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

2016-01-27 10:16: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一《军城早秋》 ...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一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二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三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抓规律(高三视导课)》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五
《利用中心阅读原则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利用中心阅读原则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思路简明、清晰,有利于找到突破点,有利于明确答题的思考方向。

(一)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

1.抓关键字句及所写的景、人、物、事,以整体感知诗画、诗情、诗意。

2.理解需要理解的表现方法及与诗情诗意的关系。

3.体会需要体会的诗歌风格及与诗情诗意的关系。

4.思路:首先要有一个主旨指向,然后思考所写的景人物事、表现方法及风格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关系。

先要找到突破口,所以第一点很关键。表现方法和诗歌风格,可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及注释、题目要求等找到重点,然后进行理解体会。第四点就是强调要“围绕中心思考问题”,对诗要进行整体鉴赏,如何把主旨、表现方法、风格等,然后有机地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攻略 1.抓关键字词“思”、“家书”等,明诗主旨“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题问中“细节”显然是指“有深意的动作”,而这一动作的“深意”一定是更突出表现“思乡思亲”的。这就明确了细节描写的表达重点和思考方向,这样,我们就把思考重点放在了最后两句,再进一步比较诗中的动词,我们发现“开封”能强烈表达“意万重”。3.答题思路:先要理解“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然后分析深意:“这样一个细节”表现了“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4.答案就是一个“整体”:点出“这样一个细节”,适当分析,得出 “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诗的标题、诗句中关键词、试题等都给了我们大量的信息指向,只要我们思路清晰正确,做好题目应该不是难事。还应注意答案中的黑体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一个细节”表现了“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这就是“整体”。这里的主旨实际上是一个方向,点到为此,请勿深入。

(二)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解答方法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攻略 1.抓关键字词“风光好”、“春意”明诗主旨,“波纹”、“绿杨”、“红杏”明诗所写景物——春色。这样,对上阙的内容应该比较清晰了:美丽春色。2.因为“闹”暗含一种可想象的场景,表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色,所以用得好。3.注意答题的思考方向:第一问是要再现词所描写的春色;第二问,先说“闹”展现的场景——“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然后进一步理解“闹”所揭示的深层意义——“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攻略 1.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是对称性的词句,很能开启思考的空间:青天要“放”,青山要“截”。“山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所写之情景也可想象。2.词中一“去”一“住”是两个写景的关键词:滚滚大江奔流而去,绵延群山似要百般阻挡;一“愁”一“笑”是两个写情的关键词:愁滚滚大江受阻;笑青山不自量力怎阻挡得了。3.理解诗意一定依据诗词的本身,不要无意义的偏想。“江住侬船泊”中的“江住”“船泊”实际上是两个平常的动作:船停下来;江停下来(但江可不可能停下?因此只是平缓而已)。4.通过关键词和试题问题的指向加以思考,这样,答好题就有一定的把握。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攻略 1.抓关键字词“有闲意”、“无丑枝”、“情不厌”,明确诗意“闲情”及对所写景之爱。2.“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一联可谓情景交融的典范,是写景,更写情,也是这首诗的核心联,题问理当也就围绕这一联。3.题中第三问的答题思路即是将景和情联系起来:诗人从“野凫眠岸”中悟出了闲情逸致,看“老树著花”也枝枝美丽。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进,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够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寓情)。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攻略 1.抓关键字词明诗人之“别情”、“边愁”,明确诗意。2.“琵琶起舞”,曲调最新,但别情总在,边愁更深,实为衬托。3.思路:用“新声”“这样的写法(衬托)”更表现出了“深重的别情边愁”。4.前三句叙事,最后一句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别情边愁都融入了秋月长城之中,由此简析。

5.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攻略 1.将关键词语“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安排、新雷”等联系起来思考,不难有“冬天去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到来”之感。2.前一首诗中的“有情”显然是拟人的写法,“无言、觉春生、安排著、只待”等词语都能体现。3.“离愁、日斜、天涯”等词语,充满了失落与惆怅。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表现诗人自己身虽离开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现在我们理解的思路是:前对后、老对小、长辈对晚辈等无私的关爱、奉献等思想感情。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攻略 1.抓关键词语“送君”明送别之意;形成对称的“水”与“山”,告诉我们是写水写山;词中多次出现“春”,明写春之景。2.从关键词可以看出,上阙写美景,融无限赞美之意,下阙写送别,寄惜别之情。3.水是美人的秋波,山是美人的峨眉,比喻新奇;一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一回答“眉眼盈盈处”,更是巧妙,让人无限神往;“千万和春住”

想象无边,美妙无穷。如此则“新丽”自不必说。

7.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攻略 1.思路:这是一首写景的词,应通过具体的景物去想象有哪些画面,由此思考诗意、意境与感情。2.注意以下一些词语及其修饰:桥、水、村、岸、阁、萍、家、湖、藕花等词;思考画面:清幽恬静。3.思想感情:所写之景、注释中范成大的“归隐”、 姜夔的“终生不仕”等可窥见热爱清幽恬静的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4.其实,题中2问无论赞同那一个观点,都涉及到“热爱清幽恬静的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回答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攻略 1.通过一些重要词语秋风、汉关、朔云、月、西山、更催、飞将、虏、沙场、马等可知,第一联写景,第二联写事。2.更进一步联系注释,可知所写之事为战事,所写

之景为与战事有关之景。3.更催、飞将、莫遣等词语含有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4.按照这个思路,回答问题的方向应该非常清楚。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攻略 1.诗题“咏素蝶诗”,题目问题,诗写的对象:素蝶,蝶且“素(素净不艳丽)”。

2.注意“随、绕、避、隐、起、归、出没、飞”等一系列的动词,可知诗写了“素蝶”的活动。3.综合1和2,题问的第(1)问就有了答题方向。4.题问的第(2)问如果没有注释,难度很大。思路是:古人咏物都是要表达某种感情的,就是咏物言志,咏蝶也不例外;注释给了我们一些指向;联系对蝶的描写,这样第二问的答题方向也是可以基本把握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攻略 1.抓住“月、路暗、人换世、无奈、思家”等语词,联系注释,应明确这样几层诗意:被贬失意、无奈何情、离家久远、思念家乡。题问(1)可由此生发简述即可。2.从题问(2)看,非要理出诗中一二表现方法不可。有景则有情,情景交融,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用典故也是一种写作特色,注释②也告诉我们是用典;古代诗歌中的对仗也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一个思考角度,如“千山月”,“百种花”就是一个提示。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后面的题。

①岁 暮

[唐]杜甫

②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六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含阅读练习及答案,53页)》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

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 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í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七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军城早秋

严武

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

答 :

②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

答 :

1. ①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②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刚毅果断的气魄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

绵阳市高中200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1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 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1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划线处2分,分析2分。)

2005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 文 试 题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5答:(1):

(2): .(6分)①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②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2005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漫 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6分)

2005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10.(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2005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分)

11.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2005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⑴简析“悲壮”:

⑵评赏“艺术”:

12.⑴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

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1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寒食[注]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唐)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有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分。手法各1分,语言各1分)

2005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2.(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分)

(点出“绕”字,1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分;大意对即可)

(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分)

(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分;能作简要分析,2分;大意对即可)

北京市丰台区2005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

2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9分)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王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

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

___________________,乙

诗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分)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23. (9分)

①(3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

②(2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③(4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

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2005届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其作用。

27.(6分)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2分)。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4分)。(意思对即可)

2005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⑴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

⑵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

答: ⑶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

答: 28⑴七言绝句;送别诗。

⑵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⑶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八
《阅读与探究(延伸)试题备考训练(例题)》

解读、拓展与探究

——阅读延伸试题备考策略

【示例一】(2009年高考四川卷试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示例二】(2009年高考天津卷试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⑶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示例三】(2010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⑴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⑵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示例四】(2009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军城早秋 严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示例五】(2009年高考湖北卷试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示例六】(2010年高考浙江卷试题)

定 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示例七】(模拟试题精选)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③嵯峨(cuó′é):高峻。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⑵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这首词其实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的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

【示例八】(2010年高考辽宁卷试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⑴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⑵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2008年高考北京卷试题)

碧云寺的秋色

⑴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⑵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⑶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②

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⑷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⑸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⑹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⑺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⑻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⑼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

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

满与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

调与风格。

D.古 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

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

足取的。

2.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

题。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3.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二】(模拟试题精选)

在母语中生存 彭程

⑴本世纪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在评论叶芝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这句诗化语言意味深长。爱尔兰这个曾以强调民族传统的文艺复兴运动著称的国家,是一块文学沃土,先后诞生了乔伊斯、贝克特、希尼等巨匠。这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赐予。

⑵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接受制约的方式,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依赖于语言——准确地讲是他使用的母语。一种语言的最高成就,是通过最优秀的作家作品体现出来的。在俄语,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在德语,是荷尔德林、里尔克;英语世界不能忘记莎士比亚和哈代;而在汉语的天空,最亮的星辰是屈原和李白,是曹雪芹和鲁迅。

⑶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共同的生存境遇,让他和他的读者明白什么样的话语和声音连着最深的疼痛。而共同的文化背景,则使他们能够听得出哪是正色厉声,哪是弦外之音,哪些静默不亚于洪钟大吕,哪些笑声其实是变形的哽咽。他与他们之间不需要解释,相比条陈缕述,更多的是相视莫逆。

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作家最可怕的情形之一,便是从母语中离去。无论是主动的出走,还是被动的放逐,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往往就此终结,至少是黯然失色。这是汉语的张爱玲的悲哀:去国赴美,她亮丽的歌喉遽然喑哑,因为英语的子民听不懂更不要听那些弄堂深宅里旧式家庭的恩怨。那些变幻的月色,那些自几千年历史深处生长出的东西,对于他们,这种距离不会比横亘两大洲之间的那片水面更近。在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眼中,张爱玲只是一个孤僻的房客,“好像有(精神)病”。这便是英语世界里她存在的意义。她被迫缄默,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红楼梦》的研究,因为没有听众。

⑸这同样是俄语的布罗茨基胸中的郁积:被逐出俄语天地的诗人,在飘扬的星条旗下安了家,却无法进入它的语言。[甲]无话可讲每每意味着无路可走,在异质的语言环境中诗人同周围人群相隔绝。所以他要给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写信:“我属于俄国,属于俄罗斯文化。”尽管他后来也尝试用英语写作,但情绪和潜意识却远非美国式的。

⑹这也是德语的托马斯·曼心中难解的纠结:为躲避纳粹迫害,他远走美国。日耳曼文化的骄子,诺贝尔奖的得主,合众国欢迎的客人,却也感到巨大的失落。“我的作品只是一个译本,影子一样的存在,而我的族人连一行也没读过。”他对自己小说的英文本毫不在乎,对德文版却字字计较。他对人讲:“我喜欢这房子和花园,但是要死的话,我还是宁可死在瑞士。”因为瑞士毕竟是德语文化区,既然有家归不得,能够在德语氛围中安顿一颗倦旅之心,也总算是聊以自慰。[乙]

⑺还有那些俄国流亡的作家们,从蒲宁到爱伦堡再到茨维塔耶娃,在法语的巴黎,他们出版俄文报纸和文学杂志,以此维系和那一片土地的关联。当一切联络都被切断,剩下的只有语言了。而只要还有语言,就不是最悲惨的。[丙]

⑻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必定是为他的同胞而写作,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为目标,此外的其他动机都是可疑的。尽管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深处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无法获得对等的理解。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⑼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歌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

[丁]只有对母语抱着这样的爱,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使生存变得坚实。

1.下列五段话取自上面这篇文章,从中选择四段,将其还原到[甲]、[乙]、[丙]、[丁]四处,请将正确的

序号填在横线上。

A.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B.晚年寓居巴黎的屠格涅夫曾写下这样的话:“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命

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

C.“语言起初是他的剑,接着成为他的盾,最终变成了他的宇宙舱。”

D.那种无奈,令人想起唐代诗人贾岛的“无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E.都德的《最后一课》之所以震撼人心,便是由于侵略者不但占领土地,还禁止被征服者使用自己的

语言,企图借此抹煞一个民族的记忆,那才是最彻底的劫掠和杀戮。

[甲] [乙] [丙] [丁]

2.用自己的话解释第⑴段中画线的句子“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在文中的含意。

3.第⑷段写到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对张爱玲的认识:“好像有(精神)病。”结合上下文简析这样写有何作

用?

4.⑴概括归纳作者对于“母语写作”的基本认识。⑵现当代很多中国作家怀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之梦,

而百年来无一人享此殊荣。谈谈你对“中国作家与诺奖”的认识。(不超过80个字)

【示例三】(模拟试题精选)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⑵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⑶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⑷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⑸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⑹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⑼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⑽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九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训练9 Word版含答案]》

题组一 概括主旨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注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押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和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战哭多新鬼”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数州消息断”表明家人离散,消息全无,“愁吟”“愁坐”表达作者的忧思之情。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唐]李 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表现的主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这类诗歌,准确品读意象、意境是非常关键的。作者借助漠漠轻烟、凄凉的雪、落花、悲啼的鹧鸪、荒凉的野渡营造了一个悲凉、凄惨的意境,作者不言思乡之苦,而苦已浸渍了词里的每个字。

答案:(1)离愁别恨(思乡之愁或离恨)。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题组二 评价思想情感

3.(2011·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词的下片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答案: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4.(2011·高考江苏卷·原文见本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一联的意思是:我望江东(想念李白)只能看到日暮的云彩(看不到李白),李白望渭北(想我杜甫)只能看到春天的绿树(看不到我)。答题的基础是弄懂诗句的意思,弄清了意思,总结其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就不难了。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题组三 评价观点态度

5.(2011·高考北京卷·原文见第二节)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注]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 雪堂迁客:即苏轼。

作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说大致相同,该词在怀古追忆抒发感慨的同时也有写景,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气势,都体现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不过从全词看,也稍有区别,苏词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因而意境更显沉郁悲壮。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①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②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③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主旨的把握能力,难度不大。先划分层次,然后具体分析各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写初冬边疆变冷,战士寒冷难以入眠;后四句

写了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既表现出作者对战士们的同情,又表现出对达官贵人的不满,从而反映出自己的爱国思想。

答案: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

②③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

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 ①本词写于南宋末年。②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丁力士,能徙山。”③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最后一句“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借助抒发感慨考查学生把握古诗词思想感情能力的题。词的上阕描绘了西湖美景,景色描写是铺垫和衬笔。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以在铺叙之后,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下阕“藉何人、雪当年耻”直抒胸臆,“感伤今古”,伤时忧国。岳飞精忠报国,志在恢复中原,却被害身死,怨泪流洒。作者郁愤,明知报国雪耻不可能做到,却又想做。回答这种题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词中涉及的重要人物的事迹。

答案:岳飞精忠报国,志在恢复中原,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作者愤懑郁积于胸,想借用钱塘江潮水来洗雪亡国之耻,以慰忠臣在天之灵。这一沉郁悲壮的有力结尾写出了作者忧国伤时,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己不可为,只能寄希望于自然,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韩愈左迁潮州途中行至蓝田县时,写给远道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一首诗。首联“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被贬之处的遥远偏僻。颔联直书“除弊事”,透露出忠而遭贬的愤怨。“肯将衰朽惜残年”则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颈联“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路渺渺,前途茫茫。“家何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尾联,点出“示”字,“收吾骨瘴江”是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全诗言辞凄婉,感情沉郁,悲歌当哭,动人肺腑。 答案:诗歌在颔联直书“除弊事”,透露出忠心“朝奏”而遭贬的愤怨之情,也显示了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颈联“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写了前途渺茫,“家何在”“马不前”则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的态度。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注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解答情景画面型题目可采用意象组合或动态画面组合的方法,表述时可用“总分式”或“分总式”。即:某联(句)描绘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图景),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寓意怎样的形势)。

(2)解答作者情感类问题应依据诗歌题目并结合相关注释分析出诗歌中心,而后分析作者情感。本诗属于边塞诗,一般要扣“反映将士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将士与妻儿之间相思之情”等方面的内容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注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 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① [宋]谢枋得

②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岉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林 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注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 罗带,香罗带。古人把香罗带打成同心结,表示永远相爱。

试就你的理解,简单说说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而泪别情人时的情景。表达词人的离情别绪及依依难舍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夜啼

陆 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的生活,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回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注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篇十
《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

(3

(4

(5 )

(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

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

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①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

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②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③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

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②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③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④圹:墓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则躬樵汲 樵:砍柴 .B.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D.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 俾:有益 .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3分)

①久之,始归故里 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 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

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

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

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3分)

译:

(2)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

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3分)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孙坚进洛阳城救火时,从皇宫的井里打捞起玉玺大印。袁绍得知后要孙坚将玉玺

归还朝廷,孙坚却谎称没有见过玉玺,然后带领人马回江东去了。(《三国演义》)

B.贾宝玉不留神将贾母送的孔雀裘烧了一块,连夜找匠人织补,但无人能揽这个活

儿。晴雯正因病卧床,听说此事,就咬着牙用孔雀金线缝补。(《红楼梦》)

C.屠维岳的父亲是吴老太爷的同学,通过这一关系,得到了吴荪甫的赏识和提拔。

手握权柄之后,他对工人软硬结合,欺骗分化,为吴荪甫竭尽忠诚。(《子夜》)

D.瑞珏分娩前被送到城外生产,最终因难产而死。临产时,她一直悲惨地叫唤觉新

的名字,觉新不顾一切砸开门冲进去,但悲剧却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家》)

E.葛朗台从不请客吃饭。索漠城里只有六个人有资格出入葛朗台的家:公证人克罗

旭、神甫克罗旭及他们的侄子德•蓬丰,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③,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

【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

住。③菑:同“灾”。

(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4分)

答:

(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香港《文汇报》社评说,美国财长盖特纳昨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预

期盖特纳此行,将集中表达希望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意愿,以及为今夏举行的首轮中

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探路;中国作为美国的头号债主,应主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对

债务人施加有效约束,要求维护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社评表示,过去,美国官员在访华期间,习惯于在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以至所

谓人权等问题上做文章,采用施压、责难等为手段,逼中方让步。金融危机迫使奥巴

马政府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转向务实。在盖特纳前,最爱拿所谓人权问题抨击中国的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华,不再祭出人权大旗。早前希拉里访华同样没有抱怨中国,反

而再三感谢和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债。盖特纳对中国的态度则是前倨后恭,他上任之

初曾攻击中国‚操纵汇率‛,但此次来华其态度已发生大转弯,赞扬中国的汇率政策

在过去两年发生显著变化。

社评指出,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首先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美联储‚印钞

救市‛,最直接的后果是美元贬值,令中国所持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其

次,中国还面临美国国债票面价格下降的风险。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直言对购买美国国债的担忧,要求美国信守承

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盖特纳应向中方保证,美国将致力于长期的财政自律,采

取行动改变操纵美元贬值减轻债务的做法,并减少赤字,维护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社评认为,美国与华打交道,逐步转向务实合作,值得欢迎。中美合作要做到平

等互利,关键在于美国必须根本改变骨子里的遏止和围堵中国的想法和战略。金融危

机以来,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并推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庞大救市计划,这不

仅是对美国投下信任一票,而且是对全球抵御金融危机尽了最大责任。反观美国,却

对中国处处设防,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

中国对美国投下信任一票,美国也应对中国投下信任一票。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

重要经济体,互投信任一票不仅对彼此都有利,也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社评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作为美国的头号债主,中

国应对债务人施加有效约束。

B.访华期间,美国官员总是以人民币汇率、贸易赤字和“人权”为题,责难中国,

对中国施压,逼迫中方作出让步。

C.社评肯定美国对中国转向务实合作的外交策略,认为美国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的念

头是双方合作实现平等互利的关键。

D.美国应该像中国一样给对方投下信任一票,不应对中国处处设防,影响彼此的合

作,也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10.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国债的问题上,中美双方在态度和做法上各有什么反应?

(3分)

答:

11.在第二段中,作者提及佩洛西、希拉里和盖特纳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果香溢满夜光杯

刘心武

‚你又把我的《夜光杯》乱放到哪儿去啦?‛

这是老伴习惯性的埋怨。我只得乖乖地满屋子去给她找。心里总不怎么服气:怎

么《夜光杯》就成了她的呀?明明是《新民晚报》副刊部赠订给我,方便约稿才有的啊。赠阅我的报刊每年总有许多种,就报纸副刊而言,老伴对《夜光杯》确实情有独

钟。我每天从楼下取回一大摞报刊,先清理一遍,《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总是要

想着抽取出来,不管她那时在什么地方,且把《夜光杯》去放到她的床头柜上。

我很快找到了她要的那《夜光杯》——是她自己搁在阳台窗台花盆边的。递给她,

她自己检讨:‚老了老了,我这个记性啊!‛那天她本来倚在沙发上看,后来猫咪把

阳台上花盆推翻在地,她闻声出去收拾了一番,去往阳台时手里还捏着报纸,收拾完

又进屋抱起猫咪责备兼安慰地唧咕一番,傍晚时又想看《夜光杯》,就把‚乱放‛的

罪责强安到了我头上。

她看《夜光杯》,有时忽然笑出声来。我让她告诉我是觉得谁的什么文章那么有

趣,她要么不理睬,要么故意说:‚反正比你的‘一句话小说’精彩!‛‚一句话小

说‛是我十多年前在《夜光杯》上开的专栏,实验用一句话写出一个有人物有情节有

喻意的小小说,那时候手机还很笨重,也没有短信传输功能,我那文本实验却很像现

在的‚短信小说‛,记得当时台湾《联合报》副刊还转登过一组,并发起过相应的征

文。这也算我跟《夜光杯》的一段特殊缘分了。

老伴会把《夜光杯》上她喜欢的文章剪贴在她的一个本子上,有时则会留下整个

版面,以备有兴致时重温。她不喜欢我去翻看她的剪贴本,但我知道,她所剪贴的,

一类是情趣盎然的生活随笔,一类是钩沉探佚的历史小品。

上个月孩子们开车,送我们到远郊果园里采摘。采摘之意不在果。我们在果林里

深呼吸,远望山景,近嗅果香。儿子儿媳妇摘完苹果又去摘大枣,我和老伴迎着阳光,用小马扎坐在果林旁,我带了画具,要水彩写生果林一隅,她呢,掏出老花镜,从布

兜里拿出带来的《夜光杯》阅读。我说:‚这报纸字太小。那么多报纸都放大字号了,偏这报字号上守旧。‛她却不以为然:‚这叫坚持传统风格。‛又引我们共同的朋友

苏姨为例:不嫌这报字号小,说是看惯了这样字号,若改大了倒生分了;苏姨每天要

猜《夜光杯》上的谜语,从中获得许多乐趣。老伴说:‚人家编辑不容易啊,天天一

个新谜语,多少年啦,几千个谜语了吧?别看每天就占那么一星半点地方,得费多少

心思!‛我说:‚这副刊编得也算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有意味深远的大珠,也

有轻松浅近的小珠,确实丰富多彩。‛老伴说:‚你这样说就对啦。人家不是约你写

篇祝贺报纸开办60周年的文章嘛,拿《夜光杯》来说,别弄些个文字游戏,什么‘杯

杯是精酿美酒’呀什么的,依我看,有的文章是酒,有的却是鲜榨汁,像我这样不贪

酒,更爱喝鲜榨汁的人,可能更多。‛我边开画边说:‚我正愁不知从哪儿说起呢,

你这话倒启发了我。其实,酒和果汁固然好,新鲜果子也很可爱呀!现在什么都讲究

原生态嘛!‛她就点着报纸说:‚现在鲜果种类也真丰富,刚才我采摘了美国布朗,

呐,这儿就有旅居美国的作者的美文……‛阳光下,果香满溢,沁入我们胸臆。

12.下面是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的“老伴儿”善良,喜欢读书看报,只是性格暴躁得让“我”无法忍受。

B.“老伴儿”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夜光杯》和小猫的陪伴就已经很知足

了。

C.《新民晚报》副刊部赠订给“我”《夜光杯》是为了方便约稿。

D.小说在最后部分交代了《夜光杯》深受老伴儿喜爱的原因——坚持传统。

E.小说中有许多语言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3.仔细阅读小说,举例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她对《夜光杯》确实是情有独钟。(4分)

答:

14.分析小说题目中的“夜光杯”和《夜光杯》的异同,探究小说的主题带给我们的启

发与思考。 (6分)

答:


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相关热词搜索: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严武 蝜蝂之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军城早秋 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830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