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

2016-01-15 10:32:5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一《过香积寺(王_维》 ...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一
《过香积寺(王_维》

1、过香积寺(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4浙江卷)(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04年答案: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10卷)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 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

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5、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班却是如何描写纯色的?闹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觳;然后

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言之有理即可)

6、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忆江南①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

8、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 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一③题。(10分)

暗 香①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

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

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撩起了词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清寂寞。

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 “红尊”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韵味深长。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 和( ) 的表现手法。(2分)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

①(4分)A C

②(2分)虚实结合(对比)(1分)用典(1分)

③(4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 (1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1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意思对即可。

10.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浣溪沙①(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①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 词作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 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 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②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分)

答案:①C评分:3分

②答案:一个“媚”字引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1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1分)评分: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17分)

临江山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②长沟:大河。 ①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②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4分)

答案:

1.A

2.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闲”字正表达了流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个“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意对即可)

12、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B

(2) "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1分)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6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宁可(nìng) 券门(quàn) 阿房(ē) 踉踉(liàng)跄跄 ....

B.差使(chāi) 女红(gōng) 清洌(liâ) 退避三舍(shâ) ....

C.嶙峋(lín) 猬集(wâi) 愚氓(máng) 如火如茶(tú) ....

D.澎湃(pãng) 郝叟(sǒu) 羁旅(jī) 娴熟深谙(īn)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

B.“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小鸭说:“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多么痛快!”

C.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者节日,人们聚在一起,即兴歌唱。

D.端午一早,鸭蛋熟了,由孩子自己去去挑,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挑淡青壳的。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宝应县生态高中的建设,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估计只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全面峻工。

B.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 教师节那天,我们每个学生都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付出与陪伴。

D. 从元月一日零时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交通新规正式实施,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这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闯黄灯也会被罚”的争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菲律宾军舰黄岩岛袭扰中国渔民,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购买”钓鱼岛„„但这些都阻挡....

不了炎黄子孙追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脚步。

B.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孤岛飞鹰》,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也栩栩如生,令人....

难忘。

D.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江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和进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是一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我的母亲》这篇叙事散文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C.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小石潭记》一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加点字填写汉子,(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假如我是一江春水,哪怕遇到巨岩的阻挡,也要尽力地奔腾流tǎnɡ ⑴ ;假如我是一

颗种子,即使落在贫jí ⑵ 的土地,也要顽强地mãnɡ ⑶ 发成长。我们应懂得生命的真dì ⑷ ,乘着理想的航船,撑起信念的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

7.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1)海内存知己, 。

(2)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6)落红不是无情物, 。

(7) ,水中藻行交横„„。

(8)杜甫是大地诗人,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情深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塑岳》开篇一问一答“ , ”,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8.语文综合实践。(9分)

⑴从今年开始,扬州市中考语文将把书写纳入考核,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汉字,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某中学语文课也开展一次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活动。

⑴在调查活动中发现,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有退化的趋势。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一条宣传规范汉字书写重要性的标语。(3分) ⑵请你给学校提三条如何加强写字教学的建议。(3分) ⑶在学习了“汉字”专题后,班上打算举行“汉字的魅力”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四辩,在最后作总结陈词时,你准备怎么说?(3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4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9.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0.有人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中的“咽”和“冷”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其妙在何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子敬素好琴 ( ) (2) 卿何以不汗( ) ..

(3) 语其父钟繇曰( ) (4) 汗出如浆 ( ) ..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何以都不闻消息 以其境过清 ..

B.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可令二子来 ..

C.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敕见 ..

D. 潭西南而望 缚一人过王而行 ..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4.乙文中的钟毓、钟会两兄弟,你更喜欢谁?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发现自己

①人惟有发现自己,才能实现个人最大的价值。

②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哕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③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⑤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

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第③自然段在全文的论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本文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现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9分)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

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三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2015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玉华 审核人:宗永安

一、积累与运用 (共30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diàn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lán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kēng锵的鼓声里,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我们在文化的xūn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2. A.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刻绘出来,构成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农村生活画卷。

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两会热点话题当然离不开教育问题,我们都想知道那些身处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今年都在关注什么? D.《春》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

A.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B.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个中学生责无旁贷。 ....C.体验式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

D.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分离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 ,来者犹可追。 ②上有所好, 。

③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⑤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蕴含着人生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

5.名著阅读。(6分)

(1)英国的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中,利里浦特国和不来夫斯古帝国这两个小人国之间发生战争的起因是 ,这实际上是 (现实寓意)。(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B.《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买到了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使“我”

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长妈妈管《山海经》叫“山海经”。

C.《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

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D.《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

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

苦的感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资料一:2015年6月5日是第四十四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主题

确定为“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旨在保护启迪、教育大家关注、重视和

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资料二:《穹顶之下》是一部讲述曾是央视主持人的柴静本人进行雾霾调查为主要内

容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真人的演讲和视频、图片和动画交替和配合,让观众在观看时

丝毫感觉不到无聊和沉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

最近,学校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你参加了以下几个活动:

【口语交际】学校团支部委托你电话邀请环保局专家王科长,4月5日下午3:00 在九(5)

班教室参加主题班会,并请他在主题班会上介绍我市的环境状况。(3分) 你略作思考,拨通电话这样说:

【资料分析】某同学搜集到右边的漫画,请你作简要介绍

并阐述其含义。(3分)

【公益宣传】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邀请你为今年的“六·五”

世界环境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呈对偶句式,对仗

工整。(2分)(说明: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给

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①》,完成第7题。(6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②空潭曲③,安禅④制毒龙⑤。

【注】①香积寺: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

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②薄暮:黄昏。③曲:水边。④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

境界。⑤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7.(1)(2分)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2分)

(3)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于定蜀,祎遂

留益州。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①。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②,而祎晏然自若③。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④,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⑤,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

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⑥,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为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选自《三国志•费祎传》,有改动)

【注释】①共会其葬所: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②泰:泰然,平和。③晏然自若:泰然自若。

④在祎右:比费袆年长且职位尊贵。⑤假祎节:后主授予费袆调兵的符节。⑥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仁将祎游学入蜀 ( ) ②时许靖丧子 ( ) ..

③群僚于数十里逢迎( ) ④魏军次于兴势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祎复为益州刺史 .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

C.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

光 禄 大 夫 来 敏 至 祎 许 别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2分)

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译文:

11.费祎深受诸葛亮器重,定有很多突出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2分)

(三)阅读杨国力的《仿生食品的肉丸风波》(有删改),完成12一14题。(10分)

①2014年12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曝光了南宁市淡村农贸市场的

牛肉丸里暗藏猫腻,品种繁多的牛肉丸价格存在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

②火锅,在中国是传统的冬季美食。火锅中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丸子,其美味又实惠,

并且种类繁多,有牛肉丸、虾丸、贡丸、蟹丸……根据含肉量的多少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级,特级的含肉量要求大于65%,优级的含肉量要大于55%,而普通肉丸的含肉量则要求大于45%。此外,三个等级的淀粉含量分别是特级不高于6%、优级不高于8%和普通级不高于10%,这类肉丸被称为“真肉丸”。

③然而,很多消费者都买超市现成散装的丸子,种类繁多的丸子使人“乱花渐欲迷人

眼”,与原料肉相比,同等分量的肉丸却便宜很多,口感筋道、浓香的肉味,很是诱人,

远比自己在家里做得好吃,如此实惠味美的肉丸便成为消费者火锅中的主角。从食品加工工业方面看,这类风味丸子可以称为“仿生食品”。

④仿生食品是通过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和形状,不仅扩大了食物的多样性,提高了畜产品和海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也让消费者品尝到更丰富的口感,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过营养强化弥补天然食品中存在的营养缺陷。仿生食品大多使用淀粉、大豆蛋白,使用或不使用肉糜,再添加一些调味剂,根据不同需求添加或减少相应的原料,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改善消费者身体情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仿生肉丸不仅安全,并且营养丰富、健康美味。

⑤然而,目前仿生食品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良商家随意使用劣质原料,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长的保质日期,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使得本该是健康的食品变成过街老鼠。另外仿生肉丸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有时暴露在空气中,虽然冷藏,但是很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⑥丸子不论是不是真的有肉,仿生丸子能不能吃,跟食品安全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是仿生丸子在生产、物流、销售的过程中是否安全。明确这一点,消费者便可放心大胆选购符合自己风味的火锅丸子,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5-01-07)

12.文中介绍的仿生食品有哪些好处?请分条列写。(3分)

13.结合语境,修改下面对有关语句分析不当的内容。(每题2分,共4分)

①很多消费者都买超市现成散装的丸子,种类繁多的丸子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分析:这里引用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是为了说明到超市买丸子的消费者特别多。) ②仿生食品大多使用淀粉、大豆蛋白。(分析:“大多”用词准确,告诉我们仿生食品主要使用淀粉、大豆蛋白,里面一定是不含肉糜的。)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才能保证仿生牛肉丸和海鲜丸的营养健康,让消费者吃到安全实惠味美的火锅丸子。(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四)阅读《让人,乃众妙之门》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

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臵。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6.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17.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4分)

⑴是可忍,孰不可忍?

⑵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⑶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五)阅读张晓风的《有些人》(有删改)一文,完成18—2l题。(20分)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②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③那天放学,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④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⑤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

⑥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⑦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四
《200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阅读试题举例评析》

200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阅读试题举例评析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中的读写结合试题有新意,命题时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就考生答题情况作些分析:

第9题.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 “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4分)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的试题,能比较综合地考查考生的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试题的得分率为0.74,区分度0.34。从答卷看,考生的答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能结合具体的例子,紧扣成语运用中的此类现象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并根据文章的要点进行分析,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比较清楚。下面是三例考生的答案: ·以上广告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改写几个同音字而成。对于做此广告的人来讲,或许会使消费者记忆深刻,但这样运用成语,不仅会使一些正读书的学生误以为“真”,把原先正确的成语写错,理解错,而且,久而久之,会使成语这一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成为“打油诗”,不利于成语代代传诵。

·以谐音的形式篡改成语中的用字现今已成为时尚。其实,这是对于我们文化的玷污,篡改后虽能以新奇招来众人的目光,但更多的是对原成语含义的破坏。且这也误导了许多许多仍处于初学的孩子,这不仅是对华夏语言文化精华的不负责任,更有误人子弟之嫌。 ·这些化用成语的广告语,一是运用了成语独特的“四字格”形式,兼具了节奏感、音乐美并符合大众视听的对偶的审美要求;二是这样的成语运用对记忆有很强的亲切感,易使人很快地记住这些广告语;三是将广告宣传内容通过谐音等方式融入其中,巧妙地构思活用,真正起到宣传作用。以上三点,广告语中对成语的有机化用,非常有助且有效。

(2)文意理解不准确,分析、评价不到位,语言表达也不够清楚。例如:

·首先这些广告语是广告商缺乏文化底蕴的表现,在吸收了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之后,却造就了这样不伦不类的广告语,我感到十分寒心;其次,这与许多消费者缺乏文化素养也有一定关系。

·这些广告语没有破坏四字格的形式,只是在内容上加以改变,这正体现了汉语中特有的灵活多变,可以将成语用在更多方面,让读广告的人感到中国文化的底蕴。

(3)没有仔细审读题意,因而对试题列举的广告语做解释语义或来源介绍的回答。如: ·“默默无蚊”来自与“默默无闻”, “默默无闻”,形容一个人作了好事,不流名迹。 ·“乐在其中”是一旅游景点的广告语,它说明了让游客来骑马的意思,“默默无蚊”可能是一灭蚊用品的广告,说明它的产品质量好,“食全食美”是一家饭店的广告,说明他们的食全,食美。

第15题.文章末尾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仔细体味这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评价。(60字左右)(5分) 试题得分率为0.37,区分度0.30。这一题仅少数考生的理解完全与题意相符,答案也颇有创意,如“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犹豫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犹豫并不矛盾,皆源于他对两种审美观兼容的追求。形式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选择复句,语言幽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句话用形象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作者追求艺术时既有矛盾又乐在其中的感受。艺术本身就没有公式,为其花费一生,贵在用心,又何必拘泥于油画还是水墨”等。但大多数考生对题干中“内容与形式”的指代意义范围不明,又不会将结尾句联系全文一同思考,所以对内容、形式的分析评价不够确切,失分较多,如答成“这句话在形式上内容上俱佳,内容上对自己取舍表示犹豫,不知是油画还是水墨之乡,头发花白了,表现了自己犹豫不定时间之长”、“这句话巧妙地用‘定居到油画布’与‘落户在水墨之乡来象征选择哪种画派,形式新奇,构思巧妙,又用”头发灰白’来体现时间之长,其实作者对两种风格都十分赞赏”等。

第18题.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3分)

试题要求考生对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任选一个角度(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得分率为0.62,区分度0.35。不少考生诗词鉴赏能力强,表达顺畅,如“这首词以‘听雨’作为线索,贯穿全诗,通过作者三个阶段听雨的不同心情和感触,表达出对人事悲欢离合的感悟,风雨等自然景物是无情的,而人遭受世事后,对同样的景物的感触是不同的”、“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按照时间顺序,将人生三个阶段听雨的感情依次写下来,给人以层次清晰,读来层层递进,时间过渡上使人很自然地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但一部分考生的回答过于简单,有的理解时从消极或贬斥的方面入手,如“用自己人生三个阶段中对‘听雨’不同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自己这一生经历的感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对任何事物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等。

第22题.乙文中,“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4分)

这道试题借品味词语考查了学生鉴赏能力的高低,得分率为0.43,区分度0.24。鉴赏能力较强、有一定创意的答案如:

·梅花是在寒冷的季节盛开的,“霜”字点明了当时寒冷的气温,为下面“孕”字提供了条件,“孕”正表明了当时梅花含苞欲放,给了人性化的意境。

·这两字得妙,农历十月已是秋末,寒气将至,诗人一个“霜”字将这一特点显露无疑,天寒,梅花就要开花,一个“孕”字则恰当地写出了梅花结蕾还未开的景象。

答题失误的考生中,大多是由于离开诗句的语境来理解“霜”、“孕”二字的妙用,忽略了“霜高”与“梅孕”的关系,却以“一身花”去理解为满树梅花盛开。失误答案如: ·“霜”字体现了当时的时令,是“霜”带给了梅树开花的喜讯,“孕”字说明梅树已开花,而且是满树都是梅花。

·“霜”说明经历了很多时间,很多心血,那些随园担粪者终于使之开花,“孕”说明梅花开得多、密、盛,能突出梅花的美。

佳题赏析二则(一)

赵志伟

试题:

用以下的句型仿写一个句子。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绵长。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第12题 )

赏析:

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全国高考常有此类题。而上海试卷则为第一次。此题看似容易,要真做好并不容易。要写通这个句子需要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写好它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XX之于XX”容易写,难的是“恰如”后面部分内容要与前面对应起来,一不小心则会主宾不当,例如有的考生写:“西湖之于杭州,恰如外滩之于上海一般历史悠久。”从句子看没有错;但从仿造角度看:“之于”后面角色换了。显然不符合要求。再如有的考生写:“茶壶之于宜兴,恰如紫砂之于宜兴一般享有盛名。”茶壶有紫砂茶壶和非紫砂茶壶,概念交叉了,也不妥当。因此说仿写这个句子看起来容易其实并不好写。

从这次阅卷情况:这个句子得分差距很大,有的考生写出很漂亮的句子,有的则写不通。从测试角度看它有了区分度,效果自然也提高了;从导向角度看,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学、历史等知识储备来答题。

以下是考生的答题选例:

▲龙井茶之于杭州,恰如西湖美景之于杭州一般的婉约优雅。

▲小笼包子之于南翔,恰如古镇双塔之于南翔一般的历史悠久。

▲诗词之于中国,恰如长江黄河之于中国一般的源远流长。

赵志伟

试题:

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是

A、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B、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C、 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

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第22题) 赏析:

这是一个新的题型,要考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相当于现代文的泛读)和对议论式诗句的理解能力。

要答好这个题目一先要理解前面一段文言文的要旨。二、要读懂四句诗句。两者是互相联系的。以文解诗,以诗助文之读,需要学生有迁移能力。

文章主人公寻梅谱而不得,见梅影而憬悟:原来梅谱即在眼前,故说“得之矣”,四组诗句分别出自王若虚、杜甫、戴复古、元好问的吟诗,词语和意思都很浅近,只要能读懂文章和诗抓住“自得”和“衣钵”两词,就不难在四组中选取正确的答案。

笔者以为此题存在它的导向功能。向来学文言,重点在字字落实,强探力索,固然不失为一法;但将文言文学习搞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此恰如:“为让学生知道莎士比亚而讲解莎士比亚,不料老师的讲解适足是学生厌恶“莎氏”一般。关于学文言,张中行老先生说:“近年有不少人设想,有近路,办法是以知为本。所谓知,是了解文言的词汇和句法的规律,以纲统目,一通百通。”但是“规律是概括的,而面对的词句总是具体的。以概括绳具体,就会苦于鞋太小,沾不上边。”结果“读过一篇可以用规律的术语说的请清楚楚,如某字是词类活用,某词组是宾语提前等等,可以翻开另一篇,常常感到茫然。”这样的情况,我们见得少吗?

所以出一些趣味盎然的浅易的文言文,配以浅显的古诗文,让学生感到文言文还有另外的学法和考法,引导大家读得多一点,快一点,高兴一点,未始不是一件好事。岂不闻古人云:“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唐人沈既济论考试时说:“夫物盈则亏,法久终弊,虽文武之道,亦与时张驰”。《选举论》试题的稳中求变,也是必然之势,由这一题可以见得。

[附]短文: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左。

余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门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切入点为“诗眼”。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一个字。

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聊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

诗眼是也。”等等。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至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

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如采用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这样的方法对“咽”“冷”二字进行赏析,或从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鉴赏“咽”“冷”二字的作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赏析得恰当,都可给分。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成: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成: 。

(2)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成: 。

【答案】略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重点是修辞。社会道德观念在修辞交际中起着制约作用。社会道德观念对修辞行为的制约是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作用于修辞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涉及修辞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辞行为动机的确定、话语信息的选择、修辞方式的取舍以及话语输出的方式(如语气、态度、辅助动作等)。同样是表达提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乱扔垃圾的意思,在本题示例所给的原提示语中,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警告,让人看后不舒服。因为它反映了言语者的权势,暗含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话语角色关系,为游客预设了一种被命令、被限制、被教训的话语角色。修改后的提示语,是一种文明的劝告、要求,又可以体会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切合了游人的角色心理需要。可以想见,其效果肯定要大大好于原来的提示语。在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今天,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渗透道德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是语用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这道题又有开阔考生思路,引发创新的意义。

题目所列需要考生修改的提示语,注意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使他们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改起。也相信考生会有精彩的答案出现。

试拟两条修改的提示语。

(1) 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

把自己的钱带走,读过的报刊还是留在这里吧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五
《文言文 2013学年高考炼字题集题》

高考炼字题集

【2012年】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

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

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011年】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

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010年】

(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①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

是以愉悦人心。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

①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

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答:表面是江水、烟树隔断的回家的路,深层含意是思乡之情得不到传递。

(重庆卷)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

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标准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009年】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寄 远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⑴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008年】

【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六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瓮安文联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

参赛序号: 姓 名 .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 )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 )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 )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 )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 ( )

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 ( )

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 )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 )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 )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 )

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

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 )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

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

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 )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

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 )

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

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 )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

21.赠范晔 陆 凯 24.过香积寺 王维

折花逢驿使,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寄与陇头人。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江南无所有, 泉声( )危石,日色( )青松。 聊赠一枝(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柳 花 春 叶 梅) (响 撞 咽 轻 轰)(暖 照 盖 染 冷)

22.山中杂诗 吴 均 25.三台春曲 许 棐

山际见来烟,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 竹中( )落日。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鸟向檐上飞, (晓 清 风 轻 淡)

云从窗里出。

(窥 看 见 望 瞻) 26.渔歌子 刘 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23.不见梅花 陈与义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荆楚岁时经尽, (吹 雪 积 落 铺)

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都( )江上人家。 睡觉:一觉醒来。

(长 在 开 藏 住)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

27.江上即事 郭 武 30.如梦令 李清照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 )红(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28.农家六言 杨万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 )水光。 31.秋 夜 朱淑真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 李 白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个字写在横线上。)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

32.有人置粟于盎( ) .

33.鼠恣啮( ) .

34.人教以术( ) .

35.乃以糠易粟( )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_

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

38.鲁欲将吴起( ) .

39.吴起於是欲就名( ) .

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 .

41.鲁君疑之,谢吴起( ) .

42.以明不与齐也( ) .

43.游仕不遂( ) .

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 .

45.是以哭之( ) ..

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 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

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4字)

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2分)

49.李克的评价目的:。(2分)

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

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晏子春秋》)

注:①得微:恐怕,莫非。②辱:委屈(你来)。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6分)

53.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

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

56.晏子:

57.司马穰苴:_______

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默写毛泽东的任何一首旧体诗词(4分,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

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七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二 2015-12-15

(考试时间:150分钟 设计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的田字格里。 (4分)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biàn往日的荒芜;如今,lín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qīqī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shū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B.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了大量的废气和污水,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为了避免感冒影响学习和工作,我们要牢记三忌:一,多喝开水;二,开窗通风;三,经常锻炼。

4.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爸爸出差两个月,谈成了一笔大生意,明天要从澳大利亚回来。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准备为他接风洗尘....

。 B.生日聚会已经进行半个小时了,伊娜才慢腾腾地过来了,大家都说她是一位没有时间观念的不速之客....

。 C.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神奇秀丽,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呢? D.面对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分子,我们决不能纵容包庇、心慈手软,而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对他们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

5.根据提示填写出课文内容或相关名句。 (10分)

(1) , ,似与游者相乐。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3)纸上得来终觉浅,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5)《望岳》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杜甫的心胸气魄的诗句是:“ , 。”

(6)《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 。” 6.阅读名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0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

《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2分) (2)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40字)(3分)

(3)请按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主人公。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2分)

他是一个 (4)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应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精神? (3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五言律诗,回答问题。 (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7.(1)诗中最能表现香积寺幽静特点的一联是:“,。”(1分)

(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请对其加以鉴赏。

(3分)

(3)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和心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14分)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麇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

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8.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欲闻射道乎? ( ) ②王引.弓欲射( ) ③翼.若垂云 ( ) ④王注矢.

于弓( ) (2)下列句子中“焉”与例句“如使置十叶焉”中“焉”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寡人反取病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心不在焉 D.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出朗读节奏,断两处。(2分)

常 羊 学 射 于 屠 龙 子 朱。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译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译句:

11.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哪些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2-14题。(10分)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

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

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

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

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⑦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吸引,同时又被

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

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⑧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

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到达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 ⑨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倍。那么,如

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⑩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

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

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

⑪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⑫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

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

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⑬总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

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15.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13.认真阅读全文,思考:磁悬浮列车,这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要想使它飞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行起来,必须具备哪三个技术方面的条件?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3分)

读《尚书》 。

12.仔细阅读第①段文字,回答:第①段文字在全文中具有哪些表达作用?(3分)

14.第⑩段画线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四)阅读《读书与境遇》,回答15-17题。(20分)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人所处的读书境遇,是读书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开敞,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

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

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正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认识自己,理性

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

逆境为机遇,砥砺磨练,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

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爱默生曾

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很多伟大的

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比如: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

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毛泽东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

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

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

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

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1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题目只告诉了我们论证的话题,纵观全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可以这样概括:我

们都要正确看待所处的境遇,让“境随心转”,用积极的心态去读书。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17.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答: (五)阅读《一双皮鞋的秘密》,回答18-21题。(20分)

①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②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

可吗?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③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

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④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⑤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

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⑥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⑦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⑧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⑨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⑩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⑪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⑫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⑬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⑭一天,我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⑮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⑯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18.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想要皮鞋——( )——( )——( )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

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20.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7分)

(1)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的不同心理。(4分)

①爸爸的心理:

②“我”的心理: (2)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分)

21.(1)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3分) (2)文章结尾写到,“我”觉得头发花白、驼背的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结合全文, 分析“我”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4分)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二答题卷2015-12-15

1.(4分) 2.(2分) 3.(2分) 4.(2分)

5.(10分)(1) , (2) , 12.(3分)

(1) (2) (3) 13.(3分)

„„„„„„

__„_„__„__„_

_„号卷„ 试 „ 考答„„ 线 „ 要„ „ „ 不 „ „ „ 内 订 „ 名线„ 姓„ „ 封„ „ 密装 „ „ „ 级„班„„„„„„„„„„„„„„ (3) (4) (5) , 。 (6) , 。

6.(10分) (1)(2分)《 》 (2)(3分)

(3)(2分)

(4)(3分)

7.(6分)

(1),(1分)

(2) 8.(6分) (1)① ② ③ ④ (2)

9.(2分) 常 羊 学 射 于 屠 龙 子 朱。 10.(4分)

① ② 11.(2分)

(1) (2)

(1) (2) (3) 14.(4分)

15. (3分) 16. (3分) 17.(4分)

18.(3分)想要皮鞋——( )——( )——( ) 19.(3分) 20.(4+3分)

(1)①爸爸的心理: ②“我”的心理: (2)① ② ③ 21.(3+4分)

(1)① ② ③ (2)① ② ③ ④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八
《古诗阅读练习专题》

古诗阅读练习专题

一.《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的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在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

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

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蓉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

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考点精练

一、阅读王令《送春》,完成1-2题。

送 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答案: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2.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

情感?

答案: 2.图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

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阅读叶绍翁《游园不值》,完成1-2题。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答案:“柴扉”表现了“园”的简陋。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答案: 2.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气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

生命力,是不可压抑的。

三、阅读李白《送友人》,完成1-2题。

送 友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缄”,诗人以

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2.写“萧萧班马鸣”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班,意思为“分别”。写马犹不愿离群,悲鸣不已,更进一层衬托出

双方难舍难分的情谊,情意深沉,宛转含蓄。

四、阅读王维《辆川闲居劝袭秀才迪》,完成1-2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描写的是诗人闲居所在地蓝田辋川的秋景。其基本特征是恬静、清幽。

2.五柳原指谁?运用接舆、五柳两个典故有什么意图?

答案: 2.“五柳”原指陶渊明(潜),其号为“五柳先生”。以接舆比裴迪,

以陶潜比自己,抒发超然物外的志趣。

五、阅读贺知章《咏柳》,完成1-2题。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设问。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2.“裁”字最妙,把柳树整齐的细叶想象成剪刀剪成,颇为奇特,把

春风想象成剪刀,尤其新巧,把春写活了。

六、阅读刘禹锡《竹枝词》完成1-2题。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妙的手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最妙的是双关的手法。“西边雨”自然是“无晴”,这个“晴”字与“情”

谐音,“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着重点在有晴(情)上,听到郎的歌

声,感受到其中的情,表现极为委婉巧妙。

七、阅读杜甫《绝句》,完成1-2题。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案:1.色彩鲜艳缤纷,意境开阔高远。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格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描写出了一种清新、欢快开朗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舒畅的

心情。

八、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完成1~2题。

登 幽 州 台 歌

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

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

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

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九
《峨眉山行纪阅读答案》

峨眉山行纪阅读答案

单选题 1、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是 B 。 A、对仗 B、押韵 C、声调 D、平仄 2、律诗的第一联至第四联依次称为 A 。 A、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首联颈联颌联尾联 C、颈联首联颔联尾联 D、首联颈联尾联颔联 3、对联中谐趣对,叠字、复字对以口语、俚语等入联的情况越来越多,从中可以看到 D 的明显影响。 A、骈文 B、律诗 C、宋词 D、元曲 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属于对仗中的 C 。 A、工对 B、反对 C、流水对 D、借对 5、近体诗在押韵方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近体诗则既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B、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韵脚只有隔句韵一种。 C、近体诗的押韵,一般依照“平水韵”。 D、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6、词起源于 A ,最早产生于民间。 A、隋 B、唐 C、五代 D、宋 7、按照字数的多少,59—90 字为 B 。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 8、关于词的格律表述错误的是 B 。 A、词的对仗有相对固定的,有可以用对仗但也可不用的 B、词的对仗要求平仄相对 C、词的对仗可以用同字相对 D、词的平仄,每一词调都有定格,一般没有变化 9、一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A 。A A、对偶 B、平仄 C、字数 D、内容 10、对联产生于 C 。 A、隋唐 B、先唐 C、唐至五代 D、唐宋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属于对仗中的 A 。 A、工对 B、宽对 C、流水对 D、借对 12、长久地刊刻或悬挂在门边,一般揭示所在处最具特征的内涵的对联是 B 。 A、春联 B、门联 C、堂联 D、名胜古迹联 13、“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幅对联写的景点是 B 。 A、爱晚亭 B、岳麓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城南书院 14、“一饭尚铭恩,况褓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这幅对联是 D 。 A、寿联 B、门联 C、堂联 D、挽联 15、关于对联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B、对联上下两句中相对应之处必须用不同的字。 C、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D、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16、下列关于对联的断句表述错误的是 D 。 A、掌握对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C、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D、根据平仄规律断句。 17、下面全属于寿联横额的是 D 。 A、神州永春南极星辰寿终德望大椿千寿 B、南极星辰大椿千寿碧血千秋百年好合 C、千载英灵寿终德望齐眉偕老天地合德 D、福如东海齐眉偕老天地合德南极星辰 18、对联鼎盛于 D 。 A、先唐 B、唐至五代 C、宋元 D、明清 19、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怀、志趣和抱负的对联叫 B 。

A、门联 B、堂联 C、交际联 D、名胜古迹联 20、“但以诗书教子弟,莫将成败论英雄”属于 B 。 A、正对 B、反对 C、流水对 D、借对 21、在对联中, B 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 A、横额 B、领词 C、对开 D、合掌 22、下列对联从应用角度来分的是 A 。 A、门联 B、谐趣联 C、嵌字联 D、项针联 23、下列不属于对联格律要求的是 B 。 A、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B、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一致 C、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D、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24、下列属于成都杜甫草堂联的是 B 。 A、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弟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B、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C、古宅重兴,眄湘水天涯,依然三载栖迟地;苍生无恙,对寒林秋草,正与诸君凭吊时。 D、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25、下列属于长沙贾谊故居联的是 C 。 A、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弟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B、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C、古宅重兴,眄湘水天涯,依然三载栖迟地;苍生无恙,对寒林秋草,正与诸君凭吊时。 D、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

人,得失安之于数, E、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26、《湘夫人》是屈原作品

A 中的一首。 A、《九歌》 B、《九章》 C、《天问》 D、《离骚》 27、“帝子降兮北渚”中的“弟子”是指 C 。 A、帝王 B、帝王之子 C、尧的女儿 D、舜的女儿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 B 。 A、衡山 B、庐山 C、黄山 D、华山 29、其诗大都描写今浙江境内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的是 B 。

A、陶渊明 B、谢灵运 C、谢眺 D、孟浩然 30、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旧址在今 A 。

A、山西永济 B、湖北武汉 C、江西南昌 D、四川成都 31、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誉的盛唐边塞诗人是 A 。 A、王昌龄 B、高适 C、岑参 D、王维 32、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又兼通音乐、书法及绘画,被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的是 D 。 A、王昌龄 B、高适 C、岑参 D、王维 3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句运用了 A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衬托 34、“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描写 D 的名句。 A、杭州 B、南京 C、南宁 D、昆明 35、杜甫的《八阵图》称颂的是 C 的丰功伟绩。 A、刘备 B、周瑜 C、诸葛亮 D、关羽 36、下列都是描写湖南山水的一组作品是 A 。

A、《渔翁》《登岳阳楼》《泊船瓜洲》 B、《渔翁》《登岳阳楼》《望洞庭赠张丞相》 C、《渔翁》《登岳阳楼》《乐游原》 D、《渔翁》《安定城楼》《望洞庭赠张丞相》 37、下列都与杭州有关的诗篇是 A 。 A、《钱塘湖春行》《新城道中》《临安春雨初霁》 B、《钱塘湖春行》《望海潮》《过香积寺》 C、《钱塘湖春行》《登鹳雀楼》《十七日观潮》 D、《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十七日观潮》 38、下列不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的是 D 。 A、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D、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39、下列全属于豪放词的一组是 A 。A、范仲淹《渔家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张孝祥《念奴娇望洞庭》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C、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李清照《武陵春》D、柳永《雨霖铃》姜夔《扬州慢》40、下列作家作品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A 。A、《兰亭集序》——王献之 B、《湘夫人》一一屈原C、《过香积寺》——王维 D、《滁州西涧》——韦应物41、下列句中解释错误的是 B 。A、《过香积寺》中的“过”:访问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寒冷。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端居:独处,隐居。D、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栖迟:居留。42、下列诗句与诗题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D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D、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发潭州》43、下列诗句与作者不能——对应的是 C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一诸葛亮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44、下列诗句与诗题作者一一对应的是 B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归园田居》陶渊明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一《滁州西涧》韦应物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崔颢《枫桥夜泊》45、被誉为“古今长联第一”“四海长联第一佳者”的是 A 。A、昆明大观楼联 B、湖南岳阳楼联 C、杜甫旅冢联 D、武汉黄鹤楼联46、下列诗句与作者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D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B、同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甫47、下列诗句与诗题作者不能——对应的是 A 。 A、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柳宗元 B、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一《新城道中》苏轼 C、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游岳麓寺》李东阳 D、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发潭州》杜甫 48、下列诗句与作者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B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苏轼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 49、下列诗句与诗题作者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B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一《临安春雨初霁》苏轼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5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中“武陵”是现在的 C 。 A、武陵源 B、桃源县 C、常德市 D、岳阳市 51、“峻岳镇幽燕,近翊黄图,恩雨永昭和会;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是写 D 的。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恒山 52、下列对联与人物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C 。 A、屈原:骚可为经,倬然雅颂并传,俨向尼山承笔削;风原阙楚,补以沅湘诸什,不劳太史采鞘轩 B、诸葛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C、李白: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D、司马迁:万言何限帝王篇,谈滑稽,叙游侠,论货殖,述民生,非作官箴,非传圣旨;一史足成天下范,达舆情,伸抑屈,贬奸邪,扶正气,不为曲笔,不辱斯文 53、下列诗句与诗题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C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鹳雀楼》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二、多选题 1、诗歌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情感性 B、想象性 C、概括性 D、音乐性 2、词可以根据分段的不同分为 ABCD 。 A、单调 B、双调 C、三叠 D、四叠 3、下列关于对联的断句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掌握对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C、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D、根据平仄规律断句。 4、词按字数可分为 BCD 。 A、短调 B、长调 C、中调 D、小令 5、正确的对联断句方法有 CD 。 A、掌握长联短句少,长句多的特点 B、注意,对联中的压韵词 C、注意利用联中的反复词语,根据反复词语的位置来断句 D、上下联参照断句 6、对联的格律要求是 ABCD 。 A、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B、出句与对句相应的字词性相同 C、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D、出句与对平仄相谐(: :) 7、下列关于古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D 。

A、古体诗又叫做古诗,古风 B、狭义的古体诗指的是唐代的格律诗 C、押韵受固定的字数限制 D、广义的古体诗,包括除格律诗形成前的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后古体集诗 8、领词在对联中用得较广泛,下列词语中领词的是 ABCD 。 A、正 B、问他 C、倒不如 D、未省 9、对联的书写格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写上联时,必须从右往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 B、写下联时,从左到右写,最后一行要空和上联相同的几格 C、上下联必须平头 D、上下联形成一个“小”字形,称为“龙小写法” 10、下列关于近体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A、可叫今体诗和格律诗,是在唐代发展成熟的 B、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 C、排律又叫长律,是—种长篇律诗,诗律押韵的数目通常是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五十韵等 D、绝句的平仄要求与律诗相同 11、下列关于对联的常识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使对联获是独立外在形式载体条件的,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一挂“桃符” B、从纵向角度来看,对联厚音于先唐,产生于唐于五代,然后受各种姐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C、如果对联上下联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而是各说各的,这叫“合掌” D、对联中的领词往往引出——组排比句或骈文句。 12、对联的龙门写法是 ABC 。 A、上联在右,从右至左写 B、下联在左,从左至右写 C、最后一行空几格,形成门形 D、下联在右,从右至左写三、判断题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的是兰亭的景色。× 2、韵比韵母范围大,一个韵可以包含几个韵母。√ 3、中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从押韵的角度看,中古时期,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例如“东、董、送”三字虽然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就属于不同的韵。√ 5、中古四声到现代四声的变化情况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

声。√ 6、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7、近体诗和古体诗都是时间概念,而不是诗体概念。× 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三秋”是指农历七、八、九月。× 9、诗律中“对”的关键在五言的第二、四字,七言的第二、四、六字,其中又以五言的第二字和七言的第二、四字尤为重要。√) 10、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可以概括为: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联内两句,平仄相反相对;相邻两联,平仄相合相黏。√ 11、在对仗中,“孤、半、独、双”等字也算数目;不及物动词可与形容词相对。近体诗的对仗总是避免用同字相对。√ 12、《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统领各篇的作用。√ 1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此处的“巴陵”即现在的岳阳。√ 14、词最初是配乐的诗,所以最早的时候,词叫“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这些“曲子”的唱法失传,词也就渐渐脱离了音乐,纯粹成为诗的一种别体了。√ 15、词的用韵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一韵到底:二是同部平仄互押;√三是平仄换韵。 16、在《诗经》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地运用。× 17、范成大的《峨眉山行纪》节选描述了佛光大现这一奇观出现的详细情况。√ 18、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对偶就是对联。× 19、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南唐时的蜀主孟昶写在桃符上的春联。√ 20、“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犯了对联中的合掌。× 21、对联的平仄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但总的说来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22、名胜古迹处的对联,一般横额就是景点名称。√ 23、对联的贴法是:以张贴者为基准,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从右到左或从左至右均可。× 24、长联中的领词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联语衔接紧密,层次分明。√ 2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的是北京香山之景。× 26、《湘夫人》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 27、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热烈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也正是他对理想和光明执着追求的体现,与《离骚》的精神有着一脉相通之处。√ 28、《观沧海》中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29、《岳阳楼记》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30、“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中的“天涯”是指郴州。× 31、杜甫《发潭州》中的潭州古指岳阳。× 32、范仲淹的《渔家傲》境界开阔,风格苍凉悲壮,在词史上具有开拓意义,堪称下开苏、辛豪放词之杰作。√ 33、明代文徵明《满江红》以犀利的语言将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揭露其为一己私欲而置国家根本利益和祖宗奇耻大辱于不顾的卑鄙心理和肮脏行径,见解卓越,鞭辟入里,痛快淋漓。√ 34、词又可以根据分段的不同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其中单调的词最为常见。× 35、词牌就是词的题目,如白居易《忆江南》,写的就是对江南的追忆和怀念。×惯用语解释 1、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 2、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光说得好听而不做。 3、露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4、小广播:私下传播不应该传播或不可靠的消息。 5、绊脚石;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 6、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让客人吃闭门羹。 7、过河卒:象棋中过了界河的兵卒。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8、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 9、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风。 10、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来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11、钻牛角尖:比喻费时问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12、吃哑巴亏:自己受损,吃了亏不敢声张或无法伸诉。 13、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14、一推六二九: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患。 15、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16、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17、敲竹杠: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某中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 18、泼冷水:比喻打击人的热情。 19、抓辫子:揪辫子。比喻抓住缺点作为把柄。 20、抱不平:看见别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产生强烈的愤慨情绪。 21、抱佛脚:原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2、占上风:指处于某种优势地位。 23、跑

龙套:在戏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情。 24、打交道:交际、往来、联系。 25、君子协定: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也叫绅士协定。 26、捏把汗:因担心而手心出汗,形容极度紧张的心情。 27、清一色:打麻将时某一缘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28、钻空子:利用漏洞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活动。

29、连轴转:比喻劳动或工作夜以继日地不停止。 30、攀高枝:比喻投靠或巴结有权势的人。 31、捅马蜂窝:比喻招惹厉害的人,引来麻烦。 32、嚼舌头:信口胡说,搬弄是非;b、无谓地争辩。 33、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 34、吃小灶:指给予另外的帮助。 35、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职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36、唱红脸儿:装出很和善的样子。37、唱白脸儿:装出很凶悍、愤怒的样子。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篇十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

一、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四、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 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 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 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五、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六、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七、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3. 凝妆:盛妆。4. 陌头:意谓大路上。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八、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一、1,(喜爱 怜 ) ,

2,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三、1,“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设问。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

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思乡之情。

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描写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衬写出诗人本身禅寂的心境。(点意境,表感情)

六、1、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解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七、1、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

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

2、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

无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身在远方丈夫的的思念,独守空房的寂寞愁绪,还有对丈夫早日归来的希冀和盼望。

八、1、【明确】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明确】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相关热词搜索: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王维 安意如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过香积寺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过香积寺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88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