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悯农意思

悯农意思

2016-02-06 09:36: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悯农意思篇一《悯农》 来源:外网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悯农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悯农意思篇一
《悯农》

来源:外网

悯农意思篇二
《悯农》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悯农意思篇三
《1悯农》

1、课件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悯农意思篇四
《悯农》

悯农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

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悯农意思篇五
《悯农》

悯农意思篇六
《悯农解读》

第一篇

悯农

(唐)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一、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做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李绅、元稹、白居易共倡导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之所以为百姓申诉代言,成为悯农诗人,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虽出身于官宦之门,但六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文;幼居乡间,十五岁其母赁屋于惠山脚下,命他从师苦读,使他目睹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贫富不均,自然在诗中由衷喟叹。他的“悯农”意识贯穿一生。长庆四年(824),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任职期间他除暴安民,兴修水利,减轻民众的劳役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端州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为表示和端州人民苦难同当,他准备终老岭南,把家眷从北方接来,船至端州附近七里滩,突然风雨交加,船行受阻。百姓听说李绅夫人官船受阻,都自愿前往拉纤,民众列队十余里,柱香跪拜迎接,李绅大受感动。这期间,李绅写下不少描绘民间疾苦、发泄心中哀怨的诗文。在贬谪寿春太守以及浙江观察使任上,他为民众除害救难,政绩斐然。李绅体恤民众、造福于民的功绩至今在民间流传。相传他任滁、寿二州刺史时,当时霍山多猛虎,采茶砍柴的农人常常遭虎害,设陷阱捕捉,藏弓箭捕射,仍无济于事,而李绅去后,山虎竟然不敢作祟伤人。老百姓编出这一传说,正说明李绅为官深得民心。

自中唐两百余年后,宋朝大诗人苏轼过境濠州,寻访由李绅作记的四望亭。苏轼感叹“记今存而亭废者数年矣”,特吟《濠州七绝·四望亭》诗:“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鹜换新铭。”诗中流溢出淡淡的沧桑之感以及对“短李”的缅怀之情,而二百年后的故老还记得“短李”的故事,李绅足可笑眠地下矣!

为官经历: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二、作品背景: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朝廷权势日渐削弱。于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既要受中央政权的控制剥削,又要被地方割据势力压榨掠夺。双重的压迫,使他们饥寒交迫,

于是,农夫饿死田头、白骨露野的悲惨情景就在当前出现。李绅作为一个政治上有远见、生活上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就把这种生活画面摄入诗中,用诗歌反映出阶级对立。

三、诗词解读:

1.译文:

烈日当空的中午,农民仍在田间锄地。汗珠一滴滴的滴入田里。谁知道盘中的食物每一粒来的都是这么辛苦?

2.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事物,不浪费。

四、超链接阅读:

(一)、.新乐府运动:

代表人物:

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

新乐府诗,首创于杜甫,元结、顾况、戎昱、戴叔伦等相继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至元稹、白居易有意倡导,张籍、王建、李绅等大力创作,乃形成一个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诗歌革新运动。元稹与白居易是好友,他们的政治见解,诗歌主张都比较一致。他们共同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为成就最高者,而李绅功劳甚伟。

时间: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含义:用新题写时事

背景: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安史之乱的危机带来了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积弊增多。在朝廷,宦官、朋党之间矛盾尖锐。在地方,藩镇叛乱、边患频繁,官僚、豪贵、大商兼并土地,百姓日刊一日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外诗坛现状不佳,大历、贞元年间形式主义诗风泛滥,自大历以来,不少是人的作品脱离现实。有的官场酬唱,粉饰太平,有的阿谀权贵,诗歌呈现一片衰竭现象,激起了一批诗人拯救的热切愿望。

新乐府理论: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

2、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积极从事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他的《悯农》诗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牛李党争:

1.牛党:

代表人物:牛僧孺(首领)、李宗闵等官僚集团

身份: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2.李党:

代表人物:李德裕(首领)、李绅等官僚集团

身份: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也称“朋党之争”。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通过门荫取士。李德裕认为,公卿子弟从小就熟悉官场,容易掌握做官的本领。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

(三)、李绅的故事:

早在李绅登进士第那年,唐宪宗只给他一个国子监助教的官。他不乐意,便东归金陵在观察使李锜门下从事。李锜爱其才,让他掌书记一职。李绅性格刚正,察觉李锜抗命犯上便决定辞职,李锜一怒之下要杀李绅,李绅好不容易才逃出一条命。于是,李绅回家乡惠山寺读书,一读多年,至今存有李相读书台。后李锜被诛杀,李绅便有了忠贞的声名。正因为李绅艺文节操兼备,唐穆宗才进用他。唐朝皇室有重视文学艺术的传统,穆宗亦如是。尤让穆宗看重的是,是李绅肇始了一场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在朝野产生巨大震动。十年来,这一新的诗歌潮流产生深刻影响,它虽然揭示社会弊病,评议王政得失,但在帮助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与改善社会环境方面,确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乐府运动诞生于元和四年(809)。这一年,诗人云集的长安城内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精悍的江南才子,他就是三十七岁的校书郎李绅。诗友同僚们戏称其为“短李”,“短李”一时间成为京城内外众人悉知的谑称。

(四)、李绅、白居易、元稹: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同为当时诗坛主将。元稹时任监察御史,李绅长其七岁,两人早已是老朋友了。贞元二十年(804)九月,李绅赴京应试,没上客栈,就寓居在元稹家中。那年落第,元稹在府中与李绅漫议艺文,将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兴趣甚浓,作《莺莺歌》,元稹作小说《莺莺传》。这便是世人熟知的《西厢记》的故事。两人之间的交情到达难分难舍的境地。有元稹《长滩梦李绅》诗为证:“孤吟独寝意千般,含眼遥看一夜欢。惭愧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雨到长滩。”

李绅与左拾遗白居易同年,而元稹与白居易又是莫逆之交。贞元十八年(802)元白二人同时举书,进而订交,以后诗坛上元白齐名。在长安,李绅与白居易自然也成为至交。三位当朝诗坛主将经常聚会品饮,切磋诗艺,议论时弊。白居易在探讨诗歌发展方向上似乎跟李绅更谈得来,因为两人都喜作语言平实、反映现实的诗歌。为此,白居易曾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并称“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李绅之字。看来,两人聚首喝几杯茶尚不过瘾,须同室而眠,日夜长叙不可。

(五)、悯农的诗歌故事

悯农(2)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3)

垄 上 扶 犁 儿 , 手 种 腹 长 饥 。 窗 下 织 梭 女 , 手 织 身 无 衣 。 我 愿 燕 赵 姝 , 化 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钱 , 自 然 家 国 肥 。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濠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见李绅,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

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只有悯农一二首别人们所熟知。

五、个性化解读:

通过李绅与杨万里的《悯农》对比来进行深入理解。

悯农

宋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写法共性:

a.让事实说话,如实反映了当时的客观事实。通过这种反映来表现作者的倾向,而不作过多的议论。李绅的两首《悯农》,第一首叙述了农民顶着烈日不辍劳作的事实,让读者看到他们的辛勤,悟到作者的怜惜之心;第二首叙述了一方面荒地全开垦、到处植庄稼。另一方面,农民却食不果腹、抛尸露天的事实,告诉人们农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表现自己不忍目睹的复杂心理。而杨万里的诗则摆了这样的事实:年景不好、灾害接踵,而且又逢闰月,农民承受煎熬的日期自然延长。诗人为农夫的度日如年而揪心,读者亦在内心感到沉重的压抑„„三首诗就是这样,作者不多说什么,不发表过多的议论,通过直观性的叙述,现示意图,这就使诗歌的题旨表现得很直接,也很有力。

b.是以画面感人。就是在叙述事实时,十分注意以诗歌“形象性”的特点,描绘画面,以画意来感染读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农村耕作者辛勤劳动的最典型的画面:“锄禾”,是指在种着谷物的田里锄土、松土。“日当午”,则从高处、从广阔的背景上衬托出“锄禾”的形象,突出劳动环境和条件的艰苦。这幅“日午锄禾图”,有人有背景,形象生动,主题非常突出。读者看到烈日当空,农民中午不能休息,劳动不止,流汗不息,心灵不能不引起震撼。“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一幅巨大的图画,画面上有无边的绿野,也有暴晒的饿尸。这鲜明的对比,既动人心魄,又引人深思。杨万里的诗则描绘了一幅“灾田荒野图”,画面上,稻谷该黄不黄,荞麦空花被霜。一派荒凉景色揪着人心,农夫命运引人愁„„纵观三首歌,各绘一幅画,画面凄惨,幅幅心寒。形象的画面蕴含着作者的诗心,作者的诗心又感应起读者的心灵。

2.写法区别:

李绅的《悯农》第一首,功在浅显,意则深远。诗人以“劝诫”为旨,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备加珍惜。于是便以非常通俗明畅浅显的语言,让读者看到劳动的艰辛,由此推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劝告语。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语重心长。正因此,这首诗得到人们的广泛欣赏,流传很广、传诵久长,至今已成为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第二首则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春种一粒”与“秋收万颗”对举,用夸张语言说明遇到丰年,土地给农民的丰厚报酬,田里获得大丰收;然后,诗人又将丰收的景象、四海无闲田之景与“农夫犹饿死”现实对比,说明农民遭遇之惨。繁重的赋税、层层的盘剥,使农夫陷入悲惨的境地,荒年也好,丰年也好,他们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对比产生的效力是巨大的,主题产生的震撼是铭人心骨的。

杨万里的《悯农》则用层层渲染、步步加深的写法:水稻遇到旱灾,粮食产量锐减,这是农民一层之苦;不怕干旱的荞麦却遇上早寒霜冻,结果“空花”无收,百姓本已艰难的生活又添新的困难,这是二层之苦;荒年农民已作好忍饥挨饿“度残岁”的准备,可又偏偏遇上闰月之年,农民要挨过灾年就更难了,这是三层之苦。杨万里就是这样渐渐蓄势,将农民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悯农之情抒发得酣畅之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悯农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悯农 悯农的意思 四大才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悯农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悯农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108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