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诸如此类近义词

诸如此类近义词

2016-01-15 11:18: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一《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诸如此类近义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一
《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近义词辨析十法

2008年4月25日

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称道)的事。(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2006年江西卷) 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2006年江西卷)

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本)病。(2006年江西卷)

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例: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 (涵盖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2006年山东卷) 析:“涵盖”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例: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给予给以)我精神的抚慰。(2006年浙江卷)

析:“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所接受的人。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例:————(淡去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2006年北京卷)

析:“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授权受权)发表声明。(2002年高考)

析: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应该选用“受权”。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例: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风尚)(2006年北京卷)

析:“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

近义词辨析方法与实例讲解

核心提示:近义词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的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熟语等。通过长期观察我们从高考题型中归纳出以下特点: 题型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词语;

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考查重点: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范围、搭配、语法功能、感情色彩、语体风格、语境义等。

攻克近义词辨析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辨析近义词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这些近义词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近义词示例

“截止”VS“截至”;“终止”VS“中止”;“收集”VS“搜集”;“受益”VS“收益” 典型例句

例句1. 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例句2.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例句解析

“截止”和“截至”是两个意义相近且有所区别的词,也是比较容易用错的词。“截止”中

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截止”强调的是行动的停止,不再发展;“截至”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事件仍可能会发展。

二.辨析近义词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近义词示例

“违反”VS“违犯”;“请求”VS“恳求”;“蔑视”VS“藐视”;“希望”VS“期望”VS“渴望”

典型例句

例句3. 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党纪国法。 例句解析

“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但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三.辨析近义词的适用对象与范围

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这些近义词的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及适用的对象会有一定的差异。 近义词示例

“战争”VS“战役”;“边境”VS“边疆”;“抚养”VS“扶养”VS“赡养”;“灌注”VS“贯注”

典型例句

例句4. 抗日(战争)初期,台儿庄(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例句5. 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例句分析

在例句4中“战争”指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它不指某一具体的战事,但它包括了在这个时间、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范围最广。“战役”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较小。

在例句5中“赡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而“抚养”,指保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而“扶养”一词有帮扶、供养之意,多用于平辈之间。

四.辨析近义词的情感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解近义词辨析题时,应仔细辨析这些近义词感情色彩。一旦用错,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近义词示例

“果断”VS“决断”VS“武断”;“爱护”VS“保护”VS“庇护”;“鼓舞”VS“鼓动”VS“煽动”

典型例句

例句6. 针对突发的险情,市领导(果断)地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例句7. 事情扑朔迷离,一时难以(决断)。

例句8. 仓促间(武断)地处理,对当事人太不公平了。

例句分析

“果断”,“决断”“武断”都有“作出决定”的意思,表示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表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能及时坚定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是褒义词;决断:做出的最后决定,指决定事情的魄力。是中性词;“武断”表示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不顾客观实际,凭个人主观见解轻下结论或做出决定,贬义词。

五.辨析近义词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书

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近义词示例

“土豆”VS“马铃薯”;“天空”VS“苍穹”;“妈妈”VS“母亲”

典型例句

例句9.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例句10.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例句1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例句解析

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例句9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例句10悼念高尔基时,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例句11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

六.辨析近义词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虽然语义相近,但是这些近义词在使用时,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近义词示例

“充足”VS“充分”VS“充沛”VS“充裕”;“交换”VS“交流”;“侵犯”VS“侵占” 典型例句

例句12.全球有25亿人没有(充足)的清洁水资源。

例句13.他始终都是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例句14.据调查,60%大学生利用(充裕)的暑假时间做兼职。

例句解析

“充足”,“充分”,“充沛”,“充裕”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如阳光、水源等搭配,“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条件、理由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如体力、精神等搭配。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与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搭配。

七.辨析近义词的语法功能

有的同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的语法功能就不同。而词义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的词性造成的,在辨析同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个因素。

近义词示例

“勇气”VS“勇敢”;“品位”VS“品味”;“公然”VS“公开”;“突然”VS“猛然” 典型例句

例句15.他没有(勇气)面对高考失败的现实。

例句16.他(勇敢)地跟歹徒搏斗,最后腹部受了重伤。

例句17.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例句解析

勇气和勇敢都有有胆量的意思。勇气是名词,可做宾语或主语;勇敢是形容词,可以做谓语或定语。从语境看,例句15应该用勇气,而例句16应选择勇敢。

“品位”与“品味”,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从语境看,例句17只能用名词“品位”而

不能用动词“品味”。

以上几种辨析方法,只是辨析近义词的基本方法,所举实例也只是沧海一粟,备考中可根据资料把近义词归类整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将近义词编成口诀,就是一种很好的归类法。这类资源网络上很多,同学们要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近义词辨析时,我们应首先注意阅读上下文,利用语境将最容易辨析的一组近义词先排除,逐

渐减少选项。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外部语境指语言运用时的大背景,诸如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内部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就是它的语境。

其次,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的词语。近义词辨析时,要抓住其相异的语素。辨析近义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意义有明显区别的词如“致病”指导致生病;“治病”指治疗疾病。“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工夫”指时间、时候。“品味”作动词,尝滋味;体会、玩味;作名词,指物品的风味。“品位”作名词,指物品质量,水平档次。

(2)使用范围及语意侧重点不同

“优雅”侧重“优美”,指姿态举止。如优雅宽敞的大厅。“幽雅”侧重“幽静”,指环境、景致。如幽雅的园林。“界限”指尽头处、限度,较抽象、模糊。如殖民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界线”指分界线,较具体。如中越边境自古以来就有明确的界线。“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动态。如火势蔓延。“漫延”连绵不绝,静态。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弥漫”充满且扩展,是动态过程。如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弥满”充满,是静态结果。如屋子里弥满了青白的光。

(3)感情色彩不同

“谋取”设法取得,中性词。如谋取利益。“牟取”谋取名利,贬义词。如谋取暴利。“企图”图谋打算,中性词。如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并不明显。“妄图”狂妄的谋划,贬义词。如匪徒妄图逃窜。“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词。如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指文字上的改动,中性词。

(4)语意轻重不同

“依旧”语意比“依然”重。如佛来思节夫人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这里“年轻、美丽”是相对的,显然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用“依然”语意不算错,但只是一般的叙述口吻。“自咎”自己责备自己,语意教重。如某些人面对“尊严”“人格”时应当自咎。“自疚”指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如曾经出言不逊伤害了他的自尊,对此深感自疚。“嘲笑”一般的取笑,语意较轻。“讥笑”有讽刺挖苦意,语意较重。

以上几种方法有益于帮助我们识别近义词间的细微区别。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多阅读典范的文学作品,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选出最佳词组。

近义词辨析基本方法:

1、词义重点不同(可以用学文言文的方法来分析,将一个词分开两部分解释,不同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

a、动词:主要分辨不同的动作和方法。

例:“化装”和“化妆”分开解释,“装”侧重装扮,“妆”侧重打扮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二
《同源词、同义字》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三
《同义反复与同一律》

1、自身不能证明自身

在现实的醒着的状态中,“我”必是可以感知到“现实中的醒着状态”(以下简称现实)与“梦境中的醒着状态”(以下简称梦境)存在有诸多的差异:但凡某两者存在有差异,那么我们则可以断言:这两者不同。

然而此处的问题在于,如果那就是在梦境中的考试,那么“我”则又并不能判断出以上的差异:因为,只有现实才能区分其自身和梦境的差异,而梦境则是不能区分现自身和现实的差异(半醒半梦不能算数);很明显,现实的潜能大于梦境中的潜能,所以,梦境也就不能分辨自身与现实的差异之处。

所谓的潜能大和潜能小,在这里,可指前者有能力包含后者。如,普遍的可包含特殊的,在上的规则可包含在下的规则,逻辑在先的可包含逻辑在后的。说具体点,如“人”可以包含“女人”,但后者显然不能包含前者。另外,包含也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差异,如定理可被公理所包含,但定理显然需要比公理更多的条件:同样,尽管现实与梦境不同,但现实在知性上显然可以包含梦境中的知性,如此也可以意味着在判断力上的一种包含;如果相反,则是无能为力。

正是出于以上的这种理由,所以,科学也不能证明其自身。对于数学来说同样也得如此,如是仅凭数学的自身,那么一定不可能“自我”地论证出数学中的某个最为基本的原理。同样,对于现实来说,“我”当然也只是可以根据现实与梦境的差异而来证明或分辨出现实不是梦境;然而,现实中的“我”却又并不能证明或分辨出自身究竟是否可以归于另一种“梦”——这种“梦”,只有当主体过世之后,如是真有灵魂,并且这个灵魂可以有能力在知性上包含过去在世的所知,那么只有灵魂才能作出一个相关的区别。不过,某些人也不用得意,因为按同一个道理,灵魂同样也不能证明它的自身是什么。

2、何谓同义反复

抡锤子的人曾经拿现实与梦境的各种差异来证明:我是在现实中考试,而不是在做梦。然而,这种论证无异于身处现实而否定梦境(也就是说,这首先就蕴含有“身处现实中”的一个意义);但如果那场考试就是梦境,那么梦境则又是无法分辨其自身

的。而若以梦境中的“醒着”来证明“我正醒着”,这或者就是混淆了现实与梦境的差异,或者就是一种无效的同义反复;总之,事物的自身不能证明自身,而潜能小的依然是不能包含潜能大的。

所谓同义反复,在这里,也就是指思维演绎中的同义反复,亦即意味着:在论证中以自身证明自身;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但凡诸如此类的论证都是无效的。

3、同一律

在我看来,同一律应该就是始于我们先验知觉中的那个并不能擅自改变的“这一个”之意义:就在我们先验中的一切原初处:某个东西只能是它自己。发展到今天,同一律无异于就是一切学术论证中的最高原则;至于其他的三大逻辑基本定律,亦即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则都是可由同一律发展而来。例如,既然某个东西只能是必定于某个东西的自身,即“A=A”;同样,也得“B=B”:那么,“A=B又A=﹣B”就是不可能的。

与同义反复完全不同,在“我”的各种论证中,同一律对于“我”来说,“我”实际上就正是处以一个观察者或第三者的身份而来确定某两个意义是否完全一致,这恰如某“两个”东西是否就是同一个东西。如,根据同一律,“我”即可断言:“无限大”与“无限大-0.00001”绝不一样。所以,但凡我们论证中的理由如是出现有不充足之处,那么就皆不能构成对某个结论的完满证明。

归根结底,同一律并不是以自身而来证明自身,它只是始于别处,而论证于其他。

[ 本帖最后由 独行者58号 于 2011-11-6 10:39 编辑 ]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四
《同义手段的语篇视野》

求 索/2006/3

同义手段的语篇视野

郑庆君

摘 要:同义手段研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词语和句式的平面,对于跨越句子的语篇同义形式,汉语学界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文章认为,同义手段在语篇层面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外语学界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语篇的方法值得借鉴。关键词:同义手段;语篇;系统功能中图分类号:H03  :A文章编号:1001-()--03

作 者:、文学博士;湖南,长沙,410081

一 同义手段

1.研究状况

同义手段,也叫同义形式、同义结构、同义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表达相同或相近意思,但具有不同表达作用或修辞效果的一组言语形式,主要属于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对同义手段的研究,从理论阐释到实践运用,在我国,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薛群绥1931年出版的《修辞学》分析了某些同义现象,开创了同义结构选择论的先河。陈望道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讨论的如与“黄犬奔马”有关的六种句法的工拙优劣比较等,实际都是同义结构的选择问题;杨树达1933年出版的《中国修辞学》也有不少内容涉及了同义手段的问题。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同义学说提供了依据。20世纪50年代初,张瓌一在《修辞概要》“造句”一章里,谈到长句和短句、肯定和否定、主动和被动等问题,已经是在一定程度上讨论同义选择的问题了。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注意到了同义修辞现象,部分触及了同义结构的选择问题,但还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学说。

真正将同义手段问题提到理论的认识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前苏联修辞学的影响,我国修辞学界正式提出“同义手段的选择”问题,并展开了积极讨论。1956年,高名凯在天津所作的《语言风格学的内容和任务》的学术报告,明确地提出平行的同义系列是风格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1963年出版的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更是旗帜鲜明地从词汇的同义形式、语法结构的同义形式等方面阐述一些修辞规律,并运用同义理论来分析同义现象。到了80年代,伴随一场关于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等讨论的展开,同义手

段的问题再次被学术界提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同义学说”的大讨论,以至于在80年代出现的各种修辞新学说中,同义手段成为“最为成熟,最有基础,解释力最强,也最为大众所

熟悉”的学说,成为80。

进入,,,相反,有学者在,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当属。他不仅是80年代最早关注同义手段的研究者之一,而且更是几十年来用心于这一研究的最持久者、最坚定者。从系列理论的提出到具体实践的运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修辞学的定义及其它》、《论同义手段》等论述到新世纪出版《修辞学导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上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对于“同义手段”的研究。从1983年的《汉语修辞学》把同义手段划分为“语言的同义手段”和“言语的同义手段”,到90年代初的《修辞学新论》将同义手段分化为“广义的同义手段”和“狭义的同义手段”,再到90年代中期《修辞学通论》中运用四个世界的理论将同义手段分为语言世界的同义、物理世界的同义、心理世界的同义、文化世界的同义,王希杰在同义手段问题上提出的系列重要理论,构筑起了同义手段研究的理论殿堂,使得同义手段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

2.同义手段是修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常说,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大到事业婚姻,小到衣食住行,比如早餐是选择吃包子、煎饼,还是米粉、面条;下班回家是骑车、坐公交,还是打的或自己驾车;晚上看书还是看电视,看电视选择哪个频道,诸如此类等等。虽然这些选择对象可能根本不同类,但对于选择者来说,选择所能带来的目的是一样的———解决“问题”。之所以有这些选择的可能,首先是因为现实世界为选择者提供了巨大的可供选择的物质市场,即多种形式并存。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并存的形式还会越来越多。其次,是人类对客观物质单一形式的不满足,人类在心理上对不同形式的需求促使自己在多种形式中进行选择。因此,从客观世界的本质来说,选择的问题其实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问题、核心问题。

世界是一个选择的场所,人类是实施选择行为的主体者。作为人类思维与交际工具的语言,同样有一个充满了表达材料的大仓库。修辞活动是一种选择活动,表达的过程是一种选择的过程,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目的,正是要在语言的大仓库里挑拣最适情适景、最恰当得体的那一款来传情达意。由于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选择者便可以“一样话百样说”。如表达“月亮”这一概念,汉语里仅词语就有“月亮、亮月、月兔、

月桂、月娥、太阴、天灯、水精、丹桂、玉兔、玉盘、冰轮、金蟾、清虚、素魄、望舒、碧华、圆景、阴宗、冰宫、婵娟、玉蟾蜍”等几十种形式;要表达“死亡了”这一含义,可以选择“死了、老了、走了、不在了、过世了、牺牲了、完蛋了、夭折了、伸腿了、翘辫子了、见上帝了、见马克思了、升天了、永远睡着了、心脏停止了跳动、生命打了句号”等等几乎是无尽的形式。

如果对同义手段“放宽政策”,把范围再扩大一些,不仅局限于语言中的同义,也包括言语中的同义;不仅仅局限于已经出现了的、显性的形式,更包括未出现的,有待随时被开发出来的潜性的形式;不仅仅是常规的形式,还包括超常偏离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某一种要素,更包括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不仅仅指语言单位的某一个层级,如词语层,也包括语言单位的其他层级,如语素层、短语层、句子层、语篇层;如果同义手段的“义”不仅局限于词汇上的“义”,也包括语法上的“义”、语义上的“义”、语用上的“义”;不仅局限于材料本身的相同或相近,还包括表达效果的相同或相近;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形式表达,也包括修辞方式的运用,还包括语体的选用等等,那么,我们说,同义手段的问题就绝不仅是修辞学研究的问题之一,直就成了修辞学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了同义手段研究是80,对于推动那个时期的修辞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的作用。同义手段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理论上的建树,也同样表现在大量实践运用的成果。由这一理论产生的一大批修辞学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如倪宝元对于“名家改笔”的系列论著,林杏仁对“同义句式”的研究,黄岳洲关于“同义语法形式”的系列论文,李维琦为代表的“古汉语同义手段”的研究等等,都在运用同义理论上进行实践操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0年代以及随后的同义手段研究,纵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一个较大的不足是,中国修辞学对于同义手段的研究,基本上还局限于不超越句子的平面,主要在于词汇层面的探讨,而对于跨越句子的“语篇”同义问题,汉语修辞学界很少有人涉猎。原因有二:一是对于篇章结构究竟属不属于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很长时间内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二是即使是赞成篇章属于修辞学研究范围的学者来说,也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句子以上的语篇不存在同义形式。不过,也有个别学者持不同观点。如王希杰在《修辞学新论》中就明确指出:“句以上单位同样存在同义手段的问题,即同义的句群。”并且举了《水浒传》中的一个例证:

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差人检验杀人现场后回禀知府大人时说:“先从马院里入来,就杀了养马后槽一人,有脱下旧衣二件,次到厨房里,灶下杀死两个丫鬟,后门边遗下行凶缺刀一把。楼上杀死张督监一员,并亲随两人,外有请到客官张团练与蒋门神二人。白粉壁上,衣襟蘸血,大写八个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并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掳掠去金银酒器六件。”

而武松本人事后对朋友张青夫妇却是这样说道:“一更四点进去,马院里先杀了一个养马的后槽,爬入墙内去,就厨房里杀了两个丫鬟,直上鸳鸯楼上,把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都杀了,又砍了两个亲随,下楼来又把他老婆儿女养娘戳死了。”

显然,这里的两种表述就是一种同义手段。

语篇(text),是近20多年来,随着西方话语语言学在我国的引进和探索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与我国传统文章学中的篇章、段落等概念有相同的地方,又不完全相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把语篇看作一种大于句子的言语单位,看作是由多个语句组成的言语片段的集合。目前汉语界所说的语篇,一般是指超越句子的话语片段,包括段落和篇章。

我们认为,语篇中的同义形式,即同义手段的语篇,其实是大量存在的。最突出的表现体现在文本的翻译上。有学者

已经提及到了这一问题。其中又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不同语种的文本之间的翻译。如从英语文本———汉语文本,反之亦然,对同一文本对象的不同形式的表达,便是同义手段的实现。其中又存在着“一对一””两种情形。“一对一,译文形,”是指一个原语种,或者多个语种的翻译,。前者,一个语种对应于另一语种的多个译本的情形,在诗歌形式的语篇中非常多见。比如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的名篇The

),潘文国在《诗歌翻译中的几个语言问Daffodils(《水仙》

题———评华尔华斯〈水仙〉的几种中译本》一文中就汇集了

ABCDE五个中文译文。而汉语的唐人绝句《江雪》,据黄国文在《静态与动态在翻译中的表现———柳宗元的〈江雪〉英译文

分析》一文所收集到的资料,至少有十一种英文译本。无论是从英语到汉语,还是从汉语到英语,这里的五/十一种译本各自既和原语种文本之间是一种同义手段,也和同是译文形式的其他译本构成同义表达,形成一种“同义语篇”集群。

在文本翻译问题上的第二种情况是,同语种的不同时代文本之间的翻译,比如汉语里的古文今译,如《道德经》、《论语》、《诗经》等等一些名篇、特别是相对短小的语篇,往往都存在一对多的形式,可以找到多种今译文本。第三种情况是,不同语体的文本之间的翻译,比如一个诗歌文本,被译成散文的形式,甚至是叙述型的小说文体。这些不同的语体,构成了同义表达,也就是一种同义形式。

很显然,翻译是一种同义表达的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译文与译文之间均构成了一种同义手段。因此,我们说,翻译中的文本对应是同义手段在“语篇”层面的最有力证明。其次,文本的不同风格、不同语体形式的表达则是“同义语篇”的另一个有力证明。如前举的《水浒传》例证,武松本人和公差运用不同的语体形式来表达同义的话语内容。

如果我们承认方言是共同语的变体形式,方言表达与共同语表达是一种同义形式的表达,那么我们就得承认,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表达,也就无疑是语篇的同义手段了。看一个网上名篇《大话西游》中的经典例证:

大话原版:———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去珍惜,当我失去它的时候,我感到后悔。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机会让我从头来过的话,我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段感情加上个期限的话,

我希望是———一万年!

北京话版:———先头有份儿特粘呼的那……什么,搁我跟前儿,我楞没上心。等醒过味儿,我后悔都没地儿哭去。这世上最腻歪的事儿,也就这么地了。要是老天爷给我个机会从头再来,我准对那小妞说仨字儿:艾拉夫幼!如果非得在这份儿感情上加一期限,我琢磨吧,一万年,成不?

东北话版1:———曾经有一份贼拉子纯的爱情,搁在俺跟前,俺没咋当回事,直到整没了,俺才发现,世界上最憋屈的事也就这样了。如果老天爷再给俺一个机会,俺愿意对那个汉子说:“俺稀罕你!”如果非要给这件事整个年头的话,俺希望这个年头是———一万年!

上海话版:———老历八早,有一段老刮三的感情摆勒吾的眼门前,碰到赤佬了,吾没去睬伊,等到格段感情窝死空勒以后,吾再晓得。奈么这记僵特了,假使讲老天爷令的清让吾再来一趟,吾勿会神之呜之了,呆卜落笃看伊跑特,吾会帮伊讲吾老欢喜侬额,假使来讲一定要拨伊敲定一段日节,格么吾想随便哪能总归要一万年。

湖南话版3———本来有杂好韵味的话胡子站兜我门口,我连冒克酝神,如至今后悔得下不得地。四路子只拟对我最IA腮……。要是天老牙再给我一次基肥,:我要跟拟谈爱!,年。

广东话版1:———,我都无好好甘去珍惜,等到后尾先至后悔,人世间最疼就系甘拉……,如果个天比多次机会我,我就会同个女仔讲三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响呢份爱上面加翻个日子即话,我希望系———鸭万年!!

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了几种方言版本,实际上这段话语,网上至少有20多种版本,有些方言区内部又有多种版本,如东北话、广东话、湖南话、四川话等都有多个版本。此外,还有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德文版等,甚至还有盲文版。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这种同一文本内容不同方言形式的同义语篇在不断出现,如千龙网“京华论坛”上曾经有个《一句话教会你全国方言》的转帖,就围绕着一只老鼠对猫说的一段大话编了50多个版本的方言表述,形成了一个“集团式”的同义语篇。

以上是对已经出现、已经存在的同义语篇的举例。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宽一些,把同义语篇扩大到尚未出现,但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潜性形式,那么我们每天的写作、思想中也是存在大量同义语篇形式的。比如笔者曾因等一急件未果而给朋友写封怪罪的邮件,心里想着的是严肃版、生气版,但最后写成并发出去的却是一种“逗乐”型:

尊敬的“小气”H,你今安在何处?这一个星期我一直在等你的comments,从31号到今天已经是7天7夜/天(咱们的

),7ד夜”=美国的“天”7=49天,而根据古人数学逻辑“一

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么我49×(3×365)=53655,本老J不见你已经5万多个日子!等你的comments等了超过一生一世(纪)了!

应当承认,这里出现了的“逗乐”型和没有出现,但思考过,且存在着,而且完全可以去创造的“严肃”型,同样是一种同义语篇,只不过暂时没将它形成现存的文本罢了。

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流派,由英籍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于20世纪50年代所创建。其理论中关于语言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的学说和分析方法,在语篇分析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被我国许多外语研究者当作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石。诚如Anintroduction

)一书中明确指出的,toFunctionalGrammar(《功能语法导论》

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的任何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

对于同义语篇的研究,虽然汉语修辞学界涉猎较少,但在外语学界,并不陌生。许多从事翻译工作的学者都涉猎过这类问题。不过,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译本本身的问题,诸如选词用句、修辞手法、文本的语体、翻译的原则、形合意合等等,而且往往从文学、文化、审美、文艺批评的眼光来进行探讨。近年来,黄国文从语言学研究的视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来探讨汉语古诗文的英译问题,让人耳目一新。在一组古诗文英译研究的系列论文以及新著《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中,选择为研究的出发点,建构,这、语篇功能;语篇结、静态与动态、引述、时态、人称、专有,给从事汉语同义语篇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比如,作者对杜牧《清明》的多个英译本,就分别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详尽、深入且较形式化的研究,给出许多清新、切实、令人信服的结

⑤论。

再如发表在《中国翻译》2003年2期上的“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一文,作者从形式对等还是意义对等的原则,首先对原文进行结构解剖,认为小令的28个汉字,组成了两个句子,前一个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后一

)由两个小句组成。从功个句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由名词性词组充能语义分析的角度看,前一句是表达“事物”

(由小句形式体现),小令正好印证任),后一句是表达“情形”

了功能语义的理论。第二步,作者分别对三个不同译本(翁显良译本、Schlepp译本和丁祖馨与BurtonRaffel合译本)进行功能解析。作者分析到,“枯藤、老树、昏鸦”是三个平行、并列的名词词组,但在翁译中,其形式发生改变,一是原来的并列关系变成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二是原来的“事物”变成了“情

(名词词组变成了小句)。而从Schlepp译本来看,情形却形”

完全不同,Schlepp译文中,原曲的九个名词词组分别被译成九个英语名词词组;原曲中不带修饰成分的“人家”,译文也采取同样的语法结构,这种形式的对等十分明显。而第三个译本,即丁的译文,在对开头九个名词词组的处理上,则是介于翁译和Schlepp译之间。通过比较分析,作者指出,在把“事物”变成“情形”这一点上,丁译与翁译是一样的,即原文是静态的,而丁译和翁译是动态的;丁译和翁译这一做法与Schlepp的译文形成鲜明对比。但丁译和翁译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丁译是用诗的形式来译诗,而翁译则把诗译为散文;在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方面,丁译与翁译所采用的体现形式也不一样。

无须细说,可以看出,这种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汉诗英译问题,对一些具有不同译本的同义语篇所做的功能分析是颇有新意的。诚如作者指出的,在对译文研究之后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译文所进行的语篇分析,不是(下转143页)

可持续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三 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途径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业发展走生态化道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实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生态化、旅游管理与服务的生态化和旅游消费的生态化、从而使生态旅游的价

值———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得以最大化。生态旅游区别于其他阶段旅游和其他旅游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态旅游所产生的正面效应远远大于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我国,生态旅游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人与生物圈网、湿地、植物园等不同境域。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旅游正以其旺盛的生机和蓬勃发展的美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化。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要求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时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利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科学布局,在实现规划区内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最优的前提下,使规划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得到合理的有

效利用。范围以内,规划中,,旅游业要与环境保护,,将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改善与实现经济效益一起作为规划的总体目标,实现均衡发展。具体来说,生态旅游规划强调崇尚自然,不对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尽量保留原有自然风貌,旅游活动设计要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以自然体验为主。

2.旅游管理与服务生态化。旅游管理与服务生态化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测算出合理的旅游数量或旅游环境承受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标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利用新技术来恢复和重建已被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为旅游主体提供高质量的

旅游环境,遵循享受生态美的旅游经历以及提供恰当的解决服务和接受服务也是生态旅游的必要内容。

3.旅游消费生态化。这要求旅游主体增进对旅游活动的产生的环境主题的理解。要求强化其生态意识,对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引导,并要求旅游主体进行一定限度的自我约束。生态旅游消费是一种理性消费。既强调旅游需求的满足,又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既强调区内的平衡,也要考虑区外的平衡,反对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代赖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以保证后代人能正常享有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旅游消费的权利。

生态旅游的哲学内涵说明,生态旅游是在旅游经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经济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达到的动态平衡,旅游生态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生态旅,平衡是相对的、有、无条件的,这就要求人们努力去认,建立一种适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结构。

注:

①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②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陶德麟、欧阳康、汪信砚:《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章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江苏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第43-45页。

⑤包庆德、刘桂黄:《开启生态时代: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2期,第54-58页。

(责任编辑:章克团)

(上接195页)

随想式的、依靠经验推测式的。这种相对形式化的研究,对于

仅基于文学的感悟、意会而做的审美式的评判,显然科学的成分更高一些,得出的结论也更令人信服一些。从最初的“观察”到“解读”到“描述”再到“分析”到“解释”到最终“评估”,研究者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不仅对从事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为同义语篇的语言学研究,对于从事英汉语篇对比研究,也提供了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的良好参考价值,值得汉语界借鉴。

2001年第4期。

③见《修辞学研究》第七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④见《外语与翻译》2003年第1期。

⑤这组系列论文分别见于《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5期;《杜牧<清明>英译文的逻辑功能分析》,《外语与翻译》2002年1期;《<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外语教学》2002年3期;《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看<清明>的几种英译文》,见钱军编《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⑥见作者新著《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注:

①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

②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吴正锋)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五
《阅读课面面观》

阅读课面面观

语文教师上得最多的课是阅读课,因为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最为基本。通过数量可观的阅读课,不仅能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能力。

阅读课尽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实效。要使阅读训练有成效,课上得有吸引力,在以下几个方面须妥善处理。

一、多而杂与少而精。

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不管是讲读还是自读,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时都要目的明确,授课时要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目的要求须少而精,不能多而杂。

这个认识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种共识是很有距离的。课上得糊成一片,目的不明要求多,是阅读课常见的病症。究其原因,大多在忽视了驾驭教材,忽视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进行,以实现教学目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教材牵着鼻子

走,课文中有什么美词佳句就教什么美词佳句,有什么修辞方法就点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写作方法就分析什么写作方法,等等。其结果多目的往往成为无日的,课前制定的教学目的或难以实现,或大大冲淡,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体。且不说思想内容,单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可教的就很多,至于佳作,更是值得探讨深究。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就阅读教学而言,内容十分丰富,知识点、训练点繁多,不能期望在一篇课文、一堂语文课中解决许多问题。教学的阶段性要清晰,不管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有“序”,每个学期、每个阶段、每个单元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成竹在胸,然后再把这些目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分别落实到一篇篇课文教学之中。教师要舍得割爱,特别是经过钻研有所发现的地方,如果与本课教学目的远离,或关系极少,也不应枝叶旁出,更不应大加发挥。教学中目的性愈强,收效愈大;随意性多,盲目性大,往往事倍而功半。至于课内不得不割爱的地方,课外与学生研究,那是另当别论。总之,课不能上成身有多处赘疣、臃肿不堪的胖子,应该是主攻目标明确,线条清楚,详略得当,学生读有所得,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单打一与多功能。

语文课在诸多课程中课时最多(高中略次),而在语文课中读的课又最多。如何提高读的课的效益,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读得好,吸收得充分,表达就有物,就有精彩之笔。阅读课的质量效益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单打一的情况最常见。例如介绍某篇文章的作者,往往只就事论事,或详或略地介绍一番。这虽未尝不可,但如精心设计,把作者生平介绍与语文能力训练、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有机揉合起来,一箭数雕,岂不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教《事事关心》介绍作者邓拓,如果先出示(燕山夜话),让学生看书中作者照片,请学生讲述注释中对作者的简介,然后教师作一点补充,引述《燕山夜话》“自序”里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听写。这样处理,突出了人物介绍的要点,使“自序”里“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的思想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这样处理,训练了学生听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处理,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语文能力获得培养,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所激发。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这样的目的不能采用1+1+1的方法,而在于围绕语文能力的训练,渗透思想情操的教育,发展智力。要树立综合培养的观念,精心设计讲和练的内容,选择讲和练的方式。一个个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训练目的,紧扣语文能力的训练点辐射到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辐射到品质、情操的熏陶感染,发挥多功能作用。

这当然不是说每节课中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知识点和训练点都要做到一箭数雕,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出实效。一节课选择二三个这样的“点”训练,一日不多,十日许多,一课课积累,久而久之,课的综合效益就十分显露,学生多方面受益。

三、整体与局部。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篇完整的文章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说明、抒情,文章的各个部分都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阅读课上教学生学课文,首先要有“文”的整体观念。这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要梳理清楚;要从语言文字人手探究思想内容,再紧扣思想内容推敲语言文字的运用;要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有“文”的整体观念,学生不仅能学习词句,而且能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不仅能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辩证结合的高度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发挥教材的认识价值、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对文章的“局部”可重点推敲。某些词句、某些段落是文中表达思想的重点,在语言运用方面有特色,有独到之功,可带领学生细细咀嚼,体会遣词造句、表达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生动性,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可多花一点功夫研究,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难点主要在攻克障碍,使学生对全文理解得更好。 某些课文的教学从总体上讲可以粗线条,但要把握中心,主干、枝叶十分清晰,不喧宾夺主;课文的某些局部可仔细斟酌,学得细一点,学得深一点,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发,以举一而反三。局部与整体应妥善掌握,不能有所偏废。

阅读课不能上成语段课,这个字什么读音,那个词前面可填个怎样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中某个词可不可用另外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等等,诸如此类语言上的练习不厌其烦,不厌其碎,而整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怎么说的,却在眼皮下溜走了。如前所述,文中的某些段落可以深究,但不能以偏概全,以段代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段”,不抓“文”,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机械操练之效,但远离语文教学目的,从根本上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语文学科中高分低能的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以鸡零狗碎、碎尸万段为主要训练方法的课恐不无关系。

四、声情并茂与平板枯燥。

阅读课很难上得学生兴趣盎然,然而,学生如果不兴趣盎然,学习的效果往往就七折八扣。中学生都是青少年,青少年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怀着浓厚的兴趣探求新知,探索世界,这是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运用这个有利条件,阅读课就能闪发光彩,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涨。

课文教学声情并茂,对学生学习有强大的吸引力。声情并茂绝不是表演,也不是游离于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充分发挥课文内在的感染力、说服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文章情铸成,尤其是文情并茂的课文,情或溢于言表,或在字里行间潜动。教学时首先教材要烂熟于心,体作者的情,察文章的意,文脉、情脉双理清;其次要选准动情点,满怀

感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朗读,吟诵,以情激情,增强学生语言感受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用语要规范、生动、流畅、悦耳,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声情并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教师出于对学生对学科的满腔热爱,精心地激情洋溢地启发、引导学生想、读、说、写,使文中的佳词美句、精采段落,通过眼看、口诵、心想,伴随着文中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见解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获得求知的快慰,思想感情的陶冶。

有一种误解,认为记叙文、文学作品可教得声情并茂,而说明文、议论文只能是平平板板。其实不然,说明文要把某一事物介绍给读者,总渗透或赞成或反对、或褒或贬的感情,议论文对事理进行鞭辟人理的剖析,或正面阐述,或反面驳斥,无不情寓其中。因此,这两类文章同样可教得情思横溢,不过表达情意各具不同的特点罢了。

课要教得声情并茂,十分重要的是要动口;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段落、关键词句反复朗诵,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有些琅琅上口的好课文,忽视口出声、声传情、情铸意的作用,教学效果就大受影响。声情并茂还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精彩的录音、录像片段,也能使课堂生辉。

课不能平板枯燥,否则,学生就容易昏昏欲睡。抽去文章的情和意,文字就成为干枯的符号,难以激发学生爱学、爱练的热情。机械操练也是如此,学生难以领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起来当然也就索然寡味。

五、起伏跌宕与平面推移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少年学生,不可能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势适时地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教学的各方面内容,以把握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习的兴奋点,至为重要。

阅读课以在一个平面上推移最常见,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由文章开头梳理起,一段段或讲或练,直至结尾。这样教未尝不可,但经常如此,千课一面,难以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思路应不同于写作思路。语文教材对学生起训练作用、教育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某篇课文,

总是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要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安排恰当的教学环节,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成效。也就是说,教师要驾驭教材,把教学内容巧作安排。文似看山不喜平,阅读课也是如此。为了实现某个教学目的,课可分为若干阶段,有导人,有展开,有铺垫,有高潮,有反馈,有尾声。导入是课的起始,或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引出新知,或开宗明义点出学习目的,或启发学生质疑,活跃课堂气氛。这个环节目的在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明确学习目标,时间不宜长,关键在精彩。因为毕竟是课的“凤头”。展开是阅读课的重要环节,知识点、训练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教学思路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等,均能见到功夫。在这个环节中,讲读内容、训练内容均要精心设计,有起有伏,有疏有密,有铺垫有过渡,有重锤敲打,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处理,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均得到调节,既学得紧张,又弦不绷得太紧,学得愉快而轻松。课可以掀起高潮,高潮部分一般说是文章主旋律所在,作者思想闪光之处,感情倾泻之笔。经过展开部分的起伏、铺垫、蓄势,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读、讲、评、议,纵横开阖,学生思维活跃,聚精会神动脑动口,课堂上常会出

现惊人之笔,学生相互启发、碰撞,闪发出智慧的火花。一节课中紧扣作者写作意图和课文个性特点,用一刻钟左右时间组织阅读高潮、训练高潮,让学生遨游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妙之中,学生印象深刻,获益非浅。至于反馈,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到某些环节之中。

经常注意反馈,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可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效果,增添学习的信心。有的课还可设计一个“尾声”,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情下课堂。

课要起伏跌宕,除教学内容巧安排外,训练的方式也要讲究。如思维与口头表达的密集训练,就很能掀起高潮。如近义词的扩展、延伸,反义词的辨别、剖析,一连串问题的追问,等等,均可收到训练的好效果。

六、关键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发挥。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学得如何与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当然也与课前备课是否深入、课上能否驾驭有直接关系。

上课是极其严肃的事,对语文教师来说,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不熟悉教材,对教学对象不了解,不研究,课的随意性就很大。随意性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受影响。为此,课前准备十分重要。爱国诗人陆游对其幼子说过:“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怎可把它看作儿戏?你果真要学写诗,工夫要花在诗外。阅读课不是写诗,但道理相通。课要教得有效果,非下苦功不可。即使教一个词,求准确都十分不易,何况要把课教得有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当然,言其不易,并不是要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而是要有自知之明,不断激励自己奋发,钻研课文,教好学生的积极性经久不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作用的。学生学得越主动越积极,越能促使教的质量的提高。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阅读的积极性靠教师激发、教育、培养。只有教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很难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学的积极性比较高,教有时不能适应学生的旺盛求知欲,无半点居高临下之势,阅读课也不可能流光溢彩,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打铁要靠本身硬”,教师要上好阅读课,当然要靠自身有过硬的阅读分析的真本领,但是千万要悉心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读开阔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视野,以读拓开知识的覆盖面,以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以读发展想象力、记忆力,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训练。阅读是基础,阅读课底子打得扎实,打得深厚,语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说千道万,阅读课的质量系在语文教师的身上,系在语文教师的心中。难怪有人一语破的:课的质量就是教师的质量。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六
《2015江苏省盐城中学答案》

2015盐城市高二第二学期期终模拟试题(三)

参考答案

1.【知识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E。

【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寄寓”,有寄居或寄托的意思;“寄予”,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身上。“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色。“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如“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纵然”指即使,如“今天纵然有雨,也不会很大”。 “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完成该类题,要做好以下几步:①反复阅读语境,明确句意(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和词语意义;②凭语感,筛选出易分辨的选项;③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辨析熟语运用是否正确;④依据题意选出答案。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A 诸葛亮;B 王昭君;C 杨贵妃;D 周郎、项羽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中的诗句或典故均出自语文课本或与课本相关联,学生对这些应非常熟悉。解答此类题需要对所学的古诗文烂熟于心,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3.【知识点】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加上“火山灰” C句式杂糅,去掉“据”或者去掉“显示” D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时态上矛盾

【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4.【知识点】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A“平庸的人”的定义失当;C“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理解错误;D说法不准确,"性命"是人生的基础之一。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本题的关键词主要是“平庸”“优秀”“卓越”,三者是层递关系,反映了三种人的生活方式。据此思考不难做出答案。

5.【知识点】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能力层级为E。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谦敬辞的用法,谦词,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用于对方及他人。本题中的谦词主要有“鄙陋”“ 陨首结草”“辱”“乞”“微薄”“聊表”。本题中的敬辞主要有“殊遇”“垂示”“贵稿”“笑纳”。B项中的“垂示”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所以不得体。

【思路点拨】语言得体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1用语要符合交际目的,2用语要注意场合,3用语要看对象,4用语要注意礼貌,5用语要适合语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知识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适:刚才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一定要把词语的意思带入句子,把句子的意思带入文章,语义通顺才可以。

7.【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A 被/在;B 代词/的;C 顺承/修饰;D于是,就

【思路点拨】文言虚词除了要熟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推断。常见的语境推断法、句位分析法、代入检验法、语法分析法等要熟练使用。

8.【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答案解析】答案:(1) 旁边围观的人劝乡下人挑一个差的梨给道士,让他离开,而乡下人却坚决(坚持)不肯。(2) 乡下人也夹杂站立在人群里面,伸长脖子出神地(集中目光)看,竟然忘记了自己卖梨的事。

解析:(1)“劣者一枚”是定语后置,“去”(离开),“执”(坚决,坚持)。(2)“引领”( 伸长脖子),“ 注目”(集中目光),“ 业”( 卖梨的事)。

【思路点拨】(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9.【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答案:过吝易失;与人为善;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计较;勿以貌取人。

解析:解答时应该从讽刺的角度来加以概括,这个乡下人丢了满车梨的原因就是其太吝啬,且以貌取人。从文末的“……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可以概括出与人为善,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计较的道理。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全面考虑,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一列举出来。题干中要求“简要概括”,故试题答案应避免直接引用原文。

【参考译文】

有个乡下人推着一车梨到街上卖,因梨的味道香甜,所以他要价很高。有一个头戴破头巾、身穿旧棉袍的道士,在车前请求乡下人施舍,乡下人粗野地呵斥他,他却不走,乡下人更为恼火,大声责骂他。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我只是请你施舍一个给我,这对于你也不算什么大的损失,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旁边围观的人也劝乡下人挑个最差的梨给道士,打发他走算了,而乡下人却坚决不肯。酒店里一个伙计见外面吵闹得不可收拾,于是自己出钱买了个梨,送给道士。道士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又对围观者说:“出家人不知道吝惜是什么。我有很好吃的梨,拿出来请大家一同品尝。”有人说:“你既然有好梨,为何不自己吃呢?”道士说:“我需要这个梨核作树种。”于是两手捧梨吃起来,快要吃完的时候,将梨核放在手上,解下肩上背的铲刀,挖了个数寸深的坑,先把梨核放进去,然后又用土盖上,并向街上的人索要开水来浇灌。喜欢凑热闹的人赶忙向路边小店要了一碗开水,道士接过来浇在坑里。在众人的注视下,桑树的嫩芽出土了,渐渐长大;不久便长成了树,树叶茂盛;一会儿就开了花;又一会儿便结了梨,梨子又大又香,满树的梨子压弯了树枝。道士就从树上摘下梨子送给围观的人,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摘完了梨子。赠完梨子后,道士就用铲刀砍梨树,丁丁当当砍了很久,才把梨树砍倒;然后把还长着叶子的树干扛在肩膀上,非常从容地走了。

当初,道士开始变戏法时,乡下人也夹杂站立在人群里面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竟忘记了自己卖梨的事。当道士走了以后,他才回头看自己的车子,发现满车子的梨都没有了。乡下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刚才道士分给大家的梨原来都是自己的梨。他又仔细检查车子,发现有个车把不见了,是刚刚砍断的。他十分愤怒,急忙去追道士。转过墙角,只见被砍的车把在墙脚下,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梨树就是此物,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此事成为满街市民的一个笑柄。

异史氏说:“这个乡下人真是糊涂,天真骄痴,他被满街的市民讥笑,是有原因的。在乡间常常见到有些没有爵位的富有人家,当好朋友来借米时,就一脸怒色,并且算计着说:„这是我们家好几天的生活费呀。‟有的人劝他们帮一帮遭灾受难的人,给孤独无助的人一点饭吃,他就又非常生气,又算计着说:„这是我们家十人、五人的口粮呀。‟甚至是父子兄弟,算计起来也往往是分毫必争。可是等到沉湎赌博,迷了心窍,就是倾其所有,也毫不吝惜;刀锯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赎命都来不及。诸如此类,真是说也说不完,真是愚蠢呀,这些乡下人,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诗歌鉴赏(11分)

10.(1)【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答案:“润”浸润、滋润; “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润”字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分析“润”字所起的作用,然后整合作答。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2)【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答案:①首联通过描写夜感霖雨突降带来的凉爽,表现惊喜;②颔联直接点“喜”,为溪流因这场雨而水足高兴;③颈联,诗人想像庄稼因这场雨而长势更好,觉得特别开心,连雨打桐叶声也变成了最美妙的音乐;④以“我”之欣舞衬托广大农民因这场甘霖及时来到而生的狂喜之情。

解析:首联写霖雨突降带来凉爽,表现惊喜;颔联直接点“喜”, 颈联是诗人因想像而喜,尾联是以“我”之欣舞衬托农民的狂喜。 【思路点拨】诗题中的“喜”,可以通过对诗歌各联加以分析,然后再从中提炼作答。

(3)【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评价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答案:夜遭雨淋,诗人不因自己“房漏”、“床湿”而苦恼,反而惊喜于它对于庄稼对农民的及时,作为封建士大夫,这种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无疑是高尚的、尤其难能可贵的。

解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夏秋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忽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作者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联系这个背景,不难看出此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该结合全诗,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诗人的不担忧自己的境遇,心系百姓的感情,另一方面要对诗人的这种感情进行评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知识点】本题考查识记并默写古代诗文的能力,能力层级A。

【答案解析】答案:(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惟庚寅吾以降(3)静影沉璧(4)黑云压城城欲摧(5)水中藻荇交横(6)钿头银篦击节碎(7)托遗响于悲风(8)博学而笃志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易错字词有:庚寅、璧、藻荇、钿头银篦。

【思路点拨】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知识点】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我”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 解析: “整个晚上人们都在笑”“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表现我敏感多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小心翼翼”表现我胆小谨慎,我想“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则表现了我处处感到危机四伏。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要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

13.【知识点】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用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一种是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等方式展现的;一种是动作描写,如点蜡烛,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等。

【思路点拨】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句子和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①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③不放过“一个字”,“一个语调”、“一个手势”,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我”的极端多疑。 解析:“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是比喻,“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则是夸张。然后写出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思路点拨】句子赏析题答题思路:1.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

2.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3.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15.【知识点】本题考查探讨文本的意蕴,能力层级为F。

【答案解析】答案: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 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 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故事情节,二是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信任危机等弊病,三是通过 “我”被扭曲的心理描写深化小说的主题。

【思路点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注意:①审清题意,明确探究方向,如本题要探究的是“传家之宝”的象征含义;②认真分析,寻找探究的角度,如本题我们可从情感角度谈“琴”的象征含义;③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及相关背景分析归纳,探究虽是开放性的题目,但开放不意味着想怎么答都行,回答此类题还是要紧扣文本。

六、现代文阅读(二)

1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答案解析】答案:①讨论初唐书法的风貌,提及刘、张诗歌,目的在于突出初唐书法家的书法具有初唐时候的时代特点。②讨论盛唐书法特点,提及李白的诗歌,目的在于突出盛唐书法具有李白诗的无拘无束的特点。③两处都证明上文“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的观点。使得论说自然严谨。

解析:本题中,刘希夷、张若虚是初唐时期诗人,在讨论初唐书法风貌时提到这两个人,意在说明初唐书法家的书法具有初唐时候的时代特点。李白的例子则是在于突出盛唐书法具有李白诗的无拘无束的特点,这两个方面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中“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的观点。

【思路点拨】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句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又是另一个问题。做题时需要综合分析。

17.【知识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

【答案解析】答案:①首先借孙过庭的抒情理论提出书法是抒情达意的手段的观点;

②其次以张旭、怀素为例阐述盛唐书法的特点。

③最后得出结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解析:本段有三个层次,其一孙过庭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其二用张旭、怀素为例加以佐证,最后得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的结论。

【思路点拨】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2)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18.【知识点】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文章主旨能力,能力层级为C。

【答案解析】答案:①表现形式:书法、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②内在属性:无拘无束、不可遏制的情感表达;主调多为世俗的悲欢情感;具有浪漫性、创造性;

解析:“盛唐之音”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

中,内在属性则集中在第四自然段。

【思路点拨】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2、抓住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3)揭示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

虚此生耳。 —— 张潮(清)

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答案解析】学会倾听自然,回归自然。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活在当下,感知生活的美;做一个有生活情趣,趣味高雅的人。学会倾听他人,顺利沟通。 在人际沟通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有一方信息的传达,即使在以传达为主的一方,也会因为接受方的不同表现而调整自己的传达方式。因此,无论我们作为表述者还是作为接受者,倾听都是至关重要的。(1)倾听可以有效地缓和冲突,化解矛盾(2)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3)倾听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目的和愿望。

【学生堂作】

倾 听

陈天艳

听花开花落的声音,感受时光流逝,生活需要前行。听滚滚长江的声音,感受岁月澎湃。生活需要激情,听斜风细雨的声音,感受自然生机。生活需要活力,倾听,自然之声,让我收获颇多。

于是,踩着前行的步伐,倾听……

倾听蜗牛的声音,才能使自己坚持。枯燥的数学题压得我喘不过起来。闲暇之时,沿着院子的一角漫步。空荡的院子里,只有一只秋千在摇荡着。微风吹过,年老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不经意间,我看到院墙上有一只蜗牛,正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它小心翼翼的,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在它一步一步中,我倾听出那是一种艰难,是一种等待。它弱小的身体,到底何时才能达到顶峰……一阵微风吹过,那只蜗牛被吹到地上。看着那可怜的小东西,我暗想,哎,真是连上天都不知道怜惜它。但是意外出现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地伸出头,又沿着墙角,一步一步……。我无心再看下去。但是当我下午来到院子时,发现那可怜的小家伙,仍然在墙的中央。一种莫名的感觉喷薄而出。从中我倾听到了执着的力量,一种坚持的信念,一下子我觉得自己比这微小的东西,更加渺小。倾听之余,我 懂得了坚持不懈的为自己的胜利而去奋斗。

倾听花落的声音,才会懂得美的价值。我无数次亲眼见过昙花,却从不知道昙花盛开的模样。终于,一株昙花盛开在我的眼前,它淳朴的颜色,无不展现出它的高尚与平凡。但是当清晨的雨润悄悄来临时,它却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昙花美在它的那一瞬,凋零的花瓣掉落在地上,无不让人怜惜它。那层层的花瓣如片片枯蝶般飘落,走向死亡的边际,连同人们传载的梦一同消失,无影无踪。但是,在细数花瓣之余,我倾听到了一种……昙花的一瞬就在于它的美。虽然时间短暂,却在那短暂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美饿一面,让人永远的铭记。昙花一落,道来的却又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冥冥之中,倾听出昙花的价值,让我知道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背着行囊,继续前行,收获自然之美,倾听生命之美。

【思路点拨】春日里的百鸟高喧,夏天里的众蝉清吟;秋夜里的蛩鸣切切,冬季里的雪落嘶嘶,都是警人清醒的声音。能于春、夏、秋、冬四时,带着享受的情调去玩听四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可见此人已能与大自然合其节奏,静赏其美了。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白日里,能够去听别人下棋落子的声音,正说明自己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人;明月下,能够听人情韵悠扬地吹着自然的箫声,说明自己的韵致淡远,神清意爽。这也是在说,一个人的白昼和黑夜里没有庸俗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一定充满了情趣。有的人虽然悠闲,但却不知怎么样去打发日子,不知道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七
《成语复习》

成语大全

五光十色 兴致勃勃 漫山遍野 绿树成阴 自由自在 情不自禁 自言自语 人山人海 千言万语 四面八方 不知不觉 无家可归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春暖花开 三五成群 引吭高歌 无忧无虑 天长日久 狐假虎威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生机勃勃 心狠手辣 起早贪黑 神通广大 重见天日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不由自主 无可奈何 一本正经 千家万户 昏头昏脑 五颜六色 南来北往 山崩地裂 意味深长 无地自容 心旷神怡 一涌而入 与众不同 郁郁葱葱 兴高采烈 天各一方 扶老携幼 经久不息 一模一样 不知所措 举世闻名 琳琅满目 迫不及待 作恶多端 胡作非为 倾盆大雨 唉声叹气 报仇雪恨 卧薪尝胆 左思右想 犹豫不决 摇摇欲坠 风驰电掣 气势汹汹 有气无力 一拥而上 庞然大物 万众一心 坚持不懈 一事无成 青出于蓝 不可逾越 斩钉截铁 艰难险阻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腾云驾雾 流连忘返 热火朝天 揠苗助长 振振有词 不以为然 两全齐美 起死回生 七嘴八舌 窃窃私语 束手就擒 满载而归 生儿育女 豁然开琅 雕梁画栋 永垂不朽 花团锦簇 水泄不通 义不容辞 手足情深 悲欢离合 十全十美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蔚为大观 若无其事 诗情画意 悠然自得 万簌俱寂 名列前茅 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大发雷霆 轻而易举 水天一色 泣不成声 坚忍不拔 心满意足 无可奈何 日复一日 欣欣向荣 万紫千红 开卷有益 欣喜若狂 锐不可当 欢声笑语 不毛之地 星罗棋布 源源不断 纵横交错 夜深人静 奄奄一息 慕名而来 大雨如注 无拘无束 知已知彼 孤掌难呜 水涨船高 鲜为人知 循规蹈矩 束手待毙 目瞪口呆 情有独钟 依依不舍 饱经风霜 翻山越岭 漆黑一团 千辛万苦 挺身而出 一筹莫展 一胜其烦 安然无恙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怒发冲冠 天南地北 足不出户 近在咫尺 远在天涯 息息相关 丰富多彩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千恩万谢 知恩图报 出言不逊 彬彬有礼 遮天盖地 夺眶而出戛然而止 身临其境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粉身碎骨 长生不老 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自相矛盾 一无所获 腾空而起 饥肠辘辘 狼吞虎咽 逃之夭夭 不绝于耳 繁花似锦 半途而废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微不足道 怒发冲冠 一纸空文 胆战心惊 惊涛骗浪 提心吊胆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昂首阔步 奔走相告 深情厚谊 雄姿英发 兴致勃勃 扬眉吐气 措手不及 不由自主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横行霸道 街头巷尾 惊恐万状 负隅顽抗 喜出望外 硕大无朋 同仇敌忾 震耳欲聋 人仰马翻 恼羞成怒 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 成群结队 如火如荼 动人心弦 势不可挡 有的放矢 从善如流 闻过则喜 知过必改 生生不息 销声匿迹 颠沛流离 悄无声息 魂牵梦绕 劈波斩浪 广阔无垠 心潮起伏 如获至宝 能者为师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心如刀绞 九霄云外 层出不穷 五花八门 荡气回肠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严阵以待 大喜过望 变化多端 自高自大 至仁至义 悲愤欲绝 弥留之际 巍然屹立 井然有序 忠于职守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无边无际 喜怒无常 望洋兴叹 无穷无尽 浩如烟海 一目十行 斩草除根 亭亭玉立 挤眉弄眼 有恃无恐 满不在乎 滔滔不绝 走投无路 络绎不绝 千姿百态 前无古人 寸步不让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负荆请罪 乘虚而入 自由自在 如梦初醒 12册: 前所未有 纷纷扬扬

有声有色 不屈不挠 前赴后继 崇山峻岭 凝神谛听 气势非凡 人喧马嘶 来之不易 全然不顾 奔腾不息 日夜兼程 惊心动魄 直截了当 侧耳倾听 深思熟虑 司空见惯 冰清玉洁 燃眉之急 饥寒交迫 一鼓作气 韵味无穷 美中不足 回味无穷 久负盛名 万家灯火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所向披靡 绝无仅有 暴跳如雷 心急如焚 因人而异 无可厚非 日新月异 争先恐后 一望无际 声嘶力竭 天崩地裂 谢天谢地 博大精深 天真烂漫 一丝不苟 窗明几净 百闻不如一见 远亲不如近邻 有志不在年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远水难解近火 民以食为天 君子之交如水 有眼不识泰山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胜不骄,败不馁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满招损,谦受益 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 一、成语集锦

1.描写山的成语: 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2.形容知识丰富: 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3.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表示诚信的成语:拾金不昧、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路不拾遗

5.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杏林高手

6.形容人很多的成语:人山人海、比肩继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7.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8.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9.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10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

11.描写人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

12.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迎风吐艳

13.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借光

14.描写天空景色的成语: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天高云淡、乌云密布、晴空万里

15.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16.形容秋天的景色的成语: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

17.形容人的外貌: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

18.形容焦急: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

19.形容情况紧急: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上眉梢、刻不容缓

20.形容冬天景色: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21.描写夏天景色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烈日当空

22.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23.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24.描写雨的成语:大雨倾盆,和风细雨,风调雨顺,春风化雨,

25.描写风的成语:抹月批风 沐露梳风 沐雨梳风 沐雨栉风 穆如清风 拏风跃云

成语归类

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 前赴后继 前俯后继 左推右挡

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 优胜劣汰

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沸沸扬扬

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卿卿我我

AABC式: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动人、楚楚可怜、草草了事、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花花世界

ABCC:神采奕奕 虎视眈眈 威风凛凛 兴致勃勃 忠心耿耿 众目睽睽 气势汹汹 无所事事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作威作福 不屈不挠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动物成语] 杯弓蛇影 狗急跳墙 瓮中捉鳖 兵荒马乱 顺手牵羊 蝇头微利

噤若寒蝉 悬崖勒马 混水摸鱼 龙盘虎踞 包罗万象 车水马龙

九牛二虎 老态龙钟

[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 五湖四海 九死一生 百家争鸣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 五体投地 十万火急 十拿九稳 百闻不如一见

[含反义词的成语] 天昏地暗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改邪归正 轻重缓急

博古通今 铺天盖地成

表示比喻的成语 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势如破竹 如日中天 门庭若市 铁证如山 如雷贯耳 巧舌如簧 表示夸张的成语 胆大包天 一目十行 千钧一发 一泻千里 一字千金 怒发冲冠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描写心理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指说话的成语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旁敲侧击 故弄玄虚 推心置腹 娓娓动听 滔滔不绝 心情高兴的成语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描写友情的成语 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 海誓山盟 情深似海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八
《周练》

射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周周练(十五)

姓名: 等第: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í yàn jī xiè jiān kǔ bào zhà pī shān zhù lù

( ) ( ) ( ) ( ) ( ) zhuānɡ zhì wēi lì yùn shū shì shì huānɡ shān yě lǐnɡ ( ) ( )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毫不气( ) 接连不( ) 微不足( ) ( )山越岭 炉火( )青 半途而( ) 坚持不( )( )而不舍 日雕月( )( )( )不倦

三、把下列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写在括号里。 关怀集体( ) 交换经验( ) 爱护时间( ) 发挥成绩( ) 观察周到( ) 溅起花朵( ) 四、选择所给成语填空 棋逢对手 妙语连珠 循规蹈矩 棋输一着 茅塞顿开 乱砍滥伐 一唱一和马后炮 无可奈何 如痴如醉 摩拳擦掌 飞瀑流泉 目瞪口呆 古木参天

流连忘返 世外桃源 不毛之地 轻而易举 秀丽宜人 过五关,斩六将

1.学校举行围棋大赛,小棋手们各个( ),经过几轮残酷的淘汰赛,小明

( )挺进了决赛,夺冠大热门张笑果然名不虚传,也( )杀进决赛。决赛中这两人真是( ),杀得难解难分,大家看得( ),最终,张笑( ),( )地弃子认输,大大出乎大家的预料。赛后,老师说张笑走棋太过( ),不能随机应变,大家这才( )。赛前一直说张

笑会赢得比赛的小华这时候说他早就知道张笑一定会输,大家都笑他是

( )。

2.这片沙漠曾经( )、( ),景色( ),游客们在此

( ),然而由于这里的居民( ),导致环境迅速恶化,昔日的( ) 变成了( )。 3.六一节的庆祝会上,两名主持人( ),活跃了现场气氛;小莉的一曲

《二泉映月》让大家听得( );丁丁和淘淘( ),表演的相

声小段博得阵阵掌声。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改成陈述句)

(2)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

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改成陈述句) (3)、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闻名的古建筑。(改病句)

(4). 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转述句)

六、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每年都在瑞典王国的首都 举行,时间是 。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是 。诺贝尔奖奖金来自于 它每年奖给以下五个领域内成就最突出的人: 。

2.本文记叙了诺贝尔 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 、热爱 的

。 3.课文中列举了 、 、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 七、调整句子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在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的那么的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旁静静地流过。

(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八、课文片断我会读。 《诺贝尔》片段 有一次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星 近

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

放 轰 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 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

来 齐声惊呼 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

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面上写火星接近炸药的过程,实际上它还包 含 3.这个片断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4.忘我地试验成为众多科学家成功的标志,读了这个片断,你想这样夸夸诺贝尔:

《滴水穿石的启示》片段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 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 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 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分别找出一组意思相反和相近的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 ,“坚持不懈”的“懈” 意思是 。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 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 5.文中“顽石”指的是 ,“滴穿”指的是 。

九、课外的短文,我也很有兴趣。

“科学怪人”

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 英国人的衣着一般是比较考究的,而开文迪许却总是穿着过时的服装。他的衣服很少有一件是纽(niǔ)扣齐全的。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客厅被他改作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堆满了仪器。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他的藏书很多,别人向他借书要办借书手续,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个手续。他的书从哪里拿来,以后还要放回到哪里去。

开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不喜欢那些慕名来访的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别人来访问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还在思索着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呢。迫不得已,他才应付一两句,

声音尖锐而急促,似乎想尽快地把话说完。客人走时,他刚送到门口,就飞也似的奔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多得说也说不完。

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不过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suǒ)事上罢了。开文迪许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他死后,人们找到他的许多遗著,发现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实—— 考究—— 思索—— 2.把相关事物用线连起来。

开文迪许 罗丹 伽利略 陈景润 爱迪生

化学家 发明家 数学家 雕塑家 科学家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开文迪许的“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 、 。

(2)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 。4.这篇文章的题目“科学怪人”为什么要加引号?

轻松探究

1.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发明用线连起来。

祖冲之 避雷针 张衡 “麻沸散” 富兰克林 万有引力 爱迪生 地动仪 牛顿 圆周率 华佗 白炽灯 2.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填空。

温暖 清澈 坚贞 刚强 宽广 高洁 清白 勤奋 持续 (1)学习应像小溪一样( )。(5)心胸应像海洋一样( )。 (2)工作应像老牛一样( )。(6)品行应像松柏一样( )。 (3)心灵应像清泉一样( )。(7)意志应像钢铁一样( )。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九
《2012海淀高三语文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答案

语 文

2011.11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D。 A笑容可掬、改弦(xián)更张; B势利眼、戛(jiá)然而止;C.功亏一篑、蕴藉(jiè)

2.B。(中流砥柱:也做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和力量。惊世骇俗:指人的言行出奇,使世人惊骇;此处可以用“惊天动地”。浓墨重彩:浓重的笔墨和色彩,原为绘画的一种风格,现多形容着力描写刻画。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期盼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3.D。( A项,“历经”是多次经历的意思,此处与“历史”语义重复,造成赘余。B项,“进入”是到达某个时期、某个状态或某个范围,“进入25%以上”搭配不当。应该改为“达到”。C项,搭配不当,“运营”不能带宾语,修改时可调整语序,改为“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56架空客A380投入了运营”。 “大型城市”和“金融中心”存在包容关系,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4.B。(韩愈发起的是古文运动,白居易发起的是新乐府运动)

5.C。(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和对情境的体察能力。)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7.C。(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因,连词,于是,就;介词,趁着。

8.C。(“俊秀者”是才智出众的人。)

9. 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5分)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 以 镜 观 面 /智 短 于 自 知/ 故 以 道 正 己 /故 镜 无 见 疵 之 罪 /道 无 明 过 之 怨 /目 失 镜// 则 无 以 正 须 眉 /身 失 道// 则 无 以 知 迷 惑/ 西 门 豹 之 性 急 /故 佩 韦 以 缓 己 /董 安 于 之 心 缓 /故 佩 弦 以 自 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每断对2处得1分,不倒扣分。“//”可断可不断。

10.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译文】古人因为光用自己的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的仪容是否整洁,所以要用镜子来照看自己的脸面;因为光用自己的智慧不能知道自己的作为是否得当,所以要用法术来订正自己的行为。镜子只是如实地反映人的脸面,脸面有污点,并不是镜子的罪过。法术只是作为一种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动,人的行为有过失,并不是法术和人有仇怨。人的眼睛不依靠镜子就不能自己整饰仪容;人的行动不依靠法术就不能知道自己行为的过失。西门豹的性情急躁,所以常常佩着一条软而韧的熟牛皮带,以警惕自己不要性急;董安于的性情迟缓,所以常常佩着一张绷得紧紧的弓弦,以勉励自己不要迟慢。因此能用有余来补救不足,用长处来补助短处的就可以称为明主。

11. (8分)①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载笑载言 ⑥榆柳荫后檐 ⑦迷花倚石忽已暝 ⑧银瓶乍破水浆迸 ⑨舞榭歌台 ○10艰难苦恨繁霜鬓

12.(7分)

① (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13.(10分)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D.(老北京的门联也会随之消失,北京城的文化标志与文化特色也将不复存在。过于绝对)。

15.(5分)门联代表了老北京商家的别致文化(1分),门联是商家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艺术性的反映,别具一格(1分),反映出主人经营的行业(身份、地位)(1分)、美好愿望(人生理想、人生期盼、心愿)(1分)、经商之道(道德标准、追求或为人处世之道)(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A 、C。(A旨在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C生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告诫人们只有对自然怀有真诚的敬意,才能懂得天籁之意。)

17.(6分)要点:①故乡的秋声声势浩大、神秘美妙、纯净和谐(1分),给作者奢侈的美妙享受(1分);②故乡的秋声消除了作者的烦恼,让作者无忧无虑,抚慰作者疲惫的心灵,净化了作者的心灵;③故乡的秋声使人心怀宽广,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④故乡的秋声给作者无限的人生启迪。(每点2分,答对其中的任意3点均可得满分)

18.(5分)对待自己,看小看淡看轻自己,无争无斗(1分);对待外物,忘记名利,无欲无求(2分);内心追求,向智向善,淡泊宁静,和谐空灵(2分)。(意思对即可)

19. (10分) 评分:概括作者儿时听过的天籁:故乡声势浩大的高粱叶声;美妙和谐的昆虫的鸣叫声(2分)。叙述交代自己心中的“美妙的天籁”,结合自己举例2分;针对“美妙的天籁”谈感受2分,自己获得的启迪2分,语言表达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60分)

评分标准按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制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信任先生向来是长者,体察百姓疾苦无他人所能及,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承蒙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所以设施没有完成,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他建议减免湖田的赋税,华容人准备建立祠堂来报答他的恩情,但先生坚决制止了,这就是所谓的阴德啊。即使让他的子孙世代为三公,难道过分吗?

高考试题来源:

诸如此类近义词篇十
《四年级06-2质量监控1》

2006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监控 (07.3)

得分

阅读百草园

(一) 的大树(18分)

有一棵,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总觉得谁也没有自己的本领大。 它讥笑自己周围的房屋矮小,大地低下,觉得自己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的脚下浇水,它把这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

下雨天,人们成群结对地挤在树下避雨,它为了显示自己的了不起,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摇晃。月夜里,它讥笑大地:“你瞧瞧,月光是先由我享受,然后才轮到你。”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暴风雨来临了。大树一看,过路人四处奔跑,就是没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

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却硬挺着要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部松动了,它奋力挣扎,猛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大树一头栽倒在大地上,它羞愧地对大地说:“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1、 组词4分

讥( ) 栽( ) 饥( ) 裁( )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后面括号里。2分 1)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惊慌。( ) 2)心里想做,可力量不够。(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羞愧( ) 镇静( ) 讥笑( ) 吹嘘( ) 4、文中“它把这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一句中的“这”是指 , “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这句话中的“此”是指: 。4分 5、按下面的意思把文章分为两部分(用“//”表示)。2分 1)大树目空一切,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 2)大树被狂风刮倒了,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6、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分

(二)微笑是一句世界语(19分)

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学就会的世界通用语,( )人人都擅长运用这句世界语,让微笑组成人际关系的链环,这个世界( )会更美!

我的法国朋友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开设的心理咨询所,天天门庭若市,预约号常常排到了几个月后。有一回谈论他受人欢迎的原因,原来很简单,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让每一位上门咨询的人经常操练一门功课:寻找微笑的理由。比如,在电梯门将要合拢时,有人按住按钮为了让你赶到;有人称赞你的新发型;收到一封朋友的来信;雨夜回家时发现门外那盏坏了很久的路灯今天亮了;清洁工在离你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扫帚,而没有让你奔跑着躲避灰尘。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都可以成为你微笑的理由,因为这是生活送给你的礼物。法国朋友告诉我,几乎每天都能qīng ér yì jǔ ( )地找到十来个微笑的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 )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 )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你,身边的每一个人,fù xiàn( ) 出你的微笑,用笑容化解一切,让微笑成为zhēn zhì gǎn rén( )的世界通用语。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2、在文中划线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3、写出4个表示不同“笑”的词语。3分

(1)形容微笑的样子。 ( ) (2)比喻表面在笑,心里却阴险狠毒。 ( ) (3)用言词笑话对方。 ( )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6分

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都可以成为你微笑的理由,因为这是生活送给你的礼物。 ① “诸如此类”的意思是 ,文中列举了 个生活细节。 ② 在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微笑的理由是 。(不用句中的词语)

③ 简单说说您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你也来寻找一个生活中令你微笑的例子。3分

(三) (18分)

春雨过后,竹林里,一个个像尖锥似的竹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有时候,常常因为土壤干燥,水分不够,所以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春雨过后,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高一两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林,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春笋成材不仅速度十分惊人,而且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竹子能做成笙、笛,供人们演奏;能制成扁担、脚手架,为人们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闻,甘心情愿;它的枝扎成扫帚能除污去陈,清洁环境;它的叶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一句话,竹子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

1、选择正确的解释条。6分

“足”在字典中的解释条有:(1)脚、腿;(2)充足,足够;(3)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4)足以。

春笋吸足.

了水分,就破土而出。 ( ) 这棵菜足.有十几斤。 ( ) 你这么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 ) 2、按照要求摘录句子。2分

描写竹子生长速度十分惊人的句子。

① ② 3、文章已经分成两段,请你写出两段的段意。4分

4、为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5、文章描述了春天竹林的景色,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4分

写作新天地(40分+书写5分)

我为妈妈

妈妈是我们生活中最爱的人,您是否在三八妇女节或者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为辛苦的妈妈献上过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否在卡片上画上一束漂亮的康乃馨放在她的枕边;是否为妈妈洗过脚、捶过背„„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上我们对妈妈的爱吧!

请您围绕题目,选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把事情写具体,把自己对妈妈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诸如此类近义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诸如此类的近义词 诸如此类 诸如此类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诸如此类近义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诸如此类近义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99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