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

2016-01-12 10:23: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探讨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帮助到你。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要力求避免传统评价中的缺陷,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指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课的结果性评价是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为主体,主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直接效果,评价的结果不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的主判断,也经常用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和工具是学校中的考试、考查、也包括日常作业等。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依据,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和进步。

1.信息技术课程结果性评价的思考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面向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与选拔功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过分强调了评价的区分、选拔与鉴别功能,弱化了评价所应当具有的改进、激励功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成了“ 鉴别学生信息素养优劣”、“向有关人员或部门汇报”的工具。其次,结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注重陈述性知识的回忆,将信息技术技能拆分成孤立的知识片断,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对于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方面很少进行关注。再次,结果性评价忽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忽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最后,这种结果性评价是教师以学生的最终考试结果为评价依据,直接评价学生作品成果的优劣,而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学习能力的获得、作品设计的思路创新与过程等方面;很难考查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不能及时有效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

容,所以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很有必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特别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中要有明显的体现,它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考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学习与发展。

2.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上机考试内容更多地偏向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考查,上机测试往往受到时间限制,难以设计联系实际问题的综合任务。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考试似乎更多地成了利用计算机编制试题库系统,成了传统考试的简单升级。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设置合理的机试试题,究竟能否将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作品、项目作业按一定的权重来计入考试成绩。在提倡信息技术考试完全采用上机化的无纸化考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笔试在检验基础知识与概念、原理方面的优势,根据测试的具体内容来选择笔试与机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的方法。试题设置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试题答案的开放性。其次,如何将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作品、项目作业、实践活动报告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提出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依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再次,变评价主体的一元化为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学生学习评价中,只有评价对象才对自己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需要,并且只有评价结果被评价者认同、接受,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促进成长的作用。最后,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评价是一种主体导向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几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过程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采用格式化记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态度。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纪律、卫生、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等方面都要一一做出记录。

表1 我校教师平时上课用观察评价记录表

2.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基于发展性评价观所倡导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或者“文件夹评价”,主要是指将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目的地汇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在较长期的时间内在课程学习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

档案袋评价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图1我校某学生文件夹电子档案

档案袋评价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是确定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评价对象;其

次,要确定收集内容的次数、频率,确定档案袋及评价程序;最后,向每一个人介绍成长记录袋,制定交流、保存和使用计划,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过程进行真实性评价,注重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手段。

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施,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业评价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发挥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等。

3.作品/作业评价

所谓作品/作业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作业,从学生完成作品/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作品/作业评价是一种间接评价,用作品/作业的水平反映潜在特质(能力、智力)。

学生的作品/作业根据学习任务有一般性作品/作业和项目式作业/作品。学生的作品/作业可能是多媒体课件、网页/网站、动画;也有可能是一个方案、设计图、电子板报、研究性报告等。

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搜集、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也可以在测验、考试时设计特定的典型作品设计任务。对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不能只评价作品的优劣。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分析大多比较耗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遵循统一规范的标准开展自评或互评。围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包括信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投入程度、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制定面向活动过程的评价指标。如果需要对学生活动过程、设计过程、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考查,可以选择少数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之前应设计好访谈主题或问题,制定访谈计划并作好访谈记录。 作品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允许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进行合作,合作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分工。 (2)允许学生创作各种表现形式的电子作品,教师要对学生创作的思想加以引导。 (3)重视作品完成后的交流、评价与改进。 (4)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设计合理的量规。

在作品/作业评价中需要有量规(Rubric)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所谓量规,是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比如在学生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时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量规。

表2 作品/作业评价表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评价的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12 年 6 月 10 日 ~ 2013 年 5月 10 日(共 48 周)

系(部):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魏雄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有关原理的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及实施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评价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比较关注课程教材建设、考试评价研究等方面,而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要弱一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水平的高低、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水平。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借鉴了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围绕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以评价的价值取向作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方式,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

1.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

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在课堂教学系统外部教育环境稳定、适宜的条件下,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的确定和选择将取决于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活动及变化集中反应了该系统各要素的关系及状况。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关系及变化。

2.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构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增强师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弘扬师生的主动精神,使师生形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二是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对象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发展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态度,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三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人士作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对象为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其目的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合格性评价以及鉴定和评比等,从宏观上调控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重视,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米斯认为,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媒介指标和终极指标两种类型;巴班斯基从教学最优化思想出发提出的教师课质量评价的标准,由八项指标组成,分别是:对新事的感受、教育分寸、本学科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技能、接着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个别方式对待学生、学科课外活动的组织等。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来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目标、过程、效果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去评价教学质量,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学状况,也比较简单明确,具有通用性,因而,

可以把“目标-过程-效果”三维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一般指标。

4.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等。

(1)量表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这种方法的基本程序是:先编排专门的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评分标准;再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量表评价法在应用较广,它的优点是: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分解,评价指标比较具体;注重量化处理,结果比较准确;注重标准的一致性,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干扰较少。它的不足在于项目和权重的确定很难保证充分合理,评价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仍受个人经验或价值观的影响,难以真正做到完全客观。

(2)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分析进而评定其质量优劣的方法,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指标和评等标准,主要取决于评价人员的学识和经验,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为主。分析法可他评,也可以自评。学校领导或同行在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后,分析教师教学的优点和缺陷,这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教师在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寻找教学的成功之处和薄弱环节,这是一种自评分析法。

(3)调查法。主要有问卷与座谈两种方式。调查法兼有量表评价法与分析法的有关要素,适合于专门了解某个教师较长时间内的教学情况,一般在专门鉴定某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的管理性评价中运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并不在于所提供的信息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而在于信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在评价的方式方面,没有哪种评价方式是绝对优异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只有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从不同侧面达到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也才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目的、教育规律以及教学评价特性而提出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为了合理而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最高追求。

2.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应科学地设计和安排,评价方案的设计要以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指导纲要”)为依据,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信度。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每条指标都要进行个体性——个体量化——总体量化——总体定性等评价活动,使评价结论公正科学。

3.客观性原则。在教学评价中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进行公正地判定。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一定要由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相关度高的指标构成,要做到每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合理,标准界定明确,评价方案科学周全。以避免或削弱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干扰,防止以偏概全,使评价结果富于客观性。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一门融基础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在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由于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方法很多,下面以目前比较常用的综合评价法为例,具体讨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综合评价法是评价人员按评价量表对被评者给予一定的等级或分值,最后将评定意见汇总,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作出评价结论。

1.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确定有多种方法,一般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即通过对目标的逐层分解得到一个由高级到低级的具体可测的派生式指标群。但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从因素分析结果再提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指标难度很大,此时可以参考其它学科已经比较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来决定取舍,并初步决定每项指标的权重。指标不能太多太细,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能太少,太少区分度不够。再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正,以期取得比较合理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附表是一个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表中共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艺术等五项一级指标,每项一级指标又细分为2至4项二级指标。该表是在笔者多年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其它学科的优点,广泛征求教学研究人员、教师的意见而最终形成的。

2.制定评价量表

确定了指标体系与权重以后,就可以设计评价量表了。评价量表便于评价的操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各项功能。在制定量表时,评价量表可用于日常教学研究的形成性评价用表,也可用于教师专项业务考核的终结性评价用表。从理论上讲,所制定的评价量表应对各级指标都确定相应的权重,但这样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带来统计上的困难,因此,根据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可只给一级指标分配权重,对二级指标采用分等赋值的办法。附表中对二级指标分了3等,也可以分为4等,这可以依据使用量表时的具体情景(如被评教师的总体情况等)决定。在分3等的情况下,等第之间的届定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较好地达到了该项指标要求的为A等;基本达到要求,但有某些不足的为B等;有明显缺点的为C等。

3.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成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要挑选业务水平高,评议能力强,公正无私的成员参加,人数以5~10人为宜。组长要由教育理论水平高,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一定研究,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组织工作能力的成员担任。

(2)学习评价标准。评议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记分办法,有条件时可以先看一节录像课,进行试评,在试评中发现标准有不恰当的地方,经大家讨论可以修改,评议时要依据修改后定下的统一标准和办法为准,标准、要求和办法一经讨论确定,在评价进行中就不能随意改动。

(3)听课评分。听课前评价小组全体成员要先熟悉大纲、课本以及讲课老师的当堂教案,然后进行听课。听课时,评议人员要按标准要求观察记录好讲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好相应的记录。有时可以由讲课教师自己也在课后填写一份评价表,以自我评价并在评定时作参考。

(4)综合评定。先收集各评议人的评分表,统计被评人员的总分、平均分等指标,然后召开评议会,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参加评议会成员也应有所不同。如果仅仅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的,则讲课教师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应参加,可以先请讲课教师谈谈他备课时的想法,讲课后的体会,其他教师也可以发表听课体会,评议组成员将评定结果反馈给教师,按标准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探讨上好一节课的规律和方法,可以将评议会开成一个课堂教学研讨会,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如果是带有比赛性质的评课,则应先召开评议小组会议,以分数为依据,结合每个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分析各人的优缺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后的名次。

4.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评价的目的,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评价时,不应掺有主观意图或个人成见。

(2)对于被评教师、听课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要注重结果,而应注重过程。被评教师应把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评价看成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不断优

化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听课教师要从中积极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快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要根据每一次的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对于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能全盘照搬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

(5)评价结果的处理应慎重。不管何种性质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都应以鼓励为主,以帮助教师改进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课程,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同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附表: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示例)

授课教师 班级 课题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年 月 日 说明:①评定时,只要在相应的评定结果栏下打勾即可。

②备注栏用于作简要的定性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黄甫全 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瑛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成探析

4.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紧紧围绕“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目标,在评价功能、目标、主体、内容、标准以及过程和方法等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为新课程服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代新人。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教学的内容,探究教学的模式,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等教育改革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以测量记忆为主的标准化考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批评,人们渴望有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真正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能力成就,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手段多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考核一些客观题和基本操作题,对学生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评价比较缺乏。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化,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完整的、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贯彻落实课改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正确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仅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内容: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只注重对师生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甑别与选拔,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在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始终瞄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评价教师的教,也评价学生的学,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期全面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也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的研究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当要进行学习过程的矫正时,课堂评价能提供教学和学习过程及时的反馈信息;

课堂评价与试卷测验等其他传统评价手段相比时间投入少。但提供学生学习信息的目的性更强、 也更有用;

课堂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系统化反馈学习信息的一个良好时机,增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实施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也是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是一个形成性过程”这种观点的有利时机,他们将会认识到任何课堂教学都是逐步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反馈将逐渐形成,教学是呈螺旋式逐渐上升的。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是技术很强的学科,其评价方案的实施应该充分利用现存的资源,提高评价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让它能够全面客观、及时地反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让教师能够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分解各成员研究任务,明确各自职责;

2.课题组成员培训;

3.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5.召开课题论证会。

(二)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12月)

1.修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论证;

2.制定各阶段具体实施计划;

3.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要素的研究;

4.开展评价标准研究;

5.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

6.组织实验教师定期撰写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7.定期召开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5月)

1.整理、汇总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客观分析;

2.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撰写结题申请报告,邀请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鉴定、验收。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对如何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等问题,存在着一些困惑。我们在召开课题论证会时,邀请了省市专家到场讲座,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按照专家们的要求,首先认真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努力避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再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制定了各阶段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文章,要求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的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认真分析案例,撰写阶段小结或心得。要求课题组核心成员及时撰写出阶段研究总结。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形成“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等级均根据“学习表现”来确定,而“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合理推理,给教师提供一个导向性的教学建议。还要统筹考虑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随着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我区许多教师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到关注学生

是“学”,从评价的维度上来看,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到关注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制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此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从四个层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将评价重点定位在“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四个层面,并细化为12条学生的学习表现,就是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有兴趣、有激情,全面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究时凸显个性,协作学习时又能融合互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特别是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管理、交流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推理、分析、综合、评价等深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初步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终身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开发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线评价系统。

为了让我们制定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得以很好的实施,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我们设计开发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线评价系统,该系统以问卷的形式把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出来,通过收集评价者的反馈信息,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四个层面统计得出“学生的学”的效果,从而反推出“教师的教”的实效性。

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线评价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评价标准是由若干个评价项目构成的每个评价项目又包含与其相关的评价要素,可以由使用者根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进行修改和扩充并可以调整各评价项目和要素的权重,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对它进行完善,使它更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实质。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它以量化的形式对整个课堂打分,并且把各个层面的打分取所有参与评价者的均分,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具说服力。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评价者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线评价系统允许评价者就某个评价项目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以点评信息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些看法和建议在反馈信息时被一一罗列出来与其他评价要素之间形成说明和互补,通过这些反馈信息,让被评价者及时地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点评信息的记录与反馈,较好地解决了现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对课堂教学及时调控的力度不强,以及通过反馈评价结论教育评价对象的手段运用不够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可持续开展。

(四)实施新的评价标准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六、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一)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涉及的要素很多,不同课型评价标准也有所差异,课题成员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也参差不齐。因此,对课题深度研究的还是不够的,仍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研究或研究的很少。

(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注意对案例收集和评价分析,但缺少理论提升,形成的高质量论文比较少。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对本课题所涉及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参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逐渐形成有我县特色的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后续研究中,要重视因素影响效果(大小)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

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

批准号:教电馆研063621202

课题类别: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承担单位:珠海市第一中学

课题负责人:魏小山(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珠海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袁健(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珠海市第七中学)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问题日益倍受关注,全国各地不少教师已经小范围的开始了有意义的探索,各种过程性评价方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呈现出来,在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上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目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电子成长记录的建立和评价还不够普遍,缺乏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没有正视非零起点问题进行分层评价,过程性评价缺乏信度和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并使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探讨有关的方法与途径。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调查法和观察法,通过对大量理论文献的查阅,提取相关理论内容和要点,找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汲取现代评价思想中合理的、适合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汇总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并把设计的评价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馈和反思,不断改进,使该方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按理想的目标努力。在此基础上探讨过程性评价实施的基本环节,提供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法,提供过程性平台的介绍、推荐和应用,希望能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略尽绵薄之力。本课题成果公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

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时候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构思,许多关键环节没有考虑到位,以至于过程性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以失败告终。因此,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构建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目标。该方案可以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使任课老师有章可循,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功能,通过行动研究方法,从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资料、设计评价过程等方面设计一个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按理想的目标努力等功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

用》和《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具体内容,把设计的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分析该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对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探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法

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中,没有不好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只有不当的使用。同样,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评价方法与工具,每一种方法和工具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有其适用的领域。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服务的,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研究小组还发现,除了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保证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科学性以外,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还要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课题研究小组把适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大致的划分,可操作性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表现性评价、轶事记录法、成长档案袋法、作品评价以及设置任务法。

(3)探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系统的选择和应用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评价活动。对于过程性评价而言,构建和应用好的数字化评价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新课程改革初期,曾一度掀起开发建构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平台的热潮,可是一轮实践过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受技术水平限制,功能模块扩充难、安全性差、国际化教育理念难以渗透以及难以大面积推广,使不少开发好的平台应用一个学期就被放弃了。小作坊的开发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了,研究小组决定利用国际上现有的结合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优秀课程管理平台,最后从众多的网络平台中,挑选了Moodle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平台。

(4)探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反馈策略

随着近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开始注意到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互影响,并利用评价的结果来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教学导向。评价是依靠反馈发挥作用的,尽管评价是准确的,但如果未能有效地进行反馈,评价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不利影响。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还要讲究课堂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实现课堂评价的目的。

(5)探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质量

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多元的,而不是一个僵化单一的评价方式。检验和分析过程性评价质量正是为了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和完善评价方案,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由于教师不能直接观察到学生学习的内部状态,例如学习动机、情感等,而需要通过学生的一些外在行为和表现来进行推论,而这些收集到的关于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信息能否有效地推论出学生学习的内部状态?评价者的意见是否公平公正?评价的标准是否恰当?评价工具收集的信息是否准确?评价信息的样本是否足够?教师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表现?如何检验和分析过程性评价质量,我们可以从过程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来衡量。

2.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们综合运用了质的与量的研究方法,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采用量的和质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比较全面的实现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并有效地解决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问题。

本课题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应该是螺旋式发展过程。凯米斯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它们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在蔡保田等著的《教育研究法》一书中,将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归纳为8步。即:发现问题、整理制定问题(重点是:选择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文献探讨、拟定计划、设立假说(将要采取的行动及对行动结果的预测)、收集资料、实行与修正、综合解释。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按照行动研究法的步骤,找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进行文献探讨、理论学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对行动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对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进行多方观察,收集资料,接着分析资料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改进,循环反复,最终得到研究的结果。

(2)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对比起真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有以下特点:

①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

准实验设计是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相对而言,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②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准实验研究进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③效度

准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但由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因此,在考虑准实验研究的效度时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清楚地认识,并注意确定实验组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足之处。

本课题采用准实验法主要是把具体的评价任务、方法作为变量,通过变量的变化来观察被试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这个变量的影响,为开发本课程评价资源(如具体的测试题、评价方法、评价情景、成长记录袋、评价活动等)提供依据。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① 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研究对象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做一个简单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的特点。

② 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为常用的形

式是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都列在问卷上,让被试圈定,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回答,分析整理结果。可以用于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等方面都很有帮助。

③ 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学生的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 产品分析法

研究者从学生的作业、考卷或电脑作品中分析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或能力等特点。

(4)观察法

观察,就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日常的观察和科学观察,在教育研究中主要采用科学观察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观察法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习惯、态度等情感型的表现及其变化,并对观察对象做出实质性的和规律性的描述和解释。通过对课堂进行观察,以及就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中存在的困难和可行性与部分学科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增强评价体系的可应用性。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1.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得到的主要成果包括:

(1)设计、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和评价过程。方案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对象,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石;完成了这一过程之后,要确定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的评价工具;最后,设计出评价过程。具体包括8个步骤: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资料、设计评价过程。评价的过程又包含:设计评价方案、上传到评价平台、填写评价量规、收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果、修正学生学习行为调整教师教学策略、反馈后评价等8个步骤。

(2)探讨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经过研究小组两年的研究,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表现性评价、轶事记录法、成长档案袋法、作品评价以及设置任务法。

(3)构建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系统平台,提升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小组从现有的网络平台入手,如Blog(博客)、BBS(论坛)、claroline(课廊)、moodle(魔灯)、Dokeos、Blackboard、ATutor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平台Magnet2 、“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等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过程性评价的需求,最终选择借助MOODLE平台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运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引导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关注教学与学习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和实施质量,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健康、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课题小组选择Moodle平台开展过程性评价是可行的,也是比较符合信息技学科的特点的。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待评价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学习观念发生了变化,大大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4)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后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反馈要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

的个体,灵活运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反馈的内容要具体,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引,不能对学生作简单的好与差、优与劣、行与不行的判断,而应让学生明了自己好在哪些方面,不足在哪些方面,还应做多大的改进,如何改进等。所以采用定性描述评价结果是较为合适的,同时为了符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还可以考虑用等级表达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注意反馈用语的分寸,尽量做到委婉含蓄。反馈结果要独立呈现。

(5)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质量分析策略。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来衡量它的质量。如何在过程性评价实践中提高信度和效度呢? 研究小组认为:首先,应该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其次,过程性评价应该以其发展性和动态生成性来提高它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应该加强教师等评价者的评价培训,提高他们的评价技术和评价理论水平。第四,使评价标准、过程和结果透明化,加强评价主体对评价的参与性。第五,确保评价任务和评价过程的真实性。第六,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元评价。

2.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出台,遵循行动研究法,通过文献探讨、理论学习、同行交流以及学生学习心得构建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初步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界定,然后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对其实施过程、效果进行多方观察,收集资料,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以后,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对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并应用到下一个教学阶段,如此螺旋式发展、提升,最终形成较为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方案具体包括8个步骤: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资料、设计评价过程。

(2)构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管理系统”。

课题组研究小组依据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以moodle为平台,“构建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管理系统”。

A. 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评价可信度的提升、学生学习轨迹的全记录。

以往过程性评价只能通过学生最终的作品来记录学生的评价成绩,对于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学习过程、资料整理都没有一个完全的体现。运用该系统的各种活动功能以后,研究小组欣喜的看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完整轨迹,包括他们在学习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大家对各自作业之间的评价、学生本人的学习心得、测验的成绩等等。而对于以往教师比较头疼的评价手段和可信度,系统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解决模式。通过分析学生遗留下来的学习轨迹的完整记录,例如他的作业、测验、讨论、相互评价、学习心得等,再进行最后的过程性评价显得更为客观、全面和可信。

B. 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建立

通过系统平台的研究,研究小组建立了完整的《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为日常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和平台。

C.教与学的变革

对教师而言,蕴涵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课程学习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将课程的制作也变成一种可包装再制的方式,教师的教学面临网络冲击的考验,学生的学习资讯也在E化的数字时代中不断的活跃起来。此外,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理念不断提高,原来教师只会停留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现在很多教师的思路被打开了,能够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并穿插许多结合系统功能的、教材没有提供的学生活动与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六: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即时评价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即时评价

论文摘要:评价是信息技术的灵魂和精彩之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本文就是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入手,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寻求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即时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目的 评价宗旨 评价成效 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如何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直是制约和困扰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在很多评价的方式是利用笔试和评价学生作品为依据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我认为这样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笔试只能反映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品只是学生的成果展示,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达不到技能考核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学生的平时上课过程中的表现这一块内容,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往往很多老师在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时候打的只是“印象分”,没有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失去了评定平时成绩的意义。如何在上好课的同时又能正确客观地对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呢?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中"评价"两字的概念较过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

经过平时的实践摸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即时评价”实施课堂即时评价便是教学评价手段中的一个行之有效重要举措。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即时评价正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性,使教师更能有条件观察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更能与这些模式和方法相结合,发挥其根本作用。 一、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别于其他学科过去"一卷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把着眼点集中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 二、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实施要点 (一)、评价对象的全员化

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即时评价时,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某个学生。评价时应注意根据信息技术授课的特点,对全班、小组和个人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按教学环节划分

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同教学环节,教师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一些简单的较机械的摹仿性练习,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掌握;对于一些操作性练习,偏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综合运用练习,则重视学生对新旧知识组合运用。信息收集能力(有高效、低效之分);信息整理能力(阅读与提炼),信息传递能力(能否以恰当的信息组织形式表现)。当然技术能力的高低会制约到收集、传递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或者每个活动,有所侧重的提高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并建立同步评价表作为学生学习反馈和教学反馈。 2、按活动方式的划分

根据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生不同的活动方式,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全班性操练着重于操练内容的准确、合理,对于小组活动,评价的立足点在于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是否默契及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而对于学生的个别反馈,则更重视其回答是否准确、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创新等。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教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启发。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你真是太棒了”、“了不起”、“是个电脑小博士了”„„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当堂检查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由教师亲自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达到要求后,由教师在记分册上做记录。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把好上机这一关,必须对学生的上机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操作方法:

用表格形式罗列powerpoint这一章节各知识点(或基本技能)

,如下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堂检查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的作业记录表。

2、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习技巧、思维能力及习惯养成、学习风格、审美等人文素质方面的特点与长处,通过发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学生就可以在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使上机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他人的评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对于年幼的学生,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绝不是权威,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因此笔者在《学在杭州》一课时,让学生把在制作过程中的使用技巧,创新办法进行演示,同学们相互评价、学习,在这过程中,不仅对进行演示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更提升了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掌握了多种操作技巧。最后把收集起来的学生上机作品加以分析,让学生相互评讲,找到相互之间的差异,在肯定别人的

同时,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最后把设计、创意等出色的作品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供同学们浏览学习。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丰富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起到很大作用,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称赞。 3、学生自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者反思,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为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校园里的树》一课,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树这一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当树在几个孩子那儿被拟人化后,教师立即抓住机会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有的学生给树扎上了小辫子,有的学生在树杆上开了一扇小门,说那是小动物的家„„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建立成长日志(如下表)。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小学生4-6年级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学生成长日志

备注:在每一项自评栏目里,用“☆”(做得很好)、“√”(做得较好,但有一些不足)、“△”(做得不太好,有明显缺点)、“╳”(没做到)四种符号如实记录你的学习情况,这样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将会感到一种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三、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宗旨

评价的整个基调应是积极的、肯定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应注重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研究方案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子课题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代新人。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教学的内容,探究教学的模式,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等教育改革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以测量记忆为主的标准化考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批评,人们渴望有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真正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能力成就,目前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手段多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考核一些客观题和基本操作题,对学生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评价比较缺乏。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化,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完整的、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贯彻落实课改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不仅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所提高。真正使学生通过考核,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管理信息、传递信息、展示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方法上给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挑战,让考核真正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同时在完成考核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通过互相协作,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来磨练意志,提高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沿着健康、规范的道路向纵深推进,促使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

2、有利于学科教学研究及课堂教学管理,为评估教学效率与效果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与尺度。

3.研究正确的评价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发掘学生创造力大有帮助

4.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

三、研究内容

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只注重对师生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甑别与选拔,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本课题研究,我们将始终瞄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评价教师的教,也

评价学生的学,以期全面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也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具体如下:

1、学有效性评价方案的研究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当要进行学习过程的矫正时,课堂评价能提供教学和学习过程及时的反馈信息;课堂评价与试卷测验等其他传统评价手段相比时间投入少。但提供学生学习信息的目的性更强、也更有用;课堂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系统化反馈学习信息的一个良好时机,增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实施研究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课堂评价的实施也是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是一个形成性过程”这种观点的有利时机,他们将会认识到任何课堂教学都是逐步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反馈将逐渐形成,教学是呈螺旋式逐渐上升的。

3、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的主要阵地,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1) 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

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四.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是学习、研究中外最新评价理论、新课程理论及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行动研究:由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协同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自觉实践评价标准中的要求,不断修改与调整,使之逐步完善。

案例分析:主要是收集整理在评价实践中具体案例,进行筛选与评析,使之成为所有参与者可以具体参照的一个“参照系”。

经验总结: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这些事实,提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教学实践中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一种信息技术课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及设计相关表格,资料

(2)形成学生电子作品管理、维护、利用的实施办法

(3)撰写相关内容的论文

六.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06.9~2007.1)

① 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及职责;

② 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3-4星期的学习);

制订完成课题方案及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07.2~2008.12)

①第一阶段(2007.2~2007.8):收集资料,组织人员培训。采用"文献调查法"查阅有关教育评价研究的书籍、期刊和网上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外该研究的进展,对课堂评价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研制成关于课堂教学评估表(评价方案),并不断进行验证、筛选、总结,撰写相关的论文。

②第二阶段2007.9~2008.8):继续对研制的评估方案(评估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试行),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相应的验证,并积极地作创造性地修改评价方案,使评价方案不断完善。同时,整理案例评析集及其它相关课题资料。

③第三阶段(2008.9~2009.12):总结整理,形成论文 整理实验资料和结果,总结论证情况,得出结论。

3、结题阶段(2010.1~2009.3)

修改完善终期报告,汇编论文集及案例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估方案。进行成果展,做好各项准备,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八: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内容摘要】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评价的基本原则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激励、诊断和促进。”教学评价中引进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创设成功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也必不可少激励机制。如何建立科学、宽松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激励性评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激励性评价 评价的运用 评价机制

一、 建立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创设成功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评价的基本原则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激励、诊断和促进。关于激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到80%—90%。人们在受到某种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可产生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自觉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发进取,直达目标。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完成一个“电脑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某模块知识,比如:通过制作一幅画,学习“画图”的诸多功能。完成一个电子小报,来学习Word的操作;学生的作品可以反映出学习的水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伺机予以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日渐枯萎,实施激励性评价迫在眉睫。

二、激励的前提准备

1、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是教学的出发点。可以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上机测试等形式建立学生的“个人秘密档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们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表现在学习速度、智力水平、记忆水平、学习毅力等各个方面。不能‘拔苗助长’式的给学生提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合理可行是最重要的。我的做法是:第一尽可能记住每个学生姓名,上课能直呼其名;

第二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即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如何;第三,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这样一来,评价起来就犹如“韩信点兵”一样得心应手了。

2、了解教学环境。首先要了解计算机机房硬件设施和安装的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什么软件可用,什么软件不可用都要事先调试。另外,要考虑教学环境的许可程度能否与学习任务相符,否则一旦出现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是十分被动十分尴尬的, 也就谈不上评价学生了。

3、整合教材。进行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更要责无旁贷的推行学科整合。何克抗老师指出:“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的学科性质,也没有严格的学科体系,它既有技术教育的成分,又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使命,是一门综合课程”。所以,语文、数学、美术、生活与劳动等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耳熟能详的知识点入手,揉合、化解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

4、 搜集学习资源。充分搜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学习资源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是校外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生周遭生活世界、自然世界、人类生活中一切林林总总的信息。打破教材框框,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世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如此长年累月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大餐”,不愁将来学生的电脑作品没有深度和广度。

当然,评价准备还有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等等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教师在思想上的认识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会激励学生。也许我们的老师并不在乎,可我们的学生却很在乎。我自从读过《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后,更加深了对激励的认识,知道激励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周弘能把一个先天耳聋的女儿培养成材,并把自己培养孩子的经历推广培养更多的聋童。教学中能否使用赏识激励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开始,我先试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试让我欣喜若狂: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的可爱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在课上,在课间,我总能利用时机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回报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进步。

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他们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唤醒他们早已封尘的潜质、潜能,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芽的创造冲动。

四、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那么,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信任激励

俗话说得好,“信任就是力量”,“信任是最高的奖赏”。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我在教学中,曾有意识的做过这样的实验:以两类层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 A 类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或较早接触信息技术。但教师不予多指导,任其自由发展;B类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均为一般,但教师有意识多予以加鼓励和指导,并对其报以积极的期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 B 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远远大于 A 类学生。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可塑性之大。当教师给予的信任与学生个人的意想、兴趣、爱好相吻合时,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因为任何学生都有使自己好起来的一种潜在愿望。

2 .成就激励

教师的信任,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

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操作,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一下,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写下去、画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悦,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就感,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3. 目标激励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可以为学生制定具体的、有一定难度、且又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共同努力。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反馈,及时进行奖励和批评。这种目标激励的作用最大,见效最快。

比如画图教学中的着色,能力差一些的同学,只要掌握设置前景色、背景色,会使用现有的颜料盒来给图画上颜色就可以了。而能力强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要提高要求,还

要学会编辑颜色,会利用色谱和颜色梯度滑块,调配出自己需要的丰富的颜色。在比如争当打字能手时,要求学生学会用汉语拼音的方法进行汉字输入,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每分钟只要求输入10个字就行了,平时多用一些小的段落练习。而键盘熟练的同学,每分钟可以输入三、四十字,最快的可以输入60多字,对他们就可以要求录入一些自己写的小文章。我的要求是:尽你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出你的最佳能力!

4. 创新精神激励

人们常说:创造力是人的另一双眼睛。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但由于缺乏练习,学生总体表现技能稍差。比如绘画教学,学生能想象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很难在电脑画布上展现出来。这里,教师不能采用一概抹煞的态度,这样会使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得以磨灭,从而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展示的作品不够理想,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行。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及时去启发和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优化激励的评价机制

进行激励性评价,还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的鼓励进步的评价。

实施激励性评价,我尝试运用以下的做法:

( 1 )强化成功,尝试优化评价语言。

强化成功——体验愉悦的心理需求。谁不渴望成功,哪怕是少不经事的孩子。成功的体验会刺激并强化学习动机。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父。失败挫折容易给人心里投下心理阴影,那种灰色的记忆会阻碍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布置任务完成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成功机会。会画一条线,会打一个字,会说一句信息技术术语都应得到积极评价。正面的激励能最大限度调整学生努力的方向。

一两句简单的评语:“你真棒”、“有进步”、“想象力真丰富”等等就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的制作优秀作品垫定了基础。

( 2 )尝试优化评价方法。

一是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是把课前回顾评价上一次作业改为课尾当堂总结,以减少学生的遗忘。

( 3 )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

现举一例,下面是我在教授五年级课程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设计出的“电子小报作品评价量表(采用一百分制)

[表一]:(提供给水平稍高的学生)

电 子 小 报 作 品 评 价 量 表

这张评价量表中"谦虚学习和独创性"占一定的指标值。对部分六年级学生来说,历时两年多的Word文字处理学习已经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操作技能已经不成问题,所以要关注非技术因素的培养。创新精神、协作交流和团队精神等因素要在评价中体现出来。

[表二](提供给中等水平的学生)

电 子 小 报 作 品 评 价 量 表

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中等水平的学生是最好教的,他们给教师出的问题最少,能完成以上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已经基本达到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目的。

[表三](提供给学习困难些的学生)

电 子 小 报 作 品 评 价 量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九: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浅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浅谈

常州市平冈小学 王 洁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一、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一点努力,但只是关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能否按计划完成,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研究表明,有益的课堂评价给学生提供了精确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反馈。这种反馈包括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自主的使用评价信息来设计他们的学习,让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会更好,或者该给自己定下怎样的学习目标。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二、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通过几年实践,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我认为,对学生语言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二是激励。通过评价,教师一方面应当让学生能获取回答正确与否的有关信息以及相应提示,学生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使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最后使认识得以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台阶”,既让他能带着微笑“坐下去”,又能让他满怀信心再次“站起来”。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Word教学《插入图片》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指定位置,将图片插入了文档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我认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既然让学生演示操作,目的是通过一个学生的演示,对全体学生起到教学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而并非只看这个演示的学生做得好与不好。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笔者认为,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三、针对实际,让课堂评价更有效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求知和大胆探索。评价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层次化评价,让每一个孩子对学习都有目标

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等原因,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的区别很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化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对所有学生同一对待,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对电脑有一种距离感,而一部分学生却是做完了没事干,自我感觉良好,缺少更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想到了层次化的评价,让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提高。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

例如在五年级LOGO教学《定义过程》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环节,如下:

【练习比赛】男女生对抗赛:完成书P36-37探究园(1)(2)中三个图形之一,按图形

完成情况,多的一方得分。

要求: (15分) (20分) (25分)

请按照以下的步骤先对图形进行分析:

1.分析这个图是由那个简单图形组成的

2.分析小海龟的位置变化,用笔描一描小海龟的行动路径

3.确定小海龟的旋转方向、角度以及行动位置

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并对自身的学习有更直观的评价。

2.多元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当前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

例如,课堂中教师展示一位学生的画图作品,让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说:“我画得不错,但是颜色好像不太合适。”“那能改进一下吗?”老师说。学生当场就开始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成为对学生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篇十: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即时评价

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有教学开始,就有了评价。虽然今天“评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透过华丽的外衣,我们不难看到“考试”的影子。在课程理念积极变革的今天,评价也在不断的发展前进。实施课堂即时评价便是对教学评价手段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课堂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输出的教育信息的反应,即刻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调整教学节奏,解决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定性分析。抓好即时评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管理和促进功能。本文就如何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即时评价的目标

“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评价观的精髓。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就集中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它既作为课程目标而存在,又是指导评价的目标,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取即时评价,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开展何种活动,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说信息素养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二、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法运用的策略创新

1、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在教学中,我每节课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然后根据他们的心情随机创设情境,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吸引到学习的氛围中来。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伴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滯?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通过这些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为进一步的支持性帮助提供了可能。其目的是创设一种良好的评价环境,让学生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主动的情绪进入教学。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A、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信

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①启发性语言

通过评价的语言来启动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善于思维,乐于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这就是启发性的教学评价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这样对我的学生说:“谁敢试一试?”、“请把你的想法与操作方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②赏识性语言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的。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同学的这种操作方法很有新意,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节课 ××同学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信息技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丰富、更精彩。”

③激励性语言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例如:“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相信你能够独立操作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认真操作尝试,不要轻易说‘不’!”等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效果都是蛮不错的。

④反思性语言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尝试:“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我们上机操作,你有什么启发?”、“谁能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个操作的?”。

B、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体态语言。不要小看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它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在教学中如摸摸学生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伸出大拇指表扬等,都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上升。

C、奖励制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也经常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通过传奇多媒体网络向操作出色的同学展示一幅可爱的卡通小动画,向进步飞快的同学发送一个可爱的笑脸图,为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最好的小组播放一段大家喜爱的动画片主题曲。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层出不穷。

D、共同参与

共同参与就是指教师表扬学生时让全班一起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每个孩子以他们最喜爱的方式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树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实践证明,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远远没有孩子发自内心地“你真行,我们要向你学习!”让孩子更加充满自豪感。

3、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如果仅仅把课堂即时评价理解为只是表扬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是不全面的,这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课堂即时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可利用之处,有价值之处,即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爱的阳光多一些去关照沉默的大多数。

①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的评价。

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信息技术操作的层面上,而要激发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

②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一般的学生的评价。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大多数。他们有向操作能力强的同学靠近的愿望,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想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教师应侧重对学生操作正误及重点难点的评价上。

③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的评价。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应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尽量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4、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适时的采用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延时评价即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去揣摩、去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后,

再给予他一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比即时评价来的更具有内涵。如在教学《画线》这一课时,在教学完怎样使用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尤其是曲线工具在画一个地方弯曲的线和两个地方弯曲的线的不同之处后,我请每个学生都来画一画书上练习内容(一个美丽的天鹅)。有的学生很快就画好了,也有的学生一直在反复地修改,老是发现在画翅膀的时候曲线会消失掉。此时我没有即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而是让每个学生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来使用曲线工具的,请动作快地学生来指导动作慢的学生,给他们讲原因,直到图画完成,最后再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我发现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幅作品,比我所预期的效果要好多了。

5、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唯一行使评价权力的人,学生不论心服与否,都必须接受评价的结果。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也必须同时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教学电脑主题绘画《交通安全伴我行》一课中,我和学生一起用电脑绘画的形式来向周围的好朋友宣传交通安全。一句“同学们,老师的画,你们满意吗?”,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如果能用文字工具再打点宣传的语句,可能会更好一点。”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画的红绿灯,那个灯的形状不是圆形的,你应该按住shift(换档键)才能画出圆形的。”„„学生给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随后我将一些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出来,让这个学生先来讲讲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再让其它同学对他的作品发表意见。很多学生都表示大家对她的评价很正确,要求我再给大家一节课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课堂即时评价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课堂的即时评价更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从教近十年来,自知对课堂评价的认识还很肤浅,对评价艺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我坚信,只要广泛学习,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学习淘金者的慧眼,开发发明家的灵气,锤炼雕塑家的手笔,就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报告 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课堂评价课题研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技术的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93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