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2016-01-11 10:46: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学习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 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

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

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

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 ,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

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

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五、课堂检测。

A卷: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 (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做单位。

(2) 量篮球场的长,用( )做单位。

(3) 从直尺的0—1是( )厘米;

从直尺的0—5是( )厘米。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B卷:

1、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 或 厘米

铅笔长18( ) 一棵大树高10( )

曲别针长3( ) 一张床长2( )

教室长10( ) 桌子高90( )

操场长200( ) 一个杯子高10( )

桌子长100( )或是1( )

2、判断:

(1)小红身高是145米。( )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

(4)因为 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7)一枝铅笔长13米。( )

(8)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附:

A卷答案:

1、 略。

2、 (1)厘米 (2)米 (3)1 5

3、 教室长9( 米 ) 黑板长2( 米 )

小明身高124( 厘米 ) 课桌长50( 厘米 )

B卷答案:

1、铅笔长18( 厘米 ) 一棵大树高10( 米 )

曲别针长3( 厘米 ) 一张床长2( 米 )

教室长10( 米 ) 桌子高90( 厘米 )

操场长200( 米 ) 一个杯子高10( 厘米 )

桌子长100( 厘米 )或是1( 米 )

2、(1)小红身高是145米。(╳)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

(4)因为 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7)一枝铅笔长13米。(╳ )

(8)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第一根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二: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三: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米 教学设计

认识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题,试一试,第5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自己填写。

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四:新人教,二上一单元,《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

高新一小 徐爽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4页,《认识米》的例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估测长度的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1米长的彩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穿几码的鞋吗?(生自由说)

其实我们鞋的尺码就是根据脚掌的长度计算出来的。 读脚印的长(复习厘米尺测量的方法)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

(1)活动:量彩带的长(板贴彩带)

4人一组实验,测量彩带有多少厘米。

问:当尺子不够量的时候怎么办?

要求:2人拉直布带,1人测量,1人记录数据在作业单上。

(2)小组讨论汇报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

(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板书课题)

师:米尺上都有些什么?(数字,刻度线)和厘米尺有什么不同?

(3)用米尺再次测量彩带(结论:彩带长1米)

提问:那同学们认为1米和100厘米的关系应该是?(相等)

(4)观察、对比验证(课件出示米尺图)

师:尺子是测量物体的标准,让我们看看米尺上是否真有100厘米?

①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米长的尺子里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

师生小结:我们把100厘米称为1米,所以1米=100厘米。

②对比1厘米和1米的彩带

问:量铅笔和橡皮想选哪个长度单位测量?量黑板和教室呢?

小结: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2.用“米”来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

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长度,再来测量。

指名测量,全班评价订正。

(2)感受实际长度:1米

用准备好的米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① 找自己身上的1米。

②找教室里哪有1米。

(三)练习巩固,培养估测意识

1. 读身高

2. 厘米和米,谁更合理?

3.估长度

(四)课堂总结,思维拓展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思考:如果想知道课桌的边有多长,你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测量?下节课汇报。 六、板书设计

认识米

— 1厘米

100厘米 = 1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五: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学习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2)提问: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 ,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检测。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 (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做单位。

(2) 量篮球场的长,用( )做单位。

(3) 从直尺的0—1是( )厘米;

从直尺的0—5是( )厘米。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六: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认识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板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实物:跳绳,小猫玩具,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测量实际黑板的长和小朋友的身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填空。

(1)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 单位( )。

(3)大约1米的物体有( )。

(4)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2、猜身高。(课件出示)

小红90厘米,小军1米20厘米,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七: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米和用尺子量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米和用尺子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厘米尺和米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 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的统一的单位──厘米;在量比较长的东西时使用的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和米

(一)认识厘米

1. 认识1厘米:

⑴看一看(认识直尺):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

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⑵比一比: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⑶记一记:看看手指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 认识几厘米

⑴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等等。 ⑵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3厘米等大约有多长。

⑶量一量:学生自主量一量铅笔、文具盒等的长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量法。

(二)认识米

1. 认识米尺:

用什么尺子量黑板的长比较合适呢?引出米尺(课件出示)。

2. 观察、比量

⑴1米到底是多长呢?看看米尺。

⑵拿米尺与身高、臂长、课桌面的长比量比量。选择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将1米与它们进行比量。

⑶量一量:门、窗、讲台、教室宽多少米。

(三)1米=100厘米

教师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学生猜一猜:绳子有几根尺子那样长?

验证揭示:1米=100厘米

课件演示:米尺上一小格表示1厘米,米尺上有100个小格。

三、练习巩固

1. 判断

一根跳绳约长3厘米 ( )

一棵树高约10厘米 ( )

我自己的裤长约70米 ( )

一根电线约长25厘米 ( )

2. 谁的方法对?(出示课件:量铅笔的两种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八: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教授新知

1.认识米

(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20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拿出1米长的卷尺和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两个同学上台来用卷尺量一量,其中一个把两臂伸开,另一个测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那么10 厘米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0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老师这里有一把30厘米长的刻度尺,现在我们拿它来验证下上面的结论(课件演示)

(6)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米 ),黑板长2(米 ).

小明身高124(厘米 ),课桌高90(厘米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九: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篇十: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以及7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看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看过)喜欢看吗?瞧!它们来了。

师:你们认为那一只猫会先追到老鼠哪?为什么?

生:白猫,因为这条路是直的,比较近,另一条路是弯的,看起来远一些。

师:说的真棒。

师:这两条线比较,直直的要比弯弯的短,看起来这里面还有藏着知识哪,想不想知道这直直的线里有怎样的知识哪?那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

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

(一)认识线段: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线段,你能给这些线段进行分类吗?课件出示:

1.小组合作要求:

(1)4个人为一组,小组合作说一说分几类?

(2)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小组合作,老师个别指导。

3.学生汇报:

生:按直直的和弯弯的分:直直的有:1,3,5,6,7

弯弯的有:2,4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线段的特点:直直的

生:按有点的分:一个点:3,6

两个点:1,5,7

没有点:2

师:在数学中,这个点我们称它为“端点”然后板书“端点”学生齐读。

师:观察一下,这些线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两个端点)老师补充板书“两个”

(二)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线,他有新的名称,叫“线段”同时板书“线段” 师:有什么样特征的线是线段?学生汇报,老师随评。

小结:像这样直直的,两端有点的线就是线段。

(三)比一比。

师:请你观察这几条线段,那条最长?那条最短?

学生汇报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原来是用眼睛目测出来的,看来线段是有长有短,线段是可以两处长度的。

(四)量线段。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条线段,你能比较出哪条长?那条短吗? 生1:1号线段长 生2:2号线段长

生3:同样长

师:现在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该怎么办?(量)

要求:1.用什么工具量?

2.你想怎样量?

3.打开课本7页的10题进行测量。(学生汇报,老师随评。)

(五)小练习。

师:老师画了5个图形,你们来看看,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目的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线段的特征)

(六)生活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身边线段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学生汇报,老师随评。

(七)画线段。

1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也在身边找到了线段,哪你想画一画线段吗?(想)好,那你们就开始画吧。

师:谁画完了?说一说你是这样话的?

生:先画一条直线,再画两个端点

生:先画两个端点,连接端点画直线。

生:先确定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直线,再画另外一个端点。 师:把你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思考:在画线段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完的同学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

师:线段的特征有哪些?画线段要注意什么问题?(线段的特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画线段时要标出端点,线要画的直直的。)

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1. 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 )里”。

2.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3猜一猜有几条线段?“图略”

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教师可引导梳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意图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 人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66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