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开门见山造句

开门见山造句

2016-01-27 09:57: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开门见山造句篇一《公共基础知识》 第 ...

开门见山造句篇一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二)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三)得体合规,符合公文特定的体式要求

1.行文关系、文种、格式合乎规范。

2.表述宜用直笔,忌用曲笔,应露而不藏,直言不讳。公文叙述事物平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汇报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表明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办,不准怎么办,明确具体。

3.行文语气得体。上行文要尊敬上级,又不阿谀逢迎;平行文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下行文既要严肃决断,又要质直不傲,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体谅下级实际困难。

4.坚持一文一事。除了办公会议纪要外,一件公文只提出或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以利公文办理。

(四)公文的语言,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表意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让人看得懂,能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明晰,语言才一可能明晰。要选用含义确定、意思明确的词语;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

2.准确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这里有用词、造句、构段等问题,但最基本的是词语的锤炼问题。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认真分辨词类,精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简朴是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应注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4.庄重要端庄、郑重,这是发文单位办理公务的严正立场、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公文强烈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的要求。这就要求:(l)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得使用口语、方言、卜语。(2)恰当地使用专用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语,即公文特定用语。现代的公文特定用语,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的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公文语言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存在于一份公文的整体之中。因而撰写公文的时候,遣词造句,要从体现这些特点出发,切勿顾此失彼。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个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启事等文章中,有时才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

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

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

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儿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十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

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以下同)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以下同)内容的范围。例如《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五条的条首句分别是“组团方式、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评比方法、其他事项”。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如《三峡工程四川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儿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务必完成一期水位移民安置搬迁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基本思路,制定具体措施。

三、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抓紧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第二类这种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长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例如在《围绕西部人开发战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这篇工作研究中,第三部分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一资源的作用”,下面分8条阐述了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措施。而在这部分开头,就有一段层前总提语:

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备的人

才市场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我们必须针对新的情况,采取开拓性的措施,力争突破性的进展。(重在启后。)

显然,有没有这一段总提语,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一,可以撮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也可以运用“但,’书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辨证性。

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例如题为《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研究,在主体部分“二、人才交流工作的现状”中,分6项陈述了现行人才一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不正常现状后,总括性地写道:

综上可见,人才交流工作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阻碍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段层后总括语强调了人才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正常现状造成的负面影响。

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一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

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了。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是: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有:

(1)标题。

(2 ) 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

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的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 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个层次不清,部分给构零乱,也会影响到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t一分重要。

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

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它能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思路顺势从前面自然引到后面。公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四种:一是词语过渡;二是句子过渡;三是段落过渡;四是自然过渡。

照应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前面有交代。这样有助于加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文章的整体感。篇幅长的公文尤其应注意照应。公文的照应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照应,它主要用于突出主旨,加深印象;深化主旨,立意更高;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常用的照应方式,一是题文照应,二是首尾照应,三是前后照应。

3.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文采用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两种结构方式来组织结构。

(1) 横向组合结构

其思路是横向铺排的,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归属关系展开。

—简单‘列举式这是指围绕主旨,把选用的材料分类后,逐条逐项并列排出。条理清楚,简洁醒目。

法规、规章及合同等条文式公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总分条文式这种结构体现着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总有分,多为先总后分,也有的从总到分再到总,极少数是先分后总。常常是辐射式地展开结构,并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项分条文安排,分别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结构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正式文件中用得较多。

(2)纵向组合结构

—直叙式或按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为序。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常用于内容单纯、叙事性强、时间性强的公文。

—递进式这是按事理的展开或认识过程来深化来安排结构的,可以循叙事—说理—结论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常用于说理性较强的公文,或者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公文。

(3) 纵横交叉结构

有些篇幅较长的公文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将前面两种结构交叉运用。但交叉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主有从。或是以从为主,以横为辅,或是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脉络、思路仍然十分清楚。

第二节常用公文写作

一、通告

(一)通告的分类

1.周知性通告突出周知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2.规定性通告突出规定性,只限行政领导机关或者机关单位领导部门使用。

(二)通告的写作

1.规定性通告的标题通常要写明事由、文种,重要的通告还要写明发文机关。

2.通告的正文通常由通告缘由、通告事项、通告结语组成。

——通告缘由通常用“为了„„,根据„„,特通告如下”的句式写明发布通告的目的、依据和原因;也有些针对存在问题作出相应规定的通告,开头简要说明存在问题的情况、严重性和紧迫感,再引出下文。

——通告事项是正文的主体,写明需要大家知道或者遵守的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确,简洁明白。周知性通告的事项通常比较单一,篇幅很简短;规定性通告一般都分条写明应当遵守的有关事项。

——通告常用“特此通告”作结语。有的通告事项写完即结束全文,也可不再写结语。有的也以提出希望或执行要求作结。

3.无论是张贴的或者登报的通告,落款处都应写明发文单位和成文日期。

4.内容简单的通告常采用篇段合一式结构,内容稍多的通告则常用总分条文式结构。

5.注意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二、通知

(一)通知的特点和用途

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一切机关、单位、团体都可以用通知来告知、传达某种意向或事项。

2.有一定的权威性。大多数通知对受文对象总是有所要求,总是提出了需要执行或办理的事项,有一定的指挥、指导作用。

3.有明显的时效性。

通知可用来处理以下事项:批转下级机关、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转发同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不相隶属机关、单位的公文;发布行政规章和管理规章:传达要求下级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事项。任免和聘用有关人员。

(二)通知的分类

1.布置工作的通知即工作通知。

2.召开会议的通知即会议通知。

3.批转、转发有关文件和发布规章、管理规章的通知上级机关转发下级的文件,可用批转性通知;

开门见山造句篇二
《6 学术论文的修改》

开门见山造句篇三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二)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三)得体合规,符合公文特定的体式要求

1.行文关系、文种、格式合乎规范。

2.表述宜用直笔,忌用曲笔,应露而不藏,直言不讳。公文叙述事物平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汇报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表明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办,不准怎么办,明确具体。

3.行文语气得体。上行文要尊敬上级,又不阿谀逢迎;平行文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下行文既要严肃决断,又要质直不傲,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体谅下级实际困难。

4.坚持一文一事。除了办公会议纪要外,一件公文只提出或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以利公文办理。

(四)公文的语言,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表意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让人看得懂,能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明晰,语言才一可能明晰。要选用含义确定、意思明确的词语;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

2.准确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这里有用词、造句、构段等问题,但最基本的是词语的锤炼问题。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认真分辨词类,精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简朴是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应注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4.庄重要端庄、郑重,这是发文单位办理公务的严正立场、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公文强烈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的要求。这就要求:(l)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得使用口语、方言、卜语。(2)恰当地使用专用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语,即公文特定用语。现代的公文特定用语,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的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公文语言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存在于一份公文的整体之中。因而撰写公文的时候,遣词造句,要从体现这些特点出发,切勿顾此失彼。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个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

启事等文章中,有时才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

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

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儿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十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

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以下同)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以下同)内容的范围。例如《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五条的条首句分别是“组团方式、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评比方法、其他事项”。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如《三峡工程四川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儿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务必完成一期水位移民安置搬迁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基本思路,制定具体措施。

三、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抓紧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第二类这种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长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

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例如在《围绕西部人开发战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这篇工作研究中,第三部分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一资源的作用”,下面分8条阐述了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措施。而在这部分开头,就有一段层前总提语:

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我们必须针对新的情况,采取开拓性的措施,力争突破性的进展。(重在启后。)

显然,有没有这一段总提语,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一,可以撮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也可以运用“但,’书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辨证性。

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例如题为《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研究,在主体部分“二、人才交流工作的现状”中,分6项陈述了现行人才一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不正常现状后,总括性地写道:

综上可见,人才交流工作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阻碍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段层后总括语强调了人才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正常现状造成的负面影响。

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一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

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

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了。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是: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有:

(1)标题。

(2 ) 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的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 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个层次不清,部分给构零乱,也会影响到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t一分重要。

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

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它能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思路顺势从前面自然引到后面。公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四种:一是词语过渡;二是句子过渡;三是段落过渡;四是自然过渡。

照应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前面有交代。这样有助于加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文章的整体感。篇幅长的公文尤其应注意照应。公文的照应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照应,它主要用于突出主旨,加深印象;深化主旨,立意更高;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常用的照应方式,一是题文照应,二是首尾照应,三是前后照应。

3.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文采用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两种结构方式来组织结构。

(1) 横向组合结构

其思路是横向铺排的,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归属关系展开。

—简单‘列举式这是指围绕主旨,把选用的材料分类后,逐条逐项并列排出。条理清楚,简洁醒目。法规、规章及合同等条文式公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总分条文式这种结构体现着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总有分,多为先总后分,也有的从总到分再到总,极少数是先分后总。常常是辐射式地展开结构,并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项分条文安排,分别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结构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正式文件中用得较多。

(2)纵向组合结构

—直叙式或按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为序。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常用于内容单纯、叙事性强、时间性强的公文。

—递进式这是按事理的展开或认识过程来深化来安排结构的,可以循叙事—说理—结论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常用于说理性较强的公文,或者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公文。

(3) 纵横交叉结构

有些篇幅较长的公文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将前面两种结构交叉运用。但交叉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主有从。或是以从为主,以横为辅,或是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脉络、思路仍然十分清楚。

开门见山造句篇四
《应用写作考试复习》

第一章   应用写作就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写作,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公务活动和日常事务中,为解决具体问题和传递实用信息所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   应用写作的作用   1组织与管理作用 2联系与沟通作用 3宣传与传播作用 4规范与约束作用 5记录与凭证作用 6认知与教育作用   应用写作的特点:   1作用的实用性 2应用的广泛性 3内容的真实性 4格式的规范性 5时间的限定性 6作者的特定性 7语言的简约性   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注重实用性:这是应用文的根本属性。这个特点是从应用文开始产生就具有的。2.程式固定化:突出表现在应用文的创作、制作、用法、用语及文书制度等方面。 3.一文一事:即一种文种只司一职,不能随意将两个文种混为一谈。 4.直言其事:要求直截了当的说明问题。 5.事言其文:事信,指事实真实无误;言文,指在事实可靠地基础上讲究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 第二章   主题   一、主题是作者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二、应用文主题的确立和要求   主题的确立:1立足于实: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有关法规、条例为准绳,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2.立足于法:确立主题,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现行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明了意图:应用文主题的确定必须从上级指示精神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必须从如何放映或实现领导意图方面入手。 4.把握重点:根据应用文一文一事的写作要求,确立主题要抓住重点。   主题的要求: 正确:指主题要具有科学性,即行文的目的、提出的主张等,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鲜明:指应用文的基本思想、作者的基本态度要明朗。集中:指行文目的单纯明确,不枝不蔓。周严:指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事理要合乎逻辑;用词准确,概念要周严。   三、材料的作用   四、材料的环节   1.占用材料(多) 2.鉴别材料(精) 鉴别是否真实 鉴别是否正确 3.选择材料(严) 选择主题需要的材料 选择真实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择新颖的材料4使用材料(活)   五、应用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  1.准确:(1)用词精准 (2)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i句子成分要完整ii词语搭配要恰当iii造句要合乎逻辑i

v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简朴:i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不说假、空、套话ii叙事说理,开门见山iii遣词造句惜墨如金,力避堆砌、重复iv不许过分修饰雕琢,力主明白直接 3.庄重:(1)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2)恰当使用专用语 第三章   一、求职信是求职者写给用人单位的有关领导,用来介绍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能力、专长,表达工作愿望,以期获得某项工作或职务的自我推荐信,属专用书信范畴。   二、求职信的主要特点和写作要求   特点:1目的性:求职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单一,有很强的目的性 2自荐性 :求职者必须自我推荐,把自己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对方 3针对性 :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专长,阐明求职的理由和依据 4简明性 :求职者在撰写求职信时必须把握好尺度,力争用最短的篇幅表达出求职信的主要内容。  写作要求::1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2谦恭礼貌,不卑不亢 4立意新颖,避免流俗 三、演讲稿含义:是演讲者在集会、仪式以及其他公开场合发表的个人的思想观点、见解和主张时使用的讲话文稿,是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感召性 2艺术性 3通俗性作用:1梳理演讲思路 2消除紧张心理 3控制演讲时间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1有的放矢,确立中心主题 2态度鲜明,阐明立场观点 3通俗生动,讲究语言艺术  四、述职报告的作用   1是有关部门管理、考核干部的重要手段 2是基层群众监督、评议干部的主要依据 3是干部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四章   一、计划的特点 : 1预见性 2可行性 3约束性   二、总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特点:1客观性 2回顾性 3理论性 4自我性   写作要求:1充分占有材料,反映情况实事求是 2善于分析材料,找出有规律的东西 3叙述议论要得当,观点与材料要一致   三、总结与计划的关系   1.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计划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工作安排,总结是对计划的回顾、检查、研究和评价。一方面,没有系统、全面、深刻的总结,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计划;另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总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密不可分。 2.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周而复始,循环无穷。这种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工作和学习得以不断提高,社会得以快速发展。  四、调查报告的作用   1.

制定政策、指导工作的依据作用 2.扶持新事物,推广新经验的宣传作用 3.伸张正义、澄清是非的教育的教育作用 4.培养实事求是好作风的促成作用   五、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写作报告的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掌握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即使写作能力很强,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首先不是如何去写的文题,而是如何去调查的问题。 第五章 一、公文的含义:  1.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法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规范体式和一定程序制作并使用的具有现实执行效用的书面文字材料。 公文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公文是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工具之一。 2.法定的权威性:行政公文是制发者依其法定职权制作和使用的,体现了制发者意志和权力承载着制发者的意图和主张,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3.价值的实用性:行政公文为处理实际事务而制法。 4.体式的规范性:为了维护行政公文的严肃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任何组织不得标新立异、自行其是。 5.作者的法定性:公文是作者在其法定范围内行使法定职权的产物。三、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其作用是便于分类存档,查找及引用。   四、主题词是用于揭示公文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词语,由表明公文主要内容和文种名称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   五、通知的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 特点:1执行性 2知照性 种类:1.正式公文类通知(1)指示性通知(2)批转型通知(3)转发型通知 (4)印发型通知(5)事项通知 (6)会议通知(7)任免通知   2.非正式类通知(1)启事型通知( 2)凭证型通知 写作要求:(1)内容要有针对性(2)是想要具体明确 (3)注意不同标题的拟定  六、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是一种陈述性公文。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目的要求不同 :请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请示上级机关给予知识或批准,要求上级机关及时答复;报告是为了是上级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沟通上下联系,不要求上级答复。3.行文时限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报告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中行文,一般不可事前行文。4.内容的容量不同 :请示内容单一,必须一文一事;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

以一文数事。   七、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通告适用于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告是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   1使用权限不同: 通告可由行政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告一般由国家权力机关或政府高级机构使用。 2内容不同:通告的内容除了个别属于全局性重大事项外,一般都属于局部业务性质的问题;而公告则用于宣布重大事件,具有特定的用途。 3范围不同 :通告内容大都只涉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公告发布范围广,不仅面向国内,还可面向国外。第六章   一、市场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需求状况的实践活动。市场调查报告:是指对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归纳、综合整理之后写成的书面材料。作用:1均衡供需 2指导生产 3合理定价 4及时矫正   二、市场调查的方式   1探测性调研 2描述性调研 3因果关系调研 4预测性调研   三、合同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特点:1合法性 2一致性 3互利性 4规范性   写作要求:1内容要合法 2条款要完备、具体 3语言要准确、周密 4行文要规范   四、经济合同主体的主要条款   1标的 2数量和质量 3价款或报酬 4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5违约责任 第十章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独创性 独创性主要体现在课题新、方法新、资料新,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a扩前人、他人之所发b发前人、他人之未发2科学性 科学性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a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论述,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b论文所阐述的知识、理论要准确、系统、完整,立论、分析、论断要恰如其分,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溢美也不隐恶。c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推理要得当。3学术性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各类论文文章的根本区别所在 a专业性 要求选题应该是自己所攻读专业范围或与本专业关系较密切的课题b理论性 学术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论理文章,它必须有较浓的理论色彩和理论深度  作用   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   1需要性原则 一社

会需要;二科学发展自身需要   2价值性原则 a选择前人没有做过研究课题 b选择前人虽有研究,但有待发挥、补充的问题 c选择虽有人探讨过,但说法不一,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3约束性原则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对课题加以限定,尽可能把范围框定在适当的范围,即遵循约束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学术课题的选择仅仅根据需要来考虑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考虑研究者的主客观可能性条件。

开门见山造句篇五
《论文撰写技巧》

科技论文撰写技巧

研究报告论文摘要的写法

摘要是作者对文章主要内容简单扼要的客观陈述,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摘要应简明确切,拥有论文实质内容的主要信息,也就是要能给读者提供具体的重要信息要点。这也就是具有“自明性”的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一般以第三人称简述文中的主要内容,篇幅一般在250字左右。为此,一般应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最为重要,需要交代清楚。对于研究目的,如果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在其他文句中已经包含的,就不必单独写出,只有在需要强调研究目的,或研究目的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需要明确交代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介绍要详略得当,对于常规的、大家熟悉的方法,一般只需提到其方法名称即可,对于作者自己创造的新方法,或者是对原有方法的改良,或者论文本身就是对某研究方法的研究,则须交代清楚,但鉴于摘要的篇幅限制,其细节内容不必出现在摘要中。研究结果须详细介绍,力求具体、明确,应列出具体的内容、数据等。对于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和作者的独到见解,也可以在摘要中提出,但只是点到为止。

在研究报告的摘要中,出现较多的句型有:“采用……的研究方法,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进行了……的调查”等。这样的表述能明确标明研究报告的文献性质和文献主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表述语句中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主语。摘要的句型力求简练,最好采用简单句型。摘要中一般不应出现与引言中相类似的句子,也不要对论文内容进行评论和诠释,不应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也不用引文方式来表达,摘要中要避免用缩略语、略称和代号等,如有必要,在首次出现时必须马上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

(供稿:朱永兴)

前言的写法

研究报告的前言或序言,是文章的开场白,主要是为了引导读者进入该文的思路,同时也是给论文作学术和水平的定位。在研究报告的序言中,可以写的内容大致有这样一些:简明扼要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简介本研究的背景和依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本研究工作的其他原因;点明文章(或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将本研究的重要创新点在此点出。这些是适宜在研究报告序言中提出的内容,而不是必须写出的内容,具体需要写哪些,要因文而异,灵活掌握。

研究报告需要标注参考文献,前言部分是适合标注参考文献的地方。前言中一般会提及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最新进展等,此时标注必要的参考文献,可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事实上,研究报告的参考文献大多是在前言和讨论部分

标出的。引用其他文献的观点或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体现本人的客观态度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出该研究的起点。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一般应该尽量采用最新的学术期刊文献,少用非学术期刊的文献,对发表时间很早的文献和专著文献等,也不宜多用,除非论文涉及了早期文献中的观点或内容。

在前言写作中需要避免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

前言部分与讨论部分的内容类似。这两部分的类似,至少说明其中一部分的写作是失败的。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思路不开,写不出东西。

刻意引用过多的参考文献,把文章写成文献综述的模样。这样写可能使人感到该研究报告主要介绍别人的工作,论文风格也不像研究报告,而成为综述类论文了。

有些作者为了强调本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研究水平,轻易使用“……还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为……提供理论依据”等写法,这些写法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本身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只能给人以自吹自擂和学术态度不严谨的印象,所以必须避免这种写法。对于有确凿依据的,则可以给出客观证据,但也不要进行主观评价。

研究报告的前言一般比较简短,有时寥寥数言便可引入正文。在写作风格上要避免文学风格,不绕圈子,不带感情,切忌空泛;应当开门见山,造句选词等方面尽量营造学术氛围。在表达形式上基本不用图、表、公式等,一般用一二段文字说明即可。

多数期刊要求前言部分不标注小标题,而是直接用段落写出前言的内容。也有一些期刊采用“1 前言”或“0 前言”这样的小标题

(二)“材料与方法”的写法

大多数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是以某一(或某些)材料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的,所以对研究材料(或样品)的描述是必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报告都需要指明研究材料的;例如对于茶叶消费的市场调查类研究而言,可能没有具体的实验材料需要描述。研究报告中的“材料”主要包括实验样品和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等;对实验样品的介绍主要是把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特性确切地描述下来;对于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等的介绍,不但要说明其名称、具体规格型号等,有时还要指明产地、品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要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同样的物品。

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课题的研究设计来写,一般要考虑到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专业理论知识及其技术方法对研究课题进行设计,主要解决实验对象与方法、实验处理因素、研究的变量与指标等。这方面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实验指标设置的科学合理,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具有正确性、合理性、重现性和客观性。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安排试验方案,以达到用尽可能低的试验成本获取研究所必需的试验数据,并用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涉及到样本数量的确定、对照的设置、实验重复次数的确定、观测的精确度要求、取样方法等问题。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所

获取的实验数据是可靠的、可统计的、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对研究方法的交代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中专业设计部分介绍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够按照你所介绍的方法能够重复你的实验。研究方法要交代清楚,尤其对试验处理,一定要明白直接地交代清楚,同时也要简洁。为此,对作者独创的或不常见的方法,要详细介绍,有时甚至还介绍原理;而对那些有规范方法可循的,可简单提及该方法的名称,并同时标注方法的出处即可。例如:茶多酚总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n],也可以采用“按照参考文献

[n]”的形式来简化。读者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找到具体的方法介绍。

如果“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内容较多,应采用多级标题分层次来介绍。

(二)“材料与方法”的写法

大多数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是以某一(或某些)材料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的,所以对研究材料(或样品)的描述是必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报告都需要指明研究材料的;例如对于茶叶消费的市场调查类研究而言,可能没有具体的实验材料需要描述。研究报告中的“材料”主要包括实验样品和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等;对实验样品的介绍主要是把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特性确切地描述下来;对于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等的介绍,不但要说明其名称、具体规格型号等,有时还要指明产地、品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要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同样的物品。

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课题的研究设计来写,一般要考虑到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专业理论知识及其技术方法对研究课题进行设计,主要解决实验对象与方法、实验处理因素、研究的变量与指标等。这方面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实验指标设置的科学合理,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具有正确性、合理性、重现性和客观性。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安排试验方案,以达到用尽可能低的试验成本获取研究所必需的试验数据,并用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涉及到样本数量的确定、对照的设置、实验重复次数的确定、观测的精确度要求、取样方法等问题。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所获取的实验数据是可靠的、可统计的、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对研究方法的交代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中专业设计部分介绍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能够按照你所介绍的方法能够重复你的实验。研究方法要交代清楚,尤其对试验处理,一定要明白直接地交代清楚,同时也要简洁。为此,对作者独创的或不常见的方法,要详细介绍,有时甚至还介绍原理;而对那些有规范方法可循的,可简单提及该方法的名称,并同时标注方法的出处即可。例如:茶多酚总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n],也可以采用“按照参考文献

[n]”的形式来简化。读者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找到具体的方法介绍。

如果“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内容较多,应采用多级标题分层次来介绍。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及注意问题

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一般采用顺序标注法,即在正文中需要引用某观点或资料的地方,用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明该参考文献的序号,同时在论文结尾处列出该参考文献的完整项目内容。参考文献列出的项目及其顺序是:责任者(作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此三部分之间用圆点“.”分隔,并在文献题名后附上带方括号的文献类型标识符([J]、[M]等)。作者只列出前3名,各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超过3名的部分,以“,等”表示,如果是英文,则用“, et al”来省略更多的作者。各种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稍有区别,具体参考以下例子:

① 连续出版物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例】叶乃兴,杨广,郑乃辉,等.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6,26(1):69-75.

② 专著作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陈宗道,周才琼,童华荣.茶叶化学工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③ 论文集中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例】朱永兴,张友炯.中华茶医学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学会.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中国茶叶学会,2006.471-478.

④ 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作者.文献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例】王坤波.茶黄素形成的生化调控和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 ⑤ 其他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公告/在线文献:作者.文献题名[EB/OL].

数据库/光盘文献:作者.文献题名[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供稿:朱永兴)

学术论文中“讨论”与“结果与分析”的区别

在研究报告类学术论文中,“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是最基本的内容项目,大多数论文还设有“讨论”小节。那么“结果与分析”与“讨论”这二节的区别是什

么呢?

“讨论”应当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发掘、引伸和提炼,而不是对研究结果以不同的语言作再次的表达或描述。它可以是将本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分析推论,也可以是与他人研究结果或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的比较、融合、整合与系统化等,还可以对那些本研究暂时还没有包容但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预期或推论,提出发展前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应用领域等。也可以这样理解:“结果与分析”是具体研究的具体结果或直接结果,要做到就事论事,而“讨论”则既要立足于本研究结果,又不局限于本研究结果,要就事论理,要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展望发展趋势等。

(供稿:朱永兴)

开门见山造句篇六
《12文秘2班 20121004216 蒋蔚》

2014年度徐州工程学院党政公文规范性调查研究

一、概念解释:

1、公文:公文是各机关在公务活动中形式的特定效力(功效、约束力)和体式(体裁格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通知: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在法定公文中,通知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

3、决定: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2014年5月25日

2、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3、调查数量:12篇通知、4篇决定,共计16篇公文。

4、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选取的公文均来自徐州工程学院“校园办公系统”的“学校发文”栏目。在此栏目中最多的公文类型是通知。本次调查的公文类型主要是通知和决定。

经过调查,发现在我校的公文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公文规范的现象,如:称谓用语存在口语化、段落安排不当、行文日期格式不当、标题冗杂等现象。具体现象详见调查研究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的具体情况:

1、在公文的行文中存在称谓用语不当现象。如:图一。

图一

图一中的“你们”不符合公文专门用语中的称谓用语,比较口语化,应该改为“各学院”。这样更符合公文专业用语。

2、在有些公文中出现了段落安排不当的现象。如:图二。

图二

图二中的红色横线处,单独作为一个段落,不符合公文排版要求。应该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3、在调查过的公文中,行文日期的格式基本上都是存在问题的。如:图三、图四。

图三

图三中的行文日期上的发文机关应该删去。

图四

图四中的行文日期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这样的日期格式在该片公文中使用是不正确的。应该改为“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并且把日期上方的发文机关删去。这样才能符合要求。对于图四这样的错误的日期格式在学校发文中是最常见的错误。

4、还有的公文标题较为冗杂,过长,不够精炼简明。如:图五。

图五

图五中的标题太过冗长。根据公文的内容可以把标题精简为:关于表彰徐州工程学院2013—2014学年度五四优秀团体和青年的决定。这样使得标题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不会简而不明。

四、优化公文规范性对策:

注意公文语言实用性、规范性、模式性的特色。首先,公文的语言要明晰,选用含义确定,自己明白的词语。要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其次,要准确,恰如其分的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锤炼词语。然后要简朴,就是要简明扼要,事实求是,直陈直叙;事实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公文中,有专门的称谓语。表第一人称有:本单位、本厂、我局等。表第二人称有:贵单位、你局、贵厂等。表第三人称:该单位、该厂等。

公文段落安排要得体。段落也就是自然段,是文章和公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有换行的明显标志。要根据划分段落的原则。第一,要注意单一性和完整性;第二,段与段之间要注意意思的连贯;第三,段落的大小的划分,要同内容篇幅相适应。

公文的成文日期是一定要注意的。在特定的公文类型中,日期格式也是不同的。例如党的机关公文和政府机关公文的日期格式是不同的。如:图六。该日期格式是党的有关公文的日期格式。

图六

公文的标题构成是:发文机关+事由+文中。公文的标题要遵循要素省略原则还要遵循事由概括原则。既不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也要简而明了。

以上的对策都是根据具体的调查情况而提出的。另外,做好撰写公文的工作还要大体上从以下三点出发。首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其次,是要尽可能地多接触公文实例,从阅读中提高。最后,要认真练好“内功”,自觉的做到多写、多练、多积累。这样,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撰写公文才能游刃有余。

当然,所有的公文都是公文写作人员辛苦写出来的。所以,这里当然关系到的公文写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不断提高公文写作人员的写作素养,这样才能写出更加规范的公文。

五、结语: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公文写作上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而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的话,那么公文是不规范的。然而,这些问题却常常被公文写作人员所忽略。

本次调查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公文写作绝不是纸上谈兵,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性。多在实际中练习公文写作,多积累公文写作的技巧,这样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写出规范的公文。

公文的写作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更要注重细节,端正公文写作的态度。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未来。这就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学素养和能力要求。

开门见山造句篇七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二)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三)得体合规,符合公文特定的体式要求

1.行文关系、文种、格式合乎规范。

2.表述宜用直笔,忌用曲笔,应露而不藏,直言不讳。公文叙述事物平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汇报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表明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办,不准怎么办,明确具体。

3.行文语气得体。上行文要尊敬上级,又不阿谀逢迎;平行文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下行文既要严肃决断,又要质直不傲,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体谅下级实际困难。

4.坚持一文一事。除了办公会议纪要外,一件公文只提出或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以利公文办理。

(四)公文的语言,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表意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让人看得懂,能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明晰,语言才一可能明晰。要选用含义确定、意思明确的词语;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

2.准确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这里有用词、造句、构段等问题,但最基本的是词语的锤炼问题。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认真分辨词类,精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简朴是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应注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4.庄重要端庄、郑重,这是发文单位办理公务的严正立场、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公文强烈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的要求。这就要求:(l)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得使用口语、方言、卜语。(2)恰当地使用专用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语,即公文特定用语。现代的公文特定用语,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的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公文语言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存在于一份公文的整体之中。因而撰写公文的时候,遣词造句,要从体现这些特点出发,切勿顾此失彼。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个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

启事等文章中,有时才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

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

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儿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十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

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以下同)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以下同)内容的范围。例如《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五条的条首句分别是“组团方式、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评比方法、其他事项”。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如《三峡工程四川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儿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务必完成一期水位移民安置搬迁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基本思路,制定具体措施。

三、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抓紧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第二类这种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长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

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例如在《围绕西部人开发战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这篇工作研究中,第三部分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一资源的作用”,下面分8条阐述了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措施。而在这部分开头,就有一段层前总提语:

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我们必须针对新的情况,采取开拓性的措施,力争突破性的进展。(重在启后。)

显然,有没有这一段总提语,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一,可以撮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也可以运用“但,’书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辨证性。

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例如题为《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研究,在主体部分“二、人才交流工作的现状”中,分6项陈述了现行人才一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不正常现状后,总括性地写道:

综上可见,人才交流工作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阻碍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段层后总括语强调了人才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正常现状造成的负面影响。

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一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

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

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了。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是: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有:

(1)标题。

(2 ) 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的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 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个层次不清,部分给构零乱,也会影响到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t一分重要。

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

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它能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思路顺势从前面自然引到后面。公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四种:一是词语过渡;二是句子过渡;三是段落过渡;四是自然过渡。

照应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前面有交代。这样有助于加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文章的整体感。篇幅长的公文尤其应注意照应。公文的照应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照应,它主要用于突出主旨,加深印象;深化主旨,立意更高;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常用的照应方式,一是题文照应,二是首尾照应,三是前后照应。

3.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文采用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两种结构方式来组织结构。

(1) 横向组合结构

其思路是横向铺排的,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归属关系展开。

—简单‘列举式这是指围绕主旨,把选用的材料分类后,逐条逐项并列排出。条理清楚,简洁醒目。法规、规章及合同等条文式公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总分条文式这种结构体现着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总有分,多为先总后分,也有的从总到分再到总,极少数是先分后总。常常是辐射式地展开结构,并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项分条文安排,分别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结构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正式文件中用得较多。

(2)纵向组合结构

—直叙式或按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为序。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常用于内容单纯、叙事性强、时间性强的公文。

—递进式这是按事理的展开或认识过程来深化来安排结构的,可以循叙事—说理—结论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常用于说理性较强的公文,或者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公文。

(3) 纵横交叉结构

有些篇幅较长的公文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将前面两种结构交叉运用。但交叉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主有从。或是以从为主,以横为辅,或是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脉络、思路仍然十分清楚。

开门见山造句篇八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二)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三)得体合规,符合公文特定的体式要求

1.行文关系、文种、格式合乎规范。

2.表述宜用直笔,忌用曲笔,应露而不藏,直言不讳。公文叙述事物平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汇报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表明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办,不准怎么办,明确具体。

3.行文语气得体。上行文要尊敬上级,又不阿谀逢迎;平行文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下行文既要严肃决断,又要质直不傲,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体谅下级实际困难。

4.坚持一文一事。除了办公会议纪要外,一件公文只提出或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以利公文办理。

(四)公文的语言,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表意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让人看得懂,能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明晰,语言才一可能明晰。要选用含义确定、意思明确的词语;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

2.准确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这里有用词、造句、构段等问题,但最基本的是词语的锤炼问题。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认真分辨词类,精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简朴是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应注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4.庄重要端庄、郑重,这是发文单位办理公务的严正立场、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公文强烈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的要求。这就要求:(l)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得使用口语、方言、卜语。(2)恰当地使用专用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语,即公文特定用语。现代的公文特定用语,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的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公文语言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存在于一份公文的整体之中。因而撰写公文的时候,遣词造句,要从体现这些特点出发,切勿顾此失彼。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个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

启事等文章中,有时才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

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

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儿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十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

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以下同)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以下同)内容的范围。例如《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五条的条首句分别是“组团方式、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评比方法、其他事项”。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如《三峡工程四川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儿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务必完成一期水位移民安置搬迁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基本思路,制定具体措施。

三、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抓紧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第二类这种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长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

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例如在《围绕西部人开发战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这篇工作研究中,第三部分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一资源的作用”,下面分8条阐述了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措施。而在这部分开头,就有一段层前总提语:

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我们必须针对新的情况,采取开拓性的措施,力争突破性的进展。(重在启后。)

显然,有没有这一段总提语,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一,可以撮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也可以运用“但,’书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辨证性。

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例如题为《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研究,在主体部分“二、人才交流工作的现状”中,分6项陈述了现行人才一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不正常现状后,总括性地写道:

综上可见,人才交流工作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阻碍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段层后总括语强调了人才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正常现状造成的负面影响。

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一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

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

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了。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是: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有:

(1)标题。

(2 ) 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的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 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个层次不清,部分给构零乱,也会影响到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t一分重要。

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

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它能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思路顺势从前面自然引到后面。公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四种:一是词语过渡;二是句子过渡;三是段落过渡;四是自然过渡。

照应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前面有交代。这样有助于加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文章的整体感。篇幅长的公文尤其应注意照应。公文的照应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照应,它主要用于突出主旨,加深印象;深化主旨,立意更高;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常用的照应方式,一是题文照应,二是首尾照应,三是前后照应。

3.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文采用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两种结构方式来组织结构。

(1) 横向组合结构

其思路是横向铺排的,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归属关系展开。

—简单‘列举式这是指围绕主旨,把选用的材料分类后,逐条逐项并列排出。条理清楚,简洁醒目。法规、规章及合同等条文式公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总分条文式这种结构体现着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总有分,多为先总后分,也有的从总到分再到总,极少数是先分后总。常常是辐射式地展开结构,并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项分条文安排,分别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结构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正式文件中用得较多。

(2)纵向组合结构

—直叙式或按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为序。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常用于内容单纯、叙事性强、时间性强的公文。

—递进式这是按事理的展开或认识过程来深化来安排结构的,可以循叙事—说理—结论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常用于说理性较强的公文,或者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公文。

(3) 纵横交叉结构

有些篇幅较长的公文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将前面两种结构交叉运用。但交叉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主有从。或是以从为主,以横为辅,或是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脉络、思路仍然十分清楚。

开门见山造句篇九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二)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三)得体合规,符合公文特定的体式要求

1.行文关系、文种、格式合乎规范。

2.表述宜用直笔,忌用曲笔,应露而不藏,直言不讳。公文叙述事物平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汇报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表明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办,不准怎么办,明确具体。

3.行文语气得体。上行文要尊敬上级,又不阿谀逢迎;平行文要平等协商,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下行文既要严肃决断,又要质直不傲,既坚持原则,又以理服人、体谅下级实际困难。

4.坚持一文一事。除了办公会议纪要外,一件公文只提出或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以利公文办理。

(四)公文的语言,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表意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让人看得懂,能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明晰,语言才一可能明晰。要选用含义确定、意思明确的词语;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更不能生造词语。

2.准确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这里有用词、造句、构段等问题,但最基本的是词语的锤炼问题。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认真分辨词类,精心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简朴是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杂,不浮华藻饰。应注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4.庄重要端庄、郑重,这是发文单位办理公务的严正立场、严肃态度的体现,也是公文强烈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的要求。这就要求:(l)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得使用口语、方言、卜语。(2)恰当地使用专用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语,即公文特定用语。现代的公文特定用语,已基本规范化、定型化,具有含义的确定性,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的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自然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公文语言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存在于一份公文的整体之中。因而撰写公文的时候,遣词造句,要从体现这些特点出发,切勿顾此失彼。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个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

启事等文章中,有时才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

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

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儿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十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

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以下同)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以下同)内容的范围。例如《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五条的条首句分别是“组团方式、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评比方法、其他事项”。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如《三峡工程四川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现场办公会议纪要》,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儿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务必完成一期水位移民安置搬迁任务。

二、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基本思路,制定具体措施。

三、通盘考虑,周密部署,抓紧实施。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第二类这种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长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

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例如在《围绕西部人开发战略做好人事人才工作》这篇工作研究中,第三部分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一资源的作用”,下面分8条阐述了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措施。而在这部分开头,就有一段层前总提语:

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人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我们必须针对新的情况,采取开拓性的措施,力争突破性的进展。(重在启后。)

显然,有没有这一段总提语,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一,可以撮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也可以运用“但,’书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辨证性。

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例如题为《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研究,在主体部分“二、人才交流工作的现状”中,分6项陈述了现行人才一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不正常现状后,总括性地写道:

综上可见,人才交流工作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阻碍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约了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段层后总括语强调了人才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正常现状造成的负面影响。

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一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

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

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 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了。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是: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有:

(1)标题。

(2 ) 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的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 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个层次不清,部分给构零乱,也会影响到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t一分重要。

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

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它能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读者思路顺势从前面自然引到后面。公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四种:一是词语过渡;二是句子过渡;三是段落过渡;四是自然过渡。

照应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前面有交代。这样有助于加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文章的整体感。篇幅长的公文尤其应注意照应。公文的照应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照应,它主要用于突出主旨,加深印象;深化主旨,立意更高;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常用的照应方式,一是题文照应,二是首尾照应,三是前后照应。

3.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文采用逻辑结构和时空结构两种结构方式来组织结构。

(1) 横向组合结构

其思路是横向铺排的,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归属关系展开。

—简单‘列举式这是指围绕主旨,把选用的材料分类后,逐条逐项并列排出。条理清楚,简洁醒目。法规、规章及合同等条文式公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总分条文式这种结构体现着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总有分,多为先总后分,也有的从总到分再到总,极少数是先分后总。常常是辐射式地展开结构,并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分项分条文安排,分别围绕主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结构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正式文件中用得较多。

(2)纵向组合结构

—直叙式或按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为序。这种结构比较单一,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常用于内容单纯、叙事性强、时间性强的公文。

—递进式这是按事理的展开或认识过程来深化来安排结构的,可以循叙事—说理—结论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结构常用于说理性较强的公文,或者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公文。

(3) 纵横交叉结构

有些篇幅较长的公文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将前面两种结构交叉运用。但交叉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主有从。或是以从为主,以横为辅,或是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脉络、思路仍然十分清楚。

开门见山造句篇十
《3 研究报告的撰写》


开门见山造句相关热词搜索: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谭维维 的居处一一一开门见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开门见山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开门见山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824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