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

2016-01-12 10:15: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一: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一: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 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坝下中心 林丽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 智慧星 贴画(板书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

小组吗?

2、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

师: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4、教学大括号和问号:

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③师解释并验证学生的猜想: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

要求的问题。接着出示几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大括号,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5、看图完成算式: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插图

秋天到了,兔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采蘑菇。画面上左边有几只兔子?(生:4只)右边有几只?(生:2只)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画面上一共有几位同学呢?

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然后指名回答,师板书:4+2=6 师问:根据这幅图画,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倡算式多样化。】

6、教学减法的应用

(1)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幅图画

(2) (2)引导学生把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内交流。

指名叙述图意: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有2只跳走了,还剩几只?

生完成算式,师板书:7-2=5

师问:7、2、5,在图上各指什么?生思考并回答。

(3) 小结,指导看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 教材第47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通过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以美丽的秋天的情境引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3、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本课设计了参观植物园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计算方法放在重难点。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复习数的组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6和7的加减法的学习。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用手比一比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和问号、大括线的含义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时语言不够简练,提问时不够贴近儿童的语言,针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巧妙,有时随意性的语言不应出

现,课堂结构密度不是十分紧凑,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做到巧妙、妥善的处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多学习,诚心请教,改正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自己的教师基本功练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三: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四: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马贤猛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情景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原来有4只小兔子,又来了 2只)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似乎不理解什么叫问题,要么漏讲条件,要么就将答案一并说出。于是,教师引导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用手势比出来,小朋友们才真正明白。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必须用最为直观和熟悉的语言,这样才能让他们较好地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小朋友认识了两个符号,在两个符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和问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问号是提出问题,表示多少或几的意思。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在之前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为7的减法应用打下基础。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让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只青

蛙,跳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小朋友都很快报出了答案,之前的游戏取的了很大的效果,小朋友们很快列出算式。显而易见,让学生理解题意很重要。

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作业改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五:6、7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5以内加法和减法编数学故事。

二、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

1、

2、

3、 看信息窗,提问题,有多少只猴子? 学生回答4+2 怎样计算呢?

学生摆小棒探究

左面4根小棒,右面2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所以4+2=6 师:用你的六根小棒在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5+1=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 :左面5根小棒,右面1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5+1=6

生2::1 +5=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 :左面1根小棒,右面5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1+5=6

你们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加法交换律

生3:2+4=6

生4:3+3=6

4、 猜数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放上磁贴,手捂着,告诉学生藏着6个珠子,露出一个,学生猜手底下藏着几个?用算式怎样表达6-1,怎样计算呢?学生用小棒探究,先数6根小棒,拿出一根,还剩?6-1=5,

小组内依次练习:6-2 6-3 6-4 6-5 6-6

5、练习

6、解决信息窗第二个问题

左边有5个同学,右边有2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学生摆小棒探究5+2=7

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2+5=7 3+4=7 4+3=7 1+6=7 6+1=7

7、编数学故事

找七个学生到台前,先请一个离开,孩子们编数学故事,练习7-1,7-2 7-3 7-4 7-5 7-6 7-7

四、巩固 练习:

1、摘苹果,练习6、7的加减法

2、看图列算式

3、看图列式,重点理解大括号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1+5=6 4+2=6 2+4=6

7-1=6 7-6=1 6-2=4 6-4=2

教学反思:

优点:教材进行了整合,开始训练小组合作意识,借助小棒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有照顾到全体的意识,回答过问题的举左手,没有回答过的举右手,也以此来锻炼左右,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缺点:内容有点多,没有讲完,1+5=6 5+1=6 渗透加法交换律有些过早,此处只要让孩子发现规律就可以;用小棒的要求要在明确规定,不用时统一放好,避免有学生不听讲玩小棒。找数学信息,要用数字表述。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六: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 张晓惠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因此,本节课我省去了十分繁琐的课件制作,仍旧采用了教材的情境图进行教学,让学生摆好图后,前后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观察,自然地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图两式这一重点。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 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 和5组成6,所以1+5=6。

在最后的练习中,可以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七:《6、7的加法》教学反思

《6、7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教学,面对一年级的同学,不仅需要孩子能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还必须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理解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我利用口算卡片和看图写式子来让孩子回顾5以内的加减。安排这样的复习,是想让旧知识成为了新内容学习的扎实基础。 导入的例题是以学生的植树劳动为题材,这是生活题材,让一年级的同学容易理解。这次多媒体的加入,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并首次用文字在屏幕上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由于前面的已学习了这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很容易就出现了5+1,或者1+5的答案,这时的两个答案的出现就会激发孩子的探究的欲望:哪一种是正确的?让孩子跟着我的一些问题去理解这两个式子求的都是相同的六个人。我认为这个地方可以让孩子讨论,思考,理解这两个式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5+1=6、1+5=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来了多少人”。

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我轻视了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把问题一点一点想抽丝一般细化提问时,已有不少小孩能较好的把“为什么两种式子都是正确的”理由说出来。因此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上,可以设计的更大胆一些,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孩子,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

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在完成 “试一试”时,就是进入了第二个活动,通过由两部分红辣椒,绿辣椒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并根据之前的例题完成“试一试”,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这时结合上面的例题,让学生观察这两道所列出的式子,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这堂课 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变得十分有趣 ,生动,且形象,特别是对这些刚从幼儿园过来不到两个月的学生,大字不识几个,让他们单纯的看书,凭耳听教师口头讲解,是很难达到完全理解的效果的,但是,着这一点上,我做的似乎并不好,在PPT的制作上,可以利用他的形象性,将后面的“想想做做”做成学生感兴趣的,让子这堂课的知识更加有兴趣,使难点成非难点,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所以在这一技能上,我需加强学习。

对一年级孩子而言,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这堂课之前,我就明白,语言上的赞扬需时时刻刻,而物质上的表扬,对一年级更是一个好的促进方式,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到位。我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表扬,而忘了贴小红花,小星星的表扬方式。现在都是活动导学模式,小组合作。我还可以进行小组与小组比赛,哪一组表现最好,做的最好,最好的一组打勾,这样一年级的课堂会充满竞争力,课堂的秩序会很好组织。这是我的本身的失误,在以后的课堂上需时刻注意。

本课内容是教学《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和之前学的分成作为基础,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一图两式”,而我在引导的过程没有理解透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的建议,他其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放孩子去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引导着。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八:《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的教学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进。

在教学时,想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习、感受“一图两式”,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在现实的情境、趣味的游戏、开放的活动和务实的作业中综合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和挑战性,让学生再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运用前面学过的分成和合成说算理时,有点困难。本堂课重点是要说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但实际学生说时,容易把分成也说出来,引起了歧义。所以最后,我经过几次磨课后,决定在一名学生说出运用合成的算理说后,就让全班学生一起照样子说。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学生,算一算,说一说,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又动嘴,注意力更集中。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用做游戏的发式进行练习,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又能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堂好课需要细细打磨,真所谓百炼成钢。

2.学生的学前教育很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养成教育很重要。

3.我们的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有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才有可能成功。

4.在课堂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好好运用好班内的优等生,起好带头作用。

5.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这就不光光是数学课的事情,还需要其他科目的知识的配合,所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很重要!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九:6和7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生本高效”观摩课教学反思

盖佳学校 井雪芹

我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

有三: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②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③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十: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通过上近两个月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

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引

导学生从加、减法的意义出发,借助数的组成知识来解释,要使学生不仅知道得数更能说出算理,在此基础上再使学生理解“一图两式”渗透“一图四式”。

4、 没有顾及到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其实对于一开始说图意列

算式的那些,可以给予一些引导,带着他们说一说,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兴趣,胆量与信心,也可以运用他们说把教案引出来,避免一开始请好学生一下子就把答案说出来的现象出现了。

5、 表扬与鼓励方式单调。好学生在回答有价值的精彩的地方,给予表扬,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鼓励,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6、 教师说的太多,有些问题说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对于一年级

的小朋友不需要深究。例;最后开放题说了差不多就行了。

2013.10.24


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6、7加减法 用数学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92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