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016-01-11 09:16: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一: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一: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紧扣“奚落”说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读中悟“奚落”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先请学生自读对话,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名读,因为有读出理解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便极力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来表现铁罐的傲慢。接着,我继续深入:大家觉得读的好吗,还缺点什么?细心的学生说,他的表情没有表现出傲慢。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带上表情来读,于是,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同学的眼球。在这次对话教学中,我还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感受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内心时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你不敢碰我,陶罐子。”通过这样的朗读对比,不必讲解太多,学生已经对铁罐的傲慢无礼了然于心。这时候,我不失时机的追问,现在来说说“奚落”的意思吧。学生很自然的说出:“奚落是指看不起别人。”虽然有所理解,但还不够深入,仍需进一步的挖掘。

二、悟中感“奚落”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也渐渐走进文本之中。伴随着陶罐和铁罐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因为学生对铁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所以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对话教学中,除了朗读之外,更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感受铁罐对陶罐的奚落和陶罐的友好、谦虚、宽容。如:在第三次对话中,我着重抓住了陶罐没有说完的半句话,“再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陶罐会说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孩子们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游在想象的快乐之中,让课堂充满了奇思妙想。“相提并论”一词是第三次对话中的重要词语,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深入地理解了“奚落”一词。第四次对话中,“陶罐沉默了”,句子本身好理解,但是,陶罐“沉默”的背后是什么?此时,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这时候,我再一次问学生:什么是“奚落”?学生很完整地说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语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在悟中感“奚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感中说“奚落”

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说说对陶罐和铁罐想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心声。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丰富精彩的说话练习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

xiaoxue.xuekeedu.com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二:三年级语文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鲁教版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听完课文后,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戏,而是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三:三年级语文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鲁教版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读。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先请同学们自己初步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然后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有的认为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欢陶罐敢说真话,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体形象特点。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并有层次地展开对话的朗读指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第四层次的朗读指导,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二、改。

先引导学生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学生理解的侧重点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不要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3.人们应该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不要像铁

罐那样心胸狭窄,孤高自傲;4.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结实但容易氧化锈蚀,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优点 缺点 陶罐 美观 易碎 铁罐 坚固 丑陋 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无羌。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改故事我则放在了第二课时。

三、辩

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师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没融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应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铁罐,你是在用怎样的态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们,铁罐那么傲慢地奚落你们,我们就来和他来碰一碰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随着教师的一句句引拨,在这场对话中,学生们俨然把自己当作了铁罐和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读对话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里?谁来为你们的陶罐家族争辩一下啊?”

一个个小陶罐们理直气壮地道出各自的优势。“我们陶罐不比铁罐差,我是工艺品,花纹很美。”“我们不会生锈。”“我们也很朴素、美观”。„„

一句句的争辩,情真意切。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亲自走到故事中,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学生和教师一同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学生读起来会入情入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四: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我上了《陶罐和铁罐》,感想颇多。教研活动中,学校老师们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备课时,想起了郑老师跟我说的话:准备课上做几件事,怎样做?按照这样的提示我预设了本课:做两件事,一读二写。读的时间预设30分钟,剩下10分钟去落实写。结果课上由于读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写,只让一个学生说了说就草草收兵。课堂上,读的引领上体现了教师的教、扶、放,学生的读体现三个层次: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课上努力体现了这些方面,但感觉牵着学生走的成分还是多。

针对这节课,领导老师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孔老师:1、主体性不太明显,学生看似动起来了,其实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操控学生的时间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应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品质;不仅要在读中找出关键词,而且要读出关键词的语气变化。2、重读第一次对话,学习步骤:自由读\ 他人评\ 加神情、动作读,剩下的对话放手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读,然后分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3、目标的定位上:不仅理解词语,而且要积累词语加以运用。4、写的训练,归宿点——怎样对待他人和自己;练习紧扣主题,落实写的任务时,可以写省略号的空白,可以对陶罐、铁罐、自己说点什么。

老师们:1、课件处理上有欠缺,不要提前出示表示神情的词,让学生一次次读中去体会;动画配音放到前面的理解上,置后会淡化朗

读效果。2、处理朗读上,可以创设情境(过元旦演课本剧),先让学生熟悉角色,勾画每个角色所说的话,反复地读;然后选择角色(你喜欢谁?为什么?)不断的交流中,对人物形象有了烙印;最后进入角色,小组竞赛读,语言内化(演课本剧);演时有什么感受(解决教学难点)3、把读、写恰当地融为一体,读的过程穿插写。4、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把握好时间,调控好课堂。5、示范朗读上可以再多一些。

感谢领导老师们给我提出宝贵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得多多努力,备课时尽量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五: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结合故事蕴含的哲理联系到自己的实践经验。

2、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应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中的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3、本组教材各部分都是有趣的故事展开的,教学中使各部分相互关连,紧密配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行掌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六:小学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反复的试教过程中,我对课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设计也随之改进。

一、课文主线的把握:体会人物性格 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鲜而易见。开始,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为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寻找人物神态,反复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对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很感兴趣,他们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动作、语气,把盛气凌人的铁罐表现地活灵活现。而对谦虚温和的陶罐,大家则表现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课的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而忽略了陶罐,轻重倒置,难怪学生在结尾对陶罐铁罐说的话中,写到:“我喜欢铁罐,因为他很威风。” 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轻蔑与恼怒的结果,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贬义词,只是帮助体会人物性格,无须过分强调,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去体悟的人物形象。

朗读对话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服务,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这才是整堂课的核心。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朗读课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层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触,陶罐的谦虚温和是因为他看待问题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结果。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篇课文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应该正确地看待问题,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的转换:按部就班读对话 顺水推舟入情境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跟着问题一步步串着走,这主要体现了教师是主导而完全忽视了学生是主体。我们说,教案要板块设计,非线形的一问一答,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发各种多元化的思考,闪烁出课堂的亮点。面对陶罐和铁罐来一回的对话,我曾经试过先读铁罐所有的话,体会他情绪的变化,再读陶罐面对铁罐说的所有答话,烘托出陶罐的气概。但是这样的朗读脱离了对话情境,对话对话,本来就是对着说话的,一味读一个人的语言,使得课文学习支离破碎。后来我又设计了一组组对话朗读的模式,请三组同学模仿人物,分别读好这三次对话。但是这三次对话平铺直

叙下来,均匀指导,层次又不明显。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后来,经过许多老师建议,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为什么不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在后来的课堂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三、教学设计的变化:单一地侧重由面到点

在我的观念中,一堂好课就要有重点,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环节,因此,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一直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设计重点,用不同步骤和方法来烘托这个亮点。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整堂课读对话,学生容易疲倦,课堂的气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读到最后虽然感情是有了,但是总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减弱,整堂课的内容含量也很单薄。后来有听课的老师提出,教师上课需要大气,不能过重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联系,学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对话部分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加入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学生在自由读文后,看着内容提示,很轻松地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备工具性,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

合,在课堂尾声时,又有一个写话的练习 —— 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写写想对这课文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丰富精彩的写话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想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直接打在说的话后面,原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提出神态

语,更快、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但是这样急于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却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在对话中亲身感悟的经历,教师直接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己悟到的,这是严重丧失语文人文性表现。这样单独出现神态语,让它脱离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七:《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回想自己这两年多的语文识字教学,我发现自己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集中识字,因为集中识字的识字效率高且对老师来说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组织都相对比较容易操作。这主要源于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每个汉字都包含音、形、义三因素,集中识字就是运用了汉字构字规律,突出解决字形问题,并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而识字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就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而今天,我对于识字教学做出了新的尝试,那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很担心教学过程中会把一篇课文切割得支离破碎,让课堂变得凌乱。如何很自然地从文本中拿出字词进行讲解又如何很自然地从字词中回到文本中,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

《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阅读要求是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以及人物性格。而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对话时语气和神态的“傲慢、轻蔑、恼怒、争辩、谦虚”等词语刚好是本课需要掌握的新词,这无疑是为“随文识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而我也就以此为方向抱着“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怕出丑、不怕出错”这样一种想法来精心设计了我的第一堂“随文识字”课。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在音乐、图片和文字中感受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魅力,接着图片讲解古人制作陶瓷的过程,由图片变化为文字,展示“陶”字的演变过程,从而认识并学写“陶”字,再由“陶”字引到用陶土制成的罐子叫做陶罐,用铁做成的罐子叫做铁罐,它们之

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名字就叫做——陶罐和铁罐,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而然地导入课文,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直贯穿于今天整堂课的始末,如何让它们自然地融合起来,需要用心地去钻研教材,非常巧妙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如在学习和书写“恼怒”这重点词语时,我先问孩子们:“面对陶罐的争辩,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孩子们一下就抓到了“恼怒”这一词,当我出示恼怒一词后便问:“你们能写好这个词语吗?”孩子们很有自信地回答:“能!”,接着我便出示课前写好的“恼怒”展示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我怎么也写不好这两个词,让他们帮我找找我没写好这两个字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们通过观察帮我指出我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后,我再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观察在作业本上写好这两个字。当孩子们写完后,为了回到文本学习中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们能把恼怒写好了,那谁知道恼怒的意思是什么?”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解“恼怒”是“生气”的意思后我便要孩子们做生气的表情,并带着“恼怒”的样子读陶罐说的话,如此一来就水到渠成地回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再如在学习和理解“懦弱”时,我先问孩子:“铁罐奚落陶罐为什么?”孩子们回答:“懦弱的东西。”我接着出示“懦弱”的词语卡片,问孩子们“懦弱”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后再带着孩子一起分析“懦”字,我告诉孩子们“懦”字的竖心旁表示的是内心的感受,接着问他们懦弱的人内心都怎么样呢?孩子们顺口接上懦弱的人内心都很胆小,我点头表示同

意,再指着“懦”字右边的需字问孩子们懦弱的人需要别人的——?孩子们马上接上懦弱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鼓励等。那铁罐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你们同意吗? 孩子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我顺势说道:“是的,陶罐自己也不同意,你们听他有话要说,他说了什么?请你们读一读!”再一次从字词的学习理解中非常巧妙地过渡到文本学习当中......

尽管在教学之前对这堂课我已做好了充分了准备,并事先预设了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还是没能像预料的那样完全完成我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上台演一演国王御厨里陶罐和铁罐激烈争辩的场景只能放到下一课时了。对于自己的第一尝试和课上情况来看,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过最值得我反思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准备课的时候多留心,有敏锐的捕捉力,并且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本就是现成的作文书,老师就是活方法。在把课上精彩的同时,不忘渗透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少走弯路,轻松写作,用好语文。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很好的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今天的我看似跨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其实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经历中,我学习到和体验到的东西却有很多很多,虽然还有些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和总结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今后的我,还要继续钻研、创新,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八: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读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但是,一堂生动的课离不开老师丰富的语言魅力,这堂课我的评价和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启发语言的魅力还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细致地挖掘。在学生拓展思维中,还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朗读中,还需加强阅读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中,还需鼓励学生大胆说。

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九: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

陶罐和铁罐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我反思本次的教学活动,自己是成功与失败同在,收获与困惑并存。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通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通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改进与收获

在第一轮课堂观察后,我得到了全体中语组老师们的帮助,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比如:词语的教学不够落实,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情感线索不够明晰,语言纠正有所缺失等等,我自己也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消化,并在第二轮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是老师们集体的智慧和肖老师、许老师、熊老师等教学专家们的指导让我在本次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提高。

三、不足与困惑

第二轮教学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希望能进一步地得到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

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十: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我上了《陶罐和铁罐》,感想颇多。教研活动中,学校老师们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备课时,想起了郑老师跟我说的话:准备课上做几件事,怎样做?按照这样的提示我预设了本课:做两件事,一读二写。读的时间预设30分钟,剩下10分钟去落实写。结果课上由于读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写,只让一个学生说了说就草草收兵。课堂上,读的引领上体现了教师的教、扶、放,学生的读体现三个层次: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课上努力体现了这些方面,但感觉牵着学生走的成分还是多。

针对这节课,领导老师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孔老师:1、主体性不太明显,学生看似动起来了,其实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操控学生的时间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应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品质;不仅要在读中找出关键词,而且要读出关键词的语气变化。2、重读第一次对话,学习步骤:自由读\ 他人评\ 加神情、动作读,剩下的对话放手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读,然后分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3、目标的定位上:不仅理解词语,而且要积累词语加以运用。4、写的训练,归宿点——怎样对待他人和自己;练习紧扣主题,落实写的任务时,可以写省略号的空白,可以对陶罐、铁罐、自己说点什么。

老师们:1、课件处理上有欠缺,不要提前出示表示神情的词,让学生一次次读中去体会;动画配音放到前面的理解上,置后会淡化朗

读效果。2、处理朗读上,可以创设情境(过元旦演课本剧),先让学生熟悉角色,勾画每个角色所说的话,反复地读;然后选择角色(你喜欢谁?为什么?)不断的交流中,对人物形象有了烙印;最后进入角色,小组竞赛读,语言内化(演课本剧);演时有什么感受(解决教学难点)3、把读、写恰当地融为一体,读的过程穿插写。4、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把握好时间,调控好课堂。5、示范朗读上可以再多一些。

感谢领导老师们给我提出宝贵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得多多努力,备课时尽量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反思
  • 1、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上册 陶罐和铁罐 教学反思(2016-01-11)
  •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016-01-11)
  • 3、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016-01-12)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42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