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一双手课练

一双手课练

2016-01-11 08:49: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一双手课练篇一:一双手课时练 滨海县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一双手课练》,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双手课练篇一:一双手课时练

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课堂检测(30) 课题:《一双手》 主备人: 审核:初三年级备课组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xīnɡ sōnɡ( ) shun( )间 得chěnɡ( ) 、老jiǎn( ) 铁zhu( ) cuō( )手

2.指出下列比喻句分别属于比喻中的哪一种。(注意三种比喻的特征)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3)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二、阅读理解

(一)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4.解释下列词语。

(1)素常:(2)瞬间:(3)得逞:

5.本文对人物主要进行了

A.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D.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6.填空。(掌握对“一双手”的具体描写方法)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手指 。

(3)“手指都缠着线”中,“缠”字突出手指 。

(4)“长24 cm,宽10 cm,厚2.5 cm”,突出手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手 。

7.作者描写“一双手”,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精雕细琢,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注意理解内容)

8.“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这句话突出了“一双手”什么特点?

9.“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句中加点的“仿佛”能否去掉?为什么?(注意“仿佛”的含义)

10.“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加点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这天傍晚,我正为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说前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忧郁和怨愤。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一支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 A.压抑 B.抑制 C.制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A.噙满眼眶 B.夺眶而出 C.簌簌流下)。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从中我看到一个与眼前完全两样的健美的父亲的形象。那侧影,是那样地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我不禁感到惊诧。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了我事变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当时,父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国的簇簇鲜花。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可谁也未曾想到,他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他终于病倒了。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这对于正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了一张“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了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心目中神圣的讲台。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于教学工作。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侧,仰着脖子,伸手板书。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了的弓。“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

11.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A.背影 B.身影 C.侧影

12.在第2段横线上选词填空。(抓关键语句)

13.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充满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的原因; 第三次写父亲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父亲的身影,放得开,收得拢。

1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5.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惺忪 瞬 逞 茧 铸 搓

2.略

3.(1)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实现,达到目的。

(3)幸好。

(4)眼珠儿一转。

4.(1)暗喻 (2)明喻 (3)借喻

5.(1)记叙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二、(一)6.(1)平常 (2)转眼之间(一眨眼之间) (3)达到目的

7.A

8.(1)奇大无比

(2)手指特别粗大肥圆,老茧特多

(3)手指上裂口多

(4)奇大无比

(5)坚硬耐搓

9.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劳动者的朴实形象。

10.突出手贡献大,奇手创奇迹。

11.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确定,而去掉后就变成肯定,没有原句准确。

12.亏得:幸好,含有庆幸、赞叹之意,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13.C 14.B B

15.“一张绷得很紧的弓” “一张无人过问的废弓” 父亲致残 “张开的劲弓” 父亲残躯再挑重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弓

16.歌颂了父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7.抒情

一双手课练篇二:一双手课堂练习

一双手课堂练习

班级 姓名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铁镐( )瞬间( ) 得逞( )火燎燎( )铁铸( )

一垧( ) xīngsōng( ) cuō( )手 纹luò( )

二、填空。

课文描写“一双手”紧扣一个“ ”字,这双手如此奇特的原因是 从而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手的皮肤呈 ;形状 ;一只手指 ;写手大用了一个“ ”和三个数字;写手硬用了一个比喻 ,一个衬托 , ;写手裂写了一个特征 。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

四、体会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这段话中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表现了张迎善 的感情。

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一句中充满了对这位林业工人 之情,洋溢着为林业工人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模范人物而 的感情。

3.“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一句中“铁铸”和“肉长”比较,意在突出 ,“亏得”一词包含了 感情。

4.“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翠的山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这一结尾有何深意?

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和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五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1.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素常:

得逞:

2.按比喻的种类不同,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那简直就是半截老松木!

B.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3.本文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 。

4.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3)“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一个“缠”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4)“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几个数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5.简答题。

(1) 课文对张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写的?有何作用?

(2)从张迎善的回答为什么不贴胶布涂手油的谈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丰富的植树经验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3)这一选段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一双手课练篇三: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双手一课一练(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一双手

班级 姓名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铁镐( )瞬间( ) 得逞( )火燎燎( )铁铸( )

一垧( ) xīngsōng( ) cuō( )手 纹luò( )

二、填空。

课文描写“一双手”紧扣一个“ ”字,这双手如此奇特的原因是 从而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手的皮肤呈 ;形状 ;一只手指 ;写手大用了一个“ ”和三个数字;写手硬用了一个比喻 ,一个衬托 , ;写手裂写了一个特征 。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

四、体会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这段话中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表现了张迎善 的感情。

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一句中充满了对这位林业工人 之情,洋溢着

为林业工人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模范人物而 的感情。

3.“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一句中“铁铸”和“肉长”比较,意在突出 ,“亏得”一词包含了 感情。

4.“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翠的山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这一结尾有何深意?

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和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五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

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1.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素常:

得逞:

2.按比喻的种类不同,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那简直就是半截老松木!

B.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3.本文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 。

4.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3)“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一个“缠”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4)“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几个数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5.简答题。

(1) 课文对张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写的?有何作用?

(2)从张迎善的回答为什么不贴胶布涂手油的谈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丰富的植树经验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3)这一选段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一双手课练篇四:九上25《一双手》课案

课题: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一双手》

研发人:张跃芳 吴斌

所在单位: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中

课案(教师用)

第二十五课 《一双手》

(新授课)

【理论支持】

教学设计以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阅读,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协作,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过程真正做到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将学、导、练结合,进行形成性测验,加强质量监控。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指导相结合,用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指导实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精神。

4.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介绍人物事迹,揭示人物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2. 运用课本P216页的圈点符号,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等待上课时师生之间握手,同学之间握手。相互评价对方手的特点,同学手和老师手的区别,男同学的手和女同学的手的区别。

2.检查预习。

(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共同纠偏解疑。

(2)请生板书字音,老师提醒形似字的区别,引导探究正确答案,齐读两遍。

3. 自主阅读。

(1)明确任务:

①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②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 的手

③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手?

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写法对你有何启示?

【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难,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张迎善的手有一个具体的映象,并能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圈点批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圈点符号见课本216页。

【出示幻灯片】

批注要点

1)重点词语下用小圈,生字、难字下用实心点;

2)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总括句、重要句用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5)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6)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的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教者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以上问题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全班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探讨结果,并呈交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a对自学思考题①的讲解点拨,即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点拨方法】

本题实际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学生在阅读时要将关于对张迎善手正面描写的语句标出来,“对于手的价值”要能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主人: 张迎善 身份:林业工人 手感: 火燎燎地痛 手指: 粗大肥圆 像三节老甘蔗 纹路: 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手的肤色: 呈木色 掌面: 鼓皮样硬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的大小: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指细节: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号大手

手的价值: 栽树26万多颗 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b对自学思考题②的讲解点拨:

【点拨方法】

这一问题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之上对张迎善的手的高度概括。概括时不仅要写出手的特点,还要能透过手的特点来看到人物的精神形象。

【参考答案】

创造了绿色宝库 天下第一奇手

c对自学思考③的讲解点拨: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手?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设计③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内容,由张迎善的手引导学生关注张迎善的工作及其事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林业工人的敬仰之情,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点拨方法】

在学生充分认识文本的基础上,认识到张迎善的手是由于每天不停地栽树才变成这样的,从而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对林业工人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

因为张迎善的手每天要栽树1000多棵,每天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d对自学思考④的讲解点拨,问题: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写法对你有何启示?

【点拨方法】

这一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主题的归纳,从而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特征写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这是本课的又一个学习的难点。

【参考答案】

作者通过对张迎善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林业工人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具有特征的外貌来引出他的事迹,揭示他的精神。

3. 深度探究

探究题:请同学们模仿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张正祥的颁奖词,试着给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词。

(1)出示范例,分析颁奖词的特点。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2)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也试着给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近年来,各类精彩的颁奖词和各类优秀的人物一起感染着我们。由于颁奖词的写作难度较大,对于初三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方法,能写简单的颁奖词即可。】

【方法点拨】

颁奖词的特点: (一)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 (二)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 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颁奖词的写法:(一)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二)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三)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四)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给张迎善的颁奖词必须结合他事迹,要能准确概括,就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人物精神,然后运用写颁奖词的手法进行模仿写作。这是对本课内容的提升。

【参考示例】

(一)这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顷;这双手,种树26万多棵! 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 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看到他的手,我仿佛看到一山山碧绿的森林。

(二)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他那不是鉄铸胜似鉄铸的双手, 把荒山变成绿塔;让浊水成为清溪!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他又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之中。

三、涵咏积累

1.摘抄词句

2.达标测评。

片段练习——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写你所认识的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进行此环节)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

将课堂片段练习扩展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2.课后同步阅读 《手》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片段作文,并进行反馈矫正。

课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 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的字形与读音。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进行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精神。

4.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预习练习题

1.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注音:惺忪( ) 铁镐( ) 老茧( ) 三垧( )地 .....

裹住( ) 瞬间( ) 火燎燎( ) ....

2. 在文中关于张迎善手的描写的地方或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参考答案】xīngsōng gǎo jiǎn shǎng guǒ shùn liáoliáo

注意:“松”和“忪”的区别,“燎”、“瞭”、“缭”的区别。部首不同,意思不同。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 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 的手

3.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手?

4.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写法对你有何启示?

二、深度探究题

请同学们模仿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张正祥的颁奖词,试着给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词。

出示范例。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课堂达标测评题

片段练习: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写你所熟识的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

将课堂片段练习扩展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2.课后同步阅读 《手》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一双手课练篇五:《一双手》课件

一双手课练篇六:一双手(课件)

一双手课练篇七:一双手 课件 (1)

一双手课练篇八:一双手课件

一双手课练篇九:一双手课件[1]

一双手课练篇十:一双手(公开课)

《一双手》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并发扬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设想: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为张迎善的一双手建个档案。

3、掌握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学习、发扬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4、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采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图片《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图片,它们是由谁装扮的呢?(是林业工人们)今天我们来了解林业工人的一双手,看看他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慧眼识手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张迎善有一双 的手

(奇大、神奇、乐于奉献、又粗又硬、布满老茧、创造绿色、天下第一奇手等。)

2、本文是一篇描写林业工人的文章,描写人物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个方面来表现,但本文别开生面,作者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人物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在文中作圈点批注,并展示你最得意的批注。

(1)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并在旁白处作上批注。

(2)这双手“奇”在哪?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

(3)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多媒体逐步展示)。(见板书)

三、慧心识人

从投影上来看,张迎善同志的这双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谈不上美,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很“丑”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张迎善这双手很“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具体描写张迎善的这双手,其目的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塑造了不畏艰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一个劳动者形象。)

四、课文内容小结

本篇文章就是运用这种写法,成功的塑造了张迎善的光辉形象。象他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贡献很大。

五、方法小结

张迎善同志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作者没有全面具体的去介绍他,而是获取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抓住了主人公张迎善同志的一双最具特征的手,从一个典型的侧面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这种通过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之

一。这种写法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出现过,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下面三段材料的写法。(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

材料二: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

材料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六、 牛刀小试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仔细观察下列照片,关注一个细节,发挥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和场景等

七、作业:

观察图片或身边的人,关注细节,抓住特点,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

温馨提示:你选择写 ?

他(她)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用哪些细节突出他

(她)的特点?

板书:

我来为“手”建立档案: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一双手课练》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双手课练”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双手课练"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35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