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

2016-01-23 12:11: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一《限时练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一
《限时练答案》

鹰城一中高一 限时练案 编号:010012 主备人: 安佳琪 审核人: 刘晓菊 领导审批:

班级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 分数________ 练习日期 ___________ 咏物诗鉴赏训练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一.阅读,完成1-2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1:请赏析菊花的形象。(4分)

2: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4分

(2) 分析全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1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二
《第一次周考试卷》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命题 鲍培立2011-9-17

(一)古文阅读(19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的哪些品质?(6分)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和决心?(5分)

(三)名句名篇背诵默写:(6分)(

(1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12)辅车相依, 。《左传》

(13)人非圣贤,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以待毙,就让我们勤奋学习。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新版《红楼梦》、《西游记》未播先热,这不仅是因为人物造型几乎颠覆了大部分读者对原著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因为来自于对名著翻拍的普遍关注。

C.目前,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舰队执行任务所需的淡水、油料、弹药、药品和各类生活物资已经全部装载完毕,编队将于3月4日从海南起航。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 , , 。工地惊醒了。 , 。 ①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 ③势不可挡 ④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 ⑤却一脚踩进水里 ⑥人们翻身下床

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⑥⑤

16 D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

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指不采取积极行动而等待失败,) 17 D(A否定不当. B 分句语序不当 C分类不当 ) 18.

B

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 ”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

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卷

高一语文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表中(11X3=33分)

二、翻译(10分)

7、

8、

。 三、诗歌鉴赏(11分) 9、 10

四、名句名篇背诵默写(6分)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三
《题画诗》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四
《山东省菏泽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B)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

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园圃/逮捕 .. 烘托/哄骗 ..

积攒∕攒动 .. 记载/超载 ..剽窃∕剽悍 ..

倾轧∕轧钢 ..

炮制∕炮烙 ..锋镝/贬谪 ..祈祷∕颀长 ..蛰伏∕海蜇 ..纰漏∕砒霜 ..B.伛偻∕佝偻 ..C.殷切∕殷忧 ..D.遒劲∕劲头 .. 冠冕∕冠军 ..震颤∕冷颤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

A. 精粹 坐阵 休闲装

B. 瑕疵 鄙薄 熟稔 出奇不意 陪礼道歉

C. 厮杀 蜡梅 两全其美 凋敝

D. 徇私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特殊的想象天赋成全了莫言,使他在从取材炼意乃至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获得了高度自

由,在创作的“自由王国”里如鱼得水,几近达到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

境界。

B.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平时因为时间关系,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

对卷面不以为然。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

C.在久居大陆的人的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人,早已司空..

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

D.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3分) ( )

A.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网友口中的“中

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

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

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D.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到处呈现祥

和、热闹的气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

B.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财富、权力等社会资源存在较

大差异的情况下,决不能忽视教育权力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两个主要因素。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

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不但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现

代社会经济中实现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的一架导航仪。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人应有一种贵族精神

博华

中国经济发达了,神州富人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富裕起来的暴发户们,大都以贵族自居,自以为有了钱就是贵族。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优越条件,有贵族样的优越生活。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正因为我们对贵族精神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导致我们中国人过去不但不提倡贵族精神,反而极力批判贵族精神。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英国人所指的贵族并不一定是那些非常有钱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有着高贵气质,做人很绅士的那部分人,也就是具有贵族精神的人。他们心目中的“贵族精神”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因此,“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那些出身“贵族”的人所垄断,普通的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中国人提倡“富贵”,但“富”和“贵”却是两码事。“富”是物质层面的,“贵”是精神层面的。中国人虽然实现了物质层面的富裕,但很多人却无法逾越

精神层面的障碍,达到“贵”的高度。这其中的原因与我们不提倡贵族精神不无关系。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孟子所提倡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一种贵族精神。儒家鼓励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就是一种富有贵族精神气质的人。今天,国人普遍缺乏贵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基于这样一种意义,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它发展的方向和发达的程度。让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充盈一种贵族精神对提升和改善中国人的素质来说实在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大好事情。

(节选自《光明日报》)

6.下列各项中,对“贵族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都是贵族精神。

B.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也是贵族精神。

C.孔子所提倡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一种贵族精神。

D.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国人普遍缺乏贵族精神”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与我们中国人不提倡贵族精神,极力批判贵族精神有关。

B.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C.很多人无法逾越精神层面的障碍,达到“贵”的高度。

D.“贵族精神”为那些出身“贵族”的人所垄断,普通的平民无法具有。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

之即来,挥之即去。

B.在英国,贵族是指那些有着高贵气质、做人很绅士、具有贵族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

非常有钱的人。

C.“富”是物质层面的,“贵”是精神层面的,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D.因为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所以,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

是贵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海陵许氏南园记

欧阳修

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许君为江浙、荆淮制臵发运使,其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节转徙,

视江湖数千里之外如运诸其掌,能使人乐为而事集。当国家用兵之后,修前人久废之职,补京师匮乏之供,为之六年,厥绩大著,自国子博士迁主客员外郎,由判官为副使。

夫理繁而得其要则简,简则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力不劳而有余。夫以制臵七十六州之有余,治数亩之地为园,诚不足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书。君之美众矣,予特书其一节可以示海陵之人者。 君本歙人,世有孝德。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食虽具,兄未食不敢先食。司封之亡,一子当得官,其兄弟相让,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岁当上计京师,而弟之子病,君留不忍去,其子亦不忍舍君而留,遂以俱行。君素清贫,罄其家赀走四方以求医,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至其矢溲亦亲候其时节颜色所下,如可理则喜,或变动逆节,则忧戚之色不自胜。其子卒,君哭泣悲哀,行路之人皆嗟叹。

呜呼!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望其竹树,登其台榭,思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爱其人,化其善,自一家而形一乡,由一乡而推之无远迩。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则不独化及其人,将见其园间之草木,有骈枝而连理也,禽鸟之翔集于其间者,不争巢而栖,不择子而哺也。呜呼!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庆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庐陵欧阳修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 .著:显著

B.君素清贫 素:吃素食 .

C.则忧戚之色不自胜 .胜:能承受

D.能使人乐为而事集 集:成功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作某亭某堂于其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

D.自一家而形一乡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许氏宗族具有“孝悌美德”的一组是( )

①为之六年,厥绩大著 ②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 ③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 ④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 ⑤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 ⑥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子春擅长调度和运转,他在担任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的时候,对征收赋税的数目

了如指掌,对运送物资的路程及交通状况也非常清楚。

B.只要能把握复杂事情的主要方面,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从而容易开展,并且不会违背

事理,也能让人更省心力。作者认为许子春就是这样做的。

C.许子春有孝悌的美德。他服侍哥哥、嫂子如同父母;抚养侄子如同自己的子女,他心

系生病的侄子,虽家境清贫,仍四处求医问药,细心护理。

D.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对海陵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对此也给予肯定,他认

为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不仅会影响到人,还会影响到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3分)

(2)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3分)

(3)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画 菊 不第后赋菊

南宋〃郑思肖 唐〃黄巢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15.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2分)

16.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有的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

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4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五
《题画诗1》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六
《题画诗》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七
《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积累·运用(45分)

1. 优/幽雅 欺负 柔顺 卓有成效(前三个词各占一分,后一个词占2分,共5分)

2.正确的读音是:jiá qiǎnɡ jì(各占1分,共3分)

3. (1) (A) (2) (B) (3) (C) (4) (B) (各占1分,共4分)

4.成语英雄,进行成语接龙(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革(故)鼎新 新(陈)(代)谢 谢(天)(谢)地 地(动)(山)摇 (占4分) 各抒己(见) ( 建)功立(业) (叶)公好(龙) (笼)络人心(占4分)

5.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名言(格言、警句、赠言) (5分)

① (祸莫大于无信 )

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

③“莫以善少而不为,莫以恶少而为之”

④ (此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用上“阳光、雨露”两个词语作比喻,且表达出对老师的敬意、感恩之情的,均可给分。例如下面两种表述都可)

6.句子加工 (8分)

① 缩写:汤姆·索亚是机灵鬼。

② 扩写:(在“学校”的前边加上“时间和学校的名称”给1分;在句子“活 1分)。

例:

④ 此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仿写合乎逻辑,符合情理,均可给分。例: A爱是妈妈在餐桌上的唠叨。妈妈虽然出外打工辛苦,但她始终关心我的学习。

B 爱是爸爸在电话中对奶奶的问候。爸爸虽然外地工作忙碌,但他几乎每晚都 打个电话奶奶,让奶奶放下牵挂。

C 爱是父母送给我们的生日蛋糕。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总是为家中的老 少庆贺生日。

7.小法官,巧断案 (1)(√) (2)(×) (3)(×) (4)(√)

8.借物咏志类的古诗: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 „„

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唐)虞世南《咏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唐)李商隐《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阅读·闯关 (25分)

1、题目关键词:(感动) (2分)

2 、 (每词占1分,共3分)

郑重其事——非常严肃认真的样子(态度)。

仔细打量——认真细致地观察。

不可思议——不有想象,不能思考。(无法想象,无法思考)

3、联系文章内容填空:(每空占1分,共6分12分)

① 一双小鞋,一件围兜,一个布娃,一本影集。

保存目的是让我感受成长快乐和热爱生命。

② 四句话关键词:焦急地等待、见到 开心、(感到)美丽、 有女儿真好 ③听了爸爸的句话后,心里感受到的分别是 幸福 和 感动 。

4、作者表情上的变化和感想是:(4分)

作者由感动而流泪。想起十年来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不容易,想到今后无论自己怎样回报爸妈,都无法还清这份爱,只能尊重她们给予自己的生命就够了。

5、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本文主要讲了妈妈拿出四样记录着“我”成长的物品让“我”看,从这些物品中“我”看到了母亲的伟大,感到幸福,又深受感动,决定认真尊重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并努力回报父母的爱。

三、习作。建议分五个档次评分

一档(26―30分)符合要求,字体端正,语句通顺,段落分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4个以下。字数400以上。

二档(21―25分)基本符合要求,但字体欠端正,有些句子不通顺,一些标点不正确,有多个错别字出现。字数350左右。

三档(16―20分)写得不够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字体欠端正,有些句子不通顺,一些标点不正确,错别字较多。字数300左右。

四档(11―15分)写出内容有一定的意思,但欠具体。错句、错标点、错字较多,字数250左右。

五档(1―10分)字数200左右。欠具体,错误现象较多。。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八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

练习四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五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

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

练习六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练习七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_____字着意,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刘诗从____字入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1)(徐夤):惜。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禹锡):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刘禹锡):烘托、对比。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

练习八

郡庭惜牡丹

徐夤yín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九
《2013年杭州市上城区一模语文答案与解析》

杭州上城区中考模拟考试(一)

一、基础知识

1、C

解析:A项中绮丽应读qi li,B项中剽悍应读piaohan,D项中度德量力应读为duo。

2、A

解析:B项中葱笼应为“茏”,C项中暗然飘渺应为“黯”,D项中潮讯应为“汛”

3、C

4、B

解析:B选项中柳宗元是唐代人。

5、D

解析:A选项中“不仅„„而且„„”表示的是递进关系,强调的重点应该在后面,而句意需要强调的重点却是前面。B选项中搭配不当 应把“完善”改为“促进”C选项中重复累赘 去掉造成的。

(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美池之属。

7、答: (1)他面对这一切,显得很平静。

(2)成功者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可言,只不过他们比较专心罢了。

解析:做这类试题应该先通读上下文,把握此段的内容,分清内容上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考虑答案放在这里是否和上下文的内容连贯,句式是否一致,情景能否吻合等等才好。 表达:确定了表达方向后,就应该考虑怎样联系上下文的陈述对象和表达句式,来准确、流....畅的表达。 .

8、答:浙江省计划免费培训中小学书法教师,主要目标为边远和贫困地区。

解析:此题要求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要读透两段的内容,把握两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提炼关键性语句,加以修整即可。不过一定要能概括主要内容,字数符合要求,注意言语精炼,表达通畅。

9、参考答案:阿姨,您好!我是咱们小区的一个九年级学生,最近我们小区有许多和我一样复习迎考的学生,为了能保证我们充足的睡眠,为了我们的梦想;阿姨,您看能不能把你们锻炼的时间提前一会呢?

解析: 此题为情境对话题,细读文题,把握内容要求后,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 应该注意问候语。

2、 应该把实情告诉给阿姨,注意语言要文明、得体、要求要委婉。

3、 表达要流畅,书写要工整。

10、答:朗读、赏析,领略文学魅力;对比、烘托,描绘祖国未来。

解析:此类仿句试题,一定要在把握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把握例句的特点然后依据要求细心仿写。以此为例,首先分析句子结构特点——一二分句对仗工整,后面一个破折号,点明学科老师,表达祝贺。第二,要把握句子中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最后,仿写句的言辞要美,构思新巧,情感真挚才好。

二、现代文阅读

11、此题为文意概括题,先找到答题区域(写花的特点的自然段),然后分点作答。 答:①外形特点:轻盈,美丽。②气味特点:不仅特别香,而且清新。③富有生气。

12、此题为语言赏析题,抓住语句中的表现手法和人物情感来答。

答:(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气”比作“尾巴”,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花香的“弥漫”之状,表达了作者对野姜花的喜爱。

(2)这里的“花魂”代表着“善”的人性、“美”的人情,寄托着人们对温馨、美好生活的追求。“灵犀一点”,这是因为人心都是“善”的,人与人的感情可以产生共鸣。

13、此题为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抓住环境描写对主题的突出作用,及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后边所写到的水仙花、玉兰花和野百合的故事不仅不会对主题造成冲击,反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与前文写到的“野姜花”相互映衬,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

14、此题为概括文章主旨题,要联系全文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答:这篇散文的题目虽然是《野姜花》,但是其表达的主旨却是花的故事所展现的对温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善”的人性的感悟,对“美”的人情的褒扬。

15、题解析:这道题是以下定义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概括,只要抓住第二段即可。

答案:移动阅读就是人们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读取声像图文并茂的海量信息。

16、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及概括题,只要细心,有耐心,还是很好的分的。 答案:(1)移动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读取海量信息,并可在线阅读;

(2)电子阅读器储量信息大,而且方便携带;

(3)移动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还可在线与朋友分享。

17、解析:这道题考查说明文用词的精准性

(1)答案:这种说法错误,4、5两段主要讲移动阅读的优势,并没有强调传统阅读的劣势,而且传统阅读也不可能被替代。

(2)答案:这种说法错误,第6段“主要”说明移动阅读会成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说移动阅读在未来中的重要地位,“可能”说明移动阅读有成为全新阅读的倾向,文中并未说有关移动阅读的研究较浅显。

18、答案:移动阅读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利用其优点,摒弃缺点,结合其他的阅读方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

三、古诗文阅读

19、A 期望

20、A B

21、(1)、即使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无目标的你将箭射向何处呢?

(2)、治学的人想要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子一样。

22、(1)做事就像射箭一样,要有明确的目标。

(2)目标明确,专心致志,矢志不渝,才能走向成功。 23、(1)百花凋谢之时、菊花却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此句形象地写出了菊花与众花的不同之处,体现了诗人孤然独立、傲岸不屈的个性特点给人带来的无限魅力。

(2)郑思肖的《画菊》侧重表达傲然独立、宁死不屈、坚贞忧愤之情;

郑谷的《菊》侧重表达不慕荣利、不求高位、高洁清幽之情。

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篇十
《题画诗与题画文》

题画诗与题画文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罗隐、韦庄等都有题画之作,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杜甫的题画咏物诗代表作是《画鹰》,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首诗把画中之鹰写得活而有神,你看它,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宛如真鹰一样。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以展翅飞翔了。何时让这卓尔不群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这最后两句鲜明地点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全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致远雄心和嫉恶如仇的激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清人浦起龙给此诗以高度评价,不仅认为它具有巧妙的艺术技巧,而且表现了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的确是很中肯的。

真正把诗题在画上,始于宋代文人画的崛起之时。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大批诗家、画家,他们在绘画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著名的有宋代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郑思肖的《画菊》,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徐文长的《题墨葡萄》,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等。其中最受人推崇的是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题的惠崇画,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有地面景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有江上景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还有岸边景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笋。就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画家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景色,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不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并列。全诗前三句实写了眼中所见,又以虚写作结,不仅丰富了画面,使其更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余味无穷。如今,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成了独立的艺术品,成了众口传诵的名篇。

题画文出现的时间比题画诗要晚,主要成就在现代,产生了一批题画的散文佳作,朱自清是其中的大家。《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朱自清题画文的代表之作。

作者在此文的第一段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横幅左角之景:斜着的绿色帘子,黄色的茶壶嘴似的软钩,石青色的双穗。若小曳于轻风中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双穗微乱的形态,使静景变成了动景,给人以温暖惬意之感。接着描写横幅右方高悬的圆月,淡淡的青光遍布纸上写了月光的柔和,一张睡美人的脸突现了圆月的明净、洁白。然后作者集中力量,浓墨重彩地描绘画面的主体部分:在月

光的映照下,一支交缠的海棠花从帘子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五丛花上下错落,姿态各异,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朵朵玲珑秀美。在对海棠花作了总的勾勒以后,作者又对它的叶、花和枝进行具体描写:嫩绿的叶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写了叶的葱翠鲜嫩;盛开的红花红艳欲流,写了花的鲜丽色彩;衬托在葱绿之中的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写了花蕊光彩夺目的妖娆之态;倚而腾挪的花枝如少女的一只臂膊,写了花枝的姿态优美。最后,作者把目光对准了枝头上歇着的一对黑色的八哥,淡淡几笔,就把一只小鸟睡前的神情和另一只小鸟酣睡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以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结尾,写得趣味横生,韵味深长。此段不及400字,却以细腻的笔触,准确的语言,生动真切地描绘了一张小小的横幅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追求纯净、柔软与平和的美好愿望。

苏轼在题王维《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好的画每每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意,好的诗也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与画应当做到两相映衬、珠联璧合。题画诗如此,题画文也不例外。

相关热词搜索:寒菊郑思肖阅读答案 画菊郑思肖 寒菊郑思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画菊郑思肖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667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