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08-05 12:47: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共6篇)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篇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在执教《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从信息中总结,比如:石河子的绿化面积是石河子总面积的42.5%等等)——概念的强化——概念的运用(从出示的信息中选择你喜欢的百分数说意义),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的《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虽然百分数的意义每一个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但是教学时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比如,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出示信息,小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感悟一些百分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抽象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事例中。

三、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指挥从动作开始。”孩子们天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数学课堂中还学生动手操作空间,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自主探究新知的渐进过程。我的《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这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与时间。如:在介绍了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

之后,我设计了任意写百分数的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位同学以十个为基准写喜欢的百分数,然后用百分数说说完成情况,并让其他学生猜猜他写了多少个。在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观察思考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些什么数,目的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作比较,顺其自然得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在找出自己写的最大百分数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就体会到了百分数的优越性(容易比较大小)。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有设计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和“信息发布会”两个活动,学生看成语说百分数把课堂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而水土流失和一次性筷子的信息又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思想情感在这一刻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喊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真正体现了“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这一教学目标。 这样的环节设计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学习应用了百分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以此为依托,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思维越来越清晰,对百分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变化。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二篇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82-P83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百分数的存在和意义,能准确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2、通过独立搜集、探讨交流、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学习过程,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归纳的能力;并利用本课教学提升学生爱国、爱校、爱他人、爱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探百分数

1、导入:我们从接触数学开始,每天就和数打交道,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

朋友——百分数。先让老师带领大家到处走走,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

2、看老师搜集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关注文字信息。

有什么感受?(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

3、把图片资料整理成一张文字资料,全班读信息。(先找一人大声读第一句) 这些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读作:百分之几(板书)

4、能理解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小组讨论交流。

(1)一瓶饮料,上面标注着:果汁含量40% (细化:每100有„)

(2)小明上网下载一份文件,下载进度是35% (细化:文件100M,已下载„)

(3)一条裤子的成分标出:棉80%,涤纶20%【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再来几个试试,要独立思考了。

(4)在新浪网“谁是新赛季英超冠军”投票中,曼联队获得的支持率是45.0%

(5)某份市场调查显示,××牌液晶电视机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回收率为7%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看看黑板,谁能概括一下,百分数都是一些表示什么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呢?(2-3人)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对,百分数就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 是怎样说的。

6、打开书P78,划出概念,齐读

说明:看屏幕,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比,所以也叫百分比;百分数也用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表示支持率、回收率等数据,所以也叫百分率。

7、百分数应该怎样书写才标准呢?(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也就是分母)

8、做P78做一做的第1题,看谁写得最规范。

二、再探百分数

1、大家课前作了搜查,百分数常应用于什么地方呢?(数据的统计分析) 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情况。

2、老师检查了大家的预习作业,现在推介一些给大家,让大家评价。

3、再一次看到: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表示两

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

4、我们也发现了: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我们找到的百分数有的小于100%,有

的等于100%,有的大于100%。

5、每一个百分数的数据都可以说明一些基本问题,比方说: 老师举出的例子说 明什么?再说说几个„„

例如:酒含有40%的酒精、感冒90%和10%、广州汽柴油100%合格、地铁现 速200%、六年级近视率22%、商店10%OFF、„„

6、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找到答案。

(1)一张桌面的宽是长的 。——可以化成39%,因为都表示„

(2)一张桌面的宽是 米。——不能化成39%千克

可以同学间谈一谈,老师给大家总结。

小结:可见百分数不能带单位;而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时也是不带单位,但表 示一个数量时带单位。

四、练习

1、写出以下成语表示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5% 95% 100% 120%

(1)某班男同学占全班的( )

(2)小轿车的速度是大客车的( )

(3)小明今年的身高比去年增长了( )

3、看完以下信息,你有何感受?

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

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 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0.001%。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但他们却不

砍伐自己国土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为 16.55%,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什么让你感受最深?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反思:

本课《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虽然没有高难度的计算,没有深层次的思维,但我认为,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初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走好第一步,因此我很注重这个“第一步”。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百分数的存在,接着从图文中理解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从而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从更多的生活材料中了解百分数的作用。

练习设计当中,第一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百分数,从而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大小的合理性;第二题结合成语从数的角度更深认识成语中表达的意义;第三题的时事新闻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和频率;第四题的信息阅读是本节课的思想提升,了解中国国情,学习关少波的精神。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能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2015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三篇

第1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罚点球”这个词比较陌生,特别是女学生平时不爱看球赛,如果以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创设情境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把足球比赛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世界乒乓球比赛,让学生帮助国家女子乒乓球教练选一个优秀队员参加比赛。由于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懂,所以学生通过说一说或是同伴互相探讨,很快就想到可以看谁的获胜效率高就派谁去,从而较容易地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知识数学化。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后,我接着问学生,老师昨天让你们找的带有%的数就是百分数,你们找到了吗(

三、课后自我评价。

课后,我让学生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用百分数描述自己的情感态度:“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一定和老师一样紧张过,兴奋过或许还有一丝遗憾,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人愉快、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所占的百分比吗?(课件出示)愉快()%;紧张()%;遗憾()%。

四、课后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百分数的意义,总是怕学生不会,教师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采用一问一答式,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发挥出来。课堂虽然活跃,但是没有体现本课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意图。在课的开始时引入新课出示百分数时教师其实可以问“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就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课外书时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时间单位。

2、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课件展示他们看课外书时间统计表。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1)明确数学信息:林林0.4时,明明1\4时。(2)明确,0.4和1\4是两个不同形式表示的数。板书:分数与小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谁用的时间多?”

明确,

要解决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思考并记录解题过程

(3)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

2、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1\51\8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3、小数化成分数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把小数化为分数。

3\202\30.41.5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在完成过程中,有学生可能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班内反馈

反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重点反馈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让学生在讨论分数化为循环小数中,明确循环小数的写法和取近似值的方法。重点讨论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

师做小结: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A、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化为小数

B、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分数化为小数。

C、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分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去掉整数的小数化成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分数化成小数练习

做课本72页第1题

2、小数化为整数

做课本72页第2题

3、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1\3和0.332\3和0.61\10和0.09

四、班内反馈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五上《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想知道。

(评析:“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这一话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评析: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

(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评析: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试一试4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试一试的第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本第69页的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练一练第69页的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六、教学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第2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现代数学教学思想。

在教学时,我充分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的状态。例如,(1)在感受一如百分数的必要性时,教师创设了罚点球的典型实例,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百分数比其他方法更容易方便比大小。(2)在指导完百分数的写法时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我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然后让学生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百”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超额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二十。”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百分数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内容,于是在教学时,我从生活实例导入,又让学生搜集大量的百分数,在充分理解每个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对百分数的认识用抽象的语言概括。新授教学充分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发生过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们是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素材。

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我在练习时,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是针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设计的,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使得学生对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的认识又更进一层。

4、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大多数人认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课和思品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中,只要有心,随时可以渗透。例如:在练习的第一环节,读写百分数时,我选取得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有的体现祖国的发展迅猛,有的体现党对务工人员的关怀,以及最后的名人名言,也是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刻苦学习的习惯。

第3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一次课堂技能竞赛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课。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听课老师也谈论着课堂的精彩。面对这两种情景,对于执教老师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在解决推选足球选手的问题中形成)——概念的强化(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概念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估计一下,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满意率为多少?),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三、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指挥从动作开始。”孩子们天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数学课堂中还学生动手操作空间,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自主探究新知的渐进过程。我的《百分数认识》这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与时间。第一次游戏活动,石头、剪刀、布游戏十次,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得到调节,但用百分数表示自己游戏的结果却拓展应用了百分数,并让其他学生猜赢或输的次数,也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打下铺垫。第一次在方格纸中设计图案,既让学生动手绘制、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数说,学习应用了百分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科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我为学生提供了学具或操作空间,学生以此为依托,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对百分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变化。

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予学生。

在《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是让学生主体参与。“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不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在课堂最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们,你能用百分数的句子对自己这节课自我评价吗?”,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总结,学生争先恐后的来评价自己。有的说我这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没学会,哪些知识没学会或还疑惑;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满意,哪些地方满意,()%不满意,哪些地方表现不好;还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愉快()%、紧张()%、遗憾()%。整个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在运用中理解,在总结中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愉悦的课堂中,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能得到了张扬,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第4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一次课堂技能竞赛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课。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听课老师也谈论着课堂的精彩。面对这两种情景,对于执教老师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在解决推选足球选手的问题中形成)——概念的强化(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概念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估计一下,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满意率为多少?),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三、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开始,指挥从动作开始。”孩子们天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数学课堂中还学生动手操作空间,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自主探究新知的渐进过程。我的《百分数认识》这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与时间。第一次游戏活动,石头、剪刀、布游戏十次,让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得到调节,但用百分数表示自己游戏的结果却拓展应用了百分数,并让其他学生猜赢或输的次数,也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打下铺垫。第一次在方格纸中设计图案,既让学生动手绘制、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数说,学习应用了百分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科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我为学生提供了学具或操作空间,学生以此为依托,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对百分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变化。

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予学生。

在《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是让学生主体参与。“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不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在课堂最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们,你能用百分数的句子对自己这节课自我评价吗?”,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总结,学生争先恐后的来评价自己。有的说我这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没学会,哪些知识没学会或还疑惑;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满意,哪些地方满意,()%不满意,哪些地方表现不好;还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愉快()%、紧张()%、遗憾()%。整个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在运用中理解,在总结中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愉悦的课堂中,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能得到了张扬,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第5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材给出的素材基础上,我创编了班级选拔参加投篮比赛人选的情境,并逐步引出,慢慢感悟百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使用百分数的好处。从两名队员的成绩表,选哪名队员去比较合适,此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比一比谁的投中的比率最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投篮人数,在比较的需要中引出了百分数,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到这里,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每人一张调查记录单,每人收集到的事例和数据不尽相同,大量的实例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它的作用和好处。

教学中也出现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片面的认识: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因此我加入了许多不同百分数的图片,有大于100%的,学生产生疑惑,在这时,我应该及时举例说明。设想如下:

师:200%收集到这样的百分数了吗?

生:没有

师:举个例子,如果说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了5题,你完成了5题,完成了百分之多少?

生:100%

师:如果有个学生完成了200%,他做了几道题呢?

生:10道题。

师:你会这么做么?

生(笑):不会。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关系。所以百分数是表示——

生(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每个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也就更深刻。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学生占大部分。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第6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内容介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以百分数源于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为源泉,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从感知身边和生活中的百分数出发去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回到实际生活中去解释百分数和领会百分的作用”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如下:

一、新闻发部会引出百分数。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百分数的事例,引出百分数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百分数的存在,接着从图文中理解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从而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从更多的生活材料中了解百分数的作用。

二、从具体事例中感悟百分数。

通过“你能试着说说上面事例中百分数的意义吗?”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继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从百分数的读写法,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充分体会运用百分数的好处。练习设计当中,第一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百分数,从而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大小的合理性;第二题结合成语从数的角度更深认识成语中表达的意义;第三题的时事新闻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和频率;第四题的信息阅读是本节课的思想提升,了解中国国情,学习关少波的精神。

四、运用百分数评价自己。

让学生运用百分数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对自己课堂表现满意率为多少,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努力的方向。

2015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四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一: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遗忘,而本课的学习是建立了上册比的基础知识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什么叫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而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所以求比值 就变得非常重要,我就让学生练习了几题求比值的习题,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要求亲自动手写人以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1、判断。2、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后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是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好这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结构上,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效果不错。但是学生的动脑方面还不够。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二:

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两组比的比值,再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比较后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再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己能体会“比例的意义”,学生学习轻松自在,概念的理解顺其自然。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直接告诉学生把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然后发现规律,看是自主发现,其实学生还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朝着教师指的方向走,缺乏一定的挑战性,后来发现别人教学时是提供四个数据,让学生写出两个得数相等的式子,这样探索发现规律,并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探索中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方法,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提高结论的可信度。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不同的思维,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探索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想想别人的设计确实高出一筹。因此,在教学中,解决好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当知道的矛盾显得很重要,有时就能体现不同的教育理念。

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建筑上混凝土的配置、医药上药水的配置、科技上图纸的绘画等都要用到比例,但是学生所能体会的只是一个比,所以课中安排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比例?”学生举例后,由学生就提出“按药粉与水的比为1∶100”中“1∶100” 只是一个比,而非比例,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当要配置的药水的重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所需要的药粉和水的重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药粉和水的比总是1∶100,所以这个比例就是“药粉∶水=1∶100”,这就是一个比例,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按比例配置”中的“比例”意义,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学数学用数学。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三: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这节课,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好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结构上,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四: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如下两个内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区别。对学生而言,百分数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数,但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设计了教学。

特点设计了教学。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谈谈每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而总结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而理解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排除分数与百分数意义非本质上的区别,掌握本质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3、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进行百分数数据的分析比较中了解我国的国情,增强环保的意识以及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等。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颇多,学习兴趣盎然。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搜集的百分数没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只是在上课初让学生说说你搜集了什么百分数?是从哪里搜集到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学生对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是最感兴趣的,在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交流,我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却没有抓住这一点,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材料。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五: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中激趣

一上课,就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1)、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

(2)、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

出示挂图,叙述每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长和宽。比较四面国旗不同点和相同点?(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别列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和求比值。最后观察比较。(比值相等)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首先是判断。其次是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015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五篇

第1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以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1”。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几?是A与B两个量直接比较,以B作标准,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B的百分之几,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B的百分之几。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如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九月份的用水量×20%)=十月份的用水量”。从这些关键句里我们一定要找准单位“1”,即理解题中的百分数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为了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分析题意时,首先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力争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注重改正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的面貌,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特别注重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中不足之处主要有: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对应用题解法多样化、及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对于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及加深练习训练的也比较少。部分同学对应用题的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第2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但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第3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习阶段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第4篇: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学校“361”快乐课堂“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正好上《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这一堂课是学生最难懂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但是对学生来说,一. 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二. 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还有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这又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学生往往最不喜欢的就是数量关系,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习惯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能否找出一条捷径达到他们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呢?经过前思后想,确定本章节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 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二. 找出数量关系

三. 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我的想法是: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百分数应用(三)》学完之后我补充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对比题目如下(因为学生对“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还可以):

(1)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多25% ,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比篮球多25%,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 比篮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果真学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术方法的居多。而且不管优生还是差

2015合理存款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六篇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一:

理存款活动课教学是为了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在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知识后,培养起其投资意识.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二:

《合理存款》这一内容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始终围绕着“我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这一主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在设计。在解决问题时,提示学生要从已有知识或身边的信息中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如: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等。最后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并最后收益。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知识和已有的储蓄知识,自我探索合理的储蓄方式,令人惊喜的是,在学生大量调查研究后,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提出了各种储蓄方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节活动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每个学生通过实践,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三:

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在活动中领悟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以调查与收集信息的活动主线,处理信息而解决合理存款问题为主要问题。

在课前,我让学生调查收集关于储蓄的相关材料,鼓励利用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在课堂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利息、存款期限、本金用处等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制定最合理的方案。学生探讨的方法很多,让大多数学生在此活动中都能体会到不用考虑要交利息税的存款方式。而进一步探讨活动又使学生明白根据本人的实际需要来让存款合理化,如教育储蓄的支取手续麻烦,国债的利息高,但存款过长等一些限制。最后由学生总结出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让存款合理收益,就是最好的合理存款。整个教学活动层次清晰,目的明确,教学效果较好,自始自终都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体会合理存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好处。学生也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学、收集信息、估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本金用途的重要性。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五:

我在新秀杯大赛课上的公开课是《合理存款》。它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在选课初期,是否要选一节综合实践课我想了很久。数学综合实践课一向是学生们比较喜欢上的,而对于教师来说确是相对难以处理的,因为它不同于常规的数学课,而是一种集综合能力与数学知识应用于一身的课,处理不好就变成了一堂普通意义的综合实践课。但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新的数学课程中应该有让学生“用数学”的内容,通过“用数学”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是我选择这个课型的第一个原因,也算是对我自身的一种挑战吧。第二,选择合理存款这个内容,在今年,也有它特殊地意义。大家都知道,在今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是央行今年第五次加息。它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也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问题,小学生也应该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关心国家大事,不应该一心只读圣贤书。第三,存款种类中的教育存款和学生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学生合理地理财、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都很有帮助。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月光族”、“啃老族”的社会问题,我觉得数学学科也肩负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于是我选择了这节综合实践课。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本质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切不可在课堂教学中独揽课堂、过多限制、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突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主动的学习需求。

本课开始,我放了一段家访的录像:创设了妈妈要为儿子存一万元钱,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可是不知道如何存,收益能最大的情境。这个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二)有效地组织教学素材,优化学习资源

在实践活动准备阶段,我首先请学生收集信息,课上汇报,并在明确问题后,总结需要用到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搜集信息,可以体会到国家政策的优越性。

(三)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合作交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根据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计算较为复杂,可行方案较多,在小组合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让同学们在合作中共同解决,也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和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总结”阶段汇报活动成果时,要求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收获:怎样设计才能使自己的存款得到最大的收益。从学生列出的可行的方案中选到收益最大,即最优化方案——教育存款。也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合作交流不但解决了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那些不懂的问题,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有机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合作中,巩固了百分数和利率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并从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到了学习乐趣及自信与成功。

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在设计环节,安排了如果你有“一万元”你打算如何投资。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并且介绍了香港首富李嘉诚,通过对他事迹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父母、老师和社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所做的种种努力。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一些“月光族”、“啃老族”的问题的出现,使得本堂课的教学又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小结处渗透了要合理理财投资,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然后回报父母、祖国的感恩思想,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提高。

三、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课前搜集资料过程中,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很单一,有的甚至不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想办法阔宽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

2、学生在选择方案上比较盲目,没有经过小组的有效讨论。改进措施是:以后我会对学生的小组交流提出更明确的活动目的,保证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百分数的认识集体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420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