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

2016-01-10 15:53: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一: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一: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结合作品感受诸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1层、2层、3层均要掌握)

2、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介绍中外著名作曲家里李宝书、王立平、何占豪、陈钢、格罗菲、威尔第的国籍、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3、介绍组曲、侗族的大歌序曲的体裁形式。

4、介绍戏曲、舞剧有关常识,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并能分辨出京剧、越剧等剧种。 5、介绍中外舞剧音乐的有关常识

[能力培养]

1层: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层: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层:培养学生透过音乐现象看本质,正确的认识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⒈通过欣赏中外优秀作品,熟记音乐主题,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音乐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⒊在演唱方面:用有控制的气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⒈了解组曲、侗族的大歌序曲的体裁形式的音乐知识。 ⒉介绍各单元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及风格。

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歌唱方法、能够对不同形式、不同民族风格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教学措施】

1、重点讲授课本知识,当堂作习题,得以巩固。

〈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2、合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前五分钟提问复习,巩固对前一节课内容的再认-再现。课末延伸有关音乐知识〈拓展知识积累〉

3、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亲受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训练>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二课时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二课时 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三课时 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 三课时 第五单元 《化蝶》 二课时 第六单元 《婆娑舞姿》 二课时

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

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 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

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

受到、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

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

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给未来一片绿色》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通过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四)知道有关音画、音诗、组曲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进教室。

二、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教学

1、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听录音范唱为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设计演唱形式 (2)学生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4)歌曲教学个别反馈(请乐意演唱这首歌的同学,上台表演《给未来一片绿色》,师生共同为之

打分,并作好平时成绩记录。)

2、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1)什么是音画、音诗、交响诗?九寨沟何为九寨沟?在我国什么地方?

(2)聆听《九寨沟音画》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乐章。处理作业题第二题(倾听管弦乐的两个

片段,对照下面的图景,选择与音乐相适应的画面)

3、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1)什么是组曲?

(2)师介绍《大峡谷组曲》及科罗拉多大峡谷。

(3)感受、体验管弦乐中定音鼓、短笛、英国管的音色。 (4)演唱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

(5)完整的聆听第一乐章《日出》,感受、体验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

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6)介绍美国作区家格罗菲

三、作业反馈: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

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或展示)

四、小结、拓展

为了给未来一片绿色,请你向自己、身边的人、世人发出你的忠告或决心(学生讨论、

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歌曲《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

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阿西里西》,并能

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教学准备:VCD、教学光盘、钢琴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

象。

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 ,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

课后反思: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二: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新版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满市三中

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4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

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 :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

《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 (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 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 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 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

四个等级。

(二) 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

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三:人音版15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第一课时:歌曲《让世界充满爱》(1课时)

一、 教 学 目 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 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材分析:

1.创作背景

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百名歌手演唱。

1986年新春,郭峰谱出一首题为《寻找明天》的歌曲,这是后来组歌《让世界充满爱》的雏形。

1986年5月10日,这部组曲由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百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进行了正式演出。演出时曲作者郭峰亲自用钢琴、电子合成器伴奏。这次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这部组曲立即不胫而走,仅盒式音带就发行了180余万盘,创下了全国记录。很多电台、电视台多次播放这部组曲。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前来洽谈购买盒带版权。联合国也在向全球播出的特别节目中介绍了这部组歌。我国音乐界、舆论界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它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通俗歌”,“应该看作是对通俗音乐的重大突破”。参加演唱这部组歌的百名歌手,有的已在当时歌坛颇有名气,有的后来成为富有实力的歌坛新人。

教学过程:

(一) 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

旋律中动情解说(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 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

郭 峰(1962—) 作曲家。四川成都人。他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郭峰5岁起就在父亲指导下学习音乐,先后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77年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毕业后留校任钢琴教师。1978年,16岁的郭峰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月光》,从此走上创作之路。此后,他赴日本学习,并坚持音乐创作。1994年回国继续从事音乐创作活动。作有《让世界充满爱》、专辑《清醒》等。

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MTV《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三) 爱心感悟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

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3、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生讨论) 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四) 爱心创作

1、 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

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

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

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

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

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 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五) 教师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欣赏(2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在音乐

的影响下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二)欣赏《祭献之舞》,知道乐曲的创作背景,能够背唱《祭献之舞》。

(三)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感受以歌唱的方式援助受灾者的激情,知道“拯救人类生命,就只能靠我和你”的主题思想。

(四)学习爵士乐、摇滚乐在音乐上的基本特点,了解摇滚音乐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能对其不健康的影响有所认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现代音乐的音乐风格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听赏法

教材分析:

(一)《祭献之舞》

背景材料

《祭献之舞》是芭蕾舞剧《春之祭》中的一段乐曲。这个舞剧是斯特拉文斯基于1913年创作并首演于巴黎,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个舞剧表现了俄罗斯原始部落村民的祭礼活动。春天来临,异教徒们挑选一位美丽贞洁的少女做祭品,奉献于太阳神,以求神的庇护。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神秘、恐怖的气氛。全剧分为两幕,第一幕题为《对大地的崇拜》,包括引子、春天的预兆、少女之舞、诱逃的仪式、春天的轮舞、对立的家族、僧侣的仪仗、哲人、大地之舞;第二幕题为《祭献》,包括引子、青年的秘密集会、被选少女的颂歌、乞灵祖先、长者之舞、祭献之舞等。作者在音乐中使用了很多非传统的手法,以致首演时观众对表演的粗野和难以忍受的音响不能接受。

(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创作背景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1985年1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生存援助音乐会”中的大会主题歌。

1985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严重干旱,粮食短缺,成百万人死于饥荒。据估计,非洲有一亿五千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消息传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饥饿的非洲人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和美国举行的由民间发起的“生存援助音乐会”。1985年1月28日,在洛杉矶举行了

规模空前的援助非洲的大义演,在场的歌星和工作人员手挽手同声高唱这首大会的主题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We are the World ),感人涕下。

半年后,7月13日,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在美国费城肯尼迪体育场举行救援非洲灾民音乐会。与此同时,鲍勃·吉尔多夫在英国伦敦温布利体育场也举行另一场有几十名著名歌星参加的救援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通过卫星向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现场直播,演出达16个小时,收看观众多达20亿人,募集救济款8500万美元,在世界上传为佳话。杰克逊、鲍勃、里奇等人以及参加义演的歌星们的行动,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过程:

一、 欣赏《祭献之舞》

1、初听乐曲《祭献之舞》

思考:说说对音乐的初步印象(同学们从音乐的节奏、和声、速度、力度、乐器等方面去思考)

2、简介乐曲

3、曲作者介绍: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在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奥拉宁鲍姆,生长在一个良好的音乐家庭环境中,其父是皇家歌剧院的首席男低音,斯特拉文斯基自幼学习钢琴。后遵循父母的意愿,他考进了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但同时继续学习音乐。20岁时,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音乐,达三年之久。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迁居美国并于1945年人美国国籍。1971年,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逝世。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序列音乐时期。他的早期音乐,具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传统风格,如幻想曲《烟火》。此后他虽通过《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等舞台音乐,趋向于复杂的节奏、多调性等手法的运用,但从他对创作具有俄罗斯式的音乐热诚看来,他却不失为一个纯朴的、具有俄罗斯精神的作曲家。

4、简介现代主义·现代乐派

泛称相对于前一个时代而言的新出现的音乐风格或流派。现代乐派作曲家的作品被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四: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8

(人音版)

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二课时)

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二课时) 第三单元 《缤纷舞曲》 (二课时) 第四单元 《戏曲撷英》 (二课时) 第五单元 《友谊之歌》 (二课时)

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附:各个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图

简单的各个时代音乐形式图:

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2、欣赏《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与风土人情;

2、通过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和《迎春谣》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生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进教室,进而导入(稳定情绪,创设良好气氛) 二、赏析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风格及表现主题,并讨论回答。

2、师归纳总结并简介歌曲:此曲是赫哲族民歌,赫哲族居住在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

江沿岸,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因此他们的民歌与生产劳动结合密切。比如,《渔歌》、《打猎歌》,其中《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和待人热情好客的品格,歌词简朴,富于生活气息。曲调由四个均衡乐剧构成,结构完整,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3、复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

①学生随老师琴声自填歌词

②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难唱乐句,老师解决疑难 ③学生轻声齐唱歌曲一至两遍 ④学生有感情地唱歌曲 三、欣赏

1、生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生随琴声唱歌曲的衬词:阿郎赫尼哪。(体验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简介词曲及歌唱家郭颂。 4、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

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的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

四、探究

通过比较《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学生讨论创作歌曲和民歌之间存在的关系。(明

确:社会实践时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体验,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的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反过来,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民歌积累,创作音乐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五、拓展延伸

欣赏歌曲 《牧歌 》、《玛依拉》、《茉莉花》、《康定情歌》、《阿里山的姑娘》片段,让学生感受少

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六、师小结。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阿里郎》;

2、欣赏《二人转牌子曲 》和《迎春谣》 教学目标:

1、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阿里郎》。 3、通过欣赏《二人转牌子曲》和《迎春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体验其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观看电视剧《刘老根》片断,说出其中剧种。导入新课:二人转 二、简介“二人转”:又名“蹦蹦”“小落子”“双玩意儿”等,是流行在东北的一种曲艺艺术。它形成与19世纪初,至今有两百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的吸收了东北民歌、东北大鼓、太平鼓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属于走唱类曲艺。唱腔丰富,历史上就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曲牌有主调如:胡胡腔、文咳咳、四平调等;副调如大救驾等。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唢呐、竹板、锣、鼓等。

三、聆听《二人转曲子牌》

1、生思考:a.按情绪可以将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风格和主题?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来说说该曲的情绪、风格、主题。 3、师归纳。

4、复听。生再次感受乐曲表现出来的豪爽、粗犷、振奋人心的情绪以及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郁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五:人音版第17册全册音乐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7(人音版)

第一单元 《祖国情》 (三课时)

第二单元 《西北放歌》 (二课时)

第三单元 《曲苑寻珍》 (二课时)

第四单元 《经典交响》 (二课时)

第五单元 《月 光》 (二课时)

第一单元 《祖国情》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爱我中华》

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

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

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

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怎样

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跳音来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使歌曲达到了高潮,要唱得情绪激昂。)

B、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与实践

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我们如何把它充分地表现出来呢?

音乐活动(1)

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简单模仿。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歌舞。

音乐活动(2)

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分组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节奏。

创作组合: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中华”的风采。

四、拓展

1、你还听过哪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

2、应学生要求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和《中国人》等

五、师生小结:“爱我中华”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祖国颂》

教学内容:欣赏《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启发学生想象音乐中蕴涵的美好意境。

2、认识区别我国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中进入教室

二、复习导入

1、教师伴奏学生轻唱

2、用圆润的声音,热情的态度演唱《爱我中华》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今天老师再次为大家献上几首优秀的爱国歌曲。)

三、音乐欣赏

1、师深情地朗诵《爱我中华》的歌词,学生感受。

(诗歌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段

3、如果将这首诗配上音乐会是什么样呢?欣赏《我爱你,中国》,学生仔细品味。

歌曲分几个乐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加入音乐后的词感染力如何?

4、学生轻声视唱一段

5、完整聆听一遍,找出最富激情的一句,表达的情感?

让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歌曲,你能否比较它们在情绪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6、聆听歌曲《啊!中国的土地》,学生体验感受。

问:乐曲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唱出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学生轻声朗诵歌词,再跟琴轻唱歌曲,思考词曲配合后作品的意境?

8、思考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分组讨论并小结)

(歌曲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用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感情,那就是深深的爱国热情)

四、认识区分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我们欣赏了两首歌曲,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这两类歌曲有些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什么是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法及作曲技巧复杂,歌曲伴奏占重要地位。)

什么是群众歌曲?(歌曲内容与社会活动有关,体现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旋律雄壮豪迈,结构不太复杂,歌词通俗简练,易唱易上口)

五、分别聆听多首歌曲片段,学生加以区分

六、总结

第三课时 《沃尔塔瓦河》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及所蕴涵的美好意境,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美好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

一、直接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演唱和聆听了一些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朋友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

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三、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

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四、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1、两个源头(放VCD,03——2分30秒)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

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森林狩猎(VCD——5分05秒)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

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VCD——5分23秒)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

们的婚礼场面。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女同学哼唱旋律)。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第一

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

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

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VCD——11分34秒)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

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VCD——12分50秒——13分24秒)

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10、唱一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和歌词(轻唱)

五、完整地欣赏全曲

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完成:A、用诗歌描绘你聆听音乐的感受

B、为月亮、水仙的舞蹈画面画出旋律线

六、总结(略)

第二单元 《西北放歌》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河水手歌》

一、教学内容:1、《黄河水手歌》 2、《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粗犷豪迈的陕北风格。

3、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二、教学重点:《黄河水手歌》

三、教学难点:《黄河水手歌》中的装饰音的演唱及西北山歌风格。

四、教具准备:碟片 、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A、在我国黄河陕北、甘肃、陕西等地区,有着悠久、丰富文化底蕴,也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歌,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明族特色及“韵味”,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B、聆听几段西部的音乐片段。(到课外找几首作品再加上书上的)

(二)歌曲教学:

1、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这首作品有什么特点?

②作品是民歌中的哪类?

③山歌的特点?

2、教师讲解或补充,再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难点解决:下滑音、倚音(教师可采取范唱、分析、指导等办法)

②教师范唱《黄河水手歌》。

③学生随着伴奏哼唱旋律(教师学生注意难点的学习)

④填词。(轻声唱)

(三)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的情绪? 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洲大令。河

洲,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

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为四声微调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5、6、等典型音列,并以 “2

——5”这一四声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

2、再次聆听作品:

六、课后拓展部分:

结合音乐特点风格找1——2首具有相同音乐作品。(民歌、流行等)

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 钢琴 、 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

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

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5、再欣赏、聆听。

(四)创造实践活动:

1、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改变节拍或装饰加花的方法,将旋律进行变奏。

2、让学生以小组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行评比。

3、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作品。

4、教师给学生综合评价并对他们的创造表示肯定。

六、课堂小结: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六:人音版14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14

音 乐 案

课 时 安 排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第三单元 《长江两岸》 (二课时)

第一课时《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 《江南丝竹》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

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

第三课时 《摇 篮 曲》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

第二课时 《轻歌曼舞》

第六单元 《春之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春晓》

第二课时 《春天来了》、《春晓》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教材分析:

《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用三课时)《歌唱祖国》是胜利的颂歌,也是对解放后人民建设事业的美好憧憬,气势磅礴,团结向上。放在《游击队歌》后教学,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在此处起到了感情升华的作用。《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学生比较熟悉且比较喜欢,故点到为止。

设计理念:

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

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案例背景:

本校为农村初中,教学设施差,所以课件多媒体几乎在教学中不用,课堂教学中多发挥听的功能。但本校想方设法的利用现有条件,且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3、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

二、新课教学

1、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导语: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首反映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希望大家喜欢。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 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

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略)

③师生共同小结。(略)

④学生学唱行军路途艰难情景这一主题曲。(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

教学思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比较长,对学生来讲也比较陌生,带着问题欣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演唱歌曲的主题,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3) 学生回答有关长征的问题(时间、行程、原因)。学生七嘴巴舌后教师语:“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的长征是逃跑,你怎么理解?

生:“不是,肯定不是。”生:“是战术上的需要”。生:“为了保存实力”。

师:“对,是战略转移,是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而做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正是因为有了长征,才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才使全国抗日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前线全面展开。请听《游击队歌》”

教学思路:既阐明了事实、又为学习《游击队歌》作了自然衔接。

2、学习《游击队歌》

(1)聆听《游击队歌》

(2)再次聆听《游击队歌》提出问题:《游击队歌》在演唱的力度上有哪些变化?如果请你表演游击队员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等战斗生活,从力度强弱方面考虑,配《游击队歌》的哪一种处理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为什么?

①师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略)

②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游击队歌》(上一节课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即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七:人音版14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4(人音版)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第三单元 《长江两岸》 (二课时)

第一课时《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 《江南丝竹》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

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

第三课时 《摇 篮 曲》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

第二课时 《轻歌曼舞》

第六单元 《春之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春晓》

第二课时 《春天来了》、《春晓》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教材分析:

《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用三课时)《歌唱祖国》是胜利的颂歌,也是对解放后人民建设事业的美好憧憬,气势磅礴,团结向上。放在《游击队歌》后教学,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在此处起到了感情升华的作用。《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学生比较熟悉且比较喜欢,故点到为止。

设计理念:

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案例背景:

本校为农村初中,教学设施差,所以课件多媒体几乎在教学中不用,课堂教学中多发挥听的功能。但本校想方设法的利用现有条件,且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3、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

二、新课教学

1、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导语: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

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首反映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希望大家喜欢。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 最让

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

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略)

③师生共同小结。(略)

④学生学唱行军路途艰难情景这一主题曲。(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

教学思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比较长,对学生来讲也比较陌生,带着问题欣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演唱歌曲的主题,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3) 学生回答有关长征的问题(时间、行程、原因)。学生七嘴巴舌后教师语:“由于王明的

左倾路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的长征是逃跑,你怎么理解?

生:“不是,肯定不是。”生:“是战术上的需要”。生:“为了保存实力”。

师:“对,是战略转移,是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而做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正

是因为有了长征,才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才使全国抗日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前线全面展开。请听《游击队歌》”

教学思路:既阐明了事实、又为学习《游击队歌》作了自然衔接。

2、学习《游击队歌》

(1)聆听《游击队歌》

(2)再次聆听《游击队歌》提出问题:《游击队歌》在演唱的力度上有哪些变化?如果请你表

演游击队员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等战斗生活,从力度强弱方面考虑,配《游击队歌》的哪一种处理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为什么?

①师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略)

②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游击队歌》(上一节课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即让学生完整的听

《游击队歌》后,各小组确定本小组要表演的战斗情景)

③三个小组和《游击队歌》音乐来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形象或战斗生活。(教师提供的道具

是数面彩旗(当做红旗),数把扫把(长枪)、数条毛巾、半截发财树。加上学生准备的玩具枪、玩具手榴弹、医药箱、帽子等,人手一件道具。表演时,他们把凳子架高做堡垒、凳子排列一块当山头,谁是战斗员、卫生员、红旗手、敌人,分工相当明确,情节细腻、表演形象逼真。如夜间伏击组拿着发财树做掩护,时蹲、时站,悄悄地行进。奋勇前进组举着彩旗、端着扫把、一浪接一浪的冲向山头。欢庆胜利组几个学生抬着一个学生往上扔等。)

教学思路:1、引导学生从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去考虑回答。2、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记,潜移默化的学习歌曲。3、“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游击队歌》的表演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④歌曲演唱(了解情况,便于下节课的安排)

⑤回答有关抗日的问题(抗日爆发的时间及结束的时间)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导语: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象长征,八年的抗日,后又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建立,中国人民才站起来。同学们,我们现在满怀激动的心情来《歌唱祖国》。

2、全体学生齐唱、对唱《歌唱祖国》。(男女生分声部)

教学思路:学生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复习歌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欣赏《春天的故事》

1、导语: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二年,„„(以歌曲的前奏音乐为背景,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

2、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五、聆听《走进新时代》小结:

一首优秀的歌曲,不仅能激起人们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且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岁月里,畅想时代的主旋律,走进新的时代。(《春天的故事》聆听罢,继而播放《走进新时代》,在高昂地、令人激动的间奏音乐声中做总结。学生嘴里唱着、心里唱着、头脑中回荡着这一熟悉的旋律走出教室。)

教学思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两首歌曲的思想性已在,根本不用说,关键是怎样才能突出它 们的艺术性、艺术性、再艺术性。

六、教学反馈:

德国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教育,听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整节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气氛时而静、时而动、时而唱,时而说,音乐贯穿整节课。 较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熟悉、再现难往的岁月•难忘旋律。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歌唱《游击队歌》。学习用乐器为

歌曲伴奏。

2、聆听《保卫黄河》和《东方红》,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

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为歌曲《游击队歌》配伴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击队歌》

1

2. 学习歌曲《游击队歌》。 ⑴教师和《游击队歌》击打学生和《游击队歌》拍击

⑶学生唱《游击队歌》(不用伴奏,教师注意听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或学生不自信的地方)

⑷歌曲难点解决

⑸小组合作配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

⑹师: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很多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品,

下面我们再为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保卫黄河》

⑴《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延安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吟》,受到音乐家冼星海的极大兴趣,他抱病花了六天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

⑵欣赏《保卫黄河》

①初听《保卫黄河》,思考: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怎样的情绪?(出示“在激流中前进”画面)

②再聆听《保卫黄河》,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变化的?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③学生感受并歌唱(·齐唱歌曲 ·分男女生轮唱 ·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④导语:这首歌曲表现了游击键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首歌曲反映了怎样的场面?

2、学习《东方红》

⑴聆听《东方红》,边听边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歌颂了谁?(讨论并出示毛泽东画

面)

⑵齐声唱唱〈〈东方红〉〉的主题,体会其旋律美、音乐美。

3、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⑴聆听音乐,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⑵师生交流什么是变奏音乐?(教师小结) ⑶从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展示滚滚黄 河、战争及胜利的若干图片)周恩来同志听了这部合 唱,为冼星海同志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

谱出呼声”的题词。

三、 教师小结:(略) 学生聆听《歌唱祖国》走出教室。

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

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聆听非洲民间歌曲片断,体验这些歌曲的风格特点。

3、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此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力,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的情境美、音韵美、 伴奏美等。激发学生对非洲民族

音乐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咿唷嘞拉》学习

1、带问题,聆听《咿唷嘞拉》

a、感觉音乐节奏、风格特点。 b、猜测这是来自哪大洲的音乐?

2、学生简答:非洲音乐,节奏感强(学生若答错,教师加以引导)。

二、介绍非洲

1、了解非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等情况。

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往往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于非洲的

了解。

a、四人小组讨论

b、学生回答(学生的信息来自于课外读物、电视或网上)

c、教师补充、小结

2、非洲民间乐节奏特点:

师: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宗教性。

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特殊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的重要因素。

a、教学生简单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

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

b、截取《咿唷嘞啦》片断,学生合节奏做舞蹈动作(在舞蹈动作中进一步感受非洲民间乐的独

特节奏)

三、欣赏非洲民间乐片段

1、聆听片段:《西非民间音乐》、《西玛亚》和《战士的舞蹈》听辨:这些片段中运用了那些乐器?

2、辨别乐器和乐曲

a、学生回答三片段中用了哪些乐器?

鼓,马林巴、果拉琴可能学生不知这两种乐器的存在,只能答与这些乐器音色相近的乐器。

(教师不能全盘否定)

b、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种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鼓、马林巴、果拉琴,结合课文插图

3、鼓的节奏体验(在片段中截取典型乐句)

a、教师简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非洲鼓:被称之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有数百种之多。功能多种多样,除了用于音乐外,

它还是民族、部落、宗教的象征,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鼓语

b、感受鼓的音色

将一大鼓置于教室中间,教师鼓励学生自由上来击打(人数不限,击打方式不限)

c、学生即兴表演

本课实践与创造的节奏型为《咿唷嘞啦》片段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伴奏表演(学生凭已有的乐感自由表演,教师加以一定的表扬。)。

四、课堂小结:(略)在(咿唷嘞啦)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学生在自己设计的鼓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教学目标: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

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2、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教学重点:懂得欣赏节奏之美,掌握一定的控制节奏的能力。

教学理念:人在快乐兴奋时的原始欲望即是“手舞之、足蹈之”,当其进退有据而合拍时,充满动感的节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八: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7(人音版)

第一单元 《祖国情》 (三课时)

第二单元 《西北放歌》 (二课时)

第三单元 《曲苑寻珍》 (二课时)

第四单元 《经典交响》 (二课时)

第五单元 《月 光》 (二课时)

第一单元 《祖国情》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爱我中华》

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

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

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

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

怎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跳音来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使歌曲达到了高潮,要唱得情绪激昂。)

B、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与实践

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我们如何把它充分地表现出来呢?

音乐活动(1)

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简单模仿。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歌舞。

音乐活动(2)

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分组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节奏。

创作组合: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中华”的风采。

四、拓展

1、你还听过哪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

2、应学生要求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和《中国人》等

五、师生小结:“爱我中华”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祖国颂》

教学内容:欣赏《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

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启发学生想象音乐中蕴涵的美好意境。

2、认识区别我国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中进入教室

二、复习导入

1、教师伴奏学生轻唱

2、用圆润的声音,热情的态度演唱《爱我中华》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今天老师再次为大家献上几首优秀的爱国歌曲。)

三、音乐欣赏

1、师深情地朗诵《爱我中华》的歌词,学生感受。

(诗歌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段

3、如果将这首诗配上音乐会是什么样呢?欣赏《我爱你,中国》,学生仔细品味。

歌曲分几个乐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加入音乐后的词感染力如何?

4、学生轻声视唱一段

5、完整聆听一遍,找出最富激情的一句,表达的情感?

让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歌曲,你能否比较它们在情绪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6、聆听歌曲《啊!中国的土地》,学生体验感受。

问:乐曲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唱出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学生轻声朗诵歌词,再跟琴轻唱歌曲,思考词曲配合后作品的意境?

8、思考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分组讨论并小结)

(歌曲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用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感情,那就是深深的爱国热情)

四、认识区分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我们欣赏了两首歌曲,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这两类歌曲有些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什么是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法及作曲技巧复杂,歌曲伴奏占重要地位。)

什么是群众歌曲?(歌曲内容与社会活动有关,体现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旋律雄壮豪迈,结构不

太复杂,歌词通俗简练,易唱易上口)

五、分别聆听多首歌曲片段,学生加以区分

六、总结

第三课时 《沃尔塔瓦河》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及所蕴涵的美好意境,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美好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

一、直接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演唱和聆听了一些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朋友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 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三、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

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四、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1、两个源头(放VCD,03——2分30秒)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

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森林狩猎(VCD——5分05秒)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

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VCD——5分23秒)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

们的婚礼场面。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女同学哼唱旋律)。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第一

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

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VCD——11分34秒)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

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VCD——12分50秒——13分24秒)

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10、唱一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和歌词(轻唱)

五、完整地欣赏全曲

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完成:A、用诗歌描绘你聆听音乐的感受

B、为月亮、水仙的舞蹈画面画出旋律线

六、总结(略)

第二单元 《西北放歌》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河水手歌》

一、教学内容:1、《黄河水手歌》 2、《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粗犷豪迈的陕北风格。

3、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二、教学重点:《黄河水手歌》

三、教学难点:《黄河水手歌》中的装饰音的演唱及西北山歌风格。

四、教具准备:碟片 、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A、在我国黄河陕北、甘肃、陕西等地区,有着悠久、丰富文化底蕴,也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歌,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明族特色及“韵味”,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B、聆听几段西部的音乐片段。(到课外找几首作品再加上书上的)

(二)歌曲教学:

1、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这首作品有什么特点?

②作品是民歌中的哪类?

③山歌的特点?

2、教师讲解或补充,再聆听作品《黄河水手歌》。

①难点解决:下滑音、倚音(教师可采取范唱、分析、指导等办法)

②教师范唱《黄河水手歌》。

③学生随着伴奏哼唱旋律(教师学生注意难点的学习)

④填词。(轻声唱)

(三)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的情绪? 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洲大令。

河洲,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

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为四声微调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5、6、等典型音列,并

以 “2——5”这一四声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

2、再次聆听作品:

六、课后拓展部分:

结合音乐特点风格找1——2首具有相同音乐作品。(民歌、流行等)

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 钢琴 、 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

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5、再欣赏、聆听。

(四)创造实践活动:

1、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改变节拍或装饰加花的方法,将旋律进行变奏。

2、让学生以小组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行评比。

3、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作品。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九:人音版18册音乐教案全册精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8

(人音版)

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二课时) 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二课时) 第三单元 《缤纷舞曲》 (二课时) 第四单元 《戏曲撷英》 (二课时) 第五单元 《友谊之歌》 (二课时)

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附:各个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图

简单的各个时代音乐形式图:

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2、欣赏《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与风土人情;

2、通过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和《迎春谣》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生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进教室,进而导入(稳定情绪,创设良好气氛) 二、赏析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风格及表现主题,并讨论回答。

2、师归纳总结并简介歌曲:此曲是赫哲族民歌,赫哲族居住在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因此他们的民歌与生产劳动结合密切。比如,《渔歌》、《打猎歌》,其中《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和待人热情好客的品格,歌词简朴,富于生活气息。曲调由四个均衡乐剧构成,结构完整,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3、复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

①学生随老师琴声自填歌词

②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难唱乐句,老师解决疑难 ③学生轻声齐唱歌曲一至两遍 ④学生有感情地唱歌曲 三、欣赏

1、生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生随琴声唱歌曲的衬词:阿郎赫尼哪。(体验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简介词曲及歌唱家郭颂。 4、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其

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的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

四、探究

通过比较《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学生讨论创作歌曲和民歌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

社会实践时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体验,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的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反过来,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民歌积累,创作音乐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五、拓展延伸

欣赏歌曲 《牧歌 》、《玛依拉》、《茉莉花》、《康定情歌》、《阿里山的姑娘》片段,让学生感受少数

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六、师小结。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阿里郎》;

2、欣赏《二人转牌子曲 》和《迎春谣》 教学目标:

1、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阿里郎》。 3、通过欣赏《二人转牌子曲》和《迎春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体验其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观看电视剧《刘老根》片断,说出其中剧种。导入新课:二人转 二、简介“二人转”:又名“蹦蹦”“小落子”“双玩意儿”等,是流行在东北的一种曲艺艺术。它形成与19世纪初,至今有两百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的吸收了东北民歌、东北大鼓、太平鼓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属于走唱类曲艺。唱腔丰富,历史上就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曲牌有主调如:胡胡腔、文咳咳、四平调等;副调如大救驾等。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唢呐、竹板、锣、鼓等。

三、聆听《二人转曲子牌》

1、生思考:a.按情绪可以将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风格和主题?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来说说该曲的情绪、风格、主题。 3、师归纳。

4、复听。生再次感受乐曲表现出来的豪爽、粗犷、振奋人心的情绪以及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生

活气息。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篇十: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

2、欣赏《夜莺》

教学目标: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英文歌词。

3、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子乐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

教学难点: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手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

东方之珠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歌曲。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乐短语的应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通俗、口语化。 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我的中国心

一 ·学习目标: A、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B`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1、体验歌曲的情绪。 2、分辨演唱形式

引入新课: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FLASH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播放《爱我中华》。

三、音乐知识:声乐的演唱形式1、 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歌曲《笔记》周笔畅2、 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歌曲《保卫黄河》3、 重唱: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黑鸭子组合 《走》彝人制造组合4、 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歌曲《河边对口曲》5、合唱:包括几种形式A、 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歌曲《中国颂》B、 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歌曲《蓝色多瑙河》女声两声部 C、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D、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E、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歌曲《牧歌》

四、感受鉴赏: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2、作品简介: 《我的中国心》由黄沾词、王福龄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4、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五、探索创新: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第4课时歌曲演唱

电影音乐《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继续培养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教学难点: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一)1.教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歌曲吗?对,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 《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

3.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欣赏上校特谱拉特那动听的歌声。

4.初次演唱:演唱《雪绒花》。

5.《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节拍特点是使歌曲具有种非强


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相关热词搜索:人音版初中音乐目录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音版音乐教学设计初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01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