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

2016-01-12 08:50: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一:小数乘小数教学案例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一:小数乘小数教学案例

“小数乘小数”教学案例

陕西省洋县贯溪镇贯溪完全小学 高淑彦

内容提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整数乘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将新知(小数乘法中出现了小数点该怎么乘?)中的矛盾展现出来,启发学生将新知(小数乘法)转化为相关联的旧知(整数乘法)解决新问题,及时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 小数乘法 转化 整数乘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装)”一课。

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6×0.8

师:请你估计一下买包装纸大约需要多少元?指名口答,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同学们看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师:我们学过小数乘整数,通过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小数乘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大胆的设想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没思考出来的同学也没关系,想不想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算的?请思考出来的同学把你的算法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同时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比较比较,哪个更好?

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算法)

生:我是用竖式算的,我把2.6看成26,0.8看成8算出来再在0和8之间点上小数点。(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2.6 × 0.8 2 6 × 8

(教师紧紧抓住这位学生的方法叙述,引导学生进行回味,适时概括)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小数2.6和0.8看成了什么数?转化成了什么数相乘?

生:整数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

生:因为26×8是整数相乘,我们以前学过会计算。

师:这个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生: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整数就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师:同学们,你们太会学习了!能把以前的学习方法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板书:小数 整数)

师:老师现在有个疑问:把2.6看成26,把0.8看成8计算出的208肯定不是2.6乘0.8的结果,怎样才能得到2.6×0.8的结果呢? 你能确定出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迟疑了„)

转化

师:两个乘数分别扩大了多少倍?

生:10倍。

师:换个说法,试着从小数点移动的角度来说说。

生:两个乘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了一位。

师:(手指着)208就是原来积的多少倍?生:100倍。

师: 怎样得到2.6乘0.8的积?

生:把208缩小100倍就得到2.6乘0.8的积了。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把2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6 × 0.8

2 6 × 8

生:老师,我发现那样太麻烦了,可以不写右边那个竖式,直接在左边这个算式里当成26乘8计算,先不管小数点,最后再在积里面点上小数点。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请你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那样算一算。(教师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是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的。)

5、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相乘,然后根据因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今后当你遇到新问题时,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相关联的旧知,用旧方法尝试着解决新问题,“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

本案例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新问题展示出来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同学思考出来了特别想说,有的同学思考不出来,这时学生就特别想听听别人的算法,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紧紧抓住“把2.6看成26,把0.8看成8”这一句,让学生认识 “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新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当写出2 6

转化后的整数乘法的竖式 ,尽管学生已经认识到很麻烦, 2 0 8 但让学生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小数乘法的算理,为后来掌握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二:《2014新人教版小数乘小数(例3、例4)》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

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三:《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关注学生,把握计算教学的生活味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 陈明宽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究竟怎样超越计算知识的本身,以更深层次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重要内容的计算教学,关注的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教师应该借助计算教学这个载体,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得计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下面就以一节《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计算。

2、在学生自身需求中,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巧设情景,问题生成。

师:陈老师最近般进了新家,这是它的建筑平面图。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8 米 2.8 米

厨房 2 米

3.4米 卧室

3米书房 客厅 6.2米

3米

4米

生1:我先算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1

生2:客厅的面积是:6.2×4=24.8(平方米),我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因为6.2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生3:厨房的面积:2.8×2=5.6(平方米),我跟前面的同学想法一样。

(剩下卧室的面积没有人立即回答)

师:谁来算一算卧室的面积呢?

生4:(主动发言)卧室的长是4.8米,宽是3.4米,它们都是小数,我算不出来。 生5:(插嘴)4.8×3.4,也就是小数乘小数,我们还没有接触过。

(这下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于是学习的需要产生了。)

师:是这样吗?那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主动探究,渐有感悟

1、尝试说理,感知关联

(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典型计算法板演的学习活动。而后,黑板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

4.8 4.8

×3.4 × 3.4

192 192

144 144

163.2 16.32

(A) (B)

师:请这两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1:我是把4.8×3.4看成48×34来计算的,结果是1632,因为两个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是一位小数。(算法A)

生2:我也是先把4.8×3.4看成来计算的,结果是1632,因为两个因数都有一位小数,一共是两位小数,所得的积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算法 B)

2

师: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呢?

生3:从房屋的建筑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卧室的面积比客厅的面积要小,我们已经确定客厅的面积是24.8平方米.所以卧室的面积不可能是163.2平方米,所以我认为16.32是正确的.

生4:我计算过4.8×34的结果是163.2,所以4.8×3.4的积一定比163.2小,应该是16.32.

生5:前面学过的小数乘整数中,一个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而现在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我认为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应该有几位小数,所以,我认为算法B正确.

师:看来,大家一致认为16.32是合理的答案.关键的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请你们继续研究,计算4.8×3.4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呢?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有的学生独立思考,埋头探究;有的学生三五成群讨论交流;还有学生拿出计算器操练起来„„)

生6:我先把4.8米,3.4米转化成48分米和34分米,算出面积是1632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的数是16.32平方米,所以积应该是两位数.

生7:因为48×3.4=163.2,现在一个因数缩小10倍是4.8,第二个因数不变,所以积也应该缩小10倍就是16.32,所以积应该是两位小数.

生8:我这样想,先计算48×34,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相应扩大了100倍,得到1632,为了让积不变,所以应将1632缩小100倍.

师:在你看来,算法A错误在哪里?

生8: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也就扩大100倍,算法A却只把1632缩小10倍.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渐完成板书: 4.8 扩大10倍扩大 10倍 4.8

× 3.4 扩大10 扩大10倍 × 3.4

3

倍 1 4 4

生9:我用计算器算了10遍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题目,发现积都是两位小数 师:丰富的事实都证明了4.8×3.4的积应该是16.32。

2、重点操练,揭示方法。

师:请你在下面各题中的合适位置里点上小数点。

A: 0.46 B: 2.3

×0.8 × 2.5

3 6 8 1 1 5

4 6

5 7 5

C;0.48×0.067=3216 D:3.6×0.25=900

有更简单的方法,因为因数中有三位小数,所以,只需要在积中点出三位小数就可以了,题B的答案就应该是5.75。

(众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3:在题C中积生1:题A应该是0.368。因为计算时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100倍和10倍,积就相应扩大了1000倍,所以将368缩小1000倍得0.368。

生2(:急切地)我应该是五位小数,3216位数不够,所以还得补0得到0.03216。 生4:题得结果是0.900。

生5:我补充一点,我们已学过小数得性质,所以把0.900化简得0.9。

师: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得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的题目呢?

生6: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生7:再点小数时,要从右边数起。

4

生8:如果积中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用“0”补足,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三、意义升华,激活思维。

1、基本训练:

(1)口算:0.2×0.6 1.3×0.3 0.21×0.4

0.8×0.5 0.73×1 1.2×0.5

(2)计算:0.12×0.86 1.25×0.24 0.24×0.125

2、变式练习:

师:要使“467×31=1.4477”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点?

学生:(1):4.67×0.31=1.4477

(2):0.467×3.1=1.4477

(3):0.0467×31=1.4477

(4):46.7×0.031=1.4477

(5):467×0.0031=1.4477

„„

3、综合练习。

师: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63 生:(1)0.7×0.9=0.63 (2)7×0.09=0.63

(3)0.07×9=0.63 (4)3×0.21=0.63

(5)0.3×2.1=0.63 (6)1×0.63=0.63

„„

教学反思: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延续了以下的基本模式:基本训练、铺垫准备—例题教学、得出法则—反复操练,强化技能。这使课堂变得单调、机械、乏味,学生数学学习得积极情感面临严重得冲击。笔者认为,新理念下计算教学的课堂设计应关注以下几点: 5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江南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33、3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两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复习

口算

25*10 14*20 40*60 56-8 8*5+6

10*94 30*23 3*90 3*5+10 27/3+3

30*20 40*11 12+30 9/3/3 18/2/3

新授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小明家养了许多奶牛,让我们帮他算一算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 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

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30 ×8=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

2×8=16(元) 16元>1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五: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案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六:1《小数乘、除法》教学PPT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七:教学内容:正负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正负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发达地区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

徐晓华:上海市闸北区三泉路小学

教学目标:1、正负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正负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3、知道一个数和零乘除都得零。

教学重点:正负小数得乘除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口算时用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口算)

0.60.4 0.07÷0.7 1÷5 0.24÷0.8 5.6÷0.56

0.5÷0.3 0.520 1.258 2.54 0.72÷72

72.1 1.20.5 8.1÷0.1 3.23 8÷0.02

2、全班共同口算

(-29)(-4) (+15)(-6) 0÷(-10)

8(-2) (-60)÷(-4) -30

说说这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乘除。

0与任何数乘或除(除数不能为0)都得0。

小结: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今天的正负小数乘、

除计算。

正负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课题)

二、运用迁移,自学新知

1、直接出示例2例3

(1)2.9(-0.4) (2)(-4.5)(-0.32)

(3)8÷(-0.02) (4)(-0.6)÷(-0.4)

请大家根据讨论题做一做,在说一说。(四人板演) 讨论题:

1、这四道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2、怎样确定积的符号?怎样计算结果?

3、怎样确定商的符号?怎样计算结果?

4、怎样计算正负小数的乘除法?

(逐题汇报,同时板书)

(1)2.9(-0.4) (2)(-4.5)(-0.32) =-(2.90.4) 为什么? =+( =-1.16 =+1.44 不能口算怎样计算? 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小数的绝对值的积。 同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小数的绝对值的积。 小结:怎样计算正负小数的乘法?

(3)8÷(-0.02) (4)(-0.6)÷(-0.4)

=-(8 ÷0.02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0.6÷0.4)

=-400 =+1.5

异号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为负,商的绝对值是两个小数的绝对值的商。 同号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为正,商的绝对值是两个小数的绝对值的商。 小结:怎样计算正负小数的除法?

2、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积或商的符号?(举卡片)

(-3.2)3 (-.2.5)(-4.8)

(-0.396)÷(-3.6) (-0.16)÷0.4

(2)哪些题可以口算,等于几?不能口算的列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了使计算正确,一般先怎样?再怎样?

(板书)一、确定符号 二、正确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同桌两人互算)

(-8.1)(-1) (-0.07)÷7 (-30.6)0 6.5÷(-5)

(-0.3)÷(-0.3) 0÷(-4.8) (-4.2)÷(+0.7)

7.2÷(-0.18) (-8)1.25 (-0.2)0.45

2、判断题

(1)0÷(-7.2)=-7.2……………………………( )

(2)(-7.2)+0=-7.2………………………………( )

(3)(-3.6)0=-3.6………………………………( )

(4)0与任何数乘除都得0………………………( )

四、辨别练习

1、比较 0+(-1.25)= -3.2)+(-3)= -2.1)-7=

0÷(-1.25)= (-3.2)(-3)= (-2.1)÷7=

问: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2、混合练习

86.4÷(-12) (-2.5)(-48)

-29.3-12.6 0×(-25.6)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怎样正确计算正负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八:2014人教版《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2014人教版《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227×4 ×4 ×2 14× 72158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

1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2

1指名列出算式:12×。 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11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22

1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

1(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4

1指名列出算式:12×。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11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44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11”和“12×”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42

义分别是什么吗?

111112×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4422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3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10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131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552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1111(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5522

11(2)探究×的计算方法。 52

11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22

11②再涂出公顷的。

52

引导理解:求111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522

份。

③观察交流。 11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52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111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522

1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2×5

1×111==。 2×510

1×1111板书:×===(公顷) 52×5102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1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52

3311⑵提问:“×”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5522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1×3331以得到:×===(公顷) 52×5102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3、4题。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九: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第14-18课时

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篇十:《小数乘整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一、复习铺垫

出示,计算:23×14= 203×25=

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过程。(重点强调:末位对齐,哪一位数乘得的结果要和哪一位对齐,两部分的积相加。)

(简析: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为新知作铺垫。)

二、情境引入

谈话:喜欢吃西瓜吗?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出示:两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如果夏天老师要买3千克西瓜需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0.8×3)冬天买3千克?(板书:2.35×3)

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板书:小数 整数)

揭题:小数乘整数。(板书:乘)

三、探索方法

1.初步感知

引导:先看0.8×3,你能联系以前的知识来解决吗?(把3个0.8连加;把0.8元看成8角,8角乘3得24角,也就是2.4元。) 示范:0.8元看成8角是整数,就变成了整数乘法。看乘法竖式如何写?(板书竖式)

陈述:3对着末位8,末位对齐,这与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有区别。为什么3对着末位8,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会明白。

(简析:从生活情境出发,重点突出0.8元看成8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整数迁移成整数乘法;板书0.8×3的竖式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形式与整数乘法接近;此处埋下伏笔——为什么末位对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

2.独立尝试

谈话:继续看2.35×3,请你帮忙算一算?尝试、交流思考过程。 生1:先用235乘3得705,2.35是两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两位小数——7.05。

生2:把2.35元看成2元3角5分乘3得7元零5分,也就是7.05元。

小结: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思考、计算。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转化。(板书:转化 )

(简析:进一步感受小数乘法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体会转化策略的优势,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3.知识递进

追问:如果老师要买13千克呢?

板书横、竖式,指名板演;交流做法、订正。

出示几种错例:(1)计算过程中点小数点;(2)数位是否对齐。

(1)思考:为什么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所以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2)引导思考数位该如何对齐。

师:看着竖式默默地回忆一下计算过程。(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 (简析:乘数是一位数的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思维难度,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产生将之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欲望和需要。因此对教材重新整合,适时安排乘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转化的必要性。乘数由一位数—两位数,不仅是一个知识的递进,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完善。)

4.抽象方法

谈话:快过春节了,西瓜涨到每千克3.4元,老师买13千克需要多少元?(3.4×13)

说明:直接列成竖式。(板书: )

计算、交流。

(简析:有了2.35×13的经历后,把3.4写在下面,引导学生体会变式同样需要转化,形成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整数乘法的积极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计算过程、方法适度抽象。)

5.初步小结

师:比较这三题的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简析:这里的初步小结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

四、归纳算法

1.确定位数

提问:大家的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验证几道题,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

续问:现在你们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如何确定的吗?

生小结:小数乘整数,乘数中的小数部分是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就是几位。

(简析:验证、检验,为下面的总结提供了更充足的依据。)

2.总结算法

谈话:根据前面一系列的研究,请你们自己来总结一下小数乘整数的法则。

独立思考,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简析:依据学生的文字叙述抽象成程序格式,形象、条理!)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拓展(出示补充第(3)组):14.8×0.23=

提问:积是多少?积是几位小数呢?为什么?(14.8是一位小数,0.23是两位小数,所以积就是三位小数。)

追问:也就是说,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要看几个因数?(2个) 拓展:如果是3个因数相乘?(就看3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简析:完成后补充14.8×0.23= ,顺势延伸小数乘小数的情况,学生回答轻松。此处教学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得

学生的思维更全面,养成深刻看待问题的习惯。)

3.补充习题

出示:

(1)0.12+0.12+„+0.12=0.12×9( )

(2)0.12×9的积是一位小数。( )

(3)54×41=22.14( )

(4)32×1.5=48( )

反思:如果54×41=2214,那第(3)题中可能是多少乘多少呢?(5.4×4.1=22.14;0.54×41=22.14;54×0.41=22.14)

小结:真棒!其实此题的答案有无数种,我们以后会继续研究。 (简析:由于有了练一练习题的渗透,学生知道用5.4×4.1=22.14, 而且很多学生首先想到这种可能性。用教材,不唯教材用。)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二2、3题。

(简析:由于前面教学的影响,此处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解决。40分钟需准时下课!)

六、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数乘整数应注意些什么? 追问:现在你知道0.8×3,为什么3和末位的8对齐了吗? 生(黄伟):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了,因此3和末位的8对齐。

(简析: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

相关热词搜索:循环小数教学案例 小数乘整数教学案例 小数乘小数教学案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乘与除教学-小数有多少颗的案例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71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