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发凡起例的意思

发凡起例的意思

2016-02-23 12:19: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一《说文解字》 《说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发凡起例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体例

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说文解字》 -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且对后代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本书成书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书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壁中书)、籀文(大篆)、或体、俗体。“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字,“字”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许慎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常常简称为《说文》。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许慎的语言思想

研究语义 ,不能孤立地看。第一 ,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 (the first appearance),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第二 ,要根

据这个字 (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 ,不是仅仅单凭古老的字书 (训诂书 )来看的 ,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 ,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要把语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来看它是什么意思才行。就语言的总体来说 ,形音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 ,要研究语言 ,就不能偏于一隅 ,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 (古今 ,形音义 ),所谓“观其会通”、“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 ,所谓“探本求源”、“明其原委” 。

《说文解字注》的内容

《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 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凡典籍训诂与《说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 段玉裁注《说文》,多所创见,考辨精当,较之《说文解字》当然要详赡得多。从段注中,一方面可见他的征引浩博,一方面也看到作者凝聚的生活经验。

段玉裁的语言思想与研究方法

语言思想: 《说文解宇注》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于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

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 和作者凝聚的生活经验。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圆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

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

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

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

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

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

时他被送去于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

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海。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

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

‚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

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

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

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息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

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

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2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

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声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

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

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

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

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

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D ) ....

A. 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

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

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

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

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

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

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

(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14.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答:

探究要点:

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

人才的影响。

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

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尊宪不愿埋首经籍,

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

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

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

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

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

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揉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尊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

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

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

《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

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

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

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

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

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

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日本国政府接受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平,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

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田珍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

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入‛,

‚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的挫败了珍田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

国争了口气。

黄遵现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势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心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诘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执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黄遵宪在日本居住两年后,学习了日本的文字,才开始与日本人交往,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不是一到日本就开始编辑,故A错。C项‚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E项‚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在文中没有体现。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从第一段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

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为探究题,注意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要脱离文章泛泛而谈。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

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19、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21、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萧乾先生印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18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了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早已译著等身。

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了。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自己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三
《成语》

夫妻类

白头偕老:夫妻和睦生活一直到老(偕:共同)。

别鹤孤鸾:别:离别;鸾:凤凰。失偶的鹤,孤单的鸾。后来就用此比喻夫妻离散。

对泣牛衣:牛衣:也称牛被,给牛御寒的覆盖物,用蔴编成。比喻夫妻共守穷困。

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夫倡妇随:丈夫说什么,妻子都附和。形容夫妻和睦。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收回来。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后来也用此表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

举案齐眉:端饭时要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多形容夫妻相敬相爱,感情深厚。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男耕女织:男的耕种,女的纺织。形容夫妻辛勤劳动。

牛郎织女:牛郎和织女均为神话人物。传说织女为天帝孙女,织造云绵。嫁给牛郎后,中断织绵,天帝大怒,责令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聚一次。因此“牛郎织女”喻指夫妻分离。

牛衣对泣:牛衣:牛被,给牛御寒、遮雨的东西,用草或麻编成。睡在牛衣中,相对哭泣。形容贫贱夫妻同过艰苦生活。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开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后来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得以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天伦之乐: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天伦:父子、兄弟、夫妻等家庭关系)。 挈妇将雏:带着妻子,领着儿女(挈、将:带领;雏:幼小的鸟,喻指儿女)。 书法类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文章类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现在指有时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形容文章或书籍写得非常好,再读多少遍也不厌倦。

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辟读“pì”。

表面文章:应付的、虚伪的表面上一套。

波澜老成:波澜:比喻文章多起伏;老成:形容文章很老练。形容诗文气势雄壮,功力深厚。

补苴罅漏:弥补儒学的缺漏。泛指用来弥补文章理论中的缺漏或漏洞。苴:jū,用草来垫鞋底。

不落窠臼:(文章、绘画等)不落俗套,有所创新(窠臼:旧格式,老套子)。 不能赞一词:赞一辞:说一句话。不能提出一点意见。后来泛用以赞扬文章写得好。辞同“词”。

不枝不蔓:没有分枝,没有藤蔓。多形容说话、文章简洁、连贯,不庞杂、赘烦。

惨淡经营:原指动笔之前的精心构思(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进行。现多形容苦心筹划、营谋某事。

长歌当哭: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该词用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篇大论:篇幅很长的文章,滔滔不绝的言论。

承上启下:承:接受。启:开,起。承接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文章。

出口成章:说出口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辞不达意:指(说话或写文章)语句不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大处落墨:指绘画或写文章要从主要的地方着笔。比喻做事要从大处着眼,首先解决关键问题。

大含细入:原指文章内容精搏,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大块文章:原指大地景物给人提供写作的题材。现多指篇幅较大的文章。 大有文章:有不少可以探究的奥妙。指言谈、文学或表露的现象之中有很令人揣摸不透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大做文章:为了某种目的而在某些事情上借题发挥或横生枝节,以扩大事态。 等因奉此:旧时公文承上启下的套语(“等因”用以结束上文,“此”用以引起下文)。现多指只知照转照办而不联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指官样文章。

点铁成金:原来是说使黄金变成铁,后来比喻把别人的好文章改坏了。 跌宕起伏:指文章的抑扬顿挫而富于变化。

断简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简:竹简、木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片、木片)。

废话连篇:连篇:一篇接一篇。形容文章或话语中废话太多。

官样文章:本指向皇帝进呈的文字典雅堂皇的文章。后指官场上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公文,也喻指徒具形式没有实际内容,装腔作势的文章或空话。

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闳中肆外:闳:内部宽大的样子;肆:放纵,不受拘束。形容文章的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挥洒自如:挥洒:挥笔洒墨。自如:活动不受阻碍,没有拘束。指写作画时笔墨的运用毫不拘束,酣畅自然。也指写文章流畅洒脱。

借题发挥:借某个题目大做文章。比喻假借谈论一个题目,大发议论,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完美。

开宗明义:“开宗明义”本是《孝经》第一章的篇名。这章的内容是说明全书的宗旨和中心意思。后用“开宗明义”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开:阐发;明:说明)。

空洞无物:空空洞洞,没有什么东西。多形容文章没有内容或内容不充实。 夸夸其词:指说话、写文章时用语夸张超过事实。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话说得浮夸,不切合实际而又滔滔不绝。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老妪能解:妪:年老的女人。形容文章浅显易懂。

良金美玉:比喻人品德很好。也比喻文章写得完美。

淋漓尽致:形容把某一事物表现得非常充分、详尽、透彻,十分痛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珍惜的物品、文章或人才。眼前充满了美玉。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才。

漏洞百出:比喻说话、文章内容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很多。 驴鸣狗吠:嘲笑人文章写得不好。

漫无边际:大水广阔,没有边际(漫:水涨貌)。比喻说话、写文章脱离中心,非常散漫。

旁征博引:广泛搜集依据,大量引用例证。形容说话写文章引证广博,材料丰富。

平铺直叙:形容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平平淡淡,没有起伏变化,没有突出重点。

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四
《chengyu》

不觉有趣,只是想多学几个词。不看不要紧,看了才知道自己有多浅薄,居然有这么多成语没看过,真是该自省一下,前辈们创造了这么多好词,难道就要在我这一代失传?有一个成语惊了我,我以前没看过,没想到古人竟然也使用这么通俗的好词,长见识了!破瓜之年: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原来人家古人的破瓜还没有咱们现在这个意思,就跟你那而立之年一样,是年龄的代名词。瞧咱们把古人的词毁成什么样了,难怪几乎没人使用。你今天敢在一个疑似十六岁的少女面前说:小姑娘,你破瓜之年到了没?你敢吗?可人家古人就敢,还不脸红!不过,话说回来,十六岁了也该破瓜了,古代女子不大多是在破瓜之年破的瓜么?·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富尊荣->荣华富贵->贵而贱目->目无余子->子虚乌有>有目共睹->睹物思人->人中骐骥->骥子龙文->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士饱马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此以往->往返徒劳>劳而无功->功成不居->居官守法->法外施仁->仁浆义粟->粟红贯朽->朽木死灰>灰飞烟灭->灭绝人性->性命交关->关门大吉->吉祥止止->止于至善->善贾而沽>沽名钓誉->誉不绝口->口蜜腹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箸玉杯->杯弓蛇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姿意妄为->为人作嫁->嫁祸于人->人情冷暖->暖衣饱食>食不果腹->腹背之毛->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色授魂与->与民更始>始乱终弃->弃瑕录用->用舍行藏->藏垢纳污->污泥浊水->水乳交融->融会贯通>通宵达旦->旦种暮成->成人之美->美人迟暮->暮云春树->树大招风->风中之烛>烛照数计->计日程功->功德无量->量才录用->用行舍藏->藏头露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急如焚->焚琴煮鹤->鹤发童颜->颜面扫地->地上天官->官逼民反>反裘负刍->刍荛之见->见微知著->著作等身->身强力壮->壮志凌云->云消雨散>散兵游勇->勇猛精进->进退失据->据理力争->争长论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影自怜->怜香惜玉->玉液琼浆->浆酒霍肉->肉薄骨并->并行不悖->悖入悖出>出奇制胜->胜任愉快->快马加鞭->鞭辟入里->里出外进->进寸退尺->尺寸可取>取巧图便->便宜行事->事与愿违->违心之论->论功行赏->赏心悦目->目光如豆>豆蔻年华->华而不实->实事求是->是古非今->今愁古恨->恨之入骨->骨腾肉飞>飞沿走壁->壁垒森严->严阵以待->待理不理->理屈词穷->穷原竟委->委曲求全>全力以赴->赴汤蹈火->火烧火燎->燎原烈火->火烧眉毛->毛羽零落->落井下石>石破天惊->惊惶失措->措置裕如->如运

诸掌->掌上明珠->珠沉玉碎->碎琼乱玉>玉碎珠沉->沉滓泛起->起早贪黑->黑更半夜->夜雨对床->床头金尽->尽态极妍>妍姿艳质->质疑问难->难以为继->继往开来->来龙去脉->脉脉含情->情见势屈>屈打成招->招摇过市->市井之徒->徒劳往返->返老还童->童牛角马->马首是瞻>瞻前顾后->后顾之忧->忧国奉公->公子王孙->孙康映雪->雪上加霜->霜露之病->病病歪歪->歪打正着->着手成春->春蚓秋蛇->蛇口蜂针->针锋相对->对薄公堂>堂堂正正->正中下怀->怀璧其罪->罪大恶极->极天际地->地丑德齐->齐心协力>力不胜任->任重道远->远见卓识->识文断字->字斟句酌->酌盈剂虚->虚舟飘瓦>瓦釜雷鸣->鸣锣开道->道不拾遗->遗大投艰->艰苦朴素->素丝羔羊->羊肠小道->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形于色->色色俱全->全军覆灭->灭此朝食->食日万钱>钱可通神->神施鬼设->设身处地->地平天成->成年累月->月白风清->清净无为>为期不远->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备多力分->分寸之末->末学肤受->受宠若惊>惊涛骇浪->浪子回头->头疼脑热->热火朝天->天高地厚->厚貌深情->情同骨肉>肉眼惠眉->眉来眼去->去伪存真->真脏实犯->犯上作乱>乱头粗服->服低做小>小试锋芒->芒刺在背->背井离乡->乡壁虚造->造化小儿>儿女情长->长歌当哭>哭天抹泪->泪干肠断->断鹤续凫->凫趋雀跃->跃然纸上->上树拔梯->梯山航海>海枯石烂->烂若披锦->锦绣前程->程门立雪->雪虐风饕->饕餮之徒->徒劳无功>功败垂成->成千上万->万象森罗->罗雀掘鼠->鼠窃狗盗->盗憎主人->人莫予毒>毒手尊前->前因后果->果于自信->信赏必罚->罚不当罪->罪恶昭彰->彰善瘅恶>恶贯满盈->盈科后进->进退两难->难分难解->解甲归田->田月桑时->时和年丰>丰取刻与->与世偃仰->仰人鼻息->息息相通->通权达变->变化无穷->穷途末路->路不拾遗->遗臭万年->年深日久->久悬不决->决一死战->战天斗地->地利人和>和而不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屋藏娇->娇生惯养->养精畜锐->锐不可当>当头棒喝->喝西北风->风雨同舟->舟中敌国->国色天香->香火因缘->缘木求鱼>鱼龙混杂->杂七杂八->八拜之交->交头接耳->耳鬓斯磨->磨砖成镜->镜花水月>月旦春秋->秋高气爽->爽然若失->失惊打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事宁人>人言啧啧->啧有烦言->言必有中->中庸之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呆->呆头呆脑>脑满肠肥->肥马轻裘->裘弊金尽->尽力而为->为富不仁->仁至义尽->尽心竭力>力透纸背->背道而驰->驰名中外->外合里差->差强人意->意在言外->外圆内方>方底圆盖->盖世无双->双管齐下->下车伊始->始终如一->一蹶不振->振臂一呼>呼风唤雨->雨沐风餐->餐风露宿-

>宿弊一清->清心寡欲->欲取姑予->予取予求>求神问卜>卜昼卜夜->夜不闭户->户枢不蠹->蠹众木折->折槁振落->落落大方>方寸已乱->乱琼碎玉->玉洁冰清->清风明月->月盈则食->食言而肥->肥遁鸣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卷天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明扼要->要价还价>价值连城->城狐社鼠->鼠腹鸡肠->肠肥脑满->满腔热枕->枕石漱流->流离转徙>徙宅忘妻->妻儿老小->小本经营->营私舞弊->弊绝风清->清尘浊水->水磨工夫>夫唱妇随->随才器使->使贪使愚->愚昧无知->知书达礼->礼尚往来->来者不拒>拒谏饰非->非异人任->任人唯亲->亲密无间->间不容发->发指眦裂->裂土分茅>茅塞顿开->开路先锋->锋芒所向->向隅而泣->泣下如雨->雨丝风片->片言折狱>狱货非宝->宝山空回->回光返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价百倍->倍日并行>行动坐卧->卧薪尝胆->胆破心寒->寒木春华->华不再扬->扬长而去->去粗取精>精诚团结->结党营私->私心杂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势所趋->趋炎附势>势不两立->立此存照->照猫画虎->虎背熊腰->腰缠万贯->贯朽粟陈->陈词滥调>调嘴学舌->舌剑唇枪->枪林弹雨->雨过天青->青出于蓝->蓝田生玉->玉卮无当>当场出彩->彩凤随鸦->鸦雀无闻->闻风而起->起死回生->生拉硬扯->扯篷拉纤>纤芥之疾->疾风迅雷->雷打不动->动辄得咎->咎由自取->取辖投井->井井有条>条三窝四->四衢八街->街头巷尾->尾生之信->信口开河->河山带砺->砺山带河>河清难俟->俟河之清->清汤寡水->水滴石穿->穿云裂石->石沉大海->海立云垂>垂涎欲滴->滴水成冰->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好肉剜疮->疮痍满目->目不识丁>丁公凿井->井中视星->星旗电戟->戟指怒目->目指气使->使羊将狼->狼心狗肺>肺石风清->清夜扪心->心织笔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膝->膝痒搔背->背信弃义>义无反顾->顾全大局->局促不安->安步当车->车载斗量->量才而为->为渊驱鱼>鱼游釜中->中馈犹虚->虚有其表->表里如一->一呼百诺->诺诺连声->声罪致讨>讨价还价->价增一顾->顾盼自雄->雄心壮志->志美行厉->厉兵秣马->马工枚速>速战速决->决一雌雄->雄才大略->略见一斑->斑驳陆离->离弦走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桥不下->下马看花->花样翻新->新陈代谢->谢天谢地->地久天长>长枕大被->被山带河->河落海干->干柴烈火->火上浇油->油腔滑调->调兵遣将>将伯之助->助人为乐->乐而不淫->淫词艳曲->曲终奏雅->雅俗共赏->赏罚分明->明刑不戮->戮力同心->心心相印->印累绶若->若有所失->失张失智->智圆行方>方枘圆凿->凿凿有据->据为己有->有眼无珠->珠光宝气->气味相投->投鼠忌器>器宇轩昂->昂首阔步->步履维艰->艰苦卓绝->绝少分甘->甘雨随车->车水马龙>龙飞凤舞->舞衫歌扇->扇枕

温被->被发缨冠->冠冕堂皇->皇天后土->土阶茅屋>屋乌之爱->爱莫能助->助我张目->目挑心招->招风惹草->草率收兵->兵不雪刃>刃迎缕解->解衣推食->食古不化->化零为整->整装待发->发凡起例->例行公事>事必躬亲->亲如骨肉->肉跳心惊->惊弓之鸟->鸟枪换炮->炮凤烹龙->龙蛇飞动>动人心弦->弦外之音->音容笑貌->貌合心离->离心离德->德高望重->重蹈覆辙>辙乱旗靡->靡靡之音->音容宛在->在所难免->免开尊口->口耳之学->学而不厌>厌难折冲->冲口而出->出谷迁乔->乔龙画虎->虎踞龙盘->盘马弯弓->弓折刀尽->尽善尽美->美意延年->年高望重->重温旧梦->梦寐以求->求全之毁->毁家纾难>难言之隐->隐恶扬善->善始善终->终南捷径->径情直行->行成于思->思潮起伏>伏低做小->小恩小惠->惠而不费->费尽心机->机关算尽->尽忠报国->国士无双>双宿双飞->飞灾横祸->祸从天降->降格以求->求同存异->异名同实->实至名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玉锦绣->绣花枕头->头没杯案->案牍劳形->形单影只>只字不提->提心吊胆->胆大心细->细枝末节->节用裕民->民脂民膏->膏唇试舌>舌锋如火->火伞高张->张冠李戴->戴月披星->星移斗转->转祸为福->福至心灵>灵丹圣药->药笼中物->物以类聚->聚蚊成雷->雷厉风行->行将就木->木本水源>源源不断->断烂朝报->报冰公事->事预则立->立身处世->世外桃源->源源不绝>绝甘分少->少不经事->事不师古->古今中外->外强中干->干城之将->将机就机>机杼一家->家常便饭->饭糗茹草->草木皆兵->兵连祸结->结结巴巴->巴三览四>四面楚歌->歌功颂德->德厚流光->光阴似箭->箭在弦上->上好下甚->甚嚣尘上>上下交困->困知勉行->行若无事->事倍功半->半夜三更->更仆难数->数见不鲜>鲜车怒马->马革裹尸->尸居余气->气冲牛斗->斗筲之器->器小易盈->盈盈一水>水陆杂陈->陈规陋习->习焉不察->察察为明->明知故问->问道于盲->盲人摸象>象齿焚身->身不由主->主客颠倒->倒凤颠鸾->鸾翔凤集->集苑集枯->枯木逢春>春山如笑->笑里藏刀->刀山火海->海外奇谈->谈笑封侯->侯门如海->海阔天空>空室清野->野草闲花->花颜月貌->貌合神离->离乡背井->井蛙之见->见仁见智>智勇双全->全受全归->归马放牛->牛骥同皂->皂白不分->分香卖履->履舄交错>错彩镂金->金城汤池->池鱼之殃->殃及池鱼->鱼烂而亡->亡羊补牢->牢不可破>破颜微笑->笑逐颜开->开宗明义->义薄云天->天南地北->北辕适楚->楚囚对泣>泣不成声->声嘶力竭->竭泽而渔->渔人之利->利令智昏->昏天黑地->地大物博>博闻强识->识途老马->马到成功->功德圆满->满腹狐疑->疑神疑鬼->鬼使神差>差三错四->四时八节->节衣缩食->食而不化->化整为零->零打碎敲->敲冰求火>火树银花->花好月圆

->圆颅方趾->趾高气扬->扬汤止沸->沸沸扬扬->扬幡招魂>魂不附体->体无完肤->肤皮潦草->草长莺飞->飞鹰走狗->狗吠非主->主情造意>意马心猿->猿猴取月->月露风云->云蒸霞蔚->蔚为大观->观眉说眼->眼馋肚饱>饱食暖衣->衣架饭囊->囊空如洗->洗耳恭听->听而不闻->闻鸡起舞->舞文弄墨>墨子泣丝->丝恩发怨->怨气冲天->天罗地网->网开三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可心如意->意气扬扬->扬眉吐气->气涌如山->山南海北->北叟失马->马仰人翻>翻然改图->图穷匕见->见多识广->广开言路->路柳墙花->花遮柳隐->隐姓埋名>名垂后世->世风日下->下车泣罪->罪孽深重->重于泰山->山盟海誓->誓死不二>二心两意->意气相投->投机取巧->巧取豪夺->夺其谈经->经年累月->月下花前>前思后想->想入非非->非亲非故->故弄玄虚->虚位以待->待人接物->物尽其用>用兵如神->神差鬼使->使臂使指->指不胜屈->屈指可数->数一数二->二姓之好>好高骛远->远走高飞->飞蛾投火->火上弄冰->冰天雪地->地狱变相->相机而动>动如脱兔->兔丝燕麦->麦穗两歧->歧路亡羊->羊质虎皮->皮里阳秋->秋荼密网>网开一面->面红耳赤->赤子之心->心高气傲->傲然屹立->立功赎罪->罪魁祸首>首善之区->区闻陬见->见兔顾犬->犬马之劳->劳燕分飞->飞蛾赴火->火海刀山>山高水低->低声下气->气象万千->千疮百孔->孔席墨突->突然袭击->击节叹赏>赏一劝百->百年不遇->遇事生风->风雨交加->加人一等->等因奉此->此起彼伏>伏地圣人->人欢马叫->叫苦连天->天高听卑->卑礼厚币->币重言甘->甘棠遗爱>爱屋及乌->乌焉成马->马鹿异形->形影相吊->吊死问疾->疾足先得->得陇望蜀>蜀犬吠日->日升月恒->恒河沙数->数黑论黄->黄雀伺蝉->蝉不知雪->雪窑冰天>天真烂漫->漫不经心->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忘乎所以->以指挠沸->沸反盈天->天上石麟->麟趾呈祥->祥麟威凤->凤凰来仪->仪静体闲->闲云野鹤->鹤发鸡皮>皮里春秋->秋风过耳->耳食之谈->谈笑自若->若明若暗->暗气暗恼->恼羞成怒>怒目而视->视民如伤->伤弓之鸟->鸟语花香->香花供养->养痈成患->患难与共->共枝别干->干卿底事->事出有因->因敌取资->资深望重->重睹天日->日上三竿>竿头直上->上援下推->推襟送抱->抱蔓摘瓜->瓜熟蒂落->落花流水->水米无交>交浅言深->深更半夜->夜长梦多->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心交病->病从口入>入门问讳->讳莫如深->深恶痛绝->绝处逢生->生关死劫->劫富济贫->贫贱骄人>人生如寄->寄人篱下->下气怡声->声振林木->木人石心->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得寸进尺->尺短寸长->长目飞耳->耳聪目明->明辨是非->非驴非马->马瘦毛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文不取->取信于民->民怨沸腾->腾蛟起凤->凤毛济美>美女簪花->花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五
《训诂的内容》

第二章 训诂的内容

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发凡起例、注音、校勘及其它。

第一节 释词和释句

一、释词

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和词义。说明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工作。 古人对词语的解释体例,分三种形式:

(一) 正文体:

1. 古代文献的正文之中对词语的解释。即作者本人在行文或论说过程中,对某一词语的解释。

① 《礼记·乐记》:情动于中,故形于外。声成文,谓之音。

② 《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③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④ 《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⑤ 《荀子·修身》:故可与言而言之谓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又:

⑥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⑦ 《汉书·梅福特》: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

2. 正文体释词方法

1) 义训

① 《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2) 声训

①《史记·乐书》: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② 《史记·律书》: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

又:亥者,该也。⑥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3) 同字为训

①《史记·乐书》: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正义曰:“引旧语乐名,广证前事也。前事邪正之乐虽异,并是其人所乐,故名曰乐也。”——所以严正音乐推行之后,伦常就归于端正,耳目聪明,情感和平,改变风俗,天下都得到安宁。所以说“音乐是使人欢乐的”。

②《礼记·郊特牲》:婿亲御授绥,亲之也。 亲之也者,亲之也。郑玄注:“言已亲之,所以使之亲已。”孔颖达疏:“亲之也者,谓婿御妇车授绥,欲亲爱于妇也。故云亲之也„„言婿可以亲其妇者,欲令妇之亲已也,故云亲之也者,亲之也。”

③《周易·说卦》: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

(二) 传注体

通常将见于注释中的训诂称为“传注体”。这种训诂体式以解释字、词、句为主,它成熟于西汉初年,以毛亨的《诗故训传》为代表。

①《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注:“包曰:‘下,下车也。’”

②《礼记·曲礼上》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

③《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赵注:征,取也。

④《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已也。韦昭注:与,从也。

⑤《汉书·郊祀志》:汉兴,高祖初起,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杀者赤帝子也。’颜师古注:物,谓鬼神也。

(三) 专著体

以专书的形式来解说词义的,通常称为专著体。如《尔雅》《说文》。

古人的注释中,释词通常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如

① 《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毛传:采采,非一辞也。芣苢,马舄。马舄,车前也。宜怀妊焉。薄,辞也。采,取也。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毛传:有,藏之也。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毛传:掇,拾也。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毛传:捋,取也。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毛传:祮,执衽也。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毛传:报衽曰襭。

②《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毛传:骄,壮貌。幩,饰也。人君以朱缠扇汗,且以为饰。镳镳,盛貌。翟,翟车也。夫人以翟羽饰车。茀,蔽也。

注释中的释词,包括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词语出处、方言俗语、虚词等。

1、 解释本义

①《国风·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笺云:潜行为泳。《说文》:泳,潜行水中也。

方:《说文》:丞,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游、泳:朱熹:潜水曰泳,浮水曰游。

②《史记·周本纪》:及(弃)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正义》:“种曰稼,敛曰穑。”《说文》:谷可收曰穑。

③《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注云:作,起也。《说文》:作,起也。

——(孔子和子路走在山谷中。看见几只野鸡,)孔子脸色动了几下,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便落在一处。孔子说:这些山梁的母野鸡,得其时,得其时。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受到惊吓,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2、 解释引申义

①《左传·桓公六年》: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杜预注:张,自侈大也。今按:张,知亮切,去声。义为自高自大。此系引申义。

张:《说文》:頩,施弓弦也。从弓,长声。

②《襄公·十一年》:围郑,观兵于南门。杜注:观,示也。《说文》:观,谛视也。 ③《史记·魏世家》:使吏捕这,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索引》:“危,栋上也。‘《礼》云:中屋履危。’盖升发屋以避兵。”今按:《说文》:“危,在高而惧也。”据此说解,则“危”的本义当是“处高险而害怕”。引申之,则可指“高处”。再引申可为:“屋栋”。《礼记·丧大记》:“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郑玄注:“危,栋上也。”孔颖达疏:“履危者,践履屋栋上高危处而复也。”

——派官吏去逮捕范痤,包围他家但还没有杀他。范痤因而上了屋顶骑上屋梁上。

3、 解释假借义

①《诗经·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毛传:“趣,趋也。”今按:趣、趋二字上古同属清母,侯部,同音而通假。毛传:“辟,君也。”朱熹:济济,容貌之美。——君王的仪表多端庄,左右的人们都向往他。

②《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郑注:“贲,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今按:贲与愤,韵同声近。——君王粗暴厉害,这样以猛烈开始,以亢奋结束,全曲充满怒气的音乐产生,(在它的影响下)老百姓就会刚强坚毅起来。

③《汉书·陈汤传》:“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颜师古注:“傅,读曰敷。敷,布也。”按,傅与敷,声近韵同。

④《史记·五帝本纪》:“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集解》:引徐广曰:“荐绅即缙绅也,古字假借。”——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

4、 指明词语的出处。

① 班固《<两都赋>序》:“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李善注:“《史记》曰:‘虽受命,

而日有不暇给也。’”

② 又:“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李善

注:“《论语》曰:‘东里子产润色之。’”剧秦美新曰:‘制成六经,洪业也。’ ③ 杜甫《酬孟云卿》:“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张

华读书,衮衮可听。衮衮,继续貌。”——相逢很难再有,告别不要太匆忙。 ④ 又《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请恩,平明上马入金门。《杜诗详注》:“《史记·张良

传》:‘平明与我会此。’”——承蒙皇上大恩,第二天骑马来到金门处。

5、 说明方言俗语。

①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陆游《老

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始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杨伦《杜诗镜铨》引此为注,实则注明方言俗语。——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淌,在懒散地站在春风中。

② 又《三绝句》之一:“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斩”通“崭。” “崭”,本指山高的样子。《集韵·豏韵》:“崭,高峻貌。”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后泛指“高出一般”。《新唐书·崔咸传》:“咸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崭”多用在形容性语素之前,表示“很、极、十分”。如崭新、崭绿、崭亮、崭齐等。根据通用性和构词理据,宜以“崭新”为规范词形。

③ 又《三绝句》之三:“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

客至从嗔不出迎。”《杜诗镜铨》引朱注:“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

④ 又《曲江对酒》:“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杜诗详注》引《方言》:“”

“楚人凡挥弃物谓之判。俗作拚。”——判,读潘,“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

⑤ 又《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杜诗详注》:“窸

窣,桥动有声也。李贺《神絯曲》‘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飚风。’窸窣,盖唐人方言也。

6、 训释虚词。

对于虚词的注疏,古人或称为“辞”“词”“语助”“发声”。唐宋以后,多称为“语词(辞)”。 ①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传:“思,辞也。”疏:“以泳思、方思之等皆不取‘思’为义,故为辞也。”

发凡起例的意思篇六
《传记1》

东阿实验高中教学案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传 记

编写人:梁凤光 审核人:刘项飞 时间:2011-1-7

一、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考查方向

1、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

2、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

3、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

4、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

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探究。 ..

三、解题指津: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4)把握文章结构。

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5)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B.人物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C.引用:

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6)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10年辽宁卷)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赏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同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揉合进日本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带,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贡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白日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分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 佰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都是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对方进行其休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评选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已,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合,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人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分又新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时《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有有昨于挽回中国自主要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已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

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问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 “渐摩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分阐述说:“于固执已见,则诿以彼国来明我意;于争夺已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已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酸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购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 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实实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蛮荒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已要求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摩之法”和“抵制之法”,从而把分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 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划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司形象。

2、黄遵宪所指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

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发凡起例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发凡起例 的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发凡起例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发凡起例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588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