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不但……还……造句

不但……还……造句

2016-01-25 08:09: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不但……还……造句篇一《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不但……还……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但……还……造句篇一
《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不但……还……造句篇二
《不仅而且造句》

不仅而且造句

1、小明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内名列前茅,他不仅文科学的好,而且理科成绩也特别好。

2、天空中不仅有美丽的月亮,而且也有闪烁的星星。

3、李华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乐于助人。

4、我不仅热爱文学,而且喜欢音乐。

5、这些问题不仅深刻,而且玄妙。

6、生命不仅伟大,而且无价。

7、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

8、多读课外书,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而且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

9、我们小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 他不仅语文成绩好,而且数学成绩也很好。

不但……还……造句篇三
《关联词造句大全》

关联词造句大全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

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论……都…… 、管……也…… 、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无不即所

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

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宁可……也、6.之所以……是因为、7.如果……就、8.只要……就、9.既然……就、10.即使……也、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

17.不是……而是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但……还……造句篇四
《关联词造句》

关联词造句

既……又……

小明是一个既聪明又大胆的学生。

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一名优秀的中队长。

一……就……

小明一回到家就认真做家庭作业。

小朋友一看见老师,就会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不但……而且……

这道菜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不仅……还……

妹妹不仅会弹琴还会画画。

不是……就是……

我和小丽每天都见面,不是我找她,就是她找我。

不是你去,就是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宁可……也不……

刘胡兰宁可牺牲了自己,也不说出党的秘密。

我宁可打针也不要吃药。

不是……而是……

小明不是学习委员,而是一名优秀的中队长。

我们到学校不是为了来玩的,而是来学知识的。

今天不是妈妈的生日,而是爸爸的生日。

尽管……但是……

尽管雪下得很大,但是我还是坚持去上学。

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虽然……但是……

虽然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但是都是为了我们好。

弟弟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虽然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骄傲。

如果……就……

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外婆家。

如果当时认真仔细一点,我就不会算错这道题。

即使……也……

即使天气再不好,乒乓球比赛也会照常举行。

即使老师不在教室,我们也能管好自己,认真写作业。

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只要……就……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只要我们不乱丢垃圾,地球就会更美丽。

只有……才……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取得好成绩。

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多读多写,才会提高作文水平。 无论……都……

无论天气多么不好,我都按时到学校。

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要坚持到校学习。

不管……也……

不管面对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也会勇往直前。

因为……所以……

因为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考试不及格。

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因为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之所以……是因为……

我之所以考试成绩那么差,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听讲。

既然……就……

你既然生病了,就好好休息吧!

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不但……还……造句篇五
《造句》

造句

1、

2、

3、

4、

5、

6、 仿佛——秋天的落叶仿佛一只只黄蝴鲽在空中飞舞。 如……如……如——春一开,万物复苏,如仙,如神,如画。 是……是……还是——你爸爸是警嚓,是医生,还是老师? 还不——你还不起床,快迟到了。 总算——我总算把作业做完 了。 尽管……可是——尽管天气很冷,可是同学们很早来到了学校。

7、

8、

9、 小心翼翼——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刚炒好的菜端到饭桌上。 惊奇——我惊奇地发现,我书包里的10元钱不见了。 不但……而且——刘小光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

10、 虽然……但是——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

11、 无论……都——无论你怎么解释,我都不会相信你的。

12、 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小明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平时肯下苦功努力学习。

13、 有……有……有……有——我们学校有优美的环境,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优良的教师队伍,有勤学好问的学生

14、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有的打篮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操场上真热闹!

不但……还……造句篇六
《造句指导》

七册语文造句指导 (2011-08-30 19:16:55)

转载

标签:

杂谈

1、敏捷

别看奶奶上了岁数,可跳起舞来步伐轻盈,敏捷极了。

眼看篮球就要砸在他的头上了,谁知他敏捷地一闪身居然躲了过去。 奥运会的赛场上,我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舞步轻盈,展现了敏捷的身姿。

2、小心翼翼

河上刚结了冰,踏上去要小心翼翼,以免掉下去。

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我小心翼翼的把鸡宝宝抱回了家,并好好照顾它。 我小心翼翼将玻璃杯放置在桌子上。

我小心翼翼的看着他,生怕自己惹他生气。

女儿总是小心翼翼地帮妈妈把菜端到餐桌上。

我站在悬崖上头晕目眩,小心翼翼地向前走。

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看到房间里一切井然有序。

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生怕被别人看见。

3、寂静

夜晚,我独自走在寂静的小路上.

我独自一人寂寞坐在沙滩上,看着美丽的风景。

随着一阵下课铃声的响起,原来还是一片寂静的校园顿时热闹了起来。 第7册语文遣词造句练习指导

1、敏捷:(2课:《我爱家乡的柿子》第5页 倒数第1行)

⑴体会句意:原句为:他犹如一只敏捷的小猴子,一会儿就坐到高高的树杈上。(他象猴子吗?不是!是比喻他的行为动作象猴子。)如:思维敏捷、行动敏捷、

动作敏捷。

⑵理解词意:迅速而灵敏。用于动作、思维、行动等。

⑶比较辨析 :

①同义词比较:如:敏捷——灵敏——灵活

②近义词比较:如:敏捷——敏锐

③反义词比较:如:敏捷——笨拙

⑷遣词环境:“敏捷 ”用于描写动作、行动、思维反映的迅速而灵敏的语言环境。

如:动作敏捷:

球 类: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攀爬、登:爬树、爬杆、爬升、登山、单杠、双杠等

手工制作:折纸、叠纸、剪纸等

运动项目:跑步、跳高、跳绳、踢毽子

行动敏捷:侦察行动,集合站队行动,做游戏时行动。

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知识竞赛、数学智力竞赛、智力测验、作文竞赛、读书看书提出问题。

⑸示范例句:打乒乓球时,谢馨怡一板接一板的扣杀,动作非常敏捷。 ⑹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2、小心翼翼(2课:《我爱家乡的柿子》第6页 倒数第9行)体会句意:原句为:“然后小心翼翼地往回一拉,柿子便乖乖地落到柿子兜里面。” ⑵理解词意:小 心:注意;留神;谨慎;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⑶比较辨析:

①同义比较:

②近义比较:

③反义比较:

⑷遣词环境:用于描写行动、举动及动作小心、谨慎不敢疏忽的样子。 行动:侦察行动,解放军战士到敌人阵地去侦察行动小心翼翼。

科学家到南极考察,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行走。

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

登冶仙塔下山时„„

雪天走路,„„

雪天汽车行驶,„„

雪天骑自行车,

举动、动作: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

扶着盲人过马路

一个人说话、办事

营救地震灾区被埋在废墟的人

解答数学应用题

用针拨手上扎的刺

擦洗伤口

缝补衣服

⑸示范例句:医生小心翼翼地为小华擦洗伤口。

⑹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3、寂静。(3课:《可贵的沉默》第4页 倒数第1行)

(1)体会句意:原句为:“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2)理解词意:没有声音;很静:寂静无声。

(3)比较辨析: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宁静:指环境或心情。

平静:心情环境没有不安或动荡。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慰、平静。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如:寂静:屋子里非常寂静。 山洞里这么寂静。

宁静: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宁静。

公园里十分宁静。

心理渐渐宁静下来。

平静: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风浪已经平静下去了。听他说话的声音,他很平静。

安静:病人需要安静。 教室里同学们做作业时很安静。

孩子睡得很安静。 过了几年安静的日子。

(4)遣词环境:“寂静”用于没有声音,很静的环境。

如:教室、操场、校园、公园、湖边、山野、村庄、会场、礼堂、

教堂、院子、大街、街道、胡同、医院、工厂、公路、

公路上车来车往,从没有过寂静。

(5) 示范例句:夜深了,村子里一片寂静。

游人散后,公园里一片寂静。

(6)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4、异口同声:(3课:《可贵的沉默》第8页 正数第4行)

⑴体会句意:原句为:“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⑵理解词义: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⑶比较辨析:(词义、近义、反义等)、

①同义比较:异口同声——众口同声

②近义比较:

③反义比较:异口同声——众口纷云

⑷遣词环境:用于多人在一起说话、讨论、交流的语言环境。

⑸示范例句: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老师问“扫干净了?”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扫干净了。”

“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知道。”

⑹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5、朴实:(7课:《尊严》第29页 正数第3行)

⑴体会句意:原句为: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 ⑵理解词义:朴 素:他穿得很朴素。客厅布置得朴素而雅致。

质朴诚实:言行朴实。性格朴实。

踏 实:不浮夸;演唱风格朴实;

作品朴实地描写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⑶比较辨析:(同义、近义、反义)

①同义比较:朴实―朴素

②近义比较:朴质—俭朴。

③反以比较:

⑷遣词环境:用于描写衣着、言行、作品、表演、演唱、言谈举止的语言环境。有的句式可以与大方并用:朴实大方。引申:朴实美观,朴实可爱,善良朴实。 ⑸示范例句:他言谈举止,即朴实又大方。

这位同学真朴实可爱。

他们家的条件很好,但他却穿得很朴实。

这位演员的表演风格多朴实。

这位歌手演唱风格很朴实。

⑹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6、款待:(7课:《尊严》第29页 正数第4行)

⑴体会句意:原句为: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 ⑵理解词义:亲切优厚地招待:款待客人。盛情款待。

⑶比较辨析:(同义、近义、反义)

①同义比较:款待——招待 ②反义比较: ③反义比较:

⑷遣词环境:用于接待客人的语言环境。

⑸示范例句:妈妈特别好客,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都热情款待。 我几个同学到王雪纯家去学习,他妈妈热情的款待我们。

那天,学校来了不少客人,校长热情地款待他们。

国家领导人盛情款待外国朋友。

⑹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7、„„不但„„还„„(语文实践活动②第38页)

①体会句意:原句:刘叔叔不但驾驶汽车的本领高还有修理汽车的本领。 我们的小队长不但自己刻苦学习,还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②理解词意:不但:连词,用在表示递进的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里通常有连词“而且”或副词“也、还”等相呼应。

如:不但以身作则,而且乐于助人。

这条生产线不但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反而)会增加新的困难。

③比较辨析:不但„„还„„

不但„„也„„

不但„„而且„„

不但„„并且„„ 不但„„反而„„

④遣词环境:用于描写人、事物、植物、动物、景物等语言环境中。 ⑤示范例句: 人:这个人不但„„还„„。(坚强、勇敢)

事物:这件事不但„„还„„。(难办、麻烦)

动物:这种动物不但„„还„„。

植物:这种植物不但„„还„„。

物品:这种物品不但„„还„„。

人:李老师教我们做操,不但细心还很注意方法。

X X同学写字不但清楚整齐,还很漂亮。

X X同学读书不但流利,还有感情。

X X同学不但图画画得好,还有体育特长。

事物:做这件事不但要人多,还要快干。

现作业要求,(生产这个零件)不但要质量,还要数量。

我们班跑步不但跑得整齐,还跑得快。

我们班集合站队不但整齐,还很快。

景物:校园的垂柳不但高大,还很美观。

月季花开了,不但漂亮,还开得很多。

动物:这只小狗不但好看,还很懂事。

蚊子不但吸人血,还会给人们带来疾病。

物品:这个水杯不但漂亮,还很实用。

这支钢笔不但精巧,还很好用。

⑥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8、奇异:(11课《五彩池》第47页第2行)

①体会句意:原句:一下子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②理解词意: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惊异。

奇异:●奇怪:海底是一个奇异的世界。

●惊异:路上的人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这些人。

③比较辨析: 奇异——奇怪——奇特

④遣词环境: 用于描写人、事物、动物、植物、景物的语言环境。

⑤示范例句:人:这个人有奇异的功能。

这个人有奇异的本领。

这个的身体,长像很奇异。

事物:自从他来到这里,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动物:海底有很多奇异的动物。

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有奇异的本领。

植物:含羞草有奇异的功能。

这个植物的形状很奇异。

景物:这是一个景色奇异的地方。

⑥遣词造句:(学生相互交流)

9、闪耀:(11课《五彩池》第47页倒数第7行)

①体会句意:原句:满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白绿、紫、兰等各种光彩。

②理解词意:光彩耀眼。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③比较辨析:(同义、近义、反义等)

同义比较:闪耀——闪烁

近义比较:闪耀——闪光

④遣词环境:用于有光亮的语言环境中(电、太阳、星星、灯光、霓虹灯、电焊、汽焊、湖面、水面等)

如:●繁星闪耀

●塔顶闪耀着金光

●电光闪耀

●江面上闪耀着夜航船的灯光

⑤示范例句:●金色的太阳闪耀着万道光芒。

●夜晚,鼓楼大街两侧的霓虹灯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不但……还……造句篇七
《造句》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词语的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在指导造句时更要多下一番功夫。

一、理解词意

运用的前提是理解。因此,首先要重视词义教学。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准确,把使用范围交代明白。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采取多种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他们理解词义。如,利用实物、挂图和电教手段,借助动作和表情口头描述词语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现象。有些词语往往很难下确切的定义,在许多情况下,不能以词解词。怎么办?多听,多看。词语见多了,听多了,自能凭着语感理解它,运用它。再说,有些词语的使用、搭配,带有习惯性,也只有多听多看(包括运用),才会逐步明了。在这方面,笔者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老师在讲话时有意识地反复变换句式和内容,并且使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特别是要求用来造句的词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如学了“榜样”一词后,我有意识地利用晨会、周会,向学生讲这样的话: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榜样就在我们的周围,××同学刻苦学习,××同学爱劳动,××同学助人为乐,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中队长、小队长要处处带头,为大家做个榜样……当学生用“榜样”造句时,不但不感到困难,而且能造出各种句式的句子。这种办法是“耳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耳朵听来的信息,不需经过左脑的加工处理,就可以进入右脑贮存起来,因而比单纯用视觉获得的信息记得快,记得长久。二是“目染”——扩大阅读量,号召学生多读书报。阅读不但能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获取表达(包括造句)的素材。这就是阅读面广的小朋友造句不困难的原因所在。老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功夫的训练。

二、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文一样,造句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不同的是造句要用指定的词语正确地反映事物,这对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设法为儿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笔者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结合造句创设情境,提供表达素材。有些词语学生不会用,并不是不理解,而是头脑里没有适合表达的客观事物,可引导学生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动作造句。如指导学生用“流利”一词造句时,我是这样做的:①指定一名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锄禾》,全班同学认真听,然后用“流利”口头造句,评价背诵的情况;②让学生观察教师用草体书写“高山流水”四个字,然后用“流利”口头造句。由于从侧面提供了造句的素材,学生发言踊跃,所造句子内容丰富。

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造句。如指导学生用“安安静静”造句时,我出示了一幅一家人看电视的挂图,让小学生观察后造句。也可以由教师口述一种情境让学生造句。指导学生用“安安静静”造句时,除了看图外,我还口头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境:一天,唐僧要孙悟空坐下来念经,可孙悟空好动,这时唐僧说了一句批评孙悟空的话,他的话里也有“安安静静”这个词,想想唐僧说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2.提供线索,帮助造句。有些词语使用范围很广,有的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这就需要多角度引导,提供线索帮助造句。

如“管理”一词,负责某项工作可以用“管理”;保管和料理某一事物可以用管理;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也可以用管理。这就需要多渠道引导。例如,我先在黑板上写了“卫生委员、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计、经理、交通民警”等词语,让学生想想担任这些职务的人是干什么

的,然后就他们各自承担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出色”一词在《精彩的马戏》里是充当补语的——“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这个词也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为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它,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句子,让学生想想“出色”一词可以加在这些句子的什么地方:

(1)山羊的表演把大家吸引住了。

(2)马季是一位相声演员。

(3)解放军战士完成了任务。

接着,要求学生就我校一位同学参加电子琴比赛载誉归来一事,用上“出色”说一句话。因为有了上边训练的基础,开拓了思路,学生能造出几个形式不同的句子。

为指导好学生造句,备课时,我首先弄清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弄清词在句子里可以充当什么成分,然后用这个词造多种形式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词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训练形式和程序。

3.提供范例,模仿造句。模仿是创造的先导,模仿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时,采用模仿填空的方法,形式如下:

例:点播机一边开沟、施肥,一边播种、盖土。

(1)音乐老师一边______,一边唱歌。

(2)大雁一边______,一边_______。

(3)________ 一边_______,一边________。

三、把句子写具体

低年级学生造句常出现模式化,如用“辛苦”造句,甲说:“妈妈很辛苦。”乙就说:“爸爸很辛苦。”丙则说:“老师很辛苦。”从语法角度讲,这些句子都没有毛病,但从训练目的看,意义不大。我在此基础上作这样的引导:谁能把“妈妈很辛苦”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再加点内容?学生思路打开了,有的说:“妈妈很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饭。”我又进一步启发:“谁能把„辛苦‟放在句子后面?”学生又造出了这样的句子:“妈妈上班干活,下班还要做家务,多么辛苦啊!”“关心”一词学生虽容易理解,但造出的句子也会千篇一律。指导时,我出示了一幅图(第三册《家访》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造句。一位同学说:“老师很关心小芳。”一位同学说:“老师很关心小芳的学习。”不出所料,学生造的句子很笼统。我提示:“老师是怎么关心小芳学习的,能说具体一点吗。”学生说:“老师关心小芳的学习,晚上到小芳家里给她补课。”我进一步启发:“老师来到小芳家会说什么,能不能用„关心‟来说明老师说话的语气。”学生说:“老师来到小芳家,关心地问:„小芳,你这两天学习退步了,是身体不好吗?‟”继而我又启发:“老师走时,谁能在小芳向老师告别的话里用上„关心‟?”学生又造出了这样的句子:“老师要走了,小芳感动地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就这样,通过观察一幅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造出了好几个内容不同而又具体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造句

李海雅

二年级语文教学经常要求学生造句子。造句是重要的语言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对提高孩子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用。怎样进行二年级的句子训练?

一、朗读理解课文。

二年级学生已有拼音基础知识,且课文都有注音,先让学生小声试读,然后朗读。通过朗读逐步理解课文。

二、理解回答。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对于巩固句子概念,建立自然段概念有好处。接下来再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找这句话写的是“谁”,再看写“谁”在“干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理解并表达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缩句的训练。训练学生抓住句子的主干,构建句子的概念。

三、抄写与听写。

听写有训练学生写字、记忆的作用,尤其是按标点符号停顿来念,让学生听写,并写出标点符号,这种训练对学生理解、记忆句子更有好处。听写和朗读是“逆运算”,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可是这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竟让问问答答给挤没了。课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都要进行听写练习。

四、造句。

除了一年级那些造句形式,二年级还可以用一个词让学生分别造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如用“互相”组词造句:“我们同学要互相帮助。”“我们不是一班的同学就不应该互相帮助吗?”“这次劳动成绩这么大,真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呀!”

还可以把要用的词写在说话的内容里。如“王老师告诉我们:„大扫除时,同学们互相照顾点。‟”还可以先组词,练习词语搭配,如互相追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比赛,互相谈论……然而再用词组造句。然后,还可以进一步补充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

不但……还……造句篇八
《关联词》

2012-04-03 11:30 作者: 来源:网络资源 字号:T|T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不但……还……造句篇九
《关联词造句》

关联词造句

1、 并列关系

妈妈给我买了一条新裙子,既漂亮又大方,即合适又时尚。 (即…又…)

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我一面听讲,一面做笔记。 (一面…一面…)

2、 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他起来晚了,所以他迟到了。 (因为…所以…)

好学生之所以聪明,就因为他们学习刻苦,上课听讲。 (之所以…是因为…)

3、 表示条件关系的

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只有…才…)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成绩就能提高 (只要…就…)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小明都按时到校 (无论…都…) 不管刮风下雨,小明总是按时到校 (不管…总…)

4、假设关系

就算你不同意,我们也要按照计划行事。 (就算…也…) 如果明天下雨,就不去公园了 (如果…就…) 即使今天没作业,我也要在家看看书! (即使…也…) 小常识:天鹅能飞17000米高,珠峰8848米高

5、表示选择关系

她是学习委员,还是数学课代表。 (是…还是…) 期末考试,你或者语文考满分,或者数学考满分。 (或者…或者…) 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来,要么出去。 (要么…要么…)

6、表示转折关系

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 (虽然…但是…) 虽然他学习好,可是不爱劳动。 (虽然…可是…) 尽管我来晚了,她还是在等我。 (尽管…还是…) 我好心好意帮他,他却说我有所企图。 (…却…)

7、表示递进关系

他做错了事,不但不承认,而且还振振有辞! (不但…而且…) 这里的天气不仅热,还很干燥。 (不仅…还…)

8、表示取舍关系的

这几天风大,与其在家里看电视,还不如出去放风筝。 (与其…不如…) 小红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妈妈帮忙。 (宁可…也不…)

9、表示连锁关系的

我一听这首伤感的歌曲,就想起那件难过的事情。 (一…就…)

10、表示承接关系的

首先要广泛的结交朋友,然后要真诚的对待朋友。 (首先…然后…) 我先前是学习委员,后来不做了。 (先前…后来…) 珊璞知道乱马在睡午觉,就从窗户跳进来往他手上绑魔力红线,但被小茜发现了;于是,珊璞就等乱马睡醒找他玩翻绳,然后乘机把魔力红线绑在他手上,接着,乱马就被魔力红线控制了。(就、于是、然后、接着)。

相关热词搜索:不但还造句 用不但还造句 用不但……还……造句
  • 1、……不但……还……造句(2016-02-17)
  • 2、有不但还造句(2016-02-1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不但……还……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不但……还……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714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