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

2016-01-12 10:57: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一: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一: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

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

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东亚地形

沿40ºN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 哈尔滨各月气 乙图 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 和降水量的分配

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山区优点: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6、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1)朝鲜: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2)韩国: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 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唐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

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朝鲜

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

【2课时】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

(1)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

2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

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

22达336人/km。(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二:第7讲 东亚-日本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编写人:马勇 审核人:高一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 编写时间:2014-10-1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东亚地区是高考热点,日本是世界区域地理分区东亚的一个重要国家,有必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域地理复习—日本》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和资源。本课时学生需要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要学会从各个自然要素出发,掌握相关知识。其中气候是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分析日本气候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刚刚分班的文科班学生的地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但通过经纬网、地图和气候等相关知识的复习又为地理分区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2、描述地形特点,分析水文特征;

3、掌握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出日本的位置,地形特征及成因; 2.结合探究问题,在学习当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3. 结合案例对比分析,归纳日本气候特征及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五、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六、教学方法:1、讲授 2、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

七、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用具:课本插图、导学案、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2

七、布置作业:《世纪金榜》 八、教学反思

3

【典例】(2009·上海地理)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4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三:东亚与日本教学案(二)

东亚与日本教学案(二) 编制人:吴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旧知检测](2分钟内完成,加油!)

1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原因: 。 特点:冬季风势力强大,性质 ,风向 ;夏季风势力较弱,性质 ,风向 。

日本和朝鲜半岛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纬度比中国 。

日本季风气候体现 性,原因是: 、 。于中国季风气候相比,日本气温年较差 ,降水分配较 。

右图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气压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1 B.P2>P3>P1 C. Pl>P3>P2 D. Pl>P2>P3

3.冬季,日本酸雨比我国华北地区 。

4.A岛北侧的海域年降水较 ,原因是

[考点呈现]

1.识记日本领土的组成,理解掌握其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分析说明日本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分布及原因。 A

[尝试练] (4分钟内你能独立准确的完成吗?)

1.读右图,回答下题

日本位于板块的______(生长、消亡)边界上,属于______地震带,

多火山、地震。此次日本大地震导致严重的核泄漏,飘散在空中的

放射性物质初期对邻近的中、俄、韩、朝四国影响不大,其原因

是此时吹_______;但由于受到________风带的影响,太平洋彼岸

的美国和加拿大,近日却下起了辐射雨,这表明环境问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特征。

2.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 沿岸的狭长地带。

(2)下列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

B. 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C. 矿产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

D. 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单产高,小型机械化操作,水稻基本自足

(3)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4)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回答1-3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大陆架内部 B.海岭附近 C.海沟附近 D.海盆内部

2.下列有关核能及其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能能量密集,发电效益高 B.核能既是内能,又是新能源

C.核电站的地区适应性较强 D.核电站辐射强,不能确保安全

3.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工业布局

的突出特点是 。

(2)图中箭头表示日本

进口原料和能源,箭头

①从 进口煤炭;

②从 、 进口石油;

③从 、 、

进口铁矿石;

④从 进口棉花小麦。

(3)日本戊岛附近,鱼群密集,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其原因

为: 。

(4)简述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戊

1.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2.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日本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⑤、⑥分别是 和___________。洋流⑦名称为 。

(2)日本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主要有 、________ ________、 等。

(3) D、E表示同一种工业在两国的分布。影响D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4)影响E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是:

(5)该工业在两国布局条件的不同,反映出其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6)影响日本“④岛”电子工业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原料 C.能源 D.知识和技术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四:《日本》教学设计方案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五:东亚教学设计终稿1

《东亚》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1、了解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

2、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

重点与难点

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亚洲》的地形与气候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一) 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1) 读图,找出东亚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

纬度:20°N~ 53°N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经度:73°E~145°E.

②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读图查阅:

①. 东亚地区有哪些国家?

(二)(1) 看图分析东亚的地形、地势特点.。

① 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② 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较低。

③ 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 ,地势较高。

④ 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以高原,高山为主

(2) 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

①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② 高原山地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方法:判断谁能资源丰富的两点:

A河流的落差大

B河流水量丰富

(三)、东亚的气候

1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1)仔细观察东亚气候图,指出东亚地区有哪些气候类型和分布。

① 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②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以南、日本南部

③ 温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西北部、蒙古国

④ 带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以北、日本北部

⑤ 高山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

(2) 东亚不同季节季风的风向和成因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东亚地形地势对冬夏季风的范围有何影响?

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所以冬季风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而夏季风由于西部地形的阻挡,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

4)分析东亚季风最为典型的原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分布差异: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日本南部(九州、四国、本州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

活动:分析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向北延伸的原因?

降水和气温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一般年降水小于800mm,降水较集中,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mm,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年

较差小,冬季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上

(6)海洋性与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区别。

思考:沿35°N从日本向西,气候特征有什么变化?

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一般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最热月在7月。 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

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北部和蒙古):

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

思考: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干燥

成因:①深居内陆,距海远,距冬季风源地较进。②地形的阻挡,因此受夏季风影响小。 三:东亚的社会经济特征:人口、人种、民族、经济

(一)、东亚的人口、人种和民族

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二)、东亚各国的经济及特点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1)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2)韩国: 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日本: 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蒙古: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中国: 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六:东亚日本教案1

第二节东亚 日本

一、授课内容:日本自然环境评价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情况以及对日本经济生活的影响,为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作铺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工具,通过地图来推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征,并学会把一个国家的自然特征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体会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区别。 德育目标:建立人地和谐观念,并在教学中融入国情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日本地理位置及国土构成的意义

措施:运用地图带领学生分析推导

(学生知识背景:学生虽然经过初中地理学习,但地理知识普遍薄弱,看图示图能力较差,预计教学中使用地图推导会遇到一定困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绘日本板图

六、课时分配: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东亚 日本

一、自然环境评价:

(一)、地理位置:东亚太平洋的岛国 北海道

国土构成本州 +3900多个小岛

37.7万四国

平方公里九州

意义:1、国土狭长

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2、位于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四周环海,受海洋的影响大

(1)、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小,气候湿润

(2)、岛国多港湾,有利于海上活动(渔业、航运、造船)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繁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说亚洲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大洲,历史悠久,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封建力量太强大了,遏制了新的时代(资本主义)的来临,其中有一个国家首先觉醒,接纳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由蕞尔小国一跃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同学们,想一想这是那个国家。

学生回答:日本,引入本节标题

第二节东亚 日本(板书)

教师:利用地图介绍东亚的范围为亚洲东部五国即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中国,在这五国中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尤其在战后创造了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被称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所以我们选取日本重点介绍。

介绍日本国名释义——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

利用神话故事“日本的由来”引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

一、自然环境评价:(板书)

(一)、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板书)

(学生看图册,教师利用黑板自绘板图讲解)

地理位置:东亚太平洋的岛国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

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隔海相望。

国土构成:国土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共37.7万平方公里,国土呈弧形排列,东北西南延伸,特点狭长。

讲解: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点是表面现象,我们从第一节课就向大家强调,人的各种行为必然要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日本有这样的特点,我们下面重点来看看,会对日本的经济和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意义 :(板书)

1、国土狭长

跨自然带、气候带多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由图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带领学生一步步推导出来)

2、位于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四周环海,受海洋的影响大

(1)、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小,气候湿润

(2)、岛国多港湾,有利于海上活动(渔业、航运、造船)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繁

(由图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带领学生一步步推导出来)

课堂练习:日本填图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十、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介绍日本的第一节课,因为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与其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所以在学习一国的经济特征之前,先学习其自然地理知识,是必做的知识铺垫。本节课以地图为工具,带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推导出新的知识体系,做到新旧知识衔接,同时利于学生掌握。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七: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导入。日本在我国的东部,是我们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说说你所知道的日本。(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东亚岛国(位置、面积、人口、首都、民族、语

言、港口)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据此判断日本是位于北温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3)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

师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日本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4)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二)日本地形特点[课件展示“日本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的主体部分分别是什么?(生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师小结(边点击课件):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和39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共约37.8万平方千米,引出人口,2000年日本是1.27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336人;而我国是12.95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135人,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国的2.5倍,所以说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其中以本州岛最大,地位最突出,首都东京所在地。日本的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让学生在发下去的空白地形图上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名称。] (师板书:日本的地形特点)

再叫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发现日本平原狭窄,最大平原的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师小结:多山的日本岛国,地表崎岖,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4。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最大的关东平原才1.68万平方千米。日本面积虽

小,但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是经济发达国家。)

过渡问:日本的地形除了岛多之外,还有什么特色地形?(生答:多火山地震)课件出示: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利用课件运用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师小结: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课件闪动)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师布置:请阅读P67材料——富士山,你读懂了什么?

[师补充:富士山是著名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麓分布着大小5个火山口,称为“富士五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18次。1707年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喷发,现在仍有喷气现象。被称为火山国的印度尼西亚全国共有火山400座,其中120多座为活火山。]

师补充资料: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00余次。强烈地震约每3年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主要分布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大地震,东京房屋毁坏了73%,横滨达96%,死亡人数达15万。

[课件播放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时的录像] 小组讨论:

1、火山对人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方?

2、假如地震时你正好在下列地点,你将采取何种措施避险?

A、家庭

B、学校

C、户外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位置、地形及火山、地震和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的特点。知道了火山地震能

给人类带来灾害,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的。我国也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所以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八:七年下《日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下《日本》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一六○中学 徐 伟

一、教学理念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的人文环境。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课本中出现的关于介绍日本的知识比较多,在此之前学生进行了系统的预习。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依据课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通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究》的实施;从学生预习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到利用问题导学,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既学习了关于日本的基础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描述日本的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理事物、气候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填图、析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参与、思考的意识,为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东西方交融的文化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明白日本的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为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事先设计好的三个问题导学,向学生讲清楚需从5个小问题的探究来解决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方面: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你知道哪些防震减灾的常识?第二、三个问题是关于日本的人文环境方面: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哪?为什么会这样分布?体现人文环境的衣食住行方面如何?以这三个问题学习本节课。学生在讨论问题时音量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第一、二个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5个小问题来完成,为了考察学生对5个小问题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同时画板图,以便学生参与填图活动;第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认真观赏关于日本的视频图片文字和汇报来完成,汇报之后生成新的问题:“你通过学习日本,谈谈在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作为课后的问题拓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综合评价。主要采用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和加工贸易经济,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 、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师画板图,学生填图、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的人文环境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三板相结合的教学。 四、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互动练习卡片 五、课时:一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九:《日本》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篇十:日本 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 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 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讲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学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6、 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三)自学预习: 预习书本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 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 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3—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3-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

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3)提问:地形对日本河流及海岸线的影响?

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4) 教师总结: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学日本的气候。

三、湿热的气候

(1)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毫米

北京 — 4.7 26.1 636毫米

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3)教师总结: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图3-3)。

四 、东西融合的文化

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我国隋唐时历史,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到中国不定期地学习,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许多文字还保留中国的汉字。近现代,受欧美国家的影响。

五、 发达的经济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P68

日本是世界上十分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强国。二战之后迅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世界前列。

①分析日本经济的不利条件。

读图表3-6、地图册P37,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思考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缺乏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

相关热词搜索:东亚和日本教学视频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东亚及日本  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01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