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

2016-01-08 08:25: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一《孔文举年十岁》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一
《孔文举年十岁》

孔文举年十岁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①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②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

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

③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

11.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以其语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D(仆:我,古人的谦称) 11.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12.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3.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非常尴尬。

1.孔文举:孔融,孔子的二十世孙2.诣:前往;到3.通:通报4.随:跟随

5.为:担任6.谓:告诉7.诣:前往,到„„去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10.前:前往11.是:所以12.奇:对„„感到惊奇13.语:告诉

14.奕世:几代15.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二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 姓名 成绩

(40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答案订正,并在成绩一栏写上所得分数)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5分) 柳絮.( xù ) 差.可拟.( chà )(nǐ) 雪骤.( zhîu ) 尊君在不.

(fǒu )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5分)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雪骤.( 急,紧密 )公欣然..( 高兴的样子 )曰 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 相比 )未若..( 不如,比不上 )柳絮因.风起( 凭借 ) 期日中...( 约定 )( 正午时分 ) 太丘舍去..( 丢下,舍弃 )( 离开 )相委.而去( 放弃,丢下 ) 下车引.之( 拉 )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4分)

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3分)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6.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在哪里?(3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雪花比作随风漫天飘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雪花纷纷扬扬下落时的形态和动态,既形似又神似,体现了雪花的意韵之美。所以这个比喻运用得非常好。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4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约定 ) (2)去.后乃至( 离开 ) (3)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4)下车引.之( 拉 ) 8.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6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 ②( 家君 )待君久不至,( 家君 )已去。 ③( 君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君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君)过了正午时分没有来到。 友人惭愧了,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10.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5分)

元方是一个懂礼识义、刚直不阿、聪明机智的孩子。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不失礼。因为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

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

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

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

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仆:我,古人的谦称) 1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

(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 ②人以其语语之。

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3分) 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成语解释:

“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选用了文中陈韪(wěi)的话。“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偏正式用法。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

附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周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周练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

太丘舍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

①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②“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

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

③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

安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

11.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语语之。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周练试卷

参考答案:

1.xù nǐ fǒu zhòu 2.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高兴地、愉快地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凭借 不再等候就走了

回头看 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

一) 6.(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7.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8.(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10.D(仆:我,古人的谦称) 11.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12.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3.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四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 六 单 元 测 试 题

(共100分,卷面分2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4分)

1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xīn) 不闻机杼声(zhù) 同是宦游人(huàn)

B .诲人不倦(huǐ)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歆辄难之(zhé) 遂携拯如初(zhěng)

C .不亦说乎(yuè) 策勋十二转(zhuǎn) 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 朔气传金柝(tuî)

D. 思而不学则殆(dài) 尊君在不(fǒu) 王欲舍所携人(shě) 著我旧时裳(zhuï)

2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B.敏而好学(敏捷,轻松) C.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业上陷入困境)D.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几项( )(2分)

A.巴山楚水 剪烛西窗 儿女共占巾 B.扑朔迷离 君向潇湘 敏然众人矣

C.磨刀霍霍 巴山楚水 默而识之 D.沉舟侧畔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4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A. 《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5朗读下列诗句,节奏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 B.今日/听/君/歌/一曲 C.扬子/江头/杨柳春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8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项是( )(2分)

A.何有于我哉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B.宁可以急相弃邪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C.不亦乐乎 “乎”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8解释句子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二.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 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 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文言文阅读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______诗。(2分)题目是《_________》,(1分)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2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________。(1分)

2.“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___________。(2分) 3.“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点出杜少府出发的地点是_______句;将宦游之地是_______句。(2分)

(二)《乘船》(10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俱: 欲: 幸: 遂: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本所以疑 所以:古义: 今义:

疑: 古义: 今义:

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2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三)《论语》六则(2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的书。(2分)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_____ ___、___ ______ 。(2分)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__。(2分)

6、 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4分)

6、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B、知___________C、愠__________D、识_________E、厌________________(5分)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木兰诗(22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______编的《___________》。(2分)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8分)

(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军书十二卷( )(4)出郭相扶将( ) 3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 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_ _____。(4分) 5请你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展开想象,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内容。(6分)

四.谈谈你学文言文有哪些体会或有什么学习方?(5分)

课外拓展阅读

(一)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二)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

翻译句子。

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5.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5.“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 。

6.“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7.“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一、知识积累卡片

1.课文主题概述 读《论语》六则,犹在聆听一渊博长者讲学习态度和方法;《期行》告诫我们“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人;《乘船》讲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在《伤仲永》中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建功还乡的故事;《回乡偶书》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有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之感;《夜雨寄北》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抒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写春天里的离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论语>六则》 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理解,领会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敏:聪明 是以:因此 厌:满足 诲:诱导,教导 从:采纳,听从

《期行》 期:约定 委:丢下,抛弃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乘船》 辄(zhé):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同意 舍: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吗,表疑问 拯:救助

《伤仲永》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求:索要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旁近:附近,指邻居 为:作,这里是“题写”之意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可观:值得看 稍稍:纷纷 丐:求,索取,这里是“花钱请(仲永题诗)” 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符合 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 泯(mǐn):消失

《木兰诗》 市:买 策勋:记功 强:多,余 著;穿 傍:靠近,贴近

《诗五首》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却:再,还 之:往,到 比邻:近 儿女:青年男女 酬:酬答 旧:老朋友 侧畔:旁边 长(zhǎng):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识”通“志”,读“zhì”,记,记住. (4)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读“pān”,牵,拉。 (6)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7)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

3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可能或能够、许可)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因为多而不喜欢)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于“到„„去”。) (4)后贼追至(贼: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偷窃行为的人。) (5)期日中(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6)幸尚宽(幸:古义:恰巧,幸而。今义:幸福)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8)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慢慢地。今义:稍微。) (9)复到舅家 (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往复。) (10)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11)即书诗四句(书:古义:写。今义:图书,书籍) (12)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爸爸的父亲)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 (4)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5)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6)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7)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8)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有于我哉? “何有”即“有何”,有哪样。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为不可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2)判断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3)省略句 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6诗文中涉及到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择善而从 (3)不亦乐乎 (4)温故知新 (5)不耻下问 (6)学而不厌 (7)诲人不倦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五
《世说新语练习及课外语段练习有答案》

阅读理解

(一)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6.《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7.“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

(二)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胡贼攻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 ) (2)贼既至( ) ..

(3)遂班军而还( ) (4)一郡并获全(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

11.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

12.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主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cùjí)。

2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3分)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⑪大未必佳(大:)

⑫韪大(大:)

⑬人以其语语之(语:语:)

⑭诣门者(诣:)

⑮奕世为通好(奕世:)

⑯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22、译文:(4分)

⑪莫不奇之。

⑫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23、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4分)

24、孔融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辨驳陈韪的?(4分)

25、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

(四)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

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其中前两处是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第三处是对中年妇女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

2.文中加点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应怎样理解?

3.文章结尾说:“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认为“我”此时内心的感情是怎样的?

4.用一段通顺的话说说“我”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态度的转变过程。

当“我”看到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到来时,“我”认为他们是来讨钱的,便心生厌恶;当“我”

得知他们是来收废品时, ;当“我”再次看到他们到来

时, ;当得知他们是来送还项链时, ;当他们母子俩对“我”所给的100泰币表示谢绝时,“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五)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串都缺乏自信心。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③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⑤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太。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对她说由于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求他的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于是,他把布劳奇太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⑧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什么影响?(用文中原句回答)

2.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 。

3.画直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第⑥段中加点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5.第⑧段中“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的作用 。

6.最后一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表达作用?

六)父爱昼夜无眠(28分)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是说。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 ① 父亲, ② 父亲, ③

父亲并 ④ 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到3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刚柔并济:

2、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敬重”“抱愧”“理解”“感激”四个词语填入文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4分)

① ② ③ ④

3、“我”无意中在浴室碰到父亲,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当我回到浴室,父亲又不放心地追了进去。这些举动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6分)

4、对于父亲做擦背工一事,其实前面有许多暗示,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4分)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一句的理解。(5分)

6、“父爱昼夜无眠”,确是如此,父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在关爱着我们。请你联系实际,写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要求叙议结合,不超过100字。(6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fǒu;同“否” (2)zhé;当即 (3)xié;携带

(4)zhěng;救助 (5)yé;相当于“吗”

2.(1)搭船 (2)幸而,恰巧 (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 (5)请托,请求 (6)难道

3.(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5.(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9.(1)离开 (2)已经 (3)于是 (4)一起

10.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11.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12.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六
《人琴俱亡(含答案)》

《人琴俱亡》教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

舆( ) 不调( ) 恸 ( )绝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而子敬先亡 ( ) .

(3)何以都不闻消息 ( ) ..

(4)语时了不悲 ( ) ..

(5)便索舆来奔丧 ( ) ( ) ( ) ...

(6)子敬素好琴 ( ) .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 .

(8)弦既不调 ( ) .

(9)因恸绝良久 ( ) ( ) ..

(10)月余亦卒 ( ) .

(11)绝 A、因恸绝良久( ) B、哀转久绝( )

(12)病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B、反取病焉( )

(13)都 A、何以都不闻消息( ) B、都不哭 ( )

(14)琴 A 子敬素好琴 ( ) B、取子敬琴弹( )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

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

的原因是:

5、课文选自《 ___ 》,它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的 (体裁)。

其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三、阅读理解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语时

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解释加点字。

(1)何以都不闻消息 ( ) (2)弦既不调 ( ) ..

(3)人琴俱亡 ( ) (4)因痛绝良久( ) ..

8、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9、简述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

10、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的语句。

11、你是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的?

四、拓展阅读

孔融妙对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①孔文举:即孔融,孔子后代,自小聪慧,官至大中大夫,后为曹(cao作)所杀。②司隶校尉:官名。③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俊才,有才华的人。清称,指清流,有声望的官僚士大夫。中表,指表兄弟姐妹。④吏:指门官。⑤师资之尊:师生之谊。指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的经历。⑥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陈韪:人名。⑧语语:前者读yǔ;后者读yù. ⑨了了:聪慧。⑩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

1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乃通 乃:________ .

(2)时李元礼有盛名 时:________ 盛:________ ..

(3)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 诣:________ .

13.比较下面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我是李府君亲 是:________ .

(2)是仆与君奕世通好也 是:________ .⑦⑧⑨⑤⑥④③①②

(3)人以其语语之 (前)语:________(后)语:________ ..

14.与“人以其语语之”的“以”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以沛公言报项王。

15.将“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其实,回答陈韪的话语也不一定只此一种。如果考虑到不让他“踧踖”这一要求,怎么回答比较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参考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参考答案】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ò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何以:以何,为什么。语:说话。了:完全。 便:就。索:要。舆:轿子。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绝:气息中止。卒:死

3.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7.(1)总,竟。(2)协调。(3)消亡。(4)很。

8.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恸绝良久”。(意思正确就对)

9.子猷的死是因为生病和悲痛。

10.“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都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

11.子敬去世,他的演奏艺术及他生前的事业也随之消亡,子猷哀感于此而情不能自抑。

12.(1)才 (2)当时 大 (3)拜见

13.(1)系词,表判断。 (2)这样看来,因此 (3)话语 告诉

14.B

15.李元礼和客人们对他的回答都感到惊奇。

16.略。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

目 录

1.胜人者先自胜 2.王冕传(节选) 3.赵威后问齐使 4.六一居士传(节选) 5.王翦将兵 6.傅显迂缓 7.北门之管(节选) 8.卫灵公天寒凿池 9.宋人酤酒 10.荀巨伯探病友 11.甲与乙相善 12.公卢之谏 13.乐不思蜀 14.孔文举年十岁 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 16.狗监

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 18.师旷论学 19.创鹜之报 20.吕氏春秋·贵因

21.晋献文子成室 22.孺子善谏 23.庖夫 24.孟子见梁惠王 25.庄周家贫 26.二翁登泰山 27.范蠡浮海出齐 28.文天祥传(节选) 29.郑板桥开仓济民 30.答谢中书书 31.食喻 32.张元饲弃狗 33.太祖弹雀 34.武帝游宴见马 35.罗企生拒谢桓公 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37.束氏狸狌

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 39.李泰伯改字

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41.劝学(节选)

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43.朱文公受骗

44.临江之麋 45.亭林先生神道表

胜人者先自胜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薄如钱唇(《活板》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

钟鼓不修战而不胜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 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请回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与“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一句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将有关句子默写出来。

【答】 4.为了做到“自胜”,夏后伯启采取了哪些举措?结合文中有关内容,简要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参考答案】 1.D

A.薄弱/与“厚”相对 B.又,再一次/恢复 C.敲、击/修建 D.表转折,但是 2. ①(原因)是我的德行薄弱,教化不够啊。

②过了一年有扈氏就臣服了。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举措:①对自己:生活简朴,摒除杂念,心无旁骛;②对家人:尊重贤长,重视子女教育;③对人才:任人唯贤。(意思对即可)

评价:例:他是一个能够经受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人。面对战争失败,他不气馁不急躁,而是精心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然后严于律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取得了胜利。

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①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安阳韩性③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④。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①曷:何,怎么。②恬(tián):心神安逸。③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④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听已,辄默记( ) ②已而复如初( ) ...

③依僧寺以居( ) ④学遂为通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 3.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答】 4.根据文意,说说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

【答】

【参考答案】

1.①就②不久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④终于 2.①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②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 3.以父亲的行为侧面衬托王冕对学习的痴迷。

4.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赵威后问齐使

①齐王使使者问②赵威后,书未③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

【注】 ①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②赵威后即赵太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③发:启封。④恙:灾害,忧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岁亦无恙耶( ) ②使者不说( ) ..

③苟无岁( ) ④臣奉使使威后(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 3.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赵威后的这番言论,体现了哪句俗语?你觉得赵威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4.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来吗?

【答】

【参考答案】

1. 岁,年成。说,通“悦”,高兴。苟,假如,如果。使,出使。(字词解释与《以虫治虫》、《论语》、《陈涉世家》、《晏子使楚》相关) 2. ①难道不是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②因此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她是一个爱国爱民,有见地、有远见,懂得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以民为本),只有把老百姓安顿好了国家才能太平的明智的统治者。

4.舍本逐末或者轻重倒置

六一居士传(节选)

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八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竞赛试题

2009.3

一、解释加粗的字词(11分)

会天大雨( ) 度已失期( ) 等死( )比至陈( )

以大易小( )岂直五百里( ) 寡人谕矣( ) 谓先主曰( ) 作奸犯科( )以彰其咎( ) 此殆天所以( )

二、找出下列通假字(9分)

適戍渔阳: 通 为天下唱: 通

固以怪之矣: 通 被坚执锐: 通

故不错意也: 通 轻寡人与: 通

仓鹰击于殿上: 通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

自董卓已来: 通

三、古今异义词(10分)

楚人怜之 古: 今: 卒中往往语古: 今: 以头抢地 古: 今: 休降于天古: 今:

长跪而谢之 古: 今: 利尽南海:古: 今:

开张圣听:古: 今: 叹息痛恨:古: 今:

遂用猖獗:古: 今: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

四、词类活用(10分)

法皆斩( ) 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胜王( ) 皆刑其长吏(

天下缟素( ) 置人所罾鱼腹中( 箪食壶浆( ) 亲贤臣( 此皆良实( ) 被坚执锐(

五、翻译句子:(20分)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今:) )) ) )

9、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六、阅读下面三篇课外文言文 (一)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1、 解释加点的词:(4分)

既通,前坐 ( )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 )

人以其语语之 ( ) 韪大踧踖 ( )

2、 句子翻译:(4分)

(1)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吏校尉。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3、 写出出自此文的成语并解释:(3分)

4、孔融说的“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话中之意是什么?这表现了少年孔融的品质。(3分)

(二)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耶?”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日,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明·陆灼《艾子后语》)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其父仅有是儿( ) 恒恐儿之不胜( )

吾为若教子不善耶( ) 其子不复敢言( )

2、 句子翻译:(4分)

(1)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2) 汝冻吾儿,吾亦冻吾儿。

3、 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处。(2分)

吾 为 若 教 子 不 善 耶?

4、你认为艾子教育孙子的方法好吗?艾子之子的行为对吗?请你就这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及行为作点评价。(4分)

(三)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 解释加点词语:(4分)

叔敖对曰( ) 恐去母而死也( )

蛇今安在( ) 及长,为楚令尹( )

2、 句子翻译:(4分)

(1)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

3、 简评孙叔敖这一人物形象。(4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 适逢,正赶上 估计 同样 等到 交换 只,仅仅 明白 对„„说 法律条文 表明,显扬 大概

二、 適 通 谪 唱 通 倡 以通 已 被 通 披 错 通 措 与 通 欤

仓 通 苍 信 通 伸 已 通 以

三、古: 爱戴 今: 可怜 古:到处 今: 经常,常常古: 撞 今: 抢劫

古: 吉祥 今: 休息 古: 道歉 今: 感谢 古: 物资 今: 利益

古: 扩大 今: 商店开始营业 古: 痛心遗憾 今: 极度的憎恨 古: 因此 今: 使用 古: 地位低下,学识浅陋今: 品行恶劣

四、依法 树立威信 称王 惩罚 穿丧服 网捕 用箪盛 亲近 善良诚实的人 铁甲 六、 1、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不承认他的这种自我评价。

2、这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3、没有不对桓灵两帝的做到感到叹息和痛心遗憾的。

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5、安陵凭五十里土地幸存着,只因为有先生你在啊。

6、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7、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8、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9、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篇九
《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8(含答案)[找答案]》

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答案)

(共15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 (21分)

1. 1988年1月,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 告诫人们: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0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写出3句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孔子主张与智慧的名言(或短语). (3分)

答:

2. 用学过的两句古诗词句子来表达下面提示的各种感情, 并注明古诗的作者和篇名. (4分)

(1)夫妻思恋之情: 作者(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离别之情: 作者(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子悲苦之情: 作者(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士埋怨之情: 作者(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父母师长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你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一句(两句)格言(俗语)是什么?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上用你最喜欢的字体、漂亮的字迹写出来, 让大家都来分享. (4分)

4. 作为姓氏, 下列字的正确读音应该读什么? 请在括号里注上拼音. (2分) 任( ) 区( ) 查( ) 仇( )

5. 下列各组词的书写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胆怯(què) 校(xiào)对 磷峋(xún) 淀(diàn)粉

B. 挑拔离间(jiān) 争奇斗妍(yàn) 栩栩(xǔ)如生

C. 恐吓(xià) 恶(ě)心 咀(jǔ)嚼 称(chèng)职

D. 造诣(yì) 教诲(huì) 锐不可当(dāng) 枢(shū)纽

6. 根据提示及语境填空: (6分)

(1) 摩诘之诗画, 被苏轼赞誉为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汉江临眺》中的诗句 “( ), ( )”视野开阔, 意境深远, 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2)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 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 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 ), ( ).

(3)子贡问孔子, 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 “文”, 孔子回答说: “( ), ( ), 是以谓之 ‘文’ 也.” 第二部分 综合性学习(29分)

7. 假若你是手抄报的编辑, 请你为你的报纸下面引用的两段材料加上几句精当的 “编后语”. (4分)

A. 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 性怯懦机警, 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引自《中学生知识画报》)

B. 几年来, 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 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 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 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 挥蹄致意. (引自《中国国防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任选下列漫画之一, 仔细观察, 用简洁的语言对漫画的构图和含义作解说. (50字左右) (5分)

答:

9. 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 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 (2分)

A. 10000-0(万无一失) B. 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

C. 1/100( )

10.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辩论会上, 甲方同学提出, 文中的骗子不是作者憎恨的对象, 反倒是作者赞许的人物; 乙方的同学提出, 骗子就是骗子, 他们正是作者憎恨的对象、批判的人物. (5分)

你赞成________方的观点,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面几句话说得不够简洁, 请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4分)

中国队体育运动员参加了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比赛. 中国队第一次获得了团体金牌第二, 过两天所有的运动员们将胜利凯旋归来.

答:

12. 仿写句子: (4分)

例句: 因为有了阳光, 天空和大地联通;

因为有了朝霞, 黑夜和白昼联通.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同学们, 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吧. 请任选一个下面提供的情节填表. (5分)

A. 智取生辰纲 B. 范进中举 C. 香菱学诗 D. 祥子拉车

出自哪一部著作 该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用一句话来评议一下这个人物 用一句话简介该书中另一个重要情节 阅读本书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何收获?

第三部分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 完成14-17题. (6分)

新 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4. 第二、第三小节是写实, 还是写想象中的事? (1分)

答:

15. “新月”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答: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1分)

答:

17. 这首诗中哪些字是押韵的? (2分)

答:

(二)阅读下列短文, 完成18-23题. (13分)

最棒的玉米

常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个颗粒饱满(guǒ)( )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是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惟独没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miǎo)( )茫„„

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biě)( )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zhîu)( )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今年长得要好哟!”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汉字. (2分)

( ) ( ) ( ) ( )

19. “最棒的玉米” 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 (2分)

答:

20. “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你认为老婆婆不早摘走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21. 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 要使前后文意相通. (2分)

22. 假如老婆婆把 “最棒的玉米” 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 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 (2分)

答:

23. 你有没有 “棒玉米” 的毛病? 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24-30题. (18分)

人类探索的有垠与无垠

田地

①谦虚所产生的巨大的美德力量可以从牛顿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当人们赞誉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时,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顽童,无意中捡到了几个漂亮的贝壳,而人类未知的知识和事物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正等待着我们去努力探索。从牛顿的话自然引出一个话题:尽管人类的未知世界是如此之大,但人类的探索有没有禁区?有垠还是无垠?

②说实话,这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永远的悖论。实事求是地说,人类的无知永远都大于有知,因为人类是不可能全知的,由此可以看做人类探索和认知的有垠。正因为如此,如果人类一点都不参与到自然界中,有时事情还更好办一些,因为说不清是人类的有知还是无知对地球和自然的损害更大,比如对地球的污染。从某种程度讲,没有人类的参与反而损伤不了地球一根汗毛,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和规律运行,而且会运转得更好。如此看来,这也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的禁区,即人类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所谓的探索和干预自然。

③古希腊古罗马神话虽然幼稚,但它毕竟是以人类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来看待世界的,因此古人对世界的看法或学问提供了科学探索的认知有无禁区的基础。

④与潘多拉的魔盒相似的另一个神话──所罗门的宝瓶被打开了──说的也是相同的意思:那个并不信禁区的人非要把所罗门所禁锢的宝瓶打开,结果妖魔真的出来了。只是开瓶之人总算还有智慧,又把妖魔诓回了瓶中,并发誓要告诉全世界的人,永远也不能打开这个宝瓶。这些神话理所当然地把科学和认知,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分成了有害与有益。前者就是禁区,后者则无禁区,违背了前者就可能受到报复,灾难便降临人间。

⑤从以神话解释世界发展到理性看待世界时,以人类功利和自然逻辑看问题就产生了伦理学,发展到今天人类总结出了科学探索的四条原则:一是行善,造福人类;二是自主,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三是不伤害,不能对试验者和他人造成伤害;四是公正,包括资源分配、利益分享和风险承担的三种公正。当然,这种伦理原则主要是以人类为中心,还没有考虑到如果伤害自然怎么办。如果再加上与动物和自然和平相处,实际上人类探索就不仅仅是这四个原则,而是有很多的禁区,如果有谁要闯这些禁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受到报复与惩罚。

⑥比如,DDT的发明与使用的确使人类能大量抑制和消灭害虫与病原微生物,但是这种行为和产品却招来了自然的惩罚,使得全球和生态遭到破坏,人类剩下的只是“寂静的春天”。当然,这可能是人类无意的行为。但是,如果是有意的行为,也许招致的灾难更大,而无论人们是以科学的名义还是以生存的名义所从事的活动。比如,今天SARS的流行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是由人有意滥捕乱食动物所为,但是从冠状病毒的发生演变过程可以推论,人对动物肆无忌惮的捕杀猎食造成了冠状病毒新变种的出现,也才有今天人人自危的SARS。

⑦同样,爱因斯坦也对科学有无禁区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当初他在回答日本中小学生提问科学是否对原子弹的毁灭性灾难负有责任时是否定的,认为那只是政治家的事。但爱因斯坦去世前几个月在回复一位朋友的信中却承认,科学家应当对原子弹这样的大杀伤性武器负有责任。科学家在任何研究之前都要考虑其研究成果到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还是幸福。 ⑧显而易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中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 “海滩”、“贝壳” 各比喻什么? (2分)

答:

25. 第四自然段引用神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26. 文末最后一句话, 选填哪一句最切合上下语境? (2分) ( )

A. 科学是有禁区的. B. 科学家是有责任的. C. 大杀伤性武器对人类是会带来灾难的. D. 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确的.

27. 全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答:

28. 你总结、得出上述文章观点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请简述你的思维过程. (4分) 答:

29.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观点的? (3分)

答:

30. 请针对全文的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50字左右) (3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完成第31-36题. (13分)

【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dí qì)。(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孔文举: 即孔融。 通: 通报。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3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1)诣门者: (2)入门不顾:

32. 乙文有一通假字, 请找出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 通 “_______”

33. 翻译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陈韪说这话有什么含义? (3分)

答:

34.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中的 “仲尼” 指___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伯阳” 指____________, 是道家学派创始人.(2分)

35.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元方的回话是否得体、在理? (2分)

答:

36.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融和元方两位少年的共同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分) 答:

第四部分 写作(50分)

37. 读下列材料作文.

千年大海,藏着无数令人思索的往事„„

先前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孔文举年十岁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 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理解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孔文举年十岁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50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