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2016-01-07 09:27: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一《议论文阅读:儒雅之风》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儒雅之风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一
《议论文阅读:儒雅之风》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2分)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现象的,只给1分,共2分)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2分)(共3分)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4.“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1分)。(意对即可,共3分)

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3分)

5.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意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二
《2015中考阅读语文》

1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2015郴州中考语文试题)

苑广阔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须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2分)

2、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至少写出两种方法)(2分)

答案:

1.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或:要重视汉字的书写,借以传承中华文化、文明与历史。) 评分标准:2分。答出上述任一句均可给2分,后一句概况中心论点,意近即可。

2.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的观点。

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意近即可。

3.①书写正确,如通过汉字听写,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②书写美观,如临摹字帖,练好正楷字等。

评分标准:2分。方法合理即可给分。每条方法1分,共2分。

2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阅读答案(2015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 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 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 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 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特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口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第②、③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述理由。(2分)

答:

【先找到这个句子在哪里,再联系上下文去找,注意一般都在本自然段或前后一自然段】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3分)

答:

答案:

1. 我们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 分) ( 意近即可)

2. 不能。 第②段阐述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义 ( 或 “ 只有你不把自己当作中心的时候, 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第③段论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 或 “不以自我为中心, 要有谦和的姿态 )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结论 1 分,理由 2 分 ) ( 意近即可)

3. 举例论证( 或事例论证)。 (1 分 ) 列举生活中自然万物和人们平凡而闪光的感人事例, 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分论点“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 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 分) ( 意近即可)

3儒雅之风 阅读答案(2015襄阳中考语文试题)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3分)

答案: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2分)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现象的,只给1分,共2分)

3.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2分)(共3分)

4.“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1分)。(意对即可,共3分)

5.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意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4成为你自己 阅读答案(2015南昌中考语文试题)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3分)

3.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4分)

4.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4分)

答案:

1.成为你自己。(2分)

2.“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答到大意即可)(3分)

3.“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2分)

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

4.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答到其中两点即给满分)(4分)

5谈孝 阅读答案(2015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题)

谈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 “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净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 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 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 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选自《读书与做人》)

1.作者提倡“孝”,认为 “孝”的核心内容是1分)

2.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2分)

3.第④段中两个“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一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答案:

1.父慈子孝。(或父母与孩子是对等关系。) (1分)

2.皇帝用愚孝治天下,是愚孝的根源。(或皇帝的“以孝治天下”是一种愚民政策。)(2分)

3.美好(好);命令 (1分)

运用对比论证,把合情合理的孝与愚孝进行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自己反对愚孝的结论。 (2分)

4.D (2分)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三
《如何做阅读理解》

一、调适渗透

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除运用动作、实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师生表演等创没情境外,还应把课文内容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调适学生的口味。比如教读魏巍《我的老师》前,可让学生回忆最难忘或感到最亲切的某位老师。教读《背影》前,可让学生先想一想,长这么大,父母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哪个动作。教读《闲情记趣》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学生听……这些自然也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各科知识也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文学和政治、历史原本一家,与自然科学也相关联,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与音乐、美术联系较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点击到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往往为之一震而饶有兴致。因为课文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往往并不深奥,学生原本掌握较牢固,一点击,学生有自豪感。即使是不同语言,也有相通之处,英语、日语讲究句型教学,但也要大量阅读而培养语感;英语要积累短语、习惯用语;汉语也要在阅读时注意积累成语、精彩语句、名言、警句。当然,教学中,教师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只能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

二、引导品味

阅读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效果。效果好,学生当然对读书有热情,有兴趣。因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内阅读文章要与作者的思路对接。阅读前要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作品资料,要了解写作背景,正所谓“知人论世”。要把握好文章的线索,了解主要内容。要做到对文题、词语、句子、文段、首尾、全文六个方面提出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层次阅读。要学会找文眼,找关键词、句。文眼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句子;关键词、句(中心句),在段中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关键词、句(中心句)加深对文段的理解。重点段落是文章的关键语段,它往往是文章的精华,也往往含有难理解的句子。学生只要掌握了寻找的方法,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考试时也会得心应手,因为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题目答案就在语段中,只要学生学会找法,想得到就能写得出,能写得出就能答出来。记关键词或句子,还是一种最好的记忆方法,对文段中某一问题的理解,只要记住了关键词句,学生自己去理解、发挥,问题往往回答得准确而有新意,这样省时、易记,又能得高分。机械地记忆问答题,常常使学生耗力、费时并感到枯燥无味。答题时,往往漏洞百出,遗漏的常常是关键词句,不得要领,容易失分,真是得不偿失!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当成负担,何来兴趣?课后复习是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往往是高层次阅读——欣赏。要求学生学完文章后进行总结,对知识结构梳理,思考学习后的最大收获,文章好在哪里?要做到:内容上感受人物的心灵美,认识社会生活美和体验自然景象美。如学习《驿路梨花》一文,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一组人

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而其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形式上领略写作技巧美,体味语言艺术美,感受风格独创美。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使学生感受到恰似沐浴在骀荡的春风里,静坐在如丝的细雨中,吮吸春天的清新气息,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旋律的韵致美。

三、拓展视野

1、课外阅读是增加阅读量,是泛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就同一些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平时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写自己,也是与别人谈话。课外阅读要规定学生读古今中外名著,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中外十大名著》、《中外二十大名著》。读优秀的健康的书籍和刊物。要求学生了解揣摩主旨,摘精彩词语、句子、段落、写读书笔记,谈自己感受。要摘录自己感兴趣、健康向上的句段,不求数量,只求质量。要把摘录的文章尽量用到日记中、写作中、说话中。各种文体,广为阅读,不求固定数量,只求有阅读习惯就行,可在饭后茶余,可在候车室,可在完成作业后,任何闲散之余,随手翻阅。值得一提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对学生的文学熏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后,写作中的语言会具有儒雅之风,形成特色,写作水平也会明显提高。还要多看电视节目,如中央一套的《综艺大观》、《焦点访谈》,中央二套的《正大综艺》、《开心辞典》,中央三套的《电视诗歌散文》、《艺术人生》,中央十套的《人物》、《交流》、《科学之光》、《百家讲坛》等栏目,让学生每周抽两个小

时看看这些好的节目,既受到学生的普通欢迎,又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了文学熏陶。一些家长、老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看电视,这是极端错误的。

2、开展语文活动的专题研究,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是必要的。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诗歌朗诵、猜谜语、口头作文、竞赛、辩论会、讨论会等。专题研究可两周一次,主要针对阅读方法探讨或某作家作品的看法。如《如何阅读古代诗歌》、《如何阅读古代散文》、《如何阅读现代诗歌》、《如何阅读现代散文》、《朱自清散文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教师确定主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命题。不求统一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人们普通关心的问题,组织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真正意识到:光阅读书本不行,还要阅读社会、阅读自然……实现真正意义上阅读量的扩展。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

四、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现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发现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敢于发现,敏于发现,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呢?

首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性阅读规范。教师是研究性阅读的顾问和监督者。将全班学生分为10-12个兴趣小组,每小组以6人为宜,而且这6人中,又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知识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B层智力因素好、阅读潜力大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各兴趣小组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学生在阅读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立兴趣小组并确定课题后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协调问题、合作问题、交流问题、为促进各小组研究性阅读气氛的形成和兴趣的激发,教师可协同学生制定协议性的规范,内容如下:

1、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广泛收集资料,做到以读促研,以研带读。

2、提倡分头调研,课下集中讨论,定期总结。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以一时之论断是非,不以一家之言定基调。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__晚清名臣沈葆桢》

高二语文 编号047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编制人 :刘妍妍 2014.5.14 学习目标:实用类文本阅读

重、难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学习过程:

一、 了解感知

二、 深入学习及迁移运用

三、 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一: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

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删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高二语文 编号047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编制人 :刘妍妍 2014.5.14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练

树人立学毕生事

自章氏国学讲习会首执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岗位,转徙数省,最终反哺故土,在山西大学任教长达半个世纪。奠中先生曾云:“由于我是研究所谓‘国学’的,文、史、哲不分而以‘小学’为基础,所以在各大学教书,面相当宽。所开课程不下十余门,多因教学需要,而非出于泛爱。”限于当时的条件,师资匮乏,奠中先生常是一身多任,从不言困难;额外的政治任务、社会工作,从不推辞。在奠中先生心中,培养学生是第一位,个人出成果则在其次。1978年平反后,本来完全可以完成一些学术上的宏伟计划,本可为自己学术上的地位名望谢绝社会邀请,闭门著书。但面对培养学生的教学任务,他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坐下来。太炎先生之师俞樾,曾以“曲园”命其所居,奠中先生后门亦有一块弯曲草地,遂取名为“亦曲园”,并有《小园》诗自赏: 堂不标春在,园名亦曲园。 前贤安可企,学圃育花繁。其意甚明,其志甚笃。

在奠中先生看来,踵武前贤的方式虽多,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学圃育花”无疑是分量最重的。辛勤繁忙的园丁自然会赢得满园芳菲,从教50载的奠中先生桃李满天下,弟子不乏卓然有成者。

奠中先生为学作文,多有感而发。如为驳廖季平、胡适否定屈原存在之说,而撰写了《屈原的有无问题》;为驳孙次舟、闻一多关于屈原为“弄臣”或“奴隶”之说,而撰写了《屈原其人其赋》。《论治诸子之作,有感于从胡适、冯友兰以来,从思想上研究诸子的学者,多喜以西方哲学的体系、概念、术语为框架,套用于中国学术,形式上新颖可喜,然往往取粗遗精,失掉诸子的真精神,且已形成一种通弊,因而予以分析批判,提出了研究诸子应有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书注与读书法》之作,有感于经传以下书注之流弊,古籍之难读,有“使民族精神竟坠于地”之叹,提出了注释应必备的功能。行文之中,常具对中国文化生命之深切同情,笔底间,时见道义承担的使命精神。

特殊政治思潮下的学术研究每每被先行的观念束缚,稍有违背,就会惹祸上身。在特殊的年代里,奠中先生先后接受过不少“政治任务”,性情一向温和的奠中先生面对“口诛笔伐”的时代狂潮,能用平和之心面对面前发生的一切。即便在“批林批孔”的热潮中,奠中先生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靠孔子传下来的。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历史事实没法去掉。”多年后,奠中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敢于向‘四人帮’斗,不是,而是一般口号我仍跟着说,具体问题,我却不能歪曲历史,不肯说假话。”其胸襟风格,可以想见。

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大致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集部五大块,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被重新切割为历史、哲学、中文等学科。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大量流失。面对此神情景,奠中先生旗帜鲜明地说:“哲学系主要讲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成了附庸;历史系讲授世界史、中国史;只有中文系是以‘中’字打头的,因此承传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落在了中文系的头上。”其坚守国学正脉、乘传文化的使命精神于此可见。奠中先生始终强调:以小学为基础,以经史为根抵,以诸子为归宿。中国文化之道贯于“经、史、子、集”之中,奠中先生不为学科所囿,每从国学的浑圆中,寻绎道脉,针对问题,有为而作,点到为止,惜墨如金,密集观点,金针度人,不炫渊博,而卓见慧识,层出不穷。树人为本,著述为次,学问为本,文凭为次。对于个人的职称、奖项从不挂碍于心,但是,当学有所成的青年人才因年龄、资历被排斥打压时,这位温和的先生奋笔疾书,在《光明日报》

发表了《破除专业职务评审中论资排辈》一文,真挚殷切,拳拳之心,尽付后学之栽培,毕生期望,皆在中华学脉之薪火相传,民族复兴之后继有人。

(摘编自郭万金《姚奠中: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望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姚奠中从最初执教,直到退休,坚持教学半个世纪,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同时痴心国学,专注学术研究,可谓树人立学,均有建树。

B.从《屈原的有无问题》,直到《书注与读书法》„„,姚奠中的文章总是针对流弊,有感而发,且能破立结合,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C.姚奠中研究国学,深得要义,为人坦诚,胸襟博大,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但在优秀后学受到打压时却能够奋笔疾书,仗义执言。

D.传统国学分为小学等五大部分,现代学科分类却将其重新分割,姚奠中对此颇有异议,以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E.本文通过记述姚奠中先生从事教学工作与国学研究的相关经历及其成就,表现了一位优秀教师、一位国学大师的敬业精神与崇高境界。

(2)文中《小园》一诗,表明姚奠中矢志教书育人。他在山西大学执教期间是怎样践行这—承诺的?请概括说明。(6分)

(3)作为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望者,姚莫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姚奠中在特殊年代里先后接受过不少“政治任务”,并能用平和之心面对这一切,对此人们各存褒贬。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树人立学毕生事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坚持教学半个世纪”有误,应是“在山西大学任教长达半个世纪”,另“专注学术研究”也不准确,在姚奠中而言,培养学生是第一位;B“总是针对流弊,有感而发”不当;D“主要原因”表述有误,原文只是强调“重新切割”与“文化精神流失”两者相伴而生,有关联,但并非主要原因)

(2)①课程开设急教学所需,罔顾个人意趣;②一身多任,不言困难,额外工作,从不推辞;③培养学生为至上,个人学术居其次。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为学作文,有感而发,足见其深挚于中国文化生命、勇担道义之精神;②特殊政治思潮下,以平和之心面对,足见其屈伸自如、笃定淡然之胸襟风格;③面对传统文化精神大量流失,守住根基,寻绎道脉,足见其坚守国学正脉、承传文化之使命精神;④当后学遭排挤打压 时,奋笔疾书,仗义执言,足见其关注中华学脉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拳拳之心。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褒。

①表面应承,并非实际放弃对真理的坚守,特殊时期还可避祸;②只有保全自我,才可更好守正,屈伸自如本身就是一种智慧;③能以平和之心面对暂时动荡。是更高层次的笃定与达观。 观点:二贬。

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学者的生命;②坚持真理,宁折不弯,是为人的原则;③敢于斗争。不畏殉道,有助于改变现状。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参考答案

(1)(5分)【参考答案】A(3分)E(2分)C(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解析】B.林则徐也没有以健康状况取人,“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C.“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不确切。D.“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E.“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与“他一怒之下”相关却不完全相同。

(2)(6分)【参考答案】①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②表现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6分)【参考答案】①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②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③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④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⑥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

(4)(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观点二: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观点三: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五
《笔墨绘儒雅之风——倪久龄人物作品欣赏》

倪久龄作品

成功书画家网 倪久龄的绘画有大雅之风,其作品艺术风格鲜明,感染力强烈。在倪久龄的画中向观赏者展示了一条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国画绘画艺术。他的画作曾在《当代书画家》刊登并签约兰州成功美术馆。

观倪久龄的画作,在创作中他能把人物与山水融合而一,人与景物互相配合,自然天成,分而赏之;倪久龄的人物比较写实,线条精炼、含蓄,景物比较写意,以湿墨为主,水色淋漓,一干一湿,一工一写,形成鲜朗对比,各成妙趣,合而观之,则浑然一体。在倪久龄的画中人物造型与背景相互生发,山因人而添韵,人因山而有情,二者合一,不可分离。

倪久龄作品

倪久龄,1955年生。著名人物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营口市美协副主席,盖州市画院院长。1999年获文化部、中国美协颁发的中国百杰画家证书。代表作《秋风起》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农家》、《梨花带雨》、《暖洋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白马》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辽宁省美展金奖;《五禽建身图》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获辽宁省美术大展银奖;《古人健身术》获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画法艺术大展银奖。出版有《唐人诗意画选》。(记者/汪利利)

倪久龄作品

倪久龄作品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六
《儒雅材料》

徐州二中特色文化建设报告

一、“儒雅教育”的内涵

“儒雅”一词语出《<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儒雅”一词的解释是“学问精湛,气质雍容”。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智慧的光芒。儒雅,是那种饱读诗书,自内而外渗透出的一种内敛的气质与风度。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

儒雅教育旨在通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之成为内涵博雅、外表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新人。 我校的“儒雅教育”,是通过“庙学一体”的校园环境、“弘扬儒学”的校本课程、“文明中国礼”的仪式与活动,构建出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使师生树立正确的儒雅价值观,养成举止文雅的行为习惯,形成爱学博学的读书氛围,从而使学校处处散发出读书向学的儒雅正气。

二、“儒雅教育”的提出

我校“儒雅教育”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藉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国人,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知识结构方面的一个缺陷,也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大有渐行渐远的趋势。今天,不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割断历史,抛弃传统文化,无异于离开我们脚下的黄土地。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实施“儒雅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传承悠久办学历史的必然选择。学校办学历史始于徐州府学宫,至今已在原址连续办学645年。徐州府学宫始建于宋代,毁于元末兵灾。明朝建元后,为振兴文教,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它是明、清时期徐州的最高学府。六百多年里,朝代更替,世事沧桑,历代当权者深知“人才之兴衰,视乎学校之隆替”,多次拨款修复,一些名宦贤达也都捐资相济。巍巍府学,才得以延续。虽然徐州沦陷和“文革”时期有短暂停学,但始终没有影响府学宫“兴学育才”办学之路的延续。悠久的办学历史,赋予今天的二中人以神圣的使命。儒雅教育的特色,是我校“承先贤遗泽,为后学奠基”的必然选择。

第三,追求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党和国家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学校只有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悠久办学历史的传承和现代

教育理念对于人的素养要求,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实施“儒雅教育”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了一整套以道德的力量健全人格、以文化的力量滋润心灵的儒雅教育体系。

三、“儒雅教育”的实施

1、精心策划:打造古朴大气的儒雅校园。

原府学宫建筑为五进庭院,成中轴对称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大成门前为泮池。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市政改造,有些建筑已不复存在。2006年起,学校按原府学宫建筑格局对校园实施整体改造,着力打造古朴大气的儒雅校园环境。改造老校门并命名为“棂星门”,增添楹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新建校训广场,添置“贵仁”石碑;在三进院落的院门上分别制作“明伦门”、“崇德门”、“宏志门”标识,对应悬挂“德尊学富师严道圣誉驰中外,源远流长气正风和泽被古今”、“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家精华照五洲”、“融人类文明善施化雨滋桃李,汲儒家精髓广布春风育栋梁”、“为后学奠基积极树人当己任,承先贤遗泽辛勤传道顺天心”、“学为人师”等楹联匾额。“崇德门”前重修“泮池”,在中轴两侧设置以“仁也”、“义也”、“礼也”、“知也”、“信也”五常之教义命名的花墙月门。改造历时两年有余,当然这次的改造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赋予时代的新意。新建、重修建筑和大成门、大成殿一起构成了儒风古韵与现代理念浑然一体的的校园文化风景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学生时时处处呼吸着文化空气,感受着翰墨飘香,在润物细无声中汲取力量,启迪智慧,获得灵感,升华人格。

2、倾心设计:构建与时俱进的儒雅校园文化。

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历史传承,积淀了学校底蕴深厚的文化。作为徐州教育文化变迁的永恒载体和“庙学合一”文化现象的承载者,学校一直注重挖掘悠久历史和厚重底蕴的育人功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历代往哲先贤历经六百年的历史幔帐而光彩依旧,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君子固穷(安贫乐道)”的道德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道精神、“士不可不弘毅”的人格、“仁者必有勇”的生活态度、“养民也惠”的爱民主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仁爱意识,至今仍然给我们以宝贵的思想财富,成为学校打造儒雅校园文化不竭的精神宝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提炼出“守正 出新”的办学理念和“贵仁 励学”的校训;形成了以“明伦 崇德 宏志”为校风、“尚礼 启智 鼎新”为教风、“勤学 慎思 笃行”为学风的“三风”体系。学校通过承研国家级课题《校本化的特色学校文化研究》,进一步构建与时俱进的儒雅校园文化,为实施儒雅教育提供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气场。

3、悉心组织:培养德正气华的儒雅教师。

培育儒雅的学生,当先培养儒雅的教师。学校始终重视打造儒雅教师队伍,内练修养,外强素质。学校将师德教育作为每学期教师培训的“第一课”,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学习和反思活动;以“一法一规范”为依据,培养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道德追求。学校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培训并制定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同侪互助,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先后邀请钟启泉、陈向明等 20多位专家来校讲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升;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内外交流,引他山之石以攻玉;加大骨干教师支教、挂职锻炼、出国进修力度,教师参加回到学校后都要以谈心得或开讲座的形式,把学习收获共享;间周一次举行教研活动和教师论坛,围绕学校重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讨;鼓励教师广泛读书,先后为每位教师购买了10余种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提倡教师把教育实践与读书相结合,积极参加教科研,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棋类教学对促进德育的研究》、省级课题《徐州市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市级课题《用围棋引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论语>的选编与解读研究》、《认识研究自己的家乡》等多项课题的深入实施,使教师越来越儒雅自信。目前,内外兼修,德正气华的儒雅教师队伍已在我校逐步形成,为实施儒雅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

4、用心求证:探寻儒雅教育的有效抓手。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积极探寻弘扬传统文化、实施儒雅教育的有效抓手。经过长期的探寻,我们的思路逐渐明朗。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古代,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在现代,与国际象棋、桥牌同誉为三大世界性智力运动。2005年,学校邀请在徐高校、市体育局专家到校研讨,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以创建徐州围棋特色学校为抓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实施儒雅教育。2006年成立全省首家学校棋院——大成棋院,旨在以围棋为抓手开展围棋普及教育,以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八年来,基本形成了毕业生人人会下棋,人人懂围棋文化的局面。学校把围棋课排入课表,由专任围棋教师授课。授课地点在古香古色的大成殿内,学生一边吸纳围棋文化知识,一边接受儒家环境文化的熏陶。通过组队参赛和承办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棋兴趣。在已经举办的前九届江苏省中学生围棋比赛中,学校夺冠棋手多达13人次,今年又一举夺得江苏省第九届围棋比赛高中组团体第一名。2014年1月,徐州电视台做了“世界围棋冠军芈昱廷返回母校徐州二中”的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围棋特色教育的社会美誉和知名度。2014年6月,学校申报的“围棋文化课程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复,使学校围棋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找到了围棋这个有效抓手,为我校拓宽儒雅教育渠道打开了思路。学校进一步通过引导学生研习其它多种高雅技艺,促进学生养成儒雅兴趣。开展古筝、软笔书法、新国学诵读、楹联及楹联文化、太极拳、茶艺与茶文化等形式的研习活动,

使学生追求高雅技艺逐渐成为一种风气。学校还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开展“楚风汉韵”汉字书写大赛、围棋文化节、古筝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和体验中学到了知识,享受到了快乐,收获了成绩。

5、潜心探索:打造高效和谐的儒雅课堂。

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儒雅的课堂要求追求知识的宽松,要求探究未知的执着,要求师生互动的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预备、候课、自习、排队、安静、礼貌等方面深化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学而不厌”“雅而善思”的学习风貌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雅气质;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通过“教师口头语言”、“教师体态语言”、“儒雅课堂气氛营造”等创设课堂教学的儒雅之风,提升教师“诲人不倦”、“儒而通达”的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养成师生规范守礼的教学行为习惯,从而打造高效和谐的儒雅课堂。目前学校正在探索的“学讲方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逐渐显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生态。

同时,学校不断丰富儒雅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弘扬儒雅文化为主题开设了近二十门校本课程,如《府学宫建筑文化与二中》、《书法》、《围棋史话》、《围棋与东方智慧》、《楹联与楹联文化》、《儒家诸子介绍》、《未成年人礼仪养成》等。通过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儒雅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课程保障,为学生素质提升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生在静心研习中汲取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享受着向学向善的熏陶,变得更文明、更知礼。2014年5月,江苏省文明办、团省委联合组成的“八礼四仪”专项督查组到我校调研,对我校儒雅教育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6、爱心雕琢:培养德才兼备的儒雅学生。

活动与教育是一体的,活动是学生得以生长的土壤。学校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提高,增强育人的效率,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儒雅学生。

学校每学年初开展的“文明礼仪健康月”活动和“做儒雅二中人”主题活动已经成为品牌,徐州教育信息网评价我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特色鲜明,在本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2014年2月,江苏文明网一刊出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新闻,我校立即响应号召,在我市率先启动“八礼四仪”教育,进一步开展“树立责任意识、践行八礼四仪、做儒雅的二中人”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诸如“重温中华美德,争做儒雅学生”、“日行一善,做徐州好人”、彭城一日捐、为西藏尼木中学捐书、大型爱心义卖等活动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捐款捐物献爱心、做善事。妙笔丹青书法社、德馨社、文森艺社、星海戏剧社等社团活动也广受同学欢迎。学生在活动的锻炼中,更加大方、更加儒雅。

学校还通过推行德育学分制,促进学生儒雅行为的养成。我校2003年在徐

州市中学中率先试行《徐州二中学生德育学分制度》,这套制度当中,“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尊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五个大方面涉及到学生仪表、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之礼等儒雅行为的条款共有15款24项,实践表明,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有效促进了学生儒雅行为的养成。2006年开始徐州市在全市中小学逐步推行“德育学分管理制度”。2007年10月,在新疆举办的教育教学活动交流上,我校德育学分制走出江苏,在异地兄弟学校被介绍推广。2014年5月,我校德育学分制被徐州市教育局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推荐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的案例征集。

四、“儒雅教育”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儒雅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校师生从中受益匪浅,进而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徐州电视台、徐州教育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徐州市中小学党建先进集体”、“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徐州市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定点学校”和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是教育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示范学校、江苏省围棋文化课程基地、徐州市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学校儒雅教育特色建设也得到了市教育局和兄弟学校的肯定。意大利教育考察团、日本半田市乙川中学、新西兰旺格努伊市中学、新疆奎屯市教育代表团、安徽阜阳五中、上海奉城高级中学、西藏尼木中学等国内外同行先后来校参观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徐州医学院等先后把我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七
《2014年语文一模试题》

2014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风靡(mǐ) 戳穿(jiã) 强聒不舍(qiáng) ...B.笃信(dǔ) 俯瞰(kàn) 卷帙浩繁(zhì) ..C.矗立(chù) 潜伏(qián) 刚正不阿( ē ) ...D.惩罚(chãng) 绵亘(gân) 毛骨悚然(sǒ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漫步江滨公园,闲逛五星商贸街,各色灯饰总会令人目不暇接,如临仙境。 ....B.郑俊康说,柳州是我的家乡,建设美丽柳州,服务家乡父老,我义不容辞、责无旁代。 ....C.人生的十字路口充满迷惑,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呢? ..D.他为自己能够如此娴熟地演奏这首乐曲感到非常的得意与骄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著名的小吃,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单是闻闻就让人

垂涎欲滴。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C. 鹿寨香桥岩九龙洞是一个大型天然的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 9座边石坝蜿蜒

如九条黄龙,惟妙惟肖,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巧夺天工。 ....D. 三年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考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刻,一切语言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默默的付出。

B.通过在端午日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C. 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

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D. 考上好的高中,是每个初中毕业生的愿望,但能不能考上,还要看个人努力的程度。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 ,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

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一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第1页 共8页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

“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

人有其声口”。

B.《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

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曾因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而产生了自杀的念

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来达

到灭火的目的。

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反映北宋西北边境表戍边将士们的军旅生活。

B.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描绘了边塞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

重。用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只是为了衬托秋天边塞的荒凉。

C. 词的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

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用一个“异”字概括总的感受,勾

勒出了一副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

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三、说明文阅读(6分)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

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

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

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

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鱼大为减少。令

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

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

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

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

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第2页 共8页

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

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

10.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

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

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

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

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11.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

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C.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

D.选文中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

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

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

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

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齐人三鼓(鼓:战鼓) B.遂逐齐师 (逐:追击) ..C.秋毫不私(不私:不占为己有) D.恂恂如儒生(恂恂: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公与之乘 .A.皆重铠以习之 B.公将鼓之 ..C.楚人怜之 D.无丝竹之乱耳 ..14.下面对【甲】【乙】两个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第3页 共8页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15.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选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五、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6.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一 览 众 山 小 。 ( 杜甫《望岳》)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 ,可以为师矣。(《论语》)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⑥万籁此俱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⑦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六、综合实践活动(共10分)

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五月份,学校举办“好读书 读好书”的读书节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

任务。

17.[活动一]【我来分析】读书节组委会对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作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

表,读图后请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不超过20字)(3分)

18.[活动二] 【我来命名】学校打算在楼梯的转角处设立一个读书角,摆上一排书架,方

便同学们随时取阅。请你为读书角取一个得体的名字,并简单说说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4分)

名字: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第4页 共8页

理由:

19.[活动三]【我来拟写】 读书节上,同学们互相赠送自制的小书签,请你拟写一句可以

起到劝勉、激励或怡情作用的句子,写在书签上。(不超过20个字)(3分)

七、现代文阅读(16分)

风吹起蒲公英

顾晓蕊

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它。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

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无数......小快乐。可是,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想念母亲时,他就抱着吉它轻轻弹唱,让琴声带走

内心的悲伤。

③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父亲指着位个子瘦高的女人,说是他的继母。女人身后站着个

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父亲说这是弟弟。他的心猛地一疼,难道父亲忘记母亲了吗?

④周未,父亲进家,从包里掏出两个苹果。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馋得他直咽口水。父亲当着继母的面,把苹果都递给弟弟,扭身想对他说些什么,他赌气跑

开了。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⑤他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一幕,泪水悄然滑落。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是继母。他合

上眼,假装睡着。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掖被,随后,轻轻地离开。他侧过身,碰到

凉凉的东西,一看,是个苹果。他心头一暖,委屈消散了许多。自那以后,每每父亲捎回些

好吃的,继母总给他留上一些。

⑥继母无声的关爱,为他孤独的心灵,打开一扇亮窗。他和弟弟的感情日渐融洽起来,

弟弟的成绩好得出奇,让他这个做哥哥的自愧弗如。 ⑦那天,他和弟弟并排躺在田野上,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公英,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

一柄柄汢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他们聊起各自的梦想,他说将

来想当一名歌手,弟弟说愿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广袤的天地。

⑧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再次降临。父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病危之

际,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多年的误会和责怨,顷刻间

烟消云散。他悲恸地呼唤,最终没能留住父亲。父亲走后,继母一下子苍老许多,她常坐在

那里发愣,任忧愁爬满脸庞。

⑨他想了又想,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对继母说要到外边打工,挣钱供弟弟读大

学。继母低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没啥能耐,让你跟着受苦了。”她用手指绞着衣角,泪

水落了下来。

⑩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短信,背起心爱的吉它,悄悄地离开家。他来到一家建筑工

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在飞扬的尘土里,抛洒辛勤的汗水。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廉价的出

租屋,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为了省钱,他甚至连着一个月,每顿只吃盐水煮面条。他把节约

下来的钱,寄往家里。

11偶然的一个夜晚,他看到有人在街头弹唱,生意似乎还挺火,心中一阵暗喜。弟弟正○

读高中,购买复习资料,需要更多的钱。他把吉它擦试一遍,调好弦,对着乐谱苦练了几十

首曲子。

12他穿行在繁华的夜市,用心弹奏每一个音符。有的听众被他的歌声吸引,拍手叫好;○

也有的听众拿他取乐,推搡中将他撞翻在地。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

1○3 来到城市这些年,他学会了隐忍。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

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1○4就这样,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到街头弹唱。终于盼到这一天,他收到弟弟的来信,

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接着往下读,读着读着,泪水浸湿了纸页。原来,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第5页 共8页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八
《将儒雅之风融入校园生活》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九
《2013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一模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3.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

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沮丧/咀嚼 踮脚/掂量 瞠目/螳臂当车 ......

B. 整饬/炽烈 殷红/湮没 船舷/扣人心弦 ......

C. 联袂/抉择 雕镂/褴褛 辍学/风姿绰约 ......

D. 颓废/逶迤 戏谑/琐屑 辜负/沽名钓誉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繁衍 顷刻 悬梁刺骨 心旷神怡

B. 暄嚣 提携 侃侃而谈 断章取义

C. 荒诞 苍穹 一愁莫展 头晕目眩

D. 狭隘 抽搐 匪夷所思 蛊惑人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1)“手机实名制”9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费者去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

能办理,如用户不登记不会被强制 服务。

(2)尊重每一个人的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

的 。

(3)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点评中国体操健儿在荷兰世锦赛上的表现并

对即将到来的亚运前景进行了展望。

A.终止 权力 底限 做客

B.中止 权力 底线 作客

C.中止 权利 底限 作客

D.终止 权利 底线 做客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政府和学校需要认真研究,让务工人员子女在“有学上”之外,更要“上好学”。

B.我不知道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问题的答案。

C.“我挺好。”他真诚地说:“什么都不需要,真的。”

D.很快,他做出一个让全家人竭力反对的决定!离开证券公司,去巴黎学习绘画。

二、(22分)

5.下面文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三处毛病,请选出所在句子的序号,并改正。(6分)

在今天,①是否拥有一部电脑,被很多人认为是认知当今世界的关键。于是,有的人开

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

抱有希望。③因为只有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才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④随着整

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将使传统阅读方式日益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

(1)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2) ,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3)《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 , 。

(4)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5)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在丞括》中描述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为官

者感情的诗句是“些小吾曹州县吏, ”。

7、名著阅读。(6分)

(1)“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

(2分)

(2)《水浒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嫉恶如仇,

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

爽率直。(2分)

(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

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上述文字节选自 (国家)的文学名著《 》,作者是 。

作品写出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 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8.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制造”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形势异常严

峻。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设置障碍,更加剧了中国出口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一些美欧企业动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诉讼。一方面抓

住了部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如有的产品确实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品缺乏

科技创新,未能实现“中国创造”;另一方面是将诉讼作为手段用以阻止中国出口企业对其

市场地位产生的竞争威胁。

材料三 调查表明,中日韩三国国民对本国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日本、

韩国和中国。回答称信赖本国产品的日本人比例为90.8%,韩国人比例为87.5%,而中国

人只有50%。就“最先想到的本国企业是哪一家”一项,回答“海尔”的中国人最多,回

答“三星”的韩国人最多,回答“索尼”的日本人最多。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9-10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词的一个突出特点,请从词中找出一处分析其作用。(2分)

10.“梦断”一词,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联系你所读过的陆游的诗词,分析一下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文】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1)齐人三鼓: (2)齐师败绩: ...

(3)遂逐齐师: (4)秋毫不私: ..

(5)恂恂如儒生: (6)必蹙额: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1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2分)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15.题目有什么含义?(2分)

16.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简要概括。(2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7.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分)

18.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3分)

19.读过本篇小说,心灵会受到震颤。联合实际谈谈你受的启发。(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

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篇十
《湖北省天门市2015届高三四月调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5年天门市高三年级四月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命题:天门中学 肖孟平 实验高中 杨谧 )

1.C(A 靡mí B 睇dì D 挫cuî)

2.D(A 汇-会 B蔼-霭 C倍-辈)

3.B(妆饰,修饰,打扮。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应用:使用。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因而:表结果。如果:表假设。即使:表假设的让步。)

4.D(A 作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成份残缺,“特征”前缺动词。B 矛盾。改为“最高达到13.1平方米”。C 语序不当,“该区域稀土的储备、勘探、开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5.B(全篇虽不是传统小说合乎逻辑的内心思考,但也并非荒谬之极的意识流动,而是使思绪呈现一定的方向性。)

6. (选B。本文第2自然段中的“宋朝”指唐王朝之后的大宋王朝,而“宋代”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之“宋”。正确说法是: 宋代山水诗能代替玄言诗而兴起,这与士大夫崇尚隐逸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7.(选D。本文二、三、四自然段论述了并列的两层意思: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有影响,但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也有反作用。前者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同样,“反作用”也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一点,末段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

8. (选C。本选项信息来自于末段,C项中的“这一点”并不是通过诗歌可以“观风俗之盛衰”,而是指文学与社会风气和时尚可以相互影响。)

三、

9. B(审:清楚)

10.C(①是议论天意不定的 ③是以“寓物于人”与“修德于身”相比说明“修德于身”必有回报。)

11.D(文章第一、二段都为议论,第三、四段记中有议,第五段作结)

12.翻译①松柏生长于山林之中,生长之初,被蓬蒿围困,被牛羊践踏。(得分点:“厄”及被动用法各1分,句子顺1分)

②由此可以看出,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止息。(得分点:“盖”得1分,“艾”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③京城的东面,晋公所建造的房屋,三棵槐树郁郁葱葱,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得分点:“所庐”1分,“惟„之”倒装1分,语句通顺1分)

13.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于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14.(1)①远近结合,颔联写了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独树。点明江村的环境。②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江村。“晴有色”和“暖无声”。③动静结合:颈联写动景,与颔联静景相映衬。④虚实结合,看到江边鸥鹭在水面飞行,联想到江中应该溪鱼肥美,眼前虽不见渔人,应该是进城卖鱼去了。(答案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得4分)

(2)尾联以“孤舟”“无人渡”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幽居山野不应征聘

的孤高之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在其位的无奈之情。但“两岸夕阳明”又给这一丝无奈增添了暖色,表达了安于幽居,乐于传道授业的情感。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风掣红旗冻不翻。 ⑶艰难苦恨繁霜鬓

(4)樯橹灰飞烟灭 (5)赢粮而景从 (6)鸡豚狗彘之畜

(7)侵晓窥檐语 (8)青雀黄龙之舳

16.选AB(A.本文的感情比较强烈,而非“内敛”B项的分析纯属牵强附会)

17.①第一段通过记叙原子弹爆炸留下人的影像这一奇观,自然引出下文的议论:毁灭往往创造出奇迹(2分)②第二段运用联想和对比,强调了梵高虽然被病魔毁灭,却创造出了非凡的艺术的辉煌。(2分)

18.这句话的本义是只有长期耐得住寂寞、痛苦,才可能成为天才。(2分)文中梵高拿这句话自勉。它既反映出梵高长期忍受贫困、作品不被重视、疾病的长期摧残等多重痛苦,又表明了他的自信,虽历经冷落、磨难,自己的作品最终将被认可。(2分)

19.本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A.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于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梵高就是如此:①阿尔的太阳给他带来了激动与灵感,也确立了他的画独特的色彩风格。②到达巴黎前后,梵高都没有接受任何系统的绘画训练,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在最后的两年,在精神病反反复复发作中画的。③在梵高成了真正的精神病人之后,也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绘画才突飞猛进,风格才迅速形成;而且精神病的发作非但没有毁掉他的艺术,反而让他色彩的法则一点不乱,“精确之极”。 ④他绝世的才华、刚劲与烈性的性格、艺术的天性以及精神病的思维等及其巧合地结合在一起,让他突破了经验、典范的约束,在艺术上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和本性的自己。(5分)以上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比如。古希腊大理石雕像断臂维纳斯,当她被从废墟中挖掘出来时,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断臂维纳斯虽然不再完整,却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美感,这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又如:双耳全聋的贝多芬,反而创作出博大、繁复、严谨、壮丽的《第九交响乐》。(简略举例3分))

B.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于天才的必然。

①梵高天性中具有一种粗犷的精神与强劲的生命感。②梵高于1881年11月在莫弗指导下画成第一幅画。但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接受任何系统性的绘画训练。他生命短暂,但成就非凡,只能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天才。③他不仅有极高的天赋,而且“热爱自然和生活”,“不动摇”自己的信仰,长期忍耐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坚强毅力,“不顾一切地投入绘画”的执着以及涂抹“生命的血肉” 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创造出杰出的作品成为必然。(5分)天才的艺术家历史上有很多,比较典 型的像毕加索、达芬奇等等。(简略举例3分)

C.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①文本阐释部分结合A与B。②联系实际部分:文学理论上,比如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实际举例略。

20. 我反对:(持此类观点,才可得满分4分,以下4点,任选其一)

(1)任何文体,它的形式与内容的搭配是有规定的,政治报告重在时政阐述,要严肃、鲜明、直白、缜密,用长于浪漫、抒情、吟唱、夸张的诗歌形式去表现,很不得体。 (2)固步自封不可取,另起炉灶亦不可行。改文风,是在公文的内容上多做文章。要多些干货,少些废话、套话、空话、假话,让枯燥呆板的报告内容简短生动,才是正确方向。

(3)创新应该是在文风上而不是在文体上下功夫。把功夫花在韵脚上,这样耗时耗力,不应该推崇。

(4)(人大)报告的文字必须具有明白无误的确定性。这种报告,大多是假话大话空话,甚至是废话闲话无聊话。如此“五言诗”实则是权力任性,文采卖弄,不伦不类。 我支持:(持此类观点,最多得2分)

(1)洋洋洒洒6000言一韵到底,文风清新,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耳目一新。

(2)“五言诗报告”独树一帜,首开了公文文风创新的先河,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21.①不必说海明威作品里的渔夫桑提亚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面对茫茫大海那种无助的等待,寂寞而且危险。②即便是像杜甫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种兴奋的等待,也少不了度日如年。(每空2分)

22. ①该海报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主要场景,剑指地处齐鲁大地的客队山东鲁能泰山队;②以“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杜诗为主题,寄寓着击败曾经的顶尖球队鲁能的美好愿望;③此外,巧用古诗,少了些大战前的剑拔弩张之气,透露出一股自信儒雅之风;④而且,

主队名“亚泰”恰好其谐音为“压泰”,可谓妙处横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3. 按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45分切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那一种说法恰当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的福禄。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止息)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一代才能长成。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们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养自己的道德!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是王家德行的标志。啊,多么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儒雅之风阅读 儒雅之风 作业互助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儒雅之风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41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