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

2016-01-16 11:11: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一《2014年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系列专题复习: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Word版含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一
《2014年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系列专题复习: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Word版含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首句那个字炼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3分)

(1)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分)虚实相生。(1分)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三、四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1分)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1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二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检测:古代诗歌阅读D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D组

1.(2013·黄冈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宜宾质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一诗一词都描写了春景,但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请做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词看,《踏莎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上片或下片词中意象,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武汉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夏日写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攀枝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

②①

一脉相连,诗中又写洞庭湖。②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半部分写景萧瑟,后半部分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

1.(1)答案: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2分)

(2)答案:李词通过写女子买花,担心情郎觉得自己没有春花美丽,便把春花插在鬓角向情郎撒娇让情郎品评的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女子与情郎相会时那种甜蜜又有些隐隐担忧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2分)秦词通过写爱人远去天涯,自己孤独无依无人嘘寒问暖,只好呆呆看着小篆香慢慢燃尽,春去秋来,无力地独倚高楼,愁眉不展,看大雁飞尽的一系列动作,抒发了女子孤独寂寞、愁肠百结、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2分)

2.(1)【方法技巧】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具体的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

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评价。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 答案:《田园乐(其六)》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等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田园美景,抒写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2分)《踏莎行》抒发的是离愁别绪(或上片写游子怀乡之情,下片写闺中人思念之情)。(2分)

(2)答案:采用了抒情和想象的手法。(2分)上片借景写出行游子的离愁。“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熏风暖”用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2分)下片用游子想象闺中人思念自己来刻画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对方情深,“楼高”句写对方怅望远方游人,远山重叠,盼归不见的痛苦心情可想而知。(2分)(任选一角度分析即可)

3.(1)答案:“偷”字好,(1分)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2分)或:“径”字好,(1分)“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2分)(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2分)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3分)

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回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达出真诚的感情。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秋风飒飒,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茫无际。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萧

瑟之秋景,竟使湘君一夜就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后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联,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实可感;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

答案: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2分)如开头一句用“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似有了体积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3分)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主旨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二句写悲秋,伴随着诗人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答案:不矛盾。(1分)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从反面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的失意和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异,内里却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2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三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检测:古代诗歌阅读D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D组

1.(2013·黄冈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宜宾质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一诗一词都描写了春景,但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请做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词看,《踏莎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上片或下片词中意象,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武汉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夏日写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攀枝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

②①

一脉相连,诗中又写洞庭湖。②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半部分写景萧瑟,后半部分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

1.(1)答案: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2分)

(2)答案:李词通过写女子买花,担心情郎觉得自己没有春花美丽,便把春花插在鬓角向情郎撒娇让情郎品评的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女子与情郎相会时那种甜蜜又有些隐隐担忧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2分)秦词通过写爱人远去天涯,自己孤独无依无人嘘寒问暖,只好呆呆看着小篆香慢慢燃尽,春去秋来,无力地独倚高楼,愁眉不展,看大雁飞尽的一系列动作,抒发了女子孤独寂寞、愁肠百结、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2分)

2.(1)【方法技巧】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具体的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历史的评价。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 答案:《田园乐(其六)》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等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田园美景,抒写了亲近

大自然的乐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2分)《踏莎行》抒发的是离愁别绪(或上片写游子怀乡之情,下片写闺中人思念之情)。(2分)

(2)答案:采用了抒情和想象的手法。(2分)上片借景写出行游子的离愁。“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熏风暖”用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2分)下片用游子想象闺中人思念自己来刻画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对方情深,“楼高”句写对方怅望远方游人,远山重叠,盼归不见的痛苦心情可想而知。(2分)(任选一角度分析即可)

3.(1)答案:“偷”字好,(1分)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2分)或:“径”字好,(1分)“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2分)(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2分)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3分)

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回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达出真诚的感情。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秋风飒飒,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茫无际。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萧瑟之秋景,竟使湘君一夜就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后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联,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实可感;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

答案: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2分)如开头一句用“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似有了体积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3分)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主旨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二句写悲秋,伴随着诗人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答案:不矛盾。(1分)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从反面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的失意和失望。所

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异,内里却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2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四
《09届盐城中学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盐城中学09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

语文试卷(08.12)

命题人:凌荣毅 审核人:刘百生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

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屏除/摒弃 睚眦/恣意妄为 折耗/折戟沉沙

B.枭雄/萧瑟 果脯/惊魂甫定 泥淖/征帆去棹

C.维系/系鞋带 散户/散兵游勇 闭塞/敷衍塞责

D.轴承/压轴戏 脊椎/椎心泣血 拙劣/茁壮成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

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

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的参加,而美国也始终拒绝同朝鲜

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度箭在弦上。

D.对今年NBA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

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C. 清华大学在江苏招生的负责人说,江苏教育部门虽然对2009年等级要求还没有明确表

态,但从目前清华大学招办反馈的信息看,学校认为2008年“AA+”这一等级要求比较合理。

D.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

重门、窄窗的宅院。

4.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

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

自己的真实感受)(5分)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

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感言: ▲

5.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每词4字),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

过程。(4分)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

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

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充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

时认为是正确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

绪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

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

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

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

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

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

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

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

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

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

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

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

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

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

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

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 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

C. 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司法官员 D. 叩以疑义 叩:询问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3分)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

归。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张璁等,他与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谏。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

求归葬。

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9.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⑪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3分)

译文: ▲

⑫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3分)

译文: ▲

⑬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3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5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定乎内外之分, ▲ ,斯已矣。(庄周《逍遥游》)

②使天下之人,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③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④逝者如斯, ▲ ,盈虚者如彼, ▲ 。(苏轼《赤壁赋》) ⑤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风霜高洁,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独学而无友, ▲ 。(《礼记·杂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寻 梅

郝卫宁

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

他就沉默了。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 “尚余孤瘦雪霜姿”……

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我答应了她。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散文选刊》2007年第5期有删改)

12.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3.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6分)

14.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 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4分)

15.作者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请探究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请举两个写“梅”的古典名句说说你对梅花的认识(文中出现过的不得再引)。(6分)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注意:不得兼类答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无声的歌

①一个人想写小说,原因很多,核心恐怕只有一个:想唱歌。人生于世,有暂有久,有迷惘追求,有酸甜苦辣沉积在心头。这种沉积有时如潮水升腾翻滚,使心房胀得难受,因而想仰天长啸、想低声倾诉。直着嗓子叫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只能简单地表达欢乐恐惧与渴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歌。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它以文字为音符,为人生谱写出欢歌壮歌悲歌挽歌以及各种无以名之的曲调的大汇合。写的人呕心沥血,看的人于享受之中似乎也有所领悟。

②唱歌的人需要练功,吊嗓子。写小说的人也需要懂技法,练笔头。这些都是属于基本训练。关起门来练基本功要十分认真,却决不能站在舞台上面对着观众吊嗓子,除非业会议或学术交流。也许是我们的基本训练太差了吧。若干年间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只需要说

出某种简单而明确的意思,如何说法却从不考究。因此一旦想到要提高质量时,便把技巧当作头等大事,情不自禁地直接站在观众的面前吊嗓子。绝大部分的观众并不想学唱歌,而是等着欣赏感受,等着心声的交流。尽管你的嗓子吊得很好,观众却莫名其妙,不到终场便溜得差不多。但也不会全部溜光,总有一些同行与票友坐在前排为你欢呼,他们不是听唱,而是看功夫。不肯流俗,有所追求的歌唱家往往更容易因此而受到迷惑。

③练嗓子是为了唱歌,为了表达心声时得心应手婉转自如。如果把技巧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工具。工具当然不可缺少,而且要考究齐全,但是不要去分谁优谁劣、土货洋货。因为技巧一旦进入创作以后它本身应该隐而不见,所见所闻只是作者的心潮起伏。这话并非是否定技巧,而是强调方法和内容的吻合,创作总是先有内容才去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我们常常责怪自己的创作方法太陈旧,倒不如责怪自己的思想太落后。没有独特的见解就没有独特的方法。刻意追求技法,技法就会变成戏法。戏法也可以娱人耳目,但是很难使人动情、奋起与沉思。

④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很多人在唱,在听,在研究。各种认真严肃的研究都有好处,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倡和推广某种唱腔,而在于用各种优美的唱腔唱出人生的歌、真情的歌、诚挚的歌。

16.下列关于本文对“技法”的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法是写小说的基本功,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来提高。

B.好的技法能表现作者的心声,而本身在作品中隐而不见。

C.恰当的技法不同于戏法之处在于容易使人感动、沉思。

D.技法是没有生命的工具,但是不可缺少。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提高小说写作的技法,在勤奋写作之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形成对生活的独

特见解。

B.对小说的研究要认真严肃,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小说的创作,用适当的技法更好地表现人

生。这是本文的结论。

C.对技法有所追求的作者常常会因为批评家的鼓励而超越普通读者的需求,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D.本文谈小说的创作,探讨小说内容和表现方法的关系,用读者熟知的唱歌来打比方,深入浅

出,令人信服。

18.本文第二段对小说创作的哪两种倾向提出了批评?这两种倾向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19.在本文看来,写小说和唱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分条概括。(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王元化①二三事

姚芳藻

①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的主编。

②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五
《2013年联合体语文一模卷(答案)》

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分析样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绯红——腹诽 即物起兴——既往不咎 ....

B.亵渎——案牍 恪尽职守——格格不入 ....

C.诘责——集结 深恶痛疾——好高骛远 ....

D.慰藉——狼藉 断壁残垣——亘古不变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

A.恣雎 左右逢原 孤陋寡闻

B.阴庇 鳞次栉比 根深地固

C.繁延 红妆素裹 强聒不舍

D.狡黠 断章取义 重蹈覆辙

今年春天的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雾霾,自由呼吸”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4.某小组搜集到南京市某日空气质量监测点发布的空气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请你根据表格数

〔注〕空气质量指数0~50优秀,51~100良好,101~150轻度污染,151~200

中度污染,

201~300重度污染

(1) ▲

(2) ▲

5.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关于漫画,请你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6.某小组成员小明的爸爸打算五一假期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2分) 爸爸:马上五一长假到了,刚好你一模考试结束,我们开车出去玩玩,让你放松一下。 小明: ▲

爸爸:好吧,你说得有道理,爸爸听你的,我们就骑车去郊游。

7.下面是某小组收集的网上关于雾霾天气的“神吐槽”。请你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说说这些“神吐槽”有什么共同的妙处。(2分)

(1)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

(2)雾以吸为贵;

(3)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4)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②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分)

【古文阅读】

①②③④(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请挑战,三行,..⑤⑥至吴阵,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

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⑦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

⑧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于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阖庐:又作阖闾,姬姓,吴氏,名光。②允常:越王勾践之父。下文范蠡、文种为越国大臣。 ③死士:勇战之士。④三行:排成三行。⑤自刭:自刎。⑥檇李:地名。下文夫椒、会稽、夏台、羑里、翟、莒都为地名。⑦勒兵:操练军队。⑧保栖:守卫居住。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吴王阖庐闻允常死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B.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C.告其子夫差曰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

D.其卒王霸 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 ..

10.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勾践之困会稽也 B.败之于夫椒 ..

C.吴王闻之 D.吴王追而围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12.文种引用商汤、文王、重耳、公子小白曾经落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17题。(14分)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这样的死猪肉,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砷元素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多数使用的两种有机砷制剂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计,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13

14.文章第①段引用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何作用?(3分)

15.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不能删去,理由是什么?(3分)

16.请以结尾一段为例说说本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体现在哪里。(2分)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砷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无机砷有毒性,有机砷没有毒性,因此可以在饲料中大量添加。

B.黄浦江死猪事件跟有机砷没有直接关联,因为猪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更不会致使上万头猪同时毒发身亡。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D.文章的语言很有分寸,例如“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提出”一句,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是无稽之谈。

(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8—22题。(14分)

两个魔方 戚无非

学期开学的时候,莫小清和夏成安之间就结下了梁子。原因是安排座位的时候,同桌夏成安这么说她:“这丫头比男生还高啊,真可怕。”

心高气傲的莫小清就此记恨上夏成安了。为了报复他,莫小清从不放过他任何一条小辫子。 夏成安对总是刻意找碴的莫小清终于无法忍耐了。他找她摊牌:“当时我开你玩笑是我不好,可你报复的也太过火了吧。你这样的性格难怪你没朋友!”

“我不需要朋友,我只要画画就够了。”莫小清说。

莫小清喜欢画画,对日本这个动漫帝国很向往。爸爸那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爸爸春节要到日本公干一个月,公司说可以带一个家人同行。坏消息是这个名额要在莫小清和哥哥莫小瑜之间产生。

莫小清当然说自己要去,可哥哥莫小瑜自顾自地说着:“终于可以去日本参加悠悠球和魔方比赛了,那边好多高手,我要和他们切磋—下。”

莫小清鼻子一酸,眼泪滚下来。

莫小瑜一下慌了手脚了,连忙安慰道:“哎,别哭啊,这样吧,如果你能在办签证的日期之前学会转六面的魔方,我就让你去!”

莫小清想了想,咬咬嘴唇说:“一言为定。”

莫小清连续好几天在魔方教室门口转悠,想要拜师。可据她观察,整个社团能在规定时间内转六面的只有夏成安。

没有办法,她终于鼓足勇气拦住了仇敌夏成安说:“我要学魔方!”

“你都在这偷窥好几天了,原来是想拜师啊!”夏成安摸了摸下巴,“说真的,我倒被你感动了,你要是拜个师,然后以后对我好点儿,我倒可以教你。”

莫小清没有说话,反而气鼓鼓的样子。夏成安摇摇头:“怕了你了,算了,我不当你师傅了,当你朋友吧,明天开始教你。”

怎么……当朋友?莫小清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答案。

莫小清的魔方学得是马马虎虎,但最终依然奇迹般的击败了哥哥,如愿去了日本。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六
《2013届二阶语文试题》

高2013届阶段性检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番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契约/楔形 殿堂/臀围 博弈/神采奕奕 .......

B.飞湍/气喘 称赞/对称 穷兵黩武/买椟还珠 ......

C.恫吓/恸哭 攥紧/编纂 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

D.污秽/忌讳 斡旋/龌龊 卡壳/拦路设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拮据 剥啄 繁文缛节 前合后掩

B.疏浚 凭添 端木遗风 臭名昭著

C.坐镇 签订 毋庸置疑 理屈词穷

D.妨碍 殒落 皇天后土 探本溯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今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

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

D.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

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未来五六年里,现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收入增加虽然导致需求上升,但供应不会存在很大问题,仍是一个消化产能过剩的过程,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B.十八大报告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这是中共首次正式作出该项涉及党内民主机制的重要决定。

C.孩子由于未断奶,今年十八大期间,四川代表团两位女代表蒋敏和罗玮,获中央同意,允许各自带着她们不满6个月的婴儿参会。

D.名不见经传的广东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成功实现了国际数论学界的一个难题,其学术论文屡经国内期刊退稿后,最终发表在国际最权威的数论期刊上。

5.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阐述其获奖理由。注意:理由不得超过60字。(4分)

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作者:网友“信天云”)

6.为下面新闻拟写一则标题,总字数不少于10字(含10字)。(4分)

早已慢慢淡出市民视线的“塑化剂”近日携“白酒”卷土重来,来势汹汹。较之去年的台湾塑化剂风波,中酒协昨天(11月20日)爆出的白酒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的消息可谓爆炸性十足。有毒塑化剂怎么又回来了?来自中酒协的解释令人难以接受,原来塑化剂已伴随酒友近40年。

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50度酒鬼酒被检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DBP含量为1.08mg/kg,超出国家规定260%。

自从酒鬼酒含塑化剂的消息被媒体爆出后,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场超市发现,市场已经见不到50度酒鬼酒的身影。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沃尔玛中山店,发现该店的烟酒专柜虽然有酒鬼酒,但存货都是52度的。沃尔玛总部公关部郑先生告诉记者,沃尔玛总部目前并没打算下架50度的酒鬼酒,因为还没有接到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他们也会跟供货商保持密切沟通。

深圳市酒类协会秘书长蒋祖茂表示,目前深圳酒类市场的总体容量接近300亿元人民币,单是深圳人一年喝掉的酒水价值,就超过了100亿元。此事件的爆出会给整个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而整个行业将面临洗牌。

(二)名篇名句(6分)

7.不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2)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5) ,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三)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8分)

8.“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 “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体味下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评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5分)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

9.填空题。(3分)

(1)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在地上划“蔷” 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聚拢下起雨来,自己已经被淋却一心挂念划字的女孩。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人名) 一脚。(《红楼梦》)

(2)爱斯梅拉达被救到了避难所——教堂,加西莫多以自己独有的温柔方式照顾着这个惊慌无助的姑娘,加西莫多怕耳聋无法知道姑娘的需要,于是(情节) ,随时等候召唤。(《巴黎圣母院》)

(3)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下马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案件。是两家争买一婢,买主薛蟠为买婢女打死原买主,贾雨村大怒,欲捉拿薛蟠,一门子阻其发签,此门子乃当日葫芦庙小沙弥,他暗中递给贾雨村一张抄写的 “护官符”,还告诉他两家争买女子乃贾雨村的恩人甄隐士之女英莲,而薛家即“护官符”上面之“雪”(薛)。听门子之计,贾雨村(情节) 。 (《红楼梦》)

二、阅读与鉴赏(5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0.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3分)

1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8分)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

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

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臵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臵,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

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

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母请受业长安 受:同“授”,传授 .

B.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 视:眼神 .

C.帝览而嘉之 嘉:赞美 .

D.尚希素有足疾 素:向来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国家则不亏粟帛 学而优则仕 ..

C.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D.周文王以忧勤损寿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尚希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一岁时,他辞别母亲到长安求学,后来范阳送他进太学学习。

B.杨尚希机警过人,行事谨慎。在为皇帝发丧时,发现尉迟迥表现反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杨尚希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给朝廷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上表建议合并州郡,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杨尚希有脚病,皇帝很关心他,让他担任蒲州刺史,因为蒲州出美酒,利于养病。到蒲州后,他做了许多惠民的政事。

1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4分)

译文:

(2)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5分)

译文:

(三)文言断句。(3分)

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 麦 于 庭 令 凤 护 鸡 时 天 暴雨 凤 持 竿 诵 经 不 觉 潦 水 流 麦 妻 还 怪 问 乃 省。(选自李贽《初谭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七
《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

(2)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是说这首诗具有李白的风格特征,从诗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湘君”“清梦”“星河”可以体现出来。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具有浪漫色彩。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②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 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

(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或者: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 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答:

(2)

分)

答:

16、(1)(4分)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给4分。下面示例中所例句的4个方面的特点,学生任答出一点,给2分,只有概括,没有联系诗句具体分析,给1分。

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请,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2)(2分)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任例举一句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2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牧羊》)。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3分)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3分)

16、(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 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

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5分)

答:

13(1)本词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中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现了诗人扫荡黑暗 、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得分点:怀才不遇 愤懑矛盾 扫荡黑暗的愿望)

(2)本词巧妙地运用深化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像,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得分点:神话传说 想像象征 超现实的或理想的世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 分析一二句景物的特征及写景的目的。(2分)

答:

(2) 第三句“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3分)

答:

(3)

答:

15、答案:(1),深秋黄叶,夜寒霜重。景物描写渲染了萧瑟冷寂的色彩,烘托了人物孤独,凄凉的怨情。

(2),实写冷宫里室内用具的陈旧,色彩黯淡。虚写人物心情的暗淡凄凉。

(3),暗示诗中人心境凄清,幽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菊 花 黄 巢 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3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1、前两句中的“我花”和与之相对应的“百花”在此诗中喻指什么。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深刻寓意?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前两句中“我花”将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对立的“百花”则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三四句描绘了一幅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浓香直冲云天,浸透全城。其寓意是对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前景的展望。全诗表达了黄巢作为起义领袖对起义胜利的憧憬和必胜的壮志豪情。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太学士,宋亡后隐居吴下,画兰不画土,意谓土地已被外族人夺去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解析】菊花形象: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精神的赞美和遗世独立的情怀及对故国的忠贞与热爱。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偏爱”菊花?(4分)

2、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2分)

【解析】1题:①陶渊明喜欢菊花,菊花围绕着房舍,好像到了陶渊明的家。②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2题: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情,也含有对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

注:①蓬蒿,一种野生的杂草。②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菊花插戴于鬓上。③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本诗第三句中的“湿”和“香”字用得很讲究,说说它们的好处。

2、联系全诗分析一下“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说说诗中“菊花”这一形象的特点。

【解析】首二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第三句写秋晨太阳初升,丛丛菊花包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湿);缕缕花香,飘满池岸(满),令人心旷神怡。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八
《诗歌鉴赏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一)——诗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①②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①②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 夷: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 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

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 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②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

(2)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是说这首诗具有李白的风格特征,从诗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湘君”“清梦”“星河”可以体现出来。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具有浪漫色彩。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②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②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③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 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答: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命题者已指明所用手法是用典,考生回答时,只需认真阅读典故内容,并结合课本介绍的李白的生平,就可以得出李白运用此典故的用意,从而得出答案。关键是要结合李白的生平来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二是

怎样写的,三是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1)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

解析:诗歌描写了午梦初醒的一瞬间的情景。首句概写,季节是在交代地点时暗示出的,“花”就是春天的具体形象。“簟欲流”暗含着“簟纹如水”的比喻,说它光滑透明,如同清澈的水,仿佛就要流动。比得很准却又出之以动态的描写,形象生动鲜明。三、四两句在艺术表现上很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了“鸟唤梦”“山供愁”的两种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恰好传达出了诗人缠绵不绝的内心感触。其二,对仗工整,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

答案:(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7.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①牧 牛 图

田 锡

②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比如“干戈”“扰扰”“何日”等词语。

(2)解答此题,第一步,要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长笛等;第二步,要展开联 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或效果)特点;第四步,描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答案:(1)“似水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①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②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 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答:

解析:(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成“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解析:(1)作答“满”字的表达效果时,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

(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句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写景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答案:(1)“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①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②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 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九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题练习题11)》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一)——诗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

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

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

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

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

②辛

夷: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①②①②

答:

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

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

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

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

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

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

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

“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

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

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 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

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

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

析。

答:

解析:(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

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

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

“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

来。

(2)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是说这首诗具有李白的风格特征,从诗句“西风吹老洞庭

②①

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湘君”“清梦”“星河”可以体现出来。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具有浪漫色彩。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②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 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答: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命题者已指明所用手法是用典,考生回答时,只需认真阅读典故内容,并结合课本介绍的李白的生平,就可以得出李白运用此典故的用意,从而得出答案。关键是要结合李白的生平来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三是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1)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③②①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

解析:诗歌描写了午梦初醒的一瞬间的情景。首句概写,季节是在交代地点时暗示出的,“花”就是春天的具体形象。“簟欲流”暗含着“簟纹如水”的比喻,说它光滑透明,如同清澈的水,仿佛就要流动。比得很准却又出之以动态的描写,形象生动鲜明。三、四两句在艺术表现上很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了“鸟唤梦”“山供愁”的两种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恰好传达出了诗人缠绵不绝的内心感触。其

二,对仗工整,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

答案:(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7.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 牛 图

田 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答: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比如“干戈”“扰扰”“何日”等词语。

(2)解答此题,第一步,要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长笛等;第二步,要展开联 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或效果)特点;第四步,描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答案:(1)“似水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②①

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篇十
《诗歌鉴赏一日两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题龙阳县青草湖 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419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