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正心造句

正心造句

2016-01-21 10:34: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正心造句篇一《如何正心》 如何正心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正心造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正心造句篇一
《如何正心》

如何正心

响应韩总要求我们对于正心修身做一番体会和理解,研读了一下『四书五经』之《大学》 的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细心研读,感触颇深;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人者,心之器,一个人的心境决定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自古以来,多少善与恶、多少王与寇都验证了这些,可谓存世之道,在乎一念。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千奇百怪的人与事的追捧甚至膜拜,严重影响了为数不少的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不断转变和参差不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造就了诸多畸形的人和事,在世人大呼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时,我们对于自身的把握和修炼也处于一个迫在眉睫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成了一个轻易就会让我们陷入迷茫,无所适从境地的问题。

正心修身为立业之本,对于年轻人来说,事业是人生的最重要阶段之一,把正心修身用于职业生涯的把握是当下的大事要事,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导航。

如何正心,我辈恐难以尽言,但先贤所总结的可谓精辟,入骨入随,大学有云: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晦涩之处虽难以尽悟,但是如若按照先贤们的指导致知格物,诚意正心,努力身体力行,从根本上调整心态,明晰目标,持之以恒的做到自知、自治、自励,我想,自己的人生一定会向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这期间,难免会有迷茫和干扰,来自社会的诱惑,生活的压力,自身的欲望等等形成诸多的干扰阻挠,佛家称之为:心魔,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会迷失,这种环境不仅仅包括逆境,也包括顺境,毕竟真正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少之又少,顺境中遵循满招损,谦受益之道,逆境中自励: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视顺境为勉励,视逆境为挑战,放开胸襟,积极面对,积堑成智;这就需要我们如古人所言:吾一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刻做到自知、自治、自励;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激励,正确的化解压力和阻力,正确认知社会,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正视自身,做到高瞻远瞩、务实求是,以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完成自身职业生涯的完善与提高。

东直门:邹汇

正心造句篇二
《正心诚意》

简述正心诚意

打开《大学》这本书,我喜欢用温柔敦厚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本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八条目来达到温柔敦厚是这一生命真正的境界。古人有言,“温”指的是颜色温润,“柔”指性情和柔,“敦”指厚实,因此温柔敦厚它的意思是:为人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厚道实在。简单的言语,三纲八目,却已经是用尽我们的一生来切磋,琢磨不偏离正心诚意的轨道的过程,而我们却刚启程。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颗透明的赤子之心和胸怀天下的情怀一览无余,而这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到达,孔子的为了他的政治学说如累累如丧家之犬;而屈原用生命来诠释了对国家的这一分责任意识;钱学森用一份至死不渝的坚持来解读他的赤字之心。而我们人生在世,就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叫做:“人生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求其放心即一份正心诚意。

有人说: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道德却更少了;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但拥有的快乐时光却更少了;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食物,但能得到的营养却更少了……因为内心复杂了,丢失了正心诚意,人生的路途也迷乱了,而正心诚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我的理解。

“正心”即“治心”。中国古代的“治心”一是从身心和谐,精神安逸,心性自由的角度;另一个是怡情养性,仁义道德的角度,主要在于孟子的“四端”说,恻隐之心,好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心,要保护它使之发扬光大。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从第一个角度:

如果一个人, “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在我们的大学生活,学生会,班级,社团,这个大大小小的团体,让我们学会的是做事端正内心,踏实为人的地方,荣誉和光环下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学分,成绩,更是一个体验和锻炼,

完善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你汲汲于荣誉和利益,你就处于一个“感觉剥夺”的状态,这件事被扭曲的时刻,你的心丢弃了正心,你就无法体验到一件事真正的意义和快乐的感受,被利益的车轮拖着走,淹没在琐务中不能自拔。

这也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他认为精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潜能,第二是公共意识,而在北大他认为很多人只是“人才”而非“精英”,因为今天的学生变得很现实,很实用,很功利,很有城府,只关心个人利益,个人的出路,才华都耗费在这些方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在自己的脸上带起了不同的面具,隐藏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喜欢用成绩,用荣誉来武装自己,只追求分数和校园的名利之风,例如很多在校生的逃学赚钱,学生会的争名逐利,奖学金的你争我夺,为了利益蜂拥而上,大学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群心术不正的我们吗?

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恩义广施,学会与人分享利益,分享财富,分享权利,分享名声,也是分享快乐和幸福,传播一种真诚的爱,心正,心境平和,对任何事都可以泰然处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反省升华,这才是内心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曰:“意诚而后心正”,正心与诚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意诚又指什么呢?书中有言:“诚于中,形于外”,就是指生活的真实本性,《大学》主张发心要正,只有内心正,才能在言行外表表现得自然;如果发心不正,终究是自欺欺人,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自有无穷的威力。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对内心的真诚。然而,很多人在众人看来较为成功的学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应付外部世界的种种需要,支出精力和精神。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或许很不错,得到了无尽的宠爱,包括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找什么工作,习惯过一种不加反省的生活,不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和调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经常会走偏,“人之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而一个意念真诚的人,以出

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以己悲,不为物累,摆脱贪念的束缚,以广阔的胸襟来容纳整个世界的气魄,不会对任何人仇恨,自然在生活中心广体胖,体貌安详,悠然自得。

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空谷足音的心灵感悟共鸣了每一颗真诚的内心,你是否扪心自问过“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什么坏事我没有做过?即使不做,至少说过;即使不说,至少想过”。发自内心真诚而彻底的批判,而这样的自省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而现代的人“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常常忘记去切磋,琢磨一颗干净的心灵。正如《南方周末》中的一段对现代人的描述一样:“要始终保持一个姿态,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精英永远的优势……你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就获得什么样的压力,获得什么样的焦虑”。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急功近利的主宰和“精英症”。现在,80后90后工资的降低,也因为大学生在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培养其半年后却是没有兴趣的原因频频跳槽,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也往往合作不了多久,就分道扬镳。所谓“心不可放”,如果把心沉没于追名逐利中,心的牵挂太多,迷恋太多,便也迷失了自己。孟子曰:“尽其心者,则知天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即为按照自己内心的良知来做,踏踏实实做事,才可以体验到人性的魅力,这就叫做存心,养性,事天。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成为精英的梦想——一种比被人高尚,比别人成功的情结,然而生活的急功近利总是同化了我们的心灵。《大学》对于我们来说,要做一个真正纯粹的人,有崇高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境界的人。心不正则事不行,我们要不断切磋琢磨,时时刻刻反省内心,让我们的心丰富而充盈,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着,容人,纳言,任事,忍气这一份大学生的胸襟和气度,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修己淑世写在自己的心中。

公共管理系10级行政管理二班 林云

学号3100310056

诚意正心

关于“诚意”,在《大学》的经文里有如下解释: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意”的第一层境界是不要欺骗自己。当然不和自己过不去是每个人的本能,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定不欺骗自己,无论这种欺骗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很多时候人们做到完全不欺骗自己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不自欺就是面对丑恶的东西敢于愤怒,面对美好的东西敢于追求。诚其意就是要坚持真我,要爱憎分明。

“诚意”的第二层境界是不要欺骗别人。不欺骗朋友,不欺骗组织,不欺骗社会,更不欺骗国家。当看到大街上粘满的“刻章办证发票”的小广告纸条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国家在诚意建设上还任重道远。只要这些小广告纸条还比比皆是,只要人们上街道不把交通规则当回事,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食品就还远远不够安全,我们每天乘坐的交通也远远不够安全,因为全社会是一个整体,少数人循环欺骗的最后结果其实都是在骗自己。

“诚意”的最高境界是不欺天,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无论是否有人知道,无论是否有人看到,无论将来是否能够被查到,君子的“诚”在自己独处的时候都始终表现出言行一致。因为君子以为上天有眼,自己做的事上天永远都会知道,因此,即使没有任何人看到自己的情况下,也会不断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故可以称为不欺天。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穷尽一生来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境界实乃够得上圣人的标准。

在企业里,我们讲诚意其实就是讲诚信,讲职业操守;真诚对待客户,真诚对待企业,真诚对待同事……这些虽然不是很高调,但是职业人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职业素质,能坚持做到这些,我们才能为企业担当好当前的和未来的重任。

关于“正心”,在《大学》的经文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和“心正而后身修。”

《大学》告诉我们:诚意是正心的前提,正心又是修身的基础。那什么是正心呢?我的理解是:不同人在不同时候,不同位置上,对正心的标准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在大街上路见不平奋勇救助是正心,在平日里默默无闻坚持助人为乐也可是正心。在企业里,采购人员坚持以公司利益为重是正心,业务人员坚持以客为本也是正心;人力资源坚持为员工谋福利是正心,安全管理部处理事故坚持公正客观也是正心。当然,不同的企业对正心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对不同层级员工的正心期望也可以不一样。联想集团对基层员工的要求是责任心,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又多了上进心,对高层管理人员又要求事业心。

我们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越高,我们对正心的标准也应该越高,当我们拥有的诚意已经无法支撑我们需要的正心标准的高度的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就到头了。很多时候一个经理人的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但他的正心基础却不足以支撑他走向更高一个台阶,这样无论是对企业和对个人都是很危险的事。

在企业里,经理人要长期坚持自己的原则,守住自己的正心不是很容易的事。当你的职位越高的时候,你要面对的人情、诱惑、压力也就越大。这三座大山会不断挑战你的正心标准,而你必须不断学习、掌握驾驭这三座大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正心标准,这样才有机会做好当前的工作,和在未来接受更有挑战的重任。

正心诚意

《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企业;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企业,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素质提高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信念才能端正;心思信念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正心造句篇三
《立德 正心 精进 持行》

立德 正心 精进 持行

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条崎岖的大道,几乎无人可以避免,却又很难走。我经常要想起傅雷,不是把他当作翻译家、而是把他当作教育家(至少是家教专家)来看的。他把大儿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却要让老二去当教师。当问及理由时,他大抵这样说,搞艺术一定要有天赋,没有天赋的,再努力也只能成为三流的工匠。而其他行业却不同,只要你不太笨,都能做出一番成就。果然,他的二儿子现在是北京某中学的特级教师。如果傅雷这话不假,当老师的并不需要太聪明的脑袋,那什么才是好教师的必备因素呢?我把它归纳为八个字——立德 正心 精进 持行。

立德

我们是一个道德大国,从孔子的“仁”到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的道德宝库中贮存了大量的价值标准。所以作为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我们无须创造道德标准,我们要做的只是两条:遵循和贯彻。其实就是教育,遵循是自我教育,贯彻是教育学生。我认为自我教育必须先行。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立德。为人师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该成为楷模,这一点本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老师也是人,为什么就不能享受普通人的快乐?当然如果你就想成为普通老师,只要不违法违纪,那也是可以享受普通人的快乐的。问题是你要成为好老师,那就得做常人所不能做的。这里关于道德的标准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好老师要遵循这样的道德标准?要,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以高于对学生的要求教育自己”。为教师者都一直在教育学生,但很少能教育自己,我们习惯了以道德的评判者自居,这种惯性导致了自我反省能力的缺失。这几乎是教师的通病。所以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就必须把自我教育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承认不是圣贤是向圣贤靠近的最基本要求。

正心

我所说的正心不是一个广义的道德问题,因为这在上面已经做了讨论。我想把讨论的范围规定在事业心之内。一般地说,要成为一个好教师,是一定要有事业心的。但仅仅有事业心够吗?作为一个好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事业心呢?

更多时候,我们只关心是否有事业心,而忽视了对事业心作质的规定。其实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心有着质的区别。如果套用传统话语,即可说君子和小人都可以有事业心。二者在表现上往往很难区分,在一般情况下,小人可能还要积极一些(当然并非积极的就是小人)。但一旦个人利益和学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二者就区别开来了。说的明白点,好教师都是很积极工作的,但并非积极工作就是好教师。如果积极工作是为了捞取个人的好处,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也会给学生以一定的进步,但这也不是真正的好教师,因为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积极往往有负面影响。比如一个政治老师为了自己所教班级能考个好分数,就拼命地给学生补课,这样就会影响学生时间的合理安排。如果他真正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以及正确方法的培养。

 好教师要有事业心,而且必须是“坦荡荡”的君子之心。真正得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利益满足自己的利益。

精进

 “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教师的要求,这句话虽然讲得通俗,却是真理。时下继续教育的调子唱得很高,但落实起来是虚的多。比如:培训,只要交钱,去不去都行,还有读书卡片,实在的成分总是很少。形式是需要的,但一旦形式仅仅为形式的时候,也就到了需要更新的时候了。

对每一位教师来讲,读书都应该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读书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们都在读书,但很多时候是为领导读,为卡片读,为消遣读,如果实用点的,

为需要读。好教师应该为自己读,为一桶水读,为自己读才是真正为学生读。在内容上,除了报刊,我们只读教育学,只读心理学,只读教学法。好教师不仅仅只读这一些。理科教师就不该懂社会科学吗?文科教师就不应该了解自然科学吗?师范院校为什么要开那些公开课?为什么大家都要学语文、数学、英语?难道我们大学学了就完成了吗?为什么评职称要考外语,要考普通话,要考电脑?只要仔细想想其中的联系,也许几能懂得精进的要义。 持行

持行是好教师的根本素质。我们要做好几件事是不难的,但要坚持一辈子,那怕是很小的事情,都是很难的。我们一辈子都要为人师表,我们一辈子都要穷理正心,我们一辈子都不急功近利,我们一辈子都要精进修持,作到这一点就已经是好教师了。

教师不是一种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一样可以伟大,其全部意义就在于坚持。那些在各级比赛中获大奖的教师是优秀的,那些教学成绩显赫的教师是杰出的,那些为学校发展励精图治的领导的贡献是巨大的,但真正伟大的是一辈子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订正学生作业的每一个错误,解答每个学生的每个困惑,几十年如一日,从而获得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尊敬的教师。

 所以要成为好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坚持一辈子。这条路并不平坦,会有委屈,会有挫折,会有很多“失去”,如果这一些你都准备好了,那么你就踏上好教师漫漫长路的第一步了。

 上述所言乃我一家之见,难免有失偏颇,望各位赐教。



正心造句篇四
《正心诚意》

简述正心诚意

打开《大学》这本书,我喜欢用温柔敦厚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本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八条目来达到温柔敦厚是这一生命真正的境界。古人有言,“温”指的是颜色温润,“柔”指性情和柔,“敦”指厚实,因此温柔敦厚它的意思是:为人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厚道实在。简单的言语,三纲八目,却已经是用尽我们的一生来切磋,琢磨不偏离正心诚意的轨道的过程,而我们却刚启程: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颗透明的赤子之心和胸怀天下的情怀一览无余,而这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到达,孔子的为了他的政治学说如累累如丧家之犬;而屈原用生命来诠释了对国家的这一分责任意识;钱学森用一份至死不渝的坚持来解读他的赤字之心。而我们人生在世,就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叫做:“人生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求其放心即一份正心诚意。

有人说: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道德却更少了;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但拥有的快乐时光却更少了;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食物,但能得到的营养却更少了„„因为内心复杂了,丢失了正心诚意,人生的路途也迷乱了,而正心诚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我的理解。

“正心”即“治心”。中国古代的“治心”一是从身心和谐,精

神安逸,心性自由的角度;另一个是怡情养性,仁义道德的角度,主要在于孟子的“四端”说,恻隐之心,好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心,要保护它使之发扬光大。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从第一个角度:

如果一个人, “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在我们的大学生活,学生会,班级,社团,这个大大小小的团体,让我们学会的是做事端正内心,踏实为人的地方,荣誉和光环下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学分,成绩,更是一个体验和锻炼,完善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你汲汲于荣誉和利益,你就处于一个“感觉剥夺”的状态,这件事被扭曲的时刻,你的心丢弃了正心,你就无法体验到一件事真正的意义和快乐的感受,被利益的车轮拖着走,淹没在锁务中不能自拔。

这也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他认为精英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第一是潜能,第二是公共意识,而在北大他认为很多人只是“人才”而非“精英”,因为今天的学生变得很现实,很实用,很功利,很有城府,只关心个人利益,个人的出路,才华都耗费在这些方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在自己的脸上带起了不同的面具,隐藏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喜欢用成绩,用荣誉来武装自己,只追求分数和校园的名利之风,例如很多在校生的逃学赚钱,学生会的争名逐利,奖学金的你争我夺,为了利益蜂拥而上,大学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群心术不正的我们吗?

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恩义广施,学会与人分享利益,

分享财富,分享权利,分享名声,也是分享快乐和幸福,传播一种真诚的爱,心正,心境平和,对任何事都可以泰然处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反省升华,这才是内心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曰:“意诚而后心正”,正心与诚意是相辅相成,不可

分割的,而意诚又指什么呢?书中有言:“诚于中,形于外”,就是指生活的真实本性,《大学》主张发心要正,只有内心正,才能在言行外表表现得自然;如果发心不正,终究是自欺欺人,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自由无穷的威力。

“所谓城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对内心的真诚。然而,很多人在众人看来较为成功的学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应付外部世界的种种需要,支出精力和精神。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或许很不错,得到了无尽的宠爱,包括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找什么工作,习惯过一种不加反省的生活,不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和调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经常会走偏,“人之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而一个意念真诚的人,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以己悲,不为物累,摆脱贪念的束缚,以广阔的胸襟来容纳整个世界的气魄,不会对任何人仇恨,自然在生活中心广体胖,体貌安详,悠然自得。

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空谷足音的心灵感悟共鸣了每一颗真

诚的内心,你是否扪心自问过“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什么坏事我没有做过?即使不做,至少说过;即使不说,至少想过”。发自内心真诚而彻底的批判,而这样的自省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而现代的人“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

重一中名义之念”。常常忘记去切磋,琢磨一颗干净的心灵。正如《南方周末》中的一段对现代人的描述一样:“要始终保持一个姿态,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精英永远的优势„„你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就获得什么样的压力,获得什么样的焦虑”。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急功近利的主宰和“精英症”。现在,80后90后工资的降低,也因为大学生在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培养其半年后却是没有兴趣的原因频频跳槽,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也往往合作不了多久,就分道扬镳。所谓“心不可放”,如果把心沉没于追名逐利中,心的牵挂太多,迷恋太多,便也迷失了自己。孟子曰:“尽其心者,则知天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即为按照自己内心的良知来做,踏踏实实做事,才可以体验到人性的魅力,这就叫做存心,养性,事天。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成为精英的梦想——一种比被人高

尚,比别人成功的情结,然而生活的急功近利总是同化了我们的心灵。《大学》对于我们来说,要做一个真正纯粹的人,有崇高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境界的人。心不正则事不行,我们要不断切磋琢磨,时时刻

刻反省内心,让我们的心丰富而充盈,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着,容人,纳言,任事,忍气这一份大学之的胸襟和气度,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修己淑世写在自己的心中。

公共管理系

10级行政管理二班

林云

学号3100310056

电话 18259125867

正心造句篇五
《正心修身 追求卓越》

正心修身 追求卓越

——李小琳讲生命与管理科学

(2013年5月17日,西安)

各位师父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机缘和合,一方面,受吉祥师父邀请,来到云居寺,知悉各位师父,承三坛大戒,祝贺大家!各位师父就要回到各自的岗位。不仅你们自己要修为好,也应管理好。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缘起,四月份,许多朋友从新闻上看了今年博鳌论坛,在那里,我们不仅做了一个绿色能源项目,而且也在做绿色健康城项目,包括身、医、疗、美、健,这是关乎身体健康的事业。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呵护身体、心灵的健康,另外,如何呵护心灵,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生命科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今天,主要探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发心,开启心灵;二是正心、修身;三是创业、治业,追求卓越。

一、发心,开启心灵

任何开启心灵,没有比发心更重要的了。通俗地说,就是为了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让我们分享几个故事。

1、 佛陀的故事

按照佛学的说法,明天就是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摩尼诞辰之日。所以,我想讲佛陀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大家并不陌生,我就不用多叙述了。我今天讲的就是发心,佛陀有四次最重要的发心。佛陀一是发悲心;二是靠自己;三是找寻正道;

四是发慈心;佛陀不仅是自己觉悟,更是自觉觉他,寻找道理、真理,也要大家明白道理、真理,用佛学的话说就是要修成正果。因此,佛陀的故事启迪我们,讲究道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要有一颗为大众,为人类社会做好事的心。 2、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这部书,是父亲教训儿子的,其实并不准备对外流传的。但是很多修行之人,是《了凡四训》的结缘。我本人几经研读,更是觉得此时世间法,更具现实意义。各种奥妙,探究自知。命由自己造,福由自己求,昨日种种生,今日种种生,自己体会觉悟。我感到,贯穿了凡四训整个主线的,还有一个精髓,就是发心。发心改命,发心积德向善,发羞耻心,发勇猛心,发忏悔心,发改过心,发恒心,发善心,发谦德之心。

故事其实也很简单。袁了凡,从小失去了父亲,按照母亲的要求学做医生。遇到了铁板神算孔先生,孔先生算定,了凡短命绝后没功名,前世业障真不轻,庸庸碌碌二十年。似乎一生命数被算定。不幸的是随后多年,事事应验,更不差一分一毫。

35岁之前,受孔先生算命所影响,认命了,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终日静坐。后遇栖霞山云谷禅师,禅师发现了了凡的善根。经禅师开导教诲,命有己造,命由心造。发大誓愿,发心忏悔,改过,积德行善。并按照禅师的教导方法,记功过格,念准提咒,画符。本来命中没有功名的,有了,没有儿子的,有了儿子,寿命53岁,活到了73岁。等等,了凡一生,实证了命运是可与改变的道理。 了凡四训,四个篇章,要义显著,逐渐深刻。

第一篇,立命之学。

当他说及命中注定时,云谷禅师笑他:“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禅师进一步开示他:“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他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并且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既诚退忏悔。同时把从前所做的错事,一一忏悔;并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还发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先生他的大恩大德。

云谷禅师听他立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并且要他做好三个事情,一是功过格记喜爱善恶之事,二是念准提咒,三是画符。并且就拿了功过格给他看,叫他照著功过格所订的方法去做,所做的事,不论是善是恶,每天都要记在功过格上,善的事情就记在功格下面,恶的事情就记在过格下面。

接著云谷禅师又告诉他说:至于命能不能改变,那是积德的事,求天的事。要有恒心,不要记三两天,把功过格一丢,算了!太麻烦了。那就不能成功。要他断妄念,痛下决心,加以治疗,直到完全去掉为止,功到自然成!

第二篇,是改过之法。

了凡的改过之法,很具有现实的作用。他写日记,准备小册子“治心篇”,记录每日的善事----回向。又特别教育他的儿子,一日三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养成习惯。

听了禅师的话,了凡居士有耐心,天天记。不但他自己记,他的夫人也是如此。她不识字,用鹅毛管点朱砂,功点红的,过点黑的,她用这个办法去记,他们想想看,不识字的人,她也能修,也能改造命运。从他见了云谷禅师的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他的命,应该考第三名,那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他会考中举人,那知道到了秋天乡试,他竟然考中了举人,这都不是他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话他更加地相信了。

第三篇,是积善之方。

救济众人的种类很多,简单的说,它的重要项目,大约有十种:

第一、是与人为善。第二、是爱敬存心。第三、是成人之美。第四、是劝人为善。第五、是救人危急。第六、是兴建大利。第七、是舍财作福。第八、是护持正法。第九、是敬重尊长。第十、是爱惜物命。

第四篇,是谦德之效。

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是勉励人要日新又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

了凡转寿命,孔先生给他算,说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结果他活到七十多岁。寿命操纵在自己手上,“转不寿为长寿”,他也做到。他命里没有儿子,后来有两个非常好的儿子,“转无子孙为多子孙”,他都做到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本性,也就是前面讲的诚与明。‘明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本具照耀天地之真心。明德上面再加一个‘明’字,可见这个明德,现在是不明。为什么不明呢?被五欲六尘的烦恼所覆盖住了。把上面那些障碍、那些蒙蔽去掉,他们的明德就恢复光明了。

“致知”就是看破,他们得要有智慧,‘努力觉照,勿任昏散之谓’。这里的‘知’,不当一般的知识讲,这个‘知’是觉的意思,觉照的意思,就是 ‘明’的意思。致知觉照,念念觉照,这是真实学问,‘格物’是真实功夫。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

“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谈到这里,大家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心,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如果大家不满意自己的命运,也可发心,改变命运。

3、 吉祥师父

今天,能有这个机缘,大家能修法学戒,应感谢吉祥师父,现在这里寺院广大,佛法庄严,10年前的旧瓦遍地,不毛之地。当时,我和吉祥师父相识,遇到龙源法师。龙源法师是06年圆寂,此后,吉祥师父也拜了很多师父,我们一起早年在北大学习哲学系宗教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吉祥师父这里,我也直接地感受到,发心的重要。多年来,她发心寻师,拜师尊师,不离不弃;发心寻正法,发心弘法。是令人敬佩的。

我自己则是九十年代,遇见恩师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恩师真是旷世奇才,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禅门大德。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里,还有这么一位众所景仰的大师,奉献心力,继续着孔圣、释迦文佛以来的伟大教化,薪火相传,永不止息„„他老人家去年去世。回忆往事,内心深处,唯有无尽的感恩和追念,也唯有正心、修身,创造价值,造福社会,贡献美丽中国,才能无愧于恩师教诲!

二、正心修身

大家特别是在座的出家众,都是经过参与参学之人,我自然不能班门弄斧,只是从发心的角度,从哲学的层面,浅谈一点我自己对修养身心的认识。

首先,十二因缘,其实就是贪嗔痴之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往往莫名其妙被支配了,爱名、爱利、爱什么,拼命去抓,这其实根本是烦恼。

其次,八正道。

八正道,我感到这是正心之法,对于佛学者是生活的导师,对普通大众,应是行为的指南。八正道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种方法。

正见,指明白事理,分析邪正,又合乎逻辑的见解。。

正思惟,又名正欲,是一种纯正的思想,正当的欲望。名正思惟,又名正欲。

正心造句篇六
《正德 正心 正道》

正德 正心 正道

正德

所谓正德,字面意思我认为是正直品德。也是每一个员工所必备的,一个好的单位所吸纳的员工不仅是要员工有思想、有技能,更重要的也要有正直的品德。有正直品德的人终会获得成功,品德拙劣的那一行虽在某些方面获得所得,但多不会被人认可或长久。不能正视个人名利,容易陷入道德的误区,甚至导致自己身陷囹圄。用良好高尚的品德感染感化其他同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领导更要如此,以德服人方能更有效的管理。

正心

所谓正心,心态、想法,均要端正。如果心有愤怒,有恐惧,有偏好或者有忧虑。就好像心不在自己的身上,不能正确判断看待事情。所以要端正思想,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事。大家互相团结,每个人都用心用正心了,那么工作就会顺水推舟,一路扬帆,终会圆满完成任务。相反的,如果心态不正则有功绩争名夺利,有过互相推诿。上下级相互抱怨,公司气氛混乱。

我发现很多长寿的老人,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寿秘诀,总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快乐,心无杂念、心气十足,这样会快乐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自然心情就开朗多了。做企业和做人是一样的,首先一身正气,老板有正心,团队就有正心,企业就有一种内在的正气能量释放出来,所做的事业对大家有帮助,那么跟随的人同行的人自然就多,资源就多,一切智慧能量就把企业自然托起,这就是企业

长寿的秘诀。

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甚至土壤可以不干净,但是人的心不能不干净。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正直的心,干净的心。正心,在工作中是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之心,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爱岗敬业指的是:要为自己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人生的美好,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和人际的和谐。良好的心态更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寻找幸福,把生活当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把生活当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生活工作中肯定都有很多好的方面,也会有不够好的地方,我们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没有良好的心态,他的同事也不会从他这里感受到工作中的幸福感。

正道

我认为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情况下,选择积极向上的道路才是正道,讲诚信,谋正事、干正事,光明磊落。选择正道后怎么才可以快速的摸到自己人生发展的天花板。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成就,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要确立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对日后自己的成长发展将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这是加速成长的必要条件。

其实,经营一个人也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有限公司,需要我们的不断经营。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经营不是很满意,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的去经营过自己的人生。第一,你所选择的行业是什么?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价值链,你首先要确定你想做其中的哪一环,最后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你到底选择什么专业?当你选择了一个专业的时候,即使你换了公司,你仍然可以保持专业的连续性。

有端正的思想一定有正直端正的品德。道理大家都能说出很多,但是做起来不能是那么容易,能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如果你是一位农夫,那么请你一定要把那颗正德正心正道的种子,播种你身边每一位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家人。

正心造句篇七
《格物正心》

格物正心

古人的智慧蕴含着现代含义,从一些经典著作中,总能找到闪光的点滴。比如《礼记‧大学》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格物而意诚,意诚而心正也。由此而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起始性的作用。

格物者,分辨也。从杂乱的事件中,分辨出一些东西,进而归类整理,找到自己需要的,并把不合理的或是不需要的剔除出去,达到一个分辨事物属性的作用,这个过程也就是格物的过程。毛泽东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世间我们苦恼,烦闷,打不开心结,走不出心门,为一事而纠结,为一物而不语,感叹岁月无情,悲愤命运不公,仇富甚至仇官,为情所困,为钱所困。一个人,走进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牢,而后就如同困兽,再也出不不来了。究其原因,乃为之缺格物之精神也。

格物者,明辨也,通透而感知。能够分清事物之发展规律,能够看到表象下隐藏的本质,能够知道哪些为我所困,哪些乃人不可控也。这样的人,会少些许的烦恼,明知不可为之事,就不要强求,明知可为之事,再艰难也要坚持。

岁至年末,这一学期即将结束,午后的阳光难得明媚,在首都人们感受污染之时,秦岭脚下的我们可以淡然一笑。感叹又是一年,青春的韶华不若白驹过隙,在指缝间不知不觉又流走,消失的旧时光,记忆的桥段,断断续续。从西宁到西安,冬天没有了往日的白雪,寒风也不再肆虐,留下的只是关于时光的追忆,得到的如同格物,知道什么是自己所求,什么是过眼烟云。

一年又一年,格物到了什么,我问自己,有人说可以容忍自己的随心所欲,但二十岁之后不应碌碌无为。古语亦云男儿当自强,是的,历经磨练坚韧与决心,格物的路上纵使万般险阻也拦不住这颗年轻的心,海阔天空,世界在向我们招手。格物正心的路上大家继续加油。

2013.1.15中午

正心造句篇八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

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目录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附注

平天下里面的平字并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礼记·乐记》中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平定,而是平均或者均平的意思.[1] 读解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 ”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2]

正心造句篇九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尊敬的卞老师,圣人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为人们熟悉,而前四者,似乎稍有淡忘,请您为我们开启一下,尤其是“格物”,何为“格物”?又为何“格物”,如何“格物”?末学从初中开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实践,再加上父母朴实,而得的福报,所以末学由丑小鸭有了今天的荣耀,因不知因果,不懂“格物”,在此末学诚心感谢传统文化,感谢经典。

好,就是问呢,“修身”之前的那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呢,确实呢,是修身的一个次第,如果你不谈前面的这个几个呢,一个“修身”就已经包含了,就是你家要想齐,就必须要修身,那你身要修呢,怎么修身呢,必须要做前面的工作,首先呢,要正心,就是心念要正,那么怎么样就是心念正了呢,“正”这个字,是一个“一”,一个“止”,止于一。那止于一呢,讲起来呢,好像又有点比较玄乎,其实呢,就是你要清净心,如果你有欲望,那心肯定不正,你只

要为自己,心就肯定不正,为自己呢,这个念头啊,就会很多。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是是非非,心就乱,不可能止于一。所以要修身呢,不是说,我每天做多少家务就修身了,你是为什么做家务的呢?如果你不是出于孝心,而是出于爸爸妈妈的奖励,那个呢,你就是多做家务,还是不叫修身,所以修身呢,心一定要正。那心怎么才能正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就是你呢,不是说呢,这个正呢,我要到外面去学习,你告诉我什么叫做正,其实呢,只要你诚恳,你就正了。人性是本善的,人的本性就是清净的。一个人呢,实际上他的理性,他的是非观念,本来就是有的,智慧本来就有,只要呢,你很诚恳,你不被欲望牵着跑,心就正了,所以诚意比较重要。那么我常常举一个例子,有同学曾经问我,他说,学传统文化叫我们要淡薄名利,要清净无为,那我们青年人要求入党难道是错的吗?这个叫我解释这个问题,好像很有挑战性。但我说呢,要求入党,关键是你入党动机是不是正确呢?入党动机不正确,入党肯定错掉,你说

这个,谁会反对这个说法?每个人都清楚,这就是你本善的人性。如果你一听这一句话,话怎么能这样说呢,入党么就入党,捞点儿实惠么,你谈什么入党动机呢?你说,有谁会这样说呢,他即便这样想,他不敢这样说。因为他这样想呢,是他的欲望让他这样想,他为什么不敢这样说呢?他的理性告诉他,这样说是不对的,这样说是丢人的。所以这句话肯定正确,你的理性就告诉你了,那么入党动机怎么才能正确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正确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正确了。那么除此以外其他的想法呢,都是垃圾,共产党员还能有其他的想法吗?这叫入党动机正确,这叫止于一。所以什么叫诚恳呢,就是你要真的按照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去做,你就诚恳了,你要让你的理性做主。所以我们之所以心念不正,是因为没有诚恳,你明明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就不这样做,然后再找出理由,这个找出理由已经不是你的真心了,那是妄心。所以这些都要清楚,那怎么才能诚意呢?“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要致知,什么叫致知呢,就是,

你心是不是诚,关键就是看你,你有没有情绪的波动,什么叫“知”呢?“知”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呢,他是了了分明,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起心动念,是这种状态,也就是,是清净心的状态,因为清净心才生智慧,真知是从清净心来的,所以这些原理我们要懂。所以你的心为什么不诚呢?是因为你这个欲望起作用了,感情起作用了,他这个起波澜了,分别执着了,所以呢,“欲诚其意者,要先致其知”。比如说呢,你现在啥心思也没有,你看我们这个教室,我们这个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你的智慧,但是你这个时候如果有欲望上来,你看“哎呀这个人很漂亮,我很喜欢他,那个人呢,对我不错,我愿意跟他在一起,某某人呢,我看他那个样子就不顺眼,我不愿意靠近他”,这个呢,就不是那个知的状态,你就已经掺杂着垃圾了,这个时候呢,心也就不诚了,于是就会花言巧语了,心就不正了,你怎么修身呢,那么如何“致其知”呢?达到这种能知能觉的,这一种清净的状态,那么致知在“格物”,“格物”呢,是跟

物欲搏斗,这格呢,有格斗的意思,就是要战胜自己的物欲,格除自己的物欲,物欲呢,不仅仅是指对物质的占有欲,这物呢,其实啊,在文言里面有时候他是指的动物,畜生,就是我们呢,那种动物性的欲望,我们要能够战胜他,这个虽然你还一时不能断除他,你说饮食男女,怎么断除呢?你不能断除他,但是呢,你不能让这个东西做主,理智一定要占上风,就是要战胜物欲,而我们现在呢,强调竞争,竞争的动力呢,就是私欲,所以现在人呢,甚至都可以堂而皇之说呢,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堂而皇之了,说这个话呢,已经严重到了不知耻。所以啊,这就非常麻烦。所以呢,修身的起点,就在于要降服我们的物欲,降服欲望,这一条不做,其他的都是空话。

正心造句篇十
《正心修身 以上率下》

正心修身 以上率下

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是扛不住风雨的。“一把手”要敢抓敢管,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难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差错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格局,根基是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铭于心、践于行、厉于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提升人生之“境”,以上率下,带动全国形成心齐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

领导要给干部做出表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的影响力,不是仅仅因为手中有权力,而是源于党性修养、人格魅力。要求干部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一些;要求干部不做的自己首先要坚决不做,而且对自己要求更严一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对干部讲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都能够慎独,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善养浩然之气”,保持一种健康情趣、一种廉洁操守、一种高尚情操。孔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是对各级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而言,70岁不行,太晚太晚了,要从当下做起,从加强党性修养做起,给广大干部做出榜样。

上级要给下级做出表率。俗话说,上行下效。必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首先,上级的一举一动下级都看在眼里,作为上级机关特别是上级机关的领导班子,要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形象。其次,一旦下级有困难、有压力,上级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为下级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善做思想政治工作。再次,上级机关和干部,要展现团结向上、奋力开拓、廉洁高效的精神风貌。上级做出表率,下级就会跟着做、创造性地去做,上下同心,我们这支队伍的磅礴力量就会奔涌而出,无往而不胜。

正职要给副职做出表率。“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位置,要善于以人格魅力带班子,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廉洁树立形象,以情操获得敬重,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是扛不住风雨的。“一把手”要敢抓敢管,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难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差错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公生明,廉生威”,“一把手”要存正念、干正事、走正道,坚持公道正派,不搞歪门邪道。“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一把手”这么做了,就会得到副职的敬佩、信赖和支持,副职就会主动协助“一把手”开展工作,主动为班子分忧、担责,整个班子就会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更加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各级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正心修身的过程,是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

正己与正人融会贯通的过程,根本上是要让宁静致远的淡泊之气、清正廉洁的无私底气、大道直行的浩然正气、干事创业的昂扬锐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最终成为全体干部、整个行业的生命基因和行为方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正心造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一本正经造句 用一本正经造句 真正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正心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正心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600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