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

2016-02-03 08:29: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一《描写雪的比喻句》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一
《描写雪的比喻句》

描写雪的比喻句

1、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2、雪是诗人的泪 雪是天空的白嫁衣 雪是纯洁的美

3、雪象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4、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5、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6、雪,是掉落在人间的精灵,净化着人间的污点。

7、像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季,像飘落的白茶花一样铺在大地.

描写雪的拟人句

1、白雪抚平了地震后大地的创伤,但是单纯的她却在不经意间,更加伤害了受难的人类。

2、美丽的雪冰凉凉的像在往我们的脸上吹气。

3、雪在叹息,留下了一片银白。

4、雪花在大地上欢快地跳着舞。

5、雪花猛烈地抽打的孤枝上的梅花,但梅花却开得更盛。

6、雪花像金莹的小精灵一样,飘飘扬扬的从天空落下来。

7、雪姑娘在空中翩翩起舞。

8、雪花在风中飞飞扬扬,像恬静的姑娘柔若无骨的纤纤玉手。

9、雪,在为人们跳舞;雪,在为人们欢笑;雪,在为人们歌唱。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二
《文言六篇》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字词。

俄而( ) 欣然( ) 差可拟( )未若( )

儿女( ) 内集( ) 讲论文义( )

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目有何特点?

4、本文事件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_,

召集的主讲人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哪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期日中( ) 尊君在否 ( )相委而去( )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2、 翻译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本文一共写了______个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第一句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______

6、 写出与“家君”意义相同的古代称呼。(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从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

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天雨墙坏( )其邻人之父亦云( ) 大亡其财( ) 邻人之父( )

2、 翻译句子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

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马无故亡( )人皆吊之( )居数月( )将胡骏马( )

马无故亡( )引弦而战( )

2、 翻译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出自这则寓言的成语是

4、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

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

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 解词

曝( )拑( )喙( )雨( )

2、 指出通假字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以弊大众( )

3、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代用什么方法说服惠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苏代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翻译句子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 解释加横线词语

有过于江上者( )方引婴儿( )人问其故( )父善游( )

2、 翻译句子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个故事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三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5、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6、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知之为知之(就是)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博学而笃志(并

1

列连词)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5.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

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6)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不是复习过呢? 阅读要点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文学常识: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二、内容及中心: 在其中了。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要点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一、 通假字: 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三、理解问答: 二、古今异义: (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1)儿女 : 古:子侄辈 今:子女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二)、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三、一词多义 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相顾一笑 瞻前顾后) 快乐。 2、信 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诚、诚实 赞赏道韫的才气。 四、敬辞与谦辞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五、其它关键词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约定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着、随着 未若:比不上。 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舍、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五、句子翻译: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四)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下他先离开了。 么启发?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亲,就是失礼。 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的大门。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四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5、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6、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知之为知之(就是)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博学而笃志(并

1

列连词)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5.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 七、词语活用归类

1.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2.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要点 一、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 今:子女 (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三、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相顾一笑 瞻前顾后)

2、信 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四、敬辞与谦辞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五、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着、随着 未若:比不上。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舍、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五、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阅读要点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理解问答: (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二)、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四)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五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5、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6、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知之为知之(就是)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博学而笃志(并

1

列连词)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5.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

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6)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不是复习过呢? 阅读要点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文学常识: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二、内容及中心: 在其中了。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要点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一、 通假字: 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三、理解问答: 二、古今异义: (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1)儿女 : 古:子侄辈 今:子女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二)、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三、一词多义 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相顾一笑 瞻前顾后) 快乐。 2、信 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诚、诚实 赞赏道韫的才气。 四、敬辞与谦辞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五、其它关键词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约定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着、随着 未若:比不上。 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舍、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五、句子翻译: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四)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下他先离开了。 么启发?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亲,就是失礼。 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的大门。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六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

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

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

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

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

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

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

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

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

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

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

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

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

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

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

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

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5、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6、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知之为知

之(就是)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5.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

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

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

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

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要点

一、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 今:子女

(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三、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相顾一笑 瞻前顾后)

2、信 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四、敬辞与谦辞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五、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5)陈太丘

与友期行 期:约定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着、随着 未若:比不上。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舍、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

五、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

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

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

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阅读要点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理解问答:

(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二)、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

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篇七
《一中语文期末》

重庆一中初2007级语文期末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老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你们已经度过了5个月快乐而又充实的初中学习

生活,求知的热情、谦恭的态度一定让你在语文天地里拥有了

不少收获。那么,坚毅而自信的你,请挥毫而行!将你的收获

写进这份试卷,发挥出你最佳的水平!

一、语言的应用和表达 (29分)

(一)语言应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卖弄( lòng ) 洗濯( yào ) 厄运( â ) 发酵( xiào ) .....

B、啜泣( cuò ) 小憩( qì ) 竦峙( shì ) 飞跃( yuâ ) ....

C、铁锹( qiāo ) 海域( yù ) 迸溅( bìng ) 潜行( qián ) ....

D、干涸( hã ) 梦寐( mâi ) 畅谈( chàng ) 轨道( guǐ) ....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2分)

A、雏形 缭亮 沾污 直接宵汉

B、报酬 奥恼 蹂躏 惊慌失措

C、点辍 宽怒 骇骨 苦心孤旨

D、慷慨 推祟 禀告 随声附合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班长李杰学习好,人品好,在同学中德高望重。 ....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

C.他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

D.说起老师今天讲的有关曹操的故事,小强津津乐道。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2分)

A、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B、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5、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填序号)(4分)

守株待兔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愚公移山

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4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1)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国务院“5·7”空难处理小组负责人5月16日在大连说,打捞上来的机头残骸为揭示事故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B、校门口有一个专卖饮料和汽水的小摊。

C、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地不断地继续提高。

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2分)

A、《紫藤萝瀑布》是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文章,本文主题是宗璞对藤萝的喜爱之情。

B、《风筝》一文可以看出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的。

C、《化石吟》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想像,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奇幻的神话。

D、《皇帝的新装》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到整个情节的安排,从开头到结尾,全面而成功地运用了夸张和想像。

(二)语言表达(9分)

9、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3分)

10、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2分)

例句: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①最悬殊的区别---- ②最难做的饭----

11、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表达

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4分)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 ..

二、古诗文积累与文学常识(20分)

12、古诗文默写(10分)

①孔子在《论语》中说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起来的句子是:(2分) , 。

②李煜的《虞美人》里,用江水抒写愁思的句子是:(2分) ? 。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1分)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分) ,为有源头活水来。(1分)

④写出两句带有“月”字的诗句。(2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13、文学常识填空。(10分,每空1分)

a、《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它的作者是 b、《风筝》选自散文诗集,作者原名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c、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根据朝代提示写出该朝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 ....

③俄而雪骤 ( )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 ) .....

16、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找出两个文中的词语来支撑这一观点。(3分)

17、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18、请你再写出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4分)

① ②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春(16分)

①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

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____(A、绊 B、伴 C、拌)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

短笛,这时候也成天____(A、嘹 B、缭 C、燎)亮地响着。

19、请给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分)

20、解释②段中加点的词。(4分)

(l)卖弄:

(2)宛转:

21、在②段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方格内,它们分别是( )( )(填序号)(2分)

2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a句: b句:

23、“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 (1分)

24、②段用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3分)

答:

(二)(16分)

(1)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子里就有一个零点降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2)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天然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极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蛮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3)母亲怔住了。

(4)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太浮气,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5)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6) 8年之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二十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7)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

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8)"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9)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惰于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是多么愚蠢。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福之泉。

25、文中加点的“无所事事”一词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并写出两个同义词语。(3分)

①意思:

②同义成语:

26、从文中看,“母亲”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答:①

27、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词句作答。(不超过规定的空格)(2分)

答:□□□□□□□□□□□□□□□□□□□□□□□□□□□□□□

28、为什么说愧疚不安的是我?(2分)

答:

29、“母亲怔住了”,为什么怔住了?(2分)

答:

30、试着根据故事的主旨写出有关的名句和警句(自己编写的也行)。(3分) 答:

五、作文(55分)

有人说,“由于理解的存在,水与岸拉近了距离。”理解很重要,无论在何

时何地。父母与子女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需要理解。缺少理解,人与人之间将会变得冷漠而无情;有了理解,生活会幻化出美丽的彩虹。请以“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清楚工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形容飞雪的诗句 形容飞雪的比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021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