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

2016-02-03 10:37: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一《父亲不写信阅读及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一
《父亲不写信阅读及答案》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我的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了自己千里之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变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自作聪明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子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俊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就就不送你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吧,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得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超封信了。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答: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答: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答: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答: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答:

1.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2.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3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理解“平静”1分,理解“激流”1分。共2分)

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一点1分。共2分)(共4分)

4.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1分)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共3分)5.(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 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 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一点1分。共2分)(2)围绕“代沟”1分,观点1分,分析1分。共3分。(共

5分)

游子吟 岁暮到家

孟郊 蒋士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答:

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3.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答:

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答: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答: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答:

1.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2.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3.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理解“平静”1分,理解“激流”1分。共2分)

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一点1分。共2分)(共4分)

4.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1分)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共3分)

5.(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 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 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一点1分。共2分)(2)围绕“代沟”1分,观点1分,分析1分。共3分。(共5分)

《游子吟》与《岁暮到家》赏析

答案 :

相同点: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典型寄托物来抒情。都运用了心里描写手法,前者写母亲对儿远行的担忧,后者写归儿内心的惭愧。

不同点:孟诗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儿子如寸草,比喻贴切生动,又以反问句结尾,让人思考小草怎么能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提升了母爱的崇高。

蒋诗则通过刻画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针线密,墨痕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用怜清瘦,问苦辛,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又细写儿子的惭愧心里,不敢诉说风尘的艰辛,直抒胸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表露无遗。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二
《上海市2015年金山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2. (《雨晴》)

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4.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天山”在词中代指(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

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登泰山记 (节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

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

然。

8.(1)本文的作者是 (2分)

(2)东岳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下列不属于其他四岳的是( ) (2分)

A.南岳衡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中岳黄山

9.选文主要写了。选文中能表明冬季特征的句子有:(1)

(2)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益王尝作假山,召僚属臵酒,众皆褒美,姚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

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

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

毁之。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

[注释] ①益王:赵元杰,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五子,下文中的“帝”即宋太宗。

②僚属:部下官员。③上下相急:朝廷与州县逼百姓(缴租税)。④楚:痛。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王惊问故 ( ) (2)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王强使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姚坦认为假山是“血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本文主要表现了姚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埃博拉病毒

①近年来,“埃博拉病毒”一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人们的

恐慌,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有关“埃博拉病毒”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扎伊尔有一条河叫埃博拉,

在河边上有一个小村庄叫亚姆布库。1976年8月底,当地学校校长认为自己得了疟疾,在

当地医院注射了治疗疟疾的药物。短短几天后,校长再次出现发高烧等类似疟疾症状,且

病情越来越严重直至不治身亡。在校长病情发作的一周内,医院里员工、病人也纷纷得了

类似的疾病。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疫情才逐渐被控制住。最终,有318人发病,

280人死亡,死亡率几乎达到90%。病原体很快被分离了出来。最终,它被确认为一种新

的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它导致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

③幸运的是,埃博拉病毒 凶狠, 不像流感病毒那样可以通过飞沫传

播, 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要与患者有比较密切的接触才会被传染上。即使被

埃博拉病毒传染上了,也不一定会发病。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病原体,将它消灭。

有些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却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只是抽血检查时发现他们体内有对抗埃

博拉病毒的抗体,说明他们曾经感染过埃博拉病毒,但是免疫系统迅速把病毒消灭了。

④其实埃博拉病毒的构造很简单,中间是一条单链核糖核酸(RNA),只包括7个基

因,被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包裹着,壳上分布着许多突起。这些突起是一种含有寡糖的蛋

白质,叫糖蛋白。人体细胞含有一种叫NPC1的蛋白质,它的功能是转运胆固醇,但是埃

博拉病毒的糖蛋白能跟NPC1结合,病毒借此被转运进了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埃博拉病毒就利用细胞内的合成系统复制病毒,复制完成后,新的病毒冲破细胞释放出去,细胞

也就破裂、死亡。与此同时,埃博拉病毒会合成很多小一号的糖蛋白。这些小号糖蛋白被

大量地释放出去,去包围嗜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第一道防线,它一旦被激活,不仅能吞噬病原体,而且能释放出信号来调节其他免疫反应。

但是小号糖蛋白与嗜中性粒细胞结合后,抑制住了它的活性,这样人体免疫系统就失灵了,

听任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埃博拉病毒的主要目标是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死亡导致血管壁破裂,就出现了出血。埃博拉病毒也能入侵别的细胞,例如肝脏细胞,导

致全身各处局部坏死。

⑤目前还没有能有效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繁殖的药物,只是对患者采取支持性治疗。

但是在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机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出药物。例如,已发现有

的小分子药物能够阻碍NPC1与糖蛋白的结合,埃博拉病毒就没法入侵细胞,据此有可能

研发出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埃博拉病的患者因为免疫系统失灵,没法自己产生抵抗埃博

拉病毒的抗体,但是可以在动物身上甚至在转基因植物中生产针对性的特异抗体(叫单克

隆抗体),然后注射到患者体内,帮助患者消灭埃博拉病毒。这还只是实验性的药物,即

便证明了的确有疗效,也非常昂贵,难以在贫困地区大规模使用。更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注

射疫苗预防被感染,但埃博拉病毒疫苗还处于研制阶段,还没有开始临床试验。因此我们

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历程,才刚刚开始。

14.按照文意,填入第③段空格处的词语是( )(2分)

A.尽管 就 而是 B. 虽然 就 还是

C.虽然 却 而是 D. 即使 但是 只

15.第④段画线句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6.联系第②段文字内容,概括写出埃博拉病毒引发人们恐慌的原因。 (4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埃博拉病毒的命名是源于它最早的起源地。

B.埃博拉病毒的目标是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

C.传染上埃博拉病毒,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

D.未来可能会研发出抑制埃博拉病毒的药物。

18.本文围绕“埃博拉病毒”这一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

(1)______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2)__________;(3)_______。(9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父亲不写信

⑴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⑵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骄的幸福。

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

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

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A【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

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

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⑶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

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

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⑷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

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有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

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

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

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⑸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

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B【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

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⑹我临走前两天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

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⑺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

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

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

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⑻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

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⑼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

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

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乐得

就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⑽妹妹来信说,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

州的铁路线,我问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C【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9.第⑵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2分)

20.第⑴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2)4分)

21.文末结尾句中“这句话”指的是;“这句话”能够“顶得上千万封

信”是因为 。 (4分)

22.根据第⑸段画线句,揣摩父亲说这话时的心理。 4分)

23.文中A B C三处句子,既刻画了父亲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我”在不同阶段对父

爱的认识,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三
《2013-杨崇区二模-答案》

杨浦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基础测试语文试卷(2013年4月)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2.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

3.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

5.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6.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四块玉”是本曲的 名,“别情”是本曲的 。(2分)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花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斜„„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难,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下列四个熟知的神话故事中,表述的意义和本文最相似的一项是( )(3分)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后羿射日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阿县,现山东境内。②铸:熔铸。

12.解释加点字。(4分)

①齐君【使】治阿使 ②以私【兵】战兵

1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3分)

14.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至少两点)(3分)

① ②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什么是热带气旋

①热带气旋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通常形成于离赤道平均5纬度外的热带地区海面上,它是一个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巨型的旋转系统,是一个由地球的自转和引力支持的巨型的“热力发电机”,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

②国际气象界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其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0.8-17.1米/秒)的被称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8-9级(17.2-24.4米/秒)的被称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而中心附近风力12级以上(大于等于32.7米/秒)的则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③要分析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原因,就要研究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首先是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这是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洋面水温不低于26.5摄氏度,且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之所以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发生,是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通常9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月份,5月则是最不活跃的月份。此外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热带气旋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在强热带气旋形成之前,预先还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而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它促使热带气旋这部大机器运转。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加能量。

④强热带风暴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破坏更大。强热带风暴带来的大风及气压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没沿海地区,这种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各种破坏之中夺去生命最多的。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强热于风暴灾害的影响,人们积极展开防灾减灾工作。首先是监测预报。由于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预报其登陆,就十分关键。通过卫星云图和气象雷达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能够预侧热带气旋的路径。不过,由于气象学界对影响热带气旋发展的因素仍

未全面了解,预测难以做到万无一失。还有就是要做好防范措施。例如船只回港进风,对房屋进行加固,必要时疏散人群等等。此外也有国家曾经尝试主动干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曾尝试以碘化银使热带气旋螺旋云带的水分过度冷却的方式,人工减弱热带气旋。但是由于被人工减弱的风暴有太大的不确定性,有时会改变路径,并迅速恢复能量,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普遍开展。更重要的是,作为大自然自我调节的一个工具,热带气旋能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降水。并且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能分布平衡,所以专家认为最大限度降低其破坏性的最好办法仍是顺其自然,做好防范。

16.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热带气旋,依次介绍了四方面内容:(8分)

① ② ③ ④

17.第①段画线句采用 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4分)

18.第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9.目前世界上从哪几个方面预防热带风暴?(3分)

20.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用×或√表示)(4分)

A.因为赤道上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所以很容易产生热带风暴。( )

B.强热带风暴生成于洋面,当活动于洋面时,威力最大,危害也最大。( )

C.强热带风暴只在夏季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洋面水温不低于26.5摄氏度,且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

D.科学发达了,人类一定会彻底消灭热带风暴,使人类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简单

邹立寅

①又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了身,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封信。学校里又要收费了,而且数目不少。校服、校鞋、秋游,再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总额达到了600元。笔握在手里,却颤得厉害。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是一次告急,无奈啊!当初把儿子送到这所重点学校已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干,为的就是凑齐学费,但现在又„„

②枫不忍心再往下想,也没有了勇气,只觉得鼻子酸溜溜的,两眼湿湿的。他丢开信纸,跑出了宿舍。天刚刚蒙蒙亮,秋风也异常刺骨,校园里依旧是静悄悄的。走在秋风瑟瑟的林阴道上,枫想到了暑假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

③„„父亲猛抽了三天的烟,紧锁的眉未曾舒展;母亲抽抽噎噎了三天,通红的眼未曾褪色。枫呢?踌躇、矛盾、胆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一种“我要读下去”的信念与家中的经济状况背道而行„„他困惑,他míwǎng,他不知何去何从。

④三天后父亲的那个决定将他送进了这所学校。他背负着沉甸甸的亲情,手捧着两颗滚烫的望子成龙的心走进了校园。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眸子望着他,简简单

单的道了句:“儿子,好好干!”

⑤枫攥了攥拳头,狠狠地击了一下跟前的那棵杨树。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是举起的竿子、过河的卒子,不能下跪!不可后退!

⑥就这样,一封“告急书”去了老家,上头只有简单的一行字:

父亲:

本月需交费300,加生活费300,共600。我会好好干!

儿子

⑦一周后的一大早,枫终于盼来了回音--一个鼓鼓的邮包。有点儿诧异,有点儿不安,也有点儿踏实。他风一般奔回宿舍,撕开封口,倾出“内涵”。他怔住了!眼前的是一堆零钱,但他觉得那不是感性的,简单的钞票,那时一滴滴汗、一股股血凝成的一群“精灵”啊!有10元的,有5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但没有一张是100元整的。在那堆神圣的、沉甸甸“精灵”中,枫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更简单地写着:“儿子,好好干吧!父亲。”

⑧在这个朦胧的清早,大地还是沉睡的,太阳还是沉睡的,校园也还是沉睡的,但枫醒着。他看到了父亲的眉、母亲的眼,也听到了那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儿子,好好干!”

⑨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

2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Míwǎng( )(2分)

22.第②段画线句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1+3分)

23.第③④段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 。在文中的作用是(1+4分)

24.细细体味文中“我”的家书与父亲的字条,请说说两处“好好干”的不同含义。(4分)

①儿子:“我会好好干!”

②父亲:“儿子,好好干!”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亲情是平淡的,但又是最深厚最感人的。

B.贫困有时是一笔财富。

C.逆境有时更能使人成长。

D.艰难岁月中的亲情更显弥足珍贵。

26.细读第⑨段,请用80字说说本文这样结尾的妙处。(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7.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③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2013年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题参考答案

1.萧萧班马鸣。

2.桃花依旧笑春风。

3.晨兴理荒秽。

4.两鬓苍苍十指黑。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曲牌名、标题(各1分)

8.A(2分)

9.《列子▪汤问》、战国(2分)

10.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人,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3分)

11.B(3分)

12.(1)派遣(2分)(2)兵器武器(2分)

13.熔化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人民(3分)

14.因为和子奇同去阿县的都是富有经验的老人,子奇能虚心向他们求教。凭借老人的智慧,年轻人决断,相互配合,必能成功。(2分)

15.①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②得民心者得天下要虚心听取长者的意见(3分)

16.①什么是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的概况;②热带气旋的分类;③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 ④强热带风暴的危害及其预防(8分)

17.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热带气旋产生的能量大,使人震撼(4分)

18.列数字;准确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热带气旋分类的标准。(3分)

19.监测预报做好防范主动干预(3分)

20.A.×B.×C.×D.×(4分)

21.迷惘(2分)

22.环境或自然环境描写(1分)表现了时间之早,天气寒冷。烘托枫需要学费,却不忍心给父亲写信的矛盾痛苦纠结的心理。(3分)

23.插叙(1分)补充回忆了接到入学通知书时,因经济原因父母的矛盾痛苦直至最后决定让他上学的过程,既揭示了枫需要学费,却不忍心给父亲写信的原因,又为下文枫下决心写“告急信”作铺垫。(4分)

24.⑴“我”的家书中的“好好干”表现了“我”刻苦读书、不负厚望的决心。(2分) ⑵父亲的字条中“好好干”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切的期望与信任。(2分)

25.A(3分)

26.答案要点:①和本文标题、及父子的短信形成照应,使行文结构严谨紧凑;②用看似矛盾的语句、反问的语气,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从而深化主题;③表明了本文的主旨,亲情看似简单,它有时只是表现为一句简单的话,但外在的简单中却蕴涵着内在的深厚,饱含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与期望。(8分)

27.作文略。(60分)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四
《2015西城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 文

2015.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魏老师教你学语文。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陈紫这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1 / 14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 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手屈一指

2. 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可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 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

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 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5. 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 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 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 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 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 ...

2 / 14

A. 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 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 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 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 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征,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险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菌、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3 / 14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险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_____(丙)_____”。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_________(丁)__________”。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

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

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

4 / 14

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长:抚养。 .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5 / 14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五
《2015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15二模试卷语 文

2015.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陈紫这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 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手屈一指

2. 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可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 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

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 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5. 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 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 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 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 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 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 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 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 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征,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险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菌、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险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_____(丙)_____”。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_________(丁)__________”。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

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9题。(16分)

赴洛道中作 (晋) 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六
《2015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 文

2015.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陈紫这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 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手屈一指

2. 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可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 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

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 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5. 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 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 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 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 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 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 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 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 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征,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险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

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菌、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险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_____(丙)_____”。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_________(丁)__________”。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

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

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9题。(16分)

赴洛道中作 (晋) 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篇七
《2015西城二模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 文 2015.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佗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臵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这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高三二模语文 第1页(共10页) 注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的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陈紫这.

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

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 引申为祸害。

1.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 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

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 手屈一指 ..

2.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

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4.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

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

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

《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

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高三二模语文 第2页(共10页)

5.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

9.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性,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鲜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

高三二模语文 第3页(共10页)

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霉、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鲜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臵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 (丙) ‛。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臵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 ‚ (丁) ‛。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高三二模语文 第4页(共10页)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高三二模语文 第5页(共10页)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父亲不写信阅读答案 父亲不写信答案 父亲不写信的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父亲不写信二模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037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