特点,是一球一球的,一绳一绳的。

  记者:队长很厉害。

  姜云才:要不长这么壮实,就因为吃牡蛎吃的。

  每艘船一次捕捞大约一万四千斤的牡蛎,从出海到回程,耗时3小时左右。开到近海区域,拖拉机负责把船牵引到岸上,运回场内卸完货后,再进行第二次航行。然而不是每天都能够按时出海,碰上大风的天气,只能按兵不动。

  姜云才:西南风超过六七级就不能出海,风向岸上刮,风力越大浪越高,为了保障安全就不能出海了。

  记者:风朝海上刮没问题。

  姜云才:刮北风朝海里面刮,六七级的风不影响生产,但是超过八九级也不行。

  客户在每天早上打电话来订货,姜云才会根据需求还有天气情况决定捕捞量。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出货量在5、6万斤,大概25吨左右。这些牡蛎主要销售到蓬莱的加工厂和青岛的海鲜市场,两大固定客户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拉货。

  

  大部分的牡蛎是粘连在一起的,需要人工把它们砍成单体再运走销售。

  姜云才:注意点,得把这个死壳砍下去。不会呀。

  员工:笨。

  姜云才:所以砍这个东西有技巧。

【生蚝分选机】

  记者:如果说里面没有牡蛎肉,要把壳砍掉吗?

  姜云才:死壳那是。必须把牡蛎砍成单体。

  记者:我看你们砍得速度很快。

  姜云才:熟练工,他们每天按砍多少来计算收入。

  记者:按照多少。

  姜云才:按照重量计算收入,所以砍的很快。

  记者:一天能砍多少斤?

  姜云才:一千来斤。

  员工:一两千斤吧。

  记者:等于说咱们牡蛎这个行业,不是说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捞起来就可以卖。

  姜云才:不是说捞出来就可以吃,先加工,这是加工,你必须把它砍成单体,把死壳砍下去,把粘连在一起的牡蛎分开,砍成单体,再经过清洗,再经过解散,再经过成形,再经过速冻,好多工序。

  记者:那这一蹲在这蹲多长时间?

  姜云才:砍一天就是十几个小时。

  记者:就一直在这蹲着?

  姜云才:是,每个人能砍一千到一千二三百斤吧。

  记者:一天就能。

  姜云才:对。咱们俩加一块也砍不了这么多。

  辛苦的背后,同时有着可观的利润,对于姜云才来说,他的牡蛎根本不愁销路。他用了7年时间,将600亩养殖面积扩大到6000多亩,成为了乳山市最大的牡蛎养殖户,并且发展了300多户合作社成员,他的乳山牡蛎还入选了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

  姜云才:这6000多亩,以那个大船,看那边那个大船,为中心,向周边,看见和看不见的都是我的。

  1959年,姜云才出生于山东乳山,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威海工作,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他开始经商,逐渐有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因为看到牡蛎行业的巨大商机,便承包了600亩海滩,找人代养牡蛎。这一养不要紧,多年的积蓄差点都赔光了。

  姜云才:这期间基本上发现,委托的这个人不太合适的话,我就委托别人,总想能找一个合适的人,所以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一直延续了六七年、七八年。

  别人赚钱他赔钱,一连好几年,姜云才终于坐不住了。2008年,他从威海回到了老家乳山,完全接管了牡蛎养殖基地,开始亲自打理。可是对于姜云才来说,养殖牡蛎,他也是个门外汉。

  姜云才:我这个人从小有这个性格,我想干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一定要把它干好。前几年委托别人干,干得不理想,干一半就放弃了。但是我想,怎么周边人家养的都挣钱了,为什么咱们不挣钱,我为什么要自己回来干?我不服输这个问题。

  不服输的性格促使姜云才在对待每件事上都很认真,他开始学习有关牡蛎养殖的一切知识。最开始家在威海,为了赶上出海的时间,他每天4点就起床出门,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姜云才干脆把家搬到了乳山,然而4点起床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记者:这家跟办公室建在一起了。

  姜云才:在一起,办公、休息都在一起。

  记者:那您一开始那会儿住在威海的时候,天天往这里跑吗?

  姜云才:一天两趟,跑一个来回,早晨来,晚上回去。2010年一年跑了11万公里。

  记者:11万公里?

  姜云才:相当于一个出租司机一年跑的。

  姜云才的妻子姜春彦:早晨他经常三四点钟起来,我呢,我早上就经常,拿好几个保温盒,给他做好早餐放进去。在车上经常给他放些点心,花生米,鸡蛋什么的,怕他饿着。


生蚝分选机相关热词搜索:生蚝的做法 生蚝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蚝分选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蚝分选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79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