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

2016-01-11 10:27: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 ...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李义顺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法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准确而迅速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知道整时。 4、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点:

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准确而迅速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复习难点:

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课时安排: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二:人教版新课标2012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的教材分析

《总复习》教材分析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单元总复习中的内容。此单元包括了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相关内容的复习及练习。其中,20以内数的加法及不退位减法是本册教材中所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是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要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乃至更大范围的加减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其作为复习重点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安排。一方面,教材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的加减法计算式题,形成有规律排列的加减法表格,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更高层次地再加工,从而加深对算式的理解、扩大算式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水平的提升,为继续学习加减法计算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此次整理复习,虽不是学生第一次经历,但却是一年级学生对所学全部加法算式进行全面整理复习的第一次。教材不仅通过行、列间数的有序结合、排列,突出了加法算式的构造过程,还渗透出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美。相信学生在经历了这次活动之后,也会耳濡目染地学到一些相关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方法。另外,教材还通过设计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材分析

本册书在 “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认识图形(立体)》。在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体系中,这一内容正是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的拼组(平面)”的基础、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基础、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的基础、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基础、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的基础、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基础、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乃至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圆柱与圆锥”的基础。《认识图形(立体)》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教材中通过三个练习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

直观感受,能辨认图形。并通过有趣的事、有趣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有趣,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几种类型的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数量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加减法的不同含义和算法解决问题,知道加减法的关系,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一下的数学学习接下来的学仍然是重点。本节课将对本学期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材P108第10题的问题情境,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把学生写出的算式分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所有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都没有离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对比总结中帮助学生建构“部分+部分=整体”的解题模型,而这一模型是用加法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模型。在列式计算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感受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反之和越小”的函数思想,为此把教材上飞走的鸟由图上的9只改为8只。

接着利用补充的停车场停车问题,借助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复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连加与一步加法的对比,连减与一步减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连加和连减实际上也是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他们的解题模型都是对“部分+部分=整体”的一次扩充应用。

练习中设计了两人同看一本书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举例、画图等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从相等的整体中去掉的部分越少,剩余越多”的函数思想。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复习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构“部分+部分=整体”的解题模型。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函数思想。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材分析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例6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解决问题的整理与训练。它既是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求整体、求部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后面灵活运用整体部分关系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复杂排队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题图,在本册教材中的例6主题图以“学生排队”为情境,由学生自主解决中间间隔多少人。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够运用“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排队中的间隔问题。

例6的教学与主题图中的情境紧密相连,最后的一些练习也都在图画的情景中完成。这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图的形式支撑从而是问题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沟通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图形表征便于学生能用最原始的“数”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活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便于学生为画数学图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纯粹从推理计算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想到用画图架起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三:2015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1-20的各数)

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①、读数。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

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 写作:12 二十 写作:20

十六 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

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十位上的“1”表示“1

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

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加号

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

“”

?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 ”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读数、写数。

) ( ) ( ) ( ) 问:通过20以内数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什么?

2、数的顺序。

问:还缺少哪些数? 11 13 15 17 19

问:看到这些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问:①、在从左数的第3只小动物下面画“√”。

②、把右边的3只小动物圈起来。

问:3只和第3只有区别吗?为什么?

2、比一比。

( )个 ( )个 ( )个 ( )>( ) ( )<( )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在“<”或“=”。

-5+++2、按照数序排列下面的数。

( )>( )>( )>( )>( )>( )>( )>( )

3、相信你会填。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1里面有1个( )和1个( )。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12个一组成的数是( )。

(5)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 )。

(6)我是13和18中间的数,我可能是( )。

4、写数。

( ) ( ) ( )

5、看数画珠子。

6、看图列式。

= =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书106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4、5、6、9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3、激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转盘和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10以内数的加法:

主要是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

二八二八手牵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2、20以内进位加法:

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四:2016-2017学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五: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

课堂练习题

第一课时 总复习(1-20的各数)

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①、读数。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

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 写作:12 二十 写作:20

十六 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

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十位上的“1”表示“1

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

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加号

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

“”

?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 ”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读数、写数。

) ( ) ( ) ( ) 问:通过20以内数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什么?

2、数的顺序。

11 13 15 17 19

问:还缺少哪些数?

问:看到这些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问:①、在从左数的第3只小动物下面画“√”。

②、把右边的3只小动物圈起来。

问:3只和第3只有区别吗?为什么?

2、比一比。

( )个 ( )个 ( )个 ( )>( ) ( )<( )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在“<”或“=”。

-5+++2、按照数序排列下面的数。

( )>( )>( )>( )>( )>( )>( )>( )

3、相信你会填。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1里面有1个( )和1个( )。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12个一组成的数是( )。

(5)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 )。

(6)我是13和18中间的数,我可能是( )。

4、写数。

( ) ( ) ( )

5、看数画珠子。

6、看图列式。

= =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书106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4、5、6、9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

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3、激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转盘和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10以内数的加法:

主要是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

二八二八手牵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2、20以内进位加法: 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1 + 2 = 13 13 - 2 = 11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六: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解决问题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七:人教版新课标2012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重难点突破

1.通过对所学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的相关计算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重点)

突破建议:

借助表格中算式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排列规律,借助算式间的知识联系,通过同学间抽取算式说结果或抽取结果说算式游戏地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通过复习整理,在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了解一定排列规律的前提下,借助“拓展提升”中第二题“在○里填上﹥、﹤或=”的练习,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

计算找到结果进行比较,还能够利用算式间的差别及联系不用计算就能进行比较,从而提升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正确得出结果(难点)

突破建议:

教学中,借助表中所给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借助规律完成20以内加法表的复习整理及借规律找规律。

学生自主完成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算式的整理与复习。 借助“拓展提升”中第三个开放性习题的设计,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反馈,在评价与对比中,引导学生遇问题要学会观察、有序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立体图形复习课》重难点突破

一、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重点)

突破建议:

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所学图形的特征确定立体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通过找一找的游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熟练辨认这些图形。

二、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难点)

突破建议:

借助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有效的追问和辅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数图形的方法。

《解决问题复习课》重难点突破

1.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重点) 突破建议:

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有序观察图片信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照观察的角度不同,把整体按照位置、大小、特点分为不同的两部分,依据不同角度所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难点) 突破建议:

通过把算式进行分类再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所有加法算式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

算式是把一个数分成两的运算。

学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归属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来。

教学中把“飞走9只鸟,改成飞走8只”,由此得出一组“8+( )”的算式,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感受到“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加的数越大,和就越大,所加的数越小,和越小”的函数思想。

在练习中通过两人同读一本书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举例等方法感受到“从整体中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去掉得越少,剩余越多”的函数思想。连加、连减实际上是对这一解题模型的一次扩充。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重难点突破

1.在解决排队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

突破建议:

在解决问题中重视两次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漏数加上”的模型。

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题中叙述顺序画图:

即先画1只小兔

然后再画左边的4只, ,

, 最后再画出右边的6只

最后可以采用数的方法得到11只。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4+6+1=11(只)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使复杂的问题变成直观,促进学生的对问题的思考,理解4和6里面都没有1只小兔,因此要加上1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建立“重复减去”的模型。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下图,帮助学生理解何要减去1的道理。

通过直观画图,在交流和辨析中理解被重复计数的要减1的道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斑马被重复计数了2次,所以要减1的道理,为后面辨析出两种类型做好铺垫。

2.辨析何时需要加1,何时需要减1(难点)

突破建议:

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采用学生的图为教学素材,在分享和读图中,让学生清晰辨别什么情况要加1,什么情况要减1。还要依据图追问:为什么这样画图?你是怎么想的?从文字中哪个词语得到信息的?这样画图表达了哪条信息?让文字与图意建立联系,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八:2016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解决问题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九: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图形与位置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篇十:2016学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解决问题PPT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相关热词搜索: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一年级上册拼音总复习 一年级上册总复习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一年级 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60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