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16-01-09 09:37: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四年级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四年级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3、理解文中一些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4、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相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三顾茅庐》)

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 诸葛亮

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4、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见到了)那刘备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是他的诚心诚意,板书:诚)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1、学生自学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有几个要点,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诸葛亮悠然醒来”的顺序,标上序号,划出关键词语。

2、课堂交流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2)读一读张飞的话(注意是“嚷”),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无礼,粗鲁)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麻绳”、“捆”)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设计意图:通过抓张飞话中的关键词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并由此来揣测刘备的心理,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做,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补白,丰富了文本内容。】

(3)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作者写得如此传神,我们也要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神韵通过读表现出来。下面我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刘备和张飞的话。(可相机评价:

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张飞和怎样的的刘备?)

【设计意图: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个性化的性格。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我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再把二者的语言进行比较,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变得鲜明起来。】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1)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赶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都要“轻轻地敲门”呢?(生怕惊醒诸葛亮)

(2)“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①“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半晌再加一个时辰,大概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张飞耐不住性子了,他一看,大哥竟然还在那儿等。想一想,张飞会怎么做?(把诸葛亮拉起来;放火烧诸葛亮的屋子)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

师: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

师: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 师:刘皇叔,依我看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有意躲避您啊?

师:刘皇叔,我看这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他是有意戏弄您,您可千万别上他的当啊!

【设计意图:这段话是刘备诚意的集中体现,教师带领学生“登山”,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更深了,而且文本的趣味性也增强了不少。】

(3) 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刘备,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

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是鱼,诸葛亮是水,再好的鱼没有水也是不能生存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为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他的谦恭)

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

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你知道哪些胜仗?(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有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词语到了今天也就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刘备深深的感激之情,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且也使他们从中悟到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填空:

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一条( )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 ),景色( )。

(3)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4)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不能去掉) 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

理由二:秀丽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之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

理由三:美丽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5)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这段话的出示有这样几方面的作用:(1)品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进行背诵积累。(2)用“来到„„只见„„”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内练笔的机会。

(3)探究这段景色描写的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不再停留于对言语内容的感悟,还有对言语形式的推敲,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理解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吧!

【设计意图:两次拓展,一是《曹操求贤的故事》,这是与文本主题—“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相关联的补充阅读;二是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走进《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著,去享受丰盛的营养大餐,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的拓展适人、适时、适文、适量,可以说是很有效的。】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教是为了不教”,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定位于课堂的主体,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教学重点设在品读表演悟虔诚、赏析比喻明贤能、诵读佳句试笔锋这三个环节当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句运用的精妙。

4、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领悟以景衬情的写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质疑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会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的良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自然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字词学习交流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学生交流自认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的识字方法及书写注意事项。

3、生字描红。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识字写字心得,主动识字写字,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避免字词教学过程中平均用时,省时提效。)

三、从“顾”入手,体悟诚心诚意

1、刘备三顾茅庐,课文重点写了第几顾?哪几自然段写第三次顾茅庐?

2、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

3、学生细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细节之处。

4、学生交流。

5、品读: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轻轻地走进去 恭恭敬敬 等了半晌工夫 又等了一个时辰 快步走进(从刘备的动作和等的时间之长感受刘备对贤才的虔

诚和渴求)

6、辨析:恭恭敬敬 恭敬

想象恭恭敬敬地站是什么样子?这么站了多长时间?(从刘备的态度来感受其诚心诚意)

7、学生再读,想象拜访的画面。

8、结合插图,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

9、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背诵。

10、揣摩语言,尝试表演。

11、如果你是诸葛亮,知道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细读文本到表演文本,是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体会情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比朗读,探究人物性格

过渡:和刘备同去拜访诸葛亮的还有谁?他们的表现一样吗?

1、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研读描写张飞、刘备的语句。(扣住“嚷”和“生气”二词)

3、小组探究:本文主要写刘备拜访诸葛亮,写张飞是否多余?(反衬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相机出示前两次拜访时,刘备和张飞不同的语言。

第一次:未见,刘备惆怅不已。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第二次:张飞:“问他则甚?风雨甚紧,不如早归。”刘备:“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5、刘备在台阶下等候诸葛亮时,想想张飞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读出张飞的莽撞无礼,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7、相机课件出示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学生朗读所填的句子,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感悟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从人物的对比映衬来理解,还可用想象补白的方法个性化理解,读与说、写结合,展现了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五、赏析比喻句,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地三次拜访诸葛亮,值得吗?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从诸葛亮的住处说起: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从诸葛亮的谈话说起: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从诸葛亮的出山说起: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中的原文:

司马徽语于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教师介绍:诸葛亮便是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先生”,刘备当时正依附刘表,连一块自己的地盘都没有。

3、赏析:

“蜿蜒”何意?为什么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妙在哪儿?

“顿”什么意思?刘备因什么茅塞顿开?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从这个比喻中感受到什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的鱼水之情?

5、再读比喻句,感受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6、体会这三个比喻句前后部分的关系,试着写一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语言环境,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比喻运用的精妙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积累了语言。)

六、欣赏美景,仿写练笔

过渡: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旷世奇才,而且住的地方景色也秀丽宜人。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思考: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朗读,情境中体会:刘备行走在景色宜人的隆中,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4、学生试背,交流各自背诵的方法。

5、用“来到„„,只见„„”说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说话,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七、拓展延伸

如果你们对刘备、诸葛亮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请课后阅读《三国演义》,记住,不要忘记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此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前两次拜访

上路前 责备张飞

第三次拜访 到隆中 耐心等候

三顾茅庐 见面后 茅塞顿开

刘备 诸葛亮鱼水之情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三: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2、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

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探究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巧妙入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板书:刘备 诸葛亮)

2、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这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了一段佳话。那么刘备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诚心诚意)

二 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领会刘备诚心诚意访求贤才的虔诚

1、学生自读课文,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的顺序,划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同桌间交流。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4、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下面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课件出示描写诸葛亮住处的句子,学习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方

法。

(1)配乐默读,赏析优美的语言描写。

(2)课堂小练笔,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指名说,师点评。

2、学习两个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军事才华。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B、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齐读这两句话,感受诸葛亮的才干

三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才,岂能轻易出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泪沾衣襟,说道:“先生若不出山,让苍生何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被感动了,请看视频。

2、播放视频。

3、刘备正是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而诸葛亮虽未出茅庐却已知三分天下,他正等待能为统一中原出力。

4、其实像“三顾茅庐”这样经典的三国故事还有很多,人们爱读爱看,连邮票中都有三国的经典故事,课件展示三国系列邮票。

四、作业小超市

课后搜集一些经典的三国故事,与同学分享。

8、三顾茅庐

上路前——斥责张飞

刘备 到隆中——耐心恭候 诸葛亮

(诚新诚意) 见面后——茅塞顿开 (雄才大略)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四: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2、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

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探究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巧妙入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板书:刘备 诸葛亮)

2、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这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了一段佳话。那么刘备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诚心诚意)

二 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领会刘备诚心诚意访求贤才的虔诚

1、学生自读课文,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的顺序,划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同桌间交流。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4、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下面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课件出示描写诸葛亮住处的句子,学习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方

法。

(1)配乐默读,赏析优美的语言描写。

(2)课堂小练笔,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指名说,师点评。

2、学习两个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军事才华。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B、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齐读这两句话,感受诸葛亮的才干

三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才,岂能轻易出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泪沾衣襟,说道:“先生若不出山,让苍生何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被感动了,请看视频。

2、播放视频。

3、刘备正是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而诸葛亮虽未出茅庐却已知三分天下,他正等待能为统一中原出力。

4、其实像“三顾茅庐”这样经典的三国故事还有很多,人们爱读爱看,连邮票中都有三国的经典故事,课件展示三国系列邮票。

四、作业小超市

课后搜集一些经典的三国故事,与同学分享。

8、三顾茅庐

上路前——斥责张飞

刘备 到隆中——耐心恭候 诸葛亮

(诚新诚意) 见面后——茅塞顿开 (雄才大略)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五: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四 )年级(语文 )学科( 下 )册集体备课共(个)案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六: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辅、捆、尊、蜿、辰、策”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着、塞”,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现湖北省襄阳县城西二十里)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映抽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本课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提问学生:“我国四大名著是哪四部?”(指名回答)出示PPT,简单介绍四大名著。

2.接着提问:“《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指名回答)生若回答“刘备”、“诸葛亮”顺势引入新课。

3.今天咱们就来学学与刘备和诸葛亮有关的课文,请大家把书翻到43页,请学生读课题,“三顾茅庐”,板书:顾的意思是“拜访”,茅庐的意思是“草房”。 接着发问:“看了题目以后,你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的回答:1.谁三顾茅庐?2.三顾谁的茅庐 3. 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二、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1.带着对课题的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结构。(提出朗读要求:1. 自然段标号2.带着对课题的几个问题朗读3.想想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指名朗读,注意生字的正确朗读,如有错音,及时纠正,把生字的音读准。

3.请学生试着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出示PPT)

4. 逐个解决对课题的疑问(1.刘备三顾茅庐2.三顾诸葛亮的茅庐3.前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求贤若渴4.请出诸葛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5. 全班一起朗读一遍

三、集中讲解,掌握生字

1.出示课件,指名拼读生字,并说出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强调“晌”的读音和“茅、葛、恭”的书写。

2.去拼音指名朗读。

3.让学生说说记住生字的方法。

4.出示只识不写的生字,让学生拼读,强调两个多音字“着”、“塞”并组词。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6.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提炼文心,精读课文

1.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朗读,大家知道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后回答。生可能回答:“A.尊重人才。B.诚心诚意……”

2.出示PPT:“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

3.围绕文心,让学生再读文章二至五自然段,寻找体现刘备“尊重人才”“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的字眼、词语、句子。

4.带领学生逐段细品文章,深刻理解刘备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第二自然段:从刘备与关羽和张飞对第三次去隆中的不同看法,体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尊重人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读出感情,读出人物性格,出示PPT说明三人的人物性格。第三自然段:从“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轻轻的”、“不要惊醒”、“吩咐”、“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等词句体现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人。第五自然段: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可以看出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5.提出疑问:“刘备三顾茅庐,当时刘备48岁,诸葛亮只有28岁。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才,值得刘备这个君王、长辈如此尊重和器重他?”带领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得出刘备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人。

二、顺水推舟,练笔训练

1.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诸葛亮是个雄才伟略的人,那他的住处时怎样的呢?将学生带回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的句子“来到隆中,只见……”细细体会哪里的秀丽宜人的景色,然后出示课件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2.写完让学生同桌之间先互读一下,推荐优秀的练笔到台前朗读,师生互评。

三、乘热打铁,背诵课文

1.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文字,我们一起试着背背吧。出示课件“他们来到 ,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 。冈

前 , 的溪水 , 的竹林 景色 。”

2.背完这段写景文字,接着他们分组分任务进行背诵第三自然段的剩余部分,看看哪组背得最好给予表扬。

3.给学生3分钟,全班试被第四自然段,会背的站起来大声背诵。

四、总结全文,结束教学

1.课件出示“( )三顾茅庐,( )请

( )的故事。”

2.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所获所得。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七:《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

历史故事怎么学?尤其是选自名著的历史故事怎么学?我想,尊重作者,尊重原著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从写作特点入手,采用合适的学法是关键;打开文本这扇窗,引导学生感悟名著的精彩,从而主动走向名著,才是课堂价值最充分的体现。

《三顾茅庐》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要写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文本语言干净凝练,人物个性鲜明。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的品质,渗透在字里行间;也体现了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胸中早有应对之策的雄才大略。从写作手法看,《三国演义》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借助人物自身的言行和通过周围的环境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加以夸张。这在《三顾茅庐》一文也充分体现。因此“抓住人物言行,分析人物个性”成为主要学法,贯穿全文。

要学好这类文章,原著就是广阔的背景,无穷的资源。因此通过名著读书周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少儿版,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阅读、摘录、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前期准备。这样,在学习《三顾茅庐》之前,班级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三国氛围,并且涌现出一批“小三国迷”,“小三国通”。在这样的三国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才更让人期待。基于此,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特点,并产生对他们的喜爱之情;通过举行小小故事会,人人会讲一个三国小故事;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抓住人物言行,分析人物个性”的方法品析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和诸葛亮才华横溢的特点;

4、通过课内外知识的交融,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强烈兴趣。

提前自学:

1、阅读少儿版《三国演义》,完成以下作业(提前两周):

(1) 摘录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出场时的外貌描写;

(2) 为你喜欢的人物制作个人卡片(两个);

(3) 摘录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并尝试讲给别人听。

2、举行小小三国故事会:小组故事会,全班故事会。

3、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半晌、茅塞顿开、见着”等词,并通过查字典理解课后八个新词和带点字的意思。

5、通过找重点句、抓关键词的方法思考: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书上做做标记,写写旁注。

提前自学设计意图:

1、提前自学1、2在学习课文前两周完成。阅读少儿版目的之一,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之情;其二,短时间内可以完整阅读,对该小说有初步了解,为解读文本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空间。

2、摘录、制作人物卡片,是课外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还能训练提高学生对人物个性的分析能力。

3、小小故事会:第一步,组内交流;第二步,组内代表参加全班交流。这样,不仅人人参与,形成浓厚的“三国”文化氛围,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三国的兴趣和动力。

提前自学设计反思: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小故事,对于浩瀚的原著内容来说,它只是浅浅的一杯水而已。如何借这杯水,引导学生看到原著的精彩?这是我设计提前自学重点思考的问题。

1、拉长周期:两周的时间足以看完一本少儿版的三国;

2、增加阅读:直接从少儿版入手,让精彩的故事、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充盈《三国》印象;阅读《拓展》相关文章,大致了解该小说的写作手法: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言行刻画突显人物形象;

3、开展活动: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中收获阅读的喜悦。人物卡片展、小小故事会,一静一动,人人亮相,每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

两周时间,《三国演义》成了学生课间谈论的重要话题;小小故事会上,五位学生非常熟练、非常流畅地讲出了《关云长刮骨疗毒》《夏候敦领兵战新野》等故事,其他同学听得入了迷。有些同学再次捧起书,开始看第二遍。程政涛的家长说,孩子星期天竟然安静地捧着《三国演义》的原著在读,还自信地说“看得懂!”这令她惊讶不已,因为小程一向调皮,星期天往往不是抱着电视电脑就是不见人影。我明白,是《三国演义》散发的魅力!

第二课时设计流程:

第一板块:小组学习,走近刘备

一、 回顾学法,明确任务: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张飞,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用什么学习方法了解了他的个性?

(鲁莽、重情义、忠心耿耿;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

2、话说刘备一向尊重人才,他请诸葛亮出山那可是诚心诚意!这节课,我们继续采用“抓住人物言行、了解人物个性”的方法,去认识《三顾茅庐》的一号主人公——刘备。

出示学习任务及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两句话重点研讨:哪些言行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为什么?尤其是“为什么”,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更有说服力。

学习要求:读句子、谈理解、再读句;分工合作,人人发言。

设计意图:我一向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一课一法”,让语文学习简单、扎实、有效。“抓住人物言行,了解人物个性”就是本课重点训练的阅读方法。通过简短的回顾,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就直奔主题,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孩子,提高课堂实效。“不同角度理解”,是平时课堂小组学习的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已积累一定的经验,联系生活体验、结合想象理解、对接知识经验、分析写法特点等都是理解的“不同角度”。故在此已不必赘言。

二、大堂交流,互动碰撞:

1、指定某一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围绕某一句话从不同角度谈感悟,人人发言;

2、汇报小组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由汇报小组长主持,其余同学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适当点拨,引领学生深度理解。

设计意图:这样大容量的思考主题,每个孩子都会有感悟心得。生本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尊重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课堂“生动”起来。组内交流、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给予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引导是一种挑战。教师只有更加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导”的作用。

解读、引导预设:

1、“冬去春来”“第三次”“都不同意”“决定”:

为请诸葛亮,刘备三兄弟已经吃了两次闭门羹,弟兄们都没有耐心了,对刘

备的举动也不支持了,而刘备依然“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里的对比反衬出刘备“非请到不可”的诚意。

2、“生气”“不要去了”:

面对结拜兄弟对未曾谋面的诸葛亮的不尊,刘备生气并指责,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3、“还有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不想惊动诸葛亮;牵着马走半里多山路很辛苦,但更能表明刘备的诚意。 师引:我觉得刘备真傻!他是堂堂刘皇叔,骑上高头大马,带上结拜兄弟,“哒哒哒„„”一路飞奔到草堂门口,任黄土飞扬,多威风!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多累呀,诸葛亮又看不见,真傻!

(注意,这里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充满吸引力!预设回答:这样更能表明他的诚意,他不用自己的地位、权势来威吓人,强迫人,而是用诚意打动人。)

师再引:“刘备下马”,放“下”的是什么?

(预设回答:放下的是架子、地位、权力、威严„„)

4、“轻轻敲门”:

有礼貌,尊重诸葛亮,不想惊扰他。

师引:看过古装戏吗?依照刘备的身份,他应该怎样进门?(手下大摇大摆上前“砰砰”敲门,大声喊:“刘皇叔在此,还不快快让你家主人出来迎接?!”或者,主人早就在家门口恭候多时,随时迎接刘皇叔的到来。)

师引:可是,这里没有排场,没有阵势,刘备只是亲自上前,轻轻敲门。对诸葛亮的尊重非同一般。

5、“不要惊醒”一句:

“吩咐”“门口休息”:师引:刘备为何这样吩咐?

预设回答:担心他们无礼、担心张飞吵嚷、担心他们不忍刘备受委屈而阻止拜访。

“恭恭敬敬地站”:引导学生表演,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台阶下等候”:师引: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非常严重,站在“台阶下”的应该是怎样的人?(地位低的人)刘备是谁?(刘皇叔)诸葛亮是谁?(一介草民)刘备可以屈尊等候一介草民,足以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

6、“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等候时间很长,表明他的耐心和诚意。

师引:刚才我们说到他们身份地位的悬殊;你知道他们之间还有什么悬殊?(年龄)刘备当年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比他小了整整20年!诸葛亮几岁?

(27)一个年长的刘皇叔,如此恭恭敬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年轻的一介村夫,刘备真是?(求贤若渴、尊重人才、诚心诚意„„)

7、“同桌吃饭”“同榻睡觉”“讨论天下大事”:诚心诚意、亲如兄弟、不分你我,对诸葛亮的极大尊重。)

8、师引学生观察邮票: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书中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你从邮票上捕捉到哪些信息?

(下着大雪;应该是第二次拜访诸葛亮;冒雪拜访,足见刘备求贤若渴) 师小结:抓住关键词句想开去,链接生活,对接经验,那么,文字就会活起来,文中的人物就在你的面前栩栩如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

设计意图:本文虽短,但字里行间“布满了金子”,精准的语言闪耀着名著的光泽。在具有相当思维容量的话题“哪些地方看出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引领下,学生的目光要扫遍全文,甚至不放过一枚小小的邮票。“放下的是什么?”探讨刘备和诸葛亮的悬殊差异,辨别邮票图案是哪次拜访……这样的引领是将学生引向深刻,引向研究,引向文本之源。

第二板块:师生互动,揭开卧龙真面目:

师引:刘备、刘皇叔如此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值得吗?快速读4-5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值得”的理由。

生读句,出示句子,再读并交流:

1、“茅塞顿开”“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师引: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让刘备一下子看得这么清楚?(三分天下,最后取胜)

师引:刘备的理想是什么?(统一中国)面对群雄纷争的形势,如何取胜?这正是刘备无法解开的疑难问题啊!可诸葛亮只需八个字、两步走的策略就能帮助刘备实现理想。

教师边画草图,边和学生一起阐述当时的形势,第一步(三分天下),怎么分?(北方曹操,蜀汉刘备,东吴孙权);第二步(最后取胜)。引导学生思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我们也来当一回臭皮匠,思考:三分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八: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

秋阳中心校有效教学学科共案编写模式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九: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奉化市居敬小学 葛玉娟

20007、12、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

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

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

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

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

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

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

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

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

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

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

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

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2、、出示句子:“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

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理解“恭恭敬敬”,从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样子”,

师:你认为要读好这句话应该强调那几个词呢?(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指名

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2)“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

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

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

见”这一些细微举动,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

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

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

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2)大家看,张飞第一次受斥责是因为——(言语不恭),那这一次斥责

呢?是因为——(做法粗暴,无礼„„)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3)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

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

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 )指导朗读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

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

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

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

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

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显示: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

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刘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

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张飞、刘备、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他想:

( )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

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

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斥 责 张 飞

诚 下 马 步 行 礼贤下士

阶 下 恭 候 求贤若渴

下 拜 谒 见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十: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 板书:三顾矛庐 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 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 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

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提问: “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切入 感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二、新授 (精读感悟, 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1、一读——大声朗读。

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愿意出山,辅助完成大业呢?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3、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一样的意思。

刘备是 邀请诸葛亮出山。(板书:诚心诚意)

(二)、细读课文, 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

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出示)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a、师:嚷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自己练读,指名读出猛张飞。

c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 d师:从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鲁莽。还可以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嚷一嚷。(齐嚷)

(3)指导“捆”(学生点到即可,不说也不要紧)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

师:——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

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b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刘备不要张飞去,他就要----亲自去(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

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 c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导: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对诸葛亮的无礼。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刘备求贤的急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 “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83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