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6-07-30 10:07: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篇)2015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严陵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学科电子教案主备教师:黄永 个案教师:黄永12345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鲁教版化学教案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物质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2015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

严陵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学科电子教案

主备教师:黄永 个案教师:黄永

1

2

3

4【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鲁教版化学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内容和学情分析:

宏观与微观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初涉化学,急不得。本课时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兼有对物质组成的认识,教学围绕物质展开,从而形成学生的化学观——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课前导读”栏目)

1. 通过网络等了解分子的结构模型形成建构;

2. 对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形成网络; 4. 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

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 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知识点(重点、难点):

物质微观构成的思维观形成。

实验准备: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滴管、火柴、水。

教学反思:1、以物质连接本课,以实验引导激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学,加深了

理解,增强了信心。

2、微粒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课中检测的时候进一步加强

了概念的深化,需要注意的是课后还要再次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微观思维意识。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2(鲁教版全册)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记]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

授 课日期: 2012 年 9 月 1 日 星期 六 第 3 节课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王继柏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学习建议:

1. 建立物质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在微观上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念。 2. 通过做具体的实验来体验“科学探究”。 3. 你可以开始元素符号的记忆了。 学习目标:

1. 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

2.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3.通过生活禁言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4、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知识点(重点、难点):

1、化学改变了世界;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 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准备: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学习过程:

- 1 -

- 2 -

- 3 -

- 4 -

- 5 -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
1.1化学真奇妙 第五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1.1化学真奇妙 第五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难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教学用具

主要仪器、药品:烧杯、水槽、集气瓶、导气管、玻璃片、胶头滴管。火柴、蜡烛 、澄清石灰水。

辅助材料:探究活动报告(空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学建议 课标要求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如下:【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下一单元学习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打好基础。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3.不要过分追求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在注意安全的原则下,只要能按照图示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要强调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的重要性。

4.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活动报告的格式(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

究方法的重要一环,应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可展示有创意和有特点的探究报告,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5.对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实验,要求学生合作进行,可由一人吹灭蜡烛火焰,另一人立即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点燃。用较粗的蜡烛做实验效果好;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检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其现象很明显,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比较,并及时做出分析。

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学准备

主要仪器、药品:烧杯、水槽、集气瓶、导气管、玻璃片、胶头滴管。火柴、蜡烛 澄清石灰水。

辅助材料:探究活动报告(空白)

教学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检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鲁教版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238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