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

2016-01-09 08:55: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

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反思: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可通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

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学反思

任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

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

一、课题的概况 (一)选题的背景: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 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之下, 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一致 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开始更加正规化,基本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体系。在世界性教 育专业化潮流的影响下,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 伍质量的基本策略之一。从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就 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萌发的反思之风催产了"反思性文化潮流",反思性教学被大 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反思作为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 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在大量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实 1 践探索的基础上,作为对传统操作性教学或常规性教学的反动,"反思性教学"理念已经为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成为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 汇之一。 然而,理念的接受并不等于实践的完善。深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 教学反思还存在诸多误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还不成体系,教师们的教学 反思在深度和频度上都还有欠缺。应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却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3、该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东师大附小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是山东师大附小的一个分校,自2003 年9 月开始办学,��资队伍年轻化。特别是数 学老师,平均年龄28 岁。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以及活泼多 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走些弯路,或造成工作失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尽快成长。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名师,提高学校声誉 和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进一步 完善提供实践支持,并在通过教学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 理论。 2、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反思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中小学 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师附小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 有效方��,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在学校范围内产 生辐射效应,促进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 (三)研究的目标: 2 1、总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建立持久性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2、让本校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解"自觉反思"的基本理论,形成教学反思的 强烈意识,提高教学反思的基本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实施教学反思的有效行为 提升教学反思的品质。 3、通过教学反思实践,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具有山 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学特色和具有每位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年轻数学教师队伍。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2、有效教学反思的类型、机制、方法及前提; 3、满足年轻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实可行的教学反思策略与方法;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 (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形成总

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 以提高研究的实践效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具体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具体教师的反思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3)文献研究法。形成一套教育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一)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 发展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目前写"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误区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3

(1)不合理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 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低于多少字;每学期必须上交几份 2000 字以上的教学反 思,以备上级检查等规定,致使有的教师在教案簿上,随意写几条提纲,没有实际内容。只 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是对教师反思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 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不能理 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 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 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 上述两种误区,导致教师孤���对待"教学反思",为"反思"而"反思",根本没有 把"教学反思"和"专业化成长"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1)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 的成长,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特别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否共精彩。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 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二者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 业发展理论对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 4 该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获取 了多少教育教学方法技术,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 己的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形成自己的" 内隐理论"或"个人化理论",促成"反思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不 是靠聆听专家报告或系统理论学习来获得,而是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与 反思来获得,如写教学日志、个人传记、教学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 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 , 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 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又能提升教 师的理论水平 ,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一般的教学思维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1)问题性。反思来自于自 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则产生于在旧理念导向下的实践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 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指能够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2)研究性。反思需要 意识的参与,需���智力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反思具有研究性。(3)辩证性。反思的"辩证性"是指 理解知识相对性,反思能够接受互不相容的知识系统,了解到要发现绝对真理是不可能,反 思接受并承认矛盾是现实的一部分,并能整合矛盾和冲突。(4)发展性。发展性是指个体的 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经

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4、教学反思的心理机制 对于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 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 ;广义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 狭义的反思,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索教学问题,进 5 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 杜威曾指��,"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景。有些观察 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始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 忆。然后会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暗示",对于这些"暗示",通过和教学事实、教师已有的教 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如果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只产生一种 "观念",教师就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在此过 程中会有新的观察或回忆。 5、教学反思的类型:零散的反思与系统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与教学后的反思 6、教学反思的层次:事件描述水平的反思、技术有效性分析水平的反思、理念分析水平 的反思、价值判断水平的反思。 7、教学��思的方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 方式分为下列四种。 一是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自我分析,。运用"教后记"是现实中教师常 采用的方法。在"反思"中记录授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 的方法和解决的策略。 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或集中教研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 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讨论要确立一定的主题 ,并使这种讨论持之以恒。 四是行动研究。教师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实际 上,"行动研究"的方式可能包括上述三种方式,���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和深化。 8、教学反思的组织形式:个体式反思、互助互研式反思。 9、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反思的心理品质(开放性 执着性、责任性、质疑性)。 6 (二)开展相关专题的校园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需求,指导青 年教师将反思落到实处。 针对教师反思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定期进行以"如何撰写反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对老师的"反思"进行指导。 首先我们请了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做有关"青年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报告;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学校领导 给青年老师做了有关"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讲座;组织了有一线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介绍���己如何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经验。 从多种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了很多,知道了怎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怎样把自己经历的生动的教学实例转化为自己思想深处的感悟。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使每位青 年老师走出反思误区,利用反思这个好的途径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反思促教 学,反思促成长的目的,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性。 (三)坚持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常规教学为主的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事例,所以我 们提倡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对每堂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即教后记),到每月进 行定期的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我们对教学进行定期反思的途径。在这��常规的教学反思中既 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又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有学生课堂上碰撞出来的 智慧火花,这些都是教学中一笔丰厚的财富。 下面是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执教《四边形》后的自我反思: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我在在设计本节课时着重注意了 两点:一,通过调用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拼图形,在摆拼及汇报的过 程中提炼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二,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几何图形提供研究思路。 反思一 从生

活场景中辨认各种图形,凸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的图片,既有幼儿单纯的涂鸦画,又有震撼人的古现代建筑,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意图不仅仅是让孩���们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让孩子 7 们能够感受到单调的几何图形一样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的美,从而领悟到数学的美。让学生 带着"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的问题去欣赏,在学生找到几何图形之后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 学。 反思二 注重调用知识储备,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本节课着重以画、选、拼四边形操作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有条 理的思考和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画 学生已经对四边形有感觉,所以,课一开始,我便选择让孩子们自由的画自己想到的 四边形,借助他们所画出来的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居多,但有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意识)的四边形,通过找寻不同四边形的共同点来明确四边形都有"4 条直边和4 个角"。并通过肯定学生"能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找图形的特点,真不错!"引导学生初 步明确研究图形特点的着手点。 继而在各种特殊图形的辨析中引出"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对四 边形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辨析标准(即图形特点)"4 条直边、4 个角、封闭图 形"去辨别开始时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结束这一部分的学习。 2、选纸条,拼图形,找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有所了解,所以我选择了给孩子们 提供纸条(每组10 条),使他们通过调用知识储备,选择合适长度的纸条进行拼摆图形来 解决长、正方形边的特点,继而通过我所按照他们同样的标准选择出的纸条拼出的非长、正方 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关键所在,迫使他们使用���角板来验证,从而突出长、正方 形的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之后再反过来运用特点去验 证拼出的图形时否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已到达强化特点的目的,并通过这个过程暗示孩子们 数学讲求的是精准。 反思三 注重方法指导,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学生在具体学习了线段和角之后这是第一次具体学习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是 被动的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阶 段,就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或模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 8 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记忆搜索。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研究图形特点, 去暗示学生今后研究这类问题的着手点。 另外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如果割裂开来单讲似乎不那么明显,所以在找出它 ���特性之后引出了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你能把四边形上加一条,使得它也不容易边形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反思四 问题与不足 1、从生活中着手,却忘了返回到生活中去 课前提供给了孩子们各种欣赏的图片,那些图片当中,严格得来说都是立体图形,孩 子们需要的是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到各种平面图形,安排这个环节的想法很好,但 是落实起来很肤浅,只是让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没有让他们真正的 到前面将图形指(抽象)出来,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先以一幅图为主,让学生指(抽象)出图 形,然后让学生不自觉地带着使命(寻找图形)再去欣赏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在寻找的过程 中体会几何图形造就的生活中的美。 看到事物能够将图形抽象出来这是一个层次,当真正认识过一种图形之后能够凭借生 活记忆将图形回归到生活之中去这是另外一个层次。我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粗略的完成了第一 个层次,在孩子们认识四边形之后,没有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生活场景记忆再搜索,看似很 小的一个环节,却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导的忽略。

2、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起初我设计的是从孩子们画的四边形当中寻找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课前也曾估 计到孩子们受到作图水平的限制,可能画不出标准图形,因此我自己画好了各种图形。在上 课的过程中果真没有找到我需要的这四种标准的图形,虽然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收取了四份, 但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将我提前备好的图形替代了收上来的图形。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一 种很消极的作法,并且原本设计的"画"的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出"画"的作 用。现在试想一下,可以这样处理会更好:出示��们所画的近

似的长、正方形,在开始辨认的 环节肯定就会出现争议,这个争议就成了很好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带着这种争议去 继续学习,待到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让他们再次回到原点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处理 的话一来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的资源,二来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 3、两点思考 9 (1)关于画不出标准长方形、正方形的思考。 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实际的经验,那么他们画不出标准图形的原因 应该说是教师没有适时的去引导。现在的反思使我想到了这一点,刚好适用于我现在的学生 和现在的状况。如果现在(刚刚认识过直角)就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画图的问题,迫使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前后联系起来,尝试去摸索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应该 是一种不错的锻炼。 (2)关于"角"的思考。 在学生去���认这个( )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时候,实际引起争议的就是角的问 题,在课上我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看有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个问题 是在找各种四边形的共同点学生发现都有四个角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角,也 就是没有总结出四个角指的都是图形内部的角,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在这个图形找角时找出了 他们所认为的那个角。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角认识的不足。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角,教材当 中对角的认识定位比较低,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补充的 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下角的分类,比如优角,也就是这个图形当中的那个角。 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能够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使得 我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提前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在比较轻松��情况下,借 助学习过的知识和课外搜索的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及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多种 途径推而广之,如,将有价值的月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交流,让全校老师都能从中 受益;另外学校将老师近几年的优秀教学反思整理成册,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使老师 手中都能有一本丰富的教学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励了老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更重要的 是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财富及时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开拓 视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位老师都能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 2、以教研组为主体的互助互评式反思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教研组教研的力量,重视并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导和 管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捆绑式教研策略。通过先进 10 教研组评比,教研组长培训,学校教学年会等活动,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年轻教师得到迅速 成长。学校业务领导分工挂靠,跟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授课和评课,提高了教研组互助 互评的实效性。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加强课堂研究,提出每月要深入研究1--2 节课,并且向全校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上校级"公开课"的形式,不断锻炼和提升他人和自 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很好的加以反思,进行一 次次的剖析,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且与组内教师多次进行交流,交流后认真的进行反思和 总结,总结自己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驾驭课堂技巧上的差距,同时其他教 研组的教师要将自己��收获与建议毫无保留发表出来。各组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人人踊跃发 言,个个直言不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评析。这个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是反 思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在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自评]: 1、充分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一一对应。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很流利地空数出1~100 甚至100 以上的数,但是在实际数实 物尤其是数量众多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很好的拍 手数出1~20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拍手数数时要拍一下数一个数,第一次强调了一一对应; 出示智慧星在学生点数时第二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各小组在数小棒时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去体 验一一对应;全班验证当学生不能够手口一致时才一次强调一一对应,数完之后仍然强化�� 一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会到在数数过程中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2、不断估,在估与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三: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

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4、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四: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浦东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祥

【摘要】数学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以及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教学反思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阐明了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作用,最后论述了教师为培养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行为 数学思维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内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 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产生这个亮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

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特点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以探索和解决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合理型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从多角度进行,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既是对蕴藏在数学表层知识下的极为丰富的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原理、规则、模式等深层知识的挖掘;从方法论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反思数学知识本身的方法论意义,其次要能从方法论角度去解剖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活动进行分析;从数学教材角度反思,数学教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数学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特点,知识的呈现形式等进行反思。

2.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过程,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技术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反思,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

1.对数学教师思维的发展和整合作用

数学学习或研究是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结果的综合,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是

概括性和问题性。

数学思维的概括性体现于它的迁移性,使主体不仅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推知普遍的与别人的联系, 而且能将这种联系推广到同类现象中去,即应用已知的数学关系去解决有关问题。

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是与数学知识的问题性相联系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的形式是通过对已经固化在数学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的教授, 没有数学教学的反思, 既不可能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也不可能获得对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对数学教学行为的影响作用

数学教学行为更需要反思,因为数学教学行为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根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教学反思是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最重要环节,有一个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其实经验的获得也是反思这个心理活动过程之后所得到的认知结果。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那么,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就更加突出,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必须有一个过程,而反思就是最正确有效的途径,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师为培养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应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性质和结构,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批判性评估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重新审视教学经验,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从而使教学

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包括对自我及对方的观察,当教师组织、参与教学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对自我提出疑问。一方面,对课堂整体情况提出疑问:“本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教师的自我疑问实质上是基于对教学双方的观察而进行的教学反思,因而教师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他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感受进行观察,审视、总结教学,实质上也是对自我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以供课后总结教学时使用。

2.写好日志

日志就是把观察时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与学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来,是分析的根据,认识的来源。写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和反馈,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写日志既要详细又要及时。当天的见闻必须当天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过便印象不深,追述不全。随后想到的也应在日志中及时追记下来,标明时间。行文中一定设法把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区分开来。这样一是为了写下对自己和他人教学的印象、感想、评论;二是便于将来对教学作初步分析时使用。

3.评析交流

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把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并请来教育专家、教研机构专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这是要求更高的教学反思。

4.自我评估

教师们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形成改变的策略,监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教学,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探究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情

况在许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它可以导向对教学更丰富的认识和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更好的理解,它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专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行动改进

教学行动改进是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后,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针对某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步骤或某一具体方面展开的小规模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独立操作,也可与他人一起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观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共同探讨、审议一堂课的设计,其中不乏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然而正是通过经验与理念的共同作用,在交锋、协调中才得以完成经验的重新整合。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自我反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进行“病理”分析,寻找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遇到偶发事件,我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他们学得是否愉快,自己教得是否顺心,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五: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

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几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 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前辈们的批评与指导,慢慢的成长!比起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的老师们,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对于数学组的活动,我每次都能积极参与。不仅是观看示范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评课讨论中去。

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我们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七: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3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合数与质数》的教学反思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4

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我想教师的作用必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二是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三是要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四是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五是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对照《课标》的理念,我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作了一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

5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八: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9篇)

1、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1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

(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

(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3)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3、五年级数学下册《合数与质数》的教学反思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2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4、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我想教师的作用必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二是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三是要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四是要鼓励学生表达,并 3

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五是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对照《课标》的理念,我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作了一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 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测,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想互启发中生成了本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合作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数学并不可怕,它其实滋生于原有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经验之中。这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就是教育最有意义而又最根本的内容吗?

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过学生的猜测,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1) 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 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3) 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

4

(4) 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大概就是《标准》中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应有之意吧。

5、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 有待改进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考虑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5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宝鸡市高新区磻溪镇斜坡小学张宝平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周礼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与众不同。我们平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

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礼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 ,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周礼老师在执教“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猜一猜,张老师喜欢哪一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喜欢?号,周老师有许多地方不理解,你们愿意帮老师解答这些问题吗?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号,出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一个圆圈比前面要难一点的问题,接着又出示一个?号外面画有两个圆圈更难的问题,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

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 “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

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篇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很快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 基本工作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一如既往,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时时刻刻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做到听从领导,服从分配,出满勤,干满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老教师应具备的形象。

本学期我担任四(1)班和一(2)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中能做到认真负责,深入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学生接受能力、探索能力、学习成绩等做了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联系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教学的特点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 从学生的听课抓起。通过观察两个班学生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当差,惟我独尊。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单薄。针对这种情况,针对他们的聪慧特点从他们自主学习抓起,教他们学会学习,怎样探索,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 从基本功抓起。有的学生数学基本功很差,甚至是最基本的加减计算错误率都很高,我只得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我在班级中采取了“每天一练”、“小小„医生‟就是我”——学生与学生动,相互找错、久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 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 培优辅差。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采取让优等生“优上加优”、让差生“有若变优”的措施,成立了“智慧星”“我也行”两个数学兴趣小组。前者是本班的数学优等生组合,对这部分同学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 后者是本班的后进生组合,对他们采取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 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我把学生的家长电话号码作以记录,随时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里的“汇报”不单单是给学生“告状”,而多半是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其家长交流沟通,使其家长增强配合教师积极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一、 后工作打算

本学期已经结束,我打算在今后工作中,一如既往,继续实施自己制定的工作思路,带好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要配合同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73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