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十年曾一别

十年曾一别

2016-02-21 10:23: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十年曾一别篇一《测试练习1及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十年曾一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十年曾一别篇一
《测试练习1及答案》

测试练习(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①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可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思想内涵的理解。

答:

(2)诗歌题为《途经秦始皇墓》,而三、四句写的却是汉文帝,这样写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各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本诗紧扣一个“望”字,所描写的景物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尾一句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乙)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

●权德舆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1)(甲)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答:

(2)有人说,与(乙)诗相比,(甲)诗更加自然真切、含蓄隽永。你是怎样看的?请说明理由。

答: 。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乙)汾上惊秋①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注】①开元十一年(723),苏颋被调离朝廷,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诗人出京入蜀,途经汾水,作此诗。

(1)这两首分别抒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有论者认为:同样是秋风(声),(甲)诗说“最先闻”,而(乙)诗说“不可闻”,两者各尽其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溪

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唯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1)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后四句在对南溪的摹写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跋子瞻和陶诗①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上年七月子瞻(苏轼字)已病逝于常州。

(1)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子瞻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人认为,苏轼与陶渊明“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诗歌首句的含意是什么?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诗中写道:“时有微凉不是风。”“不是风”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这首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诗歌结尾写道:“不敢叹风尘。”诗人为什么会这样说?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作者在描写驿馆的环境时,突出写了哪个细节?烘托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

(2)“门外马嘶人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①

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②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六年六月,陈与义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职。本词写 于辞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②孥舟:牵舟,这里指乘船。

(1)词的上阕中“病夫因病得来游”一句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予以分析。

答:

(2)词的下阕在写景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具体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

(1)“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两句意蕴十分丰富,请具体分析。

答:

(2)有人说,“风雨”是解读全词的钥匙。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①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注】①牟子才,字存叟。南漪钓隐是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

(1)综观全词,词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答:

(2)杜甫在《丈八沟纳凉》中写道:“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这两句诗与本词结尾“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有何不同?试加以比较。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有人说,本曲中“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字“下得尤妙”。请试作分析。

答:

(2)“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对此,你如何评价?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①,下长空飞满沧洲②。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①云岫(xiù):指云雾缭绕的峰峦。②沧洲: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

(1)“天阔孤帆瘦”中的“瘦”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测试练习(一)参考答案

1.(1)两个部分:前三句描写曲江一带美丽迷人的景色,后一句询问白居易不来的原因 (2)诗人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不但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显示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委婉地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2.(1)一是指秦始皇已死.二是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是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2)恰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相对比.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与秦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之情

3.(1)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萧疏的榆柳掩映着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最后一句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出盎然的意趣 (2)结尾一句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美不胜收,描绘出一个美妙迷人、冰清玉洁、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洁旷远的情怀4.(1)前两句写双方阔别“十年”,今日“相逢”,带有一点意外的惊喜与深沉的人事沧桑之感:后两句写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在一问一答之间。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隐含了前路茫茫的感情 (2)这种说法有道理。(甲)诗为五绝,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淡淡着笔,语言朴素.不事雕饰,特别是后两句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韵味无穷;而(乙)诗为七绝,渲染的成分明显增加(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第三句“怆”字情感直露,末句又着意刻画。所以说,(甲)诗更加自然真切、含蓄隽永(如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5.(1)(甲)诗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恩归之心:(乙)诗写诗人离京万里、渡过汾水时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仕途失意的复杂心绪(2)同意。(甲)诗中,“孤客”因为客居他乡,对时序、物候有着特殊的敏感.因而“最先闻”;而(乙)诗中,只有说“不可闻”才能与其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洽。两种说法,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如回答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6.(1)首句“聊为溪上游”,一个“聊”字写出了诗人闲居无聊,于是漫游南溪的情景:次句“一步一回顾”,从频频回顾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南溪风光的喜爱与迷恋 (2)三、四句描写溪水,“悠悠”表现水流不疾不徐.“浩浩”表现水势无穷无尽;五、六句描写溪声,一仍如旧,万古长存。溪水一刻不停,浩浩而去:而溪声则依然如故,长留旧地。这就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世上既有变化动荡者如彼.也有一成不变者如此7.(1)表达了诗人对苏轼逝世的深切悼念,对苏轼旷达的胸怀、高洁的人品的赞美与敬重,对迫害苏轼的权贵的深刻揭露(2)认同。苏轼与陶渊明虽然时代不同.经历也不同,陶渊明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但是,两人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性率真而行,志趣脱俗、人品高尚,“千载”“百世”之后都为人所敬仰.所以说他们“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8.(1)首句点明夏夜环境:中午时分,烈日暴晒,十分炎热;而“夜热”竟然与“午热”相同.其热可想而知。作用:引出次句开门在月下独立的形象,揭示“追

凉”的原因,照应标题 (2)是因为夜深气静、静中生凉。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时有微凉”的原因,而是引发读者思考静与痞之间的因果关系,领悟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都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作铺垫的,别有一番曲折之致9.(1)这首诗真实地抒写了诗人年终回家时的复杂心情。①欣喜。年关时节,漂泊的游子终于回到温馨的家中,回到母亲身边。②感激。“寒衣”“家信”“怜清瘦”“问苦辛”,表现了母亲深情的关爱,也表达出诗人的感激之情。③惭愧。作为子女,长期在外,难尽孝心 (2)“不敢叹风尘”即不敢流露自己漂泊的辛苦。诗人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的高兴劲儿.看到针线细密的寒衣、墨痕犹新的家书,听到母亲嘘寒问暖、为儿子“清瘦”而怜惜,作为儿子,养育之恩未报.又怎么忍心把在外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使她更担忧呢

10.(1)突出了“梦破鼠窥灯”这个细节,烘托了作者独处驿馆,倍感孤寂、凄凉和恐惧的心境 (2)暗示词人梦破无眠、天色欲晓,新的一天旅途跋涉又将开始,传达出词人内心的辛酸和无奈之情 11.(1)词人舟行平稳,面对满塘秋荷,心情舒畅。词人自称“病夫”,并不是真正有病,只是辞官的借口。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表面上是暗自庆幸因病解职得以欣赏美景,实际上是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的痛苦(或: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语言质朴而委婉,刻画了词人外表旷达而内心痛苦的自我矛盾心理。结合下阕“报君恩”,可知词人表面上是感恩辞官得以览胜,实质上含有一种讽喻,委婉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 (2)“空见残荷满”是写去年秋末登舟,途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一个“空”字。表达出词人对残荷满塘无限憾恨的心情。而“一路繁花相送”写今年旧地重游.眼前到处是盛开的荷花;一个“送”字,以拟人化手法写出荷花的连绵不绝,表达出作者满腔喜悦之情 12.(1)这是行人对女子的叮嘱。包含丰富的意蕴:①你要多多保重身体.避开楼头风雨。②日后思念我时,不要上楼,因为楼头多风雨,它会使你想起今日我们风雨中重逢又风雨中离别的情景。在那种因风雨而引起的希望和失望的煎熬中,会使你更加痛苦 (2)同意。①以风雨为主线贯穿全诗,从风雨起笔,以风雨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风雨起着联系人、事、情的作用;②词中所抒的情都跟自然界中的风雨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意境浑然;③“风雨”一词四次出现,构成反复.使全词跌宕多姿,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13.(1)“卷帘尽放春愁去”,心情似乎变得轻松:然“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烘托寂寞之情,暗示春愁仍在;“絮影蓣香,春在无人处”.词人移舟访友,融入自然,发现春天,喜悦之情溢于言外;结尾“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略带遗憾 (2)杜诗写“雨催诗”,因雨而成诗;本词写因雨而“未成新句”——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杜诗意思比较直白;本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给人以美的遐想: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这难道不是一首很美的诗吗?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

14.(1)“闹”表面是指清晨时的鸡叫、黄昏时的鸦噪.实际上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起早歇晚。将这些人汲汲于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刻画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2)运用对比手法,将青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照,讽喻人们不要为了功名而辜负青春,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观点包含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在政治污浊、社会黑暗的元代,有其积极的一面 15.(1)“天阔孤帆瘦”,以辽阔的天空和水面反衬一叶孤帆的窄小。一个“瘦”字,既写出了帆的窄小,又是诗人自身清瘦形象与孤独忧伤心理的写照(2)本曲描写清秋时候的江边晚景:稻谷已经收割,水边的菰和蒲茁壮生长:山光与暮色相融,江水倒影中蕴涵着秋意;江潮平静.更显、江水宽阔;天空辽远,更觉孤帆瘦小:雁阵为秋寒所惊,穿过山间云雾,落在江边沙滩上;红日西沉,秋风吹拂着渡口,主人公凝目痴望,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写景视野辽远.意境开阔,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忧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十年曾一别篇二
《2015扬州中考语文正卷及答案》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踌躇(chú) 挑衅(pàn) 自诩(xǔ) 茅塞顿开(sài) ....

B.颓唐(tuí) 嫉妒(jì) 呜咽(yàn) 脍炙人口(kuài) ....

C.吮吸(yǔn) 惬意(qiâ) 地壳(kã) 明眸善睐(lài) ....

D.恬静(tián) 豁免(huî) 愠怒(yùn) 争妍斗艳(yá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

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 ▲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 ▲ 。 (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

述标题的含义。(5分)

标题(2分): ▲

含义(3分):

⑵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哦!老妈这就看。”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

“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

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

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益两使促之 ( ▲ )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

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

▲ ▲

15.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 ▲

16.推敲词句,回答问题。(5分)

⑴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3分)

▲ ⑵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2分)

17.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4分)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百度百科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木刻猴子

林文义 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ï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

十年曾一别篇三
《2016九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出题人:曲阜市实验中学 邢电岩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嘶哑(yǎ)海峡(xiá)窄窄(zhǎi)荇藻(xìng) ....

B.淤滩(yū)蓬蒿(gāo)干瘪(biě)憔悴(qiáo) ....

C.纤绳(qiān)胚芽(pēi)沦陷(lún)虔信(qián) ....

D.慰藉(jí)晨曦(xī)瞰望(kàn)白桦(huà) ....

2、下列各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幻想 锦嶂 蝼蚁 黎明

B.胚芽 菲红 摸索 汹涌

C.镶嵌 孚雕 蜗行 笑涡

D.潺潺 深邃 颤抖 灰烬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C.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

动。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

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

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

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

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

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

与宋公明有关。

B.《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

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C.《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

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

罗切斯特的爱情。

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法国

的社会现实。

7.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并写出漫画寓意。(3分)

(1)题目: (1分)

(2)寓意: 。(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1分)。

8、默写填空(5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

经·蒹葭》)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

子•鱼我所欲也》)

(3) 故乡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情怀:故乡不只是一个场景,而

是一种牵挂。请写出含有思乡情结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 。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孟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

的词句是: , , 。

阅读诗歌,完成第9-10题。(3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

(1分)

10、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4题。(13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

(3)无地置土 置: .

(4)公遂止 遂: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3.理解填空。(3分)

十年曾一别篇四
《语言赏析题》

十年曾一别篇五
《诗歌专题学案 学生版》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2012(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方法归纳

(1)(2) (3)二、事物形象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

方法归纳

(1)(2) (3)三.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方法归纳

(1)(2) (3)专题二 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

2012年(四川卷)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 方法归纳

(1)(2) (3) (二)诗歌“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歌里的“凉”是全诗的诗眼,试做赏析。

方法归纳

(1)(2)

(3)(三)诗歌的语言风格

古诗常见的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方法归纳

(1)(2) (3)诗歌专题三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 诗歌抒情方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说明?

方法归纳

(1)(2)(3)(二) 诗歌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方法归纳

(1)(2)(3)(三) 诗歌修辞手法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颔联写景十分精妙,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4分)

方法归纳

(1)(2)(3)诗歌专题四 诗歌的情感

1.羁旅思乡的诗词 2.送别类诗词 3.怀古咏史诗词 4.写景抒情诗词(山水田园类诗词)

5.咏物诗词 6.边塞诗词

(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1)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方法归纳

(1)(2)(3)①

十年曾一别篇六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专题习题》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习题 1.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①“昆仑”及后文“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问: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有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葛溪驿鉴赏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问: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 ,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情暠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a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问:“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隔”表面上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思念远方亲人而不得见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9.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10.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十年曾一别》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娶一曾一老婆别闹 一个曾一个瓦念什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十年曾一别”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十年曾一别"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518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