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2016-08-16 11:22:1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离骚》教学设计(共5篇)离骚教学设计(修)《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学...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离骚》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修)

《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 具】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通“罹”, 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班固亦同)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

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的词 6、句式

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七、总结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离骚》教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离 骚

屈 原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2.王逸:离别的忧愁。

3、其他

三、要点

1、表现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离骚》教学设计】

2、“香草美人” 象征方法

篇二:《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优秀教案

离骚

一、解题:“离骚”释义

“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大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 作者作品

二、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概述生平: 出身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4.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屈原5.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6.推崇“美政”:圣君贤相7.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皆书楚语, 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离骚》教学设计】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

四、文 章 结 构:《离骚》的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每4句为1节)、52句,分两部分:

一(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宁死也不同流合污。

二(后六节):表现为追求美政而九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热情。

五、屈原为什么受屈遭贬?有哪三个原因?

1.君王“不察”(“灵俢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2.小人投机。(“众女”“遥诼”“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至死不变)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七、重点语句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离骚》教学设计】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可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八、哪些诗句表现屈原的外在美?

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九、人物形象:

外在形象: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唯美 高洁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内在品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至善 至美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可与日月争光”

十、语言特色:

1、运用对偶

①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如: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两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也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形式也叫错综。如: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如: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2、基本句式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3、比喻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高尚的美德)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仙,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重点语句翻译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不能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十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十二、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十三、课文小结: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比喻义。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篇三:《离骚》教学设计
2015《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 解题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 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 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篇四:《离骚》教学设计
2015《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聪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课前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说到语言,我国古代言语非常精练、简洁,例如以前我们学到过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古文中“曰”就是说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读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们)(3)那么你怎样讲?(汝)你们该怎样讲呢?(汝等)。(4)问你吃过饭了吗?可以说?饭否。(5)很好很好可以怎么说?善哉善哉。(6)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说?孺子可教也

师评价:汝等小时了了,大必成器也

七、教学过程

(一)活引话题,激发兴趣:

1. 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 “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校对。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课文读出味道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检查,开火车读——正音——请同学帮助读。评价: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应(多音字,读第四声)

篇五:《离骚》教学设计
2015《花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课文提到的花的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怒、暮、燥、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带上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nù mù zào yǎ kūn bō wěn zhì

怒暮 燥 雅 昆 播 吻 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 蔷薇 绽开 欣然怒放 暮色 昙花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吻合 花圃 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 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 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学生动笔创作。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5)小结: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00 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 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00 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00 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00 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00 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00 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六、拓展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艳、内、梦、醒、苏。

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

3.师范写“醒”字。

4.学生练写“醒”。

二、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提炼主要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然后指导阅读。这样,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四人小组内交流。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除了书上提到的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三、引导分析文章,动手做花钟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花不仅开花的样子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植物学家据此制作了一个大花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两个人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请两名同学来黑板前修建一座花钟。

3.小结:钟里同学们种的这些花,一天之内就要陆续地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指课题)

四、课后探究,布置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奇思妙想吗?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离骚》教学设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将相和》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离骚》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离骚》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644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