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

2016-02-15 10:17: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一《答案》 《新课 ...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一
《答案》

《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八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2004.8.31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1.Jiān kuì jìnɡ xiá xiù 荻 芜 塞 2.已经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阻止 3.安庆至芜湖 20日夜至21日夜 30万 突破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九江至安庆 21日17时至22日22时 35万 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南京至江阴 21日17时至22日22时 35万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4.⑴消灭 ⑵打得狼狈逃散 5.(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如渡江区域、战役的全局。 6.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7.反应迅速如:电头中注明的时间及各路大军的渡江时间;语言准确如“不含”、“歼灭”与“击溃”等。8.略 9.参考标题:非典新疫苗成功完成鼠类试验10.第一句 11.是朝开发出对人体有效的非典疫苗迈出的关键一步 12.语言准确,不夸大其词 13.略

2《芦花荡》

1.⑴dī ⑵jìn ⑶ɡāo ⑷diàn ⑸zâ ⑹cuān 2.⑴浅水湖;⑵《荷花淀》。3.老头子 过于自信和自尊。 4.略 5.属于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炎热,为下文鬼子们从小火轮上爬下来洗澡提供了依据。6.动作 神态;突出了老头子的智勇双全。7.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老英雄报仇之后轻松、愉悦的心情。8.比喻 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对侵略者的仇恨。9.①烘托水生嫂勤劳、温顺、善良的形象。②赞美家乡之美,为主人公拿起枪杆保家卫国铺垫思想基础。③衬托水生嫂热爱丈夫的温柔情感。④交代水生嫂从一个家庭妇女成长为游击战士的起点。(只要答出其中之一就可)10.它照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11.水生本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又怕过早地触动她的心。 12.有区别。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心情的急切,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

13.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是对丈夫抗日爱国热情的赞许。(2)是对丈夫离家的依恋。(3)是对丈夫没有和自己商量、自作主张的轻微责备。

3《蜡烛》

1.lì púfú mú jū 窖 颤 拂 迫 2.记叙了二战期间,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南斯拉夫的一次战斗中,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埋葬一名苏联红军士兵,并将她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坟头的故事。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3.略 4.略 5.说明老妇人年老体弱,从而突出她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同时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老妇人的体贴关心。6.可抓住关键词。如分析为什么老妇人要“对他们深深一鞠躬”,那是因为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渴望解放与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和感激之情。7.黑色给人庄重肃穆的感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衬托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8.这火焰既象征着红军士兵的英勇不屈,也象征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这种精神和友谊是永存的。9.参考标题:母爱 10.如将母爱比作炭,说明母爱是实实在在的,将孩子比作白雪覆盖的种子,说明母爱的力量。11.略 12.略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法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2.⑴“潦”改“缭” ⑵“废”改“费”⑶“栽”改“裁”⑷“脏”改“赃” 3.⑴是反语,以此深刻揭露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正是毁灭人类文

明的野蛮行径 ⑵也是反语,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4.法兰西 英吉利 火烧圆明园 劫掠珍奇宝物。5.即“是亚洲文明的杰作”

6.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7.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8.略 9.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还有一些西洋风格的建筑群,所以被誉为“万园之园”。10.以此来突出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1.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全面落后,国不强必受外人欺侮。12.言之成理即可。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lù dào luǒ chōngjǐng miù hē xiāo huǎnghū 2.⑴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但同时,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⑵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能牢记历史,这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同时,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⑶虽然人应该宽容,但人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3.⑴比喻,突出大屠杀的惨状,揭露纳粹的灭绝人性。⑵排比,表现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4.指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来悼念这些被法西斯杀害的亡灵。5.说明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非常多,像潮水一般。6.这是孩子们在被杀前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集中体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也使读者更深切地感受残杀者的凶残。7.略

8.集中营里的孩子们随时受着饥饿、霜冻、蛆虫甚至死亡的威胁,他们就像生活在风暴之中。9.健康、力量、神经、思想、心灵、精神的火、泪水、忍耐。 因为“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10.讲的都是孩子们的故事,他们在死去之前的一刻还在歌唱着生活,憧憬着未来。11.参考思路:我们是否该想想如何面对这些歌唱,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是“幸存者”,我们将怎样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⒈ huánɡ zhuō ǎi yì ⒉ 悚 疮 孀 雳 ⒊ ⑴ 谋杀。⑵ 絮絮叨叨地说。⑶ 即“顺顺溜溜”,顺当。 ⑷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略。 ⒋ 略。⒌ 选文写了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件事。 ⒍“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表现了“我”听到后的极度震惊:别人都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⒎ 因为作者儿时念念不忘《山海经》,却一直求之而不可得,而没有文化的阿长竟想方设法去买来了《山海经》,因此,作者把它视作“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⒏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她那样知“我”心,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而这个不识字的阿长却居然给“我”弄来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所以,在儿童眼中,长妈妈似乎有“伟大的神力”。⒐ 只要想象合理即可。⒑ 这隐鼠是“我”从蛇口中救出来的,我很珍惜。这隐鼠的行为让“我”很惊喜,“我”把它当成了墨猴。没有了隐鼠,“我”感到寂寞。长妈妈一脚踩死了隐鼠,居然还骗“我”是被猫所害。 ⒒ “数钱”指“咋!咋咋咋咋!”地绝望而惊恐地哀叫、呼救。“没有第二步办法”指除了死路一条,别无逃命之法。⒓ 此题为开放题。目的引导学生有独特的体验。正如鲁迅写猫主要是为了隐射社会中的某一类人一样。 ⒔ 此题意在启发学生由文本走进生活,学习鲁迅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如实描述人物,进行仿写训练。

⒈ chāi 藉 sù 踌躇 zhà tuí xiâ 蹒跚 ⒉ ⑴ 襟怀 壮怀 正中下怀 胸怀广阔。⑵ 赞叹不已 感动不已 激动不已 兴奋不已 ⒊ 主要写了父亲失业,家境惨淡,回家奔丧,南京勾留,浦口送行,接读父信等事。送行时写了细心照顾、车站买橘、车门话别。 关于“哪一件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感受。一般来说会集中在父亲买橘一段,因为在此段表现出深厚的父爱。 ⒋ 略。 ⒌ 父亲失业,而养家重担还压在父亲一人身上,但在急于谋事与为子送行之间,他选择了亲自送行,惟恐孩子有什么闪失。在送行中他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和脚夫讲价钱,给我拣定座位,嘱我路上小心,夜里惊醒些,他既照顾到儿子的眼前又为儿子的一路着想,即使力不胜任也要执意去买橘子。自己一身布衣,给儿子的是紫毛大衣。总之,能为儿子尽心尽力,他就会感到满足、舒心。这种为儿子心甘情愿而勉为其难的形象,正是中国慈父的代表形象。⒍房子是有价的,但家是无价的;财富是有价的,但爱是无价的。(符合要求即可)⒎ 动作描写。 作者十分精细地刻画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自己的感情。⒏⑴ 父亲惦念“我”的旅途平安。⑵ 父亲依依不舍,嘱咐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⒐可信。这是感念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行动时发自内心的感动。⒑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联想符合题意即可。⒒略。⒓ 父亲其实很爱我。这从“他只是微笑”“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得到。⒔ 选文写了那么多母爱是为了将其与父爱作对比,从而更鲜明地表现父爱的不同特点。 ⒕母亲的爱,方式直显、温和,体现了柔情的一面,给儿女身体的呵护较多;父亲的爱,含蓄、理智,略显生硬,但突出了对人生的能力培养。究竟你更喜欢哪种方式,可尽情发表意见。⒖文中的父亲,行事的确有些生硬,使人觉得缺乏人情味,但是,应当允许个人有缺点,分析一下,父亲在教育我时,往往在严厉的外表之下隐含着冷静的理智,正是由于这种理智,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我受用终生。⒗不能去掉,因为去掉就成了父亲对表达爱真的不懂,真的完全不知道,不符合文章的原意。⒘结尾一句话点明文章主旨。含蓄地点明父亲对儿女有着深沉的爱,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委婉地表达了希望父亲改进爱的方式的愿望。

8《台阶》

⒈ dànɡ chī kāi nián ɡān nuï xián qiào ⒉ ⑴言外之意 :话外的意思。⑵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⑶大庭广众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⑷若有所失: 好象有所失落。⒊ 言外之意 言为心声 言听计从 言传身教 言不由衷 言归正传 言简意赅 言近旨远 言必有中 言过其实 言归于好。 ⒋父亲非常要强,很有志气,吃苦耐劳,又老实厚道,希望受人尊重,不甘人后。⒌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⒍ 父亲的美德和美好愿望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父亲无限敬仰,对父亲怀有深深的爱。⒎ 动作描写,表现父亲愿望实现的迫切和兴奋的心情。⒏ 父亲不习惯新台阶的限制,更不习惯居高临下地看别人,所以处处感到“不对劲”。 ⒐ 如:《背影》主要描写“父亲”的动作及简洁朴实的语言,《台阶》主要抓住“父亲”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⒑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有着沉重的责任感,淳朴,忠厚,惯于吃苦耐劳,总愿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的人,他以自己坚实的臂膀扛起生活的大梁,值得我们敬重和爱戴。⒒ “熟悉”是对父亲的身影、性格等一般情况的了解;“陌生”是指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⒓ 子女给父母的关心一般没有父母给儿女的关心多(或儿女们对父母付出的还不够)。⒔ “读不懂父亲”指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感情。 标题“认识父亲”指正确理解父亲对子女的感情。 ⒕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事例,旨在说明父亲对儿女们的感情之深,付出之多。

⒈ pì zhì huánɡ zuàn yǔ qiàn kū lïu yì ⒉ 破败 将就 闲谈 惭愧 禁止。⒊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⒋ 课文先以逻辑顺序,写了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⑴ 老王的谋生手段——踏三轮;⑵ 老王谋生的困难——有眼疾;⑶ 老王居住条件差。接着以时间为顺序,写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方面的四个片段:⑴老王主动为“我”家送冰,冰大一倍,冰价相等;⑵文革时,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⑶载客三轮被取缔,老王的生计越来越难,并得了病;⑷老王离开世界前一天,还给“我”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全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⒌ 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虽生活清贫,但从不向钱看。他虽有微残,孤苦伶仃,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是一个善良的好人。⒍ 从老王的老实,不欺负主顾,虽然自己生活困难,却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从不多要钱,甚至有时不要钱,常给别人送东西等方面,能看出老王的善良。⒎夸张 作用是更鲜明地突出了老王步履艰难,身体僵直的形态。 ⒏ 因为作者觉得在老王生前,自己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还很不够。⒐ 作者是一位善良,有爱心,对不幸者充满同情和关心的人。⒑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爱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⒒ 她是出于回报社会,回报这个给予她喜悦与幸福的世界的目的而这样做的。 ⒓ 心理描写 揭示了她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⒔ 是因为觉得自己享有了那么多的喜悦和幸福而欠了心债。 ⒕ 她热切地感受到那些美丽树木的旺盛的生命力,这也真是为什么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救起那位年轻人的思想感情。⒖“最伟大的礼物”指安妮救起的那个年轻人。⒗ 如:从安妮的行为中,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要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那就要像安妮一样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必要时要勇于作出牺牲。

10《信客》

⒈ àn tà hàn xī zhuï 髦 噩 厥 晦 济 跋 绉绉 ⒉ 潦 零 祸 啕 顺 沛 故 连 旅 豫 ⒊ ⑴ 外出到城里谋生。 ⑵ 不正当的手段。 ⑶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⒋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⒌ 繁忙、肩负重任、任劳任怨等。 ⒍ 信客如同最敏感的神经一样,将人们最渴求获得的消息迅速、及时地传递给需要的人们。这一比喻,精辟畅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信客竭诚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⒎ 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⒏ 这位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信客。⒐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⒑ 拥有事业,睥睨商界,春风得意,娶得美妻。⒒ 因为不诚信,大搞欺诈行为,商品以次充好,承包建筑全是豆腐渣工程,甚至用骗来的钱去走私和贩毒豪赌,终于失去一切,锒铛入狱。⒓ 诚信。 ⒔ 信客能诚信无私,这位年轻人抛弃诚信,所以结局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讲诚信,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⒕ 略。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1.⑴hú;⑵xiáo;⑶gǒng;⑷dǒu;⑸chân;⑹níng;⑺xiào;⑻ zhuï。2.⑴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⑵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⑶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⑷均匀,比例和谐。3.C

4.⑴茅以升;⑵事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独;联。5.不能删去。因为这两个词语限定了时间范围,说明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但以后还出现了更长的石拱。6.不能换。因为“不但”后面的内容 是桥给人的印象,是感性认识,“而且”后面的 内容是对桥进一步的认识,是理性认识。他们之间是递进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7.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列数字,打比方,引材料。8.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形式优美。9.答案略。10.以赵州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11.推测 探测 探测。12.文学描述、科学观察、飞船探测、着落器勘察。13.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类似蛋白质、单细胞生物等低等生命形式尚无定论。

14.(例)氧和水、光和热、漫长的进化等。15.(略)。

12《桥之美》

1.⑴shā;⑵yí;⑶zhù;⑷pù;⑸zhān;⑹xiān。2.⑴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⑵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⑶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⑷停止脚步。⑸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的小单位。3.⑴园—圆;⑵消—销;⑶那—哪;⑷辍—缀。4.⑴固然;⑵必然;⑶忽然。5.引用短语恰当,通顺即可。6.先要明白句子形式。然后用这一句式造句。7.用俗语开头,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并引起下文。8.①段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作用。③段介绍直线桥。9.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10.举例子、作描摹、列数字。举例略。11.可换用“差不多”、“大都”等。12.第④段最末一句。13.总结全文并点题。14.提示:文中桥的美在于曲线,在于直线,但给人的感觉是桥的美在于自然,作者是在用画家的眼光描绘人生阅历:美在于人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之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崎岖不平的人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15.C 16.⑷⑴⑶⑵⑸ 17.建筑结构特点。18.⑴下定义:揭示风雨桥的特征;⑵举例子:有点有面,既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⑶列数字:使读者通过具体的数字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说出三种说明方法并能简析其作用即可得分)19.风雨桥;程阳风雨桥。20.略。

13《苏州园林》

1.⑴C;⑵A;⑶C;⑷B;⑸A;⑹B。 2.⑴C;⑵B;⑶A。3.C。4.⑴强调都是这样,无一例外。⑵强调再小的地方也是一样。⑶突出匠师们的细心、匠心。5.⑴说明;⑵描写;⑶描写、议论;⑷议论。6.⑴举例子; ⑵作比较;⑶作比较、打比方。7.⑴整体;局部;主;次。⑵叶圣陶。8.用词恰当,通顺即可。9.总分关系;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1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1.他们指“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12.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的道旁树;追求自然之美;藤萝开花。13.因为作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去调查所有设计者和匠师,只能凭猜测,而删去后变为肯定语气,不符合实际。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的“图画美”这一总体特征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扣得不紧。14.描写: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议论: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目的: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同时阐明这种栽种的的艺术效果,作画龙点情的评价。15.第一句;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描述)、举例子。16.它兼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在中国园林中魅力独到。17.说明了其形成、河面形态、湖上建筑等几个方面的特征。18.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描摹等说明方法。举例略。19.略。 14《故宫博物院》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二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

1、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

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

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

岩》。

答案:罗广斌、杨益言、烈火中永生。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

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

一个是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答案:白公馆、渣滓洞。

3、__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

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答案:许云峰。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指派__建立沙坪

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__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

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答案: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5、__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__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__知道后大吃一

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__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__

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答案:甫志高、郑克昌、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6、叛徒__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

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

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答案:甫志高、江姐。

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

庭的共产党员__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

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__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

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

特务的真面目。

答案:刘思扬、李敬原。

8、__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__打入渣滓洞,

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

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答案:郑克昌、高邦晋。

9、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

共产党员__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__用手指和铁镣

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

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答案:华子良、许云峰。

10、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

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

中该书被诬蔑为“__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

新出版发行。

答案:叛徒。

11

1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1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14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

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15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

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16、

17

1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

19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20

二★选择★☆:

1、区委书记江姐要去()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

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

发现自己的丈夫、()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A、歌乐山 B、华蓥山 C、缙云山 D、樵坪山

答案:B。

2、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

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

疼爱地叫他()。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地面被浇灌了

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答案:D。

3、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

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就在这个背

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

“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

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挺进报》 D、《中央日报》

答案:C。

4、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

答案:A。

5、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驻重庆办

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

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A、新四军 B、八路军 C、解放军 D、红军

答案:B。

6、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7、不属于《红岩》中的人物的选项是(D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8、《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三、判断题

1、《红岩》一书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描述的斗争

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

集中营,各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错)

2、《红岩》中提到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

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恶的力量(对)

3、“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 错 )

三★问答★☆:

1、《红岩魂》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

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入?(2分)

答:强调是个孩子,他不是政治犯,他是无罪的,揭露了反动派连一个孩子也不

放过的惨无人道的本质。

2、“他们因为协助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那场“事变”是指哪件事?

是谁发动的?(2分)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可爱的孩子,你

永远看不到那反复默读的红旗了,你甚至不曾看过远方原野上那些郁郁葱葱的绿

树。

3、找出与“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相

呼应的句子,并说明它的作用。(3分)

孩子,你只有这么一张照片,黑白相纸中的你,睁着大大的黑眼睛,露着两颗玉

米粒般的门牙,就像一只稚气未脱的小免子。孩子,你要原谅你的爸爸妈妈,就

因为太爱你和千千万万个你,他们才那么早便带你上路,寻找自由、平等、和平

的理想之光。这是一条艰难之旅,铺满了血肉和尸骨,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

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为此,尚未长大的孩子也被称作了烈士。

答:“指着那华盖如云的大树说:看,那是绿树;指着那头顶飘扬的旗帜说:看,

那是红旗。”表示对烈士英灵的告慰,结构上照应前文。

4、这段中有“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一句话,请

用一条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2分)

孩子,现在我是安徽省军区一名二十岁的女战士,记住多年之后你要如约前来,

我将张双臂将你揽入柔暖的肚腹。吹去的夜风。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

事,孩子,我一遍遍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答:前仆后继

5、第(10)段中“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

答:红色岩石有着烈士洒下的鲜血,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红岩魂指渣滓洞狱中的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答案: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石头一样。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

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后人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只有把过去的光荣传统变成未来的营养和坚实基础,才有利于理想的实现。红岩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文化、法制化的经济,需要具有理想人格的高素质的公民和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只有这样的公民才能够有效抵制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红岩精神正是我们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

红岩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三
《10年4月自考变态试题及答案 05626》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变态心理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5626)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 ( B ) 1-3

A. 适应不良 B.痛苦或损伤

C. 其他人感到不适 D.违背标准

2.病人幻视,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出现于 ( A ) 2-17

A. 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B.精神分裂症

C. 癔症 D.躁狂症

3.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 ( B ) 2-19

A. 躁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 癔症 D.抑郁症

4.病人所谈内容大多为既往记忆残余,在提问者诱导下将其串联在一起,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其内容丰富、生动,甚至荒诞不经,常转瞬即忘,这是 ( C ) 2-21

A. 记忆减退 B.遗忘 C.虚构 D.错构

5.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 ( C ) 2-22

A. 抑郁 B.情感倒错 C.情感淡漠 D.焦虑

6.50岁农村母亲,目睹其犯罪儿子在家中被警察抓走,突然抽搐发作,但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这是 ( C ) 4-45

A. 瘴症性运动性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癔症性躯体障碍 D.创伤后应激障碍

7.50岁农村母亲,听到在城市打工的儿子遇到车祸后,两耳再也听不见别人说话声,但有人在身后喊她,她能回头去看,这是 ( B ) 4-45

A.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B.癔症性感觉障碍

C. 急性应激障碍 D.创伤后应激障碍

8.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不包括 ( C ) 4-47

A. 记忆缺失 B.现实感丧失 C. 适应障碍 D.身份改变

9.震后获救幸存的母亲,常反复想起在自己身边遇难的女儿,做相关的恶梦;她尽力回避任何与地震、女儿有关的东西;对生活丧失希望和信心,这是 ( C ) 4-52

A.癔症性精神障碍 B.癔症性躯体障碍

C.创伤后应激障碍 D.急性应激障碍

10.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这是 ( B ) 5-63

A.偏执性人格障碍 B.分裂性人格障碍

C.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D.冲动性人格障碍

11.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其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这是 ( A ) 5-68

A. 强迫性人格障碍 B.焦虑性人格障碍

C. 依赖性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

12.幻听是其最常见的幻觉,是其核心体验,常与幻听对话,做倾听状,常自语、自笑,这是( C ) 7-90

A. 抑郁症 B.躁狂症 C. 精神分裂症 D.癔症

13.病人认知技能和情感相对完整,妄想和幻觉为主要症状,这是 ( A ) 7-91

A.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B.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C.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D.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14.睡眠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的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现象,这是( A ) 8-112

A. 夜惊 B.梦魇

C.睡行症 D.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

15.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这种心理障碍是 ( C ) 9-125

A. 男性性指向障碍 B.男性性偏好障碍

C. 男性性别认同障碍 D.女性性别认同障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心理障碍评估的基本要素是信度、效度和___标准化_____。 1-10

17.智能障碍分为痴呆和___精神发育迟滞_____。 2-21

18.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和_焦虑症__。 3-29

19.恐惧症的主要类型有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__场所恐惧症______。 3-32

20.心境障碍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和___持续性心境障碍_____。 6-74

21.病人感到自己一切都无兴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途、自责,想以死求解脱,这最可能是患有__抑郁症______。6-74

22.病人从睡眠中起床,穿衣,在室内走动,表情茫然,难以唤醒,20分钟后重新上床睡觉,醒后对事件不能回忆,这是__睡行症______。 8-112

23.马某,男,23岁,孤僻,从18岁开始,常在偏僻处,对迎面走来的陌生女人暴露自己生殖器官,看到女性羞愤而逃的样子,感到性兴奋,马某患有_露阴癖_______。 9-131

24.彭光,男,28岁,从22岁开始,经常在公共汽车上,趁拥挤之机,用生殖器官接触陌生女乘客臀部,射精后感到非常兴奋,彭光患有__摩擦癖______。9-132

25.老年痴呆的类型分为血管性痴呆和___阿尔茨海默病_____。12-179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幻觉 2-17

答: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27.癔症性精神障碍 4-47

答:癔症性精神障碍( hysterical psychological disorder)在CCMD-3中被又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DSM-IV中又称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28.药物依赖 10-140

答: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又称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躯体状态,表现为强迫性的、连续或定期使用某药物的行为或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药物的心理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29.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11-165

答: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为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以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

一组综合症。

30.谵妄 12-178

答:处于谵妄( delirium)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一觉醒周期紊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2-16

答:在精神检查中,有如下注意事项:

(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第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哪些症状是继发的,即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的;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32.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5-64

答:(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3)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4)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33.简述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6-77

答:(1)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2)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

34.简述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 8-105

答:(1)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35.简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0-141

答:(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3)社会功能受损;(4)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5)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36.简述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1-163

答:(1)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2)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狭窄,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4-53/54

答:一、创伤性事件

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龙卷风使很多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2、疾病:艾滋病、癌症等致命疾病也是常见的创伤性事件。

3、强暴:当一个女人被强暴时,她的第一反应被称作“混乱”状态,包括两种类型。表现型,即表现出恐惧、气愤、焦虑、哭泣、呜咽和紧张;压抑型,即表现出冷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通常会随之出现。4、其他人为灾难: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PTSD是多么的持久和严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研究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理机制很清楚: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进而发展出了某种精神障碍。然而,一个人是否会发展成PTSD,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假如PTSD总是由类似战争等外部事件引起,那究竟什么是PTSD中的遗传因素呢?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同PTSD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差异性(Yehuda,2000)。对患有PTSD的儿童和成人的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一组神经和激素发生了改变。研究者发现,在创伤性事件中经历的极度压力可能会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 HPA)轴的活动出现长期、甚至是终生的增强。而HPA轴活动的增多会导致压力激素如可的松的长期释放,从而长久破坏了与长时记忆系统有关的海马区(Gurvits等,1996)。2、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

①那些可能患上慢性PTSD的人在神经质上的得分很高,并且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②大屠杀幸存者的孩子,其PTSD的患病率高于控制组;

③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患上PTSD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过更多的战争应激反应;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四
《导学案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五
《语文答案》

练习三

1.D(3分。A.guān;sāi /sâ;zhēng / zhâng。B.gěi / jǐ ;biàn/ pián ;zài 。C. luî/kâ;xùn ;jī /yī。

D.qūn / quān;bì /bài;lán / làn)

2.C(3分。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

3.“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4分。符合定义形式1分,“自行组织”1分,“签订协议”1分,考试对象1分)

4.(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2分。语意1分,修辞1分)

5.C(3分。只是)

6.B(3分。③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④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⑤是表现赵生的狂妄而非率性)

7.A(3分。因果关系不当)

8.(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善恶行迹。(3分。“虽”、“宿疾”、语句通顺各1分)(2)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3分。“然”、“不吾见”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3)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4分。“恶”、“恶言秽行”、“自晦”、语句通顺各1分)

9.(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3) 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0.(1)靡有朝矣 (2)来者犹可追 (3)疑义相与析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术业有专攻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濯清涟而不妖 (8)气吞万里如虎(8分。每句1分)

11.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

12.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4分。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13.(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 (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

14.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6分。前三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满分6分)

15.①写作目的;②写作与生活的关系;③全书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

16.①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②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构成历史的质感;③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或唤醒各种感官)。(6分。每点2分)

练习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躯壳/金蝉脱壳”、“祈祷/身材颀长”、“饯别/践行诺言”加点的字读音相同。)

2.(3分)A(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3.(4分)①能量巨大;②资源丰富;③碳排量低;④占比较小。

评分建议:每点1分。

4.(5分)示例:①地铁应该让道。现代文明的发展难道非得以破坏历史文化为代价吗?②梧桐树应该让路。社会要发展总得要有所“牺牲”,且移栽不等于灭绝。死守文化符号难道就是进步吗?

评分建议:表明观点1分,反问句式1分,理由恰当、语句通顺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C(脱:倘若,如果)

6.(3分)C(①指所写文章的文采、风格;③间接;⑥设想)

7.(3分)D(“以隐逸登诸史传”是自范晔之后的史家,而不能笼统地说“古代史学家”;同时,因果关系亦不完全成立。)

8.⑴(4分)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他)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诚:确实,1分;狎:亲近,1分;反诘、感叹语气,1分。

⑵(3分)(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辄:就,1分;移时:长时间、一段时间,1分。

⑶(3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孤:厌弃,1分;渔于山樵于水:状语后置,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2分)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

⑵(4分)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⑶(4分)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如未结合诗句分析,酌情赋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⑵草色入帘青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属 ⑷箫鼓追随春社近 ⑸好问则裕 ⑹度尽劫波兄弟在

评分建议: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①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②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12.(4分)①凸显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②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铺垫。(各2分)

13.(6分)①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②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③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④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4.(6分)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的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特定时代精神引领与思想交锋的需要。②作为政治符号被误读、被神化。③被实用主义者解构、利用。(每点2分)

16.(6分)①鲁迅是一代文学大师、文化英雄;②鲁迅没有虚荣心,平凡、本色、朴实;③鲁迅身上也有缺点。(每点2分)

17.(6分)①必须远离功利;②应该本真地宣扬作家的人格魅力;③应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名人。(每点2分)

练习五

1. B(3分。强劲jìng,于劲jìn;少尉shào,少安毋躁shǎo;和煦hã,曲高和寡hâ)

2. A(3分。B项对象不当,“浑然天成”多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C项误解词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自己的人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D项望文生义,“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可以获得成功,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3.参考示例: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同样也可以登上春晚舞台。(4分。角度可以是西单女孩、马梅、春晚等。态度1分,修辞1分,评点2分)

4.参考示例:爸爸,“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不能马虎!这阶段的努力使我收获不少,这种探究能力也是高考所需要的,希望你支持!(5分。观点1分;得体1分;理由3分,围绕“学校要求”“进行到一半”“高考不考”三个角度,各1分)

5.D(3分。可以)

6.C(3分。①是原因,不是表现;⑤是卜筑的做法;⑥是客观描述园内景致)

7.B(3分。“万壑千岩的丽景”非兴建原因,“哥哥未罢的工程”理解错)

8.(1)(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3分。每句1分)(2)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3分。定语后置,“亭”“榭”活用为动词,语句通顺各1分)(3)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4分。“作文”“韵”“营构”和语句通顺各1分)

9.(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2)①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孤: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10.(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造化钟神秀(3)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调先有情(4)五十弦翻塞外声(5)瓦釜雷鸣(6)厚积而薄发(8分。每空一分)

11.(1)“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分)(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

在处境凄凉。(2分。答对两点即可)

12.(1)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3分。各1分) (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1分)(4分。意思对即可)

13.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可以有两种答案。

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不是。理由:红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

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

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5.(1)幸存者的个人记忆,特点:存在于个体内心深处,消失快,不易传播。(2)文化记忆,特点:以文化形式保存,可循环。(3)集体记忆,特点:进入社会,在历史中留存。(6分。形式各1分;特点各1分,答对一点即可)

16.否定电影《唐山大地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忘却灾难的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文化记忆方式,肯定《绊脚石》直面灾难带来的创痛、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记忆方式。(6分。有否定、肯定态度各1分;分析各2分,其中《唐山大地震》中浪漫抒情方式1分,“忘却”或“粉饰”1分,《绊脚石》中“直面灾难”1分,“尊重灾难记忆”1分。意思对即可)

17.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倾听、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练习六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选D (A项读音分别为hînɡ/hînɡ bì/bǎi jú/juã B项读音分别为bì/pì

ɡǔ/ɡǔ qī/xī C项读音分别为lîu/lù dànɡ/ dànɡ zhuī/chuí D项读音分别为 zhuō/duō yì/zhì yàn/yīnɡ)

2.(3分)选C(A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应改为“翻天覆地”。B项“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应改为“莫衷一是”。C项“美不胜收”意为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是恰当的。D项“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应改为“无可非议”)

3.(4分)谐音 (很)调侃 精神写照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只答“无从把握”“ 陷入绝望”“ 超然和豁达”得1分)

4.(5分)示例: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色彩;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而舞。(围绕主题创设情境3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简明连贯1分,没能体现“温暖记忆”不超过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选B(经世济民)

6.(3分)选C(①不能表现钱先生的“志节”;③非“直接表现”;⑥记述不了解钱澄之的“潜德隐行”,并非真正说他的志节。注意:④“冀接武于东林”,意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体现钱澄之为正义而斗争的志节)

7.(3分)选B(“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表述不当)

8.(1)(3分)钱先生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维”

“干”“去”各1分)

(2)(3分)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焉”“笃”各1分,句式1分)

(3)(4分)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志”“俾”“告”各1分,句式1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2分)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

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

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3)(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

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

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乘骐骥以驰骋兮 (2)人至察则无徒

(3)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4)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江山代有才人出

(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本节从视觉、听觉、触角(或“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2分)这样描写,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做铺垫。(2分)

(4个角度答出其中的2个即可,3个目的答出其中的2个即可)

12.(4分)(1)结构上:宝宝是作者感悟生命的重要依托,描写宝宝的言行,显示出全文由落叶及生命(由物及人)的行文思路;(2分)

(2)内容上:描写宝宝欢快的舞动和兴奋的表情,既衬托了金色飘落的美丽,表现了新生儿的活力和朝气,引发并深化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2分)

13.(6分)(1)(3分)运用了插叙的方法,(1分)虚实结合,将眼前落叶凋零的场景与对春夏时节银杏叶生长的动人情景的回忆交织起来,突出了生命轮回的短促,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主题)。(2分)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通过“争先恐后”“涌”“青春的梦想”“涂满”等词语,赋予初春银杏叶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的春风中的蓬勃生机。(2分)

14.(6分)(1)从金色落叶的飞舞和凋零中,感悟出对生命消失的忧伤。

(2)从树叶由萌芽到凋零时间的飞快,感悟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

(3)从落叶飞舞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中,感悟出对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

(4)从宝宝欢快活泼和银杏叶春夏蓬勃生机中,感悟出对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5)从“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中,感悟出对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 (6分)(1)理由: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1分),历史短暂(1分),没有大作家(1分),文学成就的影响弱(1分)。(2)指代内容:城市里热爱文学的多数人(1分);多数人的文学活动(1分)。

16.(6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指出了这些作品与时代、大众、生活相当隔膜,缺乏鲜活人生的真切感受这一弊端(2分),与深圳大量“打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源自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进而揭示出“文学城市”的应有内涵:贴近大众,贴近生活(2分)。

17.(6分)(1)(3分)城市的文学影响力固然离不开大作家的支撑(1分),城市中大规模的文学爱好者群体、高密度的文学活动以及高数量的文学作品产出也有着重要的价值(2分)。

(2)(3分)部分网友和媒体固守个人偶像崇拜和文化精英意识,忽视大众的文学热情和文学活动(1分),最终将会使市民整体文学素养下降(1分),文学天才的成长就会失去适宜的环境而夭折(1分)。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六
《15《“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15.《勇气》同步练习及答案

caijuyudonglixi

[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

◎真正的英雄不是用云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弥漫( ) 山脉( ) 翘起( ) 翘首( ) ....

船舷( ) 刹车( ) 湍急( ) 猝然( ) ....

肇祸( ) 酣睡( ) 蓦地( ) 丧命( ) ....

2.请将下列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2分)(陕西(课改)中考题)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3.揣摩语言。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A.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劲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

你推我搡:

B.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船员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

似的,乱得不可开交。猝然: 不可开交: ....

C.“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肇祸: ..

(2)体会理解句子的含义。

A.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B.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泰州中考题) ...

A.“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B.今年三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C.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D.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5.填空。(4分)

(1)《“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 ,它按照“雾海夜航 → →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刻画了船长 在海难关头,

(2)作者 是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九三年》等。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 课内精读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已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已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芳,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6.事故发生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方法?

6.选文省略了船长和船员的对话,为什么文中详细描写了船长和船员的对话?(3分)

7.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是邮船被撞坏之后哈尔威船长下的命令。他这样做对吗?

8.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9.探究质疑。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可以不死吗?谈谈你的看法。

10.本文仅仅是一篇小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尚不很丰满,要想进一步突出其形象,除了原文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的议论,还可以有哪些方法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请你帮助雨果出谋划策。

(二)课外拓展

幸存者的记忆

⑴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⑵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⑶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⑷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⑸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

子交待了„„

⑹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⑺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⑻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⑼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⑽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⑾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1.第一段中的“居然”是 的意思,它的作用是

12.“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 的情况。

13. 本文的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14. 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 阅读链接(大连市中考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5.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2分)

16.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8个字以内)(2分)

17.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 的品质。

18.“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19.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3分)

20.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人。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21.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4分)

(二)新题链接(南京市中考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 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 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 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①把以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②世界和平女神像的造型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3.木船破了,舱里灌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这时候,远处有一条船下在驶来,但坐等获

救是不可能的。试想象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15.“诺曼底号”遇难记

1.mí;mià;qiào;qiáo;xiáán;shā;tuān;cù;zhào;hān;mò;sàng。2.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得1分;书写规范、工整,得1分。3.(1)A.形容相互拥挤的样子。B.突然,又出乎意料的意思;无法结束混乱的场面。C.闯了祸,引起了祸患。(2)A.有两种可能,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船长真的将自己忘了吗?也许事发突然,他只想到要救别人,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已意识到船肯定要沉,作为船长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已确认了自己应在的位置。无论是怎样,他已将自己排除在被救者之外,真正的舍生忘死。尤其是沉船时的坚定、庄严、悲壮,更使我们确信,他早已选择以身殉职,“忘”只是表象,“放弃”是实质,放弃生还意味着选择与伟大同生,英雄的人格美得以体现。B.这句话概括了哈尔威船长的一生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在这里表现为全力救人,“履行做人之道”在这里表现为尊重生命,保护弱者的境界,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有了这样的基础,于危急关头,他才能经受住考验,成为一名英雄。成为英雄与否,权利在自己的手中,自身的品质、人格决定你是走向崇高还是走向卑劣。这句话盛赞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关头的英勇抉择,绽放出了他生命中最美的英雄光彩。4. B 5.(1)小说;海难发生;舍己救人;哈尔威;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2)雨果;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6. 表现船长的镇定自若和有条不紊以及他丰富的经验。7. 先看下命令的前提:船被撞破,要靠救生艇脱险,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的,险些把小艇弄翻,大副和三个工头拼命也维持不了秩序,而邮船又肯定要沉没。在这种非常情况下,不采取非常的措施,小艇翻沉后,不用说妇女,连男乘客也难逃厄运。为了挽救大家,船长下了命令。当然,他的本意是要制止混乱而危险的场面.而不是真要打死谁。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命令下得对,它说明了船长不仅富有经验,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善于随机应变,处事果断,有勇有谋,而且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8. 人总有祟高、有卑劣,但崇高与卑劣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人自私本性攀露,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有的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此时往往是考验人的最好时机,播夫与英雄只有一念之差,因此两者总在危急时刻相伴而存。作者的议论,将船长的英雄形象与那些卑琐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绽放着光辉。9.言之成理即可。10对比烘托、铺垫渲染。11.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12. 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13.C 14. 因为记忆中有那么多人都死去了。15.(2分)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16.(2分)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17.(2分)“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18.(2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19.(3分)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20.(3分)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 ②(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21.(4分)示例: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22.①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在法国揭幕。 ②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23.略。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七
《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自测答案》

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自测答案

一1.D 2.C 3. A 4.B 5.CD 6.C

二1.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2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4.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三1.jìn zâ mò dī diàn ɡāo sà cuān 2.(1)A (2)B (3)A 3.D 4.(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5)景物描写

四1.绕着 扫过 蹲 咬 穿透 2.景物描写。第一处,渲染气氛,预示着将有一场战斗发生。第二处,烘托战斗获胜时老头子的高兴心情。 3.“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二菱 他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机智,这么勇敢,真了不起!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4.自信,自尊;有仇恨,有热血,有柔情。让抗日将士高兴,让日本鬼子胆寒。

五1.“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2.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六1.pǎi jiàn lì jiào pú fú yâ shuò jū ɡōnɡ chàn

2.①精神、力气消耗净尽。②(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3.①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表现了蜡烛对老妇人而言是多么的珍贵,多么有意义,从而为下文老妇人把这对珍贵的蜡烛点在牺牲的战士坟上作铺垫,表现了老妇人对牺牲的战士的无比悲伤、无比敬意,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牺牲的儿子一样,也表现了老妇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与蔑视。②反复的修辞,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突出了老妇人无所畏惧的精神。突出了这种精神的神圣与崇高。 七1.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3.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4.“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5.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八1.“又”表明老妇人将珍藏的又一支蜡烛也拿了出来,表现了老妇人更珍重南苏情谊,更感谢年轻的士兵。 2.表现了红军士兵对老妇人的关心、感谢。 3.动作描写 我感谢苏联士兵的援助,只有用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祭奠亡灵,心里才觉慰藉。

4.感谢老妇人,赞扬老妇人的勇敢及对友谊的珍视。 5.解释说明。如果没有破折号,就不能突出老妇人把惟一珍爱的花烛献给苏联士兵的崇高精神。 6.作者从一个苏联人的角度表示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高敬意。 7.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将万古长存。这烛光是精神的火花,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激励着士兵们勇敢战斗。

九1.fà lánɡ 鹭 曦 piē qiâ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 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十1.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2.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3.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4.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十一1.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2.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3.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4.“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5.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十二1.A(B.huǎnɡ;C.miù;D.bāo) 2.(1)描写天气状况,更主要的是象征人们纪念死者时悲伤痛苦的心情。 (2)对纳粹残杀这个小城7000多人感到痛苦,心情沉重。但作者赞美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所以说记忆又是美丽的。 (3)表达了作者对屠杀无辜,灭绝人性的纳粹的痛恨之情。 (4)说它最感人,是因为这些字条是他们死前非常镇静地留给亲人的,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纳粹的恨。 3.(1)排比 (2)设问 (3)比喻 (4)拟人

十三1.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2.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3.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4.排比。 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5.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 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6.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7.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十四1.用四个独词句加重天气给人的凝重感,衬托人物凭吊遇难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现纳粹屠杀无辜人民的悲惨场景。 2.强调纳粹极端残忍,极端野蛮的要灭绝种族的暴行,表现愤慨及对人民的同情。 3.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顾沧桑岁月所发出的感慨,表达对长眠地下的遇难伙伴们的深切怀念。 4.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竭力去维护和平安定。 十五1.沉重 缓缓地 掩面哭泣 也要 2.(1)承上启下。对纳粹发动不义战争愤怒,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不能正确看待不义战争而感到愤怒。 (2)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3.因为明赫白对自己国家发动的不义战争表示了深深地歉意,人们宽恕了他,并对他表示友好。 4.因为他强词夺理,把自己所在的非正义一方的灾难放在第一位。

5.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或:人民反对非正义战争。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篇八
《翻译考试试题与答案》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60%)

泡菜坛子

母亲从乡下来,住了十天。临走时,她老人家想为我们添置一件东西,留个纪念。母亲说:“你们什么都有,又好象什么都没有。电视机是你们的,里面走来走去的都是些陌生人,有时候,杀人犯、贼、贪官、小偷也在里面出出进进;收录机是你们的,可尽是人家在唱歌;书架上的书是你们的,可那都是别人写的字;电冰箱是你们的,一年四季都装一箱子不知从哪里落下来的霜。方便是方便,可就是没有一样是你们自己的。“

走的那天,母亲起了个早,从街上抱回一个泡菜坛子。她说:“在坛子里腌一些菜吧,调调自家的口味。”

我们的家里,从此有了泡菜,有了自己的味道。朋友上门,我们时常以泡菜佐酒,微醺中,大家就会说:“乡下的味道,不错;不错,乡下的味道!”

于是我们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味道。再看那泡菜坛子,静静地守在那里,在喧嚣的日子,在钢筋混凝土的单元里,守着一坛平静的心情,酝酿着古老而纯朴的乡下味道。

II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parts of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40%)

出生在天津的美国著名作家

岁月悠悠。一晃也是如云如烟的往事了。1981 年秋,天津作家协会刚刚恢复工作,曾任美国作家联盟主席的约翰赫塞到天津来了。他是自费来中国旅游,又是特地来重温故乡之梦的。

天津怎么是赫塞的故乡呢?原来他的父亲是传教士,曾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多年;他母亲应南开中学邀请到南开中学任英语教师。随他来得翻译多说了几句,说他母亲教出了一位世界知名的人物,那就是周恩来。说他曾经玩笑地说,他是在母亲的肚皮里就已经认识这位伟大的任务了。他1914 年出生在天津,11岁离开天津,回到美国。但天津一直留在他的心头,1939年和1946年都来重温过故乡之梦,这是第三次了。

赫塞这次重温故乡之梦,做了一定的准备。随他来的翻译又多说了几句,说他在北京请人为他译读了天津作家的一些作品,对孙犁的《荷花淀》与方纪的《来访者》评价很高,这就看出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态度了。

转天,我应邀到他房间去长谈。他把微型录音机放在茶几上,要把我的原话和翻译的译语都留下来。他要我介绍唐山大地震给天津带来的灾情,又要我介绍天津作家的情况,说那两次重返故乡,他都没听说过天津也有作家,特别是听到作家写作不仅拿稿费而且月月有薪金时,仿佛是一大发现,惊奇得在笔记本上作乐记录。我也顺势提出一问,他又是怎么靠稿费维持生活的。他说他在作家身份之外还兼具记者与教授的两重身份。这样既保证了生活的收入,有丰富了创作的源泉,也开拓了学识的领域。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从记者的报告文学中升华出来的,还有一些作品是在教学中酝酿成熟的。我觉得他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为他铺平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是在雄厚的现实基础上撑开他的丰富想象力。他的成名作《阿丹诺镇的钟》(A Bell for Adano)写了在美军占领下西西里岛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又一惊世之作《广岛》(Hirashima)写了在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幸存者挣扎的画面,又一长篇《大墙》(The Wall)写了华沙犹太人反纳粹起义失败悲惨绝境。这些丰硕成果都是他从记者到作家之路上得来的。

赫塞重温故乡之梦的自然重点仍在寻访他在新华路230故居。幸好小楼依旧,只是楼上楼下整整塞了七户人家。人人都笑脸相迎,任他在父母生前的客厅、书房、住室、琴室、餐厅看遍巡遍。有几家主人还请他坐下喝茶,一切都是那么突然而又自然。赫塞脸上洋溢着异样的光亮,说没想到家家户户都这么好客。这些好客的人是过去不能住在洋楼的人,现在住

进来了;还说,这在他童年记忆中是没有的,家家都有自行车,而且有那么多女人骑自行车。 赫塞的重温故乡之梦结束了。当我在车厢和他话别时,他满怀激情地说,将把所见所闻以连载的方式留下来。果然,他回到美国后发表了《故乡之行》专栏。赫塞本想再来天津的,遗憾的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没能看到改革开放给他的故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能使他的《故乡之行》留下续集。

答案及评分标准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60%)

A Pickle Pot

Mother came from our home village. She stayed with us for ten days. When she was about to leave, she wanted to buy us something as a present.

“You’ve got everything,” she said, “but you seem to have got nothing. The TV set is yours, but the people who walk back and forth in it are all strangers, even murderers, corrupt officials and thieves come in and out of it from time to time. The radio cassette player is yours, but it’s all others who sing in it. The books on the shelf are yours, but they are all written by others. The fridge is yours, but all the year round it’s filled with frost that comes from God knows where. Though they make your life easy and comfortable, none of them belongs to you in the real sense of the word. “On the day she was to leave for home, she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brought back a pickle pot from the market.

“Make some pickles in it,” she said, “and have something that suits your own palate.” Since then pickles of our own taste had been added to our diet. When we had guests, we often had pickles to go with wine. Slightly intoxicated everyone would comment,“ A country flavor, not bad. Not bad, a country flavor.”

So we had something to our own taste. When we looked at the pot, it was standing quietly at the corner. Amid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our everyday life and in the apart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ot stood there by itself, brewing an dole and simple flavor.

II.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part of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40%)

An American Writer Who Was Born in Tianjin

The next day I was invited to the hotel where he stayed and we had a long talk in his room. He put his pocket recorder on the tea table, saying that he wanted to not endow what I was going to say as it was being interpreted. He asked how Tianjin had been affected by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n he said he would like to be furnished with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ianjin writers because, during his previous visits to Tianjin, it had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there was any writer in this city. When he learned that writers in China were paid regular salaries, apart from contribution fees for their writings, he was so amazed that he put it in his notebook as if he had discovered something unusual. Picking up the topic from where he left off I asked how he had managed to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and he said he was concurrently employed as a journalist for a newspaper and a professor at a university. His employment in the two occupations not only ensured sufficient incomes for a living , but also provided him with materials for creative writing and widened the range of his learning. Some of his novels were developed on the reportage he had written as a journalist and others were conceived while he was teaching at university. This, I believed, with his luxuriant imagination growing out of the rich solid of social realities, was a

rewarding practice that gave rise to the realistic approach in his creative writing. A Bell for Adano, the novel that brought him the reputation as a novelist, depicts the life of the framers in a Sicilian village under the U.S. forces.Hirashima, another book of his that surprised the world, is about how the survivors of the atom bomb desperately struggled to survive. The Wall, his another novel, is about the ill-fated uprising of the Jews in Warsaw’s ghetto against the Nazis. All these great works were written along the road from a journalist to a writer.

When his visit to Tianjin was over and I got on board the train to say good-bye,he said, excitedly, that he was going to write, in the form of a series, about what he had seen and heard in Tianjin. Back to the States, he set about writing the series titled A Journey Home, as he had planned, in a special column. In fact he was planning to return to Tianjin for another visit but, falling victim to cancer, he was not able to do it and see the changes that had been taking place in his hometown since the reform and, consequently, unable to write more about it to follow up his series of A Journey Home.


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相关热词搜索:幸存者的记忆阅读答案 幸存者的记忆 幸存者的记忆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幸存者的记忆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幸存者的记忆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324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