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

2016-01-11 09:28: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一:《夜归鹿门歌》导学案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一:《夜归鹿门歌》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案】1、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2、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

如其人”,即孟浩然的诗就像其人。此诗的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此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拓展提升案】1、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幽竹。诗人运用了三种方法。一是正面描写,写幽竹具有“不改清阴”的节操;二是侧面衬托,用春残时节黄莺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来反衬幽竹;三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幽竹富有温馨的人情味(“待我归”)。

解析: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手法却并不单一,幽竹的形象十分鲜明,诗人的感情也充分表达出来了。谷口的环境是优美的,这里本有黄莺的恰恰啼叫,有辛夷的诱人花香,有杏花的红艳耀眼。但遗憾的是,此时已是暮春,这一切“稀”了,“尽”了,“飞”了,

春光逝去,空留凋零。经过这样的渲染和铺垫,“幽竹”出场了,它仍然生长在山窗之下,还是那样青翠清纯,确实姗姗可爱。更为难得的是,它似乎还在殷勤地等待我回家呢。诗人的欣喜之情、赞美之意,也就溢于言表了。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有从这首诗歌的若干形象中抓住主要形象的能力,要能够分清哪是重点,哪是陪衬。一般说来,诗人借以表达思乡感情的形象就是主要形象。很明显,这首诗主要在于赞美幽竹那种春去不残、不随流俗的高尚节操,因此,幽竹就是主要形象。第二,诗歌中表现某个形象主要靠描写,另外还有衬托、比喻等,要熟悉这些手法,再作分析比较。

2、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

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落》中的“梅花”被吹落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解析:高适是写边塞诗的高手。这首《塞上听吹笛》七绝诗,无论是景物的描写,情感的表达,还是境界的创造,都有很高的造诣。首先,诗人善于将眼见和

耳闻的实景与想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亦实亦幻的巨大的空间,引导读者由现实到虚幻产生美丽的想像。其次,在这苍茫而又清澈的夜境里,《梅花落》的悠悠笛声,传遍四面八方,恰如风送梅花,洒向山川大漠,吹奏者的情感也随之飘荡,这是一种悠远动人的境界。再次,塞雪刚尽,远离家乡,将士戍边,应该是很艰苦很忧愁的;但是,盛唐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他们艰苦而不怕苦,思乡而不忧愁。“雪尽”、“月明”之景,“牧马还”之事,还有乐曲如梅花的情趣,都是生动开朗的,可见诗人有感慨但不低沉。

这道题从写景切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以及描写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具体说说”“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答题时应该把虚景和实景的具体内容描绘出来,至少要把有关诗句的意思翻译出来,不能仅仅指出哪句写了实景,哪句写了虚景。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二:夜归鹿门歌——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赔偿 酩酊 默契 人杰地灵 B、俨然 任凭 注消 三翻两次

C、纠葛 疆局 赞叹 临渊羡鱼 D、糟粕 画像 保幛 退而结网

2、下列各句,有一句含有两个错别字,请选出。( )

A、这个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B、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监赏的认识。

C、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题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翻比较。

D、不妨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点分析和论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的禆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年终岁末,各地电视台晚会渐多,明星们的身份直线_____。

②迄今为止,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国教育服务方面的_____将对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最重要的不是梦回汉唐,而是“更生自新”,不是从废墟上_____起古老伦理信条,而是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④苏州河像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__,千万不能把各种额外的负担加到他的身上。

A、攀升 承诺 开掘 保护 B、飙升 承诺 拣拾 看护

C、飙升 诺言 开掘 看护 D、攀升 诺言 拣拾 保护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愈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B、2005年春节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看到黄宏、巩汉林表演的小品《装修》时,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陈水扁上台后,一直采取两面手法,争取时间与空间,伺机逐步走向台独。此次“加注”之举,使他的台独措施由过去的暗度陈仓,发展到现在的明目张胆。

D、加入WTO后,一旦外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我国,人才的竞争不可避免,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他在讲话中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盗版等不正当行为当作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C、考古学者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

D、我们坚决反对那些不按照国际公约规定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危害别国航行安全的霸权主义行为。

6、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请回答:A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描绘并评述。

B、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7、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请回答:A“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

B、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深情的?

C、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认真读下面这篇文章《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创造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选自《在梦中搁浅》)

8.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9.第3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10.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1.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念,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

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参考答案:1、A 2、C3、B(飙升:迅速上升。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拣拾:同“捡拾”,拾取。看护:看望保护)4、C(A“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修饰“笑起来”。D“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与语境不符)5、D 6、⑴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⑵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或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⑶清新淡然

7、⑴“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⑵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8、(1)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失去光彩和神奇)。(2)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3)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9、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10、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11、AD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三:精选题库《夜归鹿门歌》 +教案人教版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四: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答案

【课堂讨论】

1.这首诗有哪些意象?

山寺 钟鸣 渔梁渡头 江村 舟 鹿门 月 烟树 庞公栖隐处 岩扉 松径 幽人

2、诗歌第一二句写了什么景象? 置身诗境以“江头”为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景象: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绵长悠远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

黄昏江景图:

人来人往的喧嚣 小贩的叫卖 讨价还价的争执 别恨离愁 突出江边的杂乱喧嚣,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致,淡泊名利,恬淡超脱的隐逸形象。

3、诗歌第一二句是怎样描写景象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听觉与视觉结合 ②对比衬托

③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钟声衬山寺之静

作用: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表现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洒脱的胸怀。

4、后四句写了归隐之地怎样的景象?

景象:鹿门山的树木本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描绘一幅宁静清幽月夜山景图。 小结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5、诗中有些字用得精到,试以一二字为例作分析。

‘争” 争夺,黄昏时分“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突出世俗的喧嚣,表达作者隐逸的情怀。 “开”是照亮的意思,月光格外明亮,皎洁,朦胧的树影更加清晰,樱井更加清幽开阔,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突出诗人理想实现的喜悦心情。 “忽”是忽然,不知不觉的意思,使人陶醉其中,心情与环境融化,忘情于物外的心境。自己到达了庞公隐居的地方不知不觉。这种微妙的感受,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也感受到了隐逸之妙。

“惟”只,单单的意思,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孤孤单单,来来去去,自在而又闲适;孤单又寂寥。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6、这首诗运用那些艺术表现手法:(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引用典故 (4)巧用对比

①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

②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

小结

诗人的形象见导学案。

【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阅读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完成下列思考题: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考:

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创造

了一幅空旷、寂寥、清幽的意境。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拓展作业】

1、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2、比较阅读:将《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登岳阳楼》导学案答案

四、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 —— 感受:辽阔雄伟

意象:吴楚、乾坤、日月 —— 感受:开阔博大

意象:孤舟 —— 感受:孤单漂泊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对偶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登楼见到了。 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实为沉郁之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像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5、小结: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面对雄伟壮阔的洞庭湖,诗人想到衰老多病、孤苦无依的自己,又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抒发了伤时忧世的感情。风格:沉郁顿挫。

《登岳阳楼》的意境开阔宏丽,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景色交融成一体,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六、达标检测

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七、默写全诗

《菩萨蛮》导学案答案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春水碧于天 ③垆边人似月

④皓腕凝霜雪 ⑤还乡须断肠

(答案:①应该 ②比 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④洁白 ⑤一定,应当) 探究案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作品写了什么:

(1)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来具体描写江南?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案:春水、天、画船、雨、垆边人、皓腕。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答案:景美,生活美,人美

2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注意:①想象合情合理②想象优美丰富)

3.根据背景材料,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借对江南的依恋和热爱来表达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4、艺术特色

整首词作者总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和抒情的?

①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②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③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5、拓展比较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试比较两位词人在写“江南好”的异同。(可从词的语言、内容和情感方面回答) 同: 韦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

语言内容上: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

情感上:都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异: 内容上: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情感上:韦庄的词借表现依恋江南之情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五、作业

背诵全词。

巩固案

任选白居易《忆江南》一首进行仿写。

参考答案:

北国忆,最忆是香山。无边红叶动心旌,晶莹冰挂映眼帘。能不醉人间?

蜀南忆,其次忆兴文。险峻仙山齐问好,嶙峋怪石深处寻。久久忘不掉!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五: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六:夜归鹿门歌课件(多角度考题)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七: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教学案答案

1、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画面:山中景: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幽静冷清)

江边景: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江边有小贩的叫卖;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江边有„„( 喧哗嘈杂)

2、文中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缘景明情)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3、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步骤一:摆明观点)

“争”意为:争先恐后之意。(步骤二:解释意思)

“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边争先恐后的行人,听到了江边小贩的叫卖、讨价还价的争执 ,只一“争”字,把江边那种 喧哗嘈杂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悦。(步骤三:还原画面、分析情感)

1、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2、炼字型答题技巧巩固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

《积雨辋川庄作》

1、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1、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

2、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 《燕歌行》

问题①“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问题②“横行”的由来见注释,“横行”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意味着恃勇轻敌。

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力。

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①“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强调哪个词?

明确:强调“久”字,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的无能、边策失当造成的久戍不归。 “②如何理解“岂顾勋”?

明确: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表明了士兵的勇敢、质朴;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③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

明确: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拓展练习

1、答:“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2、(1)王诗高昂雄浑(感奋),许诗凄婉哀伤(感伤)。

(2)同:王诗“人未还”、许诗“半不归”都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悲苦。

异:王诗表现的是秦汉以来人们的共同的悲剧,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刻同情,同时也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许诗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以少总多,突出战争的悲剧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声谴责。(意思相同即可)

3、(1)“寒”字暗示了战事持续之长,战情之酣,酣到“忘我”的境界。(2分)写出了战场的空旷寒冷,突出了战争之惨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2)、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2分)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4、①答: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②答: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景色的格调是: 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③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5、(1)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思念故乡 (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4)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1分),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1分)。

6、(1)答:(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着作者的离情。)

(2)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3)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7、(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2分)

(3)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分)

8、(1)“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2)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3)表达了作者因作者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4)答: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奇特,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和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重,为千古咏雪名句。(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形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一本 答案(从《长恨歌》至《夜归鹿门歌》)

考一本答案

第一单元 长恨歌 1、A 2、B 3、C (A、使者,引申为媒人。B确实,实在。C随D名词,信物,凭据。) 4、C(C为介词,用。ABD为连词,用来。) 5、C (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6、B(不是写反感之情,而是写见到当年的“梨园子弟”“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是黯然神伤。) 7、略8、C(A使安。B使朝拜称臣。C苦于,为 而苦。 D使跟随、随从。)9、A(可羡/值得同情,怜悯/可惜/可爱。)10、选妃子;华清赐浴;不理朝政;专宠贵妃;兄弟列土;骊宫歌舞。11、是全篇纲领,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12、安史之乱 眼前之景

湘夫人 1、C 2、B 3、C(A佳期,佳指佳人,即湘夫人。期,约会。B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以称为公子。D药房:用药装饰房子。药,这里指白芷。E逍遥:游玩。)4、D赠送。5、A (A使动。B向远方,作状语。C时间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用桂树做。“兰,辛夷,药”用法相同。) 6、D湘君并没有绝望,它虽然情绪激动,像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他最终恢复了平静,他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7、略。8、《诗经》中的国风 《离骚》 《楚辞》 《离骚》

9、网 10、骋望:纵目远望。 11、D《湘夫人》属于浪漫主义的诗歌。 12、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愁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江秋景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和人物心理交织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13、诗歌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给、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极力渲染了相处时候的华美艳丽。这表现了湘君对于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14、C这里是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不能够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混为一谈。 15、诗歌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赋中见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葭苍苍露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拟行路难1、B、2、C 3、“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够发出愤怒的控诉。4、丹橘“经冬犹绿林”,并且其本质高贵,“自有岁寒心”。“犹”、“自有”,充满赞颂之意。作者描写丹橘,实际上是托物言志,借丹橘来比喻自己坚贞的节操。5、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丹橘经冬犹绿,品性高贵,节操坚贞,且有满树佳果,可以荐之嘉宾,然而却备受冷遇,相比之下桃李却备受荣宠。作者赞美丹橘的节操,叹息丹橘的命运和遭遇,为丹橘的受到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黑暗和身世坎坷,遭受排挤的愤懑。

蜀相 1、B、 2、C 3、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是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这一联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暗中呼应“寻”“自”,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名相的无比敬仰之情。 4、这首诗通篇议论但是不空泛,句句含情,层层蓄势。诗句写得曲折跌宕,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做了热烈的颂扬,对英雄未遂平生志愿表达了深切叹惋。议论高妙,而

且写得极富情韵。 5、相同点: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表达了无限的崇敬和仰慕、歌颂之情;都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了叹息之情。不同点:思想感情的侧重点不同。《蜀相》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以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咏怀古迹》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杰出才智,过人功绩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蜀相》书法的感情要复杂一些,有热烈歌颂,有扼腕痛惜,还有仰慕,有感伤惆怅。《咏怀古迹》主要是热烈歌颂,有扼腕痛惜。

书愤 1、C 2、D 3、《书愤》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期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4、两首诗都写在离乱时代,都是作者的晚年之作,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颂敬仰之情。不同的是《书愤》侧重突出了诸葛亮“北定中原迁于旧都”的北伐之志,借以明志,表明誓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愿望。《蜀相》则痛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难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5、相同。“空”有“白白的”“徒然”等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己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呢,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6、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可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做对比。塑造了鬓发已经斑白,雄心不减、因为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1、C 2、C 3、D 4、略5、一时间为序:月亮升起——月亮高悬——月亮西斜——月亮落下。 6、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与潮水鲜活的生命,生动的描写了浩瀚水波在明月的映照下越发流光溢彩的美丽画面。7、诗人离家越久,思乡心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8、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夜归鹿门歌 1、C 2、D 3、D 4、A 七言古体5、D表达了诗人羁旅夔州心情的凄伤,以及对故园的思念,解读时应该注意“他日泪”“故园心”。 6、7、”鹿门”句描绘了月光笼罩下山树如烟般朦朦胧胧的美景.”岩扉”句2抓住石门、松径两个意象,营造出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8、在清幽寂静的月色之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之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途无望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9、“拳”和“退”字。“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中栖息时候的情态。“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10、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一、诗歌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候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慨。二、诗歌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仿佛又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慨,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扁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九: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课时训练 5 《夜归鹿门歌》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课时训练5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宣泄 寒暄 渲染 喧宾夺主 ....

B.门扉 徘徊 悱恻 文采斐然 ....

C.青冥 沧溟 薄暝 死不瞑目 ....

D.谛听 孝悌 啼哭 涕泗横流 ....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xuān,xuān,xuàn,xuān;B项,读音依次为:fēi,pái,fěi,fěi;C项,均读míng;D项,读音依次为:dì,tì,tí,tì。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栖息 寂廖 瀛洲 熊咆龙吟

B.木屐 山崖 恍惚 催眉折腰

C.鸾凤 干坼 戎马 皓腕凝雪

D.虹霓 山巅 荡漾 当炉卖酒

解析:A项,“廖”应为“寥”;B项,“催”应为“摧”;D项,“炉”应为“垆”。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渔梁渡头争渡喧 喧:吵闹 .

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幽怨的人 ..

B.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

云青青兮欲雨 ..

C.亲朋无一字 .青青:深绿色 字:文字

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

D.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当 .

还乡须断肠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

解析:A项,“幽人”指隐居者,诗人自指;B项,“青青”意为“黑沉沉的”;C项,“字”指书信。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B.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最灿烂的一颗明珠。

C.总之,古代诗歌的赏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只要多读、多背一些诗歌,掌握一些赏析方法,就基本上能够较为准确地赏析诗歌了。

D.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外化。

解析:A项,错承主语,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李白”;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

“一颗最灿烂的明珠”;D项,不合逻辑,“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①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②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③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达效果。

(2)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解析:(1)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首先要答出表现的人物的特点,因为“始”字的主语是人物。然后分析这个字对整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解答时一要找出诗歌中能够表明诗人观点态度的意象,二要结合注释,三要知人论世。 答案:(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

(2)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钟声,隐逸之情渐生。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题。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1)从“天涯”可知抒情主人公远离故乡和亲人,“月”是表思念之物,结合题目“梦江南”判断,此“恨”应为“思念而不得之怅恨”。

(2)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词中没有直接写人物,所以人物的形象只能从人物观景所感而得。第三句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第四句又从“空”字可知,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自怜。

(3)赏析题本着“名词术语”加“分析”的原则完成。结句为写景句,故术语为“借景抒情”,在此基础上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结句意象为“摇曳”的“碧云”,“不宁”之意蕴含其中,在分析景物的基础上明确情感。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文意畅通,语句连贯。

什么才能让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片刻呢?什么才能让起起落落的心情安宁一下呢?我走进了古典诗词的花园,在奇花异卉间找寻答案。

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那颗雄心,还是“一览众山小”的那片壮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苦求索,还是① ?是让游子“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美酒,还是② ?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语段的格调,要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答案,还要吻合语段的主题,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

答案: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痴思念 ②让恋人“脉脉不得语”的清浅银河

8.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解析: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点,要有对动作的描绘和月下景色的描绘。

答案: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篇十: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课时训练 5 《夜归鹿门歌》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训练5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宣泄 寒暄 渲染 喧宾夺主 ....

B.门扉 徘徊 悱恻 文采斐然 ....

C.青冥 沧溟 薄暝 死不瞑目 ....

D.谛听 孝悌 啼哭 涕泗横流 ....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xuān,xuān,xuàn,xuān;B项,读音依次为:fēi,pái,fěi,fěi;C项,均读míng;D项,读音依次为:dì,tì,tí,tì。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栖息 寂廖 瀛洲 熊咆龙吟

B.木屐 山崖 恍惚 催眉折腰

C.鸾凤 干坼 戎马 皓腕凝雪

D.虹霓 山巅 荡漾 当炉卖酒

解析:A项,“廖”应为“寥”;B项,“催”应为“摧”;D项,“炉”应为“垆”。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渔梁渡头争渡喧 喧:吵闹 .

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幽怨的人 ..

B.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

云青青兮欲雨 ..

C.亲朋无一字 .青青:深绿色 字:文字

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

D.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当 .

还乡须断肠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解析:A项,“幽人”指隐居者,诗人自指;B项,“青青”意为“黑沉沉的”;C项,“字”指书信。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B.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最灿烂的一颗明珠。

C.总之,古代诗歌的赏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只要多读、多背一些诗歌,掌握一些赏析方法,就基

本上能够较为准确地赏析诗歌了。

D.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外化。

解析:A项,错承主语,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李白”;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一颗最灿烂的明珠”;D项,不合逻辑,“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达效果。

(2)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解析:(1)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首先要答出表现的人物的特点,因为“始”字的主语是人物。然后分析这个字对整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解答时一要找出诗歌中能够表明诗人观点态度的意象,二要结合注释,三要知人论世。 答案:(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

(2)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钟声,隐逸之情渐生。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题。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1)从“天涯”可知抒情主人公远离故乡和亲人,“月”是表思念之物,结合题目“梦江南”判

断,此“恨”应为“思念而不得之怅恨”。

(2)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词中没有直接写人物,所以人物的形象只能从人物观景所感而得。第三句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第四句又从“空”字可知,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自怜。

(3)赏析题本着“名词术语”加“分析”的原则完成。结句为写景句,故术语为“借景抒情”,在此基础上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结句意象为“摇曳”的“碧云”,“不宁”之意蕴含其中,在分析景物的基础上明确情感。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文意畅通,语句连贯。

什么才能让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片刻呢?什么才能让起起落落的心情安宁一下呢?我走进了古典诗词的花园,在奇花异卉间找寻答案。

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那颗雄心,还是“一览众山小”的那片壮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苦求索,还是① ?是让游子“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美酒,还是② ?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语段的格调,要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答案,还要吻合语段的主题,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

答案: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痴思念 ②让恋人“脉脉不得语”的清浅银河

8.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解析: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点,要有对动作的描绘和月下景色的描绘。

答案: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相关热词搜索: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ppt 夜归鹿门歌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45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