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情窦初开同义词

情窦初开同义词

2016-02-29 09:54: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一)《纯爱论》 纯相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情窦初开同义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一)
《纯爱论》

纯相 信 爱 情 吗 ? 你 相 信 爱 情 吗 ? 或 者 , 你 愿 意爱 八 章 经 纯爱就是口唇期的爱,婴儿对爱的要求很简单,只有陪伴和抚慰,一切**上的 渴望皆与纯爱无关,是以苏菲·玛索可以《初吻》两次,观众们却仍看得意犹 未尽,回味无穷,胡里奥·密谭的《露西亚的情人》虽然写尽男女情事的性灵 况味,却仍与纯爱片无缘。 纯爱就是蠢蠢的爱,你爱我,世界便充满色彩,铁树开花,顽石歌唱;你不 爱我,天国转瞬成地狱,春风顷刻化冰雹……世界只有爱或不爱,点头或摇 头,欢笑或哭泣……而无任何中间地带,爱情也由此被简化成一道非此即彼 的选择题。至于《弗兰奇与约翰尼》里假释犯人与有伤心过往女服务生之间 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成年人情感纠葛——对不起,仍不在纯爱片的考量 之列。 十部纯爱电影九部要死要活,这是纯爱法则中的第一要义。从《绝唱》到 《恋空》,从《永失我爱》到《山楂树之恋》,无论男主角死就是女主角亡, 死亡的隔绝和不可逆转性是淬炼纯爱的重要力量,使两人的情意蜕变为耀眼 的钻石,仅仅捉住观众的目光。 • 有不同才会有故事,因此纯爱电影中的男 女主角尽管都青春年少,如花似玉,但往 往出身或性格都有很大差异,这样两人相 遇后才会有火花和致命吸引力。无论是 《绝唱》和《假如爱有天意》中悬殊的出 身差异,还是《初恋的回忆》、《恋空》、 《凯斯》里巨大的性格差异,缘其如此, 才会有好看的故事发生。 • 除了纯,美是纯爱电影中至关重要的指标。 景色要美、镜头要美、音乐要美、人更要 美。电影一般来说,一部好的纯爱电影可 能剪辑并不出色,但摄影和美术都是要紧 守的硬指标,在这方面,《不能说的秘密》 和《假如爱有天意》都是典范。好莱坞由 于行业水准总体很高,这方面就不用担心 了。 • 纯爱故事十部有八部是发生在校园里的, 而校园这个元素,在观众之中是有极大的 共鸣的,谁没有经历过校园时代,哪个同 学没有在校园时代情窦初开过,校园时代 青涩的爱情一辈子都难忘,这种直逼人心 的共鸣点是纯爱电影的制胜法宝之一。校 园本身就意味着纯爱和情窦初开,而且体 育场、实验室、图书馆都是发生故事的好 场所。相对来说,西方电影里实验伙伴的 身份很重要,而东方人还是更喜欢在图书 馆里眉目传情。 • 标志性景物不能少,彩虹、樱花、河堤、 麦浪、大海、雪景、照片、信件、雨水、 天空、自行车,都是纯爱电影最经常出现 的标志性景物。每部纯爱电影里都有其特 色标志性的景物,《前路漫漫》中去学校 途中的河堤

,《情书》中纯白无暇的雪, 《恋空》里那片一尘不染的天空,《属于 你我的初恋》中“桃园”深处的湖。 • 青春,纯爱的另一个代名词。除了纯洁、 纯粹和死亡外,青春恐怕是纯爱的同义词 之一。因此,两位主演的年龄之和一定要 在40岁以下,即使是放宽再放宽,也不能 超过45岁了吧!还是以《恋空》为例,影 片拍摄时男主角三浦春马17岁,女主角新 垣结衣19岁。今年春天在美国公映的《最 后一支歌》,女主角17岁,男主角21岁。 我们强烈鄙视那些高龄扮嫩者,你演一个 人的一生我们也就忍了,就放过纯爱别糟 蹋了吧。强烈支持张导为《山楂树之恋》 • 纯爱电影和青春校园爱情剧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催泪。所以《窈窕美眉》和 《对面的恶女看过》不能算作纯爱电影。 所谓催泪,就是无论台词、表演还是故事 桥段设置都要尽可能的煽情和引得人泪腺 崩溃,《假如爱有天意》男女主角的车站 离别,男主角失明后装作能看见被女主角 识破,《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在女主角死 后向父亲忏悔,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剧情一定要单一,故事太复杂加入了太多其 他类型片要素的电影肯定不是纯爱片,所 谓纯,不仅指纯粹纯洁,纯爱纯爱,就是 纯粹只是搞对象没有其他的,而且这段感 情更牛的是,几乎是没有第三者的,来自 家族和长辈的障碍也并不强大,往往只是 自身问题,因此,想编出一部好的纯爱故 事其实并不容易。在这样方面,公映于 2002年的好莱坞影片《初恋的回忆》有一 个相当细腻和丰富的故事。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二)
考研英语冲刺之梳理历年真题阅读》

考研英语冲刺之梳理历年真题阅读

2011考研复习已经步入冲刺阶段,大家的考研英语复习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个题型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可以使得前期复习卓有成效的同学进一步保持优势,最后考出非常理想的分数;而前期复习并不是非常理想的同学,冲刺阶段科学合理的复习思路也可以使他们的复习发挥最大的力量,最大程度的保证过线。

前面几期学习指导中我们就试卷上的几个题型分别给出了详细的复习思路。很多考生还在不断向我们咨询如何梳理历年阅读真题的命题思路,就此问题,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考研辅导团队以每篇文章的中心的确定和命题人在这个地方的命题为例与大家进行讲解。研究过真题阅读的同学是否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考研阅读每篇文章的中心是否能够准确把握?

2、文章的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出现?

3、十年真题的阅读的文章,文章中心的出现方式有几种?

4、段落中心经常的出现在什么位置?

5、针对文章主旨命制的主旨大意题是否能拿下?

6、根据段落中心经常命制的推理引申题,是不是你必得分的题型?

把握文章中心最大的一个好处不仅在于此,很多考生在做阅读的时候,读完一篇文章根本不知其所云,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去寻找文章的中心。

例题讲解:

该段是2001年text3,该文章在第一段出现了问句,根据对真题文章的总结我们可以判断这个问句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相应的,该文章的第一道题目,主旨大意题的答案,就会与这句话相关。

Why do so many Americans distrust what they read in their newspaper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is trying to answer this painful question. The organization is deep into a long self-analysis known as the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2001年text 3,第一段)

59.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Needs of the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B] Causes of the public disappointment about newspapers.

[C] Origins of the declining newspaper industry.

[D] Aims of a journalism credibility project. 很自然,四个选项中只有B是对段首问句的同意替换。 这个题目的解题过程就需要我们会判断文章中心,并且学会利用这个文章中心解主旨大意题。希望这个讲解会成为一个引子,引导同学们总结出其他的文章中心提出方式。

同学们学会判断文章中心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考生掌握以下问题:

首先, 文章的中心确定之后,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是举例?

用数字?还是引用某人的观点?关于这种论证手法,命题人经常命制的例证题,是否已经掌握解题思路?

其次, 考生最头疼的词义句意题,是否把十年考过的该类题总结到一起,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第三,占考查比重最大的细节题,考生是否已经整理过其答案特征,干扰选项的命制陷阱?

最后,情感态度题,考生是否已经整理过解题思路,如何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乐观支持的,怀疑否定的?哪类态度一定不是答案?

以上问题的答案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真题才能获得,大家千万不要满足于记住答案,否则是浪费了真题的精华。广大考生如果能在冲刺阶段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大家的阅读高分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Habits are a funny thing. We reach for them mindlessly, setting our brains on auto-pilot and relaxing into the unconscious comfort of familiar routine. “Not choice, but habit rules the unreflecting herd,” William Wordsworth said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ever-changing 21st century, even the word “habit” carries a negative connotation.

So it seems antithetical to talk about habits in the same context a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ut brain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when we consciously develop new habits, we create parallel synaptic paths, and even entirely new brain cells, that can jump our trains of thought onto new, innovative tracks.

But don’t bother trying to kill off old habits; once those ruts of procedure are worn into the hippocampus, they’re there to stay. Instead, the new habits we deliberately ingrain into ourselves create parallel pathways that can bypass those old roads.

“The first thing needed for innovation is a fascination with wonder,” says Dawna Markova, author of “The Open Mind” and an executive change consultant for Professional Thinking Partners. “But we are taught instead to ‘decide,’ just as our president calls himself ‘the Decider.’ ” She adds, however, that “to decide is to kill off all possibilities but one. A good innovational thinker is always exploring the many other possibilities.”

All of us work through problems in ways of which we’re unaware, she says. Researchers in the late 1960 covered that human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approach challenges in four primary ways: analytically, procedurally, relationally (or collaboratively) and innovatively. At puberty, however, the brain shuts down half of that capacity, preserving only those modes of thought that have seemed most valuable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r so of life.

The current emphasis on standardized testing highlights analysis and procedure, meaning that few of us inherently use our innovative and collaborative modes of thought. “This breaks the major rule in the American belief system — that anyone can do anything,” explains M. J. Ryan, author of the 2006 book “This Year I Will...” and Ms. Markova’s business partner. “That’s a lie that we have perpetuated, and it fosters commonness. Knowing what you’re good at and doing even more of it creates excellence.” This is where developing new habits comes in.

译文

习惯是一种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可以随意地触及到它,将自己的大脑处在自动巡航的状态,轻松地进入对熟悉的日常事物潜意识舒适状态之中。在19世纪,威廉姆?沃德司沃斯曾说,“不是选择,而是习惯支配着缺乏思考的百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甚至于单词“habit”(习惯)本身都带有一种消极的内涵。

所以在相同的背景下去谈论习惯、创造力和创新看上去是对立的。但是大脑研究人员们发现了当我们有意识地养成新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创建了平行突触路径,甚至是全新的脑细胞,这能够使得我们的思路跳转到创新性的轨道上去。

但是不要费力试图去除旧习惯;一旦那些过程的印迹被长期使用并形成大脑中的海马状突起时,它们

就永远存在了。然而,我们特意地在自己大脑中根植的新习惯会创造出可以绕过那些旧印迹的平行路径。

“创新所需要的首先就是对奇迹的迷恋”达乌娜?马科娃说,她是《开放的思维》的作者,也是“职业思维合作者”的行政变化顾问。“但是我们被教会了如何去‘做决定,’就如同我们的总统称自己为‘决策者’一样。”然而,她补充道“做决定就是要去除别的可能性而只留下一种。一位优秀的创新思想家总是会探索许多不同的可能性的。”

我们所有人都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她说。研究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现了人类与生俱来以四种主要的方式迎接挑战的能力。这四种主要的方式是:分析地,程序化地,相关地(或曰协作地)和创新地。然而在人类的青春期,大脑会关闭一半这种能力,仅仅保留着那些看上去在人生头十多年中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当前对于标准化测试的强调之处在于阐明分析与程序,意味着我们没有几个人生来就能运用我们的创新的和协作的思维模式。“这打破了美国信仰体系中的主要法则——每个人都能做成任何事情,”2006年出版的书籍《今年我将要„„》的作者,同时也是马科娃女士的商业合作伙伴的M?J?瑞恩解释说,“那是我们已经延续了很久的一个谎言,它促成了共性。了解你擅长的东西并多去实践就会成就卓越的表现。”养成新习惯就在于此。

词汇

analytically【机】 分析上

例句:The distinction will be made analytically more precise later when we consider the mathematical details. 以后在我们讨论数学细节时,我们将使它们之间的区别在解析上弄得更准确。

Connotation n. 含蓄, 内涵

例句:China believes that as history develop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human rights also develop constantly. 中国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权的概念及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Context n. 上下文, 背景, 来龙去脉

例句:The reporter quoted me out of context. 记者对我的话断章取义。

词组:be apart from the context脱离上下文in the context of在„„情况下outside the context of在„„之外

Capacity n. 容量, 能力, 才能, 资格

例句:I have come in the capacity of a legal adviser. 我是以法律顾问的身份来的。

词组:capacity for/ of / to do/ to„„的能力

同义词:content duty fitness function intelligence mentality position power role size volume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三)
《《边城》课件1》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四)
《叶芷菁》

卓越师范教育个性化教案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五)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要决定“做还是不做”。

需求分析是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即使可行性分析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决策仍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决策者是人,人会冲动,有赌博心态。如果可行性分析表明做某件事的成功率是10%,失败率是90%,倘若该事情的意义非常大,决策者也许会一拍脑袋:“豁出去,干!”于是这世界就多了一份极喜与极悲。4.1节讲述可行性分析的四大要素: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 目前国内很多软件公司做系统集成项目,如果谈谈系统集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将很有意思。可是那些系统集成项目大多是政府机构的,由于软件行业尚不规范并且客户方存在腐败现象,所以业内流传“没有做不了的系统集成项目”。软件公司的注意力几乎全集中在“如何拿到项目订单”以及“拿到订单后如何蒙混过关”上,使我丧失了卖弄“可行性分析”的机会。既然不能正面指点一个人如何做好事,那么就规劝他不要做坏事吧。

4.2节讲述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作者本来没有资格谈论投资,但事有凑巧:近一年来我关闭了一个亏损30万元的软件公司(我自己的);休克一个年亏损200万元的软件公司(朋友的);扼杀一个200万元的投资方案(陌生人的);踩灭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100万元的投资设想(熟人的)。鉴于现在比较富有的民营企业渴望投资软件行业的越来越多,值得谈谈这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我将讲述亲身经历后的感受,提一些建议。

不论是为客户做软件项目还是为自己做软件产品,都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最恼人之处是难以在项目刚启动时搞清楚需求,如果在项目做了一大半时需求发生了变化,那将使项目陷入困境。4.3节解释需求分析为什么困难,4.4节讲述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本章的需求分析均不涉及编程,所以不考虑结构化、面向对象等分析方法。

可行性分析的要素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盖全,也不可以什么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加以权衡。可行性分析必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联想集团领导人柳传志曾说:“没钱赚的事我们不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没有可靠的人选,这样的事也不干。”柳传志为决策立了上述准则,同时也为可以行性分析指明了重点。

一般地,软件领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四个要素: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本节只是泛泛地解释这四个要素,旨在建立全局分析的观念。4.2节将结合案例围绕上述要素进行重点分析与评注。

4.1.1 经济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最容易理解,如果成本高于收益则表明亏损了,如果成本大大高于收益那就亏大了。商人都不喜欢做吃亏的事情。有些商店成天贴着“最后一天跳楼大拍卖”的标语,意思是:我准备吃大亏让你占便宜,同志,你快上钩吧。

如果是为客户做软件项目,那么收益就写在合同中。如果是做自己的软件产品,那么收益就是销售额。

人们在预估产品销售额时常常过分乐观而犯下大错。那些对你的产品说恭维话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要买货的人,俗话说“嫌货才是买货人”。当你没碰到一个挑刺的人而感觉这产品好得会让你发大财时,就要做好会破产的心理准备。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那可得对成本进行细算。软件的成本不是指存放软件的那张光盘的成本,而是指开发成本。要考虑的成本有:

(1)办公室房租。

(2)办公用品,如桌、椅、书柜、照明电器、空调等。

(3)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

(4)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费用。

(5)资料费。

(6)办公消耗,如水电费、打印复印费等。

(7)软件开发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工资。

(8)购买系统软件的费用,如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有些老板买盗版的系统软件,却按市场价算成本,可从美国佬那里赚一笔。

(9)做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交际费用。

(10)公司人员培训费用。

(11)产品宣传费用。如果用Internet作宣传,则要考虑建设Web站点的费用。

(12)如果客户是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考虑用于吃喝玩乐、行贿的费用。

(13)如果公司的风水不好,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管理费。每戳一个红艳艳的公章都要化一把钞票。

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人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家里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在商业上,这等好事可不会轻易降临。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风险较低。国内软件公司经常出现一窝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光盘、系统集成项目或Internet服务。每当我们沉迷于短期利益不思进取时,应该好好回忆童年时代那些伟大的抱负,给自己一些激励。

长远利益难以把握,风险较大。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国内目前有不少Internet企业,只投入不产出。为了成就将来的霸业,甘愿现在拼财力、比耐性。最后存活下来的几个公司将瓜分市场。

那些为长远利益奋斗的人们,你们可得把长征的路途走完啊,千万别让事业中途夭折。

4.1.2 技术

技术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否实现需求说明中的功能。如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麻烦就大了。轻则拖延进度,重则断送项目。

(2)软件的质量如何?有些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软件运行慢如蜗牛,即便功能具备也毫无实用价值。有些高风险的应用对软件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要求极高,如果软件出了差错而造成客户利益损失,那么软件开发方可要赔惨了。

(3)软件的生产率如何?如果生产率低下,能赚到的钱就少,并且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在统计软件总的开发时间时,不能漏掉用于维护的时间。软件维护是非常拖后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润慢慢地消耗光。如果软件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维护的代价很高,企图通过偷工减料而提高生产率,是得不偿失的事。

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做得了吗?做得好吗?做得快吗?

4.1.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两种因素:市场与政策。

市场又分为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和将要消亡的市场。

涉足未成熟的市场要冒很大的风险,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潜在的市场有多大?自己能占多少份额?多长时间能实现?

挤进成熟的市场,虽然风险不高,但油水也不多。如果供大于求,即软件开发公司多,项目少,那么在竞标时可能会出现恶性杀价的情形。国内第一批卖计算机的、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发了财,别人眼红了也挤进来,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下降了。

将要消亡的市场就别进去了。尽管很多程序员怀念DOS时代编程的那种淋漓尽致,可现在没人要DOS应用软件了。学校教学尚可用用DOS软件,商业软件公司则不可再去开发DOS软件。

政策对软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非常大。整个90年代,中国电信的收费相当高,仅此一招就把国内互联网企业打得奄奄一息。某些软件行业的利润很高,但可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使竞争不公平。政策不当将阻碍软件公司的健康发展,可最怕的还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正当行为。例如:

现在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有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十分了得,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中央领导人就来视察该企业并作讲话:‚你们的业绩辉煌,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你们总得给兄弟企业的同志们留口饭吃吧!‛

有一次我拜访了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这个年青人,还是个党员,竞然这么说:“我最近在研究国内明星企业的兴衰问题,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明星企业一旦被政府领导人视察过,它就忘了自己是谁,就会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

我实在不明白企业中为什么还要有“书记”职位。我以为“书记”乃是天下第一号可笑的官衔,“书记”本是“秘书”(secretary)的同义词,是个可有可无的行政人员的称呼,在中国竟然成了最大的官衔。每次看到新闻联播把国家主席错叫成总书记我都十分气愤:因为总书记的称喟只对几千万的党员适用,国家的新闻机构难道不面向十多亿普通老百姓?如果我将来的工作单位还靠“书记”来管事,我每天准忙着生气,那里还

有精力去编程。

4.1.4 人

有句名言:“人分四类——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个软件公司里上述四类人齐全了,那么最好的分工是让“人物”当领导,“人才”做第一线的开发人员,“人手”做行政人员,“人渣”负责行贿。

这里只谈公司的领导与开发人员“行还是不行”。“人物”毕竟是少数,“人才”可是济济的。举重若轻的那类“人才”可以做领导,举轻若重的那类人才适合做软件开发人员。假如一群持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文凭的毕业生到软件公司应聘,该如何录用呢?我的建议如下:

先选择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正当青春、干劲十足、不摆架子、不耻下问、要求不高、奉献甚多。

其次选择硕士毕业生,如果该生没象范进中举时那么老,并且在读硕士时没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丢弃了编程工作,那么让有经验的学士程序员带他们煅练几个月就可以用了。

如果学士、硕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那只好捡几个博士充数。博士到了软件公司有什么用呢?我想不出有什么用,只知道他们挺值得可怜的:从硕士读到博士出头,这六七年时间,真本事没学多少,倒学会“眼高手低”甚至“弄虚作假”;毕业时蓦然回首,发觉青春已被虚度,心灵已呈老态,唯有长叹短嘘,强把自负作自信。我也将博士毕业,就要论为三手贷贱卖了。真羡慕那些比我年轻的学士、硕士们,他们可以远走高飞,唉!

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

谈到软件产业,不能不提及比尔·盖茨与Microsoft公司。因为比尔·盖茨创建了Microsoft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的事实,使得无数从事软件工作的人们心存同样的梦想。有太多人急着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有个年青人发明了一种汉字输入法,便在媒体上放言欲覆盖比尔·盖茨。中央电视台特冲动地把一个上了年纪的院士请来,让他谈谈自己与比尔·盖茨的比较,害得这位院士一个劲地辨解自己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近几年来,一批Internet英雄企业如Yahoo、Netscape兴起。尤如打破了秦始皇一统的天下,重返春秋战国时代。让软件人员走出了Microsoft的阴影,看到了阳光灿烂的软件世界。于是各色各样小不点儿的软件公司在国内遍地开花。

打破水缸的小孩子很多,但并不见得就会有司马光的业绩。由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人的因素存在差异,有些事情美国人能做成,我们模仿着做未必就能做得成功。虽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们的国力薄弱,实在容不得把有限的火种扔到不毛之地。所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不可行,就不要急着去做。本节三个案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我力求讲清楚错在哪里,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读者看后能提高警惕,免犯相同的错误。

4.2.1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讲述我从开公司到关闭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我从本科三年级开始编写图形程序,一见钟情后便如痴如醉,不管一切地抛弃了本科与硕士的微电子专业。1997年春季,我到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学位。我幸福地幻想着大干一番自己喜爱的专业。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冲冲地奔向实验室。进门不到5分钟,就因不懂规矩被看门的年青女子训了几次。为了不再冒犯规矩,我就老老实实地抓起一份计算机报纸并且站着阅读。突然一个气得脸色铁青的男人(机房管理员之一)对我断喝:“你在干什么!你怎么可以不经允许就翻看别人的报纸!”我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飘飘然地去拥抱梦中情人,不料迎来两个耳光,此下场比《猫和老鼠》中的猫还惨。

不出几日,我就发现实验室里人们大多轻言寡语、小心翼翼、井水不犯河水。初到此实验室的北方同学极为迷惑地问我:“你们浙江人是不是都这个德性?我看你不太象嘛。”

如果不允许一个男人在工作时仰天大笑,这样的地方不去也罢。

我颇费周折地考入CAD&CG实验室,却尚未热身就全力而退,决心自立门户(至今我都没有用实验室的计算机编过一行程序)。

那时我穷困潦倒,只有一床,一盆,一壶,一碗。我那些穷朋友们象挤牙膏一样挤一些钱资肋我。我买了一台计算机,就在宿舍里开发软件。1997年8月,我去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展示。路费也是借的,同学为我壮胆时说:“如果不能获奖,就回到实验室干活吧。”我说一定会拿第一名,这是必须实现的近期目标。

于是我拿了第一名,号称大学生“软件明星”。回到浙大后没啥反应,我就向杭州的几个报社发一份简讯。不久有一个记者来采访我,谈了一天,我发现记者还是不太明白,干脆自己写新闻报道,并且含蓄地做了一个广告:万事俱备,只待投资。10月份我被评上浙江省青年英才(大学生代表),又获得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特等奖。我到东软集团(沈阳)参加“民族软件产业青年论坛”,大不咧咧地作了一次演讲。由于我能说会道,频频上电视,引来近10个投资者。我选择了一位年龄比我大一倍、非常精明的商人作合伙人,成立了“杭州临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彼时,我可谓光芒四射,卓而不群,名片上印着“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已任,做真实、正直、优秀的科技人员。”浙江大学想开除我,被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住。

我当时想开发一套名为Soft3D的图形系统,此系统下至开发工具,上至应用软件,无所不包。公司名字起为“临境”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身临其境,这是我对图形技术的追求;二是表示快到了与SGI公司称兄道弟的境界,这是我对事业的追求。

我从实验室挖来一位聪明绝顶的师弟做技术伙伴(他的头明显比我的大,估计其脑容量至少是我1.5倍)。我曾经以师兄的身份为他洗过一双袜子,他因此觉得我是个好人。我俩一拍即合,常常为Soft3D的设计方案自我倾倒。一想到Microsoft公司的二维Windows系统即将被Soft3D打击得狼狈不堪时,我们就乐不可支,冲劲十足。到了1998年7月份,我们做了一套既不是科研又不全象商品的软件,我宣传了几个月都没有人要。1998年10月份,我用光了30万元资金,只好关闭公司。不久我被一位朋友捉到北大方正去“劳改”,两个月后我才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失败了。

在失败一周年来临之际,我客观地从可行性分析角度说明了我和投资方所犯的错误,写此文以祭我那幼年夭折的软件公司。

一、我的主要错误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六)
《需求分析案例1》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要决定“做还是不做”。

需求分析是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即使可行性分析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决策仍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决策者是人,人会冲动,有赌博心态。如果可行性分析表明做某件事的成功率是10%,失败率是90%,倘若该事情的意义非常大,决策者也许会一拍脑袋:“豁出去,干!”于是这世界就多了一份极喜与极悲。4.1节讲述可行性分析的四大要素: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 目前国内很多软件公司做系统集成项目,如果谈谈系统集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将很有意思。可是那些系统集成项目大多是政府机构的,由于软件行业尚不规范并且客户方存在腐败现象,所以业内流传“没有做不了的系统集成项目”。软件公司的注意力几乎全集中在“如何拿到项目订单”以及“拿到订单后如何蒙混过关”上,使我丧失了卖弄“可行性分析”的机会。既然不能正面指点一个人如何做好事,那么就规劝他不要做坏事吧。

4.2节讲述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作者本来没有资格谈论投资,但事有凑巧:近一年来我关闭了一个亏损30万元的软件公司(我自己的);休克一个年亏损200万元的软件公司(朋友的);扼杀一个200万元的投资方案(陌生人的);踩灭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100万元的投资设想(熟人的)。鉴于现在比较富有的民营企业渴望投资软件行业的越来越多,值得谈谈这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我将讲述亲身经历后的感受,提一些建议。

不论是为客户做软件项目还是为自己做软件产品,都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最恼人之处是难以在项目刚启动时搞清楚需求,如果在项目做了一大半时需求发生了变化,那将使项目陷入困境。4.3节解释需求分析为什么困难,4.4节讲述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本章的需求分析均不涉及编程,所以不考虑结构化、面向对象等分析方法。

4.1可行性分析的要素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盖全,也不可以什么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加以权衡。可行性分析必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联想集团领导人柳传志曾说:“没钱赚的事我们不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没有可靠的人选,这样的事也不干。”柳传志为决策立了上述准则,同时也为可以行性分析指明了重点。

一般地,软件领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四个要素: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本节只是泛泛地解释这四个要素,旨在建立全局分析的观念。4.2节将结合案例围绕上述要素进行重点分析与评注。

4.1.1 经济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最容易理解,如果成本高于收益则表明亏损了,如果成本大大高于收益那就亏大了。商人都不喜欢做吃亏的事情。有些商店成天贴着“最后一天跳楼大拍卖”的标语,意思是:我准备吃大亏让你占便宜,同志,你快上钩吧。

如果是为客户做软件项目,那么收益就写在合同中。如果是做自己的软件产品,那么收益就是销售额。

人们在预估产品销售额时常常过分乐观而犯下大错。那些对你的产品说恭维话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要买货的人,俗话说“嫌货才是买货人”。当你没碰到一个挑刺的人而感觉这产品好得会让你发大财时,就要做好会破产的心理准备。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那可得对成本进行细算。软件的成本不是指存放软件的那张光盘的成本,而是指开发成本。要考虑的成本有:

(1)办公室房租。

(2)办公用品,如桌、椅、书柜、照明电器、空调等。

(3)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

(4)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费用。

(5)资料费。

(6)办公消耗,如水电费、打印复印费等。

(7)软件开发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工资。

(8)购买系统软件的费用,如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有些老板买盗版的系统软件,却按市场价算成本,可从美国佬那里赚一笔。

(9)做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交际费用。

(10)公司人员培训费用。

(11)产品宣传费用。如果用Internet作宣传,则要考虑建设Web站点的费用。

(12)如果客户是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考虑用于吃喝玩乐、行贿的费用。

(13)如果公司的风水不好,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管理费。每戳一个红艳艳的公章都要化一把钞票。

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人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家里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在商业上,这等好事可不会轻易降临。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风险较低。国内软件公司经常出现一窝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光盘、系统集成项目或Internet服务。每当我们沉迷于短期利益不思进取时,应该好好回忆童年时代那些伟大的抱负,给自己一些激励。

长远利益难以把握,风险较大。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国内目前有不少Internet企业,只投入不产出。为了成就将来的霸业,甘愿现在拼财力、比耐性。最后存活下来的几个公司将瓜分市场。

那些为长远利益奋斗的人们,你们可得把长征的路途走完啊,千万别让事业中途夭折。

4.1.2 技术

技术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否实现需求说明中的功能。如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麻烦就大了。轻则拖延进度,重则断送项目。

(2)软件的质量如何?有些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软件运行慢如蜗牛,即便功能具备也毫无实用价值。有些高风险的应用对软件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要求极高,如果软件出了差错而造成客户利益损失,那么软件开发方可要赔惨了。

(3)软件的生产率如何?如果生产率低下,能赚到的钱就少,并且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在统计软件总的开发时间时,不能漏掉用于维护的时间。软件维护是非常拖后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润慢慢地消耗光。如果软件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维护的代价很高,企图通过偷工减料而提高生产率,是得不偿失的事。

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做得了吗?做得好吗?做得快吗?

4.1.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两种因素:市场与政策。

市场又分为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和将要消亡的市场。

涉足未成熟的市场要冒很大的风险,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潜在的市场有多大?自己能占多少份额?多长时间能实现?

挤进成熟的市场,虽然风险不高,但油水也不多。如果供大于求,即软件开发公司多,项目少,那么在竞标时可能会出现恶性杀价的情形。国内第一批卖计算机的、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发了财,别人眼红了也挤进来,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下降了。

将要消亡的市场就别进去了。尽管很多程序员怀念DOS时代编程的那种淋漓尽致,可现在没人要DOS应用软件了。学校教学尚可用用DOS软件,商业软件公司则不可再去开发DOS软件。

政策对软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非常大。整个90年代,中国电信的收费相当高,仅此一招就把国内互联网企业打得奄奄一息。某些软件行业的利润很高,但可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使竞争不公平。政策不当将阻碍软件公司的健康发展,可最怕的还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正当行为。例如:

现在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有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十分了得,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中央领导人就来视察该企业并作讲话:‚你们的业绩辉煌,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你们总得给兄弟企业的同志们留口饭吃吧!‛

有一次我拜访了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这个年青人,还是个党员,竞然这么说:“我最近在研究国内明星企业的兴衰问题,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明星企业一旦被政府领导人视察过,它就忘了自己是谁,就会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

我实在不明白企业中为什么还要有“书记”职位。我以为“书记”乃是天下第一号可笑的官衔,“书记”本是“秘书”(secretary)的同义词,是个可有可无的行政人员的称呼,在中国竟然成了最大的官衔。每次看到新闻联播把国家主席错叫成总书记我都十分气愤:因为总书记的称喟只对几千万的党员适用,国家的新闻机构难道不面向十多亿

普通老百姓?如果我将来的工作单位还靠“书记”来管事,我每天准忙着生气,那里还有精力去编程。

4.1.4 人

有句名言:“人分四类——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个软件公司里上述四类人齐全了,那么最好的分工是让“人物”当领导,“人才”做第一线的开发人员,“人手”做行政人员,“人渣”负责行贿。

这里只谈公司的领导与开发人员“行还是不行”。“人物”毕竟是少数,“人才”可是济济的。举重若轻的那类“人才”可以做领导,举轻若重的那类人才适合做软件开发人员。假如一群持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文凭的毕业生到软件公司应聘,该如何录用呢?我的建议如下:

先选择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正当青春、干劲十足、不摆架子、不耻下问、要求不高、奉献甚多。

其次选择硕士毕业生,如果该生没象范进中举时那么老,并且在读硕士时没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丢弃了编程工作,那么让有经验的学士程序员带他们煅练几个月就可以用了。

如果学士、硕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那只好捡几个博士充数。博士到了软件公司有什么用呢?我想不出有什么用,只知道他们挺值得可怜的:从硕士读到博士出头,这六七年时间,真本事没学多少,倒学会“眼高手低”甚至“弄虚作假”;毕业时蓦然回首,发觉青春已被虚度,心灵已呈老态,唯有长叹短嘘,强把自负作自信。我也将博士毕业,就要论为三手贷贱卖了。真羡慕那些比我年轻的学士、硕士们,他们可以远走高飞,唉!

4.2 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

谈到软件产业,不能不提及比尔·盖茨与Microsoft公司。因为比尔·盖茨创建了Microsoft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的事实,使得无数从事软件工作的人们心存同样的梦想。有太多人急着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有个年青人发明了一种汉字输入法,便在媒体上放言欲覆盖比尔·盖茨。中央电视台特冲动地把一个上了年纪的院士请来,让他谈谈自己与比尔·盖茨的比较,害得这位院士一个劲地辨解自己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近几年来,一批Internet英雄企业如Yahoo、Netscape兴起。尤如打破了秦始皇一统的天下,重返春秋战国时代。让软件人员走出了Microsoft的阴影,看到了阳光灿烂的软件世界。于是各色各样小不点儿的软件公司在国内遍地开花。

打破水缸的小孩子很多,但并不见得就会有司马光的业绩。由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人的因素存在差异,有些事情美国人能做成,我们模仿着做未必就能做得成功。虽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们的国力薄弱,实在容不得把有限的火种扔到不毛之地。所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不可行,就不要急着去做。本节三个案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我力求讲清楚错在哪里,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读者看后能提高警惕,免犯相同的错误。

4.2.1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讲述我从开公司到关闭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我从本科三年级开始编写图形程序,一见钟情后便如痴如醉,不管一切地抛弃了本科与硕士的微电子专业。1997年春季,我到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学位。我幸福地幻想着大干一番自己喜爱的专业。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冲冲地奔向实验室。进门不到5分钟,就因不懂规矩被看门的年青女子训了几次。为了不再冒犯规矩,我就老老实实地抓起一份计算机报纸并且站着阅读。突然一个气得脸色铁青的男人(机房管理员之一)对我断喝:“你在干什么!你怎么可以不经允许就翻看别人的报纸!”我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飘飘然地去拥抱梦中情人,不料迎来两个耳光,此下场比《猫和老鼠》中的猫还惨。

不出几日,我就发现实验室里人们大多轻言寡语、小心翼翼、井水不犯河水。初到此实验室的北方同学极为迷惑地问我:“你们浙江人是不是都这个德性?我看你不太象嘛。”

如果不允许一个男人在工作时仰天大笑,这样的地方不去也罢。

我颇费周折地考入CAD&CG实验室,却尚未热身就全力而退,决心自立门户(至今我都没有用实验室的计算机编过一行程序)。

那时我穷困潦倒,只有一床,一盆,一壶,一碗。我那些穷朋友们象挤牙膏一样挤一些钱资肋我。我买了一台计算机,就在宿舍里开发软件。1997年8月,我去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展示。路费也是借的,同学为我壮胆时说:“如果不能获奖,就回到实验室干活吧。”我说一定会拿第一名,这是必须实现的近期目标。

于是我拿了第一名,号称大学生“软件明星”。回到浙大后没啥反应,我就向杭州的几个报社发一份简讯。不久有一个记者来采访我,谈了一天,我发现记者还是不太明白,干脆自己写新闻报道,并且含蓄地做了一个广告:万事俱备,只待投资。10月份我被评上浙江省青年英才(大学生代表),又获得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特等奖。我到东软集团(沈阳)参加“民族软件产业青年论坛”,大不咧咧地作了一次演讲。由于我能说会道,频频上电视,引来近10个投资者。我选择了一位年龄比我大一倍、非常精明的商人作合伙人,成立了“杭州临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彼时,我可谓光芒四射,卓而不群,名片上印着“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已任,做真实、正直、优秀的科技人员。”浙江大学想开除我,被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住。

我当时想开发一套名为Soft3D的图形系统,此系统下至开发工具,上至应用软件,无所不包。公司名字起为“临境”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身临其境,这是我对图形技术的追求;二是表示快到了与SGI公司称兄道弟的境界,这是我对事业的追求。

我从实验室挖来一位聪明绝顶的师弟做技术伙伴(他的头明显比我的大,估计其脑容量至少是我1.5倍)。我曾经以师兄的身份为他洗过一双袜子,他因此觉得我是个好人。我俩一拍即合,常常为Soft3D的设计方案自我倾倒。一想到Microsoft公司的二维Windows系统即将被Soft3D打击得狼狈不堪时,我们就乐不可支,冲劲十足。到了1998年7月份,我们做了一套既不是科研又不全象商品的软件,我宣传了几个月都没有人要。1998年10月份,我用光了30万元资金,只好关闭公司。不久我被一位朋友捉到北大方正去“劳改”,两个月后我才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失败了。

在失败一周年来临之际,我客观地从可行性分析角度说明了我和投资方所犯的错误,写此文以祭我那幼年夭折的软件公司。

情窦初开同义词(篇七)
《英语习惯用语中的Jack和Dog》

2011年第3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外语论坛○科技信息

英语习惯用语中的Jack和Dog

倪西军王路阳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Jack和Dog是英语语言中两个很活跃的词汇,不但一词多义,而且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释义和理解。本文就这两个单词(Jack,Dog)在英语中的用法以及他们与英语文化的关系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通过这两次单词的分析,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可以看到文化很英语语言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也能更好的把握和使用英语词汇。

【关键词】英语习语;Jack;Dog

Jack是英语中一个常见的人名,也作John的昵称。由于它是个男子名,和它相关的词语就有了一些男子汉的色彩———男孩子穿的夹克衫(jacket)、脚上穿的长统靴(jackboots)、腰间配着的大折刀(jackknife)无不显示着男人的气派。Jack与Jill(吉尔,女子名)常常连用,指“青年男女”或“一对有情人”。早期英语中就有JackandJillranintothehill的诗句,描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既然生活中常常是EveryJackhashisJill(人各有偶),随着感情的不断加深,自然就有Allshallbewell,JackshallhaveJill(有情人终成眷属)。常言说得好:“夫善则妻贤”,英语里也有同样的说法;AgoodJackmakesagoodJill.从以上常用语中我们不难看出,Jack和女人很有缘分,英美人甚至把“讨女人欢心的风流男子”叫作“Jackamongthemaids”。“风流、潇洒”的Jack也有令人讨厌的时侯,由Jack组成的某些复合词就常常带有几分贬意。现实生活中,人们称那种妄自尊大、能力有限却爱摆臭架子的官员们为“Jackinoffice”;凡事不求甚解,样样都通,可又样样稀松的“万金油”先生,被叫作“Jackofalltrades”;那种见风使舵、令人憎恶的两面派人物则被称为“Jackonbothsides”。Jackass是“笨蛋”;Jackleg指“技术不高明的人”。杀人越货的海盗在船上挂起的黑色狗牙旗叫“BlackJack”。在用扑克算命的迷信活动中,第11张纸牌Jack指“小人”或“小丑”;西方人过万圣节时用南瓜刻出一个丑陋的面具,挖空之后在里面放上蜡烛,晚上点燃挂在门口,灯光照出可怕的面目,据说可以驱鬼避邪,这个南瓜灯就叫“Jack—o’—Lantern”。农民用稻草扎成的又丑又怪、放在田间赶鸟的稻草人叫作“Jackofstraw”。

但人们也并不总是把Jack说得一无是处,如果“他”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上进,人们就会说:“Jackisasgoodashismaster.”(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他”学业有成,掌握了一门技艺,人们就说:“Jackturnedintoamaster”;若更进一步,“他”学有所长并且技艺超过了师傅,那人们又会说:“Jackisbetterthanhismaste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勤奋上进是值得称赞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因为“AllworkandnoplaymakesJackadull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此话告诉大家,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如不注意劳逸结合,即便像Jack这样的聪明人也不会做出成绩来。

既然Jack是常见的男子名,世上肯定有许许多多的Jack。然而,大千世界难免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众多的Jack当中,有的流芳百世,也有的遗臭万年。著名的美国作家JackLondon早已被众多的国人所知;JackArmstrong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少年英雄,它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今天典型美国男孩的形象;而在英国,JackKetch(杰克·凯奇)这个名字则是“刽子手”的同义词。此人在17世纪以杀人的残忍手段而著称。据记载,他在1685年处决詹姆斯·斯科特公爵时至少砍了八斧头。在他死后的200多年里,英国人都用JackKetch这个名字来称呼所有的刽子手。

另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就是单词Dog了。一位中国学生向外籍教师和同学们讲述了自已利用暑假时间,到一家旅行社打工,陪一外国旅游团到了西安、重庆、桂林等地,参观游览了许多风景名胜的经历。外籍教师听后显得十分高兴,夸他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外籍教师又说了一句:“Youarealuckydog!”

听到这句话,那位学生不禁一怔,心中顿感不快:你外籍教师说话怎么这么难听,说人家是dog呢?

其实,外籍教师的话里并无丝毫恶意。aluckydog在英语里是aluckyperson即“幸运儿”的意思。对于dog这种动物,西方人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情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我们也把狗当作人类的忠实伴侣和朋友,并作为宠物精心喂养,可是一旦出现在语言文字中,人们却又反目为仇,将它看作是令人厌恶、鄙视的动物。说某人是狗就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如“走狗”“狗东西”、“狗腿子”、“癞皮狗”等等;凡沾上“狗”字的词语都具贬义,如“狗头军师”、“狐群狗党”、“狼心狗肺”;甚至连那些“掉到水里的”和“无家可归的”狗也要加以痛打或憎恨。然而,在西方,dog是一种极受宠爱的动物,人们对狗“关怀备至”,狗食品、狗餐厅、狗医院甚至狗的婚姻介绍所等可谓应有尽有。从英语谚语Loveme,lovemydog(爱我就爱我的狗),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方人与狗之间的亲密关系。汉语中有“打狗也要看主人”之说,告诫人们打狗一定要慎重,有些狗能打,有些狗就打不得。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不论是谁的狗都是打不得的,否则很可能会吃官司。

英语中用dog指人大多情况下并无贬低侮辱之意,就像我们说某人“体壮如牛”或“老马识途”中的“牛”和“马”一样。许多短语里dog就等于person,比如:agaydog(一个快活的人;喜欢玩乐的人),abulldog(一条硬汉子):adumbdog(一个沉默不语的人)等。本文前面所讲的外籍教师说那位学生是aluckydog,意思是说这位同学很幸运,得到了一个别的同学所没有的好机会。同样,如果说Heworkslikeadog,也是表扬他拚命地工作。

当然在英语中dog也有用来表示一些不好的意义的时候,比如toliveadog'slife表示“过着令人烦恼的生活”,todielikeadog,表示“死得悲惨”;说某物“isgoingtothedogs”,是说它正“走向毁灭”;对某人说Letsleepingdonslie(勿惹睡狗),是告诉他不要惹事生非、自找麻烦;如某人身处某个职位却不尽其职责,人们会称他是“adoginthe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在英语中,dogs因其品种、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那种脖粗腿圆,两条前腿强壮有力、分开较远,性情凶猛的狗,叫bulldog;前身长着长毛而后身光秃的,叫poodle。原产在土耳其一带的一种全身披挂细长软毛、体态瘦长、行动敏捷的,叫afghan;中国种的狗通称作chow而中国的狮子狗则叫pekingese或pekinese(peking是过去“北京”的音译)。

另外,有些“dog”并不是“狗”hotdog虽然按字面意思译成“热狗”,实际上是一种西方人经常食用的夹在面包里的小红肠;adeaddoe,可以是一条“死狗”,但人们更常用它指“毫无价值的东西”。科

【参考文献】

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

毕继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3]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接第782页)对比关系的效果。比如白色代表明快,灰色代表中庸,

红色代表热烈,黄色代表温暖,绿色代表和平,蓝色代表凉爽等等。

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自然色彩方面是最有优势的。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树叶和花色丰富多彩,变化多样,可以创造不同景观环境。通常植物的色彩控制整个环境气氛,决定了景观空间的空间特色和品

味。科

作者简介:郑凯,专业环境与艺术设计,本科。

[责任编辑:王静]

654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情窦初开同义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情窦初开 奶油柠檬之情窦初开 情窦初开2010电影
  • 1、情窦初开反义词(2015-12-3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情窦初开同义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情窦初开同义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715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