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

2016-02-06 12:35: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一《悼亡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一
《悼亡诗》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二
《大学毕业论文》

唱罢秋坟愁未歇

——我爱之悼亡诗词思想内容的简单归纳

中文系02级01班 王立君

摘 要:悼亡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每一首都值得细细品味,但我仅就我所喜爱的悼亡诗词在思想内容上做简单归纳:睹物思人,妻子生前居住之处、触摸过的任何物品,都能引起丈夫深沉的哀思;今昔对比,生前与死后的迥异,甜蜜回忆与冷酷现实的冲突,很好的表达了生者的一片深情;借梦抒怀,悠悠生死经年,魂魄入梦,借梦来表达思念;抱恨遗憾,妻子生前的平凡琐事,在妻子死后,都变成了既甜蜜又忧伤的回忆,令人产生无限遗憾之感;再续前缘,丈夫希望亡妻再生,故产生来生再续缘的念头。

关键词:悼亡诗词;思想内容;归纳

Abstract: The meorical poetry is a beautiful flower in the history.Each of meorical poetries is full of feeling.I only mourn the poetry which I like to mak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ne can think of the person when he sees the thing. For example,the lived place,touched material.The comparation between now and then,live and death,happy memory and sad practice.It expresses the deep thought nicely.Futhermore,the dream is meaning that husbands are missing wives.As a result of it ,husbands would like to have a department with wives the next life.

Key words:Mourns the poetry;contents;introduction

人生有可能要面对两种终生难忘的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江淹也说离别会使人“黯然销魂”(《别赋》),那么对于夫妻来说,由于一方的逝世而造成的永远的离别,应该用什么才能把它很好地表达出来呢?也许正是死别这种难言的痛苦,才产生了情真意切的悼亡诗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每个诗人也许都会有不得志或离别的经历,但未必都有亡妻的经历,而且由于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意识浓重,“夫为妻纲”是夫妻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恩爱夫妻间的淳美的感情

就很珍贵了,因此能在诗中尽情抒发对亡妻的伤悼之情,并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哀思的作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每一首悼亡诗词都值得品味,但由于条件和水平限制,在此,我仅就我所喜爱的悼亡诗词在思想内容上做简单归纳。

一、睹物思人

闺阁庭院是作者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这个小天地里的任何物象,诸如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阁尘窗、孤帐空床、残灯虚座、余墨遗芳、针线机杼等等,都能触发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是浓浓的思念夹杂着永恒的哀伤。

我国最早的悼亡诗应是《诗经》中的《邶风·绿衣》,这首诗就是讲述丈夫看到衣物而想起故妻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此类悼亡诗的鼻祖: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此诗四字一顿,重叠回环,仿佛看到男主人公拿着妻子生前织的衣物,轻轻抚摩,看着衣服,就如同看到妻子在织布和丝,“横也丝来竖也丝”,多么贤惠的妻子,如此温馨的画面啊!手中的衣服,质感清晰,

一如从前,但那可爱的妻子却早已消失,魂归天际,丈夫落寞的想着,忧郁地、不断地问着“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一次次地重复着“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试问有谁能不被感动呢?

再来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这首诗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低沉哀伤的情境。冬去春来,寒暑交替,这些变化是早已命归黄泉的妻子永远看不到的了,你可知道,你生前住过的屋子还在,屋内的陈设没有改变,帏屏依然立在那里,那幅字像是你刚刚写完的,字迹还没有干呢!你仿佛就在我的身边,猛回过神:你早已仙逝!逝去的爱妻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我的面前了,就似那只剩下一只的翰林鸟,又如同半路分开的比目鱼一样,原本成双成对,如今却人天永隔,泰戈尔有一首诗中说:“世界

上最远的距离,是鱼和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鱼和飞鸟尚且有可能在一刹那间相互了望一眼,而生者和死者将永不相见,所以作者对亡妻的这种思念“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他希望自己能节哀顺变,变得像庄子一样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但一个“庶几”又暗示了这种企望不知多久才能实现,更深层的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会一直持续下去,自己不会像庄子那样达观的。

同样因物思人而感伤的还有元稹。看他的《遣悲怀三首》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没,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原封不动的保存起来,不忍打开,就连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夫妻之情,那些衣物都是妻子生前亲手缝制的,一针一线,一丝一缕都融注了妻子的心血,浓浓的体贴和关爱,而今缝衣人已不在,关爱也不会再有,每逢见到衣物就会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种种关爱,思念越多越深,哀痛就越剧烈。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三
《十大悼亡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 永明体”。所创“ 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四
《悼亡词》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悼亡诗

——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亡诗

——沈约·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所创“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其四

——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

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

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进士。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五
《十大悼亡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

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 永明体”。所创“ 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六
《讲悼亡诗》

讲悼亡诗,着重讲五个人 一是沈约 一是潘岳 一是苏轼 一是元稹 一是纳兰容若 现在在犹

豫,要不要顺便带一下蒲松龄

稍微懂点中国文学常识特别是中国诗词常识的人大概都知道,不要说填诗作词,就是在一般

的散文写作中,“悼亡” 一词只能指丈夫悼念死去的妻子——既不能把妻子悼念死去的丈夫

说成“悼亡”,也不能把一个人对他死去的朋友的 悼念说成“悼亡”。 的确,从现代汉语的角

度咋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 思——但

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

说,它在表示 “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的对象的。请看《辞源》

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 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

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 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既然说到了潘岳了,那就先给大家看一下潘岳的诗 《悼亡诗》三首中的一首: 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⑵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⑶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⑷ 回心反初役。⑸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⑹ 帏屏无仿佛,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⑺ 怅怳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⑻ 如彼翰林鸟,⑼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⑽ 春风缘隙来,⑾ 晨溜承檐滴。⑿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⒀ 【注释】 ⑴本篇是《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叙亡妻已葬后将要赴任时的情景。 ⑵荏苒:辗转。谢:去。流易:消逝、变换。以上二句叙时节改易。古代礼制,妻死夫服丧一年,这首诗是作于妻亡一周年时。 ⑶之子:那人,指亡妻。穷泉:地下。这两句是说妻死埋葬土中,和生人永远隔绝。 ⑷黾勉:勉力。 ⑸回心:转念。反初役:回原官任所。 ⑹仿佛:相似的形影。 ⑺“流芳”、“追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 ⑻怅怳:恍忽。回遑:惶恐的意思。忡:忧。惕:惊惧。 ⑼翰:飞。 ⑽析:分开。⑾隙:墙壁的缝穴。 ⑿溜:水从屋上流下为“留”。 ⒀庶几:表示希望的词。“庄缶”,战国时代的宋国人庄周的妻死了,惠施去吊平静丧,见他正在敲着瓦盆(古人用“缶”为乐器)唱歌。惠施问他:妻死不哭也还罢了,又唱起歌来,岂不是太过份了?他道:我妻刚死的时候我也不免伤感,后来想:人本来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也不过是象四季循环似的自然变化,又何必悲伤呢?(见《庄子·至乐》)这诗末尾是说沉忧逐日累积,片刻也不能忘,但愿有时衰减,还可以家庄周那样达观。 本篇是诗人为哀悼亡妻所作《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永恒哀伤的时空。全诗的镜头随 着诗人的步履移动,逐次呈现了庐舍、居室、帷幕、屏风、翰墨的余迹、檐头的滴水等,这些连续的空间场景中弥漫 着阴沉凄凉的气氛,在沉寂中倾诉着诗人丧妻的悲痛和孤独。与此同时,诗歌又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丧妻之痛的深 广。冰雪消溶,春风吹拂,晨溜滴沥,时节交替,光阴流逝了,而诗人对亡妻的哀念并不因此而淡薄,“寝息何时 忘,沉忧日盈积”,反而越来越沉重。在伤痛莫解的情况下,他想起达观的庄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庄子那样从 感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这种企望,则又暗示出诗人的哀伤不仅占据了他的今天,也将延伸到他的明天、后天…… 读罢全诗,一个陷入永恒哀痛之中的诗人形象粲然浮现在眼前。这首诗情至深而语至浅,悼亡的深情婉转地流动于清 浅的字句之间。比如“帏屏”数句以极其平淡的语言道出物是人非的悲怆之感;“怅怳”二句更是微妙地表现出失去 了朝夕相处的伴侣而精神痛苦、恍惚迷离的神态。另外“如彼翰林鸟”等四句,两个比喻通俗浅近,却准确地表达了 诗人的沉痛心情。这首诗“悲而不壮”,情词哀艳,后人写哀悼亡妻的诗多用“悼亡”为题,正是受了潘岳的影响。 潘岳(247~300年)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正是他的《悼亡》诗,使“悼亡诗”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专指悼念亡妻的诗 歌门类。请再看今人所编的专门辞书上的有关文字:“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 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追悼亡妻的诗以情真、语 真、意真,油然善入,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后影响唐代元稹等人,使悼亡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红字标出的沈腰指的是沈约的腰,潘鬓指的是前面说的潘岳的鬓。 至于为何作如此借代,此处就不明说了。 沈约《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

月夜,短松岗。

这首词,是小学一二年纪的时候翻宋词三百首看到的,那时不懂其意,只是觉得朗朗上口,

于是,看了一遍就背出了,直到现在,都没忘记。而同时期背的很多诗词,现在已经连听到

都觉得耳生了。 在BAIDU上搜的两种解释,都发给大家看一下: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

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时距王去世恰好十年。 上片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首句便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

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既使不去思量,过的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虽时光易

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次一句写作者当时的感受。佳人香消玉殒,斯人独

自憔悴。孤坟远在千里。无处可诉衷肠。这里的"凄凉”一词有两种含意。一是指作者思念亡

妻的凄苦。同时又指作者仕途坎坷的悲凉。一句"无处话凄凉"写尽作者孤寂悲郁的心境。令

人为之心酸。 第三句话紧接第二句话的"悲凉",用一假设引出作者当时的境遇。"纵使相逢

应不识"。是啊,因为当年尚还年轻的我,如今已是风尘满面,鬃发如霜了,"尘满面,鬃如

霜"。短短六个字便将作者仕途潦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表面是悼亡妻,实际却

是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今人不觉心下憾憾了。 下片写梦境。有所思,必有所梦,于是作

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写出了十年前夫妇问那充满欢乐的爱情生活。

但乍然的相逢竞使他们"相顾无言”。作者自妻子辞世后已经历了十年的宦海沉浮。也饱尝了

十年的相思之苦。此时,他该有多少要讲给自己心爱的妻子的话啊!"惟有泪千行”无声胜有

声。通过写梦见妻子的情境,真实地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同时正是梦里相见

更加重了现实中的生死之隔的悲凉之感。令人不由心中憾然而至于泪下了。 梦里再美毕竟

还是梦。梦醒了只会使人更难以接受这永不相见的现实,但现实中来,那个在小轩窗前梳妆

的女子只能出现在梦中了,现实是明月夜下短松岗上的孤坟。而这正是作者每每想起都要肝

肠寸断的地方。最后一句作者传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凄凉之意,萦回不绝,令人不觉掩卷拭泪而长叹。 1075年正值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

外调,在密州为官时期,仕途失意。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涤挚感情,同时借

悼亡,出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扩大了词的容量。 (我觉得这纯粹是放屁,任意拔高) 全

词语言朴素自然,纯用白描,不事雕。感情至纯哀而无脂粉气,缠绵意,真实自然。具有令

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因此流传古。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 用词写悼亡,是

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

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

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

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

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

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

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

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

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

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元稹在文学上以写传奇和艳诗闻名,但他的悼亡诗也同样让人感动。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 十岁时嫁给元稹(元稹二十二岁),那时元稹没有功名利禄,虽然是

“贫贱夫妻百事哀”,却“野蔬充膳甘长藿”。两人恩爱有 加,渡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 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分司东都,韦氏却离他而去,元稹十分悲痛,为她写了很多可称为千古绝唱的悼亡诗,包括《遣悲 怀》三首及那首著名的《离思》。 第一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诗人用谢公(谢安)怜女来比喻韦丛在家时所受的宠爱;用战国时的“穷人”黔娄来自比。后面四句则从衣、酒、 粮、柴四个方面概括了婚后穷困的生活。最后一句是说,我现在当官有钱了,你却故去了,我只能用斋祭来寄托我的 哀思。 第二首: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没用什么典故,因而很容易懂。最后一句语浅情深,成为千古名句。 我们再看第三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首诗译成白话就是:没事的时候想起你来,为你悲伤也感到自悲。你走了已经多久了?晋人邓攸为救侄子而失去了 儿子,潘岳为写悼亡诗费尽了心思。死同穴是多么的渺茫,来生再续前缘更是没有希望。我只有用终夜无眠的思念, 来报答你生前为我所受的苦难。 这三首诗用平白的语言,写出了对妻子无限的思念和情感。因此有人认为,古今中外的悼亡诗,“无有出其右者。” 而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则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对妻子的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是说沧海无比 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因而,相形之下, 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这解释已经比较明了了,是用来比喻他失去了韦氏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爱情了。后两句则是用花丛来指代女人。 当时元稹被放

外任,他说自己对别的女人已是“懒回顾”了,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就是因为你啊…… 这几首诗的悲妻、念妻、爱妻之情溢于言表,但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很难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元稹,字微之,唐河南人,宪宗时举制科对策第一,历任中书舍人、承旨学士、工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节度使等官职。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 观其一生,有着许多接触的文学成就,他的爱情作品,特别是悼亡诗以及小说《莺莺传》可谓是文 学史上一绝,许多名篇佳句都被后人传诵。 他在爱情方面是用情很深的,在他心爱的妻子韦丛(有版本叫“韦蕙丛”,待考)逝世后他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就是其代表作。韦丛既慧且美, 两人感情很好, 但在元稹 未出仕时就亡故了, 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 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 挚真纯洁, 因而抒情叙事, 完 全出自内心。“今

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一句,写做梦时与逝世的妻子相会,却是送 钱,有点庸俗了,倒也符合“贫贱夫妻百世哀”一句,更显真挚之情。 最后一首, 觉得纵然同穴也 无法回报妻子在生前对自己的怜爱, 更加显得真挚, 深沉。清人蘅塘退士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 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虽然古人称《遣悲怀》为元稹代表作,但我认为《离思 五首》之四怀念之意更胜前者,即使《离思》并非为韦丛所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巫山云雨”这一意向自屈原起,就被当做性行为的象 征,用于写男女媾和之事,却很少用于描写圣洁的爱情特别是悼亡的。而元稹竟然能用“性行为” 写初恋的情人(莺莺),旁人看来不但不觉得他龌龊,反而对他的爱情观有了不少感慨,甚至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千百年来反复琢磨吟诵。由此不 难看出元稹的文笔和才气。而“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句,也隐隐透着他看破红尘想出家修道的思 想。 表明上看来,元稹似乎真的是个痴情

男子,但如果看看元稹的情爱史就不难发现,元稹真挚诗歌的 背后,透露着两个字:“虚伪”。 21岁上在寓居某寺时,遇到同在某寺寓居的双文,发生初恋。之后为求取功名,赴长安,渐弃双 文,其间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24岁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韦 丛;30岁上遇到名妓薛涛;同年韦丛卒,元稹写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年 后,元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36岁时续娶裴淑,亦为大家闺秀。 所以,上文所说元稹之“用情很深”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每个他所喜欢的人的。元稹的感情 是很丰富的,但感情丰富就容易泛滥,一不留神,风流顿成下流,博爱就成了滥情。其实,令后人 所不齿的,不仅是元稹“始乱终弃”更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才子加流氓”气,而此“才子 加流氓”非中国近现代“海派”文人的“才子加流氓”因为“海派”文人最多只是为了混饭吃写写 庸俗下流的言情小说(亦或可谓色情小说),而元稹不仅写,更做了,最可笑的是做了“此地无银 三百两”的辩白。何故?《莺莺传》可见一斑。“《莺莺传》由喜到悲,凄婉动人的描写了莺莺与 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 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援引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P391-392) 《莺莺传》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原型是元稹21岁时于某寺庙认识的初恋对象双文,这点基本得到了 学术界的认可。而男主人公的原型在学术界上争议颇多,一说张生即元稹,另一说则认为张生非元 稹。(张生到底是不是写元稹自己,只有当事人才可能知道,旁人无法想像。我权且认为张生就是 元稹,后附陈诏发表于《文汇报》的《再谈崔莺莺绝非胡姬》说明) 李唐一代,是在程朱理学发扬光大之前,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并非后世那么森严,社会风气相对开 放,文人骚客多有狎妓的嗜好。而那时候的妓女亦非今日之提供性服务的妓女,多是些对诗词歌赋 颇有研究的艺妓或歌妓。时人大凡腹有诗书气的,便以才子自居,出没风月场也有了冠冕堂皇的借 口和条件。风雅些的女子难免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在当时,文人玩弄女性并非是什么太违背伦理 道德或羞于开口的事情。(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说“微之所以弃双文(即莺莺)而娶成之(韦 丛字),及乐天、公垂诸人之所以不以其事为非,正当时社会舆论道德之所容许”,“但微之因当 时社会一部分尚沿袭北朝以来重门第婚姻之旧风,故亦利用之,而乐于去旧就新,名实兼得。然则 微之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 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又言 "若莺莺果出于高门甲族,则微之无需弃 之而更婚韦氏。唯其非名家之女,舍之而别娶,乃可见谅于时人。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凡 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元微之于莺莺传夸其自身始乱终弃之 事,而不以为愧疚,其友朋亦视为当然,而不非议,此即唐代当时士大夫风习,极轻贱社会阶级低 下之女子。视其去留离合,所关至少,皆当日社会舆论所视为无足轻重,不必顾忌者也。”)而男 子汉大丈夫应以事业为重,为了事业舍弃女人的大男子主义精神在中国男人心中是根深蒂固,所以 文中张生为了功名而抛弃莺

莺的事情就受到了时人的默许。也正因为有了社会伦理观念对他行为的 纵容,才会让他跟放肆地在《莺莺传》 末尾写下的被人赞为“善补过”的话: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遇合富贵,秉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 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七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 其身,至今为天下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自己得了便宜又卖乖,最后那句“予 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更体现了他对玩弄莺莺之事沾沾自喜之意。但最可怜的还是莺莺, 毕竟她是个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她看了这篇流传甚广的《莺莺传》后尴尬之情可想而知――不但失 去了最宝贵的贞操,还被元稹所愚弄,被当成了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综上所述,元稹是一个言行相当不一致的诗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写的那些悼亡诗或许有真情 实感在里面,但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他怀念妻子写的《谴悲怀》中用“长开 眼”就是自比鳏鱼,要终生不续娶的意思,可惜就在这首诗写下不久,元稹就先纳妾安氏,后又娶 妻裴氏的事情就是对他人品最大的讽刺。所以,他写的那些悼亡作品是真心悼亡还是“补过”之作 就相当值得怀疑了。也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在给大家看纳兰之前,请允许我私心地给大家看一篇纳兰和周瑜的好文。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 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 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 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实意地喜 欢的只有两个。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 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 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 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 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 人物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现实中的 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 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 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 有过的精彩人生。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 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 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两个古人都是男子,我想这毋须解释。 第一个是周瑜。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 不甚佳的周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 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

有 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 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 割剧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 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 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 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 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 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但两晋美男子会聚 ,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 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

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篇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6666是什么意思 狗带是什么意思 o2o是什么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悲哉人道异 一谢永销亡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145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