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用逸待劳的意思

用逸待劳的意思

2016-02-06 09:25: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一《以逸待劳》 人们 ...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一
《以逸待劳》

人们说商场如战场,凡是战场上能够使用的计策,用到商场上来,都是屡试不爽,此话不假。有一家印刷厂的老板,他有一台旧的印刷机想卖出去。有一家公司听说以后,就想购买这台旧的印刷机。听到消息以后,这个老板心里想,这台旧的印刷机卖得太高的价钱卖不出去,卖得太低了我又亏了。当时他在心底设定了一个底价两万美元。然后买方来了,买方来了以后,这个老板就陪着买主围着这个机器看来看(去),转来转去的看,看了半天他就是不吭声。这个买主总想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就让卖方说出个价钱来,但是他就是不吭声。这个买主就继续转,终于准的沉不住气了,就开始挑剔起来。你这个机器这个地方不好,你的机器这个地方磨损了,你这个机器这个地方掉了漆了,反正挑了一大堆小毛病。他越挑毛病,这个卖方也就是这个老板就越不着急就越不吭声,为什么呢?他心里很有数,做买卖的人都心里很有数。一个人如果想买你的东西,他才会挑剔它,如果他根本不想买你的东西,他挑剔什么?他可以拍屁股,转身就走人。

那么他就等着他挑剔,一直挑剔着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他还是不吭声。这买主终于忍不住了,说这样吧,咱们来谈谈吧,我只能出三万五千美元买这台旧的印刷机,多一分多一个子,我都不能再给了,多一美分都不行。这个老板一听心里头不知道有多高兴,由于他一直不吭声,对方给出的价格高出了他预期的70%,这个时候,他还要装作自己吃亏的样子,他说虽然你开的价并不是我预期的,但是你既然很有诚意,你诚心想买,那我们就成交吧。于是两下里愿打愿挨,真正得利的,真正高兴的是这个卖方。所以说,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这是需要耐心的,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按照现在最流行的话说话:看谁能扛到最后。谁能扛到对于,谁就会笑到最后。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是商业谈判中最常使用的方法,那么在谈判中,如何才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地如何牵制对方的实力,又该选择在什么样的时机下出手?

在这方面,日本的许多商人,日本的许多企业,应该说是修改深谙此道的。有一家日本公司,到美国去进行贸易谈判,他派出的第一个代表团,一下飞机,就跟美国人谈。美国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自己的产品,把自己的条件全部讲出来,一股脑地抛出来。日本人一声不吭,拿出本来,拿出纸里做记录,你讲什么我记什么,记完了点点头,谈判到此结束了,回去了,回日本去了。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底什么意思啊?你是想做这笔生意,还是不做呢?日本人没有给答案,六个星期以后,日本排派出了第二个代表团。这第二个代表团是另一个部门的,他一来,他一上来,就拿出一种我对前面谈什么,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的这个样子。我对前面谈了什么,我一无所知,重新来吧。于是美方的谈判代表,又得从头来,再次滔滔不绝,再次口若悬河,把前面讲过的事儿又讲一遍,日方照样做记录,不吭声,讲完了回去。日方究竟想干什么?美方一直不知道,日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又是六个星期,日方派出第三个代表团,还跟前面一样,如出一辙,听你谈,做记录,听完了回去。这美国人就更觉得纳闷,又过了几个星期,第四个代表团来了。再过了几个星期,第五个代表团来了,前后来了五个代表团,半年多时间全都是这样,听你讲,做记录,然后回去。这美国人真是不知道日本人究竟要干什么?开始沉不住气了。首先他对这笔生意根本没有希望,第二认为日本人没有诚意,渐渐地都快把这桩事儿忘了。一年之后,日方的一个正式代表团从天而降到了美国,见了面就要谈这个事儿。美国人已经快把这个事儿忘掉了,所有的准备都已经时过境迁,现在呢?日本人拿出了他们的方案,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就这么谈吧,以我的这个为条件为蓝本。

美国人仓促应战,基本上按照日本人的条件,签下协议。那么这个协议对谁有利?显而易见,日本人到美国去谈判,让美国人占不着便宜。那么美国人到日本来谈判,日本人能让他占着便宜吗?美国有一个谈判高手,商业谈判的高手,他叫何伯科恩,他向人讲起或者一次他第一次去日本谈判的经历。有一次,他为了一个项目到日本,去了以后,一下飞机一到成田机场,两个日本人非常热情地迎了上来。科恩先生,我们某某公司的,我们奉命来接你,

好,很热情。然后,在离开机场的路上问他,科恩先生,这次,您打算日本待多久,他把机票拿出来,回程机票14天以后。您是第一次来日本吗?是的。那太好了,这次您有足够的时间看看日本。

接下来,到东京银座购物,到箱根去泡温泉,去看金阁寺,所有的该去的地方,带他转了一圈,都12天了,11天过去了,没人跟他谈判,科恩禁不住有点着急了,还剩下两天多时间,这个时候第12天,日本人跟他谈,谈了大半天,应该接着谈的时候,日方突然提出今天我们有事儿,很对不起,今天先谈到这里。13天,第13天接着谈,又谈到差不多这个时间,日本人再次说今天我们仍然有事,只能谈到这里,这一下子就到了第14天了。第14天就是他返回美国的日子,这是最后的时限,按照商业谈判,这叫死限,最后的时刻。汽车已经等在楼下,准备送科恩去机场。日方的代表拿出了正式的方案,而第一次参加谈判的科恩,因为是受命而来,他必须拿一个成果回去。这个时候,已没有足够的时间讨论细节,讨价还价,只好按照日本人,日本的商人提的这个方案草草签字,那么结果怎么样?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商战中,这一战略,是经常被使用的。刚才我们讲到的例子,就是这样。但是这还不是最损的。

以逸待劳之计正是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所以才会屡试不爽,那么,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商业竞争之中,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然而有些人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手。

在不久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非常快。于是这个政府就想出办法,他划出一块十几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招标,在国际上招标。所有大的公司,石油公司都可以进入,条件就是你们自己带资金,你们自己带钻探设备,在我划定的区域内你们随意钻探,钻探出来以后开采,钻探开采权都归你,钻探出来的石油咱们按比例分成。那么国际上有许多大的石油公司算了一笔帐之后,觉得可能还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一些大的公司,决定冒这个风险,开始到这片海域来钻探,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正式签协议。因为必须你确认你可以这么干了,你才可以签协议。这个时候,零零碎碎还有一些小的公司也跟了过来,其中有一家公司叫佩特公司,佩特公司似乎不慌不忙地也似乎没有报那么大的期望,他只是派了一些人来,既没有带什么钻探的仪器,也没有设备,他来的人根本没有到海上去,他把他全部都撒在酒吧、咖啡馆和酒店里,跟这些大的石油公司的这些技术人员们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吃喝玩乐。没过多久,所有这些公司,他们与本公司与总部联系都是通过密电联系,他们的密电码全都落到佩特公司的手里。佩特公司就始终紧紧地注意着这些公司的动向,这一天他们截获了这样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这样写的,总部问:今天A和B怎么样?

然后钻井平台的回答是:A是2,B是5。总部又问:G如何?平台又回答:G是8。佩特公司的间谍们很快就根据已经掌握的密电码,把这电文翻译了出来。翻译出来以后,电文是总部问:今天石油和天然气怎么样?平台的回答是:石油有,天然气比较少。总部又问:前景如何?平台的回答是:有希望。佩特公司拿到这样一份电报以后,如获至宝,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可以说是不劳而获,真是一次低成本的高收益。所以佩特公司拿这个电报以后,迅速地对这一代海域的全部的情况包括底下矿藏的情况、石油的储量等等,这些问题,进行一番研究和核实,然后马上派人、派出代表团正式和这个国家的政府签约。我们谈到的以逸待劳就是预有准备,以静制动,也有人把这个叫做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先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应对有方,进退有据,无论战场还是商场,要想成功都是一样的道理。:

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讲: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制柔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收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避开敌人以守为攻,审时度势寻找战机,再后发制人一举破敌。任何一种计谋,都是一种智慧。只有聪明人,才懂得如何来运用它。在生活中,虽然以逸待劳可以让我们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此计就适用于任何事情。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二
《以逸待劳》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三
《以逸待劳》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四
《以逸待劳》

画外音: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商场,当自己的力量远不如对手时,如何才能牵制对手的优势,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怎样才能抓住最有利的时机,从而一招制胜,乔良教授认为:以逸待劳之计就是在敌人气势正盛之时,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士气,使敌人疲于奔命。同时审时度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从而获得后发制人,一举破敌。那么,以逸待劳之计在古今中外的战场、商场上都有哪些精彩的案例,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又有着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讲三十六计的第四计——以逸待劳。公元684年,齐桓公拜鲍叔牙为大将,命令他率大军去征伐鲁国。于是鲁国的大军浩浩荡荡来到一个叫长勺的的地方。长勺这个地方,正是齐军的大军先期到达的地方,正是齐军的大军先期到达的地方,齐军已经列开阵势,准备向鲁军发起进攻了。鲁庄公见状,匆忙扎营,这个时候呢?鲍叔牙的士兵们,已经闻皮鼓而动,一通战鼓,冲上前来。这个时候呢?鲁庄公就想让他的手下,仓促应战,也要擂鼓出征,被曹剀制止。曹剀说不忙,4现在还不到时候,告诉士兵,扎稳阵脚就行,谁也不许出战,违令者斩。结果齐国的军队,在鲁军的阵前,冲杀了一番之后,没有获得什么结果,退了回去。士兵们有些丧气,但是,鲍叔牙立刻命令军士擂响第二通战鼓。刚刚返回阵前的齐军,齐国的士兵们又重新返身,再次冲杀回来。但是鲁国的军队在曹剀的要求下,还是按兵不动,齐国士兵冲不开鲁军的阵脚,再次退了回去。退回去以后,这次齐国的士兵的士气,就有些懈怠了。这个时候,鲍叔牙为了鼓舞士气,说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们已经冲了两次,鲁国的军队都不敢与我们交战,可见他们怕我们,现在咱们发起第三次冲锋。 所以说,第三通鼓响,齐军再次冲杀过来,但是这一回,鲁军的士兵们开始渐渐建立了信心。这一次齐军又是无果而返。在齐军正要退去之际,曹剀突然对鲁庄公说:现在我们可以出击了,鲁庄公立立刻命令军士擂鼓,这个时候的鲁军,不但有了信心,而且他们已经像被嚼子勒得太久的马一样,已经急不可待。一听到自己这一方战鼓擂响,立刻像猛虎下山一样,扑杀过去。顿时,齐军的阵脚大乱,把齐军杀的溃不成军,齐军开始溃逃。鲁庄公见状,就马上命令士兵去连续追击,又被曹剀制止,曹剀稍等一下,且待我下车去看看,曹剀下到战车下边来。看了看地面上齐军留下的车辙很零乱,再看一看已经逃远了的齐军,军旗东倒西歪,他断定这不是诈败,而是真正败了。于是说,可以追击了。鲁军

大肆追击过去,一片砍杀,齐军大败。鲍叔牙的狼狈逃了回去。这一仗之后,鲁庄公犒赏三军。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向曹剀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开始来的时候,你不让马上接敌,而非要等齐军供给乐观三次之后,才让我们反击。曹剀说:所谓作战,其实凭的就是一股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说第一通战鼓擂响的时候,士兵的士气是最炙烈的、最旺盛的。但是如果没有战果的话,第二通的战鼓再擂响的时候,士兵们的气焰就会有所懈怠。到了第三通鼓响的时候,士兵们的气焰基本上就消失了,消失殆尽。这个时候,我们再乘胜反击,我们趁机反击他,胜利自然就会稳操在我们的手里。鲁庄公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赐酒一杯,大军凯旋而归。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而且是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典范。三十六计的第四计,以逸待劳。这一计它的原文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根益柔。就是说要让敌人陷入困境,但是不一定要马上进攻他,只要你坚持守住你的阵地,或者是最好你能调动敌人的话,使敌人疲劳,那么你就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转化敌我的优劣对比,甚至可能变被动为主动。画外音:在战争中,对敌人的力量,士气的消磨,要远远胜过刀枪强相拼,以逸待劳也就是以守为攻,正所谓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那么,当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如果还采取这种退避三舍,虚与应付的办法,还会奏效吗?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率领50万大军进入俄国,当时拿破仑气势正盛,俄军统帅巴克莱带领他的士兵一退再退,一败再败。这个时候,沙皇亚历山大,没有别的办法,不惜冒着犯兵家大忌这样的一个后果,撤换了巴克莱元帅,然后换上了另外一个库图佐夫元帅。库图佐夫元帅是一个独眼将军,他在战场上很英勇,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是换上他之后,形势并没有好转,就像他的前任一样,一退再退,一直退到莫斯科城下,在许多人的眼里,首都是一个象征,当首都丢掉的时候,意味着亡国。但是库图佐夫认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放弃莫斯科,沙皇权衡再三,最后同意了库图佐夫的意见,退出莫斯科,在退出莫斯科之前,又听了库图佐夫的另一条意见,烧掉莫斯科,一把大火把莫斯科烧掉,这样当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城的时候,莫斯科城已经是一片火海之中,透着莫斯科大火的滚滚浓烟和烈焰,拿破仑感觉到战争在他面前突然变的渺茫起来,事实也正是这样。当库图佐夫率领俄国的大军退出莫斯科之后,继续向东撤退,向俄罗斯的广袤腹地撤退

而且一路上实行焦土政策,坚壁清野,什么都不留下,不把一间房一片瓦,一粒粮食给法军留下,当法军追击俄军的时候,什么都得不到,他越追击越远,他的补给线就越长,法军不得从几千公里外去获得粮食,甚至获得水。在这种情况下,法军继续攻击下去,显然是难以维系的。可是库图佐夫继续避战,不根拿破仑的大军接触,拿破仑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时候拿破仑的真正的对手到来了。俄罗斯的冬天来了,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地而在这个冬天,又下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雪,全都让拿破仑赶上了,他是从夏天开始打,打到冬天,法军的士兵,基本上穿的是夏季的服装,当这些穿着夏季军装的士兵们在俄罗斯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在俄罗斯的皑皑白雪中艰难跋涉的时候,拿破仑已经意识到,胜利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的士兵冻的冻死,饿的饿死,拿破仑知道这一仗不能再打了,在他这一生中打90多仗,将近100仗中,这是唯一的一次没有跟敌人进行过决战之后,就撤退的一场战役。拿破仑撤出了俄罗斯,当他渡过涅曼河的时候,他的50万大军追随在他身边的不足3万人,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巴黎,回到了法国,但是厄运也就随之到来,两年后,拿破仑在滑铁卢彻底的战败,最后被联军送到了一个叫圣赫勒岛的这个一个小岛上,了此一生。库图佐夫用的就是以逸待劳的方式,把拿破仑的大军肥马拖瘦,瘦马拖死。这说明古今中外所有出色的统帅都懂得这个道理,都懂得运用以逸待劳的这一计策。据说,狼也懂得这个计策。画外音:以逸待劳不仅是一种计谋,同时还是一种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聪明的统帅,总能避开敌人的锋芒,审时度势,寻找战机,一鼓作气消灭敌人。那么,在自然界中,狼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有人讲过说狼在追击黄羊的时候,它并不像一般饿极了那些野兽,看到吃的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狼的办法是尾随黄羊,一直跟着你走,不远不近,不紧不慢,你走我就走,你停我也停。当黄羊最后终于停下的时候,狼狗就要趴在不远处,盯着黄羊,天色渐渐地黑下来,狼起来不动手。到了晚上,它还是不动手,但是黄羊去很紧张,翠遇到狼的那一刻起,它的就要一直处在一种高度紧张中,这一晚上,它的都别想睡好,一群羊在寒风中瑟瑟地挤在一堆,谁也不敢走,一边打盹,一边还得直楞着耳朵,按说一般人认为这个时候正是狼攻击羊的很好的时机,但是狼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聪明,狼还是不动,它要这羊这一晚上,熬神费力地睡不好觉,很疲惫。第二天早上,它还憋着一泡

尿,把尿脬憋得肿胀。这个时候,狼突然跃身而起,向黄羊扑过去。黄羊当然很警觉,一看见有狼扑过来,当然四下奔逃,但是这个时候,黄羊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了,它的警觉,它的奔跑能力都没有用了,紧张了一晚上,很疲劳,憋着尿它跑不快,狼扑过去,抓住跑的最慢的那只黄羊,于是这天早上,一只肥美的黄羊就成了狼嘴里一顿早餐,这就是狼所向我们展示的以逸待劳的道理。画外音:要想成功运用此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等待时机,先要以守为攻,巧妙周旋,时机一到,方能转守为攻,在现代社会中,以逸待劳之计,不仅适用于战场上在商战之中,也是常用的计谋之一。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之中,人们又是如何运用此计的呢?人们说商场如战场,凡是战场上能够使用的计策,用到商场上来,都是屡试不爽,此话不假。有一家印刷厂的老板,他有一台旧的印刷机想卖出去。有一家公司听说以后,就想购买这台旧的印刷机。听到消息以后,这个老板心里想,这台旧的印刷机卖得太高的价钱卖不出去,卖得太低了我又亏了。当时他在心底设定了一个底价两万美元。然后买方来了,买方来了以后,这个老板就陪着买主围着这个机器看来看(去),转来转去的看,看了半天他就是不吭声。这个买主总想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就让卖方说出个价钱来,但是他就是不吭声。这个买主就继续转,终于准的沉不住气了,就开始挑剔起来。你这个机器这个地方不好,你的机器这个地方磨损了,你这个机器这个地方掉了漆了,反正挑了一大堆小毛病。他越挑毛病,这个卖方也就是这个老板就越不着急就越不吭声,为什么呢?他心里很有数,做买卖的人都心里很有数。一个人如果想买你的东西,他才会挑剔它,如果他根本不想买你的东西,他挑剔什么?他可以拍屁股,转身就走人。那么他就等着他挑剔,一直挑剔着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他还是不吭声。这买主终于忍不住了,说这样吧,咱们来谈谈吧,我只能出三万五千美元买这台旧的印刷机,多一分多一个子,我都不能再给了,多一美分都不行。这个老板一听心里头不知道有多高兴,由于他一直不吭声,对方给出的价格高出了他预期的70%,这个时候,他还要装作自己吃亏的样子,他说虽然你开的价并不是我预期的,但是你既然很有诚意,你诚心想买,那我们就成交吧。于是两下里愿打愿挨,真正得利的,真正高兴的是这个卖方。所以说,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这是需要耐心的,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按照现在最流行的话说话:看谁能扛到最后。谁能扛到对于,谁

就会笑到最后。画外音: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是商业谈判中最常使用的方法,那么在谈判中,如何才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地如何牵制对方的实力,又该选择在什么样的时机下出手?在这方面,日本的许多商人,日本的许多企业,应该说是修改深谙此道的。有一家日本公司,到美国去进行贸易谈判,他派出的第一个代表团,一下飞机,就跟美国人谈。美国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自己的产品,把自己的条件全部讲出来,一股脑地抛出来。日本人一声不吭,拿出本来,拿出纸里做记录,你讲什么我记什么,记完了点点头,谈判到此结束了,回去了,回日本去了。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底什么意思啊?你是想做这笔生意,还是不做呢?日本人没有给答案,六个星期以后,日本排派出了第二个代表团。这第二个代表团是另一个部门的,他一来,他一上来,就拿出一种我对前面谈什么,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的这个样子。我对前面谈了什么,我一无所知,重新来吧。于是美方的谈判代表,又得从头来,再次滔滔不绝,再次口若悬河,把前面讲过的事儿又讲一遍,日方照样做记录,不吭声,讲完了回去。日方究竟想干什么?美方一直不知道,日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是六个星期,日方派出第三个代表团,还跟前面一样,如出一辙,听你谈,做记录,听完了回去。这美国人就更觉得纳闷,又过了几个星期,第四个代表团来了。再过了几个星期,第五个代表团来了,前后来了五个代表团,半年多时间全都是这样,听你讲,做记录,然后回去。这美国人真是不知道日本人究竟要干什么?开始沉不住气了。首先他对这笔生意根本没有希望,第二认为日本人没有诚意,渐渐地都快把这桩事儿忘了。一年之后,日方的一个正式代表团从天而降到了美国,见了面就要谈这个事儿。美国人已经快把这个事儿忘掉了,所有的准备都已经时过境迁,现在呢?日本人拿出了他们的方案,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就这么谈吧,以我的这个为条件为蓝本。美国人仓促应战,基本上按照日本人的条件,签下协议。那么这个协议对谁有利?显而易见,日本人到美国去谈判,让美国人占不着便宜。那么美国人到日本来谈判,日本人能让他占着便宜吗?美国有一个谈判高手,商业谈判的高手,他叫何伯科恩,他向人讲起或者一次他第一次去日本谈判的经历。有一次,他为了一个项目到日本,去了以后,一下飞机一到成田机场,两个日本人非常热情地迎了上来。科恩先生,我们某某公司的,我们奉命来接你,好,很热情。然后,在离开机场的路上问他,科恩先生,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五
《比较阅读答案》

6、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23、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⒕C⒖B⒗D⒘C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9.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 ②

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式,每处1分)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足”“以„„为”每处1分。“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1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附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16 (1) 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被。。。。。所苦

17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18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19 D

20 C

21 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 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古诗文阅读】(l6分)

(三) (12分)

17. (4分)

(1)顺服,顺从,服从 (2)释放,使离去 (3)通“拒”,抗拒 (4)忧虑,担忧 每词l分。共4分。

18. C (2分)

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来祝贺。 (4分)

关健词为“窃”、“并”、“使”(第一个)。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1分。共4分。

20.燕使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说。 (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盂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áo 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放下)

(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处在;处于),

(3)尧亦有所不及矣 (比得上;赶得上)

(4)则谓之不肖. (说或:认为)

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2分)

A. 不若鱼鳖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 故物舍其所长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 而来害相报者

时时而间进I

D. 乃弗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评分标准:关键词为“奋”、“一”、“当”。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计4分。共4分。

1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B)(2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太宗论盗(9分)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 ⑵朕当去奢省费 ▲

⑶轻徭薄赋 ▲ ⑷安用重法邪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 ⑵商旅野宿 ▲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9.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24.(1)有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5.(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12. 答案:B

评分:答对得2分。

13.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六
《以逸待劳(1)》

用逸待劳的意思篇七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①tiáo ②fǔ

2.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4.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二、

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三、

[参考答案]

1.B

2.C

3.D

4. 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⑵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四、

[参考答案]

1.xī ; suì

2. 大约 ; 睡觉、眠、卧

3.

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五、

1、(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事例符合即可)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六、

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4.象征 描写 议论

七、

1⑴犹,尚且。⑵ 通晓,理解。⑶等到。⑷流汗。

2.⑴拿着鞭子 站在它面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⑵然而如果不是精致的、洁净的就不接受。

3.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侧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重用。

八、

[参考答案]

1.(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2. D

3.(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4.(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九、

1.B

2.C

3.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4.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十、

1.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 C

3.(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4.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

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5.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十一、

1.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

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

更可贵)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

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十二、

1.当面 穿 在 他(代老父)

2.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3.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4.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5.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十三、

1.⑴用鞭子打 ⑵买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十四、

1.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

2.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

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5.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十五、

[参考答案]

1.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

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

十六、

1.D

2.A

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十七、 1.(D)

2.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4.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十八、

1、(1)赐福,保佑。(2)大腿。

2、(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4、(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十九、

【答案】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

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十、

1.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2.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二十一、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卧薪尝胆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二十二、

1.B

2.A

3.B

二十三、

1.(1)通“俱”,全、皆 (2)详尽 (3)轻视、看不起 (4)每年)

2.D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二十四、

【答案】

1(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 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3.A(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4.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

二十五、

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2.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用逸待劳的意思相关热词搜索:以逸待劳的意思 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好逸恶劳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用逸待劳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用逸待劳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106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