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

2016-01-11 10:31: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一:泰安市中小学教研教学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一:泰安市中小学教研教学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

泰安市中小学教研教学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

——“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功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创新教研方式,发挥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作用,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项目。为搞好此项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实现三个目标:(1)创新教研形式,引领教研员及学科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要求,建立中小学教研新常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起开放的、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库,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2)打破传统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突显教研员作为“学科首席信息员”的职责与责任,加强教研员、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以泰安市云平台的广泛应用促进广大教研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加快我市云平台应用进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为好“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幸福教育。

二、活动主体

建立市县校三级学科核心组,形成由市、县、学校三级教

研教学管理部门构成的网络教研队伍,集中全市教研力量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1.市级学科核心组

市级学科核心组由市、县教研员和部分名师组成,市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学科核心组下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核心组,负责本学段学科核心组工作。

2.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由县教研员和区域内名师组成,县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学科核心组下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核心组,负责本区域本学段学科核心组工作。

3.学校学科核心组

学校学科核心组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长担任组长,在教务部门统筹管理下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具体参与网络教研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活动任务

按照“研究、研发、研讨、应用”的“三研一用”的工作思路开展活动,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课程资源开发

建立资源数据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学案)、微

课程(视频)、课件、试题试卷、实验设计、学法指导等,以及素材性资源和原创性资料,如个人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资料以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科教学资源。

按照“全员参与、学校开发、县级审核、市级推荐”的原则,在市基础教研室统筹规划下,按照以下流程开展活动:

第一步,市级学科核心组分配“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任务至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第二步,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分配“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任务至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

第三步,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在组长领导下,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开发,填写“资源清单表”(见附件),形成“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

第四步,学校各年级学科核心组组长将完成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上传至县(市区)级学科核心组;

第五步,县(市区)学科核心组学科教研员将各学校各年级上传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汇总后上传至市级学科核心组学科教研员;

第六步,市级学科教研员将各县(市区)学科教研员上传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传至泰安市云平台技术员,由云平台技术员提前一周公开发布,供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应用。

2.在线交流研讨

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以名师工作室为阵地,开展教

研论坛,组织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进行交流研讨;同时,由市、县两级学科核心组推荐教学热点前沿问题和有价值的教师日志,组织大家进行专题式、主题式、论坛式交流研讨。

3.资源推广应用

“基于学时的课堂资源包”在云平台发布后,各学校要作为集体备课和教学二次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进行学习研讨。同时要对资源包中的“同课异构”课例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推选出优秀课例,学期结束时汇总上报各县市区教研员。

4.打造区域特色

以“基于学时的课堂资源包”的创建,为师生“学习空间”推送资源,推动我市“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共同体”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形成我市“协同开发、三研一用、六步操作、以评促建”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全面展示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经验与成果,打造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四、组织领导

成立泰安市中小学“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分工局长任组长,由市基础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下设活动办公室,由市基础教研室副主任担任值周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活动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具体实施、专业指导、评价激励,确保该项工作正常有

序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五、制度保障

1.市、县级学科核心组值周制度

为确保“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正常开展,保证“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有效开发和同步应用,建立市级学科核心组值周制度,建立完善“提前两周分配任务、学校周内开发完成、提前一周审核上传应用”的运行机制,做好学时开发任务分配、集体攻关、资源打包、审核上传、推广应用等工作。

2.学校学科核心组研发制度

为提高“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研发质量,建立学校学科核心组研发制度,学校在市、县(市区)学科核心组统一组织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各年级学科研发团队,明确主创人员及职责要求,深入开展集体备课,研发形成种类齐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质量一流的“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展示学校的教研水平和群体智慧。

3.“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评价制度

为调动各学科“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评价制度。(1)开展“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网上展评活动,评选表彰“泰安市‘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优质课例”,与相应级别的优质课享受同等待遇,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2)将“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纳入教育督导和教学视导之中,作为各级各类名师、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二: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化资源应用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2261名学生,教职工80名。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学校三年内办学规模预计将达到36个教学班,学生将达到2700人以上。

学校已接入10兆光纤,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装备了60台电脑,生机比21:1。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教室10个,其中3个是专用教室,装备了7个教室,一年级5个班,二年级2个班。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各行政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共计38台,虽然没有达到人手一台,但这些教学设备对我校信息化资源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组织工作。

我校被自治区教研室确定为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学校后,五月份校长吴玉强参加了自治区教研室组织到南方考察学习,回来后,他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推进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学校领导小组,并任组长,参与制定了《彭阳县第一小学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二)、深入动员,加强活动的宣传工作。

六月月上旬,校长带来领导小组成员在银川参加第一次推进会议,,并

且在大会上作了《高位谋划 分步推进 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化资源应

用水平》报告。

开学动员大会上,传达学习了自治区教研室《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学校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要求以各组为单位,人人参与此项活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结合我校教师信息化资源应用的实际情况,以推进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学校契机,开展信息化资源应用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资源应用素养。

培训形式:

1、专业培训。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派试点学校管理员参加区级培训,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校本培训。由管理员定时、定点、对全校教师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交换式电子白板应用技术和宁夏数字化教育信息平台实名注册。

3、 互助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国培计划和教学实际情况,教研活动等自主方式进行自我或者同伴互助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在信息化资源应用过程中实际问题。

(四)、加强信化资源和各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归根到底是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服务的。因此,其最终必须要和各学科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其真正作用。

1,利用现成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充分利用宁夏教研工作平提供的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教师通过浏览资料、内容整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课件、撰写实用教案、寻找多媒体资料等。

2、开展信息化资源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有新进教师“亮相课”、中青年教师“评选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各教研组的观摩课,课堂展示中要突出信息化资源应用。并将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供做课教师课后自我完善。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使信息化资源应用落到实处。

3、开展不同形式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资源应用教学能力。具体包括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参加国培活动,鼓励教师利用博客、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五)、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如:对学科教师在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项目中所获得的奖项与成果给予奖励;相关政策和奖励向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倾斜;在学校内部定期进行课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资源等比赛,给教师以展现自我的机会等。

(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

通过信息化资源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校信息化氛围。

(七)、学生信息化资源应用

我校从三年级就开始有信息技术课,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将举足轻重的地步,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了计算机,他们不但掌握信息知识能力,还学懂得信息道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网上举办的各种活动。

(八)、管理情况

有完善的信息化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有专职管理人员,经常检查维护设备。

广大教师爱护设备,合理使用,目前这些设备运行情况良好。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硬件方面:

1、积极争取资金,从2013年开始由现在的10兆光纤增加到50

兆光纤。

2、力争上级投资建设学校视频播控室,实现全校会议(教学)

同步视频直播。

3、所有学生教室全部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

4、建设学生电子阅览室。

软件建设

1、继续充实所有学段的课件、文字、图片、图像、音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成具有实用性的学校网站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教科研网、图书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宣传学校,及时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 教学资源上传下载。家校互动(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情况,跟贴反映家

长的意见和建议等)。

2、实现电子交互式白板从教具到学具的运用;实现从演示工具到探究工具的运用。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继续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功能,将学校网站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主要平台。

(1) 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增强网站的应用性功能,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 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 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

彭阳县第一小学

2013.1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自治区教育厅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

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 员:

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

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

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

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

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

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

完善信息资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 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

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方案与预期效果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

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

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

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 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

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 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

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建设资源库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3)互动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我们设计制定资源库的框架结构,设计各版块的功能,设立:1)文本版块:教学设计、试题集锦、教师反思、学生作品等,发挥备、讲、反馈、反思的功能;2)课件版块:同步资源、主题素材、个性化个人资源等,发挥资源整合、支持课堂教学的功能;

3)互动版块: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发挥及时教研、专题研讨、师生互动,显示成长足迹的功能。以上各版块都具备在线修改,直接运行的功能,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行政管理板块,促进管理高效。

通过网络平台、校园网收发通知,布置工作,公布计划,使管理更加透明、快捷、方便,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同时生成动态的管理资源。

校园网不断更新,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展示,使家长们了解到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建立导向机制,利用课题引领,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

1、建立机制,规范研究。

学校为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的研究,启动建制行动,逐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机制。

确立以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制定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支持和激励。

专家介入引领机制,通过邀请市区各级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讲座,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以上机制,促使信息化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今后我们将不仅向大家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果,还将展示关于信息技术与班队会和德育教育整合的思索。

2、引进课题,整体推进。

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制定了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我校将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在课题引领下,以学校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再上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发和培训力度,努力让学生技术应用课程和智能机器人课程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抹亮丽风景。

3、科学管理,打造团队。

提升学校领导的引领能力。树立学校领导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的意识,创造培训机会,培养领导信息素养,在课程创新、资源管理、校本培训等领域的实施流程中提升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能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搭建网上博客、网下研讨发展平台,融入校本研修活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拓展学习能力。我校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

提高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

4、管理考评,促进使用。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建成以后,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使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管理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部分。人员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高效地开展。为此,学校针对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考评,通过建库共享资源,博客共享思想,带徒弟共同进步几方面,带动全体教师。

此外,学校还主要针对教师参与校园网站与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使用、整合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5、借助公司,保障有力。

(三)扎实有效,以点带面,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融于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共享、互动的交流平台。加强了电子政务,促进了校际、教研组的有效管理,搭建了新型管理空间。与此同时,建设了一支学习型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信息化建设,其本身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我们在推进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有科学的前瞻意识,又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五、保障措施。

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队伍建设。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层层落实,整体推进:通过不同层次人员的逐层深入,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力求日常化研究扎实有效;

注重挖潜,搭建平台:充分挖掘平台应用性、互动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功能,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空间,使教科研氛围更加浓郁;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四:“班班通”信息化教学综合应用方案

“班班通”信息化教学综合应用

项目建议书

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项目目标........................................ 2

三、建设内容........................................ 3

1.“多媒体教室”应用方案 ............................ 3

2.“移动网络教室”应用方案 .......................... 4

3.“教师信息化”应用方案 ............................ 6

4.“电子备课室”应用方案 ............................ 6

5. “课程资源中心”应用方案.......................... 8

5.1 区域课程资源管理平台 ............................ 8

5.2 专业基础资源建设 ............................... 10

5.3 本地资源定制开发 ............................... 12

1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1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提到“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 通过班班通的建设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推动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信息素养,促进基础教育快速、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二、项目目标

“班班通”综合应用工程不仅要解决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建设,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班班通”的教学应用问题,通过本方案的建设,必将实现如下目标:

1. 在“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及备课授课平台,提高现有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多媒体常态教学的效率和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建设“班班通”“移动网络教室”,为开展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全方位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日常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模式。

3. 为教师配备多媒体教学终端,为教师提供桌面型教学资源、资源整合、资源管理、教学备课和互动授课的平台环境,彻底解决教师的资源问题、备课问题、授课问题和进修培训问题,推进区域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4. 为学校电子备课室配备协同备课平台,通过对学科配套结构化资源,向教师提供个性化资源管理,以开放共享、协同合作为理念支持教师个人备课和教师间协同备课,为教师间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提高教师的学科水平与能力。

5. 建设区域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体系,通过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共享资源、整合区域特色资源,从而建立全市共享的课程资源保障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资源建设、管理、共享运行机制。

2

三、建设内容

1.“多媒体教室”应用方案

在已经建设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内引进“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平台”,从而解决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提高“班班通”项目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

“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平台”是集学科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备课、课堂演示及互动教学的可视化集成工具软件。该平台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系统地配置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配合所见所得的资源查阅、选取、播放和打包等功能,可帮助教师方便地选择素材,快速制作个性化的多媒体教案、讲义或PPT,也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播放,轻松营造生动、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多媒体常态教学的效率和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按学段分为高中版、初中版和小学版3个版本。

图1:“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平台”学科教学资源界面

3

图2:“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平台”备课平台界面

2.“移动网络教室”应用方案

“移动网络教室”是“班班通”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中小学探索研究实践新课程教学方式和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训的实验教室。区域教育局可选择部分实验学校建设“移动网络教室”,开展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实践,从而有效实施“特色兴校战略”。

“移动网络教室”重要建设内容是“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网络学案教学、教学检测反馈、网络互动讨论、课后作业指导等功能模块,以满足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课前课后学习指导、课堂互动反馈等凸显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的需要,全方位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日常教学行为,为全面、具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可操作手段。

4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2人,专任教师52人,是青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动漫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00多万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彻底实现了“班班通”,更新了50套高配置学生电脑,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

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潍坊数字化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

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己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农远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六:xx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

xx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总结

xx小学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人,专任教师45人。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电脑办公,接入了教育专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20多万元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光纤),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上课、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

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虎门教育办、东莞市教研网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学校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网络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

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七:活动记录参考文档

****中心小学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集中讲座活动

绍兴市斗门镇中心小学 ****

5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斗门镇中心小学举办的“提升工程”之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集中讲座活动。我校语数研修小组都聚在柯灵小学西301电脑室,聆听学校信息办主任孙军老师介绍简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及经验。

本次备交流活动师主要向我了课件的制教学资源的用等。我印的是如何下下载视频、频等技术手如何使用QQ软件来进行制作、截取、方法讲解,步感知并学频录制的方最有实用价孙老师主要易多媒体环

课讨论中,孙老们交流作,包括正确利象最深载图片、下载音段,以及影音等视频的合并等使我初会了视法。感到值的是围绕简境下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主题,从PPT制作入门开始,逐一讲解各项工具栏中的操作途径,如路径设置、触发器交互应用实例等。

以上种种的备课交流信息,均为我接下来的备课定课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两次的备课课件制作交流活动,丰富了我们老师课件制作的技能,为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环节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斗门镇中心小学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分组交流研讨活动

绍兴市斗门镇中心小学 顾惠娥

5月28日中午,我参加了斗门镇中心小学组织提升工程各研修小组分组的信息化应用备课活动。我是柯灵小学语文06组的,我们组共有七位老师,均任教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地点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

备课活动开始了,大家分别从确定上课内容、设计教学应用过程、分享信息化应用教学设想、讨论并优化信息化应用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了交流讨论。我向同事们分享交流的是《桃花心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具体地介绍了这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内容,以及这课的初步课件制作情况。同事们对我的这课设想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特别是课件制作过程中,

如何更优化体现信息化应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令我深受启发。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八: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分析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分析

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向前推进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能力 资源建设 共建共享

第一部分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1.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没有资源可以利用” 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 这主要在于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 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内涵与种类缺乏全面的了解。一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存在计算机里的资源。”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件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部,同时认为只有网络上的资源才是信息化的资源,而很少关注光盘,素材类等其它资源。 因此使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不能进入自己的视野,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载体。

其次 中小学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成了中小学教师教书的习惯,这使得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教材等书面材料资源。第二 学校信息化环境不理想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各个学校都未能为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创建一个理想的环境。资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环境建设和技术支持,管理及评审机制,政策激励等相关因素无疑都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 第三 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毕竟是新的尝试,以前都没有用过。学效率是否提高,教师心里没底,最终还是要考试成绩,本着对学生负责态度,所以害怕担心,加之一些家长不理解 所以很难放开去做去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效果不理想

探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资源数量,质量和种类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些资源陈旧或不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内容更新慢,资源往往需要二次加工,而加工起来比较困难,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课件中更困难,这无疑打击了教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本该可以利用的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比如:很多学校资料室有光盘等资料,但很多教师却从不去尝试利用这些资源,致使这些资源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第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还仅仅限于表层,并未深层次的挖掘。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的教师缺乏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存在技术恐惧心理,在实际的

教学实践中,大部教师还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资源应用形式单一,仅限于用PPt来辅助其课堂讲授 ,将其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但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仍无法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相反,有时反而因演示过多而剥夺学生思考,想像的空间,对教学产生负面的效果,制约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学校方面:(一)学校资源建设处于初始状态,学校内外管理制度制约着学校的资源建设

部分领导教育观念和意识滞后,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不用信息技术并不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观点,很多学校仅仅满足于办公自动化,较少投资购买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教育资源,致使学校“有车无货”。而学校千方百计建成的各种信息技术设施、媒体仅仅成为学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点缀、一种排场、一种形式,来应付学校各种会议,上级的检查、校际间的参观等,从而造成有限经费的隐性浪费。二是受经费和考试制度的制约。

(二)学校资源建设途径单一,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

目前拥有校资源库的学校不到10%,就这些库而言,与其说是库不如说是资料的堆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库。从校领导到电教管理人员不仅对资源库的建设方向不明确,而且对目前建成的一批优秀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了解,致使进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一是许多人炳弃“拿来主义”,希望任何资源都是自己亲自建设。这虽然使教学资源呈现各自特色,但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使各个建设者之间缺乏交流和借鉴,不利于教育资源更新频率的加快。二是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领导还是管理人员还处于摸索阶段,加之资源在教学中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因此,目前的资源建设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作为学校的一项评估指标。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环境不理想

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能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学校内部校园网也基本建成,但这些硬件设施对于学科教学而言,还远远不够。

1. 校园网未能发挥其教学功能,仅将其作为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

校园网作为一种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局域网,其教育应用系统的建设应以满足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应用:(1)校园网为学校的学习活动服务,它既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工具。(2)校园网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如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备课,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等。(3)校园网是为学校管理服务的,如教务信息管理,人事信息管理。(4)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信息。而实际上在大部分学校校园网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造成了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园网的功能,使之成为教师、学生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从而为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资源应用环境。

2.其它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仅限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用。

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室还是普通教室的信息技术设施配备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学校都有1一2间多媒体教室(电脑十投影仪),1一2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部分能接入互连网),这部分基础设施大部分仅用来承担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很少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宽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前,要与教室管理人员事先取得联系,在学校没有激励政策或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教师们认为联系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很麻烦。另外,绝大多数学校校园网没有进入普通教室,不能实现网上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而影响了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四)学校没有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校际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共享

学校的资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学校对资源的管理大部分在电教室,好一点学校由电教管理人员专人负责,条件不具备的由息技术课教师兼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使得资源管理混乱,有用的软件资源往往借出,没能及时归还,致使教学时无法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而外,一些中小学走了极端,非常重视管理,一怕遗失,二怕损坏,因而严加保管轻易不准人动用。孰不知恰恰是这种管理,造成了本来就匾乏的信息教育设备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几年下来,设备自然淘汰,而老师没有得到磨练,学生也没有学到东西。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没有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建设比较盲目,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应用方面,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将资源应用落到实处。二是学校缺乏相应的经费及课题支持。由于实行“一费制”,学校财政吃紧,在对硬件设施投入之后,能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更为有限,因此很难有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三是校与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如果没有相应的交流与共享机制,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很难做到。

第四部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对策研究 通过前面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分析,笔者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内外管理制度、教师、学校、资源本身等几方面的因素。在系统论、知识管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效益理论的指导下,依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对策。

一、要宏观统筹,加强规划,树立资源建设的系统观,保证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与现实的硬件设施、软件配置、师生的信息素养、相关的制度和产业运作等因素相结合的,要使得这个系统成为一个自生成、自组织的动态开放系统,从一开始学校对资源建设就要宏观统筹,加强规划,做到科学管理,使其能自然地生成和积累起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同时又能使资源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优存劣汰,而得以不断地优化。在这过程中,学校领导的态度与认识、学识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在学校的各种决策和规划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才能步入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新课改的支撑作用。二是能够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和管理学校建设和应用好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因此,首先必须对学校领导加以重视,提高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其具体做法包括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指导他们对本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规划等。其次,健全学校资源建设的管理机构。在对本校资源情况进行考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资源建设规划。规划要有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各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资源建设有序的进行。

二、要明确资源建设的目标取向,建设开放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教育改革,使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设的资源必须支持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建构生动科学,多向互动的教与学环境,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灌输式教育和题海中拯救出来,充分激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创造性。具体到中小学校,目标主要包括:一是为保障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而建设的资源;二是为学科教学提供的资源,进一步还包括建设能够支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资源。

资源的建设不是一蹄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因此学校建设资源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国家相关技术和教育规范标准建设资源,使其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兼容性、可持续性,这样就避免了它们不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平台的升级而丧失其应用价值,使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资源建设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必然会需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资源,因此学校的资源建设必须紧密跟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技术和手段,同时必须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学校要鼓励教师建设和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资源,这是资源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要具有动态开放性。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要有多样性

和交互性,还要有扩展性。使用者不仅可以根据各自需要和爱好,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合。

三、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建设的途径,应坚持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是积极引进,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主开发,鼓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但是由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上课用的素材或课件,因此,建议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尽量开发制作一些有特色的资源,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三是从网上下载,目前互连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后将实用的素材或课件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使用。当然学校的资源建设还不能满足于此,要将这些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的资源,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重新归理,并做好相关链接,从而方便教师的获取,满足不同教师的要求,从而使得学校的资源库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总而言之,优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能满足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等需求,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而且,资源库应用也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学校能否建设适合本学校的、实用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好的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库,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的关键所在。这就是要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要保证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避免垃圾资源的堆放

进入学校资源库的资源,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保证资源的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实施:

1.杜绝只讲“量”而忽视“质”的做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应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而是要树立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仅是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先进工具,更应是科学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因此,在建设中必须摆脱长期积累的课堂教学思维定势,避免简单的课堂搬家,或者将教材简单的搬上网。首先应该考虑所建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其是否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融会贯通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其次是要考虑教学资源的科学性。看所建资源是否科学,知识是否准确,能否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相关参考与指导。第三,要考虑教学资源的技术性要求,包括程序运行、信息呈现、用户界面。

2.满足不同使用者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建设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建设的教学资源要适应需求,也就是说资源建设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的需求,并适应这个需求。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分布在60多万所学校,380万间教室中,他们的成长过程几乎可以说是离不开学校和教室。因此,中小学校的资源建设必然要重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我们又要建设适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九: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

——国培2015—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心得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国培2015—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

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

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篇十: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发布:田红友 时间:2012/7/20 15:05:3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2784 讨论: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全区乃至全国中小学阶段教育竟争的前沿和法宝,是高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教育效能的具体表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能够促进课程的动态生长。当然,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与实现,不是一个口号,一道命令就能落实的,也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对于一名校长而言,它往往就是一种教育创新的信念,一个指引学校工作向着高科技不断发展而努力的方向,一个率先将信息化理念渗透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向未来不断发展自我教育潜能而不懈努力的人生追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特制定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实践与探索,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有效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也为全县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可

行或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属初级中学,现有学生数3050人,班级数43个,在编教职员工数171人。

1、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校园网络外网目前仅采用10M光纤专线接入,并依托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自建了校园网网站,拥有1个千兆级校园网络管理中心,5个千兆级分级控制单元,187个终端接入模块,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兼网络培训中心,4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和1个互动式白板教室。学校还在每个教研组办公室装配了一台计算机终端,方便教师备课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除了平时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用外,也是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的培训基地,还用作校园的“绿色网吧”,供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等。电子备课室共有电脑23台,平时用于教师查找、下载优秀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远程学习及培训的的重要基地。

2、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情况

目前学校拥有和使用的数字资源主要有:

(1)学校教育网站。

(2)教师自制部分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论文、优质课录像等

(3)学校购买了部分学科教学光盘资源。

(4)中宁县教育局教育资源库。

(5)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库

使用状况是:现有本校自有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我校网站挂靠的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库上的资源利用率低,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水平情况

近5年来,我校持续开展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技能培训,经过多轮培训,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组织和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学会了应用实物展台、投影机、校园网络平台等教学媒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自制教学课件(如PPT)的能力等;全校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引导,学科整合难以产生持续和优质的实质性效果。在一线教师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能够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全校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学科主要以英语、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为多。

4、学生应用信息化资源情况

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初三年级每周两节信息技术课,绿色网吧的开放也受时间限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加之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中拥有电脑的学生较少,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弱。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内涵与种类缺乏全面的了解。有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存在计算机里的资源。”而有的教师则认为课件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部,也有教师认为只有网络上的资源才是信息化的资源,而很少关注光盘,素材类等其它资源,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际上信息化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库、课件与网络课件、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资源、资源目录索引等。)

2、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对文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他们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缺乏信心,更多地依赖于教材等书面材料资源。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浅显化。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的教师缺乏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资源应用形式单一,仅限于用PPt来辅助其课堂讲授 ,将其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出现了“为了技术而技术”或“为了使用而使用”的现象,制约了信息化教学

资源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4、制度和机制保障跟不上。学校尚缺乏有效地常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在管理方面,目前我校对资源的管理大部分在电教室,由电教管理人员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科学,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缺乏比较有力的措施,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应用方面,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致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学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课题支持及经费支持。

5、校园网建设问题大,没有专业人才。本校3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只有两名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很有经验,但是校园网站的建设问题多,没有强硬的技术支撑。

6、传统的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相矛盾。我校171名教师,老教师人数比较多,在传统教学观念下老教师认为现代信息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不会起到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顽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转变老教师的教学观念成了首要的问题。

7、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资源的人才较少。我校只有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8、不能有效的把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都是从网上下载,而且不经过任何处理拿过来直接运用,缺乏自己的思想,不能有效教学。

9、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不能有机整合。教师们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觉得信息化资源好用,也在经常用。但只是无意识的“用”,并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从而做不到有效教学。

10、信息化设备更新较快,跟不上时代步伐。在硬件设备上,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已经有了一定差距,有的学校在四年前已经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我校只有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而且没有专业人才,电子白板一般都是当投影在用,这一项设备还是在摸索用的阶段.

11、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运用信息化资源有效教学,并不是过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很多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过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三、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目标

1、完善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制度,创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园环境。

2、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

3、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4、以课题为依托,科研引领,加强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

四、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措施

新课程告诉我们,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资源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不能盲目地选取过多的资源只追求形式而偏离了教学实际。因而,我校将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中坚持“宁可用坏,也别放坏”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的理念,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的应用。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1)培育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领导力。

首先通过培训使校领导(尤其是领导小组和中层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我校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明确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有效地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和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2)实现以“建”为核心向以“用”为本的转变。

将日常教学甚至于管理工作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环境的生态系统中去,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备课 综合学科备课教案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校开展“提升工程”之 学科信息化应用教学备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61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