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016-09-01 11:21: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共2篇)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确立主题内容“主题”是探究活动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儿将要参与的系列活动,又是教师选择组织学习的内容、开展教育教学过程、创设环境的引航灯,因此,“主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灵魂。1、主题选择的依据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篇

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确立主题内容

“主题”是探究活动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儿将要参与的系列活动,又是教师选择组织学习的内容、开展教育教学过程、创设环境的引航灯,因此,“主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灵魂。

1、主题选择的依据

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要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现有资源,从而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便于幼儿动手操作的各种材料,还要看主题是否含有多种教育价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2、 利用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生成主题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和正在发生的事物,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所决定的。

“生成”活动的主题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或需要,这是勿庸置疑的。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判定其是否是蕴涵着内在的教育价值,是否利于幼儿的发展。判断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点:

(1)是否能帮助解决幼儿学习、活动中期待解决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2)是否有利于拓宽幼儿的见识,增长其对“世界”的经验,让孩子们从中能够获得“快乐”和“真理”。

(3)是否有利于发展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增进其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运用。

案例:在小班“雪花”的主题活动是老师在观察小朋友玩雪的活动中生成的。如: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北京地区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二场雪,下雪的那天正赶上小三班老师组织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室内进行新年联欢活动,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都跟爸爸妈妈们一起回家了。好在到一月四日时幼儿园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当老师带着小朋友去玩雪时,小朋友显得异常兴奋:肖云小朋友首先发现了雪地上的小动物的脚印,于是自己也伸出小手在雪地上印手印。吴小萱和杨一航抓起雪花说:雪花好凉啊!王九同拿起一块带冰的雪,看了一会儿,很自然的将它往嘴巴里喂,老师马上制止道:别吃!脏!王九同茫然的看着老师,这时,孙一凡说:雪花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不干净不能吃!李苑茂说:雪花是白白的不脏„„

为了引导小朋友探讨他们喜欢的雪花,我们开展了“雪花”活动。

3、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素材自然生成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要充分地了解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使活动内容自然生成。

(1)、教师要注意倾听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对话、讨论或对某一件事情的争论、辩解、质疑,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从而抓住教育契机,调整活动方案“生发”新的更有意义的活动。

(2)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密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和神色,同时了解幼儿心思及行为背后的动机,引领着他们自己找到活动的乐趣。

(3)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兴趣,并延展幼儿的兴趣而生成教育活动。追踪幼儿行为的过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会帮助教师抓住“生成”教育活动的契机。

(4)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为了保证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引导幼儿拓展兴趣,并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而生成更有兴趣的活动。

(二)了解幼儿心理需要,创设机会与条件,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的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主要是具体的经验。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

1、教师要做有心地观察者,全面了解幼儿地学习动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使幼儿得到有效地发展。在主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在学习上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从纯粹意义上的教学计划执行者转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2、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并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与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师生之间共同有深度地探讨一个主题,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丰富了幼儿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学习,引导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成功与发展。

(三)创设互动环境,激发探究愿望,扩展主题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参与设计、环境创设,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主题不断扩展。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才能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更好的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体。

1、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得教育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所有精神氛围、物质材料、常规作息、人的活动构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目标化的或主题化的墙饰、活动区、材料。活动区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而生成。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环境的创设及活动。

活动区的设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看活动区物化教育目标,与主题及教育目标是否相结合,活动区材料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认识冲突,使幼儿在认知冲突中获得发展与提高;活动区材料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实现主动发展。并且活动区材料的创意、收集、准备、制作、使用、收拾、整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幼儿参与。活动区的内容可随主题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兴趣、需要而随时调整,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的需要来决定活动区在教室中的位置和所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主题活动及游戏的兴趣与愿望决定活动区在班级中保留多长时间。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猜想活动会给幼儿将要开展的主题活动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活动过程变得丰富,使幼儿对每个活动都充满期待。

这种教学程序设计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幼儿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要完成整体任务先完成哪些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1)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其中发现问题。

(2) 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3) 让幼儿单个的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

(4)发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问题得以解决。

3、以互动的墙面、丰富的材料、宽松平等的氛围,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与过程要引导以图画的形式及时展示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另外,还要及时把幼儿的想法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引起幼儿的关注达到与幼儿互动的目的。墙面上不再是老师的想法和作品,完全是孩子的,孩子是整个环境的主人。这样幼儿的想法得到了重视,他们的作品也得到了展示,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重要的是还收获了成功,精神上还获得了愉悦。

(四)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进一步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家长的参与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共同探究,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家庭资源是主题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主题展开前的前期工作及开展中的活动,均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学期初的家长会时就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一些情况,这样家长才能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主题开展情况,也会更乐意接受与配合老师与幼儿一块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家长的及时参与和支持也是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保证。同时,我们在每次主题在活动开展前还向家长征询孩子的热点,以便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贴近孩子。这样家长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帮助、支持和激励孩子。家长们在帮助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协助我们丰富孩子一些和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在主题活动中,家长的力量不可估量,家长的参与可以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满感情,使幼儿的活动热情更加高涨。另外,家长的参与也

是活动的材料更加丰富多样,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家长可以参与幼儿的猜想活动,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活动材料和准备相关知识储备。家长还可以到幼儿园来和孩子们一起做小实验活动等。

2、亲子活动能促进幼儿主动、和谐、有效地发展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最亲密的伙伴,幼儿教师要懂得利用亲子之间的天然情感开展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主动、和谐、有效地发展。

综上所述,主题活动的开展,只有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做载体,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不断的关注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和创造,“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与区域活动突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家园的共同合作中,通过丰富有效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探索、表现、操作中得到宽松、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自立终身发展的能力,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创设、提供的生活活动环境、内容等不仅要与幼儿相适应,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还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以完成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一基本使命。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幼儿生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生活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培养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自立能力,做到精心照顾和保育幼儿的同时,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指导策略一:因人施保施教,满足幼儿在生活上的不同需要。

幼儿由于受遗传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反映在生活活动中。对入园情绪不稳定的幼儿;体弱有病的幼儿;吃饭慢等

某一环节中有困难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引导。以注意倾听、耐心观看、适时询问等方法,及时体察和探明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需要,因人施保施教,使其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

新小班入园后,老师们发现越越不肯在幼儿园解小便。孩子在有便时如坐针毡,痛苦不堪。老师焦急万分,马上与家长进行联系。家长告诉老师:越越胆子很小,从不敢在家以外的地方解小便,之所以没有告诉老师孩子这一特殊情况也是希望能通过新环境帮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听了家长的话后老师想到硬性地将孩子的习惯扳过来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便利用在谈话中捕捉到的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越越晚间要使用尿桶解小便,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园中为她提供了小尿桶。开始,老师破例请她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照料越越小便,后来,老师有意识的站在她的妈妈身边,让她看到熟悉的亲人和老师在一起,解除她的恐惧感,慢慢的,在越越妈妈和老师的安抚、陪同下越越终于使用小尿桶解出了小便。有效的帮助孩子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正常。使她顺利的度过了解小便关。从而开心快乐的在幼儿园中健康成长。

生活技能的获得和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个幼儿来说也不是同步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样需要因人施保施教,给与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案例“我要小勺”

场景:午餐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筷子和调羹两种餐具。

记录:进餐活动前,教师摆放了两种餐具以供孩子进餐前自由选择。班上最大的乐乐小朋友在桌子前犹豫了一会儿,教师见后只是会意的一笑并点了点头,乐乐终于选了把小勺安心地走到餐桌前用餐。

教师提供两种餐具时考虑到生活技能的学习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通过感知讨论练习操作等活动,绝大部分有而已获得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了与教育要求相符合的行为反应。然而技能的获得和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个幼儿来说并不是同步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筷子和小勺的自由选择满足了各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获得提高。

指导策略二:优化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生活活动。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具有无言的沉默力量。环境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时又是教育自身。在经过优化、美化的生活环境中,能够

《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篇

《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 邵铁义

一、课题界定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个性特长,锻炼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它与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虽然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一致,但是,学科教学侧重于使学生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提高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形成学科素养;班级活动侧重于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完善个性、健全人格。

班级活动,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德育性活动、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从组织主体可划分为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等。但不管怎样,“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必须“动”起来、“活”起来,也就是说,活动的主体永远应该是学生们自己。教师当然要参与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但绝不能够“越俎代疱”,而只能是充当活动的参与者、参谋者、评价者,做“平等的首席”。因此,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是班级活动组织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同时还必须看到,活动的组织本身正是培养和展示各类班干部(包括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组织领导才能的最好机会,也是充分展示学生才艺、树立学生(特别是学业差生)自信的良好契机。

二、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班级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经常的班级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课本以外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2)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做,凡事都需要身体力行。即便是一次班级活动的发言,也要认真构思,精心准备。经过一次次班级活动的锻炼,学生们不断走向成熟。

(3)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学校生活应该多色彩。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一个班级,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那该是多么生动活泼的局面啊!这样的学校生活,学生是终身难忘的,也是乐于回忆的。

(4)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应该承认,人在学习上是有差异的。作为班主任不能单纯抓学习,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度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是违背人的发展实际的。而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潜能,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大有裨益。而如果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评价,学生们往往又能“迁移”到学习上,激发学习的潜能,从而相得益彰。

(5)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与其守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表明,教育应追求人的心灵和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班会课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擅长美术的同学可以在活动场所布置中大显身手,爱好文娱的同学可在联欢会上纵情歌舞,喜欢争辩的同学可在演讲、论辩活动中锻炼口才。班级活动是个导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的平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设机会,鼓励同学们各施其能,各展其才,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长才干,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6)主题班会研究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

首先,班会可以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得到增强,会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和向上的意识,这又是增强班级团结的动力;

其次,班会活动可以起到改变集体面貌的作用;

再次,班会对建设班级集体的作用还表现在师生关系上。班会是形成师生间不断建立亲密关系的一种纽带。

三、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

(1)培训指导,转变观念。(2)实施互动 实践提升(3)课题引领 营造氛围。

2、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重要性。

3、班级主题活动主题的确定与方案设计。

4、针对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的探索与梳理,研究班级主题活动的思想基础与实施策略。

5、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的操作实践研究,即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实践验证后工作流程的更新与改进等等。

6、主题班会活动的实践的反馈与评价。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学会在实践基础上,开展个体及集体的反思,实施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反馈,通过大量典型个案的分析和汇总进行总结与提炼,在持续不断的反馈评价中切实提升团队德育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7、研究班集体建设的途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之一,与其它途径作比较,找特色。

8、研究班级活动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功能。努力使班集体的建设在班级活动的引领下更为顺畅。

四、研究目标

(一)加深人们对班级主题活动教育功能的认识。

(二)班级主题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三)是立足于班集体建设现实,寻求适合本校本班的活动路径,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为增强学员对本工作室项目研究价值的认同和理解,工作室组织学员利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开展行动研究。

其一是问卷调查

做过科研的人都知道,问卷法是调查者将调查的内容编制成问题或表式,由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回收,进行整理、统计、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最重要的环节是做好问卷设计。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其二是访谈调查

亲自访谈不仅会使调查工作亲切、深入、全面、准确,而且会锻炼一个人的综合研究能力。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做一次以主题教育课的实施状况为主题的班主任及团队老师的访谈,做好访谈录,反思项目研究的意义。

2、归纳法

3、行动研究法

4、实验法

5、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安排

【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成立课题组:填写课题申报表并拟定课题方案争取审核通过,征集多方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的研究方案,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课题组成员分头开展研究,进行教学实践,【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整理研究笔记,定期组织进行调研及学习研讨,及时收集典型材料,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

3、推进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进一步整理和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撰写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理念。

4、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1月)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案例集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课题组的成员对进行本课题教学的实践充满热情,校领导对本课题的实施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尝试参与课题研究,又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九、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邵铁义,负责整个课题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料,进行成果总结等科研指导工作。

课题管理人:闻春燕,负责课题的整个运行与管理工作,以及协调实验中所需要的人、财、物,保证课题按实验方案正常进行,按计划产出成果。

课题实施人:邵铁义、刘宽新、闻春燕、朱长青、李东毅、张敬飞负责实验的具体实施,实验资料,实验记录,实验案例等工作。

2013年1月2日

相关热词搜索: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组织活动主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058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