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

2016-01-09 10:04:0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 ...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理 解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 握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使用图表 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

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 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

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 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 “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使命社会责任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

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

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

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修改95页“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组织学生完成97页“练一练”,填《三大战役》表

【教师补充、过渡】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根据98页“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人心向背[如书上原因A和D];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如书上原因B和C];

第五层面: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第二、五层面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巩固小结】

1.根据新学案67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69页[自我测评]以及101~102页“一、单项选择”7、8、9、10题(必答题);“二、配伍选择”(必答题);“四、想一想”和“五、史海拾贝”(选答题)。

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四:八年级历史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五: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

三、课堂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

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

4、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5、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6、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7、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8、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9、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师生共同解决2、5、7、9三个疑难问题

六、精讲点拨:

1、4、6、8略

2、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5、通过课件图片(课本94页)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A.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B.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C.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7、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9、A.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粉碎国民党企图划长江而治的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七、达标检测:

(一)夯实基础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4.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北地区

8.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9.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二)、能力提升

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3)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回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A 4、5 C、6、C 7、B 8、C 9、B 10、B 11、D

(二)

(1)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实力上远远超过共产党。

(2)国民党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适当,决策失误;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3)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八、拓展提升:

结合下表,请你谈谈“民心向背”和革命成功的关系。

九、课外作业:

1、必做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选做题

观看《大决战》、《大战沪宁杭》电影或电视节目,体验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资料下载】

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人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方面:从兵力对比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够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17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

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大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政治方面:国民党因发动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同时,各党派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治独裁也十分不满,国民党处境日渐孤立。而在解放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多块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经济方面: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弥补因军费支出急剧增大而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发钞票,直接造成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而在解放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热情高涨。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七: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八: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18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九: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课题:[单击此处输入教案课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篇十:八年级上册历史18课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相关热词搜索:历史战略大决战 历史课件战略大决战 八上历史战略大决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上册历史战略大决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89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