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学教学叙事

小学教学叙事

2016-01-11 08:28: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小学教学叙事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

小学教学叙事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教育叙事

—不要吝啬你的小红花

宁姜中心小学

代淑莉

2012、11

小学教育叙事叙事

—不要吝啬你的小红花

最近几天我为学生准备的小红花粘贴又用光了,听写词语,默写课文„„一系列活动下来,我又欠下了很多小红花债,弄得学生整天追着我“讨债”︰“老师,你还欠我两朵小红花哪﹗” “老师,我的三朵小红花什么时候给呀?” „„每每此时,我都会想:“好像都是为了小红花在学习,小红花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次批改学生作业,除了写评语外,我突发奇想的为一些作业本贴上了小红花,特别是平时作业潦草,而这次稍有进步的同学的本子,没想到再次收作业本时,竟那样出乎我的意料:本子干净了,字迹也工整了。更让我惊讶的是那些平时交作业总是慢吞吞的学生居然也及时的把作业交了上来。哦﹗小红花。

同年组教数学的杨老师有一个绝妙的方法曾让我叹服了很久,就是在每学期开学时准备一个笔记本﹙学生称之为星星记录本﹚,上面写着本年组两个班所有学生的名字,从第一天上课起,大到单元测试,小到完成作业,老师奖励的星星数。一天,第二节上语文课,刚上课不久,一位学生就举手说上厕所,我急忙示意他快去。还没等他回来,又一位学生举起手也说上厕所,我只好同意。这时,有人窃窃私语起来:“哼,上数学课就不敢,怕扣星星。” “老师,你也准备星星记录本吧﹗”我忙问原因,学生告诉我,如果上课时去厕所,就会被扣掉五颗星星。得到十颗星就可以换一朵小红花。我不禁感叹起来:小红花的作用真大﹗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星星、小红花在老师眼中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微乎其微的纸片,可在学生心中那是一种

收获,一种快乐。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让他们收获,给他们快乐。

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小红花﹗

近期,我梳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慢慢地产生了些许的内疚与不安。从

教至今,将近十年的时间,却很难找出能够引以为豪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困惑

与反思。

上个星期,刚好看了部电影,名字叫《看上去很美》,翻译到国外叫《A Little

Flower》,小红花。影片的背景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幼儿教育。影片的主人公是

一个名叫方枪枪的三岁小男孩。在幼儿园里,如果自己穿衣,饭前便后洗手等等

都能得到小红花,如果做得不好,就要被扣小红花。如果一天能得到五朵小红花,,

那是对小朋友最好的奖赏。方枪枪也很想得到,他甚至把一朵拣到的小红花用手

绢包好,珍藏起来。为此,他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习惯,但始终得不到严厉的李

老师的认可。他内心那种积极向上,渴望别人认可的愿望就在老师的无视中被扼

杀了!于是,他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这部电影,我的女儿也和我一起自始至终看完了。虽然我无法跟她做很深的

交流,但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她一定和方枪枪一样有一种小红花的情结。记得

女儿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次回家,我刚拿钥匙在开门,就听见女儿兴奋的声

音:妈妈,妈妈。。。。。,我打开门一看,就看见她兴冲冲地朝我飞奔过来,一只手

把额前的流海高高地撩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今天她奖到了一个红苹果,贴在额

头上„„她是那么急于想告诉我们老师对她的肯定,又是那么急于想得到我们的

再次肯定!

虽然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但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内心深

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小红花的渴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

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

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而有一

段时间,我却忽视去关注他们的这一种情感!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很郁闷,为什

么我教训学生的时候,总不能教训到让他们哭,哪怕女生都不。我也一度把我的

这种郁闷和别人交流过,他们笑着说我的这种想法很BT,就是很变态的意思。想

来确实如此。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改变着我的观念。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后,

从登分册上看学生的成绩,有一位同学第二卷得了相当不错的分数,但等总成绩

一下来,却很糟糕。假期进来之后,有次路上刚好碰到,我很不经意地提起这件

事,我很夸张地说,上次期末考试我们批完卷子登完分,一看,你的第二卷做得

特别好,五十分以上的同学不多的,我想第二卷做得这么好,第一卷肯定不会差

的。可最后看到总成绩,吓了一跳,我还在想是不是你把答题卡涂错了呢?不经

意的几句话,效果却令我震惊。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他的化学成绩一直稳定,

而且名列前茅,有一次还考了最高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在课堂上,我会

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几次下来,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我会说:从课堂表现来

看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啊,每次我问你问题,你回答得都不错,考试成绩暂不够

理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事后我也会发现,他学化学的兴趣没有减退,

成绩还小有进步„„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对于教

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我也听过周弘

老师的赏识教育,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想在座的老师绝大多数都会认同这

样的观点,只是真正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仍然会在无意间吝啬我们的小红花。虽

然我尝试着在用,但总觉得用得非常狭隘,始终做不到淋漓尽致,得心应手。

化学组:郭颖莉

眼看这个学期又要过完,期末考试又要来临,可班上却有一部分学生,既不认真复习,也不认真读记,这使我心急如焚。

瞧!他又开小差了。他是班上一位调皮捣蛋的学生,每次上课注意力都不集中,我一次次地批评教育,跟他讲道理,但都毫无作用,我对他有些失望了,可是在这课堂上,却让我对他的看法有了转变。

那是星期二的上午第四节,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上课前先问课代表谁的练习册没交,课代表说:“老师,***的作业好几次都没交呢!”听完这话我没作声,然后安排这节课的任务,复习第三单元,我把重点讲后,让他们自己读背,然后我在教室里转,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那位同学面前,他都在玩。这时,我真是火冒三丈,又是他!作业没完成,书又不好好读。我恨不得一把把他拽出教室,给他点颜色瞧瞧。可静下来想一想,这回我要是还像往常一样训斥一番,他还是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呢?于是我让大家都停下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一番,他当时愣住了„„

到了下午第二节课,我又给了二十分钟的复习时间,在这20分钟里我见他一直认认真真读记,我真是惊喜万分,没想到我没在意的一个想法,却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这时我顺水鼓励,结果在考这一单元时,他比平时学习好的同学做的还要好。

由此可见,教育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让我们在课堂上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让学生从此感受课堂上灿烂的阳光!

掌声因你而响起 (2011-09-24 16:36:41)转载▼

标签:转

原文地址:教育叙事(二):掌声因你而响起作者:chuntiandetianye

今天,我去上课,孩子们正饶有感情的诵读着唐诗宋词,我走上讲台正准备上课时,安琪同学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家庭作业本走上前来,她摊开本子指着上面的生字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妈妈昨晚给我听写的,你看我的字写得漂亮吗?”看着本子上虽说算不上很漂亮但是很整洁的一行行字迹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徐安琪同学的写字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从一年级到现在她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啊!我们给她掌声好不好?”话刚落音,教室里立刻想起了一阵掌声。

这堂课我们的内容是《找骆驼》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读完课文,我就给了个问题:读了老人找骆驼的方法后,你有什么想法?就此问题,学生们先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再作回答。学生讨论的声音很高也很投入,我在学生间来回走着,准备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这时我注意了一下安琪,她在那里一言不发,只顾自己看书,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呀?”她低着头说:“我找不到答案,怕说错了同学们笑我。”她说话的声音很低,我说:“没事,老师允许你出错,正是因为你拿不准答案,才让你们讨论呢,相信自己,你能行,你和同学们好好交流,等会我提问你,行不行?”她说:“行!”这样,经过我的鼓励,安琪开始说话了,而且声音越来越高。当讲到找骆驼的老人时,我问安琪:“你觉得老人找骆驼的方法怎么样?”她答道:“老人找骆驼的方法很巧妙,他很细心,能仔细观察并及时发现骆驼留下的蛛丝马迹,帮助那位商人找见了骆驼,他真了不起!”“回答得非常好,我和同学们相信你今后的回答会更精彩,相信自己,你永远是最优秀的!”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在这堂语文课上,我提问了安琪近三遍,使她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高,答案越来越精确,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通过这堂课,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落后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我想,在她成长的少年时代,老师和同学给她关爱,让她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使他更快地融入到我们群体中,给她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老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

我还依稀记得曾在某本刊物上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让人深深地陶醉。因此在他的周围聚拢了不少路过的行人。一曲完了,他向周围的人深情地鞠躬,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罐子里装满了钞票和钱币。奇怪的是卖艺者的脸上没有绽放出一丝欣喜的笑容。

小学教学叙事篇二: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丁 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

为了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绞尽脑汁,想千方设百计。我个人认为,要想学好语文多读书,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语文学好了就会带动其他学科,多年的工作教学积累了点点滴滴。我认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不仅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所以,在本学期,我号召本年级的老师和同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举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期“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这只是成功的一小步,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孩子的阅读量。

第一我想先谈谈校内阅读。我觉得首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在校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像我们学校就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我们学校的学生还可以随时利用课间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因为图书架内的图书众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

第二我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去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阅读,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学校还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了借书证,允许学生随时外借图书。这样,学生除了在校进行统一的阅读外,还可以随时随地把图书室的书籍带回家里进行阅读。 第三就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柜),每1—2周更换一次图书。像我们班级的读书角命名为“快乐读书屋”,每一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送到读书角,大家利用这个平台互相交换,看过后再归还到图书角。这样一来,班级59个人,大家的资源就可以共享,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时,孩子们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第四是我校还定期开展“师生阅读”活动,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书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把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就会高涨,课下时间还可以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活动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方面我再来谈谈课外阅读。

其实“语文就是社会”。语文课本里有着包罗万象、广阔丰富的有关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基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识根本不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经验,所以有必要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阅读。学生从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识,对课文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认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采取“亲子阅读”的形式,家长可以和孩子读一本书,家长看成人的书籍,孩子看自己的书籍,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建设书香家庭,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学生的阅读量一定会更加丰富。再有,我还经常通过“校讯通”推荐孩子和家长在双休日时,多去逛书店,让学生养成在书店看书

的好习惯,书店内的书籍丰富,学生选择的面又较广,读书的氛围也非常安静。 我相信,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定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小学教学叙事篇三: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我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这是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位妈妈看刚满一岁的孩子学走路,当看到他走得那样不稳,那位妈妈的心揪得紧紧的。有几步他差点要倒下了,妈妈紧张得赶紧要去扶他,爸爸使劲儿不让妈妈这样做。等他艰难地走完,妈妈赶紧冲过去,把他抱在怀里,嘴里不停地说:“吓死妈妈了。”爸爸责怪妈妈了:“你要鼓励他呀,不要说吓死吓死了,你应该说宝宝真乖,真勇敢,真好,还要使劲鼓掌拍手”。后来,孩子走路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使劲儿鼓掌,他得意极了,边走边咯咯笑着。不久孩子终于学会了独自走路了。

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这样啊。学生就象我们的孩子,我们老师对他们做事情总有点不放心,怕他们做不来,没那个能力,我们不应该象文中的妈妈那样总在那儿担心,甚至唠叨,应该多多象那个爸爸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这篇汉乐府诗时,我大胆“放手”了一回。这篇古诗内容不深,扫除生字障碍之后,学生们利用工具书,差不多已经弄懂了这首古诗。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的意味,课前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这首诗表演出来。接下来的情况,真是让我有些意外:

小组成员中间,明显的出现了一个个“编剧”、“导演”、“演员”、“道剧”、“化妆”。只见他们把白纸撕成条条状的,不用说了,这个肯定是胡须了,这个,我也想到了,老人最基本的特征嘛。其实,我仅仅想了这么一点,可是学生们呢,他们又撕了一点碎条条贴在了耳旁,哦,原来为了更形象的表现这个老人家,鬓角也白了。咦,又撕了一小节纸条,要放哪里呢?哦,贴在了眉毛上。哎呀,真是像呢,一个毛发全白的耄耋老人活灵活现。老人从军六十五年,此时已腰弯背驼,咦?在哪里弄来了一根拐杖,更是恰倒好处。学生们能够作到这些至少反映了他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想的全面,二是平时留心观察。我感叹,他们真不简单,远远超出我的想像,但让我惊喜的还在后面„„

第一组粉墨登场了,孙洪亮这个身兼“编剧”、“导演”二职的小组长,带领着他的组员走到教室外面候演了,我让里面的孩子们静一静,尊重他人,我们都在奇怪怎么还不进来时,外面有一个“苍老”得稚嫩的声音开始说话:“我,

一十五岁离开家乡去打仗,八十岁才可以回来„„”呵,还有背景旁白。终于走进教室来了,这个老兵驼着背,拄着拐杖。我心里微笑着,感叹着,这时,老兵走近两个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啦?”乡亲用手指着远处说: “那就是你的家,松柏参差间的一块墓地。”那声音里有很凄凉的味道,我真是诧异,学生们如何体味如此深刻呢?随后老兵回到家中,见到了原来温馨热闹的家此时已成了野兔、野鸡、野谷、野菜、松柏、坟茔构成的荒凉地。为解无米之炊,煮饭作汤只能就地取材,采集残院中的野谷、野菜来将就。作好了野谷饭,煮好了野菜汤,端着碗(用纸叠的道具),走出家门向东望去,这时孙洪亮从兜里拿出个小瓶儿,往眼睛上挤了几滴眼泪,嗬!真有创意。这中间还不忘干咳几声,最后,边擦眼泪边叹息着退了场。

第二组,孩子们采用的形式是分角色朗读。老兵、乡亲、旁白。读得绘声绘色,感情投入,读到最后,孩子们眼里闪着泪花。学生们读出了老兵的大难不死,读出了无限的凄凉,读出了无尽的悲哀,读出了老兵面对家破人亡的绝望,读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第三组,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用二人转的形式表演唱。虽然曲调拿捏的不是很到位,但是,形式很新颖,还真象那么一回事,俨然一个个小演员。学生们太有才了,惊喜之余我很惊讶,学生们能想到用二人转的形式来演绎了一个归来无家的民间故事,想法的确大胆,敢于创新!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孩子们是那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自己的创造,在真实的有情境的实践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把自己对文本的个性体验,淋漓尽致的表达在自己的表演中,这个表演里有他们自己的见解,体验,积累和创造,而这些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孩子们的潜能很大,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松开自己紧握的双手,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会带给你另一种收获!

能让学生做的事情尽量由学生完成,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教室的布置让学生来完成,我只提供材料,为他们打几个字。

班级运动会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主持,我是观众,我给他们提供建议。

班级黑板报从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整理,版面的设计等等全有学生自己来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一期期的板报,版面色彩搭配协调,内容新颖,紧跟时代脉搏,形式活泼多样„„看在眼里,我喜在心上。学生自己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心里也美滋滋的。

总之,我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创新。那么,就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吧。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们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学教学叙事篇四: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冯凡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吕昊蓝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张柯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冯凡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王亚松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

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乘法交换律》

——原来是我错了

从教十多年,自认为教学风格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虽然不教新课程新教材,但相同时代的学生个性也是相似的,就拿《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寻找赵翔宇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倒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代。打开一看,一段文字告白跃然纸上:

“老师,其实事情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我认为自己没有错。说出来请你不要怪我。今天的课堂上我虽然没有按你的话在做,但我和于士皓两个人也没有讨论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我们俩是为了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才争吵起来的。其实,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而是对于乘法交换律,我真的已经懂了,这个知识与加法交换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符号不同,这么简单的知识还用教吗?我还知道乘法也有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都能帮我们做好简便运算。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36×125=36×(8×125)=36×1000=36000,你看,这道题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简便计算的。„„”

好家伙!俨然是个数学家,讲得这么头头是道。读着读着,我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半,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没有错,难道是我错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 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①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②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但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

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

哈!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赵翔宇和另一个数学爱好者于士皓正纠缠在一起,一副互不相让的样子。碍于其他学生的认真练习,我没有当场发火,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了下去„„

“你们俩还真有能耐,„„”下课后,我把这两人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其实是骂了一顿),以泄心头之愤。但奇怪的是,两人并没有一丝悔意,既不愿意说明事情的经过,也不愿意向我道歉。不对呀,这与他们平时对数学的那份喜爱和对我的尊敬来比,今天的事显得有些蹊跷。唉,反正刚才的气也消了,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坦白从宽,怎么办好呢?一个念

头涌上来,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不肯说,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吧,把今天的事写在纸上与老师交流可以吗?”他们俩想了一会儿,才答应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大概流程和发生的事向学校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向我提出来,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可能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这俩小子,还挺有眼光的!看来,这次的事件还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花了几个小时准备的课竟然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正好证明了我的粗心大意:低估了学生,或者是课前根本没有称学生的斤两,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试着想想,班级中有几个陈勇那样的学生,就算有10%好了,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向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一位教师,如果她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太可悲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

小学数学教

学叙事

中坞小学:张艳春

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

生:哇!

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

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

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

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

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

生:画图。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

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

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

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

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乘法的运算定律》

——原来是我搞错了

从教二十多年,自认为教学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就拿《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第一节课就上《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课上得轻松而高效,不一会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了解决,然后进入课堂练习。我出了几道习题,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102 ×4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有的同学会做成10

小学教学叙事篇五: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 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 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 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 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 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 15 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 “我” 父亲讲了一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说: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 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 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

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讲的 “人不是美丽才可爱, 而是可爱才美丽”。

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 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 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

小学教学叙事篇六:小学英语教学叙事

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记得有人说过: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渺小的我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改变它的宽度。生活不一定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我们其实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它!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想不想去改变?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道德,他要求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这也是我作为教师后的做人准则.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注重“严师出高徒”,学生必须达到绝对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的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转眼间,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参加工作也快7年啦! 做为教师的我正赶上了课改的浪潮,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这7年里我一直从事着英语教学工作,也坚持着努力学习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按新课改的要求去做一名全新的教师,在这七年间我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跟孩子们唱唱跳跳,学学玩玩,气氛融洽的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通过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真正产生“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景象。

古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让课堂变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变的索然无味,学生就在一堂堂这样的课中消磨掉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3至6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小学英语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做唱游画演形式,增强活动多样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气氛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当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乐意在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色彩单词和动物单词时,我利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加深记忆,我先给学生示范“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 red today ,red today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who’s wearing red today?”接着让学生自己编写,他们都非常兴奋,把表示颜色的单词yellow和red用其他颜色的单词来替换,变成了“who is wearing green \ blue \white „„ today?”一首首歌曲又诞生了,没等我要求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让学生在载歌载舞中巩固单词,便于学生记忆单词。在学习动物单词时,我借助录音,进行“辨声游戏”,以竟猜方式听音猜物,让学生在自我尝试、自我猜测中,逐步揭开谜底。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学生的兴致很浓,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喜悦,增加了对英语的喜爱。另外,我还借助实物、图片等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水果时,请学生带来水果,“过生日”时,准备蛋糕和水果,营造“生日”氛围,这种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在游戏、竞赛、歌唱、表演、猜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英语、记忆英语的热情,令他们学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大胆表现,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创作表演和概括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开放个性,发挥潜能,增强自信,某种意义上健全他们敢于参与、积极表现的人格。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众所周知,唱歌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若学生单纯的唱歌,气氛有点沉闷,所以,我教歌曲时,必加上一定的动作。如教“teddy bear”时,让学生拍拍手,转转圈,再随着轻快的音乐,效果相当不错。另外,在教学身体各部位时,由老师或一个学生指令,

“touch your„„”,学生们一个个不敢怠慢,生怕做错被淘汰;在教学饮料和食物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做 “drink some milk ,eat some rice ,have some chicken。”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单词的意思。 在学生习得了一些相关的语言知识后,就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当他们的表演得到认可时,他得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如教学购物内容时,在班里创设了超市、菜场或小卖部等情景,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学生很快会买来自己所要的东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才能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希望自己以微弱的力量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做一个小小的铺路石。

我坚信:没有不能改变的人生,也没有不能提升的幸福!

小学教学叙事篇七: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转载)

《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

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小学教学叙事篇八: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大岔学校 米永霞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

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

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据学生本人介绍:目前已在重点高中就读,这就印证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型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得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优秀教学叙事

要善于观察特殊孩子

——一个多动症孩子给我的启示

大岔学校 米永霞

记得还是三年前,我教了这样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动个不停,而且嘴里还总是念念有词。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同座。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也总是听到他的前后左右的学生向家长抱怨:“***又欺负我了。”“***今天上课的时候又说话了,害得我没有听见老师讲的一道例题!”“妈妈,你能不能和老师说一下,我再也不想和***坐了!”

每每此时,我总是火冒三丈!为了这个孩子,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口舌,每次谈完,总是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他也是左保证右发誓,结果呢„„哎!每次说要和他的家长谈谈,可家长总是没有时间。今天我决定和他一起回家,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当我和***一起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家里只有孩子的外公和外婆。孩子的外婆告诉我,从孩子出世开始,就几乎没有见过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对孩子极不负责任,***妈正在忙着离婚呢。所以没有时间管孩子。而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很不听话,和外公外婆总是对着干。他们也没有办法!“老师,我们真的希望您能好好管管孩子。现在,他只有你的话听了!”孩子的外婆这样说。只有天知道,这个孩

子要是听我的话,我还会来家访吗!?我心里想。可是,看到老人期待的目光,我只好笑着说:“放心吧,我一定把孩子教好!”

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并不是自己不要好,而是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会不会„„?我请孩子的外婆带他到儿童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孩子无法上课的原因是因为他患有多动症!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好好上课了。同学们不讨厌他了,孩子的成绩也稳步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故事启示:有时候,我们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

正常的。他们某些行为是故意的,甚至是为了和老师对着干。也许,就是有这样一些极个别的孩子,因为身体自身的原因,没有办法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正常的言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小学教学叙事篇九:小学语文教学叙事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论文

一、随文舞蹈的荷花

《荷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荷花的美,并让学生投入到那种神奇的美景中。

课上,气氛一直很活跃。当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各个深情并貌,摇头晃脑。读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时,突然,一个学生猛地站了起来,说:“我冒出来了。”其他学生也读起了这一句,也猛地站起来。我问:“你是怎么冒出来的?”“挺直了身体。”“很用力的。”“很快的。”“我很想看到外面的世界,很急切的。”“不顾一切的。”

我追问:“这么急切地要出来干什么呀?”

“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我想快点儿开花。”

“因为我很美,我要让大家早点看到。”

……

“多么有生命力的‘荷花’啊!”我不禁赞叹到。

当讲到“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学生们读着他们找到的句子。读着,读着,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说“我有好方法。”我和学生们都想看看这好方法是怎样的,于是就请她读。只见她站起来,双手合拢,食指、无名指微曲着往外翘开,念到:“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接着,所有的手指都翘开了,非常高兴地念到:“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马上又双手合拢,手指向外凸出,很用力地念到:“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当我看完她的表演,心中激动不已:多么精彩的朗读!这是一朵舞蹈着的‘荷花’。学生们看完了,纷纷模仿。这时,我看到了一池舞动的‘荷花。’

……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变荷花”已水到渠成了。我轻轻地读着“看着,看着,……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学生中,有的轻轻摇晃着身体,有的轻摇着手臂,还有的站起来转圈。

我想,这时的他们真的成了荷花,在微风中舞蹈着的荷花。那么文中省略号的补充也就丰富多彩了。“小鸟飞过来,停在我的肩膀上,唱着清脆的歌。”“小青蛙蹲在菏叶上,呱呱地对我说:“你真美。我要是白色的,那该有多好啊!”“一群小朋友跑过来,高兴地叫着:“多美的荷花啊!”……

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力啊!

二、教后的思考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乌塔是一个有见解的女孩”;“乌塔是一个厉害的女孩”;“乌塔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乌塔是一个成熟的女孩”;“乌塔是一个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

予以表扬:“阎宇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刘珊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刘浩然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丁立志予以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陈婕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

小学教学叙事篇十: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大学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大学研究者帮助他们“修改”文章,大学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专业支持”。 可是,发表教育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于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研究”之后,合作研究中的双方对这种以发表“教育论文”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发生怀疑。 我们也曾与中小学教师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不过,在一次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教师在“谦虚”地承认自己“理论水平不够,不会写论文”的同时,他们很善于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他们叙说出来的“教育故事”很真实,且令人感动。 于是,我们开始改变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点从原来的“给教师做教育讲座”转移到“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建议教师“讲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么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

那次对话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们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不断地遇到中小学教师提出来的质问: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们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毋宁说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实际效果来看,“叙述”包括口述和书面描述,教育故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议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将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

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犯了难。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论文。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小学教学叙事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教育叙事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教学叙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教学叙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31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