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

2016-01-09 09:26: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一:《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一:《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十三章。在学习和掌握原核、真核及病毒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作用,重点掌握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以及畜禽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与传染及畜禽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生态分布。

2.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分类鉴定,抗原及畜禽的免疫应答、免疫学检测技术。

3.熟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病原微生物与传染和常见病原微生物特点。

4.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在畜禽生产及饲料加工中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黄青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介绍了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目的,通过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认识该课程的基本概貌。

(二)学习要求

1.熟悉微生物的主要成员,了解微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2.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和为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微生物的意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掌握微生物的类型。

3.重点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细菌的大小、形态、排列、结构,细菌的观察方法,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简单介绍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性。

(二)学习要求

1.熟悉原核微生物的分类,掌握细菌的大小、形态及其细胞的一般构造与特殊构造,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掌握微生物细胞的营养物质及其通过细胞的方式,掌握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和观察方法。

3.理解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性。

2.掌握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菌的大小、形态、排列、营养需要、生理生化、生长和繁殖规律;细菌的营养类型以及营养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

3.重点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真菌的分布与分类、形态和结构、生长和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以及真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二)学习要求

1.熟悉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真菌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和真菌的抵抗力。

2.掌握真菌的分类,真菌的生长要求,常见真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3.理解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真菌的分布与分类,真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2.掌握真菌的生长要求、菌落特征和真菌的抵抗力,掌握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

3.重点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真菌的繁殖方式。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抵抗力,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病毒的致病作用,简单介绍噬菌体和亚病毒,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二)学习要求

1.熟悉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2.掌握病毒增殖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常用的人工培养病毒方法,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3.理解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掌握病毒的形态大小;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理。

3.熟练掌握病毒增殖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常用的人工培养病毒方法。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

(一)课程内容

主要介绍微生物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物体中的分布;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二)学习要求

1.领会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正常动物体的分布情况和作用。

2.掌握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的意义,掌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及其意义。

3.理解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正常动物体的分布情况和作用。

2.掌握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3.熟练掌握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的意义,掌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及其意义。

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

1.领会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掌握消毒、防腐、灭菌和无菌概念,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技术。

3.理解控制微生物活动在畜禽生产中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技术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掌握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作用及其原理。

3、熟练掌握消毒、防腐、灭菌、无菌、无菌操作、过滤除菌、高压灭菌、巴氏消毒法、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等基本概念。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微生物表型变异,变异的机理以及变异株的获得及遗传性的保存。

(二)学习要求

1.领会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等形式。

2.掌握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变异的区别,微生物变异株的筛选。

3.理解基因转移的主要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遗传与变异现象。

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的概念,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

3、熟练掌握遗传性变异及基因转移中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转染的概念。

第七章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畜禽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及变态反应,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学习要求

1.领会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抗体等免疫学基础知识。

2.掌握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血清学反应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应用。

3.理解免疫学在畜禽疫病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血清学反应实验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免疫学及其发展历史,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应答调节。

2、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的交叉性;抗体的概念与分类、抗体的结构、抗体的特性,变态反应的概念和类型。

3、熟练掌握疫苗的概念、生产疫苗应该考虑的因素、免疫程序,常用免疫学技术免疫的特征及功能,影响抗原性的因素,常见的微生物抗原,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第八章~第十二章及实验指导(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第十三章 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病原微生物与传染,常见畜禽的病原菌、真菌、病毒的特点等。

(二)学习要求

1.领会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毒力、传染等基本概念。

2.掌握感染发生的过程及可能的结局,掌握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及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常见病原性细菌的致病性、形态、培养、生化特性及抵抗力。

3.理解毒力测定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标,常见病毒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预防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2、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毒力、传染等基本概念;毒力的构成;毒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差异;毒力测定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标。

3、熟练掌握感染发生的过程及可能的结局;感染的方式发生条件及感染的类型;控制传染的有效方法,常见细菌病与病毒病的微生物学诊断以及防控方法。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二: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对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应初步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和控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此课程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知识,并学习了生物化学等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检测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食品科学、农业,以及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如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发酵工程、食品检验、应用微生物学、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概貌。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

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2) 微生物的应用及对基础研究的促进。

3) 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4) 微生物的特性:五大共性

5) 微生物学中的几种重要实验技术

6) 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微生

物的五大共性。几种重要实验技术的名称;无菌操作;污染的概念;显微镜的种类;细菌菌体染色的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微生物学的应用

现状;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产生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原因,并从微生物体积微

小这一特性来解释其他特性。无菌观念的重要性。

第一章 原核生物—— 细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的特殊结构

与相应功能;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细菌的繁殖和分类;放线菌和蓝细菌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

1.主要内容

1) 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3)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

4) 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

5) 细菌的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细菌的分类命名方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革兰氏染色方法。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原理。能区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以经典方法对某一未知细菌进行鉴定可采用的方法。

第二节 放线菌与蓝细菌

1.主要内容

蓝细菌的概念;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的特点与类别。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的特点与类别。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在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的区别。

(三)实践环节

实验: 细菌染色与镜检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分类与代表种类;霉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酵母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特性

1.主要内容

1) 形态结构

2) 繁殖方式

3) 真菌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真菌的概念与结构。真菌孢子的种类。真菌的亚门。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显微结构和菌落形态在真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真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 霉菌和酵母菌

1.主要内容

1) 定义

2) 主要特点

3) 常见种属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霉菌的概念;霉菌的菌落特点;霉菌的营养特点;酵母菌的概念;酵母菌的菌落和显微特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菌落或显微特点区分常见的霉菌属。酵母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三)实践环节

实验:真菌、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酵母菌大小测定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

(一)目的要求:

主要应掌握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 培养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几大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的分类;生长因子的概念与种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异养、光能、化能的概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过程;培养基的类型;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加量。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营养要素的观点分析已知培养基的配方。为某种微生物配制良好的培养基

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实践环节

实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

(一)目的要求:

微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代谢过程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微生物的分解产能途径;发酵作用的概念、种类与重要性;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 能量代谢

2) 分解代谢

3) 合成代谢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四种降解脱氢途径;ED途径的独特性;几种常见发酵作用的过程及参与微生物。二氧化碳的同化;硝酸盐的同化;分子态氮的同化。次生代谢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常见的各类次生代谢产物举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发酵作用与产物的应用价值。几种主要元素同化的重要性。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应用价值。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对微生物生长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怎样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特点;化学治疗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医学上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培养与生长

1.主要内容

1)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3)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4) 细菌的生长曲线

5) 细菌的连续培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纯培养的概念;单菌落的概念;获得纯培养的几种主要方法。微生物细胞总数、活细胞数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的概念;生长曲线的定义;生长曲线四个阶段。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三: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培养基制作方法和过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无菌操作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观察制片技术,尤其是革兰氏染色、芽胞染色和荚膜染色技术。此外,应重点掌握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二、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间的异同点;要求能够独立绘制一幅原核细胞(细菌)和一幅真核细胞(真菌)的模式图,并详细描述其细胞结构与功能。

三、微生物营养

重点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基本需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特点;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原则。

四、微生物的代谢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代谢调节机制,了解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次生代谢的重要经济意义。

五、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以细菌为例,描述细胞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微生物生长的常用测定方法和原理,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概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此外,以真菌为例,描述其生长、繁殖规律和环境的影响。

六、病毒

重点了解病毒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噬菌体为例,详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及其特点。简述亚病毒因子的特点。

七、 微生物遗传

重点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几种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质粒和转座因子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类型。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以及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八、微生物生态

重点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作用,尤其是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中的作用。

九、微生物分类鉴定 重点掌握细菌分类内容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高校教师微生物学专业考试大纲2006-09-22 14:46:20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沈萍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黄秀梨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李阜棣 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第一章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

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重点:

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1、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亚单位的组成。

2、细菌鞭毛与真核生物鞭毛亚显微结构的比较。

3、细菌芽胞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学习思考题

1. 自然界的生物划分为几大类群?微生物包括那几大类群?

2.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有何功能?G+与G-菌的细胞壁有什么不同?古细菌的细胞壁与真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有何不同?

3. 磷壁酸存在何处?有何功能?

4. 脂多糖由那几个部分组成?有何功能?

5. 试述原核细胞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古细菌细胞膜与真细菌细胞膜有何不同?

6. 何谓壁膜间隙?其中有哪些主要的酶?

7. 何谓细菌的间体?间体有何功能?

8. 试述细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9. 载色体、羧酶体、类囊体的结构如何?各有什么功能?

10. 何谓质粒?现已发现的质粒有那些种类?质粒有何特性?

11. 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多少?它由那些亚单位组成?有何功能?

12. 原核细胞中的C素贮藏颗粒有那些?P素贮藏颗粒是什么?

13. 何谓芽孢?芽孢的亚显微结构如何?芽孢的形成过程可分为那几个步骤?芽孢与营养细胞有何区别?芽孢为什么能耐热?

14. 何谓荚膜?荚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如何?

15. 鞭毛细菌有哪几种类型?鞭毛的亚显微结构如何?

16. 何谓伴胞晶体?

17. 比较真核细胞壁、原核细胞壁在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

18. 与原核细胞细胞膜相比,真核细胞的细胞膜有何特殊的化学成分?

19.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多少?它由哪些单位组成?

20. 真核细胞的鞭毛亚显微结构如何?

21.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分为哪几个时期?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相比有何主要区别?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

1、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细菌的形态特点及各类群代表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价值。

2、原核微生物分类,命名的基本知识。

重点: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代表种类的特征。

难点:

代表原核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和主要特点。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学习思考题

1. 细菌细胞有几种形态?它们的大小如何?

2. 何谓菌落?细菌菌落与放线菌、真菌菌落相比有何主要区别?

3. 试比较真细菌与古细菌之间的主要区别?

4. 解释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有哪几种?

5. 绘出蓝细菌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6. 何谓异形胞?它与营养细胞相比有何特点?

7. 试述蓝细菌的繁殖方式。何谓藻殖段?

8.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有哪些级别?什么叫种、菌株和克隆?一个细菌的新种在何处发表才能被公认?细菌名称优先权的时间界限是什么时候?

9. 种名如何表示?亚种如何表示?

10. 何谓数值分类法?如何计算两菌株之间的符合系数?简述数值分类的基本步骤。

11. 目前国际上为大家公认的细菌分类系统是那个?《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何时出版?该书将原核微生物分几界、几门、几纲、几科、几属?分界的依据是什么?

12. 熟记各个代表原核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和它们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点、繁殖方式和代表种类的主要特征。

重点:

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代表种类。

难点:

真菌的各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过程。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学习思考题 

1.解释下列名词

(1)有隔菌丝 (2)菌丝体 (3)假根(4)吸器(5)菌核(6)子实体(7)厚垣孢子(8)孢囊孢子(9)分生孢子(10)卵孢子(11)接合孢子(12)子囊孢子(13)担孢子(14)同宗接合(15)异宗接合

2. 试比较真菌、藻类、原生动物三类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3. 比较真菌细胞壁、藻类细胞壁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

4. 比较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5. 与原核细胞细胞膜相比, 真核细胞的细胞膜有何特殊的化学成分?

6.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多少?它由哪些亚单位组成?

7.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分为哪几个时期?

8. 真核细胞的鞭毛亚显微结构如何?

9. 试述酵母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

10. 比较酵母菌菌落和霉菌菌落的主要区别。

11. 真菌的菌丝有几种类型?有隔菌丝的横隔膜有几种类型?菌丝体的特殊形态有哪些?

12. 真菌无性孢子有哪几种?

13.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14. Ainswoth将真菌分为几个亚门?每个亚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5. 熟记五个亚门代表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和主要特征。

16. 藻类的细胞结构有何特点?

17. 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有何特点?

18. 熟记藻类代表种和原生动物代表种的拉丁学名和主要特点。

19. 举例说明真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 病毒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掌握:

1、病毒粒子的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存的环境条件。

2、毒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和溶原细菌的特点。

3、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及代表病毒所含核酸及侵染循环。

4、亚病毒的基本知识。

重点:

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及溶原性。

难点:

1、DNA病毒的侵染循环。

2、RNA病毒的侵染循环。

3、温和噬菌体和溶原化。

第四章 病毒学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病毒 ②一步生长曲线③毒性噬菌体 ④温和噬菌体 ⑤溶原细菌 ⑥核型多角体病毒⑦质型多角体病毒 ⑧颗粒体病毒 ⑨类病毒 ⑩朊病毒 ⑴拟病毒 ⑵噬菌斑

2.病毒粒子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3.试述病毒粒子的结构和各部位名称。

4.病毒由哪些化学成分组成?它们分布在病毒粒子的什么部位?

5.试述病毒核酸转录mRNA的几种途径。

6.绘出T4噬菌体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7.试述毒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8.试述溶原细菌的特点。

9.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有什么不同?

10.试述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11.试述6种噬菌体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及代表噬菌体。

12.试述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和马铃薯块茎病类病毒的粒子结构。

13、比较卫星病毒和卫星RNA的主要区别。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掌握:

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

3、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重点: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通过渗透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难点: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微生物营养学习思考题

解释下列各词:

⑪生长因子 ⑫水的活度 ⑬C/N ⑭光能自养微生物 ⑮光能异养微生物 ⑯化能自养微生物 ⑰化能异养微生物 ⑱促进扩散 ⑲主动输送 ⑳基团转位 ⑴合成培养基 ⑵天然培养基 ⑶半合成培养基 ⑷半固体培养基 ⑸营养 ⑹营养物质 ⑺选择培养

基 ⑻加富培养基

哪些物质可分别作为微生物的 C素、N素营养?

微生物所需要的大量矿质元素是哪几种?所需的主要微量元素是 哪几种?它们各自在微生物的细胞中起什么作用? 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是那些?何谓营养缺陷型?

水对微生物有何功能?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水的活度范围是多 少?

比较四种营养类型的异同,并各举例一种微生物。

7. 试比较扩散、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

常用作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什么?它有何特性?

9.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微生物产能的方式,合成代谢所需小分子 C架化合物产生的途径及微生物细胞中特有的合成代谢。

1.微生物能量代谢

2.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

3.微生物次生代谢及次生代谢产物

重点:

1、微生物的产能方式。

2、微生物细胞中特殊的合成代谢(分子氮固定,肽聚糖合成)。

难点:

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合成代谢: 1、分子态氮的固定过程及固氮酶的特性。2、肽聚糖的合成过程。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学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各词:

①新陈代谢 ②有氧呼吸 ③无氧呼吸 ④环式光合磷酸化 ⑤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⑥次生代谢 ⑦发酵 ⑧质子梯度差产能

2. 试比较细菌酒精发酵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异同。

3. 试比较正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异同。

4. 试比较蓝细菌和紫色细菌进行光合产能的异同。

5.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6. 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可通过哪些代谢途径产生?

7. 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通过哪些代谢途径产生?

8. 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小分子C架化合物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自通过什么代谢途径产生?

9. 微生物合成代谢可分为哪三个阶段?三要素指什么?

10. 简述固氮机理。

11. 试述E.coli 肽聚糖的合成过程。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调控

一、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了解调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

二、学习内容

1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2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三、重点内容

微生物的生长测定与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学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生长?生长与繁殖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发育?

2.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有哪些方法?

3. 什么是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它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何特点?如何计算世代时间?

4. 什么是连续培养?什么是同步培养?如何进行同步培养?

5. 比较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区别。

6. 低温对微生物有何影响?高温对微生物有何影响?干热灭菌的工艺条件与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比干热灭菌工艺条件低?什么是巴氏消毒法?它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

7. 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最适温度是多少?

8. 细菌、放线菌、真菌能够生长的pH范围是多少?最适pH是多少?

9. 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生长的Eh值是多少?

10. 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可以把微生物分为几个类型?

11. UV、X射线、r射线为什么能杀菌?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掌握:

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重点:

1、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难点:

1、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2、微生在C、N、S、P循环中作用以及参与作用的微生物。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

根际 根际微生物 根瘤 外生菌根 VA菌根 共生关系 中立关系 偏利关系 协同关系 拮抗关系 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 联合固氮 硝化作用 硫化作用 反硫化作用 氨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2、为什么说土壤具有微生物生活的条件?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

3、空气中的微生物来自何处?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哪些类群?

4、为什么说自然水域适合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自然水域中的分布有何特点?

5、微生物与动物、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6、自然界有哪些极端环境和哪几种极端环境微生物。

7、根际微生物有何特点?

8、比较内生菌根、外生菌根的特点。

9、微生物种群之间有哪些关系?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10、试述微生物在C素循环中的作用。

11、试述微生物在N素循环中的作用。

12、试述微生物在P素循环中的作用。

13、试述微生物在S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九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和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为以后诱变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

4.基因重组

5.基因工程

6.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

三、重点内容

1.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机制

2.诱变育种

3.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生组与真核微生物的准性生殖

4.菌种的保藏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思考题

1、解释名词:

基因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突变 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 回复突变 转换 颠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 光复活作用 基因重组 转化 转导 普遍转导 流产转导 转化子 转化因子 感受态细胞 接合 原生质体融合 准性生殖 基因工程

2、试述乳糖操纵子的模型。

3、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主要有哪些方式?其特点如何?

4、紫外线引起微生物突变的机制是什么?

5、F因子在E.coli细胞中以那几种状态存在?含有F因子的E.coli 与F-菌株接合会有几种结果?

6、绘图说明完全转导和流产转导的过程。

7、试述亚硝酸的诱变机制。

8、试述5-Br尿嘧啶引起碱基突变的机制。

9、绘图说明转化的过程。

10、微生物的克隆载体有哪几种?

11、哪些微生物可以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12、 常见的原核微生物表达载体有 哪几种?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四:环境微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试要求-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在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在污染物治理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污染与防治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对环境微生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记忆方面进行考核。

2.简要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简要分析某一具体问题;

3.综合运用:灵活、全面运用所学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综合分析具体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可以携带计算器。

3.试卷结构

熟悉记忆知识点考核的比例为20%;

简要分析知识点考核的比例为26.7%;

综合运用知识点考核的比例为53.3%。

四、考试内容

1.环境微生物基础

1)环境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特点: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与保藏。

2)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微生物的营养与营养类型;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变异;微生物基因重组;人工构建新菌株。

4)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5)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碳素生物循环;氮素生物循环;其他无机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转化。

2.微生物治理环境-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对重金属及类金属的转化。

2)污水的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概述;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其他无机污染物废水的生物处理。

3)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

废渣的生物处理;废气的生物处理。

4)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基本概念与原理;生物修复的类型;生物修复的应用。

5)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

环保型微生物制剂及其品种;环保性微生物制剂的生产与使用;环保型微生物制剂展望。

6)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

单细胞蛋白;细菌冶金;微生物与能源。

3.微生物监测环境

1)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一般污染指示微生物;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他指示微生物。

2)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原核微生物检测法;真核微生物检测法;活性污泥毒性检测法;微生物学检测法评价。

3)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试验;DNA损伤修复试验;DNA重组试验;微生物致突变试验与致癌物的确定。

4)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微生物污染环境

1)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水体的微生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

微生物毒素的污染与危害;微生物一般代谢产物的污染与危害。

3)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基本概念;富营养化水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危害;富营养化成因及影响因素;富营养化监测指标与评价。

五、考试题型与示例

1.考试题型

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

2.题型示例

1)名词解释题

【例题】:芽孢

2)简述题

【例题】: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区别。

3)论述题

【例题】:试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五:862-微生物学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62-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绪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按细胞有无和结构所分的大类。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历史

掌握微生物学发展历史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水平和代表性人物的贡献。了解近10年与微生物相关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事件。了解微生物学开始的年份。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关系。重点掌握微生物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关系。

四、微生物的五大贡献

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利与弊。掌握微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枝学科

掌握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细菌

掌握细菌的定义,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掌握肽聚糖的结构和成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过程和机理、影响因素,掌握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差别。掌握磷壁酸、脂多糖的成分和结构、功能。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多样性。掌握抗酸染色、芽孢、夹膜 、菌落、原生质体、原生质球、枝原体、PHB、S层的定义。掌握古菌细胞壁的特殊性。掌握芽孢的特点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放线菌

掌握放线菌的菌体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掌握放线菌对人类的贡献。掌握几种放线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第三节 蓝细菌

掌握蓝细菌的定义、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生活环境。

第四节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掌握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的区别。三类微生物的特点及定义、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掌握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的定义。掌握真菌细胞的结构和成分。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和成分的差别。

第二节 酵母菌

掌握酵母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掌握酵母菌的三种生活史,尤其是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第三节 霉菌

掌握霉菌的定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掌握菌丝体的各种分化形式及其功能。掌握霉菌的菌体形态、繁殖方式、菌落特征。

第四节 蕈菌

掌握蕈菌的定义、蕈菌发育的五个阶段、蕈菌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

掌握病毒的特点、定义与人类的关系。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 、化学成分。 掌握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掌握病毒的核酸类型、分类依据、命名规则。掌握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溶原性、原噬菌体、溶源菌、噬菌斑、包含体等概念。掌握植物病毒的侵染特点、昆虫病毒NPV、CPV、GV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亚病毒

掌握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的定义、成分和引起的动植病病害。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掌握病毒在基因工程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掌握微生物所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掌握大量营养物、生长因子、氨基酸自养、氨基酸异养型、生长因子自养和异养的概念。能分析一个培养

基配方中各物质的营养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按碳源、能源和H供体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各种类型的特点、例子。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 细胞的方式

掌握营养物质进入 细胞的4种方式及每一种方式的特点,相互的比较。

第四节 培养基

掌握培养基的定义、设计培养基的原则。掌握几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pH值及维持pH的方法。掌握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固化培养基的定义。掌握EMB培养基的作用及机理。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掌握生物氧化的定义、过程、形式、功能、类型。掌握EMP、HMP、ED、TCA环的反应式、特点和生理作用。假单胞菌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的不同。掌握有氧呼吸、发酵和无氧呼吸的定义、特点。掌握旋转催化理论、呼吸链的定义和组成。掌握乳酸发酵的类型和所走的途径。掌握化能自养微生物能量代谢的特点。掌握微生物的三种光合作用、特点、微生物种类。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间的联系

掌握回补顺序的定义。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掌握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4条途径。掌握生物固氮的定义、类型、生化机理。掌握好氧固氮酶避氧害机理。青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分别抑制肽聚糖合成的哪一步。掌握次生代谢物的定义和特点。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掌握诱导酶、组成酶的定义。掌握代谢调节的类型及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掌握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几种方法。cfu的含义。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掌握同步生长、生长限制因子、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的概念。掌握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分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及各期菌体的特点、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恒化器与恒浊器的比较。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掌握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的几种表现。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有毒。人工调节pH的措施有哪些。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好氧、厌氧菌的固体、液体培养法各有哪些。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掌握灭菌、消毒、防腐、化疗的概念、具体的方法、原理。掌握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若干重要表面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作用机理、应用范围。掌握微生物的抗药机理。掌握抗生素的定义。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掌握遗传型、表型 、变异、饰变的定义。掌握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大经典实验。掌握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部位。掌握质粒的定义和特点、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六:资生院728《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针对报考中南大学生物工程和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设立的重要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其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微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技术,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II.考查目标

微生物学考试涵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代谢,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等主要内容。其考查目标是测试学生对微生物学的这些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约20 %

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代谢 约16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约16 %

微生物生态学 约20 %

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约13 %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约15 %

Ⅳ.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和是非题 45分

填空和名词解析题 45 分

问答题题 60分

Ⅴ.考查内容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代谢,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等主要内容。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七:江苏自考大纲环境微生物学

江苏自考环境工程大纲-环境微生物学

河海大学编 (高纲号 0727)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四篇,第一篇是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包括特点、任务、分类、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分布及其相关关系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二篇是介绍了微生物治理环境,包括降解与转化、污水的生物处理、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生物修复、开发应用和资源化。第三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污染,包括致病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和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第四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监测,包括指示微生物、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学习应考者可以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作用;

3、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方法和技术;

4、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这三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同时为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环境微生物学基础

第1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的特点。

2、掌握:环境微生物的任务。

3、熟练掌握:环境微生物的定义。

第2章 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布。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的特征和分布。

2、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

3、熟练掌握: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第3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营养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因素。

2、掌握: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营养和营养类型。

3、熟练掌握: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过程以及相关基本知识。

第4章 遗传与变异(不作考试要求)

第5章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2、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3、熟练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每种相互关系的特点。

第6章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碳素生物循环和其它无机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转化。

2、掌握:微生物转化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

3.熟练掌握:氮素生物循环中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生物固氮作用。

第二篇 微生物治理环境

第7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途径和类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途径和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类型。

2、掌握: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途径。

3、熟练掌握: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

第8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类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其它无机污染物废水的生物处理。

2、掌握: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

3、熟练掌握: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

第9章 废渣与废水的生物处理(不作考试要求)

第10章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不作考试要求)

第11章 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不作考试要求)

第12章 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防治和预防。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防治和预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预防。

2、掌握: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防治。

3、熟练掌握: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第14章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不作考试要求)

第15章 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成因、影响因素、监测指标与评价。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成因、影响因素、监测指标与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指标与评价。

2、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

3、熟练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第四篇 微生物环境监测

第16章 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作用。

2、掌握: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一般类型。

3、熟练掌握: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中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等基本知识。

第17章 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作考试要求)

第18章 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不作考试要求)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八:大学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 概念:

质粒:游离在细胞质内,核区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环状双链DNA。 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具有运动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由鞭毛蛋白构成

芽孢: 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菌落:单个或少数几个同种微生物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合的环境下迅速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G+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2、问答题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几类?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都包括那些?各有什么功能?

细胞壁的功能

 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损伤

 维持菌体外形

 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

 与胞膜一起完成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运送。

*在原核微生物中,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产生。

*与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

间体的功能:

 能量代谢的场所

 参与细胞分裂时隔膜形成

 与核复制有关

细胞质功能:

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 核糖体功能: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

细菌的特殊构造:

荚膜的生理功能:

 保护细胞,抗干燥。

 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 荚膜可以抵御外界细胞对菌体的吞噬作用。

芽孢的功能:1.分类鉴定。2.科研材料3.保藏菌种

4.分离菌种5.生物杀虫

鞭毛功能:作为运动器官。主要由鞭毛蛋白组成。

菌毛:具有吸附功能。性菌毛具有携带遗传物质的功能。

(3)革兰氏染色法主要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是关键?

基本步骤:

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约0.5min——番红复染1min

最关键的一步是乙醇脱色。

(4)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革兰氏染色机理:由于G+菌和G-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两者对染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物理阻留能力的不同。 G+菌细胞壁肽聚糖网层厚,乙醇脱色后,网孔缩小,而且含类脂少,乙醇处理后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使其呈紫色; G-菌细胞壁网层少,交联差,而且含类脂多,乙醇处理后,细胞壁出现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出,呈无色,复染后被沙黄染成红色。

(5)试述芽孢的结构及芽孢的特性?

芽孢有多层结构,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芽孢的特性:

 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

 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 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 一个芽孢萌发产生一个个体。

(7)放线菌有哪些应用?

1、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

2、生产维生素和酶。

3、进行甾体转化、烃类发酵和污水处理。

(8)放线菌如何繁殖?

主要产生无性孢子:横隔孢子、孢囊孢子

菌丝断裂:液体培养基中

(9)细菌、放线菌的菌落各有何特点?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液体静止培养

表面常形成一层膜

2、固体培养基培养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

细菌菌落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心颜色一致。

第二章

复习题

1、 概念:

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

假菌丝: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殊形态。

蕈菌: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2、问答题

酵母菌的特点;

特点:

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 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 能发酵糖类产能

 易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

酵母菌繁殖特征;

繁殖方式:

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主要是无性繁殖。

芽殖

无性繁殖 裂殖

产生无性孢子:掷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 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固体培养时,菌落特征:

大而厚,圆形,光滑、湿润,粘性,颜色单调。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 霉菌的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有的呈绒毛状或棉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无固定大小。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不易挑起、正反面 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构造不同。

霉菌的繁殖方式:

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的途径有:产生节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而有性繁殖主要通过产生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担孢子的途径进行。

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霉菌及特征:

毛霉属特征:菌丝发达、繁密,为白色、无隔多核菌丝,为单细胞真菌。

根霉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

曲霉特征: 菌丝发达多分枝,有隔多核的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常呈现各种颜色,黑、棕、绿、黄、橙、褐等,菌种不同,颜色各异。

青霉特征:与曲霉类似,菌丝也是由有隔多核的多细胞构成。但青霉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从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上生出。

第三章

1、概念: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只含单一核酸、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类病毒: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能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

噬菌体:能感染原核微生物的病毒。

温和噬菌体: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装配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特点:

1、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

3、只含单一核酸

4、严格细胞内寄生(活的细胞)

5、离体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

6、对抗生素不敏感

7、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大小:直径一般在10~300nm之间,通常100nm左右。 DNA或RNA构成

衣壳:由许多衣壳粒蛋白构成

刺突

3、E. coli 的T偶数噬菌体结构:

由头部,颈部,尾鞘,尾髓,基板,刺突,尾丝组成。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过程:吸附 注入 合成 装配 释放

首先吸附在细菌细胞膜上,再通过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体内,注入的遗传物质会抑制细菌遗传物质的的复制,按照病毒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菌提供的场所、原料、能量、酶合成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并在细菌内部完成组装,组装好了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释放出子代病毒,完成自身的增殖过程。

5、噬菌体的应用:1.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载体

2.用于鉴定未知菌--高度专一性寄生

3.用于临床治疗传染病--溶菌

4.杀虫剂

第四章

1、概念: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九:动物微生物自考

第一部分 自学考试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为牧业高新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与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二)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学习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有关兽医学和畜牧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指定的教材、参考书籍 教材为《动物微生物学》(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郭万柱等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二、课程考试要求

(一)学习要求 按章标注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不同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着重标注有重点掌握部分

(三)考核目标 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不同层次 (四)关于考试的有关问题

1、各章试题所占比例、试题题型与题量如下表(见下页) 2、考试形式及时间 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评分制与及格线:百分制,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线 4、需否带工具 否

三、自学方法指导

(一)正确使用自学考试配套读物 通读教材《动物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参照本大纲有重点的掌握各章内容

(二)正确理解本课程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 论

[学习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的特征以及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考核知识点] 该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的整体认识的程度,着重要求微生物的特征。

[考试目标] 理解识记微生物的特征。

第一篇 原核及真核微生物

第一章 细 菌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的个体大小和形态;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结构的化学组成,以及其对细菌的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以及该特殊结构与细菌毒力大小的关系。细菌的化学作成;细菌的营养需要;细菌的新陈代谢,其中包括细菌的代谢产物在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细菌的繁殖方式以及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外界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在正常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了解细菌的分类以及命名原则依据。

[考核知识点] 本章的考试重点是细菌基本结构,特别是对细菌细胞壁的认识,因为掌握细胞壁的结构特点方可掌握进行细菌观察时的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方法以及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理,这在生产上具有实在意义。本章的另一考试重点是细菌的特殊结构,从特殊结构的形态、化学组成、作用以及功能这4方面。该章中第3个考试重点是细菌的代谢产物在细菌鉴定中重要意义。

[考试目标] 识记基本概念:菌落、荚膜、芽孢、细菌的呼吸、消毒、灭菌、防腐、无菌、侵袭力、传染、正常菌群。在该章中比较重要的线索是:细菌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细菌细胞壁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细菌特殊结构与细菌毒力大小的关系;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在该细菌微生物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种类;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常用化学消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引起动物正常菌群失调的因素;细菌毒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起传染病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杜绝传染病的发生;细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学习要求] 掌握非细菌类微生物如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菌落特征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鉴别

[考核知识点] 主要了解学生对其他类型微生物的基本特性(个体形态、菌落形态、鉴定要点、致病性、抵抗力)的掌握程度。

[考试目标] 了解支原体的培养、个体形态、菌落、致病性;常见螺旋体科中哪些微生物有致病性;为什么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衣原体的致病性;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第三章 真 菌

[学习要求] 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繁殖方式。了解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常见的病原真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考核知识点] 该章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的认识。同时对常见的病原性真菌有一定的了解。

[考试目标] 理解细菌与酵母菌的区别要点;了解常见青霉与曲霉个体形态的区别;了解常见根霉与毛霉个体形态的区别。

第四章 微生物生态学

[学习要求] 理解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简单运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共生、互生、拮抗、寄生关系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考试目标] 识记基本概念:共生、互生、拮抗、寄生;简单运用在生产中有哪些利用了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互生、拮抗、寄生关系。

第二篇 病毒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组成与命名

[学习要求] 掌握病毒的形态、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 [考核知识点] 该章的考试重点是病毒的形态、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

[考试目标] 理解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识记病毒的定义;理解病毒的特征。

第二章 病毒的繁殖

[学习要求] 了解病毒的繁殖周期,病毒的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以及病毒的装配和释放

[考核知识点] 该部分的重点是病毒的繁殖过程。 [考试目标] 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

第三章 干扰素

[学习要求] 掌握干扰现象以及干扰素,了解干扰素的理化特性和干扰素的作用特点,理解干扰素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考核知识点] 主要了解学生对干扰素的产生和作用机理掌握的程度。 [考试目标] 识记基本概念:干扰素;干扰素的理化特性是什么;干扰素的特点有哪些;理解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常用病毒技术

[学习要求] 掌握病毒样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处理;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病毒包涵体的观察;了解病毒毒力的测定方法;病毒的理化测定。

[考核知识点] 该章重点是病毒材料的采集、送检和处理;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和病毒的包涵体

[考试目标] 识记基本概念:包涵体、TCID50;简单运用对病毒病材料的采集、送检。

第三篇 免疫学及其应用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种类;抗原及其性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体及其性质和种类;了解抗体形成的规律和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变态反应以及其类型。

[考核知识点] 考试的重点是抗原及其性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体液免疫和

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篇十:2015年药学(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微生物学)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2015年药学(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微生物学)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 考前冲刺、

历年真题等。试题总量11985道。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开创单机版,手机版,网页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下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法基础重点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微生物学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重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80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