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

2016-01-15 10:50: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一《2015届苏州高三语文九月调研测试(附加题+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柴侍御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一
《2015届苏州高三语文九月调研测试(附加题+答案)》

高三语文调研测试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014.9

2.答题前,务必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臵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

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 A.变幻莫测

B.千变万化 当然 自然 安之若素 安贫乐道 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 可以,说是 的心境,亦无不可。 C.瞬息万变 D.光怪陆离 固然 必然 恬然自安 恬然自得 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 知识才行的啊!

①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

②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③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

⑤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5更不可能在自己的 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

A. ①④⑤②③ B.②④⑤③① C. ②③①⑤④ D.①②④⑤③

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 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曰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 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5.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14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 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

B.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口量上升了 九成,其中绝大部分增加来自对华食品出口。

C.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很多人可能会梦想象阿拉丁一样坐上飞毯,如今瑞士家具商的一项发明或许能帮助这一梦想实现。他们发明的‚神奇磁悬浮魔毯‛,利用磁力可载着重2.4公斤的小狗原地升起7厘米。

D.英国出租司机痛恨打车软件——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打车软件在英国却遭到非议。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正在策划一次大型抗议活动,抵制打车软件Uber帮助一种当地人常用的私人车揽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 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 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 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 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 注: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古代

公爵所 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率

C.已擢高科、登显仕 擢:选拔 B.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 D.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勒:雕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富贵而归故乡/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B.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C.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之臣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3分)

(2)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3分)

(3)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4分)

9.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4分)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华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

(4)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经.蒹葭》〉 (5)蒹葭萋萋,

(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7)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预演

(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 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 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 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 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 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 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 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妊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抢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 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 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 姆济妊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 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有删改)

12. 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3. 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14. 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6分)

15. 小说中“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 安排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骑马

王了一

①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英雄是怎样爱他们所骑的马。楚霸王的乌骓和虞姬并重,或者可说比 虞姬更为重要,因为等到‚骓不逝‛的时候,虞姬只能陪着他徒唤‚奈何‛。名将有了良马,然 后相得益彰。直到现代,我还觉得一位军长骑上马就格外显得威风凛凛。那种‚逸势凌蚊虬‛ 的神气决不是任何机械所能代替。

②还会联想到西洋古代的‚骑士‛。只有那种任侠仗义扶弱锄强的人,才不辱没了名马。依 照传说,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而‚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 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的。咱们可以说,马就是忠勇的象征。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二
《三分春色一分愁阅读答案》

三分春色一分愁阅读答案

【版本一】

1、题目中的“愁”是什么样的一种愁?你能写出你所知道的表达这种愁的诗句吗?

2、第⑧自然段,作者以浓墨重彩,极写春光的旖旎可爱,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⑨自然段中“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

4、第④自然段写出自己躺在草坪上凝视几朵白云“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模仿这一句写一句话。

答案:

1、议论。

2、不矛盾。因为他们想用自己的礼物弥补对方最引以为豪的东西所具有的遗憾,但最终二人都没有达到目的。从这点上看,他们“笨”,“极不聪明”。因为他们送礼物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他们送礼的方式恰恰交换了彼此的爱,赢得了彼此更深的爱,达到了送礼的目的。又因为他们能理解对方的深爱,毫无埋怨,欣然接受了对方的爱。所以说他们是聪明的。(只要意思对就行。)

3、因为他们的礼物是“聪明”的,而且,因送礼他们彼此“交换”了真挚、深切的爱。在这方面,他们与非常有智慧的“三个麦琪”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只要意思对就行。

4、此题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真情最可贵,情义无价等来谈就可以。

5、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要把握一个度,言之成理即可。

【版本二】

20、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的含义。(2分)

21、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22、第四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作者略号省去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2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近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

曾以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请你也写出一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笔下美好的春色并不是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翻版,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反衬“我”的“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B、文尾低吟感叹,巧点题目,将全部的“愁”意倾肠而出,使“三分春色一分愁”的主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C、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诗有物有我,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笔,将它们巧相配置,这就使作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了使读者爱不释手的艺术魅力。

D、从全文来看,作者由自然界的春天,联想到人的春天,正如作者所说的“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不要让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可见文章旨在启发人们不要蹉跎岁月,要珍惜青春,多读书,到书中去寻找“美丽动人的故事”。

25、“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4分)

答案:

20、徜徉在旖旎可爱的宝岛春光中,还有一片思家的乡愁(大意对即可)

21、漂浮,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由实及虚,表现出绵延无尽的乡土情结,道出了幽幽情思。 寻找,在书本中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憧憬着团圆欢聚的场景。

22、主观开放题。只要进行合理想象,言之成理,合乎字数要求即可。示例:化作唳唳的雁鸣,捎去对亲人的思念;变成簌簌落叶,融入家乡的春泥„„啊,这份绵延悠幽的乡愁,真令人遐思神往。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24、D

25、主观开放题,联系学习生活,表现出心有梦想,执着追求的认识即可

【版本三】

10.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1分)

答案:对故乡的思念

11.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2分) 答案:用美好的春景反衬我对故乡的缕缕惆怅和莫名空虚。

12.“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3分)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风的轻柔与美好,反衬出对故乡的无比依恋

13.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3分)

答案:看似黄昏的美好,其实作者触景生情,由这两幅画面引发出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愁绪。它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

14.“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答案:略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三
《2011年北京昌平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昌平区中考——《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 ....6..

① ,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④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

⑦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默写杜牧《泊秦淮》一诗。(4分)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10分)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

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就是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jié)去双臂,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

琴的专业7级水平; 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感

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缚住 ( ) (jié)去 ( ) .

(2) 改变划线句子的表达形式,使它变成陈述句:。(3分)

(3)请给上文加个合适的小标题。(2分)

(4)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A.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 》却使我们看到了

名人的丑陋、痛苦、和孤独。如写 相貌的矮小丑陋;写 的孤独;

写 的不近人情等,这表明了作者 对待名人的价值观的判断。但是,

这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

4.语文综合性考查(10分)

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

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

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

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

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

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

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

讲)

(1)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分)

(2)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同学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合肥晚报》进行

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中选择一部,撰写一段阅读心语。(4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宣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20分) 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

何祚庥

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须实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或8000万千瓦”的规划目

标,据说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待批的核电站,总功率已高达1.5亿千瓦之多。理由是他们所

设计的新型核电站,安全系数极高,出现重大核事故的风险“概率”极小,因而“完全”可

在内陆地区“安全”地建造核电站。我却认为,必须立即停止在中国内陆地区建造任何核电

站。

第一,他们所“计算”的“安全”系数,都是理论上可计算,但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

的“理论值”;而重大风险决策必须以实践或实验检验过的真实风险概率作为决策的依据。

问题是,我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

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

去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并不是日本或我国核电专家做不出安全型

核电站,而是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发生这种“千年一遇”的9级地震,又激发了“难

得一见”的大海啸。福岛事故还告诉我们,“幸好”福岛核电站放置在海边。这除了便于取

得冷却水源外,还因为万一出现核事故,还有可能将放射性废水向大海排放;而万一污染了

内陆地区的水源以及地下水,那可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第二,内陆地区建造核电站,还有一个特殊风险,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却水断绝,

这将立即产生特大核电站事故。核电站是高耗水的行业,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发电站的4

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当前在某些内陆地区拟

建的甚而已得到环保部门通过的核电站,其建造规模甚而达到800万千瓦之多。而所在地区,

例如江西省的彭泽地区恰好在去年遭遇大旱,人畜吃水都发生严重困难,怎么可能在这种地

区建造核电站?

第三,一切风险决策都要计及两个因素,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如果风险后

果十分严重,其风险概率虽然甚小,保险公司仍然会索取高额度的保险金。自400多座核电

站运行以来,世界先后共发生过3次重大核安全事故,概率约为1%。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在

内陆地区出现重大核事故,必定是在几千年、上万年都难以补救的事故,而现在的核电站设

计者又无法保证其“不安全系数”接近于零。我在过去虽然也谈到核安全问题,但并未鲜明

指出,风险决策必须考虑两个相乘的因素:“风险概率×风险后果”。本来我以为这是风险

决策的常识,现在看来,这一“常识”还没有成为社会公众的常识。所以这里又做一点补充。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在一切内陆地区建设这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祸及子孙万代的核电

站。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引自2012年02月

08日《环球时报》)

5.依据全篇内容,概要填写下表。 (4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第一” “第二” “第三”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在阐述“风险决策”时引入了一个公式: “风险概率×风险后果”。请根据你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涵。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建核电站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说说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

美丽的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

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

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

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菌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

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

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

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

焉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

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

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

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暮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

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选自《语文读本》)

10.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含义。(4分)

11.选择以下两句中的一句,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

12.第④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作者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不超过60字)(4分)

1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曾以

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

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请你也写出两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

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 。作者: , 。作者:

14.“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4分)

(三)(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

②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

③①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7.【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3分)

18.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四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 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

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

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

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2页)

A.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知:主管 .

B.夏人寇边 . 寇:侵犯

审:仔细

谍:侦察人员 C.宜赐元吴诏,使之审处 . D.谍告夏人将压境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B.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C.王安石弛/铜禁奸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

除之其意安在

D.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

除之其意安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

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

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

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

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5分)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5分)

9.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

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

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2页)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五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 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

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

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

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2页)

A.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知:主管 .

B.夏人寇边 . 寇:侵犯

审:仔细

谍:侦察人员 C.宜赐元吴诏,使之审处 . D.谍告夏人将压境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B.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C.王安石弛/铜禁奸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

除之其意安在

D.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

除之其意安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

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

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

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

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5分)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5分)

9.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

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

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2页)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六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

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2页)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知:主管 B.夏人寇.

寇:侵犯 C.宜赐元吴诏,使之审.处 审:仔细 D.谍.

告夏人将压境

谍:侦察人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B.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C.王安石弛./.铜禁奸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D.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

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

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5分)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2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5分)

9.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

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

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瓷 瓶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2页) 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语文试卷 第6页(共12页)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

语文试卷 第7页(共12页) 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

理。(6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

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语文试卷 第8页(共12页)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语文试卷 第9页(共12页)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8分)

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2页)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七
《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语 文 2014.5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

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①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②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 (深奥/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③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④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 (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

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憧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

孤独》。

诚恳 (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 (驱逐/放逐)。

(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

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灼(zhuó)伤 B.偌(nuò)大 C.怆(chuàng)然 D.憧(chōng)憬 ....

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奥 诀别 淡然 驱逐 B.深沉 告别 坦然 放逐

C. 深沉 诀别 坦然 驱逐 D. 深奥 告别 淡然 放逐

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

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

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

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

①乏,不足胜杖,姑涅”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臂以戒,亦可已。.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

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

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

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蔡京以宫僚之旧 以:凭借 ..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

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

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

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

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

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②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做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

皇帝下令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

一、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1-2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①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①蔡家亲:指表亲。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情怀。

D.诗歌题目虽有“喜”字,但全诗却喜里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诗人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

2.阅读下面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

①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

为优。”

注:①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

②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③谢榛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简要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诗“优”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1-3题。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3.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双溪种花(其一)

(宋)王炎

①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到一回。

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到老不归来。

注释: ①筇(qióng):竹做的手杖。

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菩萨蛮》起写平林寒山皆在黄昏时呈现出凄黯之色,烘托出苍茫哀愁的氛围。

B.“宿鸟归飞急”写宿鸟归巢之急切,反衬出游人无归,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C.《双溪种花》前两句说园中春花正好,因此诗人每天扶杖到此观赏,有闲适之感。

D.《双溪种花》后两句写这里胜似名园别墅,后悔自己宦游直到年老才能归来赏园。

2.两首诗中“空”字有炼字之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中“空”字的妙处。

3. 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创作者常常无数次改动作品中的字词,来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推敲”之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

文学家炼字炼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京剧“男旦”是历史的产物。导致这种并非常态的“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当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关。

照数千年男性本位社会的文化预设,女性是次等公民;男性是首等公民。在此观念支配下,任何事物,任何文化形态,只要一跟女性沾边,就有贬值、降格、掉价的危险,就有被视为“另类”而遭到主流排斥的危险。相反,某种东西一旦跟男性挂钩,就有可能成为增值、升格、提价的对象。男旦作为封建文化背景下生长出的一种奇特社会现象,透露出跑江湖的戏曲艺人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尤其是饰演女角的艺人)。

当年,曾有人问梅兰芳先生,京剧男旦是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后者仅仅回答了四个字:“这是艺术。”梅先生的回答耐人寻味。的确,“男旦”是艺术,对此我们必须有立足艺术学的审视和理解。这里,有两点务必明确。首先,“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成现实”,在写意化心理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中国戏曲,更是如此。譬如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借符号学的说法,其作为孤立的“能指”什么也不是,但随着剧中人出场,在表演者的唱做念舞中被赋予规定情景中的“所指”,时而是桥,时而是山,魔术般地变幻出审美时空的气象万千。离开表演者的唱做念打,舞台上就只剩下一块仅有长、宽、高空间三维却没有任何审美意义的空白场地。舞台时空处理如此,人物扮演也是这样。正如观赏传统目连戏中《会缘桥》一折的观众不会去斤斤计较那舞台上设置的是桥还是桌一样,他们也不会去莫名其妙地责问这女角戏中的扮演者是女还是男。

此外,还须看到,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花朵,起自人类对自然物的不满足,它是体现着人类能动创造意志的产物。 “男旦”技艺,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人类渴望超越自然局限而走向创造自由的内心愿望,因而得人赞赏。相对于以女演女出自本色的“坤旦”,以男演女的“乾旦”(男旦)首先就多了一道克服生理性别差异的难关。正如梅派传人自述学艺经历所言:“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学习过程。我很清楚,男人演女人比女人演女人要困难得

多,要辛苦十倍。比如发音的部位,女人的假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嗓,与她的真声相差就不大。而男生的假声,与他的真声相差得很明显。乾旦的说话与演唱完全像两个人,可见差距之大。”差距越大,突破越难。男旦表演技巧中分明凝聚着一代代艺术家努力挣脱生理局限而不懈创造的精神,这种创造精神是任何艺术都永远需要的。

(取材于李祥林《华夏戏曲中的男旦艺术之我见》)

1.关于“男旦”艺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男旦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其诞生跟性别歧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有关。

B.男旦艺术符合中国戏曲的假定性原则,与写意化心理化的戏曲特质相合。

C.男旦艺术于不可能中寻可能,束缚中争自由,体现出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

D.作者借梅派传人之口表明艺术创造精神固然可贵,但男旦艺术不应再提倡。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过去伶人地位卑下,一直和流寇、盗贼等相提并论,男扮女角的“男旦”更容易被视为“不入流”而遭人鄙视。 B.“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明了戏曲舞台时空处理不求写实的特征,演员的表演起着点缀性作用。

C.梅兰芳把男旦定性为一种艺术,意味着随着性别歧视色彩的淡化,演员的舞台表演技艺和功夫会更值得珍视。

D.观众明明晓得台上演员是男,但就是要看作戏中的女,这是规定情境中由演员和观众之间默认的虚拟审美使然。

3.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演义》中写到,在五丈原魏、蜀两军对阵,相持不下。魏军首领司马懿按兵不动,蜀汉丞相诸葛亮粮草不够难于久撑。形势危急之下,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穿戴的凤冠霞帔和一道战表。战表上说:是大将,就堂堂正正领兵出战,决一胜负;是女人,就穿戴上这风冠霞帔,缩在营中„„这段故事,后来被搬演在京剧《胭粉记》里,为观众所熟悉。

①材料中的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用的是激将法,此手法渗透着明显的 这种观念。 ②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者生活实际,另外举一个同样体现了“这种观念”的事例或现象。并

阅读下面的作品,按要求完成1-3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八
《三分春色一分愁 版本三 阅读答案 经排版》

《三分春色一分愁》版本三阅读答案 经排版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天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版本一】

1、题目中的“愁”是什么样的一种愁?你能写出你所知道的表达这种愁的诗句吗?

2、第⑧自然段,作者以浓墨重彩,极写春光的旖旎可爱,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⑨自然段中“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

4、第④自然段写出自己躺在草坪上凝视几朵白云“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模仿这一句写一句话。

答案:

1、议论。

2、不矛盾。因为他们想用自己的礼物弥补对方最引以为豪的东西所具有的遗憾,但最终二人都没有达到目的。从这点上看,他们“笨”,“极不聪明”。因为他们送礼物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他们送礼的方式恰恰交换了彼此的爱,赢得了彼此更深的爱,达到了送礼的目的。又因为他们能理解对方的深爱,毫无埋怨,欣然接受了对方的爱。所以说他们是聪明的。(只要意思对就行。)

3、因为他们的礼物是“聪明”的,而且,因送礼他们彼此“交换”了真挚、深切的爱。在这方面,他们与非常有智慧的“三个麦琪”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只要意思对就行。

4、此题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真情最可贵,情义无价等来谈就可以。

5、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要把握一个度,言之成理即可。

【版本二】

20、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的含义。(2分)

21、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分)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22、第四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作者略号省去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2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近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曾以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请你也写出一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笔下美好的春色并不是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翻版,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反衬“我”的“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B、文尾低吟感叹,巧点题目,将全部的“愁”意倾肠而出,使“三分春色一分愁”的主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C、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诗有物有我,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笔,将它们巧相配置,这就使作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了使读者爱不释手的艺术魅力。 D、从全文来看,作者由自然界的春天,联想到人的春天,正如作者所说的“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不要让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可见文章旨在启发人们不要蹉跎岁月,要珍惜青春,多读书,到书中去寻找“美丽动人的故事”。

25、“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4分) 答案:

20、徜徉在旖旎可爱的宝岛春光中,还有一片思家的乡愁(大意对即可)

21、漂浮,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由实及虚,表现出绵延无尽的乡土情结,道出了幽幽情思。 寻找,在书本中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憧憬着团圆欢聚的场景。

22、主观开放题。只要进行合理想象,言之成理,合乎字数要求即可。示例:化作唳唳的雁鸣,捎去对亲人的思念;变成簌簌落叶,融入家乡的春泥„„啊,这份绵延悠幽的乡愁,真令人遐思神往。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24、D

25、主观开放题,联系学习生活,表现出心有梦想,执着追求的认识即可

【版本三】

10.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1分)

答案:对故乡的思念

11.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2分) 答案:用美好的春景反衬我对故乡的缕缕惆怅和莫名空虚。

12.“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3分)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风的轻柔与美好,反衬出对故乡的无比依恋

13.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3分)

答案:看似黄昏的美好,其实作者触景生情,由这两幅画面引发出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愁绪。它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

14.“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答案:略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九
《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第Ⅰ卷前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内疚/灵柩 ..

B、忤逆/怃然 ..

C、船坞/会晤 ..

D、鲫鱼/调剂 ..

A、惭怍

B、低碳

C、聚讼

D、掺杂 军饷/晌午 ..狷介/镌刻 ..辎重/趑趄 ..轧钢/铡刀 ..薄酒/鄱阳湖 ..冰雹/电饭煲 ..锋锷/核讹诈 ..逡巡/荨麻疹 .. 弭兵/靡不有初 ..传承/大笔如椽 ..崚嶒/棱角分明 ..搅拌/矫枉过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捊虎须 警界线 勘误表 节骨眼 天崩地坼 知书达理 沉渣泛起 相辅相成 决无仅有 言不及意 积思广益 盘根错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经市工商局鉴证,该商场的经营合同真实有效。 ..

B、韩寒、春树、郭敬明、孙睿等“青春写手”风头正劲。他们的作品大量面市,读者..

的反映褒贬不一。

C、四月份,本来应该繁花似锦,但前几天的气温却低得反常,哈尔滨降至零下15°,

而长春、沈阳的零下10°,只能算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

D、语言是思想的工具,所以一词一句都要细针密缕,无懈可击。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下帷幕,会议通过并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

本哈根协议》。

B、今年南充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原因是今年我市经济快速

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

C、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语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

弱势一方的无奈。“被”这个兴于2009年的网络热字,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

扬镳了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被筷子影响的中国文化

筷子和刀叉,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

有人认为,刀叉的使用带来分食制,而筷子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筷子的操作在一只手的5根手指间进行。也许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筷子功,把中国人变成了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所以,中国人更适合在发挥肌体潜能上下功夫,在技巧性、灵活性、复杂化的工作中往往比西方人做得更好,而西方每天使用的刀叉,仅是两只手间的简单协调,这就使他们更喜欢创造一些助力工具,最擅长力量型、简单化的操作。

这路差异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人的传统强项是体操、跳水、小球运动等技巧性成分较多的项目,而西方人在田径、游泳等运动项目上长期占优。

也由于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是一只手操作,主要靠大脑左半球的运动神经来支配,而刀叉则需要两只手协调配合,动用双侧脑半球的运动神经。所以,中国人在个体潜能发挥上优于西方,占据单兵作战的个体优势,而西方人则强调团体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团队优势。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的51枚金牌,竟然没有一枚属于集体球类项目,仅有的团体项目金牌,也不过是单兵作战的成绩累加。

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两根筷子之间的角力,其动作是一种向内的力。或许,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性格偏于内敛、中庸、中规中矩、不事张扬,但也容易形成相互攻讦、内斗、外宽内忌、缺乏冒险精神的特点。而西方人用的刀叉,其动作是一种向外的力,这与西方人的外向、耿直、敢作敢为、自信张扬、喜欢冒险和挑战精神,也是心脉相通的。

西方人的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性格常常带有一定侵犯性。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盛的国家,可由于传统文化中内敛、中庸的思想制约,使中国人不喜欢冒险和挑战,虽然国力强盛、技术先进,却始终未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国家。

中国人未在大广袤的西伯利亚驻足,也未能成为美洲和大洋洲的拓荒者。但重亲情、恋故土、敬祖先的传统,也使全球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对同根同源的华人和东方故国怀有一份凝结于血脉的眷恋之情。

5、下列不属于筷子对中国人影响的一项是

A、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使中国人具有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B、筷子使中国人在技艺性、灵活性和复杂化的工作上优于西方人。

C、筷子的使用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富有而强大的国家。

D、筷子对中国人内敛、中庸、不事张扬的性格形成存在影响。

6、下列说法中,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观念。

B、全球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体现了中国人恋故土、敬祖先的传统。

C、筷子的使用使中国人擅长发挥个体潜能,刀叉的使用使西方人擅长团体作战。

D、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最终没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西方列强多次人侵中国,和他们长期使用刀叉所形成的外向、张扬、富有冒险

精神有着必然联系。

B、中国人未能在西伯利亚驻足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中内敛、中庸等思想的制约有关。

C、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出现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正是中国人长期使用筷子、充分发挥肌

体潜能的结果。

D、从小训练孩子即使用筷子,又使用刀叉,长大后,他们不仅擅长单兵作战,还具备良

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②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③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博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面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④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⑤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入人:与世人和谐。②捲捲(quán)然:勤苦貌。③佽(ci)非:人名。④暍人(yē)人:中暑的人。⑤龙渊:宝剑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罢:停止 .

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 载:拥戴 .

C、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荫:让„„到树阴下 .

D、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 狱:案件 .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的是

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故圣人行之于小 ..

A B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此物故非西产 ..

赢缩、卷舒、与物推移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 ..

C D

失其所与,不智 其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

归附。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将下列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颜氏家训·勉学》

①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6分)

译文: ②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篇十
《2007-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5套含答案)》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 ....6..

① ,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④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

⑦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默写杜牧《泊秦淮》一诗。(4分)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10分)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

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就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jiã)去双臂,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 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缚住 ( ) (jiã)去 ( ) .

(2) 改变划线句子的表达形式,使它变成陈述句: 。(3分)

(3)请给上文加个合适的小标题。(2分)

(4)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A.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 》却使我们看到了名人的丑陋、痛苦、和孤独。如写 相貌的矮小丑陋;写 的孤独;写 的不近人情等,这表明了作者 对待名人的价值观的判断。但是,这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

4.语文综合性考查(10分)

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

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分)

(2)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同学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合肥晚报》进行宣传的形式。

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中选择一部,撰写一段阅读心语。(4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宣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20分)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

何祚庥

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须实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或8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据说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待批的核电站,总功率已高达1.5亿千瓦之多。理由是他们所设计的新型核电站,安全系数极高,出现重大核事故的风险“概率”极小,因而“完全”可在内陆地区“安全”地建造核电站。我却认为,必须立即停止在中国内陆地区建造任何核电站。

第一,他们所“计算”的“安全”系数,都是理论上可计算,但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的“理论值”;而重大风险决策必须以实践或实验检验过的真实风险概率作为决策的依据。问题是,我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

去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并不是日本或我国核电专家做不出安全型核电站,而是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发生这种“千年一遇”的9级地震,又激发了“难得一见”的大海啸。福岛事故还告诉我们,“幸好”福岛核电站放置在海边。这除了便于取得冷却水源外,还因为万一出现核事故,还有可能将放射性废水向大海排放;而万一污染了内陆地区的水源以及地下水,那可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第二,内陆地区建造核电站,还有一个特殊风险,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却水断绝,这将立即产生特大核电站事故。核电站是高耗水的行业,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发电站的4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当前在某些内陆地区拟建的甚而已得到环保部门通过的核电站,其建造规模甚而达到800万千瓦之多。而所在地区,例如江西省的彭泽地区恰好在去年遭遇大旱,人畜吃水都发生严重困难,怎么可能在这种地区建造核电站?

第三,一切风险决策都要计及两个因素,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如果风险后果十分严重,其风险概率虽然甚小,保险公司仍然会索取高额度的保险金。自400多座核电站运行以来,世界先后共发

生过3次重大核安全事故,概率约为1%。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在内陆地区出现重大核事故,必定是在几千年、上万年都难以补救的事故,而现在的核电站设计者又无法保证其“不安全系数”接近于零。我在过去虽然也谈到核安全问题,但并未鲜明指出,风险决策必须考虑两个相乘的因素:“风险概率×风险后果”。本来我以为这是风险决策的常识,现在看来,这一“常识”还没有成为社会公众的常识。所以这里又做一点补充。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在一切内陆地区建设这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祸及子孙万代的核电站。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引自2012年02月08日《环球时报》)

5.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第一” “第二” “第三”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在阐述“风险决策”时引入了一个公式: “风险概率×风险后果”。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涵。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建核电站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说说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菌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

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暮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选自《语文读本》)

10.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含义。(4分)

11.选择以下两句中的一句,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

12.第④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作者省略号省去的内容。(不超过60字)(4分)

1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曾以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请你也写出两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 。作者: , 。作者:

14.“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请联系自已

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4分)

(三)(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①【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

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②③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7.【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继之以死!”(3分)

18.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三、写作(55分)19.以“我成功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④悠然见南山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 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共6分。学生选填的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fù 截去 (2) 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3)刘伟,你感动中国! (4)A 3.《名人传》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 4.(1)倡导青年人阅读经典名著。(意同即可)(2)答案略。(提示:所答内容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3)答案略。(提示:所答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形式,能达到倡导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即可。)

二、(一)5.第一,理论上的“安全”系数,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第二,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第三,风险决策都要计及两个因素: “风险概率×风险后果”。结论:坚决反对在一切内陆地区建设核电站。6.具有特殊含义: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7.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是循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说明自己的理由的,这样便于别人接受。 8.示例: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相乘。从而使“风险决策”更加困难。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所提其理由充分即可。

(二)10.对故乡的思念(大意对即可)。 11. ①漂浮,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由实及虚,表现出绵延无尽的乡土情结,道出了幽幽情思。②寻找,在书本中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憧憬着团圆欢聚的场景。

12.主观开放题。只要进行合理想象,言之成理,合乎字数要求即可。示例:化作唳唳的雁鸣,捎去对亲人的思念;变成簌簌落叶,融入家乡的春泥„„啊,这份绵延悠幽的乡愁,真令人遐思神往。 1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14.主观开放题,联系学习生活,表现出心有梦想,执着追求的认识即可。

(三)15.①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 于是,因此 ③ 探望,拜访 ④ 辅佐,辅弼 16.(1)在乱世中苟活着,不求能在诸侯中扬名。(2)你(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高很多,一定能够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17. “大事”都指“白帝托孤”之事。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8.(1)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以接受自己的意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由表可见:诸葛亮“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意思对即可。

三、19.评分标准见“2011年安徽省中考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柴侍御 李贺 送柴侍御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柴侍御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柴侍御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93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