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千米和吨小结

千米和吨小结

2016-07-22 11:48: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千米和吨小结(共5篇)三年级 千米和吨清英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课 题 教学内容认识千米教材第20~21页及“想想做做”。单元 课时2 1教学目标1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

千米和吨小结(一)
三年级 千米和吨

清英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

课 题 教学内容

认识千米

教材第20~21页及“想想做做”。

单元 课时

2 1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 学生准备:记录本。

资源整合

练习与测试相关练习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千米

2.用手分别比画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继续比画1千米,学生肯定会发现不行了。 问:为什么不能比画1千米?

谁能来说说你认为千米该是一个怎样的长度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千米:

读“千米”,你估计它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1千米=1000米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 预设:200米、250米、400米 那要几圈才是1千米? 预设:5圈、4圈、2圈半

你们体育课上,老师一般会让你们跑几圈?满1千米吗? 那你觉得1千米有多长?

读教材第20页下端方框中的话: 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是1千米 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400米一圈的跑道,2圈半是1千米 2.完整的长度单位:

在黑板上画一只手,从小指开始,依次写上: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指出:这5个手指正好可以代表我们学的5个长度单位。前面4个长度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拇指和食指分得特开,它们之间的进率也跟前面都不相同,而是1000

读:1000(停)米=1(停)千米 3.应用:

1千米那么的长,那你觉得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说一说)

指出:刚才大家说到的公路、铁路、河流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都很长,甚至是一眼望不到边)

看一下教材第20页的3张图,分别说说图上的几千米分别是什么意思? 指出: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表示,又叫做“公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千米

计量公路、铁路的长度一般用千米作单位,常用(km)表示,也叫公里

1千米=1000米

补充习题第20、21页。

清英外国语学校 教学设计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吨

教材第22~23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1.感知1吨是多少。 2.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

3.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秒表。 学生准备:记录本。

单元 课时

2 1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资源整合 教学设计

练习与测试相关练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奥运会快到了,人人都在争当火炬手,小动物们也积极参加,这不正开展着“迎奥运火炬手选拔赛”呢,可是这个比赛对选手的体重有要求,所以赛前小动物们都得称体重。

咦,怎么吵起来了?原来粗心的小猴把蜜蜂、小兔和大象的体重都只写了3,忘了写重量单位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动物图片一个个出示,动物大小明显)蜜蜂 3(克) (2)为什么蜜蜂是3克?(比较轻的物体重量用“克”) 小兔 3(千克) 那小兔为什么是3千克不是3克呢?

设计意图:创设“奥运火炬手选拔赛”的情境,既贴合了生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巧妙地让学生复习了之前学习的两个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知道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 2.引入“吨”。

大象 3(吨)

有的小朋友已经提前预习过,吨是一个新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矛盾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当物体很重时,就得用“吨”来作重量单位,为下面导入新课做好了铺垫,同时通过课件中卡通形象的图片让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兴趣。 (1)大象为什么用“吨”呢?(板书:吨)(很重)

师介绍:要称像大象这么比较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贴:比较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有时我们为了简便用字母“t”来表示。(板书:t)

生活中除了像大象这么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以外,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 预设:生可能说动物有:牛、恐龙、鲸、鲨鱼 师追问:它们为什么能用吨作单位?(很重)

(2)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吨或看到t这个符号的? (生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体也是用吨作单位的(图片出示) 桥面10t:桥面的载重量是10t

什么叫载重量?(大桥所承受的重量)

卡车的载重量是4t(什么是载重量?卡车所能装的货物的重量) 集装箱、码头的货物、火车上的货车车厢等【千米和吨小结】

师介绍:像这样大量运输或堆放的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贴:大宗物品)追问:为什么它们可以用吨作单位?(大宗物品,很重)

设计意图:学生对吨的认识比较有限,通过图片来介绍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很重的物体像鲸用吨作单位,除此之外像桥面、卡车载重量、集装箱、码头的货物、火车上的货车车厢等这些大宗物品也用吨,学生联系到实际,建立起初步的直观概念:很重的、大宗物品都用吨,并且了解到什么是载重量,使得数学跟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里注重了分层教学,先是学生了解的很重物体用“吨”,然后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既符合了教学实际,又注重到了细节。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很重的物体用吨来作单位,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1吨到底有多重啊? 拎50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一袋大米,它有多重?(50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米袋,课件出示一袋50千克大米)

小组分工合作轮流拎一拎,说说你拎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那多少袋这样的大米是1吨呢?请生猜一猜,到底谁猜得准。 我们来一起看(课件一次出示20袋大米,让生数一数)(引导一行5袋,4行,5×4=20(袋))。20袋这样的大米是1吨,刚才拎一袋大米是什么感觉?那1吨是20袋呢,有什么感受?这20袋又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0×20=1000千克),那我们可以得出1吨就是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谁来说一说1吨是多少千克?(指2人说并指着板书说,)多少千克是1吨?(指2人说),然后同桌互说,师问生答。(注意要把等式说完整)

2.抱25千克的同学,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

刚刚我们了解了1吨=1000千克,那你们想不想进一步感知一下1吨有多重? (1)我们班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有没有?请你们起立,组内交流一下有什么感受?

(2)1人是25千克,有人觉得轻,那2人是多少千克呢?(25×2=50千克),能不能抱得动?(指着大米)相当于一袋米的重量,所以很重。那4人是多少千克?那40人呢?(1000千克),也就是1什么?1吨里有多少个像这样的小朋友的重量啊?(40),所以感觉怎么样啊?(很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拎50千克的大米感受很重,当课件一下出示20袋这样的大米是1吨时,从感官上直接刺激到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这么多是1吨,一袋米都拎不动,那20袋真的很重。在第一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一些概念并认识到1吨=1000千克。第二次感知是抱25千克的学生,也是通过实践与课件出示40个人的方式,在实践、直观感受,再通过想象和推理的方式,进一步充分感知1吨的概念。

3.拎10千克的一桶水,再次感知1吨有多重。

小组内轮流拎水,猜猜你拎的水有多重?师揭示水重10千克,那100桶水是多少千克?那1吨里有多少桶这样的水?那你感觉怎么样?

设计意图:三次小组合作,既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吨的重量,同时设计了重量不同而且递减的三个物体:50千克大米、25千克的小朋友、10千克的水,让学生建立一种概念:20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吨,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是1吨,100桶10千克的水是1吨。 4.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想想做做”1)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是1吨,请你们说说下面的图中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 (1)(示范)奶牛。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1头奶牛重500千克,那2头呢?) 一头奶牛重500千克,( 2)头这样的奶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1人说,小组说) (2)小组合作说说其他三幅图。 ( 5)桶200千克的油重1吨,( 20)袋50千克的水泥重1吨,(10 )头100千克的猪重1(反馈时请生挑自己喜欢的说)

(拓展)一棵白菜重1千克,( )棵这样的是1吨。(1000,怎样算的?) 一箱苹果重10千克,( )箱这样的重1吨。(100,怎样算?) (3)一袋水泥重50千克,那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是多少吨?

50×80=4000千克 4000千克=4吨

为什么4000千克=4吨?是怎么换算的?(同桌说)那5000千克是多少吨?那9吨是多少千克呢?为什么?(同桌说)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数,说的方式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完整地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拓展题是在前面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换算得出答案,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吨

计量比较重、大宗物品,一般用“吨”(t)作单位。 ........

1吨=1000千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补充习题第21页。

千米和吨小结(二)
千米和吨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第 页(总 页)【千米和吨小结】

第 页(总 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第 页(总 页)

千米和吨小结(三)
教学设计千米和吨

《认识吨》教学设计

孙蓓青

贵阳黄花街小学

2015、3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课题:认识吨 执教人:孙蓓青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2)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

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一说各种动物的体重应该用什么做单位,在进行连线。

3.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4.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5. 2.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空,反馈时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在(1)中渗透环保知识,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要节约用水。

3.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认 识 吨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1吨=1000千克

千米和吨小结(四)
千米和吨 教案 (1)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写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另外还有一道思考题,设计最优的运输方案。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关于计量和测量工具进步发展的历史事实。具体安排是先教学千米,后教学吨。

1. 认识千米。

例题先出示四幅画面,显示千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学生: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这些画面和这句话,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 计量很长的路或很长的长度时,要用千米作单位。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讲画面中标记的意思,如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离南京还有98千米,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还要让学生知道“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这在生活中和后面的数学练习中经常使用。【千米和吨小结】

教材接着讲1千米有多长,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先联系学校操场上的跑道,告诉学生1 000米就是1千米。由于多数学校都有100米长的直跑道,学生对100米已有具体的感知,所以“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既让学生对1千米是多长有初次感性认识,又讲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材继续让学生联系自己学校的跑道一圈长是200米、250米还是400米,通过简单的推算,算出跑道几圈的长正好是1千米,又一次充实对千米的感性认识。要注意,这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根据自己学校的跑道一圈的长度,重点进行一次推算就可以了,另两次推算不必都进行。不过,重点进行的那次推算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地落实了《标准》的要求: 让学生体会1千米,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

“想想做做”紧紧扣住体会1千米而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第1题结合看路线图再次突出1千米就是1000米。第2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把2000米换算成2千米,为第3题作铺垫。第4题通过选用适当的单位,体会米和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往往是不同的,积累一点正确使用单位的经验。第5题以比较数的大小为基础进行长度的比较。第6题教学看铁路路线图,并进行有关千米的笔算和估计。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实用的技能。教学时,不求学生估计得很精确,但要充分地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激发估计的兴趣。

2. 认识吨。

教材中关于吨的编写思路与千米很相似,也从几幅画面引入吨。首先告诉学生港口码头上的大批货物、列车要装运的大宗物品、集装箱里的货物,都要用吨作计量的单位。接着利用画面配合文字叙述的方式展现了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也是1吨。形象具体地讲了1吨,以及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体会1吨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收集了一些现实的素材继续帮助他们积累对1吨的感性认识。这些素材有40个小学生的体重、1000棵白菜、2头牛、20包水泥、5桶油、10头猪,它们的总重分别都是1吨。通过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联系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产生对1吨的体会。特别要注意的是教材还让学生从1桶水10千克推算几桶水1吨,从2块砖5千克推算几块砖1吨,加强1吨是1000千克的认识。充分地利用熟悉的10桶水、200块砖体会1吨有多重。 “想想做做”第5题,通过填写合适的单位,让学生再次感受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时使用的单位。第6题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关于吨的四则计算。

练习六的前两题是知识整理,其中第1题通过填写单位,使学生明白吨和千克都是计量物重的单位,千米和米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长度与物重是不同的量,要使用不同的单位。第2题练习单位换算,既有本单元教学的吨与千克、千米与米的换算,还有前几册教

学的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的换算,是一次对计量单位的整理活动。第3~6题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了空间与位置、时间计算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得很好。第7~9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节约资源的教育。

《了解千米》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仍然紧扣体会1千米设计。在“走走看看”栏目里安排的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对1千米形成更丰富的体验。在“查查填填”栏目里,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既充实活动内容,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认识千米(第44-46页)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

厘米、1分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

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 )

问:为什么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

3、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

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

幅图的含义吗?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⑴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猜一猜。

⑵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

⑶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

10个100米)

⑷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

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⑴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想一想记圈是1千米?

⑵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

⑶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⑷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深化“千米”的知识

1、想想做做1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交流从哪到哪是1千米,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想想做做2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

6、想想做做6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交流想法。

四、拓展“千米”的知识

1、 问: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学

了有什么用?

2、 实践作业: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

记录下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千米和吨小结(五)
千米和吨

第 六 单 元 单 元 备 课

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 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

2、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 互动对话——复习引入

提问:哪个同学还记得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1厘米、1分米和1米这些长度单位吗?

(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1分米和1米)。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这些长度单位。

二. 师生探究——感知“千米”

1、 教学例题,认识“千米”

出示书中的场景图:

①铁路、公路的里程碑:(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这列火车从起点站行驶到此地是180千米)

②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汽车在这段路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60千米)

③公路上的提示牌:(离南京还有98千米)

④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地图上的线段与实际长度的比,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中的16千米。)

师:你能试着帮这些标志找回合适的长度单位吗?

(学生尝试填写,引导学生理解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不合适,因此激发学生产生要发明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

师:你想帮这个新的长度单位起个什么名字吗?

我们伟大的数学家也为它起了个名字,那就是千米。

(揭示课题:认识千米)——学生齐读课题

2、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千米又叫做公里。(板书:千米Km),学习千米的读法。

3、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3)师:参加过运动会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学校靠近看台的这条直的跑道的长度是100米,10个100米,就是1000米。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000米=1千米 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5、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我们知道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那么几圈是1千米呢? 明确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是1千米。

问:小红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50米,小明的学校的跑道一圈是400米,你能帮他们算算他们学校的跑道几圈是1千米吗?

(2)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

(3)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 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请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4、综合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 小结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识


千米和吨小结相关热词搜索:千米和吨教案 千米和吨练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千米和吨小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千米和吨小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046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