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2016-07-16 13:23:2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共6篇)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康cc,男,现年34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新化三中物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新化三中教科室主任。一、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1、师德高尚,堪称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的座右铭,从教14年来,一直战斗在教育教...

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一篇

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

康cc,男,现年34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新化三中物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新化三中教科室主任。

一、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1、师德高尚,堪称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的座右铭,从教14年来,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为人诚恳正直,待人谦和,与同事和睦相处,关心和尊重别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刚愎自用,注重实干,乐于助人,2005年至今已连续六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2、勤勉务实成为受学生欢迎的骨干教师。

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就必须凭自己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扎实的专业根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修为来赢得学生的欢迎。参加工作以来,康老师他仔细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经常订阅《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报》等专业杂志,参考大量的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从1998年参加工作,就担任157班和154两班物理教学且从高一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这在新化三中创造了师专生一毕业就从高一送到高三的历史,到今年已连续五个这样的轮回,近十年来,他对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及高考热点,深入钻研,熟练掌握,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不带旧教案上课,教案常备常新,在教学中向45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提高教学效率,在“勤”字上下功夫:①勤学新知识、新教法;②勤搜集、勤整理教学资料,以丰富教学经验;③勤辅导学生,在对下班辅导时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分析归纳、整理;④勤批改作业,高三学生练习多、考试多,当天的作业当天阅,当天讲评,分析错因,提高效率。在学校的民意测评中,学生对他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均在90%以上,在高考、学考以及学校评比的考试中屡次取得好成绩,是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及学生公认的好老师。

3、潜心钻研,做好学科带头人

在大学学习时,已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毕业后通过刻苦自学与函授学习,于2004年6月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学历,工作中虚心向同组的三位老教师廖晓初、康卫东、曹光辉学习和请教,刻苦钻研教材和教法,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来,重视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信息反馈,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心得,利用每次外出参加高考学科分析会和研讨会的机会掌握高考信息和改革动态,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佼佼者。在近几年来,一直是学校物理组的教学骨干,在教学之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了一些心得体会,撰写的《摩擦力问题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浅读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小题大作”》在《湘中教研》上公开发表,另有多篇论文在校内交流和获奖,特别是他与老教师吴祥坤合编的《高中物理创新辨证思维例析》一书已成书,准备正式出版。

4、思想工作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做学生信任和尊敬的好师长。

康老师担任过班主任和团委干部多年,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主要方法有:①坚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不歧视差生;②注重情感交流,从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前谈心、理解学生和团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经常找学生谈心、谈理想、谈前途,为贫困学生捐钱送物,为生病同学煎药烧水,如C157班的杨世权同学父亲亡故,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家境非常困难,他在新化三中读书的费用除第一年是他表舅(我校教职工杨人玉)资助的外,其他均是我发动班内同学并带头为他捐助的,就连最后的高考报名费还差几十元钱我都为之垫付。该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xx师大并已在海南工作;③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融洽师生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为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干部,学生毕业后在5460上给我留言:康老师,谢谢您高中三年来对我们的培养,想起我们一起走过高中三年那段风风雨雨的日子,心中回味无穷,您是否记得那样的场面,操场里、路灯下,一排人接受您的批评与教育。

正因为他那种不懈追求探索和实践,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支持、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

二、教研教改活动显特色,教师学生素质共提升

新化三中物理教研组现有17名物理教师,男教师14位,女教师3位。康老师近五年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在他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带领下,本组教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学研并举、德育双馨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赞誉。其中有第九届党代表、省校园文联副主席、娄底市物理学会会长肖细宏老师,县党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罗贵雄老师,市优秀教师陈雄林老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廖晓初老师,县骨干教师曾永军老师等一大批优秀敬业的物理教师。

1、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为了开拓性地搞好教研教改活动,在康组长的主持下制订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科学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如:教学常规检查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出勤登记制度、奖惩制度、年终考核考评制度、评优评先推荐制度、各年级组制订本年级量化考核标准、公开课、竞赛课、论文撰写与相关制度,组员每周自查、半月年级组小查、每月全组总结通报,奖罚分明,全组教师自觉执行,不折不扣地按规章行事,各项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2、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在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本组确立了“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优秀教研组。 该组从教学常规入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要求所有教师潜心研究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形成了“厚基础、多研究、广吸收、重个性”的教学特色。

围绕新课程改革,健全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制度,要求做到“四个化”:备课教案规范化,课堂教学生动化、作业布置科学化、课后辅导与反思经常化。集体备课要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有创新、有实效、有总结,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分年级、分类别建立了新化三中物理资料数据库,进入校园网络,做到资源共赏。所有材料都收集到物理组资料库,这给所有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提升的舞台,特别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很快适应了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迅速成为了物理教学的中坚力量。

3、教学教研相得益彰,教研能力明显提高【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康老师组织物理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事求是、分享经验、探讨困惑,研究气氛浓厚,结合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并在学校《教科园地》杂志上发表,组织组员先后参与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及省级课题《和谐校园在农村高中的实践》等课题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学校的物理课改和新教材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研究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精心制定了目的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教研计划,并认真落实,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安排一位老师做中心发言,其他老师补充,形成统一意见,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实施,使老师们相互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研气氛十分浓厚。

组织全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全组老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努力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活泼、愉快地从事学习,并最终能享受学习,为了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在康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提炼、推敲出了一个个独具特色、实用、精彩的教学案例。其中以曾永军老师的《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最为典型,在全组加以推广应用,真正做到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4、走出去,请进来,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年都派一部分教师去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等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受益匪浅,同时,近年来,还邀请了退休物理教师吴祥坤来校作有关物理创新辨证思维和辨证方法的学述报告。

5、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和课外活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近几年来,在学校教科室的精心安排下,物理组全体老师的配合下,物理奥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康组长的主持下,成立了物理奥赛教练组,从全校选拔苗子,教练组的老师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取得了新化三中历史上奥赛最好的成绩。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在市、县级新课改优质竞赛中,多人荣获一、二等奖,在每年举行的学校优质课、新秀课、汇报课比赛中,该组教师每次都获一等奖。

由于组织得力、领导有方,物理组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及学校领导的称赞,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康老师也多次评为优秀教研组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往者如观流水,康cc主任所取得的教育科研成绩,不一而足;来者如仰高山,我们深信,康cc主任必将继续耕耘在教育科研的路上,用自己更加辉煌的成绩,谱写更优美的教育科研诗篇。

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二篇

优秀教科室主任事迹材料

康cc,男,现年34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新化三中物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新化三中教科室主任。

一、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1、师德高尚,堪称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的座右铭,从教14年来,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为人诚恳正直,待人谦和,与同事和睦相处,关心和尊重别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刚愎自用,注重实干,乐于助人,2005年至今已连续六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2、勤勉务实成为受学生欢迎的骨干教师。

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就必须凭自己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扎实的专业根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修为来赢得学生的欢迎。参加工作以来,康老师他仔细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经常订阅《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报》等专业杂志,参考大量的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从1998年参加工作,就担任157班和154两班物理教学且从高一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这在新化三中创造了师专生一毕业就从高一送到高三的历史,到今年已连续五个这样的轮回,近十年来,他对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及高考热点,深入钻研,熟练掌握,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不带旧教案上课,教案常备常新,在教学中向45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提高教学效率,在勤字上下功夫:①勤学新知识、新教法;②勤搜集、勤整理教学资料,以丰富教学经验;③勤辅导学生,在对下班辅导时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分析归纳、整理;④勤批改作业,高三学生练习多、考试多,当天的作业当天阅,当天讲评,分析错因,提高效率。在学校的民意测评中,学生对他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均在90%以上,在高考、学考以及学校评比的考试中屡次取得好成绩,是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及学生公认的好老师。

3、潜心钻研,做好学科带头人

在大学学习时,已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毕业后通过刻苦自学与函授学习,于2004年6月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学历,工作中虚心向同组的三位老教师廖晓初、康卫东、曹光辉学习和请教,刻苦钻研教材和教法,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来,重视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信息反馈,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心得,利用每次外出参加高考学科分析会和研讨会的机会掌握高考信息和改革动态,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佼佼者。在近几年来,一直是学校物理组的教学骨干,在教学之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了一些心得体会,撰写的《摩擦力问题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浅读高三物理教学中的小题大作》在《湘中教研》上公开发表,另有多篇论文在校内交流和获奖,特别是他与老教师吴祥坤合编的《高中物理创新辨证思维例析》一书已成书,准备正式出版。

4、思想工作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做学生信任和尊敬的好师长。

康老师担任过班主任和团委干部多年,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主要方法有:①坚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不歧视差生;②注重情感交流,从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前谈心、理解学生和团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经常找学生谈心、谈理想、谈前途,为贫困学生捐钱送物,为生病同学煎药烧水,如c157班的杨世权同学父亲亡故,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家境非常困难,他在新化三中读书的费用除第一年是他表舅(我校教职工杨人玉)资助的外,其他均是我发动班内同学并带头为他捐助的,就连最后的高考报名费还差几十元钱我都为之垫付。该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xx师大并已在海南工作;③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融洽师生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为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干部,学生毕业后在5460上给我留言:康老师,谢谢您高中三年来对我们的培养,想起我们一起走过高中三年那段风风雨雨的日子,心中回味无穷,您是否记得那样的场面,操场里、路灯下,一排人接受您的批评与教育。

正因为他那种不懈追求探索和实践,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支持、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

二、教研教改活动显特色,教师学生素质共提升

新化三中物理教研组现有17名物理教师,男教师14位,女教师3位。康老师近五年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在他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带领下,本组教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学研并举、德育双馨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赞誉。其中有第九届党代表、省校园文联副主席、娄底市物理学会会长肖细宏老师,县党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罗贵雄老师,市优秀教师陈雄林老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廖晓初老师,县骨干教师曾永军老师等一大批优秀敬业的物理教师。

1、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为了开拓性地搞好教研教改活动,在康组长的主持下制订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科学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如:教学常规检查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出勤登记制度、奖惩制度、年终考核考评制度、评优评先推荐制度、各年级组制订本年级量化考核标准、公开课、竞赛课、论文撰写与相关制度,组员每周自查、半月年级组小查、每月全组总结通报,奖罚分明,全组教师自觉执行,不折不扣地按规章行事,各项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2、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在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本组确立了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优秀教研组。

该组从教学常规入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要求所有教师潜心研究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形成了厚基础、多研究、广吸收、重个性的教学特色。

围绕新课程改革,健全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制度,要求做到四个化:备课教案规范化,课堂教学生动化、作业布置科学化、课后辅导与反思经常化。集体备课要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有创新、有实效、有总结,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分年级、分类别建立了新化三中物理资料数据库,进入校园网络,做到资源共赏。所有材料都收集到物理组资料库,这给所有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提升的舞台,特别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很快适应了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迅速成为了物理教学的中坚力量。

3、教学教研相得益彰,教研能力明显提高

康老师组织物理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事求是、分享经验、探讨困惑,研究气氛浓厚,结合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并在学校《教科园地》杂志上发表,组织组员先后参与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及省级课题《和谐校园在农村高中的实践》等课题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学校的物理课改和新教材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教学研究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精心制定了目的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教研计划,并认真落实,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安排一位老师做中心发言,其他老师补充,形成统一意见,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实施,使老师们相互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研气氛十分浓厚。

组织全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全组老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努力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活泼、愉快地从事学习,并最终能享受学习,为了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在康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提炼、推敲出了一个个独具特色、实用、精彩的教学案例。其中以曾永军老师的《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最为典型,在全组加以推广应用,真正做到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4、走出去,请进来,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年都派一部分教师去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等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受益匪浅,同时,近年来,还邀请了退休物理教师吴祥坤来校作有关物理创新辨证思维和辨证方法的学述报告。【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5、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和课外活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近几年来,在学校教科室的精心安排下,物理组全体老师的配合下,物理奥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康组长的主持下,成立了物理奥赛教练组,从全校选拔苗子,教练组的老师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取得了新化三中历史上奥赛最好的成绩。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在市、县级新课改优质竞赛中,多人荣获一、二等奖,在每年举行的学校优质课、新秀课、汇报课比赛中,该组教师每次都获一等奖。

由于组织得力、领导有方,物理组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及学校领导的称赞,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康老师也多次评为优秀教研组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往者如观流水,康cc主任所取得的教育科研成绩,不一而足;来者如仰高山,我们深信,康cc主任必将继续耕耘在教育科研的路上,用自己更加辉煌的成绩,谱写更优美的教育科研诗篇。

2015教研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三篇

徐翠荣同志1988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历任中学语文教师、科尔沁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第七中学副校长。2015年,通过竞聘考试,任科尔沁区教研室主任。2015年,经科尔沁区区委组织部考核,任命为科区教体局副局长,兼任科尔沁区教研室主任。从教26年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深受师生、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获通辽市和自治区两级“教学能手”、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 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自治区“科技拔尖人才”、国家宋庆龄基金会“优秀园丁”、通辽市首批“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教育科研方面成效显著,主持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自主创新教育有效教学校本化研究》已顺利结题,正在主持研究的有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全国创新作文实践研究》,2015年3月,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评为国家级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初语整改先进个人,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园丁奖。同时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科尔沁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徐翠荣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政协常委;通辽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

一、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提高科尔沁区教育教学水平,为科尔沁区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后5次承担国家级课改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工作中,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平公正地处理着每一件事情,特别是在评优、晋级等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上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人为本,关注教研员的成长,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先后投资两万多元为教研室建立起了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等活动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名教职工在阳光、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深得群众的爱戴。

二、科学管理、务实创新,努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教育教研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研员大部分时间要下乡到基层,这就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为此,她提出全局管理、分部负责的方法,并着手制定“教研员管理细则”及《教研室病事假条例》,以树立教研员良好、全新的形象。力求把教研室建成教体局教学决策的参谋中心、学科教研的指导与管理中心、教学质量的监控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中心、学校教学发展的策划中心。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新的举措:一是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教研工作根本在于服务,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施展才华、树立形象。二是提升教研力。提升教研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教研员的素质。为此,她在强调不断加强教研员自身学习的同时,在单位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其它开销,先后派教研员到上海、北京、武汉、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回来后还要总结、交流,并把学习中获得的新的观念、方法、感触通过教研活动,渗透到全体教师当中,让全体教师都得到提高。三是包片教研,扶植弱校。教研员包片教研,有利于发挥教研员的潜能,同时也使每个教研员更好地了解到片区的教情、学情而采取不同措施,利于学校教学。同时把教研工作中心下放到弱校,让弱校尽快发展起来,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学校均衡发展的目的。四是重视科研引领。在加强培训的前提下,教研室出面申报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各校承担子课题研究,使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以教代研,以研促教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种种新的举措,为科区教育发展带来了活力,“区有样板、校有特色”的局面初步形成。

2015年,徐翠荣同志被任命为科尔沁区教体局副局长,主管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她提出了“送课下乡、驻校教研、‘小课题’研究、片区联合教研”等新的教科研思路,为带动全区教育科研区域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团队发展

作为主管教研室工作的领导,她早来晚走,不计得失,不计报酬,要求别人做到的,她首先做到。两年来,她与教研员一起,跑遍了科区每一所学校,听课、调研、组织活动,忙得几乎没有休息日。作为女同志,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孩子面临高考,而正赶上“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验”起步阶段,请专家、安排会程、整整三天都没给孩子做过一顿饭,过后她含着泪跟我们说:“我家孩子生我的气了,我感觉到真对不起孩子!可有什么办法哪,这就是我的工作。”是呀,她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更加努力、热情地投入工作,相信孩子也能理解母亲的心,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

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教研室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教研的力度不断增强,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团结向上的教研队伍。工作的成果开始显露,学校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学校、教师更加信赖、认可教研室的工作。可以说,是全体教研员用自己的努力付出赢得了信任与尊严,这份信任与尊严是我们今后做好工作的基础。由于工作出色,科区教研室在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教研室”、“自治区教育科研基地”、“十二五国家级优秀科研单位”、“全国创新作文实验基地”等荣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徐翠荣同志对自己和工作的基本要求。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有理由相信,在徐翠荣同志的带领下,科尔沁区教研室会在不久的将来跨入国家级先进单位行列。

2016教学副校长先进事迹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四篇

傅鹰,字肖鸿,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主要奠基人,杰出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发展表面化学基础理论和培养化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2年1月,傅鹰出生于北京。1919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年赴美国留学深造,就读于密歇根大学研究院,从事硅胶自溶液中的吸附现象及液体对固体润湿热的研究。1928年,在密歇根(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29-1931年,曾任东北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1931-1934年,任国立xx大学化学系教授。1934-1939年,任重庆大学教授。1939-1944年,任厦门大学教授、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1944-1945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和重庆动力油脂厂实验室主任。1945-1950年,再度赴美国,任密歇根大学研究员,继续在密歇根大学开展界面吸附现象及溶液吸附热力学的研究。1950年8月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52-1954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1954-1979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胶体化学教研室并任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2年4月,傅鹰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79年9月7日逝世于北京。

傅鹰执教化学讲坛整整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几代化学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傅鹰执教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为国立xx大学)时,傅鹰给一年级学生讲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还为三年级学讲过物理化学课。傅先生学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初学之易懂易会,复学之回味无穷。一位30年代初在国立青岛大学受教于傅鹰的学生曾说过:“吾辈学生受傅先生春风雨露,得益匪浅。”当时,国立xx大学的名教授济济,化学系有汤腾汉、傅鹰、陈之霖教授等。这些教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联系解决问题能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傅鹰教授常亲临实验室指导学生做课题实验。1933年下半年,傅鹰就指导勾福长进行活性炭制备和吸附作用的研究,脱色性好和吸附毒气最多的活性炭可用于制造防毒面具和制糖工业中的脱色剂。这项研究曾得到研究防毒面具人员的赞许和兵工总署的好评。

傅鹰教授虽离开了xx大学,但他一直关注着xx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傅鹰教授的早期研究生柳正辉、王果庭、陈宗淇、杨孔章、沈钟先后分配到xx大学。傅鹰教授曾对他的研究生说:“希望你们做工作母机,到各高等学校去任教,为了使你们在工作开始时,能继续相互帮助,打开局面,奠定基础,要相对集中分配。”这些学生没有辜负傅鹰教授的期望,他们在xx大学建立了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室。得知1958年xx大学化学系建立了胶体化学教研室,傅鹰教授非常高兴。傅鹰教授参与了由周总理亲自主持的我国“1963-1972年科技发展十年规划”的制定工作。他吸收xx大学胶化教研室承担了十年规划的课题——活性炭的吸附。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xx大学建立了溶液吸附和气体吸附实验室,带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如今,“胶体化学研究室”发展成为现在的“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胶体化学在xx大学开花结果,代代相传。

1963年,xx大学邀请傅鹰教授来讲学。他为化学系师生作了有关胶化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学术报告。他特别指出:胶体与界面化学,渗透到工业、农业各个方面,有关广泛的应用,虽然以胶体命名的工业系统少见,但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无不涉及胶体与界面问题。他十分关心xx大学实验室的建设,参观了山大化学系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及胶化实验室,仔细询问了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实验内容,边看、边问,看得认真,问得具体。他对陪同参观的人员说:“教学实验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训练学生动手、观测、查阅、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傅鹰为xx大学化学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鹰把“帮助祖国发展工业和科学作为严肃的首要任务”。他是最早主张把高等学校办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学者之一。早在xx大学、厦门大学工作时,他就指导他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他曾上书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领导,申明胶体科学是利国利民的科学,建议在我国发展这一学科。1954年,在学校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傅鹰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胶体化学教研室,亲任室主任。他认为,高等学校教师的神圣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他先抓教学,培养教学骨干。他招收研究生,亲自为青年教师上课,指导建设实验室。通过他们去培养大量本科生。

在教育上,傅鹰有其独特的严谨的教育理念。1955年9月,傅鹰教授在《化学通报》上,发表了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的《高等学校的化学研究——一个三部曲》。《三部曲》的第一部是献给学校当局的。他就什么是研究、对待研究的态度和如何提倡研究发表了“供领导参考”的看法,恳请领导“本着言者无罪的精神,以容忍的态度对待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傅鹰在其第二部曲中,指出“学校当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研究之能否顺利地展开,首先要看导师们对待研究的态度”。他说:“我们每一个人全应当体会,时代已经变了。现时中国化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祖国发展工业和建立我们的化学,从前那一套应当铲除了。”傅鹰以师长的身份,把第三部曲献给下一代。他充满挚爱、信任和希望,深情地嘱咐他的学生:“你们应当认清你们的责任。我们的祖国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化的国家和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极重要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化学水平,而提高化学水平的责任主要是在你们的肩上。现在我们将这些抱负和理想寄托在你们的身上。我们不能允许你们使我们失望,因为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做学问中,傅鹰教授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前人经验,对自己编著的教材也进行不断补充,做到精益求精,最终出版《大学普通化学》和《化学热力学导论》等书。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傅鹰提出先招收研究生,同北京大学苏联专家组长、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主任诺沃德拉诺夫教授一起,从53届化学系毕业生中一次就招收了13名研究生。他一方面继续在他擅长的表面化学领域,指导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研究不同的吸附模型和热力学,深入探讨吸附质、吸附剂和溶剂复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开展国内尚属空白的许多胶体体系的研究,如高分子溶液的物理化学、缔合胶体的物理化学、分散体的流变学、乳状液与泡沫的稳定性、水面不溶物膜等。他始终以发展的思想治学,不断追踪科学发展的步伐,以先进、新颖的理论和科学事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在20世纪50年代,他讲授普通化学时,就为学生介绍晶体对称性、化学热力学原理、物质波动性、催化理论、势能曲线和共振论等内容,这在当时国内外都是很罕见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傅鹰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实验和习题上都丝毫不得马虎。傅鹰教授还很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傅鹰针对长期存在于化学界某些人身上的轻实验重理论的风气,特别强调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辩证地对待科学理论和实验之间的关系,认为“任何人全承认理论是必要的,倘若这种理论是从实验的结果出发,有预示的作用,有指导的作用,使我们对于现象了解得更深入一步。没有理论,实验就可能变成盲动,劳而无功,进步迟缓,或根本不能进步。但是无论如何,理论即使是最好的理论也不能代替实验。而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可观的一部分正犯了以理论代实验的错误。我们有责任来纠正这种错误”。为此,在课堂上经常用翔实的实验数据来论证理论产生的实验基础、精确程度以及适用范围;课后,他还亲自到实验室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和严格认真地指导学生上实验课,仔细观察和分析每一个实验现象。因此,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课堂上,他经常用翔实的实验数据来论证科学理论,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必须基于可靠的实验数据。

傅鹰一贯强调协作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化学家太少而任务又如此之多,所以合作是很重要的。”在校内,他提倡开展系内、系间的合作研究;在校外,他热情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兼任研究员和学术委员,密切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在讨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时,他再次强调:高校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做研究,就只能教学生达到似懂而不可能达到真懂的地步。傅鹰教授的这些可贵的教育理念,在北京大学、xx大学,乃至全国的教育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傅鹰是我国少数有突出贡献的物理化学家之一,尤其在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是我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是我国化学教育的一代宗师。傅鹰在国内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果。傅鹰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吴宪合作,研究了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化学性质。在1930年他们共同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等电点时的表面张力最低。这在国际上是蛋白质界面化学方面最早的论文之一。1957年,他为了探索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和植物学家汤佩松合作,开展了生命起源课题的研究。用火花放电法首次由简单的无机物H2S合成了含硫氨基酸,证实了他们提出的“在地球原始状态下的还原气体中,作为蛋白质和酶或辅酶中一个重要成分的含硫氨基酸,可以不借助任何生物的参与,由火花放电的辐射能直接产生”的看法。这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起源的先驱工作之一。

早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傅鹰师从巴特尔教授,主攻表面现象和吸附作用,旁及多种胶体体系。他潜心研究,取得了系统而有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傅鹰1929年发表的博士论文,曾对著名的“特劳贝(Traube)规则”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傅鹰用硅胶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吸附量随溶质的碳链增加而减少。在巴特尔的指导下,傅鹰还进行了液体对固体润湿热的研究,并首次测定了四种不同的二元液体混合物对固体的润湿热。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192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指出:润湿热是总表面能变化而不是自由表面能变化的量度,度量自由表面能变化的应是粘附张力。且他以充分的实验数据断定,不能完全依靠润湿热的大小作为判断固体对液体吸附程度的指标,并于1929年首创了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热化学方法。在当时这是一项首创性的研究成果,比著名的BET气体吸附法要早八年。

1944~1950年,傅鹰第二次赴美期间,以他所擅长的热力学为工具,继续开展吸附作用的研究。他发现了溶液中多分子层吸附现象,将著名的BET多层吸附公式,由气相中的吸附合理地推广到应用于溶液中的吸附,并提出了计算活度系数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仍居于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前列,都被写入了各国的胶体和表面化学专著之中。

傅鹰襟怀坦荡,为人刚正不阿。1957年,他曾坦率地对党在知识分子和科学教育工作中某些“左”的政策、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个别党员的错误作法提出过尖锐、中肯的批评,对此毛主席曾给予充分的肯定。1962年3月,傅鹰应邀出席中央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他又对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中的错误和知识分子政策中的偏差等陈述了肺腑之言,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和关切,紧接着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因为傅鹰的磊落耿介,他曾被毛泽东“钦点”过两次。也正因为这两次“钦点”,他在“反右”斗争中竟奇迹般地与“右派”擦肩而过。按照龚育之的说法,“反右”中,“傅鹰因为有过毛的这番话,定,不但先生没得幸免于这一场灾难”。而据北大化学系的教师回忆,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傅鹰给予充分肯有被错划为右派,北大的教授们也都因此而幸免”。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2016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五篇

刘东明同志,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军到部队直至1985年转业到镇江工作,先后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工作,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16年3月调任江大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院长至今。

该同志在工作中能不断学习、努力工作,长期在医院工作的经历,使其在医院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近几年附属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医院多次荣获省、市级集体荣誉,个人也先后多次当选先进工作者,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主要事迹有:

一、率领全院干部职工奋发努力,使医院再次通过三甲评审

该同志作为医院行政一把手,与院领导班子率领全院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医院评审工作,强化科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服务、要效率、要效益,不断创新医院发展的思路,开拓医院发展的空间,增强医院发展的活力。医院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院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在上级组织的多项考核中,评价不断提升,特别是以较高的成绩通过了江苏省等级医院评审,巩固了“三甲医院”成果。

二、实施科学管理,克服不利因素,经济运营取得良好效益

该同志分管医院经济工作,管理中倡导勤俭办院,定期做好效益分析,强化审批,落实招投标规定,严格控制支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6年实现诊疗总人次91.6万,同比增长11.2%,住院人次2.5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1%,自费病人数多于参保病人数,取得业务收入合计3.3亿元,同比多6000多万元,增长20.6%,实现可动用资金4000万元,同比多2000多万元,增长2倍以上,职工收入增长20%以上。医保主要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市医保年终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承担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保障

该同志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他领导下医院切实承担公共卫生责任,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在应对冰雪灾害、手足口病、婴幼儿奶粉与汶川地震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实施爱心传递,千里转运灾区伤员,精心救治,充分展现了较强的综合能力,展现了附院人在大灾面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大爱与无畏精神,得到了省、市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省、市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新华日报》以“地震无情,我们有爱”为题专门报道了医院爱心大传递的救治纪实。

四、注重医教研协调发展,促进医院综合实力提升

该同志紧扣“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抓好内涵建设,实现医护质量的持续改进。在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检查中,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在省卫生厅公布的医政通报中,综合评价指标值在全省27所三级综合医院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五位。中央电视台还连续对我院成功救治“一箭穿胸”病人与车碾男婴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大力支持各专科完成必备的技术项目,对省市重点专科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重点投入,鼓励更多的专科争创省市重点。目前有5个专科已初步具备了省级重点专科条件,正在准备申报。

他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医院逐步形成显明的技术特色。2016年申报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53项,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与新技术引进奖23项,中标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基金1项,江苏省卫生厅项目1项,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12项,江苏大学临床医学发展基金44项,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项目1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1项,卫生厅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6项。发表SCI文章12篇,中华级杂志发表文章15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61篇,出版专著2部,举办国家及省级学术会议4次。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科研能力与较高的学术层次。

他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积极组织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督促教学措施的落实和教学资料的完善,2016年完成约10000学时的教学任务,未发生教学事故。

五、注重吸纳人才,促进医院智力队伍建设

当今世界,人才最昂贵,人才最关键。房屋陈旧可以建,设备不行可以买,而一流的专家群构建需要日积月累,甚至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在实际工作中,他积极主动的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出谋划策,需要亲临一线时坚决不予推辞,并能亲自过问人才的政策、待遇、生活情况。每年亲自洽谈高层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引进博士2名、硕士27名。在医护队伍中,博士51名、硕士16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占医生总数的45%,博士、硕士已经成为医院医疗队伍的重要力量。

六、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医院干群关系优化

他在医院管理中注意以人为本,时刻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大力支持其他领导的工作,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尽量听取多方面意见,做到反复论证、科学决策。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医院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富民强院作为工作目标。多听取专家的建议和群众的呼声,尽量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尽可能让大家在宽松的环境中为医院建设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2015教科室工作总结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第六篇

第1篇:2015-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校质量建设中心工作,按计划开展教师发展与评价、教研组建设和教科研等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评价为杠杆,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着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环节,加大教师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力度,多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学初,所有教师从学习读书、教改教研、教学育人等三大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年度规划,认真填写了远安一高教师个人发展年度规划表。

2、按照教育局要求,学校推荐了涂天龙、李贤勇、温晓蓉、周松林、赵成平和邬亚祥六位教师为远安一高2015年教学标兵,教科室办了一期宣传专栏,并在校园网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3、在学校的组织下,暑假及开学初学习了教育局22期教育周报《山沟里的教育奇迹》(巴东教育考察报告)和23期教育周报《务实求真,精细管理》(巴东教育经验集锦),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及学习体会,撰写了自我剖析材料,并选用温晓蓉、涂天龙、杜庆联等十多位教师的剖析材料出了一期宣传栏,供大家学习交流。

4、在9月22日至9月26日,教科室要求张覃、吕辉、邓尚玉、龙杰、胡江华、何性刚、吴萍、李云慧、叶静、李煜、黄媛和王超十二位新进教师的指导老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其进行检查评定,并把检查评定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成汇报材料交教科室,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10月10日至10月20日前,教科室把以上教师分成四组,四位校长各负责一组教师进行听课指导,结合指导老师对其的评定材料,开展单独谈话交流活动,体现学校领导对新进教师的关怀。

5、按照教育局要求,从11月25日至12月10日,遵照教师自评、学校复查和教育局审核的程序,从九个方面完成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特别是在读书笔记、理论讲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四优”获奖、专题讲座讲稿、示范课教案、被指导教师“四优”获奖等方面提供了佐证材料。

6、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教科室在教研组安排的基础上,确定了30岁以下68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签订了相对稳定的“师徒结对”关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二是召开了青年教师大会,为35岁以下的83位教师制定了培训发展计划,从四位校长推门听课、五位校级领导个别指导、教案评比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始了培训工作。

7、制定了《远安一高新进教师转正定级方案》,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顺利完成了余宗波、周晶、何玉林、李海燕、谭金、李俊吾、杨浩和李煜八位教师的考核和转正定级工作。

8、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教科室联系网管中心教研组,聘请杜庆联老师为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活动,经过教研组报名等准备工作,从12月8日开始了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课件制作的水平。

9、制定了《远安一高名师评选办法》和《远安一高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制度,按照教研组推荐、学校综合考察和校长办公会认定的程序,评选出曹德宏、赵成平、周松林、路尔清、黄世平、邬亚祥、刘祖科、肖明发、胡玉芬和杜庆联老师为远安一高首届十大名师。12月23日召开了名师工作会,发放了证书;在12月30日发放了半年的名师津贴;分文理科设置了两个名师工作室。

10、在12月24日和25日,在年级组和教务室的配合下,在全校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评教活动,各班分别有20名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此次活动在问卷项目设置和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上做了改进,学生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老师们对结果也表示认同,取得较好的效果。

11、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会议,学校按计划组团外出进行校级交流,本学期,教师外出学习达88人次,较多的老师通过此类活动,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与其它学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他同行建立了友谊。

12、按照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教师评价和发展系列制度和方案。在年级组的大力配合下,广泛听取职代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岗位津贴标准和各类标兵及能手评选方案,制度在规范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激发教师潜能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以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为着力点,以各类教研活动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

教研组长是每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业务学习有准备有主题有记载,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广泛参与。在创建、日常管理和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开学初,在数理化教研组实施了学案导学活动,三个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了学案导学方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工协作,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从9月15日至9月30日,教科室聘请了王康垣、李贤勇、王学明等九位老师组成高一数理化教学诊断组,从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和作业检查四个方面进行了诊断活动,形成了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三大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和教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由校长办公会提出了远安一高数理化教学五项规定,此举得到省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突破我校理科教学的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今年11月,高一年级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校本教材定稿工作,其中语文、数学和化学在创建前完成了结集“出版”。

4、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以来,在高三年级进行了“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部署了10.27~12.26期间在高一高二年级普及“四有”生本课堂达标活动,确定了迎接创建验收课堂教学要求及分22个备课组确定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通过以上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交流和协作,也增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凝聚力。

5、组织了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提高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四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教育论坛为舞台,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1、开学初,教科室通过教研组,对我校立项及结题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主办了一期课题宣传栏。并对个人及备课组小课题进行了申报立项,并要求教研组组织学习《微型课题升华教师的实践智慧》,观看了小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系列光盘,引导老师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方法和研究策略。10月,张敏校长申报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研究》课题已被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为远安一高颁发“科研兴教先进单位”荣誉证书及奖牌。

2、努力办好“远安一高教育论坛”,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制定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管理办法,有计划安排主讲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论坛主题。本学期已召开三期教育论坛,有张华、张敏、王文慧等12位教师发言,以他们的成功做法、心得体会和独到的思考,对其他教师起到了较大的感染和启发作用。

3、将本学期教师评奖及发表过的论文结集出版一期教育教学刊物,规范资料整理,便于校内教师交流学习。

4、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本学期,有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6人获奖;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201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决赛等。在县电教仪器组织的学生“五小”作品比赛活动中杨骁同学的《孩童吸汗贴》获“五小作品”一等奖,易李雪同学的《盐的形状与应用》和徐婷婷同学的《避泥鞋》获二等奖,杜海军同学的《如何解决淡水资源缺乏问题》和温程磊同学的《舒适眼镜架》获得三等奖,远安一高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奖。戴丽丽同学的《小型花生去壳机》、胡金山同学的《环保瓜子袋》、李国强同学的《捶背凳》、刘丹同学的《无尘黑板擦》、刘腾旻同学的《螺丝刀省力器》、赵颖同学的《充气加水式背包带》和郑妙苗同学的《带伞座的书包》获得国家专利及奖金。

5、参加县电教仪器站实验教学论文评比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章宝老师的论文《浅议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和环保意识》获一等奖,徐圣平老师的论文《例谈测定电阻的实验方法》获二等奖,王文慧和刘红姗老师的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获三等奖;有王伟、郑光情和张勇三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的角逐。在今年的宜昌市高考复习备考会上,我校多名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加交流评奖。

在noc组委会、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和国家发明协会组织的评奖活动中,杜庆联老师制作的课件《蜂鸟探宝》获得一等奖及创新发明奖,张勇和李婷婷老师制作的课件《远安一高校园植物》获得二等奖,

6、宜昌市2015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我校召开,共有51名教师参会,完成听课、评课、交流及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学校完成登记接待、食宿安排、合影留念、出版高考参评论文集(含通讯录和远安一高简介)等大会内容,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工作,得到化学教研员刘四方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其他工作

教科室分管各功能室特别是实验室及音乐美术室的全面工作,制定了实验员年度考核方案,规范日常事务管理,规范津贴发放及加班管理,遵照月考核方案开展过程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落实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

2、“四有”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和实践有待普及的问题。

3、“师徒结对”存在监管不力和成效不高的现象。

第2篇:教务处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周一早餐时,校长要我把本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一下,心里一片茫然:本学期教务处做了些什么?除了常规似乎什么也没做!坐在办公室里想来想去,想想本学期最主要的就是校本培训思路的改变和力度的加大!

本学期的校本培训首先是主题的确定,这与以往不同。当时结合教科室的工作思路,我把校本培训的主题定为“有效教学”。当前学校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校长干得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家长陪着累。一方面,我认为累是正常的,因为你想卓越,你想和别人不同,那你必须有和别人不同的思路,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的精力,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时李希贵在高密四中时,就提出了“苦累文化”——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确实,“苦累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生源”。(罗曼·罗兰著)但是,当我们直面自己教学之累时,我们有没有发现多少之累是无效之累?

(2)学校的学习方式往往囿于定势的、惯性的方式,跳不出教育的圈子,学习太功利化和狭窄化。譬如我们不看教育类书籍,只看专业类的;不看专业类的论著,只看直面中考教辅类的。而这些教辅类的书对我们有多少营养在?它们对我们教育艺术的提升、专业的修炼有多少帮助?我们能否有更宽泛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我们学会医生的思维方式,认真对待复杂病情;学会农民的思维方式,决不埋怨庄稼长不好,而要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学会厨师的思维方式,当饭菜不合客人口味时,懂得改进烹调技术和反思;学会雕刻家的思维方式,善于针对每件雕刻素材的特点,化“腐朽为神奇”…

(3)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那教学上我们也不会出现“七年之痒”呢?我想,有!我想当你从教多年之后,曾经也意气奋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烟消云散了。因为自己的惰性,因为生活的繁琐,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学习。只是忙碌地匆匆过去一天又一天,满足于原有的成绩,安于现状,等回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都是平淡无奇,碌碌无为,教学水平都没有任何提高,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渐渐的,工作多了一份清闲,却也多了一份空虚,多了份疲惫,也就是所谓的心累。教师会自我“设限”感觉到无法突破自己,日益显出“沧桑”感…若在这种心态下,领导若想把所谓的把培训作为福利的一种,恐怕仅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老师不但不领这个情,反而会认为因占用他们的空闲时间感觉多了一份累赘。

(4)当前学习有一种“近亲繁殖”之感。当前的培训主要以校内教研为主,这是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难跳出这种近距离的亲情式的培训,视野难以开阔。正如庄子所说的: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时间、空间、教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但不管如何,我始终认为“不学习,如同房子没有窗户”,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学习的内涵在于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学习的价值

在于心智模式的完善,升华为人格的完善,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学校的学习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为此,教务处本学期校本培训改变了一些策略,尽可能少占老师的课余时间,少摊派老师行政性事务的前提下,让老师们跨过一定的时空限制,听听大师之言,开拓视野。主要工作如下:

(一)外出学习,开拓视野

本学期我校老师外出学习累计有:

(1)10月底的浙派名师活动,我校计有67人次去杭州学习;

(2)11月份语文组计8人次外出绍兴,参加长三角语文教研活动;

(3)12月份数学组计6人次外出温州,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教研活动;

(4)另外各类临海市教研活动,台州市教研活动等,我校老师均是远远超额参加;

应该讲,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一学期有如此多的外出教研,与学校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浙派名师活动,上一年我们连通知都接不到,当时是听黄岩实验中学老师说的,我们当时数学组10人去听课,可能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年直接收到了各科活动的安排表,并且给我校听课费8折优惠!这使教研组长们喜出望外,使教务处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每年教研计划中都有一个外出听课,到哪里去是个大难题!台州市范围内刺激不大,现在我校老师们认为跑出台州才叫外出!这个活动的平台很好,解了教研组长的一个心病,另外学校拿出每人900元的经费,不可谓大手笔!再如语文组跑到绍兴,亲耳听到了黄玉峰的课,听到了孙绍正的点评,听到了曹文轩的报告,受益非浅;比如数学组跑到温州,听到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的吴锋刃的课,感触良多…

(二)外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大师零距离对话,提升老师品味。

本学期我校外请专家有:

(1)七月份,请唐云增教授、方海东老师来我校上班会课及讲学;

(2)十月份,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教授来我校讲学;

(3)十月份,请温州九中邵晓洁、金佩佩来我校讲学;

(4)2015年一月份,政教处请到杭州模范班主任郑英老师来我校讲学;

(5)2015年一月份,政教处请到杭州西湖区教研室主任王曜君来我校讲学。

尽管我校在临海市比较有名,但毕竟和一些老牌学校有历史渊源的差距,我们各种信息、关系更是落后,再加上专家们事多,走不开,另外我们不知道请什么专家,毕竟关系有限,再说我们这个学校毕竟是小庙,大和尚真得很难请。但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请大师、名师来我校,提升学校的人气指数。

(三)建立书香校园,跨出空间维度,在时间在一维里与名师对话

读书和做人的关系就跟吃饭和做人一样,一个是养成我的身体,一个是养成我的灵魂,都是年年月月天天不能少的。本学期教务处教科室及政教处给教师培训的书籍有《有效教学论》《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说李白》《说杜甫》《说苏轼》《突围》等,我不知道老师们读了多少,但我想这一赠书至少让老师们有个读书的愿望——我还有这几本书没有读。

(四)给年青教师搭建飞翔的舞台,展示成长的历程

教科室圆满完成本届校百花奖评比,期间聘请了临海市各科教研员及外校名师当评委,这样尽管是校内的一次活动,但平台却高出不少,老师们可以和教研员直接对括,可以和一线名师直接对话。【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培训之路才刚刚开始,革命还没成功,我等还需努力!

第3篇: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室在市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校工作意见和市教科室计划为指针,遵循教育科研“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强化具有“草根性”特征的行动研究的推广,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方面。

我校“xxx”主课题“构建桃小数学教育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放在子课题“‘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和“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上。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新学期首次课题研讨课活动。由钱国华、钱玉琴两位青年老师以“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为依据,分别执教了《百分数的认识》、《可能性》两堂研讨课。听课教师既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为该“探究型”数学教学基本框架在全校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该框架和课题研究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钱坤南为大家开设了一堂《倍数与因数》的示范课,其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校课题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本学期,我们还致力于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校围绕数学特色的创建,编写了三至六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其中《趣味数学与思维训练》(五六年级版本)参加“XX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获全国二等奖。在反思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学有潜力的学生。于是,我们选择了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及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为切入口。本学期已编写出三年级教材《我们爱数学》,其余几册教材正在编写中,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前,编印出四到六年级的全套校本教材,下学期交付使用。

另外,我们继续抓好一级子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实施研究指导工作;指导好吴江市教师个人年度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实施工作,鼓励教师以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年度课题的研究,创造性地发现、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我校有8个立项的市级年度课题,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其他学校,我们还是显得较少,教师参与的热情不够。

二、科研活动方面。

1.教科沙龙。10月16日,本学期首次青教师教科沙龙组活动采取网络沙龙的形式,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围绕“创新与应试”这个主题,组员们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应试之间有矛盾吗?如果有,应如何克服这一矛盾?你是怎样处理教学实际中创新与应试的?”这些问题在校园网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与对话,也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2.教科讲座。11月26日,在我室的一再要求下,学校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红仙副校长来校作讲座。本次讲座,李校长就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述。讲座从学校的协助、提高专业修养、从容面对压力、调控情绪、自我缓解、奉献意识、进取之心等方面谈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投身教育科研改革,提高专业水平与实践智慧。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受益匪浅。

3.教科知识竞赛。12月10日,我室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测试活动。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一人缺席,另有多名45周岁以上老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测试题内容来自上学期市教科室下发的《教育科研动态(课堂观察专集)》,通过比赛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的热情,也检验了青年教师科研理论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读博写博。本学期我室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博写博活动,要求每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平时积极上吴江行知、教育在线、k12论坛等网站浏览读博,并必须在校园网上撰写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发表教育科研类原创博文至少3篇,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教学后记、教育反思、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设计、学科论文等等。此项工作,教科室每月统计一次,纳入教师教科工作考核。期末进行优秀博客评比活动,蔡玲妹、吴清等8位教师的博客为优秀博客。我们对优秀博客进行一定的奖励。

5.课堂观察。本学期,我们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以教研组或平行班为单位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主题由教师自定。进一步确立以“自我观察提升教学”为主的科研意识,以课堂观察的眼光进行听课,对常态课堂进行长期的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改善教学行为,努力让课堂观察成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手段。

三、教科常规方面。

本学期,我室继续做好各项教科常规工作。1、信息发布。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类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如各类学习材料的下发,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等的评比通知,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等。2、校刊编印。精选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文章,积极筹划编印XX校刊3、4两期,并在校园网上公布,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同时为今后的编印工作积累更多经验。3、文章上荐。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如《吴江教育》《教育科研动态》《苏州教育》等,推荐教师各类文章,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本学期共有3篇文章发表,20多篇获奖。

一学期来,我室教科工作在活动的层次性和专题性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第4篇: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教科室,在县教研室、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县教育局开展的“一优二促”工程为主线,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注重行动研究,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学期来做了一些工作,现就以下七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跟上课改搞教研。

针对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本学期一方面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组织全镇教师观看吴永军教授的新课程报告《课堂教学评价》,从观念上认识问题的本质,广大教师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统一感悟较深;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新课改的理念和意义,正确认识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切实从思想上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安排、组织了相关实验年级教师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新课程学科培训等活动,1—4年级在前3年的经验基础上,认真开展教学研究,5—6年级主动与课改接轨,扎实推进课改。继续进行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心校、孔小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镇学校共同发展。

1、请进来——名师引路

一直以来,我们在课改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着,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总觉得需要一些优秀的名师来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针对这一教师们的强烈要求,邀请名师南京潘宁老师、宝应实小诸向阳老师、秦淮一中心小学张晶老师、林朝榆老师来校上课、作报告,教师就困惑的问题与专家进行对话,以此唤醒教师的职业内在尊严和精神愉悦,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研究意识、理论素养。

2、走出去——虚心求教

在专家引路的同时,学校更注重教师的学习,在师资培训中,学校肯花资金,下工夫,多次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本学期外出学习的人次达到了150多人次,到南京、溧水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名师观摩,去南京进行骨干培训,听课学习,去兄弟学校取经,不断地学习为教师进行课改指明了方向,转变了教学理念。

3、相约周二、周四——校内教研

推进课改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强调教师的教学实践,本学期中心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师间的合作,实行“相约周二、周四”听课活动,收到较好效果,使得“人人有压力,人人有机会”参与上、听、评课活动,活动定时间、抽签确定下一次上课人员,这些教研活动浓烈了学习氛围,教师们从中学到了教学方法,锻炼了自己。

二、不断学习增内涵。

光在实践中硬拼,只是蛮干,收效甚微。理论学习能使研究问题更清晰,给实践探索指明方向,帮助教师建构个人理论,发现自己经验的亮点。只有寻找理论的支撑点,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结合“一优而促”工程的实施,尽可能地为大家摘选有关的理论文章,编印了《和凤小学实施“一优而促”工程理论学习材料汇编》第一辑,印发给广大教师学习,以权威的观点来验证我们的教学实践。政治学习前,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热点、教科研信息等话题推荐学习材料,供大家学习。

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一学期下来表明,每位教师能订阅1份教学杂志,经常进图书室、阅览室,经常博览书籍。每位教师每周摘抄1篇好文,内容能做到两个结合,一方面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研究专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都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

三、教学管理求效益。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确立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的意识。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学习贯彻市教研室编发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常规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1、抓常规,促优化。本学期有重点的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做到学习环节“五个优化”:优化预习、优化听课、优化复习、优化作业、优化评价,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双基落实情况。

备课方面,本学期我们成立备课组,一学期活动两次,期初分组进行“期初各科教材培训、疏通”,期中“期中考试以后教学成绩反馈,交流困惑,寻求对策”。从实践来看,备课组能聚焦课堂,针对教、学、考,努力更新传统教法,将备课的中心转移到备学生上去,加强备课的针对性,收集和整合信息,拿出提高质量的切实途径和策略。活动能定内容、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记录完整,活动详实,成为教师团体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研究共同体。但也有一些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上课方面,一方面,在各位老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狠抓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做到精讲多练,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整体上看效果明显,各学科教学质量都有了大面积的提高。中心校教导处全程每周跟随“相约周二、周四”听课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2、抓检查,促落实。加强村小的教学视导及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过程中实施“方向性、科学性、促进性、合作性”原则,坚持教学常规管理的正确导向作用。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工作,坚持校内月查制度,做到有记录、有重点、有实效。如期中考试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科目的备课情况较好。在期中检查分析汇报会上,教导处能起到导航作用,指出了五认真中的不足,表扬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有创新的教师,业务认真的教师,交流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

3、抓监控,促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考试的分析研究。单元、期中和期末考试,要求每位老师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并做到写出失分原因,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

4、抓竞赛,促提优。重视学生竞赛活动,促进提优补差工作。本学期将组织学生参加了五年级作文、六年级数学等县级以上竞赛,教导处安排了专人辅导,六数有3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五作有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

四、队伍建设树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本学期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利用调研、视导、培训等机会,开展教学指导和专题讲座,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努力提高全镇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县“教坛新秀”、“先进教研组、组长”的评选工作。有王海燕、罗白春、刘慧、李宝蜀等教师进入“教坛新秀”的课堂比赛。

加强对现有县、镇级骨干教师管理,明确要求,让他们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配合县教研室组织进行各类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评比、骨干教师会课等活动,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以活动促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刘花老师的课外读书指导录像课获得市级二等奖,吴存明老师的《找规律》参加了县骨干教师会课,为苏教版五上数学国标本教材做录像课。

五、行动研究做科研。

行动研究即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工作即研究。行动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务,行动研究的过程应是不断行动不断展开的过程。开学初统一印发教师研究专题申报表,开学初制定,研究时间为一学年,注重研究过程,研究方面围绕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评价五个点展开,给广大教师明方向、指路子,引导课题实验研究进课堂、入活动,力争人人参与课题,个个争出成果的科研氛围早日形成,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如刘花的《指导学生扎实预习、初入文本》,刘慧的《深入听课,提高效率》,陈丽的《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动力》,黄招辉的《分层次作业的实践与思考》等。并且通过“海天论坛”等平台,让研究教师作专题汇报:一线教师走上主席台,几人围坐,探讨当前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抒发实施“一优二促”工程的感受……这种进行真经验、真交流、真科研的活动,教师们易于接受,敢于参与,一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形成教师自培的生动局面,从而弥补专家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掘校本培训的资源。

在基层性、群众性教科研的基础之上,根据县教研室、教科室《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学校部分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申报县级课题,对学习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反复讨论,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成功教改经验,确定选择“作业”这个点,带动整个面,进行申报县级课题《优化作业的实践与思考》。教科室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对中心校、孔小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现在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而为我们今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六、不断反思求成果。

本学期重视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心得撰写教育随笔,从上交的随笔来看,我们的教师能联系自己的实践,勇于发现问题,科学地剖析问题,认真地反思,写下了很多较有质量的随笔和案例评析,为科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初步构建了“学习-实践-反思—改进”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的良性循环机制。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教者回忆公开课的每个环节,写成教学案例,纳入学校网站。

鼓励教师多动笔头,积极发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学会、教科所论文的评比工作,将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向各线投稿,努力将自己从“教书匠”中解放出来。本学期教师在国家级、县发表论文有近十篇。省教育学会,市教研室,县教研室,县教科室等几家教研单位均有我镇小学教师投稿,论文获奖数量增多,质量有所提升。仅省蓝天杯论文就获得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

同时注意加强教育教学成果管理,健全科研成果数据库。及时将教师的各类获奖成果、指导学生获奖成果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将教师的科研论文汇编成册,收存入档。教科室注意搜集教师的优秀论文、教案,这学期汇编了《杏坛叙事》理论篇和实践篇,教师论文集《扬帆》,对鼓舞教师的教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及时将教育改革动态、教科研方法向广大教师传递,同时积极上传教师有关论文、案例、课题成果,网站栏目、内容日趋丰富,成为老师们共享的资源平台,成果的展示窗口,注册会员达119人,在兄弟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七、各项工作求规范。

教导处、教科室能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及学校的其他任务。开学初,协同校长室进行上学年的综合考核,统计各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完成基本情况一览表,做好学籍报表汇总,收集、填写“十五”期间继续教育相关材料,做好了XX年春季的教材征订;承办了县级各项活动,县骨干提高班在孔小进行,教研室对孔小进行教学视导,县少儿艺校总校在和小活动;迎接了各项检查,如“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党员先进性活动资料检查、少先队法制安全资料、校校通检查、“示范村小”检查、“心理咨询室”验收、“平安溧水”工作等检查。

踏雪迎春,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工作艰巨而庞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学年,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在此就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以下方向:

1、完善备课组的建设和活动操作程序的优化。

2、进一步紧密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加强以听课、评课为载体,加入学习、研究、课题的教研活动。

3、继续抓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根据常规要求,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评价等各项工作常规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努力在XX年开创和小教学、教科研的新局面!

第5篇: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嘎栋小学教科室认真贯彻市局教科研工作计划及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研保障和理论支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真正使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教学实践和教师需要相结合,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不断适应学校优质办学、特色办学的需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在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推进器,着力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现将一学期工作,做如下回顾:

一、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增强教师课程研究的意识

1、积极进行校本教研的学习和宣传。积极提倡“学校即培训中心,教学工作即课堂,教师即研究工作者”的学习理念,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促进常规教学的规范。注意结合常规教学的要求,使校本教研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真正让教师进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工作境界。

二、以教促学,提高教是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方面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做好新课改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2、组织学生参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书法绘画竞赛,共送出书法作品194件,绘画作品60件。经大赛组委会评选,我校学生书法作品获优秀奖件,绘画作品获三等奖1名,优秀奖件。

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我是90后”征文竞赛,共送出作品52件。

4、组织教师参加“五个一工程”论文竞赛,送出作品11件。

5、组织坝区三个校点的音乐教师参加城乡联片教研活动,使授课教师、听课教师都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出了差距,为我校以后的音乐课教学打开了一片天空。

三、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强化教科研意识

每位每月自主精心选择学习材料,进行针对性学习,并有书面记录的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把握教科研学习的深度,指导自己微型课题的顺利实施,通过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撰写教科研论文等,进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思想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四、踏实工作,完善制度,努力提升科研层次

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的实施方案,并规范过程管理,我们要求教师的微型课题必须有实施计划,资料收集,结题报告(以论文形式呈现),课题名称在开学初报到教研组长处存档,以备检查。并抓实三项常规活动:上课题研究课、小组研讨、撰写研究论文。也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即:每学期初制定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记录好研究一得,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至少上好一节实验课并上交相关材料,期末撰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相关论文。

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会把好的一面发扬光大,不足之处积极改正,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促使我校教科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6篇:中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一、完善教科室常规建设,明确自身职责。

1.本学期,教科室继续实施“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各教研组组长——组成员”的分级管理体系。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陈士勇、教导主任缪小明及教科室副主任汤海凤,负责学校教科室的工作安排与实施;各教研组组长由学校各学科的优秀教师担任。我校本学期共有六个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社会组以及技能组。

2.做好学校教育科研资料的档案整理工作。校教研室在学期初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各组也相应制定计划和活动安排表。各组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活动记录,并装订成册。

3、做好班主任全员培训相关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并且装订成册。

二、加强科研队伍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科研层次。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了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

本学期,教科室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培训,如:派汤海凤和缪小明老师参加“浙派名师课堂展示活动”;推荐吴建平、孙晓如和汤海凤老师分别参加各级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推荐林光财、陈青海、王谟和陈丽丽老师分别参加XX年和XX年的各级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种培训与研讨,要求教师外出听课要认真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听课结束后,对所听的课进行总体的评析,外出听讲座要对所听到的观念、做法及时进行梳理与传达,由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此外我校还承办学区语文学术研讨会,邀请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潘涌教授做《全球化背景下的母语教学》报告。全校和兄弟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报告会。

本学期,教研室还配合上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积极努力提升本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派班主任参加各项培训。班主任并要上交相关的资料和理论学习总结反思等。教科室并把班主任相关资料整理成册,成档管理。

三、广泛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以课堂为凭借,加强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的作用。要求每个教研组长认真组织集体教研活动,每两周活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开课人员或讲座人员。采用“教研组定内容,个人钻研备课和上课、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点带面,使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去。

本学期各组都进行规范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公开课活动。语文组的陈丽丽老师参加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在我校举行的研讨课,得到葛老师和其他成员的一致好评。语文组的陈士勇校长做好表率作用,就小班化分层教学在课堂中该如何实施,在《羚羊木雕》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英语组的汤海凤老师、数学组的高明和缪小明老师、以及科学组的金小兰、陈士新和郭月微老师也都就小班化分层教学问题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见解。英语组的新教师缪小娜、阮周微、和王谟老师分别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蔡玲芳老师就“如何导入新课”,以及汤海凤老师就“如何进行单元复习课”均开出一节公开课,得到同组人员的好评。英语组和语文组教师分别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思想,达成共识,获益匪浅。

我校本学期还承办学区新教师调研工作。新教师梁海华老师、阮周微老师和缪小娜老师都得到学区调研组人员的好评。同时我校还承办学区联片科学公开课。科学组的陈青海老师和刘华鹏老师的扎实基本功得到同行和领导的肯定。

本学期特评出优秀教研组是语文组和英语组。

2、加强课堂研究,讲求效益与质量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重视“备课、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的进行。每月对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和作业本进行检查。从三次检查结果和12月份的市局教育教学检查结果表示:部分教师的备课非常认真,平时的教学工作做地很细致很扎实。本学期特评出备课优秀教师是:宋春财、汤海凤、阮周微、梁海华、金小兰、郑竹华、陈丽丽和叶建东。作业本批改认真的教师是陈青海、金小兰、汤海凤、阮周微、陈美云、缪小娜、梁海华、陈士勇、陈丽丽、陈碎芝、赵晓平、周继远和缪小明。

学习还把相互听课,努力取长补短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来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学期教科室通过深入课堂,展示了18节教学研讨课让教师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教与研的平台。多数老师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提建议,自我反思,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教科研是每个教师身体力行的事,只有教研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甚至专家型教师。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如何才能将一些特定的、专项的教科研工作交与适合的教师,教科室与教师之间怎样才能形成一个上下畅通的渠道,以及如何使教科研活动规范化、上质量、上档次,是下学期教科研工作的落脚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不怕困难,正视问题,只要有求实的态度、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对教育的执着,我们学校教育科研的明天就会更加灿烂!


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相关热词搜索:优秀教研室主任评选 优秀教研室先进事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优秀教研室主任事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4906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