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一双手学情分析

一双手学情分析

2016-08-04 10:31: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一双手学情分析(共5篇)一双手教学设计“个性化教育”课题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 课题:一双手 年级:四年级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 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手”为主题,从友爱、劳动、科学知识等几个角度选编了《我们的手》、《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学情分析 第一篇

“个性化教育”课题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 课题:一双手 年级:四年级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手”为主题,从友爱、劳动、科学知识等几个角度选编了《我们的手》、《一双手》、《手上的皮肤》等课文。

本篇课文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特的手的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中两次对张迎善的手做了描写。第一处: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路、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方面描写,并多次运用比喻句,突出这双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双手在作者的细致描写下展现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不仅看到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精神,还看到了众多林业工人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2.学情分析:

知识现状:本篇文章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手的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学生预习工具单的自学情况统计,我发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围绕着本课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所提问题中,关于“这双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课文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但是关于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双手?学生不能给出恰当的答案。因此,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精神作为本节课的核心。

能力现状:通过三年级下学期及四年级上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的能力。通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边读边批注的能力。除此之外,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本班学生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单、《课上学习记录单》《小组合作学习单》《课后评价作业单》 ppt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前预习工具单》的自学情况统计及课前小测验,我发现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本课要求的基础字词,能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张迎善以及作者等相关背景内容,能够根据自学情况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掌握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并了解它的应用;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多样的个性化方式朗读,体会劳动光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 回顾已讲内容,提出本课学习任务(2分钟)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工具单回忆已解决的问题,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为什么这双手变成这样?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张迎善的手?这四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四个问题,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12分钟)

1.学生将自主学习阶段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梳理,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

2. ★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组长的分工按照顺序在组内分别发言,共同探讨本课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单》。为全班交流、探讨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20分钟)

1. ★各小组按照教师安排的顺序进行汇报。每个小组选出1名汇报人,1名板书人员,1名或多名朗读人员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张迎善手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量一量”语文书的大小,通过这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张迎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的巨大,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手与书进行比较,深刻地感受到张迎善的手十分巨大。

4. ★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将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对小兴安岭景色的描写引入本节课中。学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着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图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将张迎善手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美景和“丑”手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美景正视由这一双双丑手创建的。

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朗读这双手的贡献,最终让学生体会到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高尚精神以及对祖国和小兴安岭所做的巨大贡献。

5. ★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中心

文章选入教材时做了修改,教师将文章本身的结尾呈现给学生,即: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教师根据这个结尾,提出问题:这里的美指什么?丑又指什么?学生通过前面的理解,已经对课文内容以及课文的主体有了较为深刻地感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能够加深学生的体会,对于本课难点体会林业工人的高尚精神有重要作用。

(四)总结知识,布置作业(6分钟)

1.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观察身边人的手,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身边人的手,完成《_____的手》

一双手教材分析
一双手学情分析 第二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

天祝县城关小学 全丽莉

(2011年3月)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

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双手学情分析】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

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

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一双手学情分析】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

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合作学习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

2014一双手教学反思
一双手学情分析 第三篇

反思一:一双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

围绕这几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手”的外形,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

(1)首先通过抓7个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感受双手的坚硬粗糙,宽大以及伤痕累累。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来交流。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室,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通过量我们手的大小,与和张迎善的手相同大小的图形直接接触对比,非常形象直观地体会到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同时,鼓励孩子把自己对这双手的体会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通过个别生读、想读的读、男女生互读、师范读生想象后再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

(2)通过学习8——19段,在学习中重点通过对“每天载一千多棵树、手往土里得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等数字的体会,让孩子自己动手算出张迎善的手与土壤接触的次数是多么的频繁,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由衷地赞叹这是一双比钢铁还坚硬的手;还抓住“26万,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给人深刻印象的数字,鼓励学生把这些抽象难懂的数字与我们熟悉的学校面积做对比,了解到张迎善造的这33垧林几乎相当于50个学校那么大;而他所改造的44。5垧迹地林和次生林,也就将近66个学校那么大。他所生产的1300立方米木材,放在我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50层!让学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双手所创造的奇迹,此时此刻,学生面对这样一双手,对它的认识已经比上课之初深刻了许多,以“你觉得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重塑对这双手的情感建构,透过这双手感受到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三〉、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通过课件放映录象将这种崇敬和赞叹推向高潮,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还看到了什么?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是一车车的木材,是一弯弯的清泉,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一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另外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这四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整体感知和细读课文部分,注重听、读和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注重读和写,这堂课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应再多给学生创设情景,必要的时候要给他们进行范读,在体会到这双手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后,再回顾关于手的具体描写的句子,孩子的体验不同了,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是自己做的更棒!

反思二:一双手教学反思

xx月xx日,我向语文组全体教师开设了组内公开课《一双手》。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以及四年级应试的要求来解读文本、训练能力,一堂课下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受到了全组老师的一致好评。现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激趣导入,迅速把学生引入课堂。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所以我在导入这一环节里,设计让学生拿出尺子量自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把数字报出来,看看谁的手最大、谁的手最小。学生果然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报数。接着我话锋一转,把文中主人公的手的尺寸报了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到底谁的手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大?于是顺理成章的就把学生引进了课文的学习。

二、教学板块清晰,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维训练。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分了三大板块:1、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2、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3、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这一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另外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整体感知和细读课文部分,注重听、读和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注重读和写,这堂课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解题方法指导到位,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本堂课教学是三大环节中,每一个训练点教师都有明确的方法指导,稍微难一点的都有示例配合讲解,这样使学生能有章可循,明确一类题的解答方法。例如,在“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这一环节中,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_____的手,你看:_____”的句式交流。(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

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这里既有方法的提示,又有例句的参照,指向性特别明确。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居然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一个同学参照例句和方法的提示,完成了一个貌似正确的答案——“这是一双创造绿色的手,你看: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个人……”。我及时抓住这个问题,给予提示,学生马上意识到他找的内容不属于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尽管前面的概括是对的,但所找依据不符合题目要求也是不得分的。再如,在颁奖词的写作中,教师给出示例后指导写法,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紧扣文本提炼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如能坚持,我想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必然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一双手学情分析】

反思三:一双手教学反思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潜心会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我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双手学情分析】

“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激励下,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入情入境地读书、感悟、交流,情感的心弦被拨动,思想变得丰富起来,他们不再害怕张迎善那双粗糙、奇大的手,而是用赞赏的眼光、怀着敬佩之情重新去审视张迎善的那一双手,他们透过这双手看到了劳动者之美,看到了因为劳动而获得的财富以及幸福的心情:一车车的木材,一弯弯的清泉,一群群的小动物,以及张迎善还有无数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反思四:一双手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一双手》。这节课在备课方面,在学文中我注意了渗透主旨,在学生品词析句方面注意到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理解感受的程序。这是前两次课所欠缺的。以某段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感受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再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品读其他词句,由扶到放,是延续上节课的做法。

本来我针对难点,张迎善的手与半截老松木有什么共同点,

2015趣味乒乓球比赛方案
一双手学情分析 第四篇

方案一:趣味乒乓球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1.经过紧张的面试与社团干部的慎重考虑,我社吸纳了第一批社员。

为了使大家能充分了解社和院,同时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我社特此举办此次活动。

2.深秋感冒易发季节,通过课外素质拓展,加强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意识。

3.加大干部与社员之间的交流,消除彼此的陌生感。

二、活动背景:

鉴于新社员和干部之间的了解较少,缺乏沟通,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借此契机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缓解期中考试带来的压力。

三、活动主题:素质拓展之趣味乒乓球比赛四、活动时间:2015年10月31日上午10:30-13:30五、活动地点:会一东乒乓球场六、主办单位:XXX社团

七、形式方法:以趣味游戏为主以乒乓球球技切磋为辅八、活动流程:

1.由到场老师致辞,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若没有老师到场,则由名誉社长XX致开幕词)。

2.按活动细化书进行相关趣味游戏环节项目。

3.由到场老师总结发言,主持人宣布此次素质拓展结束(若没有老师到场,则由名誉社长XX代为宣布)。

九、注意事项:

1、在活动之前确定好场地可以正常使用。

2、维持好活动过程的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负责好活动过程中参赛人员的安全。

4、宣传部做好活动宣传和活动照片的拍摄。

十、经费预算:

开销动向花销金额备注活动中的奖品(棒棒糖100个)

42.50元王湘波买纸杯一袋3.50元王湘波买请柬五张7.50元吴春燕买水0马老师已买乒乓球0马老师已买红纸(5张)

2.50元曹永买十一、各部门安排:

1.宣传部负责撰写海报5张,分别贴于男女生宿舍楼,化工院宣传栏及活动现场。

2.各部门提前统计参与活动人员总数及名单,交予吴春燕处汇总。

3.各部门部长提前到达活动现场,进行相关布置及打扫。

4.网络编辑部负责制作胸贴、抽签用的小纸条、绳子及相关道具。

5.编辑部王颖负责相机及照相工作。

【一双手学情分析】

6.附件:

活动细化书一、活动前准备:

①前期需准备的游戏道具:胸贴、绳索、海报、乒乓球、乒乓球拍、粉笔、布条等。

②前期需准备的场地设施:提前到达场地并派人到活动现场布置,打扫等。③抽签:根据到场人员总数平均分为四组,每组设立一个队长(队长一般由奥星社团的四个人担任,老师如果来了,可让老师成为某一队的临时队长,以增强老师们的兴趣),并商议讨论一个队名及口号。

注:本活动由奥星社团协助参与。

二、活动具体安排:

以下活动均在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依次完成:

N1.乒乓球传递:

游戏规则:四个队队员分别站成一列,游戏开始时,第一个人托球(乒乓球拍上放一个乒乓)走出2米远后,返回至队列,将乒乓球交与第二个队员手上,球要保持不掉落,就这样以接力的方式,各队从第一个队员传到最后一个队员处,最先传玩的为胜利队。若中间有球掉落,队员可立即捡起球,放上去后继续走,但是在没有把球放回去上去之前队员不可以移动。

N2.吹乒乓:

游戏规则:将所有的乒乓案台拼成一个大台子,在台子的一端画上一个圆圈(至少能容纳下2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圈),从台子的另一段开始,各队队员开始向画好的圆圈方向吹乒乓球,要求每名队员依次只能吹一口气,整个流程每队队员每人只能吹一次,当所有队员吹完气后,乒乓球在圆圈内的队伍为获胜者(若所有对的球均不在圈内,则球离圆圈最近的为获胜者)。

N3.合二手为一:

游戏规则:每队选派1-2名选手参加本轮比赛,要求每名参赛队员将双手和乒乓球用绳子绑在一起,两队队员互相切磋球技,一共打5个球,输得一方被淘汰,采取擂台赛,其他被推选选手可向胜利者挑战,直到所有人都比完,最后胜利者所在的队伍为胜利队。

N4.你是我的左右腿:

游戏规则:此游戏为双打,每组派2名(要求必须为一男一女)选手参加,要求将每名参赛选手的其中一条腿和另一个绑在一起,然后这两名同学参加双打比赛,此环节共打11个球,败者淘汰,胜者成为擂主,其他队伍依次挑战,胜者为擂主,最后的擂主所在的组为获胜方。

N5.团队乒乓球:

游戏规则:两个队队员分别排成一排站于一个乒乓台两侧,每一侧提供给予两只球拍。游戏开始,任选一对的队首第一个人先发球,发完球这个人立刻走开,当对方将球打回来时,第二个队员马上接球,接完球后也马上离开,两边一直这样循环,直到某一队伍所有成员每人成功接到一球。若中间有人没有接到球,则把球交与对方队,这个人回到队列末尾,继续参与接球。

注:上述活动进行中可更具实际情况调整,例如为活跃气氛,我们可在第二个游戏结束起哄让同学们向老师们挑战。

五个游戏结束,我们可以集体分发奖品,并合影留念。

三、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处理现场卫生,同时回收道具器材等。活动结束后写出相应的总结并及时上交。

方案二:趣味乒乓球比赛方案

活动引言:为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生活,营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氛围,加深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乒乓球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展现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演讲与口才协会将在体育活动中心举行乒乓球赛,为大家提供一个以球会友、尽显个人风采、展现团队合作精神的舞台。

一、活动名称

淮南联合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第三届乒乓球趣味赛

二、活动口号

以球会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趣味乒乓,尽显社员团队合作

三、活动组织

淮南联合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5年5月21日18:00——21:00

地点:联大体育活动中心;

五、比赛项目

1.正式赛(男单、女单。);

2.趣味赛(全体社员)

六、参赛人员及参赛形式

参赛人员:全体在校演讲与口才协会社员

参赛形式:1.正式赛男女各限报三十人2.趣味赛面向全体社员。3..社员可于十五日起开始报名

七、竞赛方法和规定

1、正式赛采取国际通用的11分制,比赛用球为40㎜白色三星球,比赛执行中国乒协最新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

2、比赛过程中有3次暂停机会,每次1分钟。比赛采用三场两胜制,每场比赛三局两胜,每局11分。比赛顺序为男单、女单、趣味赛。

3、趣味赛由两名社员共同完成,选取十五米的一段距离,两社员采取两人三足的形式,各手执球拍运球,运球走一个来回,按用时的多少来评比名次。若中途乒乓球掉落,应捡起才可继续运球行走。

八、注意事项

1、参赛队伍自备球拍、饮用水。

2、各参赛队伍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前30分钟到达赛场

3、比赛时期、地点均以比赛日程为准,如果有变更,以组织方书面通知或电话通知为准。

4、比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队员必须尊重观众、尊重对手、服从裁判的判决。若比赛中出现争议,参赛选手应当听从裁判的判定,不得发生争吵,如发生恶性事件,将取消比赛资格。

九、组织机构

裁判员两名

后勤若干

十、工作计划

1、申请审批

在2015年5月15日前落实策划的审批和场地申请工作,确定活动执行总计划,细化各项工作。

2、宣传工作

在2015年5月15日落实赛事通知,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

3、赛前会议

在2015年3月15日晚召开赛前准备会议,对各项工作做出明确安排,组织分工,保证每项工作都顺利进行。

4、活动流程

17:00工作人员到达比赛现场

17:30运动员开始适应场地,随后开始抽签

18:30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

1、比赛及时做好记录并填写积分表2、赛程结束整理场地3、之后的比赛

依次照常进行;

十一、财务预算

1、场地费:50元

2、乒乓球:10*2=20元

方案三:趣味乒乓球比赛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随着“第九届新生乒乓球比赛”的举办和圆满成功,我校同学对乒乓球的热爱日益加深,同学们的乒乓球技能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社团正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员们得交流和沟通,发扬乒乓球比赛的精神,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我社团决定举办第三届趣味乒乓球比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5年12月01日晚上7点—9点半地点:校内乒乓球馆

三、活动宣传及通知

由社联宣传部进行海报展板的设计和张贴进行宣传。

在2015,2015级乒乓球社团QQ群里对社员进行通知。

由各系体育部向各班同学通知。

四、活动物资准备

道具:球拍、乒乓球(二十个)、筷子(四双)、板凳(两张)、脸盆(一个)、纸杯(若干)、矿泉水瓶子(四个)、胶带、粉笔、海报展板。

奖品:奖状(若干,约15张)、乒乓球、笔记本(若干)、小便贴(若干)。

五、活动流程及时间安排

1.社团干事提前半小时(即六点半)需到场地准备收拾比赛场地和道具,安排比赛事宜。

2.七点:比赛正式开始,八个项目由各个干事负责完成。

3.九点:比赛结束,进行比赛颁奖。

4.九点半场馆关门,活动圆满完成。

具体项目流程为:

1.筷子夹乒乓球跑:

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2.单足颠球跑:

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3.双人打两球:

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4.水杯中吹球:

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5.定点投球:

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6.知识竞答:负责人:时间:十五分钟

8.一边放一个盆选手发球入盆一定的时间记数多着为赢

9.吸乒乓球

分为两组或多组,同学用一根吸管吸住一个乒乓球送至3米外的框内,前一位同学成功后下一位开始,规定时间内框内球多者为胜。

10.左手右手

11.玩“转”乒乓左右手执拍,轮换颠球,多者为胜。

自由结成三人小组,甲发球,乙在对面接球,接球后迅速向对面跑,丙接乙打过来的球,接球后向对面跑,三人转圈接球,转圈数多者获胜。(按以往经验三个人绕圈比较辛苦,现场可适当增加每组人数)

12.比赛用球拍掂球过障碍物(障碍物是人)13.、带球过人海

参赛队员结成小组,五人一组报名。另外由不参加比赛的同学站成一排成为障碍,队员可颠球或托球越过作为障碍的同学,球掉下从新开始。五人进行接力,用时最短者获胜。

(每组人数可按现场总人数进行调整)

六、注意事项

1、比赛通知要到位,宣传效果要达到。

2、比赛道具要准备齐全,在比赛前摆好或画好。

3、社团干事要提前半小时到馆准备比赛事宜。

4、比赛期间除正常比赛外禁止打球。

5、干事需维持现场秩序,禁止人任意出入球馆。

6、活动完毕后干事留下来打扫乒乓球馆,并锁好门。

七、突发事件处理

1.若参加比赛的人数过少,干事需尽快联系各系同学或朋友参加比赛。

2.若参赛同学积极性不高,则干事需进行带动,以活跃现场气氛。

3.若比赛时间不足,赛程较紧,干事需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时间尽量进行压缩,以保证比赛的正常完成。4.若道具不足,干事需立即联系进行补充。

2015作文课堂教学体会:合作探究 共赢的课堂
一双手学情分析 第五篇

8

作文课堂教学体会:合作探究 共赢的课堂

一、实施过程(利用下午两节作文课进行,两课相连,教学比较完整)

(一)早读促合作

周一是语文早读,黑板上列出早读任务:小组读文,交流解释,三训讨论。二十分钟的时间,小组长带领下,各组书声朗朗,讨论气氛热烈。于我,只有微笑的份了。

(二)资料对对碰

提出要求:每组一人汇报,最多说三句话,听清他人发言,内容不得重复,视情况给提出有效的信息每条2分。

要求一提出,孩子们信心满满,很多都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成竹在胸。我怎么会让他们那么轻易就得分呢?调整策略:人员由我定,理由是小组已经讨论过,资料信息和词语解释属于通用的应知应会内容。而每组,我都叫了平时不发言的孩子!

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组织得好的小组,基本都能应战,还有几组,由于没有普及,一分未得的也有,那几个小组长唉声叹气,好不后悔。

通过此轮交流,詹天佑的生平、学习情况、事业成就、历史地位,基本都讲清了,但对于坎坷的修筑过程还没有涉及,想着要将相关资料在恰当的时机道出。

(三)小组共朗读

朗读课文是检验预习的良好途径,而由小组同读一小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声音必须都放开,字词必须都读对,有明显错误或断句不清或朗读不齐都得扣分。

8组内容派发好,按序朗读。2组读下来,发现其余小组有人不在倾听,而在练习自己所读的内容,马上调整:不认真倾听者,有一个扣一分;准备自己段落者,有一个扣一分。收敛了,安静了,死心了,也认真听、评了,有两组得了满分,有一组扣了4分,其余扣1~3分不等,显示了课前准备的成果,适当拉开了分数差距。

(四)词义大汇总

原定的对答被我临时改成读哪节就由我提问相关段落中的词语,每个2分,一般一段提问3个,人员也是由我选择的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

差异总是存在,但可以补充,补充者可为小组加1分,本组优先。

所谓集思广益,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我的提问,或用近义词,或用拆词合并,或用字典原话,字词关就在屡屡得分中过去了。

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在热烈交流中响起了,一下课,孩子们就迫不及待跑到我身边查看小组得分,为便于他们了解情况,将第一节课所得分数做一小结,排名在前的兴奋不已,排名在后的誓要反超。势头很好!

(五)设计小标题

下午第二节课有眼保健操,每组选一人板演小标题,结合三训练习,进入课文内容。

不过,小标题情况不容乐观,对“典型事例”的概括有失偏颇,很多孩子将此题做成了分段,概括段落标题。有错必纠,且有错纠后印象更为深刻,如果孩子们都懂了,那要我这个老师干啥?

于是,眼操过后,第二课时就从梳理文章脉络开始,点出“典型事例”为着重描写的内容,讨论得出了最后的小标题,我没有板书,孩子们反馈的更为精妙,原有“开凿隧道”被孩子们定为“巧开隧道”,多妙?!一个“巧”字,就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露无遗。

孩子的能量,不可小觑啊!

(六)寻文明中心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从文中找到能反映詹天佑“杰出”“爱国”的语句,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搜集的材料加以说明,谈看法,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首先,要找准中心句。方法:用手指表示,左右代表段落,右手代表句序,全员参与,一目了然。全班仅两位学生选错,其余都翘起了双手食指,意为第一节第一句。6组满分,2组被扣掉1分。喜悦的情绪弥漫在整个教室,为下阶段的课文研读奠定了活跃的思维基础。

四个典型事例,学生或找词或摘句,或引用资料事例,都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谈到了詹天佑的品质。相比而言,第一部分“接受任务”花时最多,因为在文后要探究的内容太多,言下之意要理解的太多。孩子们在找到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和“地理环境十分恶劣”之后,认为对詹天佑所面对的困难已经分析透彻了,我继续追问“还有吗?”稍做思考,个别学生找到了来自国人给他的压力。困难越多,人物形象就越高大,压力越大,人物爱国心就越突出。感谢徐可同学,在所遇困难中补充了我想补充的内容——关于穿越祖坟的困难,资料运用恰到好处,为理解课文中心又增加了一针催化剂。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孩子们驾轻就熟,朗读也比较到位。

演示开凿法和人字形路线行驶,给了有一项得分为空白的小组,由于课文描写清晰,演示明了,这部分内容就没有细究。

重难点也在孩子们自我探究中解决了!

(七)作业定胜负

分数就此定格?不!还有作业反馈呢。作业情况也可加分,满分十分,有一个错处扣一分,扣完为止,以小组累计获得作业分,加上课堂得分作最后总得分。

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是完成三训作业,但不得交流,下课铃响全收,没有及时交的不加分。

有逆转吗?有!

上课结束,第一小组分数领先,孩子们沾沾自喜,以为今天的免做券已定心收入囊中,谁知第八组凭借作业加分反超他们2分,夺得冠军!

看着第八组孩子上台领免做券,其余孩子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八)日记吐心声

这天的家庭作业,是自由日记,凡有免做券的都可使用。

第二天反馈,有四分之一学生写的是语文课,但都是总结经验教训的,因为第一名的小组都用了免做券!

日记中,小组落后的焦急,同伴得分的喜悦,自己错失分数的遗憾,小组总体情况的反思等,写得有深度,有细节,又为我的“行动作文”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二、理性反思:

(一)收获

1、小组学习促进乐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课上单向问答式较多,学生自由争论较少,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达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提出任务,小组经过合作探究,课堂反馈,达到思维碰撞、新知巩固、探究重难点的初级目标。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分享所得,提高了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初步知识普及,受惠良多。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激励教育永不过时

案例中,无论是积分方式,还是各环节的点评,都有激励教育的痕迹,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刚结题的脑科学课题也告诉我们,激励和赏识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时的分数,不仅仅是分数本身,而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积累,让分数拥有了温度,学习就有了更大动力。

3、历史人必有历史感

本单元的教学,彰显了课文相关资料的强大作用,一则可以丰满人物形象,二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状态,三则可以对课文中心理解更为透彻。透过文字背后探究历史,是学习历史名人的必要环节,且历史感的恰当运用也会转变为爱国情愫和励志情愫,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案例中,詹天佑的事例凸显了中国人经过奋斗而获得了成功,学生为之欢欣鼓舞,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又一次经历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缺憾

1、备课的全面性、针对性需提高

了解学情很重要,在早读课小组交流时,应该深入各组了解情况,指导组内有效讨论,否则,小组间的差异在一开始就产生了。作为教师来讲,小组间的差异越小越好,这是今后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半扶半放必须注意时间把控

课中学生自由交流,踊跃热烈是好事,但课堂教学需要讲究实效性,要注意学生对于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有限时间内做精事情的道理,本案例中,朗读课文时间相对少了些。

3、设置奖项要人性化、全员化

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最终只有一组胜出,面较小,虽然竞争性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但收获成果的面太小会给学生以挫败感,以致在上课的最后环节有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反正得不到第一了,无所谓了!”激励措施如何使用才能更加有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灵动丰富的课堂,是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课堂,是能获得师生共赢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有适合的教学内容,不妨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将活动移入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人文光华!

8


一双手学情分析相关热词搜索:一年级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双手学情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双手学情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361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