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2016-09-04 09:04: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共3篇)《陈涉世家》的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教学反思 作者: 严慧姣 (初中语文 广西钦北区初中语文三班 ) 评论数 浏览数: 4 1285 发表日期:2011-10-25 22:09:46对文章的翻译抓得太严,课堂上翻译文章太费时间上个星期,我给学生上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仅仅一篇课...

《陈涉世家》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第一篇

陈涉世家》教学教学反思 作者: 严慧姣 (初中语文 广西钦北区初中语文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4 / 1285 发表日期:

2011-10-25 22:09:46

对文章的翻译抓得太严,课堂上翻译文章太费时间

上个星期,我给学生上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仅仅一篇课文,就用了一个星期的课时(我们学校安排一周语文课时韦五节),上下来之后,师生都觉得很疲惫,尤其是在期中考试的压力下,不少学生对这样的进度表示担忧,问我:“老师,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第五单元上完呀?”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困扰这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

我是仿照岗前培训时苏胜娟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教案的,刚开始上的时候,学生很兴奋,让他们对着课文注解一句原文,一句译文的当场翻译的,他们感觉有难度,有挑战,加上老师的一番鼓动,于是就兴致高昂地翻译起来,到下课时间,百分之六十的同学果然可以照着课文下面的注解把课文的某一段翻译出来了。学生很高兴,觉得有所收获,一节课下来,记得的东西好像着实不少。然而,上到第三节课,问题来了,到底这样上下去,能不能在期中考试前把第五单元上完呢?不少学生提出了疑问。

今天,教导主任找到了我,就有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和我谈了几点,他认为,文言文教学这方面我抓得太紧了,学生对语文课及我本人产生了恐惧心理,说不少学生怕被问到,事先就把整篇文章的翻译抄到了课文上,弄得整个卷面都乱糟糟的,分不清哪是哪。他建议我说,关于翻

译这块可以略略放松些,教会学生一些翻译要点即可。可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把文意疏通了,课堂上只需串讲,让学生懂得大意即可。回到班上,我对教学方式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调查,大多数学生愿意按照现在的方式上课。

经过一番讨论,我和学生达成协议,让学生加强预习,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只可占用一节课。

开学的第一天,学生还没有从假期中走出来,对于课文内容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在讲这篇课文之前,先以“说书”的形式,跟课文有关系的,以陈胜起义为线索,中间穿插的社会背景(秦始皇中央集权统治)、当时形势(秦二世篡位阴谋、项燕项羽项氏家族)、作者司马迁的悲惨遭遇(李陵事件的牵连),《史记》名字的由来,《史记》的分类,相关历史、古代文学史的有关知识穿插,讲历史故事,学生都很有兴趣听,不停的问这问那,也有知道的同学,争着起来讲,有这些做了铺垫,对于文章的内容,读两遍学生基本就弄明白了文章的大义,看着原文大体意思能够说出来。

最后一节课分析了一下文章的结构,每一环节,学生能够体会出来陈胜的性格,最后自己能够总结概括出,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所有的问题摆在黑板上,学生比较喜欢自己去找答案。

这一课上完之后,自己的一点小收获就是,拓展与古文与之相关的种种知识,知识的联系和穿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同样也存在问题,这需要把握一个尺度,若课外的知识讲多了,会不会影响课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故事听完就完,基础知识记得不牢固,反而适得其反的结果,另外,在穿插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知道的学生少之又少,看过《史记》的两个班就一个人,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知识的匮乏,有没有一种有效途径,让学生对这种感兴趣的历史人文知识,自己动手找资料上网,主动去查阅,这样一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知识,也能拓宽视野,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老师做一个补充和引导的角色。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得靠学生自己,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感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快乐的事,和学生交流,适当的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这是上完这一课后的想法点滴。

教学反~1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第二篇

2015年春学期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来宾祥和小学 黄爱光

1.《学弈》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今天我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反思如下: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像、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逐字精读积极思。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总结规律。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三、熟读成诵创意阅读【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讲《学弈》这个故事。然后,思考: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经过师生平等互动,共同感悟思考、分析,学生明白了: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上完这一课,总觉得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2.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以往学生也接触过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注重课文的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读正确、读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教学时,我先范读课文。

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文言文断句必须正确,才能理解正确。

二、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阅字典,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指导两个小孩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看远处的树木显得小,看近处的树木显得高大,从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为什么小孩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远者小而近者大的结论,接着总结出小孩善于观察和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

三、分角色讲故事。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讲故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两小儿辩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特别好。

不足之处,比如课前预习时没有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辩日”的结果,只是在课堂最后出示了文字资料,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学中改善。

3.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思如下:

首先,能较好的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通过课件一分钟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分钟,但紧紧扣住时间这一概念,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乐朗读,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逝,语言都很美。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尽量与本文一致,与课堂的基调相符。

第三, 学习了《匆匆》一文,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准确,写作特色值得学生学习。抓住这一契机,我设计课堂上每人想一句类似

的句子,请几个同学为一组连说,组成一段话。这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散文这一体裁的文章,如能引导学生比较与记叙文,说明文的不同,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2、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应该让学生去查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

4《桃花心木》

在上《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 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学生以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读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状态当中。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5. 《顶碗少年》

《 顶碗少年》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

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在学生找到的句子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对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领悟,首先是“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少年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知道在少年成功的途中出现了巨大的挫折以及信心崩溃。借以引出“这时在少年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然后文中给予宽容以及鼓励的老者出现了,学生也同时理解了在少年成功的路上,少不了他人的鼓励以及支持。

6. 《北京的春节》

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写作顺序,并把它记下来,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文的大概内容,把文章的头绪理的一清二楚。但不足的是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节日时,这三个部分有着共同点,而我只是一个个的介绍过去,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却只字没提,其实,如果放手让学生从整体上去看,去悟,去体会,效果远远大于我的讲解,课堂也不会这么乏味,而且更能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 对于毕业班的教学,我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做到精致细腻,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纵观《北京的春节》这堂课,我终于感觉自己错了,一直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可自己的课堂却略而不略,详而不详,该舍的不舍,该抓的抓不牢,方法单一,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总感觉课文的每个方面都要学生掌握到,词语、重点句子、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开,就讲解,结果却适得其反,一篇课文下来,虽然学生学习状态很好,兴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识都学会的没几个,可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详略,运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而有效。

以此为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放手,更要对自己放手,该舍的一定要舍,该详的一定要落实到位。

7、《藏戏》

《藏戏》一文没有接触之前,说实在的我也不是太了解这样的剧种,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教材,学在学生前面,与学生一同学习,虽然“藏戏”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本课条理清晰,内容比较易懂,语文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本课,我按照“预习课文我先知”(链接藏戏

的相关知识背景)“检查字词我夺冠”(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还有文中一些比较少见的藏语,如咆哮、吞噬、婀娜、招徕、雄谢巴、阿基拉姆、唐东杰布等,小结理解词语方法)“课文分段我能行”(结合导语要求: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藏戏有什么特色?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美文品读我做主”(引导学生聚焦重点段落,以导语问题进行自主研读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概括全文内容回归整体)“对比阅读我清晰”(引导学生比较《藏戏》和《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有了充分的学习铺垫,学生还是能很清晰地说出两课在表达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上的区别)“拓展知识我来试”(除了“藏戏”你还了解其他剧种吗?这个问题难倒了学生,可见课前对信息的处理和吸收能力弱,这时我把事先查找的有关“川剧”的资料介绍给了他们,就我们闽南地区而言,也有一些特殊的剧种,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可惜孩子们都不清楚!)课堂环节衔接较好,学生参与度、参与面有进步。

遗憾也有,一是在第四环节研读学习中,学生“自主”不够,教师牵引太多,时间耗费较长;二是对于教案原有安排的短文补充阅读无法挤进来。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本组训练重点是: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标准高年段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本文教学我才用了以下思路进行:

首先,初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自主读书,理清说明顺序。我将文中的第一段话为重点分析通过反复读体会出“点缀”本意是修饰装点,在这里是说明地区偏僻的小区,由此学生领悟出这段还用了对比方法,把崇山峻岭与为屋和土楼加以对比;由“世界民居奇葩”打比方。

接着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给学生充足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为了能省时高效,我才用了分组进行的方式:全班分成两组分别整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在分组读、议,在相互交流、补充汇报。在此基础上,我将多媒体用上展示出文中相关内容介绍,使同学从视觉角度对两种形态的民居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同学们很快对两种民居特点共同之处加以描述。如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都是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的正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同样,作者在介绍傣家竹楼的时候,怎样造楼的例子。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引领归纳、提炼,加深学生对民居特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最后,今昔对比,学用结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观察家乡建

2016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第三篇

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已于2016年4月16日结束,试题由市教研室命题,我校对七年级语文进行了严格考试,并进行了集中评卷,做到了公平、公正。为了总结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吸取教训,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现将我校七年级语文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我校七年级语文成绩一览表

二、试题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设置结构与以前有些变化:多了一项综合题,课内阅读理解重点突出,难易适当,立足基础,紧扣教材,点面结合;重视能力,关注生活,结合时政;强调素养,张显阅读,提升写作;稳中求变,兼容新样,题型灵活,侧重于“教法”与“学法”的引导,强调重视名著与传统文化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掌握阅读方法,如整体认知、理清思路,解读文本,理解题义,还有强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总之,本卷体现了基础性、人文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全卷共21道题,满分90分,另加书面10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答题情况

试卷由四个板块构成,前三个板块为试题部分,共设21道题,满分为90分;最后一个板块为书写与卷面,分值为10分。

第一板块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6个小题,分值为20分。仅有一位同学得满分。第1小题考查按拼音写汉字,第2小题是考查加点字的读音,第3小题是成语运用,第4小题是考查比喻修辞,第5小题是考查课外古诗、文言文及综合性学习中关于黄河的相关内容,第6小题是考查理解课文及名著内容的能力。这些题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其中第3小题成语运用,因所出四个成语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答题效果较其它稍差;6小题失分较严重。

第二板块为阅读理解,共三个语段14个小题,分值为35分。课内文

段阅读有两篇,##第1篇是选自选自课文《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对比阅读,分值为10分,以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如9、10小题既需要学生能背,又要能理解文章内容。如果死记课文内容,没有领会其实质,是不能回答其正确答案的。##第2篇是选自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内阅读,分值为12分,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的考查,由于学生作答时没能把握好类型题的答题技巧,整体答题效果不是很理想。##第3篇是《手》为课外阅读,分值为13分,16小题失分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 第三板块为作文,分值为35分,分值与往年保持一致。这次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 》。 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楚地叙事,主题积极向上,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明初一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记叙文的写法。但是,有部分学生没能正确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脱题的现象。多数作文分数居二等中间(27分)上下,一类卷比例不高,究其原因,本次作文平庸者居多,闪亮者较少。

作文呈现以下缺陷:

1、立意方面:出新出奇者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缺陷和学生情感的真空。同时也给阅卷教师造成一种情感审美疲劳。

2、内容表达:大多数都是泛泛而叙述。没有对事件做具体精细地描写。这就告诫我们的老师在进行常规作文训练时,一定要重视片段作文的描写训练,这样,才能使文章的细节出彩,吸引读者眼球。

3、语言表述:虽然大多数文章语句通顺,但语言表达能力上乘者寥寥无几。语句平淡乏味,能自觉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同学太少。表明大多数初一学生对语文中语言的精华吸收太少,良好的语感尚未培养起来。

4.结构层次:很多同学缺少结构上的匠心,基本上是开篇就直接叙事,显得平淡乏味,而结尾也草率收场,既无“凤头”也无“豹尾”。 中间叙事时几乎找不到过渡段,个别同学甚至不分段,不打标点或乱打标点,表明近半数同学的行文布局能力较差,训练无数。而那些稍有亮题亮点的同学就有“柳暗花明”之感了。

5.其他方面:①少数同学将文章当成话题作文。②极个别同学抄写

阅读材料。③少数同学字数未达标,书写极为潦草。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扎实地开展备课组活动,既要共同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也要共同商议的拓展延伸,提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2、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遵循教学规律。要有“大语文”的概念,拓展“教”与“学”的视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丰富知识,扩大见闻,杜绝“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阅读教学要扎实,立足课内,拓展到课外,规范文体教学规范答题。

3、加强学生答题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诸方面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4.对作文教学要做到:(1)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与基础阅读教学等同的地位,列入日常课程、切实搞好学生的训练、批阅、评讲工作。(2)分类、分专题扎扎实实搞好写作技巧的专项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表达均要扎扎实实甚至反复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宽学生写作视野,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4)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①同题多写。②分块训练,各个击破。③病文修改。④范文评析。⑤同题仿写。⑥段落仿写。⑦多读课外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多背名段。(6)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篇2]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满分 120 分,附加分值5分卷面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比较全面、规范。

整份试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试卷结构基本延续往年形式,共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感悟、写作,合计21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共180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12分,总体平均分78,及格率是7℅。

各分数段分布表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

积累与运用部分

第1、2题考查的是学生正确认读汉字和使用汉字的能力,这两题“从客观选择题到主观填空题的变化,更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基础扎实的,能牢牢守住“阵地”,而平时偷懒懈怠的则不免模棱两可、顾此失彼了。其实这些字词在考前我们进行的复习中都给学生练习过、订正了,可是还是有学生错,反映出

不少学生中存在的认字不细心、观察不细致、书写粗心、潦草的毛病。以后我们会加大检测力度,多关注易读错写错的字。

第3小题病句修改,做得较差,正确率在55%,绝大部分学生对c项判断不准确。

第4-6小题准确率较高,可达85%。

第6小题识记题名句默写填空题得分率达90%,第四句为主题阅读上的,学生只是读了几遍,没有时间背诵只有几个同学得分。

第7小题名著阅读应用题答题中第二小题考察的是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记得这么详细,几乎没有得分。

阅读与感悟部分

1、诗歌赏析部分

第8、9题难度不大,得分率可达85%。

2、文言文阅读

第10--13题:。从整体上看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得分呈两极分化趋势,好的学生得分在10分至13分,占总数的40%左右,差的得分则在2分至5分,约占总数的55%左右。

3、现代文阅读题一:

第14题是主观题,4分,有2个点,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此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第15题:文章内容概括题,学生也不陌生,关键在实际解题运用中结合不起来,可以多做类似练习。

第16题:语言赏析题,考查语言表达效果,属于分析题。分值2分,得分率为77%。

第17题:主观题,4 分,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感情的探究。有半数同学在表达时语言不够规范简洁,而是用文本句子来答题,以至失分。学生在读信时没有结合整个文本来探究人物感情,只是孤立地阅读、理解,所以答题时容易片面。也有部分是语言表达不规范,在答题时缺少对语言的斟酌运用,需要在平时阅读中加强练习。

4、现代文阅读题二:

第18 题:句式仿写题,比较简单,得分较高。

第19 题按原文内容填空,失分同学较少。

第20题:考查语言表达效果,属于分析题。分值4分,得分率为77%。这一题似乎看出出题者的犹豫,既然在题干中明确是“举例”,但在参考答案中再次指明“举例子”,不知分值如何分配,作否要求。

写作部分

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歌声嘹亮”此题目本身极富思维空间,难度很大,初一学生难以把握,对此题目中的比喻意义更是握不住,80%的同学存在离题现象。字迹潦草,不加分段,标点不清,结尾不点题,这都导致了失分,是非常遗憾的。

三、检测反映出的问题:

(一)学生的问题:

1、名句默写错别字较多,文字表述中语言不规范,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2、阅读中理解不准确,答题不到位;

3、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

4、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不分。

这都表明,学生在语文基础、语文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硬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克服。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学生有怠惰思想,检查落实不到位,使一些学生无紧迫感得过且过,从而造成字音字形填空题、古诗句默写、文学常识填空等不过关。

2、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得不灵活,记忆不深,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得不好。

3、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不到位。平时由于教学比较忙,疏忽了对学生进行名著的指导,布置学生要去去阅读,但缺少检查的力度,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

4、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文路不清,甚至有些学生说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整体的构思。

5、课外阅读面太窄。学生平常学习的时间太紧张,缺少对有文学素养的书籍的的阅读,造成了解题时思路的闭塞,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

四、今后在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古诗文的积累要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以考查学生运用古诗文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总之,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考试要求,注意训练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书写,题干要仔仔细细地审读,答案要认认真真地琢磨,作文要工工整整地完成。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题,关注考试信息,不搞题海战术,重视精选精练精讲。不断查漏补缺,积累答题经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16年04月23日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篇3]

2016-2016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带七(2)班49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96分以上2人,80分以上14人72-80分共13人。及格率太低。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七个小题,总分为30分。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第1篇选段是出自课内《论语》十则。满分为19分,下设有8个小题。

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的选了2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篇是说明文的解析,该题总分21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15分者不超过80人,均分在10分左右。最高得分18分,最低得分4分。此题共设8个小题,第1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本文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

第四部分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面对----,我选择----”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相关热词搜索:陈涉世家课后反思 陈涉世家中的通假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学,反,思,《陈涉世家》教学中我就摒弃了字字落实的串讲,让学生读、译、议、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111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