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2016-01-11 09:50: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一:小数加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一:小数加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数加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封市尉氏县门楼任乡闫前小学.(姓名:石云鹏 手机号码:15937859239) 个人简介:

姓名:石云鹏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2年3月15日 毕业学校:开封二师 学历:大专 毕业年份:2001年 工作年限:11年。 评析:尉氏县教研室 姓名:刘自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八册第95~ 97页例1、2。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具是学生常见的购物及体育比赛场景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 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预设: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我们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小数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2)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接着问学生,你们对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疑问吗?

生:(自由回答)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逛超市。行不行?(出示图片) 生:行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产生疑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引导探究

1.电脑出示几种商品和价钱。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师: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两种物品,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购物过程,让学生回顾了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索

1.师:刚才这个阶段的学习,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新的知识问题。为了使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进一步了解,现在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2004年悉尼奥运会中的几张画面,里面有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行吗?

生:行。

首先,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讲解:这是我国跳水运动员在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中,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

师问:看了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习体育健儿这种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接着,

师:出示了成绩统计表。

学生看了这个成绩表后,

师问:

1、你们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2、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也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首先让学生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老师指名板演完成了以下板书:

板演时

重点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列竖式?如何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53 . 40 53 . 40 49.80 111 . 60

- 49 . 80 +58 . 20 +49.20 -99 . 00

3 . 60 111 . 60 99.00 12 . 60

板演后让学生逐个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如果有错的让学生讨论订正并讲解。

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生:(自由回答)

师:(出示问题)

(1)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从哪个地方算起?

(3)重点说一说不够减了怎么办?满十了又怎么办?

(4)小数末尾有0怎么办?

生:小组代表汇报。

4.小结

师: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进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某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3)、注意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还要注意结果要化简。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和简单小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不是急于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巩固练习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想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只有通过强化练习来完成。接下来是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基础题: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白整数减小数也可以变成小数减小数来计算。〕

变式题:

3、改正错题:

2 5 .2 0. 64 3 5.1 8 10 . 064

6 3 .5 26 1 6 . 1 2 1 0 . 754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拓展题: 4、试着计算下面各题。

12.4+24.36= 7.81-3.735=

一双运动鞋38.5元,爸爸付出50元,找回多少钱?

我这样设计练习题,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学会了计算小数加减法。

生:……

师: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我非常开心!我们可以用以下几句来概括今天的收获。 课件:小数加减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低位来算起,化简结果别忘记! 〔设计意图:亲历知识,优化方法,归纳总结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简单总结,利于学生记忆。〕

师:好了,今天咱们就学到这,下课!

附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53 . 40 53 . 40 49.80 111 . 60

- 49 . 80 +58 . 20 +49.20 -99 . 00

3 . 60 111 . 60 99.00 12 . 60

总评:石云鹏老师讲的是《小数加减法》。值得很多老师学习。下面我就对这位老师的课进行简单的评析。

石老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 - 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

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二:小数加法和减法课堂实录1

小数加法和减法课堂实录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7页,及第48页“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下面各题

③2.4-1.8=

④3.2+1.3=

⑤0.7元-0.2元=( )元

⑥2.1元+2.9元=( )元

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例1课本图去掉钢笔、小芳)

小明说:“我买一个讲义夹”,小芳说:“我买一个笔记本”

(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

B、探究新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请任意一组加法(或减法)组汇报组内研究情况

b、请其它小组同学补充

c、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

d、再请研究减法(或加法)小组汇报

e、完成例1板书,师生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练习

(1)9.3+6.98 (2)13.52-8.3

(二)教学“试一试”:

改情景图为“小明、小丽”的对话情境图

①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②两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

③集体交流(计算结果末尾是“0”的化简)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的眼睛亮

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窍门。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三:小数的加减法上课实录(刘孝庆)

小数加减法(上课实录)

一、 练习引入

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如果两个较大的数相加减,我们口算不出来,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那就用竖式计算

师:(课件出示)两个整数加减法竖式运算。

(两个同学上来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通过以上两个整数加减竖式运算,谁来说说整数竖式的运算法则呢? (找同学回答)

(出示课件)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

2、通过上面两个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整数的加减法掌握的还不错。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的性质。(找个同学说说: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出示课件:

①化简下列小数:

1.20= 0.120=

5.90= 8.00=

(找一个同学们回答,再说一说小数化简的实质)

②将下列小数改写为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2.1 = 5.02=

5.33= 6 =

二、观察图片,获取学习资料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

水彩笔2.65元 讲义夹4.75元 笔记本3.4元 钢笔 8元

师: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看谁提得多。

(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列算式)

出示课件: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加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小数)

师:对,在这些算式中出现了小数,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板书:小数加减法。

三、自主探索 构建新知

1、师:怎样计算4.75+3.4的和呢?

① 独立研究: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完成后和小组内其他同学讨论一下自己的算法。(学生练习,师巡视参与)指名上黑板。 (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算法。 ② 交流算法:

师:谁再来说说你的算法。

(说算理) 提问几个同学说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呢? ③小结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后一位满十,向前移位近一。

2.师: 从算式里再挑一道小数减法来做做

出示课件: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4.75-3.4=

学生独立运算,说说运算过程。(强调小数点对齐)

④师:小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后一位不够,向它的前一位借一当十。

(出示课件)

2、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

生:会了。

(出示课件:口算小数加减法)

四、加强训练 巩固算理算法

1、师:刚才同学们口算题回答得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那我们我们来接着闯关吧!

(出示课件 温馨提醒,请同学们读一遍)

师: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温馨提醒”,在计算时避免出错。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

24+9.9 7.56-4.56

2、 师: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不错。

(出示课件改错)这是个比较马虎的同学做的,请同学们给他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把错的题给他改正过来。

(同学们做两分钟,找同学回答错在哪里?)

师:同学们改正的真好,我看咱们同学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3、下面我们接着闯关。

(出示课件,填空)

师:大家还知不知道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课件)

五、应用新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可大了。课件出示:

4.42km

(上图)

(1)星期天,小明从家去少年宫。他可以选择哪几条路?各需要走多少千米?

(2)哪条路近?近多少千米?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掌握的非常不错,用它还可以解决了我们生活中许多的问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每组派代表发言,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 出示课件)

七、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不同点: 小数 整数

小数点对齐 个位对齐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四:课堂实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7—48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的1—3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例1的情景图的改编。

师:今天小明、小丽和小芳来到文具店想买一些文具,请同学们打开书47页,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情景,你能从中了解那些信息,同桌说一下。

生互相说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

生1:4.75+3.4

生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

生2:4.75-3.4

生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4:小芳比小明少用了多少元?

……

师板书生1、生2、生3、生4问题和所列算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算式中有小数

师:你真会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小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师:你能用竖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能!

师:好,试一试用竖式计算4.75+3.4,教师巡视

师:有的同学在列竖式的时候用到了尺子,很好!

师:这些题都是什么题,在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应用题,要注意写横式和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点对齐来计算的

4、75

8、15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谁来说一说?

生2:我是把末尾对齐,小数点对齐来计算的。

4、7 5

7、7 9

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同学做的跟别人不一样,赵世龙,你来说说你的算法! 生3:我是把末尾对齐来计算的。

4、75

5、09

师:现在小组里说说你喜欢那种方法?

生小组讨论。

师: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生1:我认为第一种正确,因为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小数点也对齐了。 生2:我认为第三种正确,因为整数加法中就是要末尾对齐。

生3:我认为第一种正确,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要对齐。

„„

师:现在你们都认为第一种正确吗?

生:是

师:最后这个题还要写上单位和答

师:那么我们在计算小数加法的时要怎样计算呢?

生: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同数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我们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的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哪?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3.4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

师:你们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生: 4、75

1、35

把5落下来。

师:为什么要把5落下来?

生1: 5不减

生2: 5下面没有数。

生3:根据小数的性质,3、4可以写成3、40,5减0等于5.

师: 这个0我们可以不用写,最后等于1、35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改一下!

3、教学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问题1和问题2,现在用学会的知识来解一下问题3和问题4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问题3是怎样计算的?

生: 4、75+2、65=7、40(元)

4、75

7、40 答: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0元。

师:对吗?

生:对!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列完竖式后,横式上去掉了0.

师:为什么要去掉0?

生: 根据小数的性质,7、40可以化简成7、4

师:竖式的0可不可以去掉?

生:不能

师:横式的0呢?

生:可以省略

师:问题4呢?谁来说说?

生: 4、75—2、65=2、1(元)

4、75

2、10 答:小芳比小明少用了2、1元。

师:请做错的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改错!

4、总结和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1:要从最低位算起。

生2: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3:计算时要根据整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师板书:数位——对齐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师板书:小数点——对齐

生2: 小数末尾是0 可以化简。

生3:得数结果不能落下小数点。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相同计算单位上的数分别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的,点上小数的。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题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做“练一练”第2题。

师:第一个小题对了吗?为什么?

生:不对,小数点没有对齐。

师:第二个小题呢?

生:也不对,得数少了小数点。

师:第三个?

生:小数部分算完,整数部分相减得0要 写上。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生1:我学会了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可以化简的要化简。

生2:我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

生:是的!

师:让我们每天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探索数学知识吧!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五:小数加减法 思路

小数加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上传: 更新时间:2011-11-11 11:30:59

李萍 执教 (江西省高安市四小)

朱金够、张炜、郑刚 评析 (江西省高安市四小)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页——第49页。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了小数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真正含义。

3、感受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课前让学生欣赏武术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第七届城运会就在咱们美丽的江西举行,这就是我和我的队友参加第四届城运会武术比赛的画面。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我的队友以9.13分的好成绩获得一枚剑术铜牌,我以9.82分的好成绩获得了一枚刀术金牌。

出示课件

满分10分

刘洁:9.13分 李萍9.82分

师:同学们,看了我俩的得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武术比赛为情景自然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比赛中的得分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引出课题打下伏笔。〕

生1:你比你的队友高多少分?

生2:你俩共得多少分?

生3:你比满分相差多少分?

师:非常好!咱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待会再来解决。

1. 两位队员一共多少分?

2. 两位队员相差多少分? 师: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9.82+9.13(板书)

师:第二个问题?

生:9.82-9.13(板书)

师:很好。那9.82+9.13和9.82-9.13到底怎样来算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算好了吗?都得这样的结果吗?

生:是

师:(生口答)两位队员共得(18.95分)。两位队员相差(0.69分)

师: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减,你们熟悉吗?以前在哪用过呀?

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相同之处。

师:仔细观察,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小数加减法也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了。 师:真会观察,真有数学眼光。还有吗?

生:也是从低位算起,满十向一位进“1”„„

师: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一样呀?

生: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算法一样。

师:真会联系与对比,其实计算小数加减法就是按整数加减法的算法来算。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不是急于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师:瞧!没有学过的知识,同学们都算对了,这说明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爱动脑筋、爱学习,我就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交朋友。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瞧!(展示物品)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看看今天谁表现的最棒!待会就要请他把这些礼物带回班上。

瞧!(课件出示)

书:33.27元 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 跳绳:7.53元

问:你们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

生:„„

师: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投影仪展示)

33.27-9.6=24.63(元) 33.27-9.6=24.21(元)

3 3 . 2 7 3 3 . 2 7

- 9 . 6 - 9 . 6

2 4 . 6 3 2 4 . 2 1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六:《小数加减法》的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青云小学 焦东洲

【内容摘要】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主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经过这节课的尝试,我充分认识到关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教师设计教学出发点;尊重学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关键词】 课堂实录 教学环节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我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在三年级有过“小数初步认识”单元的学习经验,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还有大量的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在教学之前,我开展了以下的调查。

调查对象:四年级一班的46人。

调查内容: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你会算哪几题呢?

58+63 = 146-76=

2.5+7.8= 3.7-1.9=

6+5.4 = 15.2-8=

2、你知道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呢?(相同或是不同)

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

第一、二小题全班同学都能做对,这是整数的加减法,学生对这样的计算已能熟练掌握;第三、四题做对的同学有80℅,虽然小数的加减法是今节课才学习的新知识,但这样的计算,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经验,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算出来;第五,六题只有10℅的同学算出来,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对齐数位。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并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迁移、类推,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收获方法的同时理解这样算的道理,并感悟到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了以上的教学认识,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上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课堂的引入这环节里我用软尺让学生复习小数,我出示的一把软尺长度是158厘米,我先让学生用小数来说出这把尺子是多少米。然后在软尺上找出几个刻度,让学生说出是几米(读出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展开对小数加减法的研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这样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又在不知不觉中回顾着小数的大小关系、小数的组成等加减法计算所必备的知识。

新课教学时我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师:如果软尺不小心拽断了,(出示软尺,将手中的软尺拽断)断了的那一段有0﹒36米,要想知道剩下的这段有多长?你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商量解决的办法,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出的办法,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在全班上交流。学生想出了用整根绳子减去断掉部分的长度,用减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在黑板上板书出算式:

1.58-0.36= 。

师提问“我们还没有学过两位小数的减法,:怎样来解决这道题呢?你想到什么办法呢?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地减你感觉陌生吗?”

生:“感觉不陌生,整数中也像这样计算的。”

这时我就启发学生能不能用整数的减法的方法来解决这题,但这小数的减法与整数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发现了小数减法有小数点。

师:“如果把小数点盖住的话,1.58米就成了多少厘米呢;0.36米是多少厘米呢?原来的题目就成了158-36=,这样同学们会算吗?”

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计算结果是122厘米,也就是1﹒22米。

我把竖式计算过程写了出来:

1﹒58

-0﹒36

1﹒22

我出示了以下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上面的竖式过程自己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

(1)列竖式时,数位应该要怎样?

(2)计算时是从哪一位算起呢?不够减时应该怎样呢?

(3)差的小数点应该怎样处理?

一部分学生开始能说出计算的算理,不能组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的学生,我让他们跟着前面学生说的重复一遍。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想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两位小数减法的算法。

学生对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两位数相加的例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出两位数加法的算理。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利用整数的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的减法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总结出计算的算理。我营造了自主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的探寻解决问题中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方法。这一内容我大胆的设计作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例题,用师生们在课堂上创设出来的学习情景作为全班研究的“例题”,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兴趣,对各种“新情况”也有思考、有感受,展现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经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学习课本上的例题时,我设计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观察挂图,了解有关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了第一轮比赛的成绩,读懂了有关的数据后,我让学生进行了考查,看谁能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最快的解决这一题。这样,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深化和应用。

在学习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情况。学生举出很多的例子:有的学生说0.8元3.75元;有的学生说2米和4.82米;有的学生说5吨和6.93吨„„

我适时地表扬了举出了很好例子的同学,这时我向同学们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根据以上的数据编一道位数不相同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这里,我创设了一个疑问:我们刚才学习的小数加减法都是最后一位对齐的,为什么这里不是这样了呢?通过设疑,学生明白了应该是相同的数位对齐。我对学生进行了表扬,赞扬了他们不仅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还理解了方法背后的数学道理,真了不起。

小结这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明白一道理:在研究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以讲道理,也可以举例子。

这节课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题是数位对齐的游戏。在进行竖式计算时,第一个数设计成停车场,而第二个数设计成一辆小车,进行小车进场的游戏,在轻松的游戏中学生巩固了竖式计算的数位对齐的知识。

第二题是口算,我设计了以下的几题:

(1)7﹒77+0﹒003=

(2)7﹒77+0﹒03=

(3)7﹒77+0﹒3=

这三道题一看上去挺像,都有7和3,让学生主要观察3所在的数位,抓住数位不相同,所以计算的结果也不相同的本质。

第三题,我让学生进行扮演角色表现,进行比身高的游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的加减法,同学们能够与老师与同学一起探索出小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值得我欣赏的是同学们能自己编一些题目出来,真了不起,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祝贺你们。

课后,我这样反思我的教学:面对“小数加减法”这个学习内容时,学生感觉并不陌生,但又缺乏全面认识的新知识,教师又该怎么教?教什么呢?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反复地研磨,我发现了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了解学生的整数加减法掌握的情况以及小数加减法的有关认识。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我认识到了解学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起点。以上的例题都是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索出来的,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感受着自信与快乐,这份收获就来自对学生的认知基础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练习中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会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能够迁移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有余力的同学就让他们接受更大的考验,暂时不能学会的同学就让已掌握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搭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回顾整数加减法的知识,有机会思索新的知识新在哪里,有机会尝试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编题时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经历了不同的思维过程之后,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形成共识、情感的共鸣志思维的共振。正是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有了自己创造力。课堂上我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我都会给予他们鼓励眼神,肯定的手势,赞赏的话语。这样老师积极有效的评价,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总结自己的教学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以了解为起点,以尊重为前提,用评价做保障。”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七: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也是小学生基本的并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生活感受,使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

减位数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练习纸

主要思路:

首先,由购物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小数加减”的思考并尝试计算,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类似之处,激活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其向小数加减法迁移,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逐步明晰算法理解算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承接上面的尝试计算,教师追问“孩子们,你们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唤起学生对“算法”思考。接下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去创编在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学生依据平

日里购物以及整数加减法和简单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可能会写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算式,连续进位,连续借位,以及结果末尾是0的算式等情况)通过“分享”这些情况,深化学生对算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算理,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对齐,虽然看似与整数加减法当中的末位对齐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字才可以直接加或减,从而为学生到五年级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理解只有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做好铺垫。在达到算理与算法的平衡后,教师第二次追问“孩子们,你们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最后,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索过程自学课本,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尝试归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以提升学生的认识。随后进入到练习环节,在经过找错改错、口算、笔算的训练后,教师第三次追问“孩子们,你们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 引发学生对自己掌握新知程度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该注意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买东西吗?

生:经常去,每周都和妈妈去。

师:那你们会自己选购商品吗?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你最关注的是

什么?

生:价格 质量

课件出示:一个文具盒

师:这样的一个文具盒在咱们蓟县家乐超市售价是九元五角八 分,而在新世联华超市的售价是八元五角九分。大家能想象出这个文具盒的价签是怎么标的吗?

生:在家乐超市的价签是9.58元,在新世联华超市的价签是8.59元。(教师板书: 9.58元 8.59元)

师:如果你喜欢这个文具盒,你会去哪个超市?为什么?

生:去家乐超市,因为那里便宜。

师:估计便宜多少?

生:大约1元

师:其实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小数的加减法,(师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 构建新知

第一层次 尝试计算 初步感悟

师:到底便宜多少呢?你能算一算吗?

生:能

师:好!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先写横式,再写竖式。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师请一名学生板书:

9.58-8.59=0.99

师:大家都同意他列竖式的方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也都得这个结果吗?

生:是的

师:哎,这两位小数的减法,咱可没学过!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很简单,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师:哦,那计算小数减法我们该从哪一位开始?具体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生:计算两位小数减法从百分位开始,减的时候方法和整数减法的类似。

师:说的真好!孩子们,看!如果把小数点盖上,这个式子有何变化?

生:变成了958-859

师:那相当于用什么做单位啊?

生:用分做单位。

师:958分减去859分等于?

生:99分

师:也就是我们刚才得出的0.99元。这也说明我们刚才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师:通过刚才的试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

生2:都是从低位开始计算

生3:小数的加减法很简单,会整数加减就小数加减法了

师小结: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运用。

教师第一次追问: 孩子们,你们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

生:会了

第二层次 小组合作 实践感悟

师:小数的加减法会不会只有刚才我们列举的这一种情况呢?

生:不是。

师:那你能不能结合自己在超市比较商品,结账或是其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几道用小数计算的加法或减法的题?把你能想到的小数加减法情况体现出来,然后把你的想法先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

学生自由编题,教师巡视

班内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投影出示:

小明买两个笔记本,一个4.45元,一个5.5元,一共付多少元。4.45+5.5=

师:能猜到编这道题的同学要告诉我们吗?

生: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该怎么加。

师:哎,能做吗?快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一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4.45+5.5=9.95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呢?以前都是末位对齐的呀,现在为什么不把末位对齐呢? 生: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刚才不是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吗?怎么现在又要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位对齐呢?

生1:5.5小数部分的5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和4.45十分位的4对齐。

生2: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生3:计数单位不同的数字不能加减

师:哦,同学们知道可真不少,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当中的小数点对齐看似和整数加减法的末位对齐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为了保证-------

生:相同数位对齐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八:小数乘整数教学实录3

“小数乘整数”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八小学 李玉珍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相应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计算器。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先来看几道复习题(课件出示):填空:

(1)0.9元=( )角 3.25元=( )分

(2)0.6里面有( )个0.1 1.25里面有( )个0.01。

35个0.1是( )。 156个0.01是( )。

(学生逐一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一道整数乘法题(课件出示): 1 2

师:请你用竖式计算!(生算,一生板演)

1 2

×2 3

3 6

2 4

师:这位同学算的对吗?

生:对!

师:我们计算整数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计算要正确。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乘法的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末位对齐。非常好!

【评析:通过复习活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小数相关知识和计算的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夏天每千克西瓜0.8元,冬天每千克西瓜2.35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课件出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0.8×3,(板书:0.8×3)

师: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是整数乘整数,这个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三、自主探究,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探究: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请小组长作记录。(师巡视,收集不同算法。)

学生合作,选择方法寻求答案„„

【评析: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

2: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交流一下!先来看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投影出示):

0.8

0.8

+0.8

2.4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

生: 把3个0.8相加。

师: 0.8×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0.8相加。

师:好办法!再看这个小组的。(投影出示):0.8元是8角,8×3=24(角),24角=2元4角=2.4元,所以0.8×3=2.4(元)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吧!(„„)

师:结合数量的转换,把0.8元转换为8角,也就是把小数转换为——整数,先算的什么?

生:8×3

师:也就是先算的——整数乘整数,这种方法也不错!

师:请看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投影出示):0.8里面有8个0.1,8个0.1×3等于24个0.1,就是2.4元。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吧!(„„)

师:谁想再来说一说?(„„)也是把小数转化为——整数,24是怎么得来的?

生:8×3等于24,也是先算的——整数乘整数,非常好的一种想法。

【评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充分交流,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

3:竖式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买3千克西瓜要——2.4元,同学们,如果每一次计算小数乘整数都这样算的话,你们感觉?

生:太麻烦。

师:那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

师:可以啊!那就试一试吧!(生试,展示学生的乘法竖式)

0.8 0.8

× 3 × 3

2.4 2.4

【评析:为学生选择了探索的切入点,使他们在不同的竖式比较中形成冲突,产生思考。】

师:这两个竖式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哪里不相同?

生:第一个是3和8 对齐,第二个是3和0对齐。

师:3和8对齐也就是——末位对齐, 3和0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你认为哪一个合适?

生1:第二个合适,因为相同数位对齐了。

生2:第一个合适,因为把0.8先看成整数,所以3要和8对齐。

师:各有各的观点,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而我们这节课研究的是小数乘整数,与小数加减法不同,如果把0.8的小数点盖住,咦?这不就变成我们特别熟悉的整数乘法了吗?在计算整数乘法时,要求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乘法的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末位对齐。刚才我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就有把0.8先看作整数,也就是把小数乘整数先看作——整数乘整数来计算的,所以要把3和8对齐。

师:所以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第一个)请把不正确的竖式改正过来。 师:现在你们会列竖式了吗?(„„)你们说!老师写!0.8×3,把3和什么对齐?

生:3和8对齐。

师: 0.8表示8个——0.1,(板书:个0.1)0.8×3就是8个0.1×3,(3和8对齐))等于多少个0.1?

生:24个0.1,(板书:24个0.1)再来看竖式,先算什么?(师盖住小数点) 生:8×3

师:也就是先按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先按整数乘法计算。(板书:先按整数乘法计算)

师:8×3得到——24,(板:24)

师:24表示什么?

生:表示24个0.1

师:24个0.1就是——2.4, 生:在2的右下角。(同时在2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再来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生:先算8×3=24,24表示24个0.1,就是2.4,所以在2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

师:现在我们把答案写完整,(板书:=2.4(元)答: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

2.4元。)

【评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争辩,优化,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等方法获取新知,在交流中既明白了算理,又掌握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要求:

师:0.8是几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

师:0.8×3的积呢?

生:也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乘整数,我们能分析出答案,并会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乘整数,又该怎样想,怎样写呢?请看下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

生:2.35×3(板书:2.35×3)

师:会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生做,一生板演)这位同学做的对吗?你能说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吗?

生:先把2.35看作235,用235×3=705,再点上小数点。

师:先算的235×3,(用手盖住小数点)也是先按什么方法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的)

师:为什么在7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呢?

生:2.35里面有235个0.01,(板书:个0.01),235个0.01×3 等于705个0.01,(板书:×3、705个0.01)就是7.05,)所以在7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师:说的太棒了!同样,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

师:2.35是几位小数?

生:两位小数。

师:2.35×3的积呢?

生:也是两位小数。

四、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每道题的积分别是几位小数,伸出手指表示就可以了。(课件出示):试一试:2.8×53,4.76×12, 103×0.025, 先猜一猜第一题的积是几位小数?(都伸出一个手指),一起说!

生:积是一位小数。(课件出示):积是一位小数

师:第二题的积是几位小数?(都伸出两个手指)一起说!

生:积是两位小数。(课件出示):积是两位小数

师:第三题的积是几位小数?(都伸出三个手指)一起说!

生:积是三位小数。(课件出示):积是三位小数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课件出示:三个问号)让我们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先验证第一个!(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是多少?一起说!

生:148.4(课件出示:148.4)

师:积真的是一位小数,恭喜同学们猜对了!(课件显示:问号退出,对号出现。)再验证第二个!结果是多少?

生:57.12

师:哇!又猜对了!(课件显示:57.12,问号退出,对号出现。)再验证第三个!结果是多少?

生:2.575

师:真不简单,都猜对了!(课件显示:2.575,问号退出,对号出现。)老师真为同学们高兴!咦?小数乘整数,如果因数是四位小数,那么积是几位小数呢?

生:积是四位小数。

师:如果因数是五位小数,那么积是几位小数呢?

生:积是五位小数。

师:概括起来一句话,谁会说?

生: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两生说后,课件出示: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师:复习的时候我们计算了12×23=276,请看,调皮的小数点出现了,(课件出示): 1.2

3 6

2 4

2 7 6

变成1.2×23了,这时的积应该是多少?

生:27.6(课件出示):

1.2

3 6

2 7.6

师:看好,调皮的小数点又跑了(课件出示):

0.1 2

3 6

2 4

2 7 6

变成0.12×23了,这时的积又该是多少?

生:2.76(课件出示): 0.1 2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九:“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及其思考

放手探究 展现生成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及其思考

陇头小学 林冬阳 前 言

前段时间,有机会在五澳、陇头、金洋三校联教教研活动中听了《小数乘小数》一课。在这里,我把听课后的一些粗浅思考与大家做个汇报。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会了;我做了,我懂了!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是重要的。只有他(她)做(探究)了,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才能印象深刻,牢固掌握。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因为探究式学习糅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在掌握效果上,往往能事半功倍。也许在新授课中,在课堂上花的时间多了,场面不好控制了,非预设生成多了,但相对于接受式学习,却也省去了许多“苦口婆心”的课后强调与巩固时间。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第9册第86~87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激活新知生长点

1、复习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

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5=16.05平方米 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3.6×2.8

指导观察:“3.6×2.8”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小数 ”的计算方法。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展示算法

学生尝试计算3.6×2.8,教师巡视。

指名一位学生板演。并请这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 积扩大了100倍,要变回原来的积,就要缩小100倍。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二)独立计算,实现转化

再试着计算阳台的面积 1.15×2.8 。教师巡视,完后全班交流反馈。强调了列式中的对齐方法。(列式要末位对齐,消除小数加减法数位对齐方法对小数乘法的负迁移。)

(三)合作交流,总结算法

组织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小数乘小数该怎样计算,说计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每组指定一位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小组内充分地互相交流,能起到暴露思维过程,内化计算方法的作用。)

(四)比较异同,掌握新知

师:比较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通过比较,明确了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同化了新知,引导学生完成认知体系的重新建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148×23=3404,说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

2、错例订正。(主要为小数点点的位置错误)(略)

四、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一种西服面料为每米58.5元,买5.2米,该付多少钱?

五、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在以上三个环节中,教师在练习教学的安排中,做到了以下几点:紧扣关键,注意

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启发思维,注意练习设计的多元性;但我也认为,练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是否可以把练习的题目换成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呢?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六、总结全课。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思 考

对于本课教学,我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本课教学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入手,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激活了新知生长点;又明确了“小数乘小数”这个新的认知要求。“跳一跳,摘葡萄”,现在,该跳多高学生已经明确。同时,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也为貌似枯燥的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在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估算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学生从“小数乘整数”到“小数乘小数”的转化。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凭直觉判断“小数成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这就是学生的困惑处,这就是本课的新知生长点。本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比两个算式(小数成小数与整数乘整数),及时呈现思考箭头图,并提示每个步骤的算理,引导学生完成了推理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理解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随后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水到渠成了。

3、仅仅引导学生感受推理过程,够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了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标准》强调,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

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相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他们的数学活动水平不应该只停留在经历(感受)阶段,在本课的教学中能否组织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呢?

举例如下:

在教学3.6×2.8这个环节时,当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后,教师点名一位学生说算法,然后教师引导,并板书。这样教学确实是顺利了很多,但学生收获了什么呢?有的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算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了吗?为什么教师在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不让学生出示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去辨析一下呢?这样点名让一位优生说出计算过程,基本相当于以往的教师说,学生接受。有所进步的是,说的主体换成了一位优生。结果的获得是重要的,当探索的过程同样重要,因为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训练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这个环节能放手让学生探究一下,也许课程展现出来的生成就多了。这样是不好控制场面,不过也应该会更精彩。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与策略。在小学数学的知识领域,有些内容要采用接受式教学。如最原始的数学概念:自然数、直线、射线、有关计量单位等等。在这些知识领域提倡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小学阶段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学习是并存的,虽然采用探究式学习比其他方法更费时间,但随着年级的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比例是逐年级提高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反思获得结果的过程,总结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2011-7-4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篇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实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实录

谢桥中心小学:任秀丽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后续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通分的知识准备,在学习本课时,只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计算时首先要把它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要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分数与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算理,只是停留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的话,就不能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探究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见课件1)

教学流程: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图见课件)

学生口答

师:如果想把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起来,你认为哪两个可以合并?算式怎么列?(课件显示问题)为了方便交流,把八个图形标上号码(课件显示编号)

11生1:我认为2号图形和3号图形可以合起来,算式是2 +2 。

师:你们同意吗?

生2:好象2号图形和3号图形不可以合并,因为他们的单位“1”不同。 生3:一个是圆,一个是长方形,不可以合并的。

1师:2号图形和3号图形的单位“1”不同,一个表示的是圆的2 ,一个表示的

1是长方形的2,所以这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42生4:1号图形和6号图形可以合并,算式是9+9

„„

师:8个图形,组成的4道算式,仔细观察,如果让你来分类,你可以把它们分成哪两类?(课件汇总学生所列出的四组图文式)

生:我按分母是否相同,把它们分成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类后的课件。

师: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数),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

31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说说如何计算 +呢?能说说88

你的计算理由。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呢?

31生1:8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3份,8 也表示把一个圆平

4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3份加1份,就是4份,也就是8 。

师:我听明白你的话了,两个分数都是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

11114相等的,都是8, 3个8 加1个8 ,就是4个8 ,也就是8 ,是这个意思吗?(课

件演示)

生:是的,每一份相同,然后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师:说的非常好!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分母不变,只要把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4师:8是最简分数吗?

1生:不是,得约成最简分数2。

师:所得结果如果不是最简分数,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

42师:和同桌说说9+9应该如何计算以及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那其他2个算式可以这样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生: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分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分数单位不同)

师: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我们一块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知展开

1、探究算法

12师: 2 +5 应该怎样计算?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独立完成,愿意和同桌分享你的智慧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生:我是先通分。

师:能把你的通分过程告诉大家吗?

152=10

245=10

师: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的。

师:通分之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分母变了,也就是分数单位发生了变化,分数单位变了,表示分数单位的个数自然也发生了变化。那现在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呢?

1生:他们的分数单位都是10,

师:如果让你图把我们的这个思考过程画出来,你打算怎么画?

1生:把那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2 就相当于这样的5份。再把这个长方形

21119平均分成10相当地这样的4份,5个 加4个 就是9个 ,也就是 510101010 。

(随着学生的讲解,课件演示操作过程和算式。)

师:刚才我看到下面的同学也有做图来探究算法的,你们是这样的思路吗? 生;是的。

师: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题目,可是大家看屏幕,难道每做这类题,都要先把通分过程写在下面,上面再写算式吗?

生;比较麻烦。感觉把一道题分成两部分来做了。

师:其实通分的过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这个过程可以直接写在我们的脑子里或者草稿纸上,通分的结果直接写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了。(教师黑板上板书完成的过程)

12549板书:2+5=10+10=10

师:回忆一下整个解题过程,谈谈我们是怎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

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来计算。

板书如下:

通分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转化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预设二:

生:我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进行计算的。

板书:分数转化为小数。

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算法。

12学生口述,教师板书:2 +5 =0.5+0.4=0.9

1师: 0.5的计数单位是什么?0.4呢?( 10 )

师:计数单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课件显示)

师:能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不错的方法,老师把你的算法写在黑板上。

(对照黑板上的两种算法进行小结)

小结:刚才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先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再进行计算。两种计算方法,都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都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2、优化算法 11出示:+ 23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反馈:

生:我是用通分来计算的。(过程略)

师:有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计算的吗?为什么不用?

生:除不尽。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异分母分数加法都可以转化成小数来计算的。那哪种方法一定能够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问题?

生: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3、研究异分母分数减法:

(1)、导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验算的好习惯,你打算怎11样来验算+这个题呢? 23

生;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

师: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51板书:6-2

学生尝试验算。

(2) 交流汇报。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呢?(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板书计算过程)

师过渡:异分母分数相减,也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3) 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都会做了,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吗?(出示完整的计算法则)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应用练习:

1、填空

2、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看得又对又快!(时间2分钟)

2、见课本P81页的2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19师:我知道我们全做对的同学占全班的23,那你们知道我们有错的同学占全班

的几分之几?生、

4生:23。

师:怎么计算的?

1923194生:1-23=23-23=23(教师板书)

3、比较题:

师:瞧大家学的这样热闹,贝贝和欢欢也来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了, 课件出示:

3196155 + = +842424=24=8 (贝贝)

31325 + =+ =(欢欢) 84888

师:看了欢欢和贝贝的解题过程,你想说点什么?

生1:贝贝通分时,没有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所以后面还得约分。 生2:欢欢最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教版小数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51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