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2016-01-10 15:48: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一: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一: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发现信息网络具有强大的资源和功能。良好的学习情景、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自学软件、互动的教学平台等,网络环境为优化小学语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力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语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所发展,我觉得最重要是要利用文本培养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等能力,使之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高了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内容,整洁美观、布局合理的界面设计、生动形象、清晰美观的图片显示,清晰悦耳的音频刺激等元素,非常有利于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以景触情、以情触趣、以趣触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大有用武之地。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中,开

课导入时播放影片《三国演义》主题歌,把学生带入古典名著之中,引入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介绍背景时,我运用了动画“曹军进军孙刘联军线路图”及“曹操仓皇败走华容道线路图”。特色的视觉,加上故事背景的介绍,使学生直观地对“赤壁之战”有所了解,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创设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每一堂课都有学习的重难点。多媒体能够提供直观的、生动的、色彩的、动态的、有声的影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突破理解文本上的重难点。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一文中的课件,集文本、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教学时用课件演示几幅不同角度的琥珀图片,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fiash小动画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营造生动的动画效果,再现远古时代那动人的一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拉近了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 ,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性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课件的使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要我学”成为“我要学”,能使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想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和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人物的心灵美等之外,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美。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表现出了高层次的艺术美,如《月光曲》《清明上河图》。在《月光曲》中,作者把乐曲舒缓到高昂的变化与大海的平静到浪涌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了《月光曲》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谐美。教学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并不一定熟悉这个曲子,而且他们的想象有限。这时,电教媒体就发挥了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随着乐曲的节奏播放与之同步的网络下载的画面,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了《月光曲》这一世界名曲,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陶醉于这优美的乐曲之中。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在不自觉的学习中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从而轻易地突破重难点知识。

总之,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演好现代教师的角色。让我们努力去研究和实践运用教育技术,让它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 ,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突破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突破重、难点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电教媒体应用广泛。

【关键词】动机 直观 兴趣 创新 突破 重点 难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手段也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速度加快,电教媒体的运用实现了为教学目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电教媒体、手段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化电教手段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瀑布》一课,运用电视教学,把瀑布的声音、形状及青山、绿树„„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去感受“如烟、如雾、如尘”的瀑布在飘动,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睁得亮亮的,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利用课件把陈庚与小

红军对话及小红军牺牲前顽强抗争的画面,随着课文的讲解打出来,图文结合让学生亲身想象其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变难为易,提高兴趣。

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电教手段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

语文教学使用电教媒体也同样可以突破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长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增强对课的理解,提高思想情感,可利用课件、幻灯、挂图等手段,充分展现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壮观,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长城,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为了抓住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教学时利用电教手段展示闰土是如何用竹匾捕鸟的、刺猹的等,今天的孩子说不明白的环节,通过幻灯片,让学生形象了解闰土聪明能干,有效地使学生从不知到已知,达到教学目的。

三、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电教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

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情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被设计成篮子,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面对有趣的练习,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摘对了果子,还有悦耳的音乐或精美的图像做奖励,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饱满,调动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快乐中获取知识。

四、创设意境,创新发展。

电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触景生情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伟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是借景赋诗,只有见到了景、见到了物,才能去想、去幻,才会有灵感,也才会有创新,结合教材利用电教手段,制作一些教学活动图片,配合听、说的教学方法,发展形象,使情景生动逼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想象机会,去创造出意境,激发想象,开拓创新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低年级课文时,一些小动物的文章,一些寓言故事,都可以制成形象的动化课件或利用幻灯、电视打出来,形象再现课文,便于学生理解,抓住关键、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利用幻灯让青蛙从井底跳上井沿上,让学生想象结果怎样,学生议论纷

纷,回答有创新,把课文内容进一步地升华。再如:识字课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一笔一画地分析字形,数清笔画;二讲清每个字由几笔组成,知道笔画名称和笔顺笔划;三是书写,教学时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看录像片,把字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学,观察幻灯片笔顺识字,采用音节、字形、识记的练习形式——“书空”。使学生即轻松、愉快地学习,记忆又快又准,即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是多种多样的,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看到其发展的优势,科学使用,合理利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突破语文课中的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能否在课上顺利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则是这一节课的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讲重点段落。

目前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质量一般都文质兼美,而好的范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并把握其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板块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全局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这首现代诗歌,前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细致地分析每一小节,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小节重点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其他的两小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进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

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

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以便实现高效率的课堂!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四: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效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效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

玉门市第二小小学 杨琴花

摘要: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低年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思维能力,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的情感品质;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认识动力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发挥出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良好水平,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下面就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优势;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若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用激情的讲述或巧妙的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显得单调和雷同。现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动静结合的画面,优美音乐下的配音,展示给学生,那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像效

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激发起学习的“兴奋点”,以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亦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家》一课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制作了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搜集蓝天、大海、星星、鱼儿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处理,编制一个小程序,在程序中加上有关文字的说明,再配上一段轻音乐和适当的解说。教学伊始,先用大屏幕放给学生,那美丽的画面,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欣赏着、赞叹着„„意犹未尽之时,再学习课文内容,师生一同欣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写如此美丽的情景的。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自然而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还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最为枯燥。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教学时不便对学生讲解过深,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多多诵读,最终倒背如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郁兴趣呢?那么这可少不了多媒体的帮忙。

我在教学杜甫《绝句》这首诗时,上课前播放美妙的音乐,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幅图像,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柳枝上不停地跳动,活泼、可爱的样子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被吸引到屏幕上,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多媒体将图像、声音、文字、音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思维,增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

词学习方式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如教学《小小的船》,在课前进行童声朗读,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还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利用动画效果组字学习,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请、蜻、情、晴、睛”这些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还可利用计算机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进行扩词,还可以进行游戏式的字词复习,如摘果子、找朋友、采花蜜、字宝宝等,让学生看了动画,加深留在记忆里的印象。

三、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标志,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中,当遇到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难点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变抽象为形象,降低难度,对突破难点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称象》一文第一至第三段内容较浅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或角色朗读就可感悟理解,而第四段“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不但语句长,而且较为抽象,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要弄清其原因着实不易。因而在引导学生理解此段内容时,用计算机设计动画演示,分步演示整个“称象”的过程:赶一头大象上船,船慢慢下沉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红线 赶象上岸,船又慢慢上浮 往船上装石头,船渐渐下沉,一直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称石头,得大象的重量。在演示的过程中配以解说、讲解,讲一步演示一步。这样直观、形象、具体,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参与学习,课文难点就较顺利地为学生所掌握。而且从演示解说中,学生也理解了“先„„,再„„,然后„„,最后„„”这个表示程序步骤的语序用法。

多媒体计算机这种能展示图文声像,把学生带进美的欣赏境界,更具有强大的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真实地模拟出来,从而真正激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四、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说话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训练和观察思维训练应结合起来进行。学生一旦学会了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他们就会获得丰富的说话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训练的环境,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动画,瓶子里面只有半瓶水,乌鸦的嘴只能伸到瓶的一半,乌鸦尝试了几次,还是伸到一半,喝不着水,急得“涨红了脸”,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两脚高高踮起,焦急万分,此时计算机把瓶子定格放大(暂停),这时我向学生提问:瓶颈小,乌鸦的嘴不能伸到瓶的下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什么办法,乌鸦才能喝到水呢?乌鸦应该怎样做呢?此时小朋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帮助乌鸦想办法。有的说:“把凭里的水倒出来。”有的说:“请乌鸦找一根吸管。”有的说:“在瓶子里放石头。”等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无意识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他们的发言精彩纷呈,课堂气氛相当和谐,我继续播放多媒体,当学生看到乌鸦想出的办法和自己一样时,看到乌鸦把嘴伸入瓶中高兴地

大口大口地喝,得意地拍起翅膀时,同学们无比高兴。在你一言我一句的交流中,学生很快形成了较为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所学课文也往往是代表性的文章,不能较全面地展示信息。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灵活性强等特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有效地补充课文的空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平台。如《松鼠日记》一文中,在拓展环节上,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动物是怎么冬眠的。学生回家上网查找,了解了更多的动物冬眠的知识:大黑熊到了严冬季节,都躲进了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用舌头舔舔那富有营养的熊掌,昆虫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像死去一样等课外信息。

又如《远行靠什么》,课文介绍了人类从古至今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交通工具,让学生了解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从中懂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道理。这些有趣的知识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了解的并不只是课文中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交通工具常识,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可通过网络下载更多有关交通知识材料,并运用多媒体在拓展环节进行播放,让学生们感受科技的进步,拓宽他们的见闻。还可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交通工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去做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课堂上让他们进行交流、分享,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又让学生充分领略未来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通过一次次的课堂实践,我感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知识直观形象,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了其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五: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范湖一中 李娜新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提醒我们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白板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并逐步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我校非常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地使用.学校所有教室都配有电子百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呢?

一、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造生动语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语文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琵琶行》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功能,让学生感受琵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琵琶女那种哀婉的幽怨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语言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如在学习茅盾的《雷雨前》这一课时,我们在课前把由《雷雨前》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课文中一部分那阴沉、压抑的舞台气氛也被电影中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出来。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剧中的情景象征意义及课文立意等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而在学习《出师表》这一课时,重点把握主要人物诸葛亮的形象,我利用电子白板的神奇功能,把诸葛亮写表文时的情景再现,有配以与课文部分有关的事

件,这样,我在课堂中插入几分钟的电影,把诸葛亮的赤胆忠心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据此结合课文全面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特点。 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3、用信息技术教学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要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难以名状,而又与科学知识的概念、定义或某种规律直接联系的实际事物,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可感的“直接”经验。电教媒体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如在学习《李逵见宋江》这一课时,我用电子白板把宋江和戴宗相见,以及和李逵见面等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为什么要写戴宗,宋江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教授篇幅较长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课文时,我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收效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整体思路,又可以大大提高授课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4、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我们及时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而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一直也是语文教师钻研的一个重点。其实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不断尝试和修改,而在传统的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往往只能读一读优秀的或是差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来品评,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评论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课下来,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一般我们的作文是两周写一次,教师可筛选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2篇,上课时在电子百板的扫描仪展台功能,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讨论中师生增进了感情,“改”的任务落到实处,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了进步,就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在追求最佳结果的意念的支配下,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肯定会步步提高。 此外用多媒体教学还有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等好处,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不再是靠单纯的语言文字传输知识,而是融合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5、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广,除了学生常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说明文、古今戏剧、哲学论文等也有选裁,而在学习一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陌生或比较抽象性的文章来说,要让学生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转变这种状况。

譬如《神奇的极光》这篇科技文要求学生学过之后把握激光的特点及形成原

理,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但是对于没有见过极光的学生来说,光靠接触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用电子白板教学,把极光千姿百态的形状及色彩在大屏幕上显现,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极光幔、极光弧、极光卵等等,学生就觉得不是那么抽象了。而对极光形成的物理性描述,仅凭书上的静态文字记叙也不好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动态性的画面,把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图像的形成进行对比说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而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学生很多没有见过荔枝,单靠文字的描述来了解荔枝的壳、膜、果肉、核等特点就显得陌生,所以我在讲这一课时,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荔枝的壳、膜、果肉、核、花、荔枝林等图片,让学生由荔枝的图片想象荔枝的味道,不少学生流露出垂涎欲滴的神情,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了荔枝,产生了直观感觉,消除了陌生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诸如此类的课型采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消除学生因不理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恰当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6、用信息技术教学可注重参与、强化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子白板为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文学知识宝库的钥匙。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学完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二、其次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中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将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整合。实现这个任务,首先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运用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要清楚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绝不是什么课都用多媒体技术为好,更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宜于使用多媒体来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如何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我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进行恰当的分层施教,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环境的适当使用,找到网络环境和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将学科教材中能使用电教媒体的地方要标明记号,寻求创新与发展。多媒体学习环境有自己的优势, 但也可能会给学习活动带来潜在问题, 其中常见的问题是:“见树木不见森林”和“蜻蜓点水”。所以, 在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要考虑多媒体环境的优越性,还要要考虑这些潜在的问题,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务必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媒体等高效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语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总之,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电教媒体的表现、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与受控性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语文教学具体实践、合理选择、有机结合电教媒体,适性而用、适时而用,从而提高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中小学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论》,刘茂森.《200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白板终将代替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

蒋国珍 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

丁兴富,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六: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

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

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呈现出

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画面,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

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好地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获得

更多的知识。

1.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

1.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

课堂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恐龙》一课,如果

在导入课文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向我们展现了恐

龙家族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段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美的语文课。书中有许多写景的

文章,如《庐山的云雾》、《拉萨的天空》、《西湖》等展现自然的美

文。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此时,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

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

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庐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拉萨湛蓝、

透亮的天空;美丽的西湖,再加上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讲解,

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1.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教材中涉及内容

比较多,知识也比较广泛,可以说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

通今。课文中的许多人物故事、科学知识、自然现象对小学生来说,

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信

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

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

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并

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一方面可以

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课文中出现

的“伸着大鼻子的货轮”、“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拦河

大坝”这些事物都是学生从没见过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为

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

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呈现出一幅幅图片以及它们的特点、

用途,这样学生先前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阅读起来也比较

顺利,而且在阅读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组织

学生看了一段课文视频,在视频中,配合着音乐,将王二小壮烈牺

牲的一幕、敌人的凶残都刻画得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也跃然于学

生的眼前,每个学生都静静地看着,脸上露出心痛、愤怒的表情。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对课文的

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2.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1 为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供帮助。语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丰

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学好语文,

必须做好预习作业。例如,在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们可以

先让学生查阅相关“东方之珠”的资料,有个客观的印象,为深刻

理解课文作铺垫。经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学生会了解到“东方之珠”

就是香港,然后从网络上可以浏览香港的各种资料。这对学生的课

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时,经常鼓励学生

上网查找资料,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对突破重难点起到关键作用。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

抓住教材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

容,学生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此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

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航天飞机》一

文,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

方方的机尾。有的学生想象不出,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出示

一架“航天飞机”,让学生观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还有让学生

理解航天飞机的“飞得快”这个特点时,我们可以出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从地图上看“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的距离,再比较“普

通飞机要飞行4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只要7分钟”来说明航天飞

机速度快。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

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

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3.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随

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相应的

变化。学生之所以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主要是因为缺乏

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现在,有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辅助,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如《为动物设计名片》,以乌龟为

例,首先出示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乌龟的外形特点,并相

机板书,再指导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接下来播放一段“乌

龟的生活习性”方面的录像,让学生对乌龟有总体印象,然后指导

学生根据录像组织语言,说一说对乌龟的了解。有了这样一段生动

形象的录像,学生写起乌龟来也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

整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

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信息技术为小学语

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

点的电教媒体,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

更精彩。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七: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是我们每个做教师每天的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比如,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字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单纯地用书中插图让学生感受这种些字的变化过程,形式单一,孩子们的直观感性也不强,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在“子”,“云“等生字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这些字的演化过程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在学习《小动物的家》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个小动物?这几个小动物把叶子分别当做了什么?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学习文中的每个自然段,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方向,就会带着问题思考,更好地为理解第一自然段做了铺垫。从而激起了学习感受

第一段秋天来了大自然美丽的词句,积累到了“碧蓝碧蓝,金黄金黄,火红火红”等表示色彩的词,并相机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这种些都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的。

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1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八:利用信息技术变动为静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doc

利用信息技术变动为静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

合浦县公馆镇秀村小学 陈善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变动为静 突破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五年级下册《左公柳》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柳树,讴歌了收复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爱国精神。课文虽然篇幅较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柳杨的赞美歌颂收复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左公权和他的官兵们,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柳树那样坚强不屈,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现在的小学生

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戈壁滩上的柳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柳树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柳树"高大茁壮"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自治的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柳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柳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柳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收复、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柳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柳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柳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作者听完导游的话的感悟,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结尾段落的深刻含义:借对柳树的赞美来表达对收复、建设边疆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左公权抬棺出征和柳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作者的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茁壮、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收复和建设边疆者的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

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柳树赞美边疆建设者。

从《左公柳》一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变动为静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这就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论文题目:

利用信息技术变动为静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论文作者:陈善家

工作单位:合浦县公馆镇秀村小学。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九: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之我见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碗厂村中心小学 雷廷艳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的教学理念在一步步走进课堂。“新课标”教科书变得更简化,更富有启发性。这对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合作、轻松学习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新课标”教科书往往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使得多数农村教师陷入“不知怎样讲,怎样引导”的困窘。

多媒体信息技术走入农村课堂,是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是教学更有效,使老师走出窘迫的局面。但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尤其是对像我们这样刚走进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而而言。往往是简单理解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片面的将其理解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的简单工具。从而萌生依赖思想,甚至没有多媒体就不知道怎样上课。这样依赖虽然信息技术被广泛利用,教学效果却未必良好。原因是“物不尽其用,用不尽其才”。

云南电教馆普孟韬老师于2007年7月撰写一篇名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用在何时”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下面就其文章中“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一项,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无非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这些难点,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现其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①一个有效的教学情景创设,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是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所学内容中,为后来全面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

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教材内容,确立学习的目标。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其他媒体演示课文插图,课外图片、影像资料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观察感受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是学生能带着问题来学习并寻找答案。

例如:“西湖”对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多数学生是“只是听说,我不曾亲见”。像这样,在学习“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壮丽的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呢?

这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课文相关的“西湖美景”图片让学生观赏,同时引入古诗朗诵。充分调动调动学生的五官。欣赏之余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提过问题,如“作者‘饮湖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作者为什么会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想法?”、“这首诗是作者出于什么样的情感而作?”等。提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精讲知识点。

①精讲为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系统的认识,指导学了什么?为什么要学?用什么用?

②在课文精讲时利用信息技术,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掌握新知识,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在教学时采用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教材为主导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化为清晰具体的表象,是学生理解起来更简单,记忆起来更轻松。

例如①:在学习“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我们可以多媒体动画课件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长方形相当于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2。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理论转化实践。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好的知识理论要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如,才能让学信服,并且通过实践也能加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能让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再加工、再吸收”,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转化,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事。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思考的过程,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例如②: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圆”的作用,可以设计动画课件:“小动物用自己设计的小推车参加推车比赛,有的设计成三角形车轮,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让学生观看比赛过程,猜测谁会是第一名?在观看比赛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形做车轮的小动物得第一名?”,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设计不同形状车轮的“小推车”来比赛。

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加上学生实践,学生们就能轻松地得出答案:“圆形的车轮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加快,不颠簸,坐起来舒适、安全”。

进入新世纪以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科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也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我认为只要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只要不违反教学目的,把握好使用的“度”,不做无劳或徒劳之举,那么“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方法,怎么利用,能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就是好方法。

(①②:本事例选自《小学教师》,选文时有改动。)

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篇十:运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常听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时候有过学海无涯“乐”作舟? 谁不知道“十年寒窗”是极其辛苦的事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让学生从苦学中体会“学”的快乐。教师每天的工作,都想提高教学质量,想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有幸成为“吉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培”的学员,虽然学习是艰苦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培训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无限的。结合此次学习的体会,我就谈谈运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由于直观思维仍是他们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多媒体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的人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00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