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

2016-01-12 09:13:4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7 2《弹力》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1

2

3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二: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7.2《弹力》 教师用书版 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三:201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2《弹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7.2 弹力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四:2012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2012.8

目录

科学之旅 ..................................................................................... 4

第一章 机械运动 .............................................................................. 7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7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 11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 15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 19

第二章 声现象.............................................................................. 22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2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 32

第三节 声的利用 ............................................................................ 39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42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 47

第三章 物态变化 ............................................................................ 50

第一节 温度................................................................................ 50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 56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 61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 68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 71

第四章 光现象.............................................................................. 74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 74

第二节 光的反射 ............................................................................ 79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 86

第四节 光的折射 ............................................................................ 94

第五节 光的色散 ............................................................................ 99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 107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114

第一节 透镜.............................................................................. 114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 119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24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 130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 135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 140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 142

第一节 质 量............................................................................ 142

第三节 密度............................................................................... 145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 148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 150 复习课 质量与密度复习 ..................................................................... 153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五: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2.11 《弹力》教案

河北省任丘市某中学物理组:滕薏泽

二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一个物体受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

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 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5种器材来 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好,开始实验(按压器材……撤去力……)。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每3人一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分类,并说出分类时的特点。

生:第一类:弹簧、橡皮筋、气球 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 第二类:橡皮泥、面团 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 师: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大家能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吗?(如学生想不

出来,可引导:用手按皮肤,皮肤凹陷;撤去力,恢复原状。这叫皮肤有 ?) 生:弹性!(板书弹性定义)

师:像面团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做塑性。

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例子。

生:弹性:弓箭、弹簧、蹦极、拉力器、跳跳床、弹簧门、跳板、撑杆跳、拍皮球„„ 塑性: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揉面团、折纸、沙滩上留下脚印„„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弹性。

师:请同学们拿好弹簧,听我的口令:拉长!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疼。说明伸长的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

师:为什么有力的作用呢?

生:伸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

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弹力》。(板书本节课标题)(板书弹力定义)

师:再次拉动弹簧,分析总结两物体(弹簧与手)之间,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板书弹力产生的条件)

师:分析:贴在墙壁上的球是否受到弹力?(不受)

其实除了刚才说的弹簧、橡皮筋能产生弹力以外,我们平时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

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同时具备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师:让学生轻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再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因为听了老师的话用力拉弹簧,就把能用的最大的力都用上了。模拟实验。结果弹簧被拉直了,再也回不去了。属于搞破坏。这是物理实验中最忌讳的事情。也通过这个反例教大家一个道理:弹簧不是你想怎么拉就怎么拉的,它有一定的“弹性限度”!超过了就损坏。)

师:那么在弹性限度内,轻轻拉与用力拉,力有什么区别?

生:力的大小不一样。

师:弹簧有什么区别?

生:力小,弹簧短;力大,弹簧长。

师:通过小实验总结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长度越长。(成正比)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成正比)

师:简单区分“长度”与“伸长量”。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记录给弹

簧施加的拉力、弹簧的长度、弹簧的伸长量。)

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做实验。并将数据填表。

实验结束后,学生总结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师: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板书弹簧测力计标题及其原理)

师:一起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观察其各部分结构:提环、挂钩、弹簧、刻度盘、指针。 (板书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师:认识之后,弹簧测力计又如何使用呢?

师: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 ②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也可以用);

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

擦);

⑤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板书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师: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一个笔袋、一串钥匙的拉力;

比一比哪个女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生:根据要求开始测量。

师:除了弹簧测力计以外,还有其它种类的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了解了弹力及其产生条件;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五)板书设计

弹力

一、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二、弹力

1.定 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三、弹簧测力计

1.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 结构:刻度盘、提环、弹簧、指针、挂钩。

3. 使用: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

(3)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4)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程标准

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够正确读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具准备

学生尺(直尺、三角板)、卷尺10把、长木尺10把、皮尺10把、一元硬币(自己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本测量

一、人的感觉准确吗?

活动1:感觉水温(学生参与)

端一杯水到同学们中间,随机找一些同学将手指插到水中,说出水温。通过感觉水温的不同说明感觉的不可靠。

活动2:平行线不再平行(老师演示)

在黑板上画两条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线,然后通过平行线画一些相交线,让学生感觉平行线不再平行,说明感觉的不可靠。

说明:测量的必要性,基本测量是长度的测量

二、长度的一般测量

活动1:测量身高

提问:你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你是如何测量的?

学生演示:测量身高

总结:测量过程出现了许多错误

老师演示:1、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超过一米的皮尺或在墙上画一条2米的直线)

2、观察分度值和量程

3、将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某一端,观察另一端对准的刻度线(尺子放正,不能倾斜),

4、厚刻度尺测量时,刻度线要贴近被测物体

5、观察时,视线和尺面垂直

6、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活动2:测量小组同学的身高、脚的长度、臂长,填表。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的发现有什么用处?

活动3: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填表

思考:每个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什么是误差?哪些原因引起?如何减小误差?

教学总结:

1、长度的单位

2、长度测量的工具

3、长度测量的方法

4、什么是误差

5、引起误差的因素

6、怎样减少误差

7、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课堂练习

1、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2、下面两图中物体A的长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二课时 特殊测量

一、长度的特殊测量

活动4:怎样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做做看。

我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

活动5:如何测量步距?

我的方法:

我的步距:

你是怎样减小误差的?

活动6: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二、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

秒表的读数

( )

活动7:测量人走一步的时间

我的方法:

走一步的时间:

你是如何减小误差的?

课堂练习

1、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

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2、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3.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4、某人用分度值是lcm的刻度尺测量了四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如下,结果不合理的是( )

A.8.6cm B.2.402m C〃0.34cm D〃93mm

5、一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

A.l7.30cm B〃l7.3lcm C,17.32cm D.l7.52cm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长度决定

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C〃测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测量结果后注明单位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但课后想想议议上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对学生以后无论面对中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会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七: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

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学校科目年级教师

2012-2013学年度第学期教学进度表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八物理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八: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二届全省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大赛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 重 力 教师姓名: 景来东 出生年月: 1975年4月 工作单位: 双鸭山农场中学 职 称: 中教二级 联系电话: 13946629681 电子信箱:jinglaidong@163.com

2013 年 3 月 27 日

1

第3节 重力

一、课前准备

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1盒)、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2、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3、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究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 2、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 2、重心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

2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回答,质量大的钩码对手的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重力的方向;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国与美国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吗?有何规律?p12,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课堂训练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的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处 3题图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学的“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七、课堂小结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方向竖直向下 2、重心 (四)实验方法——图像法

八、课下作业:p14,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3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九: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课件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篇十: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课件7.2弹力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弹力 八年级物理弹力课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弹力》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76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