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

2016-01-11 10:25: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一:中考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题集(含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一:中考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题集(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材料探究题

一、解题: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解题技巧

1、感知理解材料

即看懂所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这是做材料探究题的基础。只有理解材料,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理解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和深刻。如山东省威海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15字以内):

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高出7厘米、1分米。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2005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做这道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这道题中的材料的内容是关于7至18岁城乡男女身高体能方面的内容,分别是2005年2000年的数据,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才能得出结论。

2、分析比较材料

一般情况下的材料探究题都会出现好几个材料,或出现几个参数,而这几则材料之所以放在一起,这之间一定有关系的,有的时候可以是并列的关系,有的时候是因果的关系,做题时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发现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因果关系等。将这几则材料或几个方面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参数和参数之间的不同点,从而用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或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出材料中的规律或作者的态度。

如上面的一则材料探究题:就应将材料中的数据作一个比较,将2005年的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能情况和2000年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能情况作比较,可知都是关于学生的身高和各项体能的相关情况,这是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还可知,2005年2000年相比,数据有变化。再如广安市2007年中考题: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这个统计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2)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这是关于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通过人数上的比较就可以知道,阅读卡通画的人数

和百分比最高,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和百分比最少,由此可见,大多数初中生课外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做这一类题目要善于比较,善于发现最大的数值和最小的数值,以及数值之间的发展变化等。完成了图表得出的结论,那么对同学的建议自然就是建议同学多看文学名著,这也是命题人的意图。

3、概括归纳材料

归纳即把捕捉到的规律,得出的材料的共性问题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述出来,对之间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的信息进行概括。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还要求观点全面,不能仅写出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样就会有失偏颇。如果是几则材料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的,我们也应该从正、反两个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山东威海市学生身高体能情况的材料探究题,如果仅归纳出学生身高的特点,或仅归纳出其中一年的情况,那么归纳就不够完整全面。

当然这三个步骤也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三、导析导练

1、镇江市2007年中考卷第六题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解析: 这是一道单纯的文字型的材料探究题,材料有三个。首先读懂内容,理解每一则材料。

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的主要简述了青少年对一些迷信感兴趣,材料二主要简述了网络迷信的内容很多,材料三主要简述了设立“世界读书日”,呼吁青少年多读好书。然后再将这三个材料作一些比较,看材料之间有哪些联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这三则材料比较后,可以知道,这三则材料都和迷信、青少年有关,能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概括出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从材料三中提炼出整改措施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后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总和起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归纳,那就是这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了,信息全面而简洁。

2、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中的材料探究题: 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

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 。

解析: 这是一道图表型的材料探究题,而且将这个材料探究的内容放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但只要能够对这个图表能够理解、分析、归纳,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观察上图可知:图表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事业成就的由小到大,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在其中的不同的作用。再通过比较可知:记忆能力的作用是越来越小,理解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是基本不变的,而创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最后将这些通过理解比较得出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3、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材料探究题:

下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标志、实物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请你认真研读和探究,从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印形图案好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人型,潇洒飘逸,充满张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融入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解析: 这是一道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材料探究题,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理解文字的内容,还要正确读取图片的相关信息,但是这一道题探究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即探究这几个材料的共同点。首先,理解材料,这几则材料都和奥运的知识相关,再比较分析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将之归纳一下,就是: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征,会徽标志中的印章,体育图标中的篆字,火炬形象中的祥云等,火炬接力标志中的凤凰都是相同的。

4、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解析: 这是一道单项探究题,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题图, 并且认真把握题干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角度。此题的要点在于“如 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应该到图中找

到与“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组织语言明白表述。

四、实战演练

【练习一】

1、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探究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

材料一: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军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 月17日,德军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灭,损失官兵近150万人。(2003年常州市中考题)

2、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3、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选自《心理学》)

②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选自鲁先圣《信念的力量》)(2003年常州市中考题)

4、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摘自《植物界的猎手》(《中学生知识画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6、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7、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牛头羚个头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捷。如果数十万只牛头羚齐心协力干某一件事,那是非常危险的。但猛兽袭击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慌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

猛兽也和牛头羚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惊扰其他牛头羚——绝大多数猛兽都没有过量储备食物的习惯。

8、下列有关资料,从中你能看出苏州园林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拙政园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台

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②网狮园以池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周亭阁造型秀丽,石板曲桥,低矮贴水,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③环秀山庄,假山座座,池水湾湾,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厅;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④怡园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

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⑤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林北面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9、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10、阅读下面的几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2)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3)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11、阅读下面的几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

立奖学金。

12、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你能的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青岛、烟台附近海岸是山东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当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来灌溉。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粮食高产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没过几年,所属莱州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抽到比海面还低十几米,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内侵蚀,所到之处一片荒芜,原来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13、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

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

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最后的野马,后又进行过航空调查,但无果而终。

材料二:中国野马被偷猎至欧洲各国圈养的,不断繁殖后代。但圈养普氏野马比野生普氏野马腿变粗2—3公分,体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马繁殖中心引进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马“准葛尔1号”因肥胖死于难产。 国际野马组织提出“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并积极实行。1986年我国引进第一批野马共18匹。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性放野。由“准葛尔11号”头马带领,放出27匹到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荒漠。放野过程中死掉3匹,五个多月后收回剩下的24匹。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相信在国内外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马保种、扩群和恢复原始野生种性等工作将大有希望。

14、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班会课上,班长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了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根本没这个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15、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获得的启示:

16、阅读下面的几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材料二: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材料三: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立奖学金。

我的发现:

17、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历练后的飞翔》),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2004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

18、阅读几则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①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萤火虫》)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

③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中国环境危机报告》)

④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时事报告》)

⑤“哗——”的一声,鹭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举起照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了。(《同在蓝天下,人鸟相与欢》)

结论:

19、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佚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佚名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

20、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佛辍学,后来成了世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最多不超过3个,这样他们与此奖擦肩而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探究结果:

21、请你把以下两个故事联系起来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故事一: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过来,照常理,他应该毫不犹豫地卧倒。当他发现离他四五米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时,他并没有立刻卧倒,而是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压在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的泥土落在他俩身上。他俩抬头一看,惊呆了,刚才上尉所处的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

故事二: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让兄弟俩不堪重负。他们只好左右手换着拎,忽然,大哥停下,从路边找来一根扁担。将两行李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反倒觉得轻松许多。

我的发现:

22、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二: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材料探究题(含答案解析)

材料探究

1. 【2013·北京市】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 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 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 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 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X k B 1 . c o m 主要信息: 10.《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 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 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 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 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 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 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 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

11.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 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 过15字)(2分)

副标题: 【答案】 9、【解析】提取主要信息。难度比去年略高,信息阅读量大,要求的信息点多。 答案示例: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 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远远低于故事片的产量),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0、答案示例:

①精心选择主题 ②独有饮食文化展示 ③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 ④情感传递性强

⑤文化认同感强 11、【解析】拟标题。难度大,要求把握整体材料,侧重考查纪录片的核心意义。 答案示例一: 体验中国独有文化 答案示例二:

见证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

2. 【2013·湖北黄石】

25.综合性学习(10分)

我们曾在八年级探究过“莲文化的魅力”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大家也许被莲花的出尘芳姿所吸引,而忽略了那田田可人的叶子,现在,我们九年级(3)班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⑴【积累知识】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2分)

⑵【才艺展示】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2分)

⑶【探究感悟】古人咏叶常以“木叶”替代“树叶”,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列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3分)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3分)

【答案】25.(10分)

⑴【积累知识】示例 叶落归根 叶公好龙(2分)

⑵【才艺展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只是翻译诗句给1分,画面上有诗句的背景,如交代时间、人物、事件才给2分) ⑶【探究感悟】

⑷【实践运用】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前问2分,后问1分,共3分)

3. 【2013·湖北十堰】

8.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

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

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

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答案】个人乃至整个民族”0.5分,只答个人或民族不得分。)(2)①示例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示例二: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1分,符合标语要求即可。要求根据材料,从“多读书,常读书”和“读经典”两方面的任一方面拟写,否则不得分。)②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2分,语

言得体1分;突出活动主题1分。)

4. 【2013·湖北武汉】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在全国各地打造“城市形象”的背景下,武汉市积极投入其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武汉的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为“武汉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现在准备开始搜集资料,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查项目。(2分)

18.下面是某小组在调查武汉市的交通现状时整理的资料,请你充分利用下面图表包含的信息,针对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用简明的语言为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4分)

资料一:影响市民快捷出行因素的调查 资料二:解决交通问题措施的调查

19.在“维护交通秩序,提升武汉形象”的活动中,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当绿灯已转为红灯时,一个阿姨牵着孩子准备横穿马路,你认为这么做既不文明又很危险,就拦住这位阿姨说:“ ”。阿姨听完后微微一笑,停了下来。(2分) 【答案】

17.示例:①电影院的卫生状况;②公园的垃圾回收情况;③购物广场的保洁状况 18.此题针对“影响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道路拥堵”,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19. 阿姨,您这样闯红灯多危险啊!红灯停,绿灯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对您和孩子的生命负责,对父母的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啊! ”

5. 【2013·湖北咸宁】

7、综合性学习。(5分)

学校开展一次以“看漫画,学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并根据它下面的提示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漫画的寓意。(1分)

(2)你的表哥能力很强,但他在公司里职位很低,一直不被重用,内心感到很郁闷。这时如果要你劝劝你表哥,请你想想应该怎么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引用一句俗语)。(2分)

(3)学校要举办一次漫画展览,请你从寓意、构思等角度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推荐语。(2分) 【答案】7、(1)大材小用(1分)

(2)示例一:表哥,我相信你确实有才,是千里马总有奋蹄的一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真正的人才总有一天会受到重用的。

示例二:表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你是个人才,总会有你施展才华的地方。(2分。意思相近,语句通顺,能够运用比喻修辞或引用一句俗语即可)

(3)示例:我推荐这幅漫画,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砍掉一棵参天大树,只是想做一双小小的筷子。警示人们要物尽所值,不要大材小用。(2分。从构思、寓意等角度,结合画面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三:2013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精华试题1

2013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精华试题1

1.(2011•北京市)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今年来,北京市在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采取的两项主要措施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是什么。(4分)

【材料一】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对比表

项目

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

公共汽车运营车辆

全市交通投资

干线公路 2001—2005年 2006—2010年 114公里 18496辆 1050亿元 836公里 336公里 21548辆 2500亿元 3474公里 增长比例 194.7﹪ 16.5﹪ 138﹪ 22.5﹪

(数据来源:《北京市日报》2011年5月3日)

【材料二】

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从现在的336

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步行不到1000米就能到地铁站。北京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也将从29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中心城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将从2010年得40.1﹪提升到50﹪。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从现在的35﹪左右下降到25﹪,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保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零增长。

(1)主要措施: ① ②

(2)思路:

10.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乘车引导员、交通协管员和停车管理员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4分)

乘车引导员:过去,公交车五六分钟来一辆,现在一二分钟来一辆,方便多了。有的乘

客说,现在坐公交车上班比开私家车还快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坐公交车了。

交通协管员:十字路口这地方,以前车多得都走不动,要是赶上早晚高峰,车就更多了。

尾号限行后,这里的车流量小了,车堵得也不厉害了,只要不是高峰时段,

车辆可以较快地通过。

停车管理员:以前,停车费1小时2元的时候,车多得都停不进来,排到马路上,影响

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停车费改成15分钟2元后,来停车的少了,司

机停车的时间也短了,停车位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1)说明: ①

(2)结论:

1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将下面研究报告的题目补充完整。(3分)

题目:关于 的研究报告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红香蕉苹果可以长时间保鲜的原因。(5分)

【材料】红香蕉苹果是我国苹果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很不耐贮存,采摘后在常温下很快就衰老变质。在冷库贮存,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苹果的硬度变小,虎皮病严重,质量大为下降。而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其硬度、主要营养成分、色、香、味及外观都不会有显著变化。

【答案】

9.(1)主要措施:①发展轨道交通 ②提高公交车运营能力(2)思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小客车和公务用车实施限制。10.(1)说明:①公交车密度加大,乘车人增多 ②尾号限行后,车流量减少 ③停车费上调,停车数量下降 (2)结论:市政府治理道路交通拥堵见到成效11.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及取得的成效19.答案示例:红香蕉苹果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可以长时间保鲜,是因为γ射线具有可以发射出能量、穿透能力强的特性,因而,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可以杀死寄生在苹果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

2.(2011•福建省三明市)

1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我(鲁滨逊)尽量自勉自慰。我把当前的祸与福一一加以对比,以使自己知足。

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借方”和“贷方”,把我的幸运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客观地罗列出

来:

(1)鲁滨逊当初流落荒岛时,“孤苦伶仃”“与世隔绝”“无人交谈”,而“星期五”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境况。请简述“星期五”被解救的情节。

(2)鲁滨逊在逆境中的“自勉自慰”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17.(6分)(1)示例: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后的一天早晨,(1分)鲁滨逊看见一伙野人要吃两个俘虏,他带着枪和刀冲上前去,解救下其中的一个,(1分)并为他取名“星期五”。(1分)(2)要点:①乐观精神;②善于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③善于思考总结;④即便在最不幸的处境中,也可以从中找到希望。(3分,写出两点即可)

3.(2011•福建省福州市)

综合性学习。(6分)

在"走进家庭"主题活动中,请你完成两项任务。

(1)下面是主题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任选一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宣传标语补充....

完整。(2分)

标语①:家是小树成长的沃土 家是

标语②:家是洗忧涤虑的清泉 家是

(2)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蔡美儿"十不准家规"中的一条,准备60字左右的发言稿,简..

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在"家庭教育"讨论活动中交流。(4分)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属虎,因严苛教子被誉为"虎妈",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素菲娅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路易莎练小提琴,12 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蔡美儿为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列出家规"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我的观点和理由: 。

【答案】

8.(1)标语①示例:家是人生旅途的驿站 标语②示例:家是挡风避雨的港湾(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分) (2)示例①。我赞成“不准在外面过夜”的家规。因为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一家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示例②:我反对“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的家规。因为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生命需要善待,更需要尊重,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喜好和选择。(任选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内容正确占3分,语言通顺占1分,共4分)

4.(2011•福建省厦门市)

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6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 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 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

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 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

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 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

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 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 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

(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什么?(2分)

A.优美音乐 B.校园铃声 C.后山钟亭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

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2)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pī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

分)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

5.探究性学习(10分)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3分)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四:中考政治材料题与答案

中考政治材料题与答案

材料题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材料二:某县委、县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决定建设“工业园区”,以吸引投资者。由于资金短缺,竟违规在工薪阶层强行集资。凡工薪人员,必须按县政府规定的标准,在规定的时间交清集资款,否则后果自负。这件事引起了全县工薪人员、特别是收入偏低而工资又被拖欠的中小学教师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纷纷以写信、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向中央新闻媒体反映。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发展经济,法字当头”为题予以曝光。最后,县委、县政府撤销了强行集资的规定。

(1)忆一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想一想:“被集资”的工薪人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他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一权利?

(3)做一做:法治社会共建设,请发一条微博谈谈我们能为建设法治辽宁做些什么?【微博天下,你最多可以输入30个字】

答案: (1)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方式: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注意:依法享有和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表述为:不论我们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都应该而且必须是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

(3)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例答:宣传法律;为建设法治辽宁建言献策;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五:语文多则材料探究练习题及答案

多则材料探究练习题(教师版)

一、考点概述

所谓材料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文字、图片、表格)等,

要求我们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针对材料发表自已的看法。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主要考点:

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文字型探究性题目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一般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

词类题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运用题中的多则文字型材料进行探究题的题。

二、方法指导

例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美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1989年国会议员詹

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7年经济好转,也仅有133亿枚。

加州一位小学教师,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这100万个一

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决定设立奖学金,奖励品行兼优的学生。 答案:小事物照样蕴涵着巨大的价值。

例2: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1)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

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2)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

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答案:良好的习惯,会让人有更多的收益。(关心并做好份外事,益人又益己) 从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要善于发现几则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共性)

例3: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是出现在文明化了的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

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没有给予我们

什么。

材料二: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

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答案: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

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要善于发现几则材料之间的不同点(个性)

例4:阅读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在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

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

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材料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或促使同类植物构筑起

防御工事,或召唤捕食者来吃掉这些昆虫。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答案:植物都能对付动物;植物对付动物的方式不同:或主动进攻,或被动反击。

所以,我们要善于比较和分析,发现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矛

盾点,探求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而发现规律。

注意事项:

1.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

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就会有所发现。

2.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

写共性(相同点),再写不同点(个性)。

3.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进行一定的提炼。

4.写答案时,最好在前面加上序号。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美国、德国、日本在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高职教育均进入了稳定期,招生比例一般高达40%左

右。

目前我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仅占5%,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无锡已计划把高级技师

列入高层次人才,每月享受国家津贴。

苏州工业园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为园区输送

了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一次就业率为97.1%,82%在园区工作。

答案:一个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高级技工有着很好的就业形势,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份调查显示,《小燕子》、《小兔子乖乖》、《菜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成为成年人记忆最深刻

的儿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阳光。

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参赛的歌曲多是《你并不懂我》、《被爱捉弄》等成年歌

曲,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学生们的哄笑。就在成人歌曲在孩童间

广泛流行时,灰色的童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底下广为传唱。

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

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

答案:灰色童谣在学生中广泛流行且起到不良的影响。现在适合学生传唱的儿童歌曲很少,急需从

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

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位美国黑人出身寒微,为减轻家中负担,在一家汽水厂里当杂工,各种各样的杂活他都毫无怨言

地去干。一次一位工人打碎50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的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老板为节省人工要他去

干,他想发脾气,但一想,这也是他份内的活,就把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过了两天,他被提升为装瓶

部经理。后来他进了军校,衔领四星上将,官至欧洲盟军总司令,他就是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威尔。

在建筑工地上,三个工人在挖沟。一个每挖一阵,就挂着铲子说他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

个嫌辛苦,总抱怨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埋头干活,心里想怎样挖好沟让地基牢实。若干年后,第一

个仍在挖沟;第二个找了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取微薄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答案:只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和不懈地追求,就能获得回报,就能取得成功。

4.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对“方法”的发现。

某网站上发了个帖子:“假如你有100斤黄豆要卖出去,可现在市场上黄豆滞销,请问你有什么办

法把豆子卖出去?”

跟帖的网友纷纷支招儿,现列举三种如下:

第一种:把豆煮熟。如果卖不出去,就做成豆豉;还是卖不出去,就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第二种:做豆腐。如果做硬了,就卖豆腐干;做稀了,就卖豆腐花;实在太稀了,就卖豆浆;如果

豆腐卖不出去,就放几天,改卖臭豆腐;还是卖不出去,就让它长毛,改卖腐乳。

第三种:让豆子发芽。如果豆芽滞销,就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还卖不动,就让它再长大点,

卖盆栽,命名为“豆蔻年华”,这次卖的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出去,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

一次行为艺术创作,主题就是“豆蔻年华的枯萎”,以此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本回收;如果行为艺术

没人看,那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移栽入土,灌溉施肥,除草培育,几个月后,再去市场卖豆子……

答案:只要肯动脑,总能找到恰当的方法;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方法;没有卖不出的豆

子,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

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l%;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

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 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

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

2.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

3.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 设良好的环境,多读好书,从而抵制迷信思想

的侵蚀。

6.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71.9%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

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

材料二 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

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

材料三 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

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1.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愚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教育落后)且给世界增加了沉重的负

担。

2.贫困和愚昧严重困扰着非洲的发展,并给世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7.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答出三点即可)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

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

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

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

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1.人才多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2.恶劣环境的磨炼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全社会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

8.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

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

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

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

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

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

分)

共同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9.综合探究。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

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

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

(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2)示例1: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2: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

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10: 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的结果。

材料(1) 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 鸡、黄羊等已成凤毛麟角了。

材料(2) 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

材料(3) 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探究结果:这三则材料是说:①藏羚羊原来没有受保护,已被枪杀、乱逮所剩不多了。②藏羚羊生活习性——胆小,机警。③武警官兵已开始加大力度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藏羚羊生活习性也可改变,。 (现象)

最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得出这些结论: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习性已在改变。(本质)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六:中考语文材料探究课件及习题

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

私塾国际学府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七: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

济南六十八中学 吕洁

[教学目标]

1、了解探究题的特点及题型。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答实际题目。

一、新课导入:

近年来,材料探究题,成为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题型考查了学生整理和筛选、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强劲动力。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有畏难心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答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作好探究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认清我们的对手:

二、初探敌营:什么是探究试题

所谓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主要考点:

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三、深入虎穴:题型概说

探究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放在阅读或综合性学习中出题。按照题干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项探究题与多项探究题。

(一)单项探究题

如: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这是一道单项探究题,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题图,并且认真把握题干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角度。此题的要点在于“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应该到图中找到与“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组织语言明白表述。

参考答案:①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入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等艺术形式; ②作品主体部分又似汉字篆书“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

③传递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礼仪之邦的友好、真诚与热情。

(二)多项探究题

这类探究题由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几则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关、或者相反(对)。 如:请根据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的发现。①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朱熹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两则相反的材料构成的探究题。

多项探究题虽是几则材料放在一起,实际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去表述的。如上例探究题的中心话题就是:客观环境与人的关系。

你能发现下面几则材料的中心话题吗?

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的结果。

材料(1)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成风毛麟角了。

材料(2)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材料(3)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

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是的:(1)藏羚羊原来没有受保护,所剩不多了。(2)藏羚羊生活习性。(3)政府已开始加大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力度。

仔细阅读提供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可以引起一些思考:材料(1)中的“凤毛麟角”与材料(3)中的“成群结队”、(2)中“性怯懦机警”与材料(3)“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数量、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

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

这种多项探究题,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材料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两种情形:另一种情况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如: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四、手到擒来:探究题解题示范

1.学生尝试归纳答题思路:

通过上面三道题的解答,联系你过去的解题经验,请试着归纳一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2.结合例题明确答题思路:

例题: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第一步,审清题目,概括材料大意。

探究题的题干,文字量一般比较大,只有在众多的文字中摄取有效信息,才能掌握答题的主动权。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

以上四则材料,可概括为: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二步,理清关系,确定中心话题。

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整合,理清各材料之间的关系,同中求异,异中寻同,进而提炼出中心话题。在这过程中,便能明白这些材料为什么组合在一起。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可以从题干中寻找一些有丰富内涵的关键词或疑问点进行探究,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中,材料①与②是人与资源的关系;材料②与③是资源与利用的关系;材料③与④是无节制的开发与造成的后果的因果关系。理清了各材料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这四则材料其实就是提出了“人与资源的关系”这个中心话题。

第三步,围绕话题,进行总结归纳。

根据题目要求(包括字数)进行总结归纳,需要替换地进行替换,需要综合地进行综合。在总结中,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归纳中,寻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把探究出的结果、提炼出的观点,用恰当完整的表达出来,语言要简明连贯。

从例题所举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

五、实战演习

精选典型题目,学生运用答题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完成后交流明确答案。

1、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浙江绍兴市)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2、阅读以下材料,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华罗庚教授堪称数学权威,但也难免弄错一些问题。1955年,厦门大学的年轻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华罗庚的“它利问题”存在错误。陈景润经过反复验算,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于是他写了一篇有关论文,并附上一封信寄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学术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润的论文。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桂林市)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

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客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阅读文章,完成探究:历史题该怎么考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了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选自《读者》)

结合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两点即可)(2分)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做题)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把第三、四段材料补充完整:

材料一: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材料二:重点中学竞争尤为激烈,帮助同学解答难题至少半小时,使自己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时间受到耽误。孩子问:我要不要帮助同学?帮还是不帮?难题是:教孩子助人为乐,还是不惜一切在竞争中胜出?

材料三: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车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学校门口豪华私车令孩子们侧目,父母占有的社会地位、物质资源的不平衡,会不会引起儿童间的不平等感?

孩子问:坐自己家的车上学有什么错误,送还是不送?

难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结束语。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八:(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题型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

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

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附原文:《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

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 (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

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

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例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

,不计结果”

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

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

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

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

7.2+2000年20.4—20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16个字)

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巩固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九:公开课:综合性学习复习----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

综合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一、考试要求

1.能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2.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复习目标

通过对本块知识的集中复习,培养我们的能力,能够在给定的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复习内容和思路

综合性学习这类试题的特点在于引导我们开动脑筋,在占有给定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探究

发现,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解释: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我们要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应考策略的掌握

难点:解题技巧的运用

五、复习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探究题的特点及题型。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答实际题目。

【课前准备】

(1)综合性学习课件

(2)综合性学习课堂资料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脑筋急转弯)三名乘客乘坐一个热气球准备到某地旅行。半路上热气球出现了故障,需要扔下一个人才能继续安全飞行,否则就会坠毁。假如说三名乘客分别是胡锦涛、奥巴马、语文老师,扔下谁好呢?

答案:把那个最胖的人扔下去。因为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要考虑的不是身份而是体重,关键是要减轻热气球的负重(压力)。

2、2011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纲要求: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清楚、连贯地阐述。

2011年中考综合性学习命题方向解读:提供材料作探究

二、解读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

所谓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

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

三、题型概说及训练

(一)、阅读下列几则材料,联系实际,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命令水手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一寸寸下沉,猛烈的风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材料二) 在某山区一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材料三)热气球上扔下那个最胖的人,就又能安全飞行。

概 括 分 析:

材料一: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得更稳了。

材料二:导游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

材料三:热气球减轻压力后,就能够继续安全地飞行了。

探究结果:人生的某些时候,需要给自己增加适度的压力(背负上责任),而有时候则需要适当地减轻压力,才能稳步前进。

解题思路:读比材料,寻找异同或因果。概括分析,把握要点找突破。细研材料,整合信息广开拓。联系实际,简洁连贯写结果。

(二)、认真观察《三代人赶集》的一组漫画,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这是一道读图探究题,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题图,并且认真把握题干的内容,来确定答

题的角度。此题的要点在于““如何理解三代人赶集方式的变化”,

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应该到图中找到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组织语言明白

表述。

板书设计

材料一:爷爷 肩挑 原因:

材料二:父亲 车载 变化

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三:儿子 上网

参考答案:(1)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时代在前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3)农民的生活观念在日益更新;(4)科技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我的结论:

我的看法: (100字

内)

【答案】结论:学生或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高中,而不愿读职业中专,希望进入社会的则更少。

看法:示例:我认为读职业中专挺好的,职业中专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而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这是一大特点。另外读职业中专国家有补贴,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读表表述题答题指导

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①注重整体阅读。②关注数据变化。③注意全面分析。④简要归纳概括。 四、课堂训练: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问题。

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结论: 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

级为此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不超过60字)

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一: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远比喜欢革命歌曲的学生多;示例二: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比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少得多;示例三: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更多

示例一:支持。有人做过试验,听音乐的植物长得更好,事实上,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示例二“反对。一心不能二用,音乐容易让人分心,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注意力必定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示例三: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或肯定。有的人听音乐会分心,有的人听音乐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概而论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中考突破》P43-44页1-5题、课堂学习资料练习(见下)

本课时作业

1、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探究的结果:

2、下表是某网站对1000名不同年龄段学生通讯方式的调查,请你仔细阅读此表并写出从表中你得到的两点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漫画《“外向型”乘客》,按要求做题。

(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请指出漫画的含义,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内容: 看法: 含义: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篇十:语文材料探究题解答套路

语文材料探究题解答套路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近几年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材料(文字或图表)探究题纷纷出现。这种试题多以“单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形式呈现,要求对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从中有所发现,最后写出自己探究的结果。

对这种材料探究新的考试题型,我们该如何去解答呢?下面我们以2005年重庆市非课改考区语文中考试卷中的一道材料探究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题解析] 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解题第一步:解读材料 归纳要点 。三则材料都取自文言经典名篇,首先应结合所学文言知识,读懂句意,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出各则材料要点,使材料变得简洁、清晰。这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基础。三则材料的要点可以归纳为:(1)人与人之间应像兄弟般和睦相处;(2)主张“天下为公”,不亲疏关系,全社会应亲如一家;(3)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一幅和平、安宁的图景。

解题第二步:整合比较 发现共性。归纳出材料要点后,把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选、提炼,从中概括出共性。如果几个材料要点是对立的,可以把其中的异同点各自加以合并、归纳,概括出相对的两方面的共性。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则材料要点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和睦友好,安宁团结。

解题第三步:联系现实 生发观点。 发现出了材料之间的共性,结合题目中“联系社会实际”的解题提示,就很容易联想到当前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热门话题,由此会生发出许多的感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大家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安宁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社会成员之间应该如兄弟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解题第四步:组织语言 写出结论.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建和谐社会;用你我的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等。(能写出一点,语言简洁,意合即可。)

对于“单则材料”类探究题的解答,可省略第二步,相对来说容易些。掌握了探究学习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思考,努力去发现,养成探究的习惯,在考场上再遇到此类试题,解答起来就会感到容易了。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将你的探究所得写下来。

材料一: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火龙出水”、“神火飞船”和“一窝蜂”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

材料二:美国火箭学家郝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电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绑在椅子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根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材料三: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稳步发展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中国人民拥有漫长而卓越的“飞天”探索历史。②中国探空探索技术

取得巨大成就。③从古代到今天,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了不懈的太空探索,一步步走向辉煌。

2、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摘自《植物界的猎手》(《中学生知识画报》)

材料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植物形成了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2)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

真正的弱者。(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3、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探究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

材料二: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军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 月17日,德军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灭,损失官兵近150万人。(2003年常州市中考题)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战争将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②美军可能在巴格达城外长期受阻

终被击溃;③美军也可能在巴格达陷入巷战而遭受重大伤亡。(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4、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及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最后的野马,后又进行过航空调查,但无果而终。

材料二:中国野马被偷猎至欧洲各国圈养的,不断繁殖后代。但圈养普氏野马比野生普氏野马腿变粗2~3公分,体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马繁殖中心引进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马“准噶尔1号”因肥胖死于难产。

国际野马组织提出“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并积极实行。1986年我国引进第一批野马共18匹。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性放野。由“准噶尔11号”头马带领,放出27匹到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荒漠。放野过程中死掉3匹,五个多月后收回剩下的24匹。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相信在国内外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马保种、扩群和恢复原始野生种性等工作将大有希望。(摘自《自然与人》)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历史上我国有大量的普氏野马,由于人类没有积极保护,造成野马

濒临灭绝。如今人们意识到并采取了保护措施,进行积极的尝试,但圈养繁殖的比野马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材料二: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材料三: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2.家长要培养孩子

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3.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的任性。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材料二: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 7、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

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

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8、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牛头羚个头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捷。如果数十万只牛头羚齐心协力干某一件事,那是非常危险的。但猛兽袭击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慌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

猛兽也和牛头羚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惊扰其他牛头羚——绝大多数猛兽都没有过量储备食物的习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 9、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青岛、烟台附近海岸是山东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当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来灌溉。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粮食高产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没过几年,所属莱州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抽到比海面还低十几米,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内侵蚀,所到之处一片荒芜,原来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发展要同时考虑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要有长远目光②环境一旦被

破坏要恢复很困难③环境保护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10、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一;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材料二: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只要勇于追求,努力实践,就会取得成功。(能有独到的创新见解,

并言之有理有据则更好)。

1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华罗庚教授堪称数学权威,但也难免弄错一些问题。1955年,厦门大学的年轻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华罗庚的“它利问题”存在错误。陈景润经过反复验算,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于是他写了一篇有关论文,并附上一封信寄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学术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润的论文。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从华罗庚角度:1能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端权威架子,正视

自己错误;2善于发现、培养、重用人才。

从陈景润角度:1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在班门弄斧;2提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

12、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

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13、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贪婪者必定没有好下场。②没有标志的陷阱才是最致命的。③安

逸的生活让人忘记忧患,最终导致死亡。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 2015中考语文材料探究 中考材料探究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与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60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